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化湿药

第十二章  化湿药
第十二章  化湿药

第十二章化湿药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既可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散寒的药物是:

A.藿香 B.佩兰 C.苍术

D.厚朴 E.砂仁

答案:C

答案方析:备选答案中的五味药虽然均具有芳香化湿之力,用治湿浊中阻证。但其中只有苍术苦燥力强,且味辛,在内燥湿健脾,在外祛风散寒。故答案选C。

2.化湿药入汤剂时应:

A.先煎 B.后下 C.另煎

D.包煎 E.久煎

答案:B

答案分析:化湿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且系有效成分,故入汤剂宜后下。答案应选B。

3.既可化湿止呕,又能解暑的药物是:

A.藿香 B.佩兰 C.砂仁

D.豆蔻 E.草豆蔻

答案:A

答案分析:藿香与佩兰均可化湿、解暑,但佩兰无止呕之力;藿香与砂仁、豆蔻、草豆蔻均可化湿止呕,但砂仁、豆蔻、草豆蔻却无解暑之功。五味药中只有藿香具有化湿、止呕、解暑之功,故答案选A。

4.苍术的性味是:

A.辛、苦,温 B.辛、甘,温

C.苦、甘,温 D.辛、甘,寒

E.辛、苦,寒

答案:A

答案分析:苍术属芳香化湿药,具有辛香发散健脾,又苦温燥湿祛湿浊。故答案选A。

5.善于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是:

A.苍术 B.厚朴 C.砂仁

D.豆蔻 E.藿香

答案:B

答案分析:上述备选药物中,只有厚朴味苦善降气,为消除胀满的要药。故答案选B。

6.厚朴最适于治疗:

A.寒疝腹痛 B.两胁胀痛 C.少腹刺痛

D.脘腹冷痛 E.脘腹胀满

答案:E

答案分析:厚朴苦降辛散,善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临床上无论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还是食积便秘的脘腹胀满,均可使用。故答案选E。

7.藿香尤其适宜于治疗下列哪种呕吐?

A.胃虚呕吐 B.胃寒呕吐 C.胃热呕吐

D.湿浊呕吐 E.肝胃不和呕吐

答案:D

答案分析:藿香辛香,善化湿浊,止呕吐,适宜湿浊中焦的呕吐。故答案选D。

8.具有安胎作用的化湿药是:

A.苍术 B.紫苏 C.砂仁

D.豆蔻 E.厚朴

答案:C

答案分析:紫苏虽具有安胎之效,但其不是化湿药,其它四味化湿药中,只有砂仁具有安胎作用。故答案选C。

9.既可燥湿温中,又能除痰截疟的药物是:

A.草豆蔻 B.草果 C.豆蔻

D.砂仁 E.厚朴

答案:B

答案分析:上述五味药虽均属化湿药,具有燥湿(化湿)之力,但只有草果辛香燥烈,气浓味厚,不但具有燥湿温中之力,还可芳香辟秽,除痰截疟。故答案选B。

10.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砂仁的主治病证?

A.湿阻中焦 B.痰饮喘咳 C.脾胃气滞

D.虚寒吐泻 E.胎动不安

答案:B

答案分析:砂仁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之效,临床上可治疗湿阻中焦、脾胃气滞及脾胃虚寒吐泻,另可安胎,治胎动不安。故答案选B。

11.豆蔻具有止呕的作用,善于治疗:

A.胃热呕吐 B.胃寒呕吐 C.胃虚呕吐

D.妊娠呕吐 E.寒饮呕吐

答案:B

答案分析:豆蔻性温,善温中止呕,以治胃寒呕吐最为适宜。故答案选B。

12.治疗脾瘅的良药是:

A.藿香 B.苍术 C.厚朴

D.砂仁 E.佩兰

答案:E

答案分析:脾瘅为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之证。上述药物药性大多性温,而只有佩兰性平,且芳香善化湿浊,去陈腐,为治脾瘅之良药。故答案选E。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题,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藿香 B.苍术 C.厚朴

D.砂仁 E.豆蔻

1.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是:

2.治疗痰饮喘咳的药物是:

答案:1、B 2、C

答案分析:上述备选药物均具有化湿之功,用治湿浊中阻,但其中苍术还可祛风散寒,用治风湿痹证,而厚朴可燥湿消痰,降气平喘,用治痰饮喘咳.故答案分别为第1题选B,第2题选C。

A.脘腹胀满 B.气滞胎动不安 C.风湿痹证

D.湿温初起 E.湿热泄泻

3.厚朴善治:

4.砂仁可用治:

答案:3、A 4、B

答案分析:厚朴苦降辛散,善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故第3题答案选A。砂仁除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功能外,尚可安胎,用治气滞胎动不安,其止泻作用适宜中焦虚寒的泄泻.故第4题答案只能选B。

A.藿香 B.佩兰 C.豆蔻

D.厚朴 E.苍术

5.功能化湿,止呕,解暑的药物是:

6.功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药物是:

答案:5、A 6、C

答案分析:藿香具有化湿,止呕,解暑之功,而豆蔻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作用,故第5题答案选A,第6题答案选C。

(三)C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两个问题组成的题干。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答案选择A。只与B有关,则答案选择B。与AB都有关,则答案选择C。如与AB都无关,则答案选择D)

A.燥湿温中 B.除痰截疟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草豆蔻的作用是:

2.草果的作用是:

答案:1、A 2、C

答案分析:草豆蔻的功效是燥湿行气,温中止呕,而草果的作用是燥湿温中,除痰截疟。故第1题答案选A,第2题答案选C。

A.湿阻中焦 B.风湿痹证

C.两者都是 D.两都均非

3.苍术用治:

4.厚朴用治:

答案:3、C 4、A

答案分析: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作用,临床可用治湿阻中焦及风湿痹证;而厚朴则燥湿消痰,下气除胀,用治湿阻中焦或食积便秘引起的脘腹胀满及痰饮喘咳。故第3题答案选C,第4题答案选A。

A.藿香 B.佩兰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5.功善化湿止呕的药物是:

6.性平,芳香化湿浊,善治脾瘅的药物是:

答案:5、A 6、B

答案分析:藿香性微温,功善化湿,又和中止呕,用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尤为适宜;佩兰虽亦可化湿,但止呕之力欠佳,因其性平,可芳香化湿浊,去陈腐,多用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的脾瘅证。故第5题答案选A,第6题答案选B。

(四)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砂仁、豆蔻均具有的作用是:

A.化湿 B.行气 C.温中

D.止呕 E.止血

答案:ABCD

答案分析:砂仁、豆蔻同为化湿药,均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之功。故答案选ABCD。

2.苍术可用治下列何种病证?

A.湿阻中焦 B.湿温初起 C.风湿痹证

D.风寒挟湿表证 E.痰饮咳喘

答案:ACD

答案分析:苍术辛散苦燥,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之效,用治湿阻中焦及风湿痹证;又因其能开肌腠而发汗,祛肌表之风寒表邪,故还可用于风寒挟湿之表证。故答案选ACD。

3.藿香的功效是:

A.化湿 B.燥湿 C.止呕

D.安胎 E.解暑

答案:ACE

答案分析:藿香性微温,具有良好的化湿、止呕之功,并可解暑。故答案选ACE。

4.具有止呕作用的药物是:

A.苍术 B.砂仁 C.豆蔻

D.藿香 E.厚朴

答案:BCD

答案分析:上述备选药物虽均具有化湿之功,但其中只有砂仁、豆蔻、藿香尚有良好止呕之效。故答案选BCD。

5.具有安胎作用的药物是:

A.藿香 B.苍术 C.砂仁

D.紫苏 E.黄芩

答案:CDE

答案分析:化湿药物中只有砂仁具有安胎之效,而解表药中的紫苏可理气安胎,清热药中的黄芩可除热安胎。故答案选CDE。

6.厚朴的功效是:

A.燥湿 B.补脾 C.消痰

D.下气 E.除胀

答案:ACDE

答案分析:厚朴味苦燥湿辛散消痰,并可下气除胀满。故答案选ACDE。

二、填空题

1.厚朴功善下气除胀满,为的要药。

答案:消除胀满

2.藿香与佩兰同具有的功效是和,其中藿香还具有作用。

答案:化湿,解暑,止呕

3.化湿药物入汤剂时,均宜。

答案:后下

4.苍术的功效是和。

答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5.古人称之“为醒脾调胃要药”的药是。

答案:砂仁。

6.砂仁与豆蔻均具有的作用是、。其中砂仁还有之效。

答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安胎。

三、简答题

1.简述苍术、藿香、佩兰三药化湿之力的差别。

答案:苍术、藿香、佩兰均为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之力,用于湿阻中焦。但苍术苦温燥烈,可燥湿健脾,不仅适用于湿阻中焦,亦可用于其他湿邪泛滥之症;而藿香、佩兰性微温或平,以化湿醒脾为主,多用于湿邪困脾之症。

2.为何说厚朴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答案:厚朴苦燥辛散,可燥湿,消积导滞,又下气除胀满,临床上无论湿邪中阻的无形湿满,还是食积或便秘所致的有形实满,均可使用,故被称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3.比较砂仁、豆蔻功能主治的异同。

答案:砂仁、豆蔻同为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之功,常相须为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但砂仁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下焦,且力略胜,而豆蔻偏中上焦。砂仁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而豆蔻偏在胃而善止呕。另外,砂仁还可安胎,治胎动不安,豆蔻化湿作用偏上,治湿温痞闷。

4.简述藿香的性能特点及主治病证。

答案:藿香气味芳香,其性微温,为芳香化湿浊之要药,临床上无论寒湿或湿热中阻均可。另善止呕,用治湿浊中阻之呕吐;解暑之功,用治暑湿或湿温初起之证。

5.以中药性能理论阐明厚朴的功用。

答案:厚朴味苦,能燥能泄,可燥湿祛中焦湿浊,且燥湿以消痰,苦泄可降气消痰以平喘;另外,厚朴味辛能散能行,以散积行气除胀满。

6.简述藿香与香薷化湿和中之功的差异。

答案:藿香与香薷虽然均可化湿和中,用治暑月外感风寒之证。但藿香化湿和中止呕力强,且可解暑,而香薷以发汗解表散风寒为主。

7.比较藿香与佩兰功用主治的异同。

答案:藿香与佩兰均属化湿药,具有化湿解暑之功,两者相似,常相须为用,治湿浊中阻和暑湿证。但藿香力强,而佩兰力弱。另外,藿香还可止呕,用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

8.砂仁、苏梗、黄芩三药均可安胎,但其作用及适应证有何不同。

答案:砂仁和苏梗均可理气安胎,用治气滞胎动不安,而黄芩可除热安胎,用治胎中蕴热胎动不安。

9.厚朴与厚朴花功用有何区别?

答案:厚朴与厚朴花为同一植物,以其干燥干皮入药则为厚朴,以干燥花蕾入药则为厚朴花。两者功能相似,同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胀之效,但以厚朴力佳。而厚朴花偏于理气宽中。

四、论述题

1.何谓化湿药、试述其性能特点及功能主治。

答案: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本类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前人谓之“醒脾”,“醒脾化湿”等。同时,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病机。此外,部分药还兼有解暑、辟秽、开窍、截疟等作用。

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于湿温,暑湿等症亦可选用。

2.试述化湿药的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答案:使用化湿药,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症而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如湿阻气

滞,脘腹胀满痞闷者,常与行气药物配伍;如湿阻而偏于寒湿,脘腹冷痛者,可配伍温中祛寒药;如脾虚湿阻,脘痞纳呆,神疲乏力者,常配伍行气健脾药;如用于湿温、湿热、暑湿者,常与清热燥湿、解暑、利湿之品同用。

化湿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以免其挥发性有效成分逸失而降低疗效;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

3.比较苍术与厚朴性能及功用主治的异同。

答案:苍术性味辛苦温,其辛香健脾,且开肌腠,苦温燥湿;厚朴性味苦辛温,以味苦降泄为主,重在下气除胀满,且苦燥辛散以消痰。

两者均可燥湿,用于湿阻中焦之证,但其中苍术以辛香为主,又健脾,治湿邪困脾之证;而厚朴以苦降为主,又除满,治脘腹胀满病症。另外,苍术可祛风湿,用治风湿痹症,辛香开肌腠而发汗,治风寒挟湿表证;厚朴还可苦燥辛散以消痰,治痰饮喘咳。

4.试述砂仁的药性、功用主治及使用注意。

答案: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之效,用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脾胃虚寒吐泻及气滞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临床上对于阴虚血燥者慎用。

5.试述苍术与黄柏的功效,并阐明两者配伍的意义及适应证。

答案: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苍术苦燥性温,善祛湿邪;而黄柏苦燥性寒,善祛湿热。两药相配,一寒一温,相制相成,共奏祛除下肢湿热之证,适宜湿热痿证。

6.试述苍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

答案: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之功,适用于湿阻中焦的脘腹胀闷,呕恶食少等,及风湿痹证、风寒挟湿表证。另有明目之功,可用于夜盲或青盲。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练习题芳香化湿药

《芳香化湿药》 一、最佳选择题 1、既化湿行气,又温中止呕的药是 A.草豆蔻 B.厚朴 C.白豆蔻 D.广藿香 E.肉豆蔻 2、佩兰的功效是 A.燥湿、温中、行气 B.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C.化湿、解暑 D.健脾止泻、安胎 E.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3、为治疗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的是 A.白豆蔻 B.草豆蔻 C.藿香 D.厚朴 E.砂仁 4、治疗寒湿中阻或夹食积宜用苍术配伍 A.藿香、佩兰 B.厚朴、陈皮 C.厚朴、佩兰 D.佩兰、陈皮 E.藿香、陈皮 5、芳香化湿药具有的功效是 A.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 B.健脾止泻,安胎 C.祛风湿解表 D.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E.健脾养血,安神

6、苍术配伍黄柏主治的病证是 A.湿盛呕吐证 B.风寒湿痹痛证 C.湿热淋证 D.食积腹痛泄泻 E.湿热足膝肿痛 7、能下气消痰平喘的药为 A.厚朴 B.苍术 C.佩兰 D.草豆蔻 E.白豆蔻 8、利水渗湿药使用中应注意的是 A.热伤血络者忌用 B.阴虚津伤者慎用 C.脾虚者忌用 D.脾肾阳虚者不宜用 E.阳虚者不宜用 9、水肿起有表证者,除了应用利水渗湿药外还应配伍 A.宣肺发汗药 B.温补脾肾药 C.祛风除湿药 D.清热泻火药 E.凉血止血药 10、凡能通利水道、渗利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 A.理气药 B.活血祛瘀药 C.泻下药 D.祛风湿药 E.利水渗湿药 11、草豆蔻的功效是 A.化湿,解暑 B.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C.燥湿,温中,行气 D.健脾止泻,安胎 E.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12、湿浊内停无论寒热虚实或有无表邪皆可的中药是 A.藿香 B.佩兰 C.厚朴 D.苍术 E.白豆蔻 13、可以治疗暑湿、湿温初起的中药是 A.砂仁、白豆蔻 B.草豆蔻、白豆蔻 C.砂仁、藿香 D.苍术、佩兰 E.藿香、佩兰 14、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A.厚朴 B.藿香 C.白术 D.苍术 E.白豆蔻 15、可用于夜盲,眼目昏涩的中药是 A.独活 B.苍术 C.厚朴 D.佩兰 E.藿香 16、芳香化湿药使用中应注意的是 A.汤剂宜久煎 B.入汤剂应先下 C.入汤剂不宜久煎 D.多入丸、散剂

5化湿药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 1.既能健脾又能祛风湿的药物是() A厚朴B苍术C独活D羌活E防风 2.用治外感风寒表证内兼湿阻中焦宜用() A藿香B白豆蔻C五加皮D茯苓E砂仁 3.用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闷,腹痛及咳嗽痰多宜选用() A藿香B佩兰C砂仁D厚朴E白豆蔻 4.功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又能安胎的药物是() A苍术B佩兰C砂仁D厚朴E白豆蔻 5.功能化湿解暑的药物是() A苍术B佩兰C砂仁D厚朴E白豆蔻 6.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宜选用() A竹茹B木香C生姜D藿香E佩兰 7.白豆蔻的功效是() A化湿、解暑、止呕B化湿、行气、温中、安胎C燥湿健脾、祛风湿 D化湿、解暑E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8.用治中焦湿滞证兼风湿痹证宜选() A苍术B防己C五加皮D川乌E狗脊 9.用治外感暑湿及湿滞中焦证宜选() A金银花B生地C藿香D厚朴E连翘 10.能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的药物是() A草果B羌活C苍术D厚朴E独活 11.用治气滞之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宜选的药物是() A桑寄生B五加皮C艾叶D砂仁E杜仲 12.苍术、厚朴共有的功效是() A行气B健脾C消积D燥湿E平喘 13.化湿药主治的病证是() A湿阻中焦证B中焦气滞证C中焦湿热证D湿阻气滞证E脾虚水停证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 1.功能化湿止呕的药物是() A厚朴B砂仁C藿香D白豆蔻E苍术 2.厚朴常用治疗的病证是() A痰饮咳喘B肠胃积滞脘腹胀满 C湿阻中焦气滞不利之脘闷腹胀D气滞恶心呕吐E外感暑湿证 3.砂仁的功效是() A化湿行气B息风止痉C温中止呕、止泻D安胎E清肝明目 4.功能化湿的药物有() A佩兰B川芎C白豆蔻D砂仁E独活 5.化湿药的适应证是() A湿阻中焦证B暑湿C黄疸D痹证E湿温 6.具有化湿解暑功效的药物是()

药剂学第五章固体制剂

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习题部分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胶囊剂: 2.滴丸剂: 3.膜剂: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A,错误的打B) 1.胶囊剂可使液态药物的剂型固体化。( ) 2.胶囊剂填充的药物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 ) 3.胶囊剂中若填充易风化的药物,可使囊壁软化;若填充易潮解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 ) 4.生产空胶囊的环境洁净度应达100 000级,温度10~25℃,相对湿度45%~55%。( ) 5.软胶囊囊壁由明胶、甘油、水三者所组成。( ) 6.软胶囊中的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 ) 7.滴丸剂常用基质分为水溶性基质、脂溶性基质和乳剂性基质三大类。( ) 8.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 ) 9.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 10.膜剂制备可采用匀浆法、热熔法和复合制膜法。( ) 11.胶囊剂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 12.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 13.由于胶囊壳主要含水性明胶,因此,填充的药物不能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 ) 14.生产空胶囊的环境洁净度应达10 000级,温度l0~25%,相对湿度35%~45%。( ) 15.硬质胶囊壳或软质胶囊壳主要由明胶、甘油和水组成。( ) 16.胶囊剂不能延缓药物的释放,也不具备定位释药作用。( ) 17.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制成胶囊剂有利于掩盖其臭味,并减少刺激性。( ) 18.易风干、易潮解的药物制成胶囊剂,利于提高药物稳定性。( ) 19.软胶囊囊壁的组成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 ) 20.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和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 ) 21.膜剂制备可采用匀浆法、热塑法和复合制膜法。( ) 三、填空题 1.硬质胶囊壳或软质胶囊壳主要由、、组成。 2.胶囊剂中充填的药物不能是或,也不能充填易或易的药物。 3.硬胶囊剂的制备分为的制备,制备与,等过程。 4.软胶囊常采用法和法制备。 5.A型明胶的等电点为pH ,B型明胶的等电点为pH 。 6.制备空胶囊时常加入、、、等增塑剂。 7.硬质胶囊壳主要由、、组成外,制备时一般还需加入、等,根据需要还可加入与。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湿药之藿香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湿药之藿香 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亦称芳香化湿药。 湿性粘滞,易阻滞气机,湿阻中焦,则脾为湿困,运化失常,化湿药味多辛、苦,性偏温燥,主归脾、胃二经,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助运,主要适用于湿阻中焦之证。脾为湿困,运化失常而症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大便溏薄,舌苔厚腻。对暑邪夹湿或湿温初起者,亦可适用。又化湿药大多能行气,故脾胃气滞者,亦可选用。 湿有寒湿、湿热之分,使用化湿药时,应根据湿的不同性质进行配伍。寒湿者,配温里药;湿热者,配清热燥湿药。行气有助于化湿,故应用化湿药时,常配伍行气药。脾弱则生湿,脾虚者应配补脾药以培其本。又湿性趋下,配伍利湿药,可使湿邪下泄,提高祛湿效果。 本类药物偏于温燥,易致伤阴,阴虚者应慎用。又其芳香,含挥发油,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藿香 《名医别录》 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h. et Mey.) O.Ktze 和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的地上部分,阴干。生用或鲜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脾醒湿,辟秽和中,解暑,发表。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等症:藿香气味芳香,功能醒脾化湿,为芳化湿浊之要药,故适用于湿阻中焦、脘闷纳呆之症候,在临床上常与佩兰等同用。用于湿温出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用于呕吐、泄泻等症。藿香芳香辟秽浊而能和理脾胃,适用于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对于胃寒呕吐之症,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用于暑湿症。藿香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又善于解暑,为解暑要药。其治暑湿之症,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用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等症。本品既能化湿,又能解表,故适用于外感风寒兼有湿阻中焦的症候,常配伍紫苏、陈皮等同用。 此外,可治鼻渊,常可配猪胆汁等同用。 【处方用名】藿香、土藿香(洗净,晒干,切碎用)、广藿香(产广东者,一般认为功效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鲜藿香(新鲜者,洗净,切碎用。主要用于解暑)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鲜者加倍,煎服。 藿香气味芳香化湿辟秽而和脾胃,性味辛温,散表邪而除表证,兼能解除暑邪,为夏令要药,鲜者尤佳。又治鼻渊,颇有良效。而辛

第五章 解表剂

安徽省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 教案 课程:美容方剂学 课次:第X次课 课型:理论课 课题:第X节 授课日期:2017年X月X日星期X 授课班级:XXX

安徽省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美容方剂学课次:第一次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1.掌握方剂3首,熟悉方剂2首,了解1首。 2.熟悉解表剂的含义、适用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各代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运用;类鉴别。教学难点:1.外感风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含义。 教学资源:1.教材:《美容中药方剂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黄丽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7月第2版第1次印刷,页码范围:第201页 ——第303页。 2.教学参考书:邓中甲主编《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2013年6月第10次印刷P1--P351页。 3.教具:多媒体、粉笔。 教学步骤:课的准备(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的实施--- 课的小结(评估、总结)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演示 评估方法:提问、观察、讨论、作业 教学内容: 第五章解表剂 【课的准备部分】 (一)组织教学教师清点学生人数 (二)导入新课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美容方剂学》这个章节。学过中药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 (三)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的实施部分】 一、概述 1.含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2.适应证:外感表证;或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见有表证者。 3.分类: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和扶正解表剂三类。 4.使用注意: ①.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 ②.服药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防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发挥。 ③.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宜饮热开水或加衣覆被,以助汗祛邪取汗以周身微汗为度。 ④.表邪未尽又有里证者,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已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等,均不可用。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一、概述 功效:发散风寒 适应证:适应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二、麻黄汤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尖,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甘草炙,一两(3g)

中药学试题—祛风湿药、化湿药

1.治痹证,祛风湿药最常与以下何类药配伍(B ) A.补虚药 B.清热药 C.活血药 D.温里药 2.以下哪项不是独活的功效( D) A.祛风湿 B.散风寒 C.止痛 D.化湿和中 3.治痹证兼复感风寒感冒夹湿,头身酸痛沉重者,最宜选用( A) A.独活 B.威灵仙 C.防己 D.木瓜 4.既能祛风湿、通经络,又能止痛,还可用治诸骨刺在喉之轻症的药物是(B ) A.独活 B.威灵仙 C.川乌 D.木瓜 5.木瓜长于( D) A.祛风 B.散寒 C.止痛 D.舒筋 6.治湿浊阻滞中焦,吐泻转筋,首选:(C ) A.藿香 B.秦艽 C.木瓜 D.香薷 7.治疗湿热痹痛宜选用的药物是( D) A.羌活 B.独活 C.威灵仙 D.防己 8.治风寒湿邪所致的肢体酸楚疼痛,尤以上半身疼痛为主的最佳药物是(C ) A.狗脊 B.独活 C.羌活 D.防风 9.五加皮最宜用于: B A.风湿肩背痛 B.风湿日久,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 C.跌打损伤腰痛 D.湿热足膝肿痛 10.治肝肾不足,冲任不固,胎动不安、胎漏或崩漏下血,以下药物首选(B ) A.五加皮 B.桑寄生 C.防己 D.黄芩 11.以下哪项不是五加皮的功效( ) A.祛风湿 B.强筋骨 C.止痛 D.利尿退肿 12.以下哪项不是桑寄生的功效( ) A.祛风湿 B.健筋骨 C.补肝肾 D.利尿退肿 1.下面哪位药物具有化湿解暑止呕的功效:( B) A.苍术 B.藿香 C.草果 D.砂仁 E.白豆蔻 2.) 2.长于治疗湿滞中焦及外感风寒表证的药物是:() A.厚朴 C.防己 D.紫苏 E.藿香 3.) 3.行气燥湿平喘是下列哪位药物的功效:( C)

钟赣生《中药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化湿药)【圣才出品】

第12章化湿药 12.1 复习笔记 一、重点药★★★★★ 表12-1 化湿药中的重点药物

二、非重点药★★ 表12-2 化湿药中的非重点药物 三、药物特殊描述★★★★ 藿香:芳香化湿浊之要药。 厚朴:消除胀满之要药。

砂仁:醒脾调胃要药。 四、鉴别用药★★★★ 1.苍术、藿香与佩兰 表12-3 苍术、藿香与佩兰鉴别用药 2.厚朴与苍术 表12-4 厚朴与苍术鉴别用药 3.豆蔻与砂仁 表12-5 豆蔻与砂仁鉴别用药 12.2 典型题和考研真题详解

一、A型题 1.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药物是()。[河北大学2018研] A.白术 B.苍术 C.茯苓 D.萆薢 E.威灵仙 【答案】B 【解析】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效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2.化湿药入汤剂应()。 A.不宜久煎 B.另煎 C.烊化 D.先煎 【答案】A 【解析】化湿药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 3.具有明目作用,可用治夜盲及眼目昏涩的药物是()。[统考2009研] A.佩兰

B.苍术 C.厚朴 D.砂仁 【答案】B 【解析】苍术:健脾燥湿,祛风散寒,明目,可用于夜盲症及眼目昏涩等。A项,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C项,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D项,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4.按照归经理论,下列哪味药不归心经?()[统考2005研] A.栀子 B.藿香 C.牛黄 D.龙眼肉 E.丹参 【答案】B 【解析】A项,栀子:归心、肺、三焦经。B项,藿香:归脾、胃、肺经。C项,牛黄:归心、肝经。D项,龙眼肉:归心、脾经。E项,丹参:归心、心包、肝经。 5.长于燥湿、消积,可用治胃肠积滞腹痛的药物是()。 A.白豆蔻 B.厚朴 C.砂仁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本类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功能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兼解暑发表。 辨证信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职而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泻、食少倦怠、舌苔白腻,或湿热困脾之口甘多涎,以及湿温、暑湿,兼治阴寒闭暑等。 本类药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又因其气味芳香,大多含挥发油,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广藿香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主治: (1)湿阻中焦证。 (2)阴寒闭暑,暑湿证,湿温初起。 (3)呕吐,尤宜湿浊中阻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鲜品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或泡茶饮。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温散,有伤阴助火之虞,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佩兰 性味归经: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主治: (1)湿阻中焦证。 (2)湿热困脾。 (3)暑湿及湿温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装香囊佩戴。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服。 苍术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主治: (1)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 (2)风寒湿痹,表证夹湿。 (3)湿盛脚气、痿证。 (4)夜盲(补充维生素A来明目),眼目昏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烟熏。炒用燥性减缓。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故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砂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主治: (1)湿阻中焦证。 (2)脾胃气滞证。 (3)脾胃虚寒吐泻。 (4)妊娠恶阻(严重的孕吐),气滞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打碎后下;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芳香化湿药

第九章芳香化湿药 [考点一]芳香化湿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证 性味:辛香温燥 归经:脾胃经 功效: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兼解暑发表。 适应证:脾为湿困,运化失职而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泻、食少倦怠、舌苔白腻,或湿热困脾之口甘多涎,以及湿温等。兼治阴寒闭暑等。 [考点二]常用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既治湿阻中焦,又治风寒湿痹及表证夹湿,尤宜寒湿困脾者。 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即可投用。苍术、厚朴:辛苦温燥,善燥湿,治湿阻中焦。 不同:苍术兼健脾;厚朴兼行气。其次苍术又能祛风湿而除痹,厚朴又能消积。苍术兼发表、明目;厚朴还能消痰行气而平喘。 藿香:化湿,解暑,发表,止呕。芳化湿浊而醒脾解暑 佩兰:化湿,解暑。 藿香、佩兰:均化湿解暑,治湿阻中焦、湿温及暑湿等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藿香微温,化湿力较强,且兼发表,善治夏月感寒饮冷之阴寒闭暑证。还能止呕:治寒湿等所致的恶心呕吐。佩兰平偏凉,又为治脾经湿热之口甜或口苦多涎之要药。 藿香、香薷:均辛香温散,能化湿和中、解暑发表。 不同:藿香长于化湿和中,发表力弱,且善止呕。香薷则性温,发汗解表力强,尤宜阴寒闭暑无汗之证;且能利水消肿。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安胎。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又行气和中而止呕安胎。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砂仁、白豆蔻:同源于姜科的果实,均芳香辛温,功善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但砂仁惟入中焦脾胃而力稍强,兼止泻、安胎,善 治湿滞或虚寒泄泻,以及妊娠气滞恶阻与胎动不安;白豆蔻则既

入中焦脾胃,又入上焦肺,力较缓,兼治湿温初起。 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草豆寇、草果:辛香温燥,善燥湿温中散寒,治疗寒湿中阻之证。然草豆蔻力稍缓,又兼行气,止呕;草果味异香,力较强,又兼除痰截疟。 【配伍】 苍术配厚朴、陈皮:寒湿中阻或夹食积者即可投用。 厚朴配枳实燥湿行气消积之力均强。 藿香配佩兰:化湿和中,又善解暑,兼发表。

第十一章化湿药

第十一章化湿药 一、含义 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湿浊阻中的药物,称为化湿药。因本类药物一般多具有芳香气味,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 二、功效与主治 化湿药具有化湿运脾的功效。脾喜燥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芳香化湿,消除湿浊,有利于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功能的健运,又能促进水湿的消散,故化湿与运脾,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此外,本类药还分别兼有解表、行气、温中、开胃、止呕等功效。 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浊阻中(又称湿困脾胃、湿浊困脾等)之证。湿阻之证,多因外湿太盛,或涉水淋雨,或居处潮湿之地,感受湿邪,侵犯中焦,影响脾的运化,而致湿邪困脾,症见脘腹胀满,体倦,呕恶,口甘多涎,食少,便溏,舌苔白腻等。温燥之性较强者,能温化寒湿,主要用于寒湿困脾证;温性较弱者或经配伍,也可用于暑湿、湿温之湿热阻中证。 三、性能特点 辛能化浊,苦温燥湿,故化湿药味辛苦,性温燥。因脾主运化水湿,脾合气于胃,故化湿药主要归脾、胃经。本类药物辛温行散,为升浮之性。常用剂量一般不具毒性。 四、配伍应用 使用化湿药应根据湿浊内阻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而进行适当的配伍。湿为阴邪,其性粘腻,易阻遏气机,出现脘腹胀满,故常与行气药配伍,既可增强化湿之效,又可消除胀满之症;寒湿中阻者,可与温里药配伍,以温化寒湿;湿热中阻者,宜与清热燥湿药,及解暑、清利之品配伍,以清化湿热;若湿邪在表,或兼有表证者,当与解表药配伍,以解表化湿;脾虚湿阻,神疲乏力,脘痞纳差者,应与补气健脾药同用,以健脾除湿;若湿阻较甚者,化湿药也常与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以提高治湿之效。 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为辛香温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对于气阴亏虚,及血虚津伤,舌干少津,大便干结者,应慎用;又因本类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有挥发油,一般以作丸散剂服用疗效较好;若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逸失而降低疗效。 本章学习指导 1.化湿药的含义: 以化湿运脾的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湿浊阻中证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2.化湿药的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的基本作用是化湿,联系其效果,又有化湿运脾、化湿和中或化湿和胃等用语。化湿亦称化浊,或合称化湿浊。 本类药物主治湿浊阻中证(或称湿阻中焦、湿困脾胃、湿邪困脾、脾为湿困),其症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甘多涎、食少便溏,肢体困倦、舌苔厚腻等。暑湿、湿温等病每兼湿浊中阻之象,故亦为其主治病证。 3.主要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化湿:指辛散性燥的药物消散停积中焦的湿浊,以促进脾之运化和胃之和降的治疗作用。故又称化湿运脾、化湿和中等。 4.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类药物药性偏温(仅佩兰为平性),且兼燥性,其气芳香,可使湿浊消散,故均有辛味;有的又为苦温燥湿药,故又有苦味。其主治中焦之证,故主要归脾胃经。 5.化湿药的配伍原则:

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等一览表

祛风湿药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胆退黄 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白花蛇:祛风、活络、定惊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咽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稀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芳香化湿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藿香:化湿、解暑、和中止呕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佩兰:化湿、解暑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利水渗湿药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金钱草:利水通淋、排石、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疸 猪苓:利水渗湿 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清热收涩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通草:清热利水、通乳 海金沙:利水通淋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 萆藓:利湿浊、祛风湿 温里药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 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

理气药 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行气、调中、止痛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 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 柿蒂:降气止呃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消食药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莱菔子: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神曲:消食和胃 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驱虫药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使君子:杀虫消积 苦楝皮:杀虫、疗癣 贯众: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雷丸:杀虫 榧子:杀虫、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止血药 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凉血化痰止血、活血祛瘀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槐花:凉血止血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侧柏叶:凉血收敛止血、祛痰止咳 蒲黄:化痰收敛止血、活血祛痰、利尿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止血散瘀

化湿药

化湿药 第五章化湿药 【导学】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掌握苍术、厚朴、广藿香、砂仁4味药的药性特点、功效、主治、常用配伍及某些特殊用法;熟悉白豆蔻、佩兰2味药的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草豆蔻、草果豆的功效与主治;厚朴花、砂仁壳、豆蔻壳为参考药。 3.掌握藿香与佩兰、苍术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在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点。 【学习内容】 一、含义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二、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多辛香温燥,主归脾胃经,善芳化燥除湿浊、舒畅气机而健运脾胃。 三、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具有化湿健脾、和中开胃之功。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舌苔白腻,或湿热困脾之口甘多涎等。此外,本类药物通过化湿又能解暑,治暑温、阴寒闭暑、湿温等亦可选用。 四、配伍应用 湿证有寒湿与湿热之分,故在使用化湿药时,应根据不同的湿证进行适当的配伍,寒湿者当配温里散寒药,湿热者当配清热燥湿药。又湿性粘滞,湿阻每可滞气,行气有助于化湿,故使用化湿药时常配行气药。湿生每因脾虚,若为脾虚生湿者,当配补脾药等。 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又因其芳香,大多含挥发油,而挥发油又为其有效成分,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药效降低。 广藿香 l.化湿醒脾——用于湿滞中焦证。 本品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入脾胃肺经,具有良好的芳化湿浊、醒脾健胃之功效。治湿浊内阻、中气不运所致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每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2.化湿解暑——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本品有化湿醒脾、和中止呕、解暑发表之功,常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1)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常与紫苏、厚朴、半夏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 (2)治湿温证。若为湿温初起、邪漫三焦,常与白豆蔻、杏仁、黄芩等同用;若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证属湿热并重者。常与黄芩、滑石、茵陈蒿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止呕——用于呕吐。 本品既善化湿,又能和中止呕,用于呕吐,对湿浊中阻者尤为适宜。

中药学(第七版)功效主治简明表

第八章: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表第一要药) 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2、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证;痰饮,蓄水证;心悸。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风寒感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鱼蟹肿毒。 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风寒感冒;脾胃寒凝呕吐;肺寒咳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5、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化湿和中(对比麻黄) 风寒感冒;水肿脚气。 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外感表证;麻疹不透或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衄下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8、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胜湿 风寒感冒;风寒湿痹。 9、藁本: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除湿 风寒感冒;颠顶头痛;风寒湿痹。 10、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 11、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风寒感冒;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风寒感冒;鼻渊鼻塞。为治疗鼻渊要药。 第二节:发散风热 1、薄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行气、清利头目 风热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多泪;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2、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宣肺祛痰、解毒消肿 风热感冒;温病初期;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开音、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喉喑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性惊风、破伤风。 4、桑叶: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燥热咳嗽;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风实证;目赤昏花;疮痈肿毒。

中药学—化湿药考点总结

中药学——第十单元化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本类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 要点二化湿药的功效 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兼可解暑发表 要点三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或湿热困脾,以及湿温等 兼治阴寒闭暑等 要点四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 入汤剂不宜久煎 细目二具体药物 藿香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 1.湿滞中焦。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2.呕吐。 3.暑湿或湿温初起。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佩兰 性能: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 1.湿阻中焦。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的脾瘅证。 2.暑湿、湿温。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苍术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用 1.湿阻中焦证。 2.风寒湿痹。 3.风寒夹湿表证。 4.夜盲症及眼目昏涩。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厚朴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3.痰饮咳嗽。 此外,燥湿消痰,下气宽中,治梅核气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鉴别用药:苍术与厚朴 同:燥湿,治湿阻中焦诸症。 异:苍术兼健脾,湿阻兼脾虚食少便溏者多用,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能祛风湿而除痹,善治风湿痹痛;兼发表、明目,又治表证夹湿、夜盲及目昏眼涩。 厚朴兼行气,湿阻兼气滞胀满者宜之,并治脾胃气滞,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又能消积,善治食积胀满或大便秘结;善平喘,又治咳嗽痰多。 砂仁 性能: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 1.湿阻中焦证及脾胃气滞证。 2.脾胃虚寒吐泻证。 3.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打碎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常用单味中药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讲义+配套练习含答案】

旗开得胜 1 常用单味中药——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本类药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又因其气味芳香,大多含挥发油,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苍术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 (2)风寒湿痹,表证夹湿。 (3)湿盛脚气、痿证。 (4)夜盲,眼目昏涩。 厚朴 【功效】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 (2)食积或便秘胀满。 (3)咳喘痰多。 广藿香 【功效】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 (2)阴寒闭暑,暑湿证,湿温初起。 (3)呕吐,尤宜湿浊中阻者。

旗开得胜 2 砂仁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 (2)脾胃气滞证。 (3)脾胃虚寒吐泻。 (4)妊娠恶阻,气滞胎动不安。 白豆蔻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 (2)脾胃气滞证。 (3)胃寒呕吐。 佩兰 【功效】化湿,解暑。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 (2)湿热困脾。 (3)暑湿及湿温初起。 草豆蔻 【功效】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 (1)寒湿中阻之胀满疼痛。 (2)寒湿中阻之呕吐、泄泻。 草果

旗开得胜 3 【功效】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主治病证】 (1)寒湿中阻证。 (2)寒湿偏盛疟疾。

旗开得胜 1第一部分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一、最佳选择题 1、白豆蔻具有止呕的作用,善于治疗 A 、胃寒呕吐 B 、胃虚呕吐 C 、妊娠呕吐 D 、寒饮呕吐 E 、胃热呕吐 2、藿香止呕,尤其善治 A 、胃寒呕吐 B 、胃热呕吐 C 、湿浊呕吐 D 、肝胃不和呕吐 E 、胃虚呕吐 3、芳香化湿药具有的功效是 A 、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

第五章 体质

第五章体质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体质是指人体的() A.身体素质B.身心特征C.形态结构D.遗传特质E.心理素质 2.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件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 A.性征B.体姿C.体型D.体格E.体表形态 3.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 A.性征B.身高C.体姿D.体重E.体型 4.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 A.身高B.肤色C.腠理之坚松D.形体之肥瘦E.皮肤之厚薄 5.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 A.可变性B.稳定性C.全面性D.普遍性E.复杂性 6.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 A.可变性B.连续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 7.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黄帝内经》E.《千金要方》8.过食生冷寒凉,易形成() 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E.肝郁体质9.理想的体质应为()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肥胖质E.瘦小质 10.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为() 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E.阳虚质 11.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为() 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 12.素体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 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 13.素体阳虚阴盛者,易致邪从() A.寒化B.实化C.虚化D.湿化E.燥化 (二)B型题 A.性征B.体姿C.体重D.体型E.体格 1.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为() 2.反映体质的体表形态标志是() A.温补益火B.清热利湿C.甘寒凉润D.补气培元E.健脾芳化. 3.体质偏阳者治宜() 4.体质偏阴者治宜()

中药药理学-第九章 芳香化湿药

第九章芳香化湿药 第一节概述 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芳香化湿药具有疏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脾醒胃等功效,主要用于湿阻中焦证,此外,湿温、暑湿等证,也可选用。 芳香化湿药辛香温燥,多入牌、胃、肺、大肠经。 湿性重浊黏滞,脾恶湿而喜燥,湿浊内阻中焦,则脾胃运化失常。脾为湿困,可出现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诞、舌苔白腻等证。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湿阻中焦证与消化系统疾病加急慢性胃肠炎、痢疾、胃肠过敏、溃疡病、胃无力或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疾病相似。 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如下。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芳香化湿药均含有挥发油,具有健胃驱风作用,故有刺激或调整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佩兰、白豆寇能提高肠道紧张度,砂仁有促进肠管推进运动作用。另一方面,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引起的动物离体肠肌痉挛,厚朴、苍术、砂仁等则有程度不等的解痉作用。芳香化湿药对胃肠运动的不同影响,与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如苍术煎剂既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小肠痉挛,又能对抗肾上腺素所致平滑肌抑制。此外,药物作用的不同与剂量也有一定关系,如厚朴煎剂对小鼠和豚鼠离体肠管,在小剂量下表现为兴奋,而大剂量则为抑制。 2.促进消化液分泌厚朴、广霍香、自豆寇、草豆寇、草果等均含有挥发油,通过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或温和地刺激局部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分泌。 3.抗溃疡苍术、厚朴、砂仁等芳香化湿药,具有较强的抗溃疡作用。其主要作用环节包括: ①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从苍术中提取的氨基己糖具有促进胃黏膜修复

作用。关苍术提取物还能增加氨基己糖在胃液和黏膜中的含量。 砂仁能促进胃黏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保护胃黏膜免遭许多外源性因素的损伤。 ②抑制胃酸分泌过多厚朴酚能明显对抗四肽胃泌素及氨甲酰胆碱所致胃酸分泌增多,茅苍术所含β-桉叶醇有抗迅受体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并对抗皮质激素对胃酸分泌的刺激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芳香化湿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厚朴酚、苍术提取物、广藿香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尤以厚朴抗菌力强,抗菌谱广。苍术对黄曲霉菌及其他致病性真菌,藿香的乙醚及乙醇浸出液对白色念珠菌、许兰氏黄癣菌、趾间及足跖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厚朴、苍术、广藿香、砂仁、白豆寇对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与芳香化湿药疏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脾醒胃等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溃疡、抗病原微生物等。主要有效成分是所含挥发油。 本类药的药理作用多与所含挥发性成分有关,因此人药不宜久煎。 第二节常用药物 厚朴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Is.Var.biloba Rehd.et WiI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厚朴主要含木脂素类、生物类及挥发油等成分。木脂素类成分主要有厚朴酚(Magnolol)、四氢厚朴酚(Tetrahydromag nolol)、异厚朴酚(Isomagnolol)及和厚朴酚(Honokiol),生物碱类成分主要为木兰箭毒碱(Magonocurarine),挥发油主要为β-桉叶醇(Machilol)。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药化第九-十二章题

第九章化学治疗药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药物现不被用于疟疾的防治 A.伯氨喹 B.氯喹 C.乙胺嘧啶 D.奎尼丁 E.盐酸奎宁 2)阿苯哒唑的一个常用的鉴别方法是 A.高锰酸钾氧化 B.灼烧后使醋酸铅试液显色 C.与苦味酸成盐 D.与雷氏盐反应 E.在盐酸中与亚硝酸钠反应 3)阿苯哒唑在稀硫酸中遇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沉淀,是因为本品含有 A.胍的结构 B.硫原子 C.酰胺结构 D.噻唑环 E.叔胺基 4)阿苯哒唑灼烧后,产生气体,可使醋酸铅试液呈黑色,这是因为其结构中 A.含杂环 B.含甲酯 C.有丙基 D.含苯环 E.含丙巯基 5)诺氟沙星遇丙二酸及酸酐,加热后显 A.白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E.红棕色 6)在异烟肼分子内含有一个 A.吡啶环 B.吡喃环 C.呋喃环 D.噻吩环 E.嘧啶环 7)利福平的结构特点为 A.氨基糖苷 B.异喹啉 C.大环内酯 D.硝基呋喃 E.咪唑 8)下列药物中,用于抗病毒治疗的是 A.诺氟沙星 B.对氨基水杨酸钠 C.乙胺丁醇 D.克霉唑 E.三氮唑核苷 9)下列哪一个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不属于磺胺类 A.磺胺嘧啶 B.磺胺甲基异恶唑 C.甲氧苄氨嘧啶 D.双氢氯噻嗪 E.百浪多息 10)治疗和预防流脑的首选药物是

A.磺胺嘧啶 B.磺胺甲恶唑 C.甲氧苄啶 D.异烟肼 E.诺氟沙星 11)下列哪一个反应不能用作磺胺嘧啶的鉴别 A.经小火加热熔融物显红棕色,产生二氧化硫及白色2-氨基嘧啶 B.与茚三酮反应呈兰色 C.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 D.与硫酸铜反应呈青绿色铜盐 E.重氮化偶合反应呈黑色 12)磺胺药物的特征定性反应是 A.异羟肟酸铁盐反应 B.使KMnO4褪色 C.紫脲酸胺反应 D.成苦味酸盐 E.重氮化偶合反应 13)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大部分是 A.4-氨基的乙酰化物 B.1-氨基的乙酰化物 C.苯环上羟基氧化物 D.杂环上的代谢物 E.无代谢反应发生 14)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是由于它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须的( )产生竞争作用,干扰了细菌的正常 生长 A.苯甲酸 B.苯甲醛 C.邻苯基苯甲酸 D.对硝基苯甲酸 E.对氨基苯甲酸 15)在甲氧苄啶分子内含有一个 A.吡啶环 B.吡喃环 C.呋喃环 D.噻吩环 E.嘧啶环 16)甲氧苄啶的作用机理是 A.可逆性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B.可逆性地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C.抑制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 D.抑制微生物细胞壁的合成 E.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乙酰转移酶 2.配比选择题 1) A.诺氟沙星 B.磺胺甲恶唑 C.甲氧苄啶 D.环磷酰胺 E.氯霉素 1.4-氨基-N-(5-甲基-3-异恶唑基)-苯磺酰胺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一、最佳选择题 1、白豆蔻具有止呕的作用,善于治疗 A、胃寒呕吐 B、胃虚呕吐 C、妊娠呕吐 D、寒饮呕吐 E、胃热呕吐 2、佩兰的功效是 A、燥湿、温中、行气 B、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C、化湿、解暑 D、健脾止泻、安胎 E、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3、藿香止呕,尤其善治 A、胃寒呕吐 B、胃热呕吐 C、湿浊呕吐 D、肝胃不和呕吐 E、胃虚呕吐 4、苍术的性味是 A、辛、甘,温 B、苦、甘,温 C、辛、甘,寒 D、辛、苦,寒 E、辛、苦,温 5、牛膝配苍术、黄柏主治的病证是

A、湿盛呕吐证 B、湿热痞满证 C、湿热淋证 D、食积腹痛泄泻 E、湿热足膝肿痛 6、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A、厚朴 B、藿香 C、白术 D、苍术 E、豆蔻 7、具有化湿,解暑功效的药物是 A、白豆蔻 B、佩兰 C、厚朴 D、苍术 E、草果 二、配伍选择题 1、A.白豆蔻 B.佩兰 C.厚朴 D.苍术 E.草果 <1> 、功能燥湿,截疟的药物是 A B C D E <2> 、功能化湿,解暑的药物是 A B C D E 2、A.佩兰 B.白豆蔻 C.厚朴 D.苍术 E.藿香

<1> 、功能燥湿,行气,消积,平喘的药物是 A B C D E <2> 、功能化湿,止呕,解暑的药物是 A B C D E <3> 、功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药物是 A B C D E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患者,男,36岁。因应酬太多,倍感疲劳,昨日起怕冷,发烧,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润滑。用药宜首选广藿香。 <1> 、不属于广藿香的功效是 A、化湿 B、止呕 C、发表 D、明目 E、解暑 <2> 、与广藿香配伍使用,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证,均可投用的药物是 A、草果 B、佩兰 C、草豆蔻 D、白豆蔻 E、砂仁 四、多项选择题 1、化湿解暑,治疗暑湿证,湿温初起宜选 A、厚朴 B、佩兰 C、砂仁 D、藿香 E、草豆蔻 2、厚朴的主治病证有 A、咳喘痰多 B、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 C、暑湿证,湿温初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