癌症的姑息治疗

癌症的姑息治疗
癌症的姑息治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晚期癌症姑息治疗与生活质量

晚期癌症姑息治疗与生活质量【关键词】肿瘤;姑息疗法;生活质量 目前,肿瘤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统计,1995年全世界有新发癌症患者1000万人,死于癌症人数660万,是居民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由于肿瘤诊断的复杂性及目前诊断水平的限制,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相当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晚期癌症患者应得到进一步的姑息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对癌症和死亡存在偏见,加之现有的医疗制度和条件所限,致使大量晚期癌症患者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和妥善的安置,而蒙受癌症所带来的极大的身心痛苦、经济损失、家庭不宁,也增加了社会和工作单位的负担。2006年第4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的主题是“规范肿瘤治疗,提高生命质量”。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欧洲临床肿瘤学会于2006年共同发布了“改善癌症医疗质量的共识意见声明”,强调关注癌症生存者及癌症姑息治疗问题。这些所体现的基本思想是:尊重癌症患者,科学决策抗癌治疗,保证癌症医疗质量。WHO对肿瘤工作者的要求,已由过去的肿瘤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三个重点改进到肿瘤预防、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和姑息治疗的四个重点,并认为姑息治疗在多数常见癌症的治疗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1 姑息治疗的定义、起源及发展

根据WHO的定义,姑息治疗是指对所患疾病已经治疗无效的患者积极地、全面地医疗照顾。对疼痛、其他症状以及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的控制是首要的。姑息性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和家属获得最佳生活质量。姑息性治疗的很多方面也可与抗癌治疗一起应用于疾病过程的早期[2]。因此姑息治疗是一种人性化的治疗[3]。 姑息治疗起源于4世纪古罗马拜占庭Christain社会机构发起的临终关怀医院(hospice)运动。1967年,世界第一个现代化的Hospice在伦敦建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姑息治疗机构逐渐发展壮大,目前英国有700余家,美国3000余家,其他欧洲及第三世界也陆续建立起Hospice。1982年WHO提出“到2000年使癌症病人不痛”,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癌痛止痛原则。1993年英国和加拿大学者编写了牛津大学教科书《姑息医学》,并于1998年再版。 我国姑息治疗事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李同度教授于1985年首次提出“晚期癌症患者收治是个社会问题”,1987年筹建了我国第一个以收治晚期癌症患者为主的安徽肿瘤康复医院。1994年8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来各省市也相继成立省市级的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1990年,我国卫生部和WHO共同召开全国癌痛专题研讨会,并把癌痛三阶段止痛方案推向全国[4]。此后,1991年、1994年和1999年,我国三次修

晚期癌症的姑息性化疗程序

晚期癌症的姑息性化疗 姑息性化疗的目的是提高生存质量和带瘤生存。临床上有些肿瘤病人,特别是晚期病人,目前的化疗并不能使之达到治愈,也不一定能延长生存期。此时应认真地权衡化疗可能带来的好处,与其毒副反应可能带来的痛苦,以改善生活质量为首要目的,来决定治疗策略。不必过分强调治疗的彻底性,应以反应小,痛苦小的治疗为选择。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食管癌、头颈部癌的化疗疗效均不满意。对此类肿瘤的晚期病例,已失去手术治疗的价值,化疗也仅为姑息性。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 一、姑息性化疗的临床应用方式 1. 全身化疗(Systemic Chemotherapy):采用静脉注射、肌注或口服途径给药,药物分布于全身多种器官组织。 2. 局部化疗(Local Chemotherapy),包括特殊途径化疗: (1) 腔内化疗:包括胸腔内化疗,心包腔内化疗及腹腔内化疗,可治疗癌性浆膜炎和浆膜腔积液。 (2) 鞘内化疗:通过腰椎穿刺鞘内给药,可使抗癌药进入脑脊液,常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或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及其它恶性肿瘤的中枢神经转移。 (3) 介入化疗:通过高选或超选动脉或静脉插管与置管或穿刺,灌注大剂量抗癌药物以提高局部血药浓度,增强化疗效果。如肝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常与栓塞合用),或门静脉穿刺介入化疗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4) 瘤体内注射药物,即直接将抗癌药注入瘤体局部,如直接对小肝癌癌灶内注射无水酒精或丝裂霉素等,常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 (5)膀胱灌注化疗:主要用于治疗膀胱肿瘤,通过导尿管给药,常用药物有丝裂霉素吡喃阿霉素及卡介苗等。 二、肿瘤化疗的药理学基础 50多年来筛选过的抗癌化合物或植物提取样品多达50多万种;但是,经过临床试验有确切疗效的药物只有几百种,而目前常用的药物在60-70种。 (一)、抗癌药物的传统分类 一般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来源及作用原理,将抗癌药物分为六类。 1.烷化剂此类药物最早问世并用于临床,按其结构特征分为如下类型:

癌症姑息治疗

癌症姑息治疗 【WHO攻克肿瘤的四大战略任务】肿瘤预防、肿瘤早诊、综合治疗、姑息治疗 【发展姑息医学是全社会的需要】1、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2、社会老年化进程的加速3、可治愈性肿瘤的比例仍很低4、晚癌患者如何办 【WHO姑息治疗的原则】1、缓解疼痛及其他造成痛苦的症状2、肯定生命并把死亡看成一个正常的过程3、对死亡既不延长也不促进4、对患者全身心的关顾,使其尽可能主动的生活5、给家属提供一个支持系统,妥善地照顾患者,正确处理后事6、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对疾病过程起到正面的影响7、姑息治疗应尽早地用于疾病的早期,与放疗、化疗相结合8、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处理一切痛苦的临床并发症所需要的调查及研究 【早期规范化处理癌痛及其他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终末期疾病源于疾病早期2、早期疼痛不处理,导致神经和中枢的敏化,使疼痛信息传导的增强,静止通道的活化,使疼痛不断增强,甚至无害刺激也可诱发痛苦3、未处理的症状造成慢性痛苦,导致抑郁、自杀、恶液质 【姑息治疗在肿瘤学中的位置】1、姑息治疗应尽早地贯彻到肿瘤治疗始终2、癌症发病在发展中国家仍将继续呈上升趋势3、80%以上患者需姑息治疗4、发达国家五年癌症生存率达50%,但早、晚也需姑息治疗5、当医疗花费成为患者负担后,姑息治疗愈来越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选择 【姑息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1、社会对姑息治疗的定义、伦理、原则、内容缺乏认识 2、政府的国家癌症控制项目欠具体 3、对受伤害的脆弱的群体缺乏来自各方面精神及经济的支持 4、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专业人员研讨应加强如:如何落实与整合肿瘤工作的四项任务?如何确定优先?如何消除现实医疗实践中的浪费、开拓有效的医疗服务?了解地区差异、基金保证与重视程度的区别 5、肿瘤专业工作者错误的认为停止化疗=不能提供其他,希望被剥夺而放弃了患者;疾病进展=肿瘤医生的失败,形成自责;支持治疗Hospice=不治疗,造成患者因转诊晚而未享受足够的姑息治疗的现象 6、专业姑息治疗队伍处于治疗与姑息的交接口,感到无所是从,缺乏成就感,缺乏周围的支持,忽略了自己正在从事真正的人文关怀,真心的奉献爱心的事业 7专业医院考虑出成果,出人才及医院收入,医生考虑疗效与不良反应,家属最关心的经济问题,而患者急于缓解痛苦,如何将四者统一将是人文关怀及和谐社会的体现 8、初级保健人员缺乏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的条件。面对本应多中心协作的躯体、心理、精神全面关顾的弱势群体感到无能为力的负罪感。 【根据资源水平姑息治疗优先的实施】目的:改善癌症或其他致命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内容:疼痛控制、症状处理、心理及精神支持,所有国家公众及专业人员都应知道癌痛是可以避免的,并且在各健康保健组织均可提供口服吗啡 1、低资源国家:在所能达到的目标地区各层次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采用最低标准的疼痛控制和姑息治疗,如家庭护理 2、中等资源国家:全国范围内各层次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保证最低标准的疼痛控制及姑息治疗实施,可由健康保健工作者及家庭护理共同完成 3、高水平资料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层次的医疗保健人员均应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家庭护理确保国

姑息性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姑息性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12-13T15:42:24.8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4期作者:于志勇 [导读] 姑息性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抑郁情绪,疗效确切,值得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推广。(寿光晨鸣医院山东寿光 262700) 【摘要】目的:探讨姑息性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支持治疗及姑息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姑息性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抑郁情绪,疗效确切,值得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肿瘤;HAMD评分;VAS评分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189-01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临床上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方式来消除肿瘤病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晚期恶性肿瘤病情进展快,且多以发生局部侵润及转移,失去最佳的手术机会,且对放化疗治疗常不敏感,加之毒副反应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使得治疗效果常不理想[1]。姑息性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有研究表明,姑息性治疗在延长患者晚期恶性肿瘤的生存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本研究探讨了姑息性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10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失去手术及放化疗的机会,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相关药物过敏史、治疗依从性差及中途退出者。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48~80岁,平均(63.85±4.24)岁;肿瘤类型:胃癌18例,结直肠癌16例,肺癌17例,肝癌13例,食管癌15例,淋巴癌9例,子宫颈癌10例,骨髓癌2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抗炎、营养心肌、抑酸护胃、强心利尿、保肝、止血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将50mL艾迪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2020236)加入到5%的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治疗期间针对患者自身病情及特点配合呼吸抑制治疗、饮食干预、心理辅导及疼痛治疗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舒适度及机体免疫力。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抑郁评分。 1.3 评价标准 (1)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对正常生活有轻微影响;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对生活影响明显;总有效=显效+有效。(2)采用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情绪,以8分为抑郁的分界点,分值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价其疼痛程度,分值0~10分,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烈疼痛[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n,%)

肿瘤晚期患者姑息护理(完整版)

肿瘤晚期患者的姑息护理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临终和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进展迅速,但是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根据WHO报告,2008年全球新发生的癌症患者超过1000万,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700万。卫生部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恶化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死亡给患者、家属所带来的影响也日趋得到重视。随着肿瘤专业化护理的发展,缓解疼痛及其它痛苦症状,为患者提供身心、社会的全面照顾,以及帮助家属应对悲伤,成为肿瘤姑息护理的重要任务。姑息护理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在我国尚在开始阶段。现将我国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护理综述如下。1姑息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1)概念姑息护理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疾病进行积极而全面的照顾。其宗旨是将临终阶段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减少临终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姑息护理始于临终关怀,但不等同于临终关怀,它贯穿于进展期疾病始终,由前期的姑息照护,患者临终阶段的姑息照护及患者死后对家属的哀伤辅导三部分组成。 (2)内容姑息护理的目标是维护患者的尊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干预疾病的过程,姑息服务的照护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贯穿于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主要内容是控制疼痛和其他

症状,如化疗、放疗带来不良反应的相关症状,全面的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系统,尽可能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活着到死亡,亲人能正确看待患者的疾病过程和他们的逝世;承认濒死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不刻意加速他们的死亡,也不拖延他们死亡的时间。 2 姑息护理 2.1 基础护理 (1) 病房环境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认为,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移情作用。我们要为病人创造舒适、安静、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美好的环境可使病人产生对生命的热爱,并珍惜生命。保持病房内整洁,通风良好,光线明亮,温、湿度适宜,床单位舒适。 (2) 饮食护理向病人和家属做好饮食宣教,分析饮食的重要性,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给其制定富营养饮食食谱,并告知其家属尽量按照患者口味烹饪食物。 (3) 生活照护根据护理级别予以生活护理。①注意口腔卫生:如果有口腔溃疡、炎症,建议患者不要吃酸性食物,饭后及时漱口。对不能进食或口腔有疾病者,及时予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张口呼吸者可以用生理盐水湿润口唇,也可涂唇膏。②加强皮肤护理:晚期癌症患者身体衰弱、长期卧床、因疼痛而长期采取强迫体位,还有大小便失禁、水肿等原因都极易引起褥疮,因此给予压疮风险评估后,及时有效的预防,可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皱褶,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及完整性。③头发、胡须护理:选择适合患者发质的洗发水给病人洗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名单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名单 省份姓名所在单位副主委常委委员 李萍萍北京肿瘤医院副主委○ 徐兵河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5北京罗健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科 吴世凯解放军三零七医院 李小梅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 王杰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科主委○ 王雅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肿瘤科 6上海胡夕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姚阳上海第六医院○成文武复旦大学肿瘤医院 王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科 秦叔逵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候任主委○ 3江苏江志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 杨扬江苏省肿瘤医院 2天津潘战宇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副主委○ 4湖北谢丛华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肿瘤科 臧爱华湖北省肿瘤医院内科 褚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 卢连法安徽济民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主任○ 3安徽季楚舒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副主任 吴穷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张力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副主委○3广东张为民广州军区总医院肿瘤科 林英诚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2黑龙江张清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委○于常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

1 2 1 1 1 1 1 2 2 1 1 2 2 2 3 2 2 1 1 1 3吉林周红吉林省肿瘤医院 辽宁 谢晓冬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中心○ 白维君辽宁省肿瘤医院 内蒙王晓红包头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宁夏詹文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 甘肃赵勤甘肃省肿瘤医院 青海刘红星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新疆徐继鸿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四川 侯梅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 张智慧四川省肿瘤医院 重庆 梁后杰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王东林重庆市肿瘤医院 陕西刘文超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肿瘤中心 山西张国琛山西省肿瘤医院 河北 刘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科○ 刘小立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河南 罗素霞河南省肿瘤医院○ 张明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山东 梁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波山东省肿瘤医院 马胜林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潘宏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郑晓浙江省肿瘤医院 江西 熊建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郑智江西省肿瘤医院 湖南 钟美佐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肿瘤科 罗以湖南省肿瘤医院 贵州邹彦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医院 云南宋鑫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广西宋向群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福建 黄诚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委○ 崔同建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内科

肺癌患者的姑息治疗现状

肺癌患者的姑息治疗现状 作者:xxx 单位: 邮编: 摘要:肺癌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2%,并有着最高的年死亡率。治疗上,总的目标是争取治愈或延长生命。但近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舒缓和支持治疗成为其终将接受的一项治疗。那些症状上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剧痛、疲乏和恶液质状态,以及恐惧、抑郁和体力、智力显著降低的患者均有接受住院或家庭姑息治疗的指征。了解姑息治疗中应用的各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进展期患者发生在最后生命阶段的各种症状。进展期肺癌的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放化疗。在疾病早期引入姑息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肺癌姑息治疗生活质量 一、肺癌概述 恶性肿瘤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世界每年新诊断癌症患者约1100万,年死亡人数约700万。据预测,到2030年癌症新诊断病例数将增至2600万,而年死亡人数将升至1700万。全球癌症发病率升高与社会老龄化、环境污染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1]。 肺癌占所有癌症的12%,在男女患者中均居年死亡率之首。大约50%的病例在诊断时已属晚期[2]。超过一半的新发病例年龄超过65

岁。性别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通常女性患者生存期优于男性[3]。 组织病理学上通常将肺癌分为2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0%~85%,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15~20%。导致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被动吸烟、电离辐射、空气污染等。肺癌的预后通常都差,原因在于确诊较晚,以及高龄、合并病对治疗的限制。肺癌的最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气短、咯血、疼痛,并常常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方面,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L)。癌细胞的转移扩散常发生在淋巴结、骨、肾上腺、脑、肝等。消瘦、食欲不振、虚弱和乏力也较常见[4]。外科手术仍然是NSCLC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早期患者推荐手术治疗,Ⅲ期患者则是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Ⅳ期患者通常不推荐手术[5,6]。SCLC以生长迅速和早期容易转移为特点,它对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敏感,因此它的治疗手段是放、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7]。肺癌的生存期与疾病分期相关,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9%,而Ⅳ期仅为2%[8]。 二、肺癌患者的姑息治疗的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的定义,姑息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通过提供疼痛控制、症状缓解以及提供精神与社会方面的支持,让罹患疾病而面临死亡威胁的患者及家属得以改善其生活质量[9]。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2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其中死亡病例最多的病种是肺癌[10]。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和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等预期走高,需要姑息治

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护理

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23T16:38:07.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陶成春 [导读] 癌性疼痛在晚期肿瘤病人发生率为80%左右,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进食和情绪,还会使病人和家属感到不安和恐惧。 陶成春(安徽省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244000) 【关键词】住院晚期癌症姑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126-02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临终和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进展迅速,但是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终末期癌症患者受着身心的煎熬,他们的生活质量及死亡给家属亦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些日趋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与重视。随着肿瘤专业化护理的发展,缓解疼痛及其它痛苦症状,为患者提供身心、社会的全面照顾,以及帮助家属应对悲伤,成为肿瘤姑 息护理的重要任务[1]。现将我国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护理综述如下。 1 姑息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1.1 概念姑息护理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疾病进行积极而全面的照顾。其宗旨是将晚期癌症阶段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临终时的尊严。姑息护理始于临终关怀,但不等同于临终关怀,它贯穿于进展期疾病始终,包括姑息治疗期间的照护,患者临终阶段的照护及对家属的哀伤辅导等。 1.2 内容姑息护理的目标是维护患者的尊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主要内容是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全面的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系统,尽可能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活着到死亡,亲人能正确看待患者的疾病过程和他们的逝世,并承认濒死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2 姑息护理 2.1 基础护理 2.1.1 病房环境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认为,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移情作用。我们要为病人创造舒适、安静、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美好的环境可使病人产生对生命的热爱,并珍惜生命。保持病房内整洁,通风良好,光线明亮,温、湿度适宜,床单位舒适。 2.1.2 生活照护根据护理级别予以生活护理。(1)注意口腔卫生:如果有口腔溃疡、炎症,建议患者不要吃酸性食物,饭后及时漱口。对不能进食或口腔有疾病者,及时予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张口呼吸者可以用生理盐水湿润口唇,也可涂唇膏。(2)加强皮肤护理:晚期癌症患者身体衰弱、长期卧床、因疼痛而长期采取强迫体位,还有大小便失禁、水肿等原因都极易引起褥疮,因此给予压疮风险评估后,及时有效的预防,可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皱褶,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及完整性。 2.2 症状护理 2.2.1 疼痛癌性疼痛在晚期肿瘤病人发生率为80%左右,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进食和情绪,还会使病人和家属感到不安和恐惧。许多临终病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是害怕死亡前或死亡时的痛苦。因此要通过对病人实施止痛治疗、心理支持及临床护理,有效地缓解疼痛,增强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减轻病人的痛苦,努力做到“让癌症病人不痛”。(1)药物止痛通过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按照“三阶梯”止痛方法给药,一般90%以上的病人可以疼痛可以缓解。(2)心理支持可以运用心理治疗缓解疼痛,医护人员通过良好的环境和心理状态来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和痛阈,常用的方法有:a认知疗法,引导病人正确看待所发生的事件和身体的感觉,纠正错误的信念,改善对问题的认识。b行为疗法,通过分散注意力、催眠、松弛、生物反馈、音乐疗法、支持疗法来改变自身疼痛的反应,产生疼痛被控制的感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病人,使其学会自身止痛。(3)家庭支持晚期癌症病人的癌性疼痛的缓解不仅取决于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措施,而且与病人自身的精神状况和家庭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属是病人主要的照顾者,应要求家属加入对病人疼痛的护理,向家属介绍癌性疼痛的原因、疼痛分级、治疗误区、止痛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其了解癌性疼痛知识,解除家属对止痛药物的顾虑,消除他们对病人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病人疼痛控制中的积极作用,提供情感支持。鼓励家属与病人一起参加有益的活动,避免病人长时间躺在床上感到无所事事,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躯体疼痛上。多与病人聊开心的事,陪伴病人散步、听音乐、看幽默电视、小品节目等。指导家属应用冷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配合药物治疗以减轻疼痛[3]。 2.2.2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造成癌症末期患者痛苦的众多症状之一。晚期肿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原因有多种,如感染、支气管痉挛、上腔静脉阻塞、大量胸水、严重贫血、患者有焦虑或抑郁等心理因素等,都可引起呼吸困难。 (1)药物治疗根据不同原因及病情应用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肿瘤周围的炎性反应及水肿,焦虑患者可予以镇静剂,疼痛与呼吸困难有相加作用,应用止痛药控制疼痛可缓解呼吸困难的感觉。(2)氧疗氧疗可降低晚期肿瘤患者的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肺炎、肺栓塞及肺纤维化等可予以60%的吸氧浓度,伴有COPD的患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吸氧浓度为28%。(3)呼吸方式的训练帮助患者建立一个放松的呼吸模式,减少呼吸做功,增强信心,相信自己在呼吸困难发作时控制采取呼吸深而慢规则好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如放松式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 2.2.3 发热发热原因大致有两种:感染及癌性热。(1)癌性热是肿瘤坏死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癌性发热,常在后期有广泛的转移后出现。指导患者进高热量、低脂肪、低蛋白饮食,多饮水,穿宽松、棉质的衣服,利于排汗,向病人宣教发热的危险性、预防及处理方法,切忌滥用退烧药及消炎药。(2)感染是晚期肿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舒适的重要因素,导致抑郁情绪发生的直接原因。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疗;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治疗。 2.3 死亡教育晚期癌症患者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外,更重要的是面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对临终患者进行死亡教育,让患者对死亡持乐观顺应的态度,帮助他们安详、舒适地离开是姑息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肿瘤科护士的重要责任。进行死亡教育的原则和内容有:(1)评估临终患者的病期、生理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以往的生活阅历,是进行死亡教育的前提。(2)对患者不同的死亡观念及言行不能妄加评判,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个人信仰,理解他们对死亡的态度和观念,不应取笑或刻意去纠正他们的说法。(3)尊重临终患者的权利,医护人员应在全面评估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告诉患者实情并引导他们讨论死亡相关的问题。(4)根据临终患者不同的心理阶段进行死亡教育,临终患者对待死亡的心理变化通常有五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及接受期。这五个阶段不一定按照顺序发展,有时

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性手术治疗

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性手术治疗 癌症病人的临床症状并非源于癌细胞本身,而是来源于癌细胞的积累对相应脏器造成的影响。某个脏器的组织细胞刚刚癌变时,人不会有不适的感觉,当癌肿以浸润、转移等形式发展到足以影响相应脏器的功能时,根据受累脏器的不同才会出现各种不适,即临床症状。即使如此,也会因为一些不适的感觉容易耐受,或经过简单的对症治疗即可缓解而不易引起重视。同时,人的内脏器官的定位感、疼痛感等都较迟钝也增加了癌组织发生、发展的隐蔽性。当受累的脏器的功能出现障碍,勉强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时,临床症状才会比较明显,引起病人的重视而就诊。而当受累脏器的功能衰竭时,无法维持生命活动时,则机体死亡。所以,临床上收治的患癌病例多为进展期或晚期,早期癌因其对相应脏器的影响不大,不易产生症状而临床上相对较少。许多晚期或进展期的癌肿病例伴有广泛的或远处的转移,或因直接浸润邻近脏器而难以彻底根除癌肿,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姑息性治疗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妥善治疗晚期肿瘤病人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许多以往放弃治疗或者采取消极治疗的病人都希望得到积极的救治;同时,医学技术的进步也为晚期肿瘤的治疗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许多以往无法治疗的肿瘤,或者肿瘤引起的痛苦症状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疗或控制。因此,晚期肿瘤病人的姑息性治疗越来越值得重视,怎样根据各种检查结果准确地评价不同部位的癌肿对机体的威胁,避免不合理的处置给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姑息性治疗更为合理,并逐渐走向规范化就成为临床肿瘤工作的重要任务。 姑息性手术(Palliative Care)是相对于根治性手术而言的,指能够减轻病人的症状却不能治愈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姑息性肿瘤切除术和减状手术,前者指切除肿瘤的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大部分,肉眼尚有癌残留;后者则根本不切除肿瘤,只是解除肿瘤引起的症状。实际上,无论是根治性手术,还是姑息性手术都是指施术者的主观行为,指手术本身。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即使主观上努力地实施了根治性手术,而在客观上却不一定都能够达到“根治”的效果,在一些晚期病例仍会出现癌残留。在胃癌的诊治中,对于胃癌根治术这种主观行为与术后所获得的客观结果都分别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日本的《胃癌处理规约》第11版中按手术清除的范围将胃癌根治术分为“R0~3(根0~根3)”等四种,同时,将手术的结果又分为治愈性、非治愈性等两大类,表示根治手术后是否还有癌残留,以此评价实施胃癌根治术所获得的客观结果。随着对癌的本质的认识的提高,以

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性镇静治疗现状

《中国癌症杂志》2010年第20卷第9期 CHINA ONCOLOGY CHINA ONCOLOGY 2010 Vol.20 No.9 695 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性镇静治疗现状 [摘要] 背景与目的:如何针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适当的镇静治疗,是姑息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接受姑息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的镇静治疗现状,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科收治的患者中119例死亡病例的完整资料。其中患者的生存期定义为入院时间至死亡时间,精确至天。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期,Log-rank检验差异性,t 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接受及未接受镇静治疗患者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患者进行镇静治疗的因素。以P <0.05为检验标准。结果:119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 d。29例患者接受了姑息性镇静治疗,接受镇静与未接受镇静治疗的两组患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谵妄(P <0.001)、呼吸困难(P =0.012)及睡眠倒错(P =0.003)为影响是否进行镇静治疗抉择的因素。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基于中国晚期癌症人群的镇静治疗现状,证实了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进行适当的镇静治疗的可行性,有益于姑息性镇静治疗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 姑息治疗; 镇静治疗; 生存期 中图分类号:R7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0)09-0695-04 Palliative sedation for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GU Xiao-li, CHENG Wen-wu (Department of Palliative Care, Cancer Center, Fud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Correspondence to:CHENG Wen-wu E-mail:cwwxmm@https://www.360docs.net/doc/f217301360.html, [Abstract ] Background and purpose :The process of administering sedation among palliative pati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alliative care. This study assessed sedation in terminally cancer patients in terms of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e actual survival and sed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who received sedation or not and the factors that in ? uence the choice of sed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records of all 119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and died at the Department of Palliative Care, Cancer Center, Fudan University between Mar. 2007 to May 2009 was performed. Data was collected, including demographic data, types of symptoms and types of sedation in the terminal phase. Results :Twenty nine of 119 (24.4%) patients had received sedation. The median sedation duration was 30 hours. There was no signi ? 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time between the sedated and non-sedated patients. Indications of sedation were delirium (P <0.001), shortness of breath (P =0.012) and severe insomnia (P =0.003). Conclusion :Sedation, although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refractory symptoms of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wa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 nd the most appropriate time of intervention an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symptom in terminal stage cancer patients.  [Key words ] palliative care; palliative sedation; survival 通讯作者:成文武 E-mail:cwwxmm@https://www.360docs.net/doc/f217301360.html, 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给患者提供最佳支持治疗以达到症状控制,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有效的症状控制部分的减缓了患者的疼痛、恶心及呼吸困难等常见症状[1]。然而,多种症状相加的复杂性以及药物使用的相互矛盾,往往导致症状控制措施的失败。此时,姑息性镇静成为治疗难治性症状相关性痛 苦的一个重要手段[2]。姑息性镇静指为了治疗难治性症状,有目的地诱导和维持患者处于镇静状态。镇静药物的如何适当使用一直存在争议,镇静药物的使用是否会缩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由于其牵涉到了伦理学问题而变得异常敏感[3]。而加倍剂量的镇静药物,其是否给患者带来临床受益也仍存在争议。如何适当而正确的针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镇静性治疗,

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照护

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照护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晚期癌症;姑息照护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世界癌症发病检测率持续增加。21世纪,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超过500万[1]。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00万,现患病人数在300万以上,平均每90个家庭中就有1个癌症患者[2]。癌症已成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伤残和死亡的第一原因。癌症使患者及家属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姑息照护(palliative care),优化生命末端质量,满足其本人和家属的需要,已成为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1 姑息照护的定义和内涵 2002年WHO将姑息照护定义为:姑息照护是一种支持性照护方法,即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治疗其他痛苦症状,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和宗教的困扰,来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从而改变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亲人的生活质量[3]。 姑息照护强调四全服务,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队。通过团队的

方法提供整体照护,把患者、家属作为照护单元,不主张实施可能给患者增添痛苦和无意义的治疗或过度治疗,强调减轻各种痛苦,让患者平静、安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即优化生命末端质量。 2 晚期癌症患者的需求 2.1 生理需求晚期癌症患者大多经历了手术、多次放化疗及中药等综合治疗,加之肿瘤本身对全身生理机能的影响,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其中疼痛是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据资料统计,晚期癌症患者中,疼痛的比例高达70%~80%。缓解不适,控制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迫切的需要[4]。 2.2 心理需求癌症患者一开始会拒绝接受事实。病情进入晚期经历了手术、多次放化疗,心理上常会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表现为坐立不安、手足无措、焦虑紧张、思维杂乱、行为失序[5]。当接受本身患有绝症的观念后,患者情绪往往变得异常悲观和抑郁,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绝望。尚清红等[6]将癌症患者的心理分为四期:怀疑否认期、愤怒发泄期、悲伤抑郁期和情感升华期。美国学者库伯勒罗斯把晚期临终病人心理活动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绝望期、接受期,从而逐步进入死亡。 2.3 社会需求晚期癌症患者的社会需求也是其需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在患病前,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是社会和家庭成员之一。患病后,其社会角色虽有所改变,但仍希望能对社会和家庭做一些事情,并渴望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3 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照护

癌症的姑息治疗概要

基本类型 小细胞肺癌 1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癌,近2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 型;https://www.360docs.net/doc/f217301360.html, 小细胞肺癌(SCLC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进展快,常伴内分泌异常或类癌综合征;由于患者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且对放化疗敏感,故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应以全身化疗为主,联合放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系治疗小细胞肺癌成功的关键。 非小细胞肺癌 2非小细胞肺癌(NSCLC类,约8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区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对这两种类型的肺癌的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用化学疗法治疗,外科治疗对这种类型肺癌患者并不起主要作用。另一方面,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临床类型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7301360.html,/NewsDetail.asp?DetailNewsId=6115 1.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 各种类型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首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2.未分化癌 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轻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居中央型肺癌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又可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几种类型其中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7301360.html,/NewsDetail.asp?DetailNewsId=6115 3.腺癌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 4.肺泡细胞癌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又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部位在肺野周围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

三、癌症疼痛和姑息治疗题库1-2-10

三、癌症疼痛和姑息 治疗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非甾体类抗炎药下列正确的是()。 A.罕见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B.都是口服用药 C.阻断炎性因子的合成 D.是所有癌症疼痛治疗的首选止痛药 E.长期用药安全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化疗静脉注射用药出现疼痛()。 A.仅发生于药物渗漏出血管时 B.可能由于引起血管痉挛所致 C.继续注射以减少疼痛发生率 D.勿用止痛药 E.给吗啡预防性止痛治疗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止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除外()。 A.个体化给药 B.按阶梯给药 C.按时给药 D.口服给药 E.不要随便调整剂量 (gta5手机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7301360.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关于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慢性癌痛治疗时错误的观念是()。 A.度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多采用肌肉注射给药 B.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镇痛药 C.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长,而且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 D.度冷丁的镇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 E.度冷丁不推荐用于癌性患者的长期镇痛 由于度冷丁镇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且代谢产物清除半衰期长,药物蓄积后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和肾毒性,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不推荐用于癌痛治疗。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属于规范化癌症疼痛处理的目的是()。 A.缓解疼痛,规范医疗质量 B.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C.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D.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 E.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进展

Progress in Palliative Care for Malignancy WANG Cun -de ,GONG Quan ,ZHANG Li -juan ,et al. 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进展 王存德,龚泉,张利娟,张建华综述,黄云超审校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已属中晚期,姑息治疗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居重要地位,属于支持治疗。恶性肿瘤姑息治疗主要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文章分析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概念、原则、治疗方式及发展现状,以期规范化建设恶性肿瘤姑息治疗学科发展。关键词:恶性肿瘤;姑息治疗;治疗原则,范畴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242(2012)03-0206-05 收稿日期:2011-12-14E -mail:wcd69@https://www.360docs.net/doc/f217301360.html,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共有84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预计到2020年可能增至1000万[1]。我国恶性肿瘤每年发病人数约180万,死于约有13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因素[2]。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多种抗癌新药物和综合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5年生存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显著提高。然而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及当前诊断手段的限制,相当多的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80%以上患者需要进行姑息治疗,姑息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3]。 1姑息治疗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姑息治疗是指对于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通过早期及时地诊断、准确的评估及合理的防治来达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解决其他躯体、社会、心理及精神等各种问题[4]。 姑息治疗属于支持性治疗,其目的和任务是: ①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存质量;②帮助患者以较平 静的心境和较强的毅力面对困难;③帮助患者积极 地生活直至死亡;④帮助家属面对现实、承受打击等[5]。姑息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缓解因恶性肿瘤本身或治疗恶性肿瘤的措施所导致的各种症状和并发症[6],使患者达到和维持躯体、情感、精神、职业和社会行为能力的最佳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的躯体痛苦和心理负担[7]。 2姑息治疗的范畴 姑息治疗的范畴包括:①对疼痛的控制[8];②对 肿瘤伴随症状(尤其是各种肿瘤急症)或抗肿瘤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9];③心理辅导和护理[10];④对其他非肿瘤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1];⑤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及居丧辅导[12];⑥姑息治疗领域相关科研和宣传教育等,特别是亟需进行循证医学方面的研究[13]。 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范畴最早局限于对一些已经无法治愈的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14]。由于认识的局限和观念的相对狭隘,过去姑息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常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15]。近年来,随着肿瘤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医生对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