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方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限度定稿

最新地方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限度定稿
最新地方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限度定稿

地方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限度定稿

地方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限度——以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政策为例

王诗宗①(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杭州,310027)

摘要:治理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一方面被学术界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关于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又受到很多质疑。本文认为,治理及地方治理是为了克服各种不可治理性而进行的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和趋势。

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过程表明,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需要管理创新。循于此,作为工具的地方治理就可能在中国出现并取得局部的良好效果,而且可能为地方治理机制的成长准备社会条件。但对地方治理机制的成长最有决定性的因素仍然在于政府,政府职能的转变可能会创造出对地方治理发展有利的条件。在中国未来治理机制形成和运行过程中,政府将是最有力的保障或最严重的障碍。而在地方,治理的发展空间是存在的。因此,应将地方治理作为政府职能转化过程中的管理创新思路,逐渐发展出针对地方公共事务的地方治理机制。

关键词:治理;地方治理;适用性;宁波市海曙区;居家养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成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析框架,而治理也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时髦词汇。如同在西方学术界一样,中国国内对于治理的争议不绝于耳。在中国除了存在对治理概念和理论的一般争议以外,更存在对于治理理论在中国是否适用、治理实践在中国是否存在并发挥了作用的争议。与那些对于治理寄予厚望的观点相对立,另一类意见①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05JA810013)

作者简介:王诗宗(1967-),男,江苏盐城人,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第三部门。

认为,治理概念是模糊的,对于什么是治理的判定至少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西方意义上的治理和非西方的治理完全不同,因此不能用欧洲式的工具解决中国式的问题;治理是一个西方语境中的概念,并且(真正)的治理实践立足于西方的政治和行政制度框架,因而治理概念并不适用于中国;中国的政治世俗化、公民社会发育均未成熟,治理应该缓行等等。至少,“把一个还没有完全把握的理论框架应用于新的情境无异于机械式的嫁接,难免流于生硬和肤浅。”[1]

那么,治理在中国是否具有适用性?如果有,适用性是否存在限度?治理在何种条件下更容易出现并发挥显著的作用?本文并不打算陷入抽象的讨论之中,而是从一个与地方治理概念对应的案例——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过程,观察地方治理在当今中国的可能性。由于治理和地方治理在基本思路、理念上的一致性[2],对中国地方治理的讨论至少可以被视为中国局部治理或中国地方水平上的治理问题的讨论。

1 案例: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在中国,地方政府在公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尤其是在社会政策方面,基础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公共物品提供基本上出自于地方政府。无论中国是否真正存在公民社会,就与公民的互动关系而言,地方政府无疑处于一个最前沿的位置上。如果说,治理概念适用于中国,而治理实践已经存在于中国,那么在地方的社会政策层面上,应该最容易被觉察。宁波市海曙区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便是这样一种地方较低层级政府的社会政策。

宁波市是沿海发达城市,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6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51285元①。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信息显示: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列第8位,进入前十强行列。海曙区地处宁波市中心,全区面积 28.7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3万,辖 8 个街道办事处。海曙区系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中心城区。2006年海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48亿元,同比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是:

0.2:20.4:79.4。② 2006年该区人均GDP已经相当于8000美元,区政府可用财政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海曙区的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很快,2000年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3%,200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3.7%,2004年达到15.1%,2005年上升到18%(其中空巢独居的老年人有2.25万,占老年人总数的42%③)。数字说明了海曙区老龄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从2000年到2005年,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了70%。

宁波市和海曙区政府面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多年来一直采用机构养老的方式,将大量的老年福利资金投入到修建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建设上,但运作了多年,发现这种单一的养老方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政府的财政压力极大。根据民政部门的测算,建设一个具有基本养老保障功能的养老机构,其初期的固定投入最少为每张床50000元,每月每张床位政府还需补贴保障250-350元。目前,宁波市老年人从申请进入养老院到获得批准需要4年以上。在老龄化来势汹涌的形势下,机构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跟上需求。居家养老具有经济性、自由性及不脱离老人熟悉的生活环境的特点。而政府通过购买① 200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www.360docs.net/doc/f29838657.html,/news/disp

lay.asp?id=1629)

②海曙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www.360docs.net/doc/f29838657.html,/info.asp?ID=13816)

③2003宁波年鉴。

居家养老服务,为一些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提供养老福利,每人每月仅需支付成本165元。[3]

公共服务的困境催生了新的思路。2004年5月12日,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办公室颁发了“关于海曙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海政办[2004]第29号文件),提出按照“政府扶持、非营利组织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建立新型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中,在服务方式的第三条提出:“对家庭经济困难,不能自理或半自理,家属又无能力照顾,需要提供生活服务的老年人,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

海曙区从2004年3月份起,选取了17个社区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一年后,海曙区决定在全区65个社区中全面推广“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凡是辖区内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都可享受到这一上门服务。由政府出资,社区落实家庭服务员,每天上门服务,服务成本为每人每年2000元。目前,已经享受这一服务的高龄、独居老人大约为600名①。

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还有其他配套政策,海曙区政府将之概括为“走进去”和“走出来”的“两走”居家养老模式。所谓的“走进去”就是对一些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对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专门的服务人员走进老人的住所,提供上门服务;但也包括针对独居、困难老人的志愿者无偿服务、自费购买有偿养老服务、企业志愿为老人购买服务。所谓的“走出来”就是让大部分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老人“走出来”的主要载体是老人“日托”中心。海曙区政府在社区建设“日托”中心,为老人提供日间的各种服

①此数字是动态的,2007年4月的数字为596名。

务,包括日托、就餐、康复、休闲娱乐等。许多社区通过创造条件,整合社会资源,拓展了老人的日常活动空间;各种老年民间组织也为老人走出来提供了空间。许多社区成立了“独居老人联谊会”、“高血压保健交友俱乐部”等组织,为老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平台。

仅看政策内容,海曙区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显然借助了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但众所周知,中国的社区具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被认为是政府的延伸;而社会组织即使发挥一定的作用,也不一定意味着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关系格局的实质变化。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考察海曙区相关政策的运作机制。根据我们的考察,该政策的运作机制可以归纳为“政府扶持、非营利组织运作、社会参与”,政府、NGO和社区在购买居家养老政策的决策和推行中,形成了一种网络状的协作局面。

海曙区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政府的领导机构,主要职责是完善海曙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领导小组组长是分管养老工作的副区长,一位副组长是海曙区民政局局长,另一位副组长是非营利组织——“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的会长。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列入了政府财政预算,每年拨款150万元。海曙区政府用这笔钱向“星光敬老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年度财政预算的长效机制保障了这一政策的可持续性。

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是一个成立于2003年的民间组织,当时区政府在推进政策时,倡导成立了该协会。它不同于一般的老年协会,是国内较少的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的非营利组织。海曙区将居家养老公益项目委托给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执行,即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交于区敬老协会(总会)运作,服务中心分部交于街道的敬老协会分会运作,社区则以敬老协会名义在服务站开展具

体服务。星光敬老协会要承担的工作有:(1)审定需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海曙区政府制定政策时,确定服务对象应该是“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的社区没有上门去实地摸查情况,只是从电脑已有的数据中调出资料提交给街道。敬老协会经过逐户上门审核,最后确定有约600名高龄、独居、困难老人能够获得政府为其购买的服务,为政府的政策确定了目标群体。(2)确定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服务的内容包括生活照料(日常护理或者特殊护理)、医疗康复(陪同到医院看病、治疗、配药等)、精神慰藉(每天和老人交流,发现老人的需求,排除老人的孤独感),具体内容由居家养老服务员和老人根据需要来共同确定。(3)对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星光敬老协会下设海曙区居家养老服务社,有四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全盘负责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每天必须有两名工作人员深入到各社区,检查居家养老服务员的工作情况,收集老人的服务需求和反馈信息,从而掌握第一手的动态资料①。(4)培训居家养老服务员和结对上门服务的志愿者。服务员是依托社区确定的,主要由一些下岗、失业的困难人员构成。敬老协会专门组织培训五天,敬老协会除了讲述老人的护理常识和健康常识以外,特别强调服务员要掌握老人的心理,建立起亲情服务理念。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拨给敬老协会之后,协会每两个月提前把每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员的工资划拨到社区,服务员给老人服务后,每月到社区领取工资。敬老协会每天深入社区检查、监督服务情况,如果发现服务没有到位,下一次再拨经费的时候,敬老协会从经费中扣除相应的部分。对于老人

①宁波市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探索”,2005年10月。

浅谈治理理论

浅论“治理理论” 摘要:治理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较有影响的理论,是 关于当前政府和政府改革的研究课题。治理理论产生于西方福利国家失败和市 场机制失灵的语境中,它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和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 在西方一经提出,很快就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并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问题。治理理论虽对我国的政府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由于社会发展阶段 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在研究治理理论时,必须结合中国的现实,做 出正确的抉择。 关键词:治理理论;理论基础; 一.治理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学术界,治理理论十分流行,以治理为研究 课题的著作开始涌现,并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从1989年世界银行在分析非 洲的发展形势时,首次提出了“治理危机”,再到世界银行1992年年度报告的 标题就是“治理与发展”。“治理”一词在学术界传播的速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与此同时,治理理论在实践上也被运用到各国的政府和政治改革上,甚至有学 者提出“没有政府的治理”。治理理论产生于西方国家,因此作为舶来品的治理理论是否适应于中国,就成为中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我国学术界开始重视这一 理论,并且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现实的政治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强烈的人文 关怀而忽视了学者应有的学术理智,否则就会导致对治理理论的滥用和对政治 实践的误导,治理理论的中国适应性问题,仍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和大量的理论 和实践论证。本文将从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入手,以求能把握治理 理论的精髓,从而对治理理论的中国适应性问题做一个尝试性的判断。 二.关于治理概念的综述 在英语中,治理”一词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语和古典拉丁语中的“操舵”一 “

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资源就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水。但就是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人们就会产生疾病甚至死亡。据最精确的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亿人患上经水传染的疾病,其中大约1000万人死于非命——每三年的死亡人口相当于一个加拿大的人口。 我国水资源概况:我国大小河川总长42万公里,湖泊7、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8%,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人均23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居121位,为13个贫水国之一。目前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2、32亿人年均用水量严重不足。我国污水、废水排放量每天约为1×108m3之多。水污染现状更就是触目惊心,一项调查表明,全国目前已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77亿元。 城市水污染水现状 水源污染源于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排放。水利部水资源司与国家环保局的调查表明,1988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达340亿吨,大量污水排入江河湖泊。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滦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水系,接纳了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的70%。昔日清澈见底的大运河,碧波疏影的秦淮河,许多河段现已变成浊流泛臭的“黑水河”。俗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河,“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城市废水污染了江河,也危及城市自身。全国目前有381座城市面临水污染威胁。以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为例,该市每天排出五百万吨污水(不包括电厂冷却水),其中工业污水占80%、由于这些废水、污水基本上未得到处理即流入苏州河,致使苏州河早已成为污水河。专家们指出,照此下去,不久黄浦江也将成为污染江。 农村水污染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带来的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过去,我们一直把环保工作重点放在大中城市,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从而致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而水污染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呈现出迅速恶化趋势,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关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我们以河北省为例,就对河北省20个自然行政村的调查来瞧:在生活用水方面,除了与中心城市相邻的极少数村外,90%的村子无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的公共设施,35%的村子还无实现集中供水。这一突出问题,在全国其她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与水中。并且,农药化肥与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些都将对水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N、P流失与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我国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而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

中国水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中国水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存发展之本,遏制水污染,保障水安全,是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中国的水污染程度日益加深,已危害到了人民的健康和国民经济,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水污染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地球人的高度重视。 本文对水污染概念做了大概的解释,呈现了水质的分类标准,概括性的描述了我国的七大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并对这些水污染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水污染水污染分类水污染现状治理方法建议措施 目录 一、水污染概念及分类 (1) (一)水污染 (1) (二)我国水质等级标准的划分 (2) 二、中国水污染现状 (2) (一)中国七大流域水污染现状 (3) (二)湖泊水污染现状 (4) (三)海洋水污染现状 (6) (四)地下水水污染现状 (7) 三、水污染治理及措施 (8) (一)水污染治理的基本方法 (8) (二)水污染对策 (8)

引 言 我国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的国家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状态,虽然我国总体水资源不少,但人口数量多,基数大,人均占有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水污染的恶化使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不但在水量上缺水,现在更加重了在水质上缺水。① 这些水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范围从陆地河流、湖泊蔓延到近海水域,从地表延伸到地下;污染介质也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这些变化,无疑使得水污染的防治和治理难度更大。 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城市河流污染形势更为严峻。七大水系污染成都由重到轻的顺序为:辽河、海河、淮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北方的水污染相对比南方严重。全国的大型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达到重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滇池、巢湖、太湖的磷和氮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近岸海域污染也日益加重。近20年来城市地下水质普遍观测到恶化趋势。 因此,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照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控制我国江河湖海及各种地下水和饮用水的水污染,减少以至于消除水污染造成的灾害,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则必须采取中和有效的战略措施防污减灾。 一、水污染概念及分类 (一)水污染 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① 刘瑞聆 <<从水污染的分类看水污染防治法的调整范围>> 中国海洋大学[G]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_共5页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兴大国的崛起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正在起引导作用。然而,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究竟面临着什么挑战?什么原因导致全球经济治理低效率运作?“中国方案”如何回应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关切?上述问题的分析对于理解或者促进未来全球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失衡治理合作共赢 一、全球治理的背景与挑战 虽然全球经济治理越来越受关注,但对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问题仍然缺乏统一的观点,全球经济治理尚没有一致的概念。重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治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简单地进行定义。然而,综合世界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来看,全球经济治理大致包含三层要素,即全球经济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及如何治理。尽管世界各国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但大国巨大的体量及较强的实力注定了全球经济运行通常由大国主导。这套国际规则与制度并非总是最优的,它是某一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通过自身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博弈形成的,更多体现强国的意志。 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为世界带来巨大好处,那为何当前会出现去全球化的问题呢?观察当前反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以来为何发达大国更热衷于推动去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大国对中国等国商品采取更严厉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虽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显然与发达大国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关。2016 年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发酵突出了一体化过程中各国的权责分配矛盾问题,欧盟一体化虽然推动了欧盟经济的发展。虽然欧盟与全球化并不一致,但欧盟代表着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发展,客观上也揭示了开放合作的问题所在。 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如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以遏制去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业界关心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了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希望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希望其他经济体能够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借此保障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失衡的问题。国际社会对此充满较高的期待。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与外部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近年来正在加速探索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通过自贸园区战略探索国内高标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自贸园区战略将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探索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通过自贸区战略深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双向或者多边开放,推动区域经贸规则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合作共赢治理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伴随着相关战略的稳步推进,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日益清晰,全球失衡的问题理论上有望从“中国方案”中逐步得到解决。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概要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摘要:水污染一般是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未经处理而大量排入水体所造成的污染。目前各国由水污染造成的水危机已日益严重,它不仅对农业、渔业、工业有危害,也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各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应切实行动起来,加强水污染治理与防范,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关键词:水污染水污染原因水污染危害水污染治理措施 一、水污染现状 1、世界水污染现状 世界每天有200万吨垃圾被倒进江河湖泊,每1L废水正在污染着8L淡水,目前几乎所有流经城市的亚洲河流都已被污染,即便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业已有40%的淡水资源所在地被污染(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等。欧洲55条大河中这剩下5条河水目前还没有被污染。 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人类却在加剧水体的污染,人类每天约有200万吨排泄物,其中只有少量(5%经过处理,其余绝大部分直接排到城市附近的河道或沿海,全球每年工业用水超过600立方千米,而灌溉农田用水高达3000~4000立方千米,它们受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化肥和杀虫剂污染后,被派入了附近的水域或土壤里。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亿吨污水排入自然水域,使5500亿吨水体遭污染,占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2、中国水污染现状 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水污染转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灾害四大水问题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影响未来中国发展和安全的多重水危机,其中水污染的威胁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生活饮用水的污染尤为突出。据《2000年中国的环境》、《现代中国经济大事典》等提供的资料分析,水资源紧缺将成为我国突出的重大环境问题。据报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2 13."0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全球治理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是中国官方对于全球治理问题的最新理论概括和战略判断。其中至少透出几个最关键的要点: 其一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在最高文件中以“全球治理”取代了“全球经济治理”,表明中国不再把全球治理限定在经济事务领域,它涵盖着经济、政治、安全、社会和其他新领域的全球治理内容;其二是中国官方文件也是首次使用“全球治理机制”的概念,这表明全球治理不只是一种外交事务和世界现象,而且是一种机制和制度,它是世界秩序的另一种表述;其三是这种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也可以说“全球治理”正在从“西方治理”转型为“西方和非西方的共同治理”,这种变革不仅关系到国际体系的发展趋势,而且影响到各国的国内治理理念和制度安排。仅仅从这些初步理解来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治理机制变革的重要推动者,这个转变的战略内涵和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大国既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又是国际体系权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符合世界大势的客观进程。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难以提供全球治理公共品的背景下,新兴大国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治理的重要特点之 一。"同时,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不同领域的能力发展极不平衡: 全球经济治理走向深入,全球安全治理陷入僵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具体化阶段。中国需要与其他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各领域发挥各自特长,协同作战,互为补充。 为了抓住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历史机遇,这里对新阶段的特点稍作分析:

治理理论的解读

治理理论 一、治理的定义:治理就是这样一种规则体系,它依赖主体间重要性的程度不亚于对正式颁布的宪法和宪章的依赖。它既包括政府的治理也包括非政府的治理。 二、治理的学理基础 1、本体论:研究与探讨存在问题的学说。治理、制度、现实的三个维度都是治理理论包括的内容。解释治理的走向以及走向的原因。 2、认识论:知识从何而来的理论或哲学。治理理论在此中维度上说应该是一种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于实际,为实践服务。 3、方法论:知识获得基于的原则或者知识获得或运用的方法。它从方法论维度来说应该属于个体主义的方法论。 三、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提供公共的或集体物品是其理论之核心。 理论假设:在无政府参与治理的形式下,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权威之球的跨界非政府组织来实现管理。 核心问题:界定全球范围内的治理及运作,体现治理的广泛性与其独有的性质 跨界行为主体:非政府的主体进行参与,开展治理,其中,政府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地位仍然很重要。 四、未来的发展趋向 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与数字化,使治理理论向前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整体主义理论。 1治理主体:政府;集经济人与道德人为一体,实现二者的有机契合。 2治理中的各种主体地位是平等。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职能不同,是合作或者是协作的关系 3、以历史、结构主义的方法来解释,是从经验出发,是经验方法主义论。 治理理论: 渊源、精神及其适用性 治理理论的根本精神就是围绕着契约观念和效率精神展开的,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以权力与权威控制、引导与规范公民的行为,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的公共利益。 1、治理的操控机构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私人机构,也可以是二者联合 2、合作凸显,模糊了公私的边界。 3、它是一个上下互动,上下交互的过程,强调管理对象对过程的参与。 3、治理方式与方法的多元化 政府、市场、公民、企业、社会都是治理的主体,也可以是参与的主体。 体现了效率与契约的理念 1、契约理念:协商与共同的治理。——自愿、一致同意、责任性 2、效率理念:管理与制度,也包含其中的回应性效率。 治理对公民的参与度也提出来一定的要求:自由精神、平等观念、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宽容精神、互利互惠的精神。如缺失这些必要的条件,则治理之实,很难取得成功。——臣民意识、零和博弈、平均主义都对治理理论在我国的推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治理理论的谱系与转型中国 治理的初义为控制与操纵。多元参与者进行协同决策时的特定结构和过程:它体现的是多层的参与机制与多种参与方法。 中国视域下的治理问题再审视:国家仍是我们的治理的中心;内部包含管理、决策与执行三个维度;外部则包含了政府、经济、社会三个部门。

中国水污染状况调查报告-2019年范文

中国水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如果把2019年冬天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作为起点,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高发期,那么今年夏天的这一系列事件,则正式表明中国踏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阶段。 形势危急,国家环保总局使出了权限所能允许的最大行政处罚权流域限批,誓言要铁腕治污,在下半年实施环保五大战役。然而,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环保部门能否在这次战役中打一场漂亮的攻坚站,却是我们一直担心的问题。 2019年的夏天,注定是让国家环保总局各级官员难熬的一个夏天。 沉默无言了数年的蓝藻,终于在5月29日全面爆发,太湖水美的歌谣一去不返,无锡城中家家水臭,人人自危。 紧接着,时间刚跨进6月份,安徽巢湖上的蓝藻也蠢蠢欲动起来,西半湖出现了小面积井喷,而一直被视为净土的东半湖也露出了点点痕迹。安徽省××局下发通知,巢湖可能面临蓝藻暴发。 7月2日至4日,江苏省沭阳县自来水停水44小时,而原因是来自上游的不明污染团。 如果把2019年冬天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作为起点,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高发期,那么今年夏天的这一系列事件,则正式表明中国踏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阶段。 形势危急,国家环保总局使出了权限所能允许的最大行政处罚权流域限批,誓言要铁腕治污,在下半年实施环保五大战役。然

而,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环保部门能否在这次战役中打一场漂亮的攻坚站,却是我们一直担心的问题。 现状:哪里还有干净之水 你家的水臭不臭,在那段蓝藻困扰无锡城的时间里,这句话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问候语。 5月29日傍晚,家住无锡市震泽新村的宗先生刚打开水龙头,一股难闻的臭味就扑面而来,他以为是水没放干净,就再等了一会,可臭味还是久久不散,开始还以为是毛巾没有洗干净呢。于是,我就用香皂多洗了两下,没想到洗后毛巾更加臭了。宗清波用脸盆盛了满满的一盆自来水,不一会整个厨房间里飘散着一阵阵臭味。这味道和我们在太湖边闻到的蓝藻味很像啊。宗清波的妻子惠赛娟不禁疑惑起来。 的确,这次的罪魁祸首就是在太湖里疯狂生长的蓝藻。太湖蓝藻问题由来已久,几乎每年夏季都会小面积爆发,不过问题并不严重,一两天就会过去,从未给生活用水带来任何困难。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有些特殊,持续的高温,以及长久的东南风向,使得这次的蓝藻生长占具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让无锡成了爆发的中心地带。 在无锡市城市饮用水取水口区域,水面漂浮着厚厚一层蓝藻,腥臭味随风迎面扑来。远远望去太湖湖面呈碧绿色,让人联想到浓稠的绿色油漆,蓝藻中还不时伴有死鱼的尸体,记者随便抛了一个石子,沉降得很慢,蓝藻就像一层厚厚的棉被覆盖着水体。

治理理论

一、治理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治理理论的提出有其特有的现实理由,它是西方国家政府失败、多元主体管理能量激活和全球合作共治的产物。中国学者对于兴起于西方的治理理论存有分歧,有的学者否定治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认为治理理论针对的病症在中国缺乏典型性,而它所开出的处方在中国也缺乏相应的药材,它还有可能影响国家的政治安全。 1.1反对派: 1.治理理论针对的是西方国家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的双重困境,而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市场不完善和政府能力不足。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间不长,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所需要的各项保障机制也还不健全。就政府来说,因为机构臃肿和体制不顺,且在处理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又欠缺经验,所以也常有效率低下、干预不当和调控不力的弊病。 2.以自组织作为第三种协调机制的治理理论能够在西方赢得普遍认同,有赖于特殊的前提条件,而中国并不具备这样的前提条件。在治理理论的质疑者中,这一点是被强调最多的。例如有的学者说过,“‘治理’离不开两个前提:一是成熟的多元管理主体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伙伴关系;二是民主、协作和妥协的精神”,而这两个前提在中国都不存在。还有的学者谈到,治理理论“所要求的治理的基础是完善的民主制度、健全的法治以及发达的公民社会”,而我国的国情与现状是“法治不够完善,公民社会与契约精神的缺失以及民主制度的匮乏”,因此“把本身就不成熟的治理理论引进中国,无异于缘木求鱼,痴人说梦”。 3.治理理论倡导没有政府的治理,客观上有可能为强国和跨国公司借机干涉他国内政、推行国际霸权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对这种危险的倾向,反对适用治理理论的学者已经列举出了一系列的论据:由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跨国行为体数量很少,因而国际公民社会运动常常由总部设在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主导或受西方国家资助;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虽然需要经过充分协商和沟通,但最终总难以摆脱强国把持发言权的宿命;国际组织将经济援助与受援国的治理改革相挂钩,这种做法其实是逼迫受援国实行苛刻的结构调整方案;全球治理初看上去以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为宗旨,但其实质是要弱化国家主权和输出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因此,“像世界银行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所推行的‘良行治理’,实际上成了以经济刺激为手段、而将西方的民主模式强加于人的另一种委婉而隐蔽的做法”。 1.2支持派: 其一,中国非政府组织缺乏理想的独立性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业已存在国家体系之外的社会力量,那么就不必再纠缠于中国是否有独立于国家的民间组织、是否有成熟的公民社会。换

中国水污染分布与水污染现状

中国水污染分布与水污染现状 China's water pollution distributio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Some people have argued that earth's color is green, and she breeds life, indicating that the human birth and future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Now, the earth's ecosystem has been serious destruc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pollution of water is more outstanding. 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后一种,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The water is how to be the pollution?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one is natural, one is artificial. The volcanic eruptions and dry areas wind erosion modulus of a large number of dust produced by the fall into water body of water pollution, this belongs to the natural pollution. To discharge a lot of untreated sewage and industrial waste water, all kinds of wastes, causing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this belongs to the human pollution. And people usually say of water pollution is mainly refers to the one,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污染的水对人体的影响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体中70%—80%是水分,因此长期饮用不良的水质,而导致体质不佳抵抗力自然减弱,则百病发生乃必然,再者长期累

全球水污染现状以及中国水污染现状

全球水污染现状以及中国水污染现状 1.全球水污染现状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m3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第四届世界水论坛提供的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约有数百万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L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勉强能用。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清洁水,每年约有2500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水,全世界平均每天5000名儿童死于饮用不洁水,约1.7亿人饮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3亿城市居民面临水污染。在肝癌高发区流行病的调查表明,饮用藻茵类毒素污染的水是肝癌的主要原因。 世界各地水污染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密度、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所使用的三废处理系统的数量和效率。近年3月21日的世界水日,联合国发布的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计,今天世界上将有1200万人死于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如果人类改变目前的消费方式,到2025年全球将有50亿人生活在用水难以完全满足的地区,其中25亿人将面临用水短缺。由于人们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这正是人得病,甚至传染的主要起因之一。据有关报道,发展中国家中估计有半数人,不是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直接受感染,就是由于带菌生物(带病煤)如水中孳生的蚊子间接感染,而罹患与水和食品关联的疾病。这些疾病中最普遍且对人类健康状况造成影响最大的疾病是腹泻病、疟疾、血吸虫病、登革热、肠内寄生虫感染和河盲病(盘尾丝虫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大约80%的类疾病是由质量低劣的饮用水造成的。今天“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读的声明说,全球每6人中有1人在生活中无法固定获得干净的水源。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仅仅饮用了不安全的水以及缺乏卫生用水而得的疾病,每年死亡的总人数在500万人以上亚洲开发银行认为,亚洲人口的寿命缩短的年数约有42%是由于水源污染和卫生条件差引起的。 由于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不足,印度每天有200多万吨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及地下,造成地下水大面积污染,所含各项化学物质指标严重超标,其中,铅含量比废水处理较好的工业化国家高20倍。此外,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也加剧了水污染程度。流经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恒河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当地居民饮用和在烹饪时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已经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例如腹泻、肝炎、伤害和霍乱等。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条件的家庭都给自家的自来水设施安装了净水器,桶装纯净水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地下水污染严重,目前在印度市场上销售的12种软饮料,有害残留物含量超标。有些软饮料中杀虫剂残留物含量超过欧洲标准10倍至70倍。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污染和资源危机:每年有300万~400万人死于和水污染有关的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初步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约有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血吸虫病地区约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 统计显示,每年全世界有12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15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不洁水引发的疾病,而每年死于霍乱、痢疾和疟疾等因水污染引发的疾病的人数超过500万。 全球每天有多达6000名少年儿童因饮用水卫生状况恶劣而死亡。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6000万人死于腹泻,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在19世纪20世纪曾发生好多起严重事件。如1832~1886年英国太晤士河因水质为病菌污染,使伦敦流行过4次大霍乱,1849年一次死亡在14000人以上,1892年德国汉堡饮水受传染病菌污染,使16000人生病,7500人死亡。1965年春天,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小镇,因饮水受病菌污染,发生18000多人患病,5人死亡的流行病。 2.中国水污染现状

有关治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有关治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地方政府治理运动标志着人类公共生活新时代的来临,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成为西方学术界特别是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探讨的理论热点问题,以治理为研究对象的著述大量涌现。我国也受到了治理运动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活动的影响,国内学者不仅致力于将国外治理理念的成果引进国内,同时也对其展开了自己的思考,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有意识地对其本土化,在加深研究国外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属于自己在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领域的理论成就,形成了理论研究与运用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共同发展的局面。从知识论的角度看,治理理论是我国学者在寻求解决政府危机和社会矛盾问题上所做出的一次尝试,它打破了人们长期存在的两分法的思维模式,促进政府在管理方面由“统治、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而向“治理”新的管理模式转变,它以崭新的知识体系和独特的分析框架建构起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的命题。从实践论角度来看,治理理论是指引我国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以来政府改革的方向,力争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以治理理论要求合作的价值追求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条件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善治的政治局面。本文在回顾治理理论兴起的缘由基础上,对治理概念、国内外学者有关治理理论的研究现状、治理的中国适应性问题以及治理运动在中国开展情况做一个综述性研究。 关键词:治理理论;治理实践;地方治理;治理理论的中国适应性;研究综述 自从1989年世界银行在讨论非洲的发展情况时首次提出“治理危机”以来,“治理”这个概念在学术界很快引起广泛关注其实“治理”并不是新造的词汇,早在14世纪末叶,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就是用过这个概念,用以表明上帝授予国王对国家统治的权利,但是新世纪赋予了“治理”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并催生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运动,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运动传遍全世界,与此同时对治理理论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各国学者都为这一新的制度范式做出了卓越贡献,加快了治理理论体系的健全化和多样化,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各国政府改革都是力求实现治理和善治的政治运动,再此不得不承认尽管各国学者对治理有争议但是它却成为一个颇具潜力的公共管理研究新领域。 一、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内涵 (一)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 人类政治历史从“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都是伴随着特定危机的爆发而发生的,之所以治理时代会降临,是因为传统管理的过程中政治家和学者们都看到了市场和国家都有失效的可能,只有建立一个政府、社会、市场合作的网络机制和体系才能有效应对当今社会危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本国民族产业的竞争力,各国纷纷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成为各国的共识,标志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而且在以19世纪工业生产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官僚化政府公共事务的管理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特别是发展国家中社会矛盾更是尖锐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加上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给输出国和输入国带来不均等的利益问题和全球面临的普遍性安全、生态

中国水污染的现状

中国水污染的现状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中国水资源紧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按1998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2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 中国的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七大水系: 长江(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 黄河(年径流量:661亿立方米)、 松花江(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 辽河(年径流量:148亿立方米)、 珠江(年径流量:3338亿立方米)、 海河(年径流量:228亿立方米) 淮河(年径流量:622亿立方米)。 中国的水质标准和水质状况 中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把水分为五类。水质按一、二、三、四、五类而逐步下降。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即:四类和五类,由于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水环境质量状况 ?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西北诸河水质为优,西南诸河水质良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上年持平。200条河流409 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 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 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湖泊(水库) ?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4个,占14.3%;Ⅲ类的2个,占7.1%; Ⅳ类的6个,占21.4%;Ⅴ类的5个,占17.9%; ?劣Ⅴ类的11个,占39.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库)中,重度富营养的1个,占3.8%;中度富营养的5个,占19.2%;轻度富营养的6个,占23.0%。 ?城市内湖 ?昆明湖(北京)为Ⅳ类水质,西湖(杭州)、东湖(武汉)、玄武湖(南京)、大明湖(济南)为劣Ⅴ类。与上年相比,昆明湖水质变差,其他城市内湖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总磷。 ?昆明湖处于中营养状态,玄武湖、西湖和大明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东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大型水库 ?密云水库(北京)和石门水库(陕西)为Ⅱ类水质;董铺水库(安徽)为Ⅲ类;丹江口水库(湖北、河南)和千岛湖(浙江)为Ⅳ类;大伙房水库(辽宁)、于桥水库(天津)和松花湖(吉林)为Ⅴ类;门楼水库(山东)和崂山水库(山东)为劣Ⅴ类。与上年相比,千岛湖和丹江口水库水质有所下降,其它8 座大型水库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

水体污染及防治对策

水体污染及防治对策 摘要:针对中国水体污染现状及危害,提出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关键字:水体污染现状危害措施 (一)中国水污染分布与水污染现状 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 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缺水量约为1000万吨/天左右。几百万人生活用水紧张。 面对“滴水贵如油”的水资源,而人类对它的浪费和污染却是令人痛心的: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5.5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 (二)水体污染 水体被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后一种,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1:水体受污染的过程 一般来说,水自身有自净能力。水的自净能力包括稀释扩散、沉淀堆积、氧化还原以及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等。大体可以分四段:第一为污染段,由于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极少,除了细菌以外,其它生物较少,特别是几乎不存在自氧性生物;第二是分解段,分解有机质的生物逐渐繁殖,生物分解活动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鱼类难以生存,出现藻类和需氧较低的原生生物等,而在生化需氧量逐渐降低后,水中溶解氧又逐渐增加;第三为恢复段,藻类、鱼类和其它大型生物重新又活泼起来,水质逐渐变清;第四为清水段,溶解氧接近饱和,水质清洁,自净过程到此完成。

全球治理与方案

全球治理与方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兴大国的崛起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正在起引导作用。然而,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究竟面临着什么挑战?什么原因导致全球经济治理低效率运作?“中国方案”如何回应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关切?上述问题的分析对于理解或者促进未来全球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失衡治理合作共赢 一、全球治理的背景与挑战 虽然全球经济治理越来越受关注,但对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问题仍然缺乏统一的观点,全球经济治理尚没有一致的概念。重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治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简单地进行定义。然而,综合世界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来看,全球经济治理大致包含三层要素,即全球经济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及如何治理。尽管世界各国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但大国巨大的体量及较强的实力注定了全球经济运行通常由大国主导。这套国际规则与制度并非总是最优的,它是某一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通过自身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博弈形成的,更多体现强国的意志。 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为世界带来巨大好处,那为何当前会出现去全球化的问题呢?观察当前反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以来为何发达大国更热衷于推动去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大国对中国等国商品采取更严厉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虽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显然与发达大国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关。2016 年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发酵突出了一体化过程中各国的权责分配矛盾问题,欧盟一体化虽然推动了欧盟经济的发展。虽然欧盟与全球化并不一致,但欧盟代表着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发展,客观上也揭示了开放合作的问题所在。 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如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以遏制去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业界关心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了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希望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希望其他经济体能够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借此保障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失衡的问题。国际社会对此充满较高的期待。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与外部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近年来正在加速探索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通过自贸园区战略探索国内高标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自贸园区战略将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探索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通过自贸区战略深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双向或者多边开放,推动区域经贸规则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合作共赢治理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

治理理论适用于中国研究的文献综述

治理理论适用于中国研究的文献综述 政法学院 173081 王卫齐关键 [摘要]治理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理论,它的共起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带采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瓤改革的适程中,也存在着在政府和市场失灵的地方,治理理论是解决我们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可资借鉴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理论。但是,我们在运用它时奔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些阿题,从而为应用治理理论创造备件。 [关键词]社会管理;政府管理;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 一、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动因 西方经济衰退的大环境是治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出现了滞涨的局面;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达到了新的高峰,经济发展不稳定,福利国家的职能扩张,政府财政赤字严重,经济建设投资乏力;80年代,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开始普遍衰退。这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激发了人们对公共部门的规模和绩效、对巨大的公共赤字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的关注。由此,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 在西方国家,人们对公共部门旨在提高政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所应担当的角色的新认识。迫使政府对原有的公共部门管理进行改革。在许多国家。政府和公民越来越认识到:在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应当角色互补。私营企业长期处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它的组织结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不断革新,以便提高生产率和服务质量,赢得更多的顾客。私人企业这种管理机制、革新精神及其较好的改革成果无疑对政府和公共部门形成了示范效应,给其施加了改革的压力。 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公民社会的壮大是治理理论产生的重要因素。随着各国民主化改革力度的加大,公共部门逐渐意识到其权威的社会根源性,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公民成为政治改革的趋向。人们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和关注,民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也随之强化。人们日益增长对政府的监督意识,迫使公共部门进行改革以完善自身。而社会利益的分化组合也需要公民社会的参与治理。以

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作者:————————————————————————————————日期:

浅谈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摘要: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加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水污染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水污染现状及其危害旨在引起人们对水污染的关注,珍惜并保护水资源。 关键词:水污染、危害、治理措施 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从古至今,生命的存在仍然以水作为首要条件。没有水,一切生命创造的精彩都将不复存在。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加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我国水形势亦不容乐观:通过网上搜索,我国是世界20多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21世纪将是一个水比油更宝贵的世纪,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一、水污染分类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人为污染大致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1、工业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包括:汞、 镉、铅等重金属和砷的化合物以及氰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除 此之外,工业污染还有热污染。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 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2、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3、生活污染是来自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生活污水含有来自人类粪便的病原细菌和病毒,以及过量的氮和磷化合物。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近些年来发生的水污染事件依 旧触目惊心:1、淮河水污染事件: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 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 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水经 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 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 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 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 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出现居民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