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和输血学和输血输血输血学学检验教学大纲检验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适用于临床医学、、医学医学检验检验检验专业专业专业))

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检验是由多个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学科。是围绕将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给患者进行抢救、治疗这一中心目的,进行血液的检测、研究和应用。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它主要讲述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以及研究输血在临床救治中的重要作用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系统地介绍人类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小板血型和输血前检查、输血反应的实验室检查;新生儿溶血病等与血型免疫有关疾病诊断的血清学基本理论和常用的免疫血清学诊断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熟练应用常用的免疫血清学技术,掌握临床科学用血的基础理论。并要求学生了解临床输血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以使学生既能适应一般临床输血检验与治疗工作,又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检验是一门理论和实验互辅的专业课,其基本知识和理论来源于实验诊断。实验又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面,理论课程专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验课程在为学生搭建一个理论框架的同时,通过实验环节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运用综合技能的能力。

课程的设置与要求课程的设置与要求

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检验课程应在学生完成基础免疫学后进行,由输血教研室负责安排。理论课讲授方式应抓住最基本内容,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以启发诱导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不同章节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除课堂讲授外,可采用自学、组织讨论、录像等不同形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除要掌握必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外,还要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中英文参考资料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学时数可适当地介绍本学科的有关进展。实验课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检验教学内容分为熟悉内容和掌握内容。熟悉内容要求学生对其内容清楚明确。掌握内容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知识,同时会联系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实验课强调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注意事项,进行正规操作,培

养严格的科学作风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按规程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写出实验报告。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在临床医学院及检验系的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教学活动分为讲课、实验和考试三个环节。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检验教学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为39学时,实验课教学为15学时。设定3学分。实验课教学安排在相应理论课教学的后面,实验课将以分组进行,每组5~6人,由学生单独操作或分工操作完成实验内容。每位学生应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实验结果,并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课程的教材

课程的教材

课程选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临床输血检验》(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实验指导》(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胡丽华。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临床输血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胡丽华。、《基础输血学》(第一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杨成民、 AABB Technical manual (2002 Editi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作为教学参考教材。”

课程的理论课项目与学时数

课程的理论课项目与学时数

表教学理论时间安排

讲授内容讲授时数输血学绪论3学时

血型血清免疫学基础知识3学时

红细胞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 3学时

Rh血型系统3学时

白细胞血型系统3学时

血小板血型系统3学时

输血前检查6学时

新生儿溶血病6学时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血清学检查3学时

输血和成分输血3学时

输血不良反应3学时

总计39学时

课程的实验项目与学时数课程的实验项目与学时数

表 教学实验时间安排

讲授内容

讲授时数 ABO 血型正反定型、Rh 血型鉴定 4学时 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试验 4学时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 4学时 总计

12学时

课程的考核与评分课程的考核与评分

临床输血学和输血学检验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考试与实验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5%。实验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理论课的考核采用平时和期终相结合进行评分;实验课的考核采用每次实验课出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相结合进行评分。理论考题形式:填充题占15%、单选题占10%、是非题占10%、名词解释占20%、问答题占35%、实验题占10%。

教学内容学内容

理论部分

输血学绪论

【教学内容】

1.输血的定义和输血发展史。 2.血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3.成分输血及单采技术。 4.血液保存及复苏。 5.血库设备仪器自动化。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血型的研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2.输血在临床医疗中的实际应用及地位。 熟悉熟悉::

1.血型的研究状况。

2.输血发展史中的主要阶段。

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抗原、抗体和免疫的概念。 2.抗原的基本特性。 3.抗体的分类。

4.免疫应答及其产物。

5.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沉淀反应 溶血反应 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抗原、抗体免疫的概念。

2.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熟悉熟悉::

抗原、抗体的分类。

红细胞血型系统(ABO 血型系统)

【教学内容】

1.ABO 血型的发现。

2.ABO 血型系统的两个独特性质。 3.ABO 血型的分型原则。

4.ABO 抗原、抗体的发生和发育。 5.ABO 血型临床意义。

6.IgG 性质抗A 、抗B 的临床意义。 7.ABO 血型的亚型

8.H 抗原和Oh 表现型及区别“O ”型与“Oh ”型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ABO 血型的分型原则。

2.ABO 血型系统的独特性质。

3.ABO 血型的鉴定方法以及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分析处理。 熟悉熟悉::

1.ABO 血型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 2.ABO 血型的遗传。

Rh 血型系统

【教学内容】

1.Rh 血型的发现及定义。 2.Rh 血型的遗传学说及命名。

3.Rh 血型抗原、抗体的发生和发育。 4.Rh 抗体的临床意义。 5.Rh 血型鉴定。

6.Rh 血型的D 变异型和D 变异型的特点。 7.D 变异型的临床意义。 【目的要求】 掌握:

1.Rh 血型抗原、抗体的特点。

2.Rh 血型和D 抗原变异型的鉴定方法。 3.Rh 血型的临床意义。 熟悉熟悉::

1.特殊情况下(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等)Rh 血型的鉴定。 2.D 抗原变异型对实验室工作的影响。

3.Rh 血型系统的命名和抗原遗传 临床输血中Rh 阴性血的合理应用。

白细胞血型(HLA)

【教学内容】

1.HLA 的概述。 2.HLA 特异性。 3.HLA 的命名。

4.HLA 抗原之间的交叉反应。 5.HLA 血清学。 6.HLA 遗传。 7.HLA 的实际应用。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 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4.连锁不平衡。 熟悉熟悉::

1.HLA 遗传特点。

2.HLA 的血清学检测技术。 3.HLA 的实际应用。

4.器官移植, HLA 配型的主要位点。

血小板血型

【教学内容】

1.血小板血型。

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血小板非特异性抗原。 3.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同种免疫作用。 4.血小板的自身免疫作用。

5.血小板抗原和抗体的临床意义。 6.血小板的血型血清学技术。 7.血小板输血。 【目的要求】 掌握:

1.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2.血小板输注无效后的分析和处理。 熟悉熟悉::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抗体的检测方法。

输血前检查

【教学内容】

1.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2.输血前检查的主要程序。

3.受血者的病史和血样本等的检查、核对和处理。 4.ABO 、Rh 血型鉴定。 5.抗体筛选及鉴定。 6.交叉配血。 7.标签和发血。

8.紧急情况下的发血。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正确的临床输血程序。

2.输血前检查的血清学技术和结果分析判断技能。 3.对怀疑有输血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技能。 熟悉熟悉::

1.常规和紧急情况下血液及血液成分的选择和发放程序。 2.建立和保持一个有效记录的保存系统的重要性。

新生儿溶血病

【教学内容】

1.新生儿溶血病概述。 2.新生儿溶血病定义。

3.新生儿溶血病病理生理学。 4.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

5.ABO 新生儿溶血病的定义、特点。 6.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7.Rh 新生儿溶血病的定义、特点。

8.ABO 血型不合对Rh 同种免疫作用的影响。

9.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 10.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与预防。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技术。

2.正确判读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结果。

3.孕妇体内IgG 性质的ABO 、Rh 抗体的产生原因。 熟悉熟悉::

1.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症状。 2.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3.母胎间的同种免疫性溶血的发生原因。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教学内容】

1.免疫性溶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概念。 2.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6.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类型。

7.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 )。 8.冷凝集素综合症。

9.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PCH )。 10.混合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1.各类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血清学特征。 12.输血前检查试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3.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选择血液或血液成分。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概念。 2.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3.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血清学特点。 熟悉熟悉::

1.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病人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特异性的测定。 2.免疫性溶血的概念、免疫性溶血的分类 。

3.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病人选择适合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成分和成分输血

【教学内容】

1.临床输血的概念、目的。 2.成分输血的概念、意义。 3.红细胞制品制备方法。

4.红细胞制品的种类及临床适应症应用。 5.红细胞输注的注意事项。

6.血浆的制备、血浆的种类及其临床适应症应用。 7.血小板制品的制备、血小板的种类及其临床适应症应用。 8.低温沉淀物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9.自身输血。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成分输血的概念。 2.成分输血的优点。 熟悉熟悉::

1.临床输血的目的。

2.血液各成分的临床适应症。

输血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

1.输血反应的定义。 2.输血反应的分类。 3.免疫性输血反应。 4.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5.即时输血反应。 6.迟发输血反应。

7.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 细菌污染反应、肺水肿等。 8.即时性免疫性输血反应。 9.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0.迟发性免疫性输血反应。

11.迟发性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12.输血反应的临床症状。 13.输血反应的实验室检查。 14.输血反应的诊断和预防。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输血反应的定义。 2.输血反应的分类。 3.输血反应的临床诊断。 4.免疫性输血反应的机理。 熟悉熟悉::

1.输血反应的血清学检查。

2.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机制。

3.血性输血反应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

实验课部分实验课部分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ABO 、Rh 血型鉴定(试管法及卡式法)

【教学内容】

1.凝集反应试验的凝集反应的原理。 2.凝集反应结果的判断。 3.凝集反应的影响因素。 4.血样标本处理。

5.ABO 血型鉴定试验的实验原理、操作技术及结果判读。 6.Rh 血型鉴定试验的实验原理、操作技术及结果判读。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ABO 血型的正反定型技术。

2.Rh 血型定型试剂和Rh 血型定型技术。 3.Rh 血型变异性的确认。

4.抗球蛋白试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熟悉熟悉::

1.A BO、Rh 血型鉴定意义。

2.ABO 正反定型结果不符的分析处理。

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卡式法检测原理。

实验二 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试验

【教学内容】

1.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2.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的操作方法。

3.不规则抗体鉴定试验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4.不规则抗体鉴定试验的操作方法。

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原理及试验方法。 6.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7.试剂谱红细胞的要求、谱红细胞表的构成。 8.用谱红细胞表判读试验结果。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盐水反应介质检测不规则抗体的意义。 2.抗球蛋白试验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 3.Polybrene 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4.Polybrene 试验的注意事项。 熟悉熟悉:

1.抗球蛋白法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

2.吸收放散试验在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中的应用。

实验三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试验

【教学内容】

1.吸收、释放实验的定义。 2.吸收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释放实验的原理。 4.释放液的定义和应用。

5.热放散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 6.乙醚放散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 7.ABO-HDN 的血清学检查。 8.Rh-HDN 的血清学。

9.试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诊断。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

1.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技术。 2.吸收释放实验的原理及方法。 熟悉熟悉::

1.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实验原理及意义。 2.试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诊断。

临床输血学检验重点整理

血型:一般指是指红细胞上的抗原结构。但广义的血型是血液成分遗传多态性,是人体各种细胞(红 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组织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抗原性差异。 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应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 书上则是由单个基因座或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一组抗原。 血型集合:若血型抗原在生化特性、血清学、遗传特性上有关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统的标准,则 将其归类为血型集合。 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高度特异性:最主要的特点,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相结合,两者的结合要求在空间构型、化学成分上相匹配(抗原决定簇AD 与抗体Ig 分子的超变区相互适应) 2、可逆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离,解离后其生物学活性不变,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生成与解离的因素有抗体亲和力、环境因素(包括pH、温度、孵育时间、反应介质离子强度、抗原抗体比例等) 3、比例性:抗原抗体反应表现出可见的结果,需要适当的浓度与比例。抗原一般是多价的,IgG 类抗体为二价,IgM 类抗体是五~十价的。若二者比例适当,抗原抗体结合最充分,能够相互交叉聚集形成网格状复合体,反应快而结果明显,称为等价带。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 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 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4、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致敏阶段(抗体与红细胞表面AD 特异性结合,可 激活补体)、凝集阶段(致敏的红细胞相互连接)。 ABO 血型的遗传及抗原分子结构 ABO 血型抗原基因直接编码特异性糖基转移酶(不编码ABH 抗原),进而由这些酶合成寡糖性质ABO 抗原。 ABO血型基因位于人类9号(9q34.2)染色体,基因编码区有7个外显子,A和B型cDNA 有7个核 苷酸不同,导致糖基转移酶多肽链上4个氨基酸不同,其中第266位和268 位2 个氨基酸确定A 或B 型特异性; O 型和A 型cDNA 核苷酸序列基本一致,区别是O 型cDNA 在261位有1 个核苷酸(G)缺失,引起读框移位提前形成1 个终止密码,肽链合成在117 位氨基酸终止,产生1 条短肽链(没有功能)。 ①A基因编码产生N-乙酰基半乳糖胺转移酶,A抗原是N-乙酰基半乳糖;②B基因编码产 生D-半乳糖糖基转移酶,B抗原是D-半乳糖;③H基因编码产生L-岩藻糖糖基转移酶,O 型为H抗原,即L-岩藻糖,④H抗原(血型基因位于19q13.3)是A和B抗原的前体。按照孟德尔的分离与自由组合遗传规律,子代可产生AA、AO、BB、BO、AB 及OO 等6 种基因型,但用抗A 和抗B 血清,则只能检测出A、B、AB 和O 型4种表现型。 ABO 定型实验: 1 、正定型:用抗-A 及抗-B 试剂与被检测细胞反应,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 抗原和(或) B 抗原,称为~。 2、反定型:用标准A 细胞及B 细胞与被检血清反应,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凝集素),称为~。 定型原则以检测到红细胞表面抗原为准,有A抗原者为A型,血清中有抗-B ;有B抗原者

输血科重点专科(学科)科室发展规划

输血科科室发展规划 一.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1.以人为本,不断培养和引进输血检验专业人才,向院里申请引进医学检验或临床输血检验本科人才两名,主要培养方向为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与临床输血质量目标软件建设与发展; 2.主动适应临床输血治疗需求,积极学习、引进输血专业国内先进技术与业务,每年有计划的短期外出学习2-3次,主要学习临床输血过程质量安全管理、输血实验室功能建设与质量保证; 3.积极响应卫生部临床输血专业人员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培养科室人员完成输血专科培训与考核。 二.专科发展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 1.按照三级医院标准,逐步完善科室服务功能和软件建设,达到相应标准; 2.强化科室业务和技能学习,加强科室基本技能和基本业务的稳步开展,满足临床供血需求; 3.积极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工作,完善科室质量管理,稳步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技能; 4.根据地区和临床的需求,逐步开展“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疑难配血”“特殊血型鉴定”等临床输血专业相关项目; 三.科研工作与业务创新: 1.根据专业特点,加强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科室软件管理的同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确保我科室在本地区的“重点专科”专业

水平; 2.有计划的申请输血相关科室人员外出学习与培训,每年度4-5人次,及时更新知识学习输血新技术新方法更新输血观念,为科研工作和业务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3.完成实验室“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疑难配血”“特殊血型鉴定”等临床输血专业相关项目; 4.有计划地开展自体输血技术。 四:需要医院协调解决的问题: 1.引进两名本科专业人才; 2.每年短期外出培训学习2-3次、长期(6个月-1年)外出培训1次。

临床输血学与检验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3 二、选择题------------------------------------------------------------ 3 三、简答题------------------------------------------------------------ 3 参考答案---------------------------------------------------------------3 第二章输血安全------------------------------------------------------- 4 一、名词解释---------------------------------------------------------- 4 二、选择题------------------------------------------------------------ 4 三、简答题------------------------------------------------------------ 5 参考答案---------------------------------------------------------------5 第三章安全献血和输血管理----------------------------------------------6 一、名词解释-----------------------------------------------------------6 二、选择题-------------------------------------------------------------7 三、简答题------------------------------------------------------------13 参考答案--------------------------------------------------------------13 第四章免疫血液学-----------------------------------------------------17 一、名词解释----------------------------------------------------------17 二、选择题------------------------------------------------------------17 三、简答题------------------------------------------------------------24 参考答案--------------------------------------------------------------24 第五章血液成分制备---------------------------------------------------27 一、名词解释----------------------------------------------------------27 二、选择题------------------------------------------------------------27 三、简答题------------------------------------------------------------29 参考答案--------------------------------------------------------------29 第六章临床输血-------------------------------------------------------31 一、名词解释----------------------------------------------------------31 二、选择题------------------------------------------------------------31 三、简答题------------------------------------------------------------42 参考答案--------------------------------------------------------------43 第七章输血不良反应---------------------------------------------------51 一、名词解释----------------------------------------------------------51 二、选择题------------------------------------------------------------51 三、简答题-----------------------------------------------------------55

临床输血与临床输血检验学.

临床输血与临床输血检验学 输血是指将人类本身所拥有的血液成分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所经是和给予药物不同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输血医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输血的意义也有新的变化。现代输血的内容已不仅是输入自然的血液成分,它还包括以现代 输血是指将人类本身所拥有的血液成分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所经是和给予药物不同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输血医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输血的意义也有新的变化。现代输血的内容已不仅是输入自然的血液成分,它还包括以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与血液相关的制品,如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各种造血因子等,即使是血液成分,也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再输入,而是可以根据需在,先在体外对输血进行处理后再输入,例如用紫外线照血液,分离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等后再输给中层得,以达到特殊的治疗目的,此外对现代输血的理解,除了给予以外,还有去除的含义,即利用某些手段将患者血中病理成分加以去除,如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格和血浆转换术等。虽然上述方法还没有完全为临床广泛应用,但输血的意义已不仅只用于失血、贫血、出血性疾患者等的治疗,而是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一、输血科每个医院都应有输血科或称血库,(blood bank)血库是医院中一个重要部分部门。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及时无误、保策保量的供给患者以需在的血液,达到治疗与抢救的目的。血库工作至少应包括:①供血者的选择与血液的采取。这一工作多年来由血库完成,但为了提高血液质量,做好公民义务献血,现已多由红十字中心血站统一管理;②做好血液的标记、记录等;③做好血液的保管与储存,注意血液有无质量变化;④做好有关输血前供者与受者的试验,如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在确认无误后才能发放血液;⑤了解患者输务血后有无不良反应的并进行复查核对,协助找出原因。血库工作直接关系患者的安危要很好的完成血库任务,必须具备:①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②要有认真负责、救死扶伤的工作精神;③职责分明的岗位制度;④严格的操作规程及组织管理制度。上述各项均有详细具体的内容及多专著,本书不再加以讨论,但从事血库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认真学习及执行。二、血液的保存最早期的输血,都是从供血者采取血液后即刻输给患者,不存在保存问题。现在一般都是输库存血,即血液在血库有一个短暂的保存期。为了输入最有效的血液。也就是说要保存细胞的生存力,使其能在输入后继续生存,能完成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设法解决在保存中可能引起的细胞损伤的各种问题,例如盛血容器、抗凝剂、保存液等问题,其中以后两者更为重要的。(一)红细胞的储存损伤把血液储存在液体基质中时,红细胞会发生一毓生物化学与结构上的改变,这些变化统称这为红细胞储存损伤。这些损伤是影响输血后红细胞生存与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储存血液中发生了致死性伤害的红细胞在输入后很快被受体清除。通常衡量血液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血液输入24小时,后其存活的红细胞能否达到输入量的70%,如能达到70%即为合格。储存损伤中重要变化之一就是红细胞中ATP的消失。ATP降解成ADP又成AMP,AMP脱胺后变成IMP,并再降解,这样下去核酸池可消耗殆尽。人红细胞缺乏合成腺嘌呤可在有5-磷酸核糖-1-焦磷酸盐存在时,在腺嘌呤磷酸核酸糖转移酶的作用下又合成AMP,并生成ATP。这就癖发人们向储存中加入腺嘌呤与磷酸,从而延长红细胞的生存期。虽

临床输血检验考试题(B)

临床输血检验考试题(B) 一、A型选择题:(30分,1分/题) 1( 目前我国血站常规血液检测项目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 A(HBsAg B(HCV抗体 C(,IV 1/2抗体 D( 梅毒抗体 ,(HBcAb 2( 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有:( ) A(IgG B(IgM C(IgA D(IgD ,(IgE 3( ,抗原性最弱的红细胞是:( ) A. A1型红细胞 B(O型红细胞 C(A2型红细胞 D. ,型红细胞 E. AB型红细胞4( 植物中的双花扁豆植物凝集素,具有与下面哪种抗体相似的凝集特异性:( ) A(抗A1 B(抗B C(抗A,B D(抗H E(抗D 5( Aint血型是介于下列哪两个亚型中间反应的血型:( ) A(A1 和A2 B(A2和A3 C(Am和Ax D(A2和Ax E(A3和Ax 6( 具有与抗,,和抗,,,,均反应呈现混合凝集现象的,亚型为:( ) A(A1 B(A2 C(A3 D( Ax E(Am 7( 临床上称Rh阳性是指红细胞上存在:( ) A(d抗原 B(,抗原 C(,抗原 D(c抗原 E(E抗原 8( 应用氯喹或酸处理血小板可以去除:( ) A(A抗原 B(HLA抗原 C(HPA抗原 D(Rh抗原 E(B抗原 9( 欧美国家,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大多数是由于下面哪个抗体引起:( ) A、HPA-1a抗体

B、HPA-1b抗体 C、HPA-2a抗体 D、HPA-2b抗体 E、HPA-5b抗体 10( 抗体鉴定时所用谱细胞的ABO血型为:(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不详 11( 献血者为,型,与受血者作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发生凝集,次侧发生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可能是( )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E、不能确定 12(红细胞为Lewis阳性时,非分泌型个体的Lewis表现型的是:( ) A(Le(a+b+) B(Le(a+b-)C(Le(a-b-)D(Le(a-b+) 13(预防TA-GVHD的发生,临床上使用的红细胞制剂宜首选:( ) A(悬浮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C(辐照红细胞 D(少白细胞红细胞 E(冰冻红细胞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时,对下列哪个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不敏感:( ) ,(Rh血型系统 B(Kell血型系统 C(P血型系统 D(MN血型系统 ,(,, ,血型系统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即单采血小板一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数规定 大于:( )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代码YLCSXY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总课时72 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22 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中心血站、医院输血科 任课教师要求具备扎实的临床输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临床输供血检验的工作经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安全献血、血型检测技术、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技术、血液及成分制品的管理与运输、临床输血流程、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自体输血技术、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输血管理等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供血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前导专业核心课程为《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与本学期的《血液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密切联系,为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进行献血者的招募、教育和动员,并能采集血液。 (2)能正确进行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 (3)能正确制备血液制品的。 (4)能够正确进行输血前血容性相关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自体输血。 (5)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2.知识目标 (1)具有采血、输血技术规范的基本知识; (2)知道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输血安全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3)知道临床输血基本条件的控制、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要求与操作。 3.态度目标 (1)具有高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1)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献血员的教育、动员、招募→献血员体检→血液采集→血型及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临床输血整个流程进行编排,在此基础上,对医疗卫生单位输血科(库)和中心血站工作环节与流程、工作任务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在强化现代输血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检测技术的同时,也介绍了血液辐照等输血新技术的应用,力求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注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医教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本门课程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之一,本门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适时以实例进行分析。学期中以学生见习为实践,使学生能真正将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课程类型理论课时教学场地要求任课教师要求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代码YLCSXY B类课程总课时72 50 实践课时22 多媒体教室,中心血站、医院输血科 具备扎实的临床输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临床输供血检验的工作经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系统的讲 述了安全献血、血型检测技术、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技术、血液及成分制品的管理与运输、临床输血流程、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自体输血技术、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输血管理等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供血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前 导专业核心课程为《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与本学期的《血液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密切联系,为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进行献血者的招募、教育和动员,并能采集血液。 (2)能正确进行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 (3)能正确制备血液制品的。 (4)能够正确进行输血前血容性相关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自体输血。 (5)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2. 知识目标 (1)具有采血、输血技术规范的基本知识; (2)知道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输血安全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3)知道临床输血基本条件的控制、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要求与操作。 3. 态度目标 (1)具有高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1)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 1. 设计思想 本课程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献血员的教育、动员、招募T献血员体检T血液采集T血型及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T血液成分制备T临床输血整个流程进行编排,在 此基础上,对医疗卫生单位输血科(库)和中心血站工作环节与流程、工作任务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在强化现代输血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检测技术的同时,也介绍了血液辐照等输 血新技术的应用,力求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 点。注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医教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本门课程为医学检验技 术专业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之一,本门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适时以实例进行分析。学期中以学生见习为实践,使学生能真正将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2. 课时分配

临床输血检验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临床输血检验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2-05-23T10:13:05.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滕文祥 [导读] 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输血前检验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 滕文祥(甘肃省靖远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甘肃靖远 730913)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058-03 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输血前检验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其目的是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成活,而不会引起受血者的 RBC 发生破坏,使生命得到挽救,在检验医学中,输血前检验尤为重要,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在输血前检验的各个环节均可能发生差错。因此操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定的血库知识和分析能力,从思想上重视输血前检验。 1 严格输血适应证, 防止医患纠纷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传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筛选献血者所涉及的血液检验项目,我国目前规定有:HBsAg、抗-HCV、抗-HIV、梅毒试验和 ALT检查等。除了供血单位严格筛查献血者,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已成为临床检测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受血者做输血前血液指标检测,有利于分清责任,减少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使一些无临床症状的携带者患者得到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另外,发现潜在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护理时,加强操作隔离保护,避免自身感染,同时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输血既可用于治疗,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输血可抑制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使肿瘤复发率增高,因此除最小限度输血外,还应开展成分输血,成分输血能降低输血传播某些疾病的风险。要注意的是,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已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据报道,由于“窗口期”的存在,1996~1998 年法国经血清学检测合格的血液,HBV、HCV和 HIV 存在的风险分别为1/220000、1/375000和1/350000 (NAT分析)。Pillonel 等调查法国1998~2000年血清学检测合格的血液,HBV、HCV、HIV和HTLV4种病毒总的残留风险为1/250000。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与适当输血,但应该以成分输血为主。对择期手术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输血,自身输血越来越多,是输血发展的重要方向。 2 输血前检验血标本的重要性 血标本采集、运送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集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病人与实际病人是否一致,要准确无误。输血申请单须资料齐备,所用血标本要恰当地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状况,3天之后的标本,病人的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影响配血试验,病人所用的一些药物也影响配血试验,所以必须用3天之内采集的血标本做配血试验。抽血后立即在试管上贴好标签或条码,做好登记,防止血标本稀释、溶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逐项核对。按时做好贮血冰箱的温度记录和消毒工作,对停电情况应做出记录并及时处理,以防标本失效。 3 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3.1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验的常规项目,交叉配血的前提条件。做血型鉴定的标准血清应有批准生产文号、有效期内、并有购回后自己检定的记录(包括特异性和效价等)。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尤其要注意血清和血球比例,对于某些疾病如肝病患者或蛋白异常的患者,做血型时,最好用洗涤红细胞。正反定型可互相验证和起到质控作用。ABO 正反定型不合可以分为:反定型不合、正定型不合、蛋白质或血浆异常和其他原因4类。当发现正反定型不符,首先应重复全部试验,确保红细胞悬液浓度(试管法为2%)、试管无污染、标本无混淆;其次要注意血型抗原抗体的缺失或减弱以及ABO亚型的存在,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等一系列试验,试验方法应包括生理盐水介质、抗人球蛋白介质、低离子强度介质(LISS)、酶介质等。 3.2 Rh血型鉴定人类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当属Rh血型系统,它能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其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正常人血中不存在Rh天然抗体,有输血史、妊娠史、再次输血的病人有可能产生免疫性的抗Rh抗体,故应常规检查Rh(D)血型,定型时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并建立对照系统。 3.3 保证血型鉴定安全血型鉴定错误难以完全避免,据文献报道,欧美发达国家控制最为严格的血库或输血科,出现错误的总频率为2.0%~ 4.7%不等;其中因ABO不相合所致的纠纷或事故达1/6000~1/33000。对错误原因调查分析一致性的结论是:>60%的错误由血库以外的因素造成,血库自身相关的错误只约13%~32%。所以加强血库内外的质量管理,如何正确地发现和降低血库血型鉴定错误,是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只有正确地鉴定血型,才能确保指导输血安全。 4 严格交叉配血 实验室做交叉配血实验应严格按照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所谓“严格交叉配血”是指采用的方法必须能检出 ABO 不相容及ABO系统以外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 4.1 交叉配血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实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酶、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 。可以发现血型鉴定中的任何错误,可以发现是否含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时应注意主测、次测有无凝集及溶血,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必须开展筛选。除了盐水介质外,手工凝聚胺试验(MPT) 作为输血前试验正在国内许多医院血库常规应用。 4.2 MPT 法的原理及应用凝聚胺 (polybrene) 是一种多价阳离子溴化己二甲胺多聚物,具有中和肝素的作用,溶解后产生许多正电荷,能中和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带的负电荷,使红细胞的Zeta电位降低,红细胞相互间容易接近,外加离心力的作用易诱发红细胞产生可逆的非特异性凝聚。反应体系中的低离子介质能大大促进抗原抗体反应,若反应过程有IgG分子已直接与红细胞搭桥,当非特异性的红细胞凝聚消散后,只有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特异性凝聚仍存在。应遵循“两步法”操作规程。用凝聚胺配血法可以检出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几乎所有规则与不规则抗体。MPT在测定有临床意义的抗体时 (特别是 IgG抗体) 比酶法、抗人球蛋白法更加敏感、快捷,并且假阳性少。因此做交叉配血时,应在正确鉴定患者和献血者血型的前提下(特别是ABO 亚型),联合应用盐水法和 MPT,必要时再补充其它方法相互印证。 5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异常原因及分析 许多因素可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凝集,为了辨别真伪,建议用显微镜观察结果。 5.1 假阴性 (1)标准血清效价降低 ; (2) 血清与红细胞比例不当(过浓或过淡) ;(3)老人、幼儿及保存时间长的红细胞凝集力减弱,宜用正反定型对照;(4)反应时间不足,较弱的凝集不能出现;(5)把轻微溶血误认为不凝集,当有不相合抗体和补体同时存在时可致溶血,上清液呈亮红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重点说课材料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 重点

名词解释 1. 输血医学:是由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研究、开发、应用,从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和有效的一门学科。 2. 反应原性:是指抗原与免疫应答产物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 3. 完全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够直接凝集红细胞的抗体,又称为盐水抗体,其性质都是为IgM类抗体。 4. 不完全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盐水介质中未表现出可见的凝集反应称为不完全抗体。 5.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人类血小板抗原):通常将血小板表面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并且不存在于其他细胞和组织上的抗原称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6.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失调,机体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相关抗原的抗体,从而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7. 血液辐照技术:针对TA~GVHD采用的技术,有效灭杀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8. 滤器去除术:在保证血液的制剂质量前提下,,对血液制剂中供着白细胞进行有效的除清处理。 9. 成分输血: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来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 10. 全血:是指将人体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作任何加工的一种血液制剂。 11. 红细胞输注: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类型红细胞制剂进行输血治疗,其主要目的是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组织供氧。 12. 血液保护:是指通过减少血液丢失、应用血液保护药物和人工血液等方法,降低同种异体输血需求及其风险,保护血液资源。 13.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胎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14. 输血不良反应:只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 15.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1℃,并以发热、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感染、严重过敏等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FNHTR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16.患者血液管理(PBM):是基于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以患者为中心,采用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以达到减少或避免输异体血、改善患者预后、获得最佳病情转归的目的。

临床输血与检验试题只是分享

***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级本科****学年第一学期 《临床输血与检验》期末考试试题(*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从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A.脂蛋白 B.糖蛋白 C.糖脂 D.糖蛋白、脂蛋白都有 ( )10. HLA 基因及其复合体具备某些不同于其他真核基因系统的遗传特点,其中不包括那一项: A.单体型遗传方式 B.多态性现象 C.单倍体 D.连锁不平衡 ( )11. HLA-B27的测定的临床意义中,那种疾病的诊断阳性率最高: A .虹膜炎 B .血管炎症 C .肉芽肿 D .强直性脊柱炎 ( )12. HLA 基因水平分型方法中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是下面哪一种: A. PCR-SSOP B. PCR-SSP C. PCR-RFLP D. PCR-SSCP ( )13. 199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________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 献血: A. 16-55 B. 18-60 C. 18-55 D. 16-60 ( )14. 一般认为男性三个月献血一次, 女性四个月献血一次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至少献血 _____ 次并保持每年至少献血 _____ 次 的人(或有电话联系就前来献血的人)称为固定献血者: A.三;一 B.三,二 C.四;一 D.四;二 ( )15.我国规定献血者每次采血量为 ________ ml,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 _____ 个月: A. 200-400 ; 4 B. 300-400 ; 4 C. 200-400 ; 6 D. 300-400 ; 6 ( )16.不宜献血者不包括: A.社区的自愿献血者 B.健康状况不良或营养不良的献血者 C.非自愿献血的献血者 D.有危险行为的献血者 ( )17.由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和抗体在临床医学和输血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有不少关于测定血小板抗体、鉴定血小板抗 原以及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的方法。其中下面那一项是最理想的方法: A.免疫荧光 B.放射免疫 C.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 D.酶联免疫 ( )18.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NAITP )是一种比较常见、死亡率较高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胎儿 和母亲的血小板血型不合,使母亲产生同种抗体。但是大多是由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_____ 引起: A. HPA-la B. HPA-2a C. HPA-3a D. HPA-5a ( )19.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判定主要以 ____________ 为指标: A.血小板的数量 B.血小板的功能 C.血小板的浓度 D.血小板的回收率 : ( ( ( ( ( ( ( ( A. Blu ndell 2. A. C. 3. B. Harvey 输血安全的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输血可能传播传染病病原体的问题 过敏性输血反应和其他输血反应 临床合理用血不包括: 合理输血 B .全血输血 A. 4. 在A B 、0血型反定型中,A 红细胞(一) A.A 型 B.B 型 5. 一个人的血型为 A 型,那么他的基因型是: A.AO B.AA C. Lower D. Denis B.输血相关的免疫性不良反应 D.以上都是 C.自体输血 D.成分输血 ,B 红细胞(+),0红细胞(一),此血型结果为: C.O 型 D.AB 型 C.OO 6. A 抗原主要有两种亚血型,称为 Al 和A2 (构成全部 A 型血液的 抗A 试剂均发生强的凝集反应。 Al 和A2间的血清学区别,是依于抗 A.A B.A2 C.A1 7. RH 血型系内有45种不同的抗原,其中最为主要的是: A.C B.D C.E 8. 在红细胞ABO 血型系统被发现后,第二个被发现的血型系统是: A. Rh 血型系统 B. MNS 血型系统 C. Lweis 血型系统 D.AO 或者AA 99.99 % )。在直接凝集反应中,两种红细胞与 _试剂做试验获得的结果为基础 : D.A 和 A1 D.e D. Kell 血型系统 9. 经典HLA-I 类分子(HLA-A , B , C )分子以 ________________ 形式表达在几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非经典 HLA-I 类分子的 表达有别于经典HLA-I 类分子,但是不同细胞上 HLA 分子的数量变化很大: ( )

临床输血检验考试题(B).

临床输血检验考试题( B ) 一、A 型选择题:(30分,1分/题) 目前我国血站常规血液检测项目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HBsAg B . HCV 抗体 C .H IV 1/2 抗体 D . 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有: IgG B .IgM C .IgA H 抗原性最弱的红细胞是: 1. A . 2. () 梅毒抗体 E . HBcAb A . 3. ( D .IgD () C . ) E. IgE 4. 5. A. A1型红细胞 B. 0型红细胞 植物中的双花扁豆植物凝集素,具有与下面哪种抗体相似的凝集特异性: A.抗 A1 B .抗 B C .抗 A , B D .抗 H E .抗 D Aint 血型是介于下列哪两个亚型中间反应的血型: ( ) A. A1 和 A2 B . A2和 A3 C . An 和 Ax D . A2和 Ax E . A3和 Ax A2型红细胞 D. B 型红细胞 E. AB 型红细胞 6. 具有与抗-A 和抗—A,B 均反应呈现混合凝集现象的A 亚型为: A .A1 B .A2 C .A3 D . Ax 7.临床上称Rh 阳性是指红细胞上存在: A . d 抗原 B . D 抗原 C . C 抗原 E . Am ) D .c 抗原 E . E 抗原 8 应用氯喹或酸处理血小板可以去除: ( ) A . A 抗原 B . HLA 抗原 C. HPA 抗原 D. Rh 抗原 E . B 抗原 9 欧美国家,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大多数是由于下面哪个抗体引起: HP A-1a 抗体 HP A-1b 抗体 HP A-2a 抗体 HP A-2b 抗体 HP A-5b 抗体 抗体鉴定时所用谱细胞的 AB0 血型为:( ) A . A 型 B . B 型C . AB 型 D . O 型 E .不详 A 、 B 、 C 、 D 、 E 、 10. 11. 献血者为A 型,与受血者作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发生凝集,次侧发生 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可能是( ) A. A 型 B. B 型 C. AB 型 D. O 型 E. 不能确定 12 红细胞为 Lewis A Le ( a+b+) B 13 预防 TA-GVHD 阳性时,非分泌型个体的 Lewis 表现型的是: ( ) Le (a+b-)C .Le (a-b-)D .Le (a-b+) 的发生,临床上使用的红细胞制剂宜首选: ( ) C .辐照红细胞 D .少白细胞红细胞 E .冰冻红细胞 对下列哪个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 A 悬浮红细胞 B 洗涤红细胞 14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时, 应不敏感:( )

临床输血检验考试题(B).

临床输血检验考试题(B) 一、A型选择题:(30分,1分/题) 1.目前我国血站常规血液检测项目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A.HBsAg B.HCV抗体C.HIV 1/2抗体D.梅毒抗体E.HBcAb 2.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有:()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3.H抗原性最弱的红细胞是:() A. A1型红细胞B.O型红细胞C.A2型红细胞 D. B型红细胞 E. AB型红细胞4.植物中的双花扁豆植物凝集素,具有与下面哪种抗体相似的凝集特异性:()A.抗A1 B.抗B C.抗A,B D.抗H E.抗D 5.Aint血型是介于下列哪两个亚型中间反应的血型:() A.A1 和A2 B.A2和A3 C.Am和Ax D.A2和Ax E.A3和Ax 6.具有与抗-A和抗-A,B均反应呈现混合凝集现象的A亚型为:() A.A1 B.A2 C.A3 D. Ax E.Am 7.临床上称Rh阳性是指红细胞上存在:() A.d抗原 B.D抗原 C.C抗原 D.c抗原 E.E抗原 8.应用氯喹或酸处理血小板可以去除:() A.A抗原 B.HLA抗原 C.HPA抗原 D.Rh抗原 E.B抗原 9.欧美国家,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大多数是由于下面哪个抗体引起:() A、HPA-1a抗体 B、HPA-1b抗体 C、HPA-2a抗体 D、HPA-2b抗体 E、HPA-5b抗体 10.抗体鉴定时所用谱细胞的ABO血型为:() A.A型B.B型C.AB型D.O型E.不详 11.献血者为A型,与受血者作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发生凝集,次侧发生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可能是()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E、不能确定 12.红细胞为Lewis阳性时,非分泌型个体的Lewis表现型的是:() A.Le(a+b+)B.Le(a+b-)C.Le(a-b-)D.Le(a-b+) 13.预防TA-GVHD的发生,临床上使用的红细胞制剂宜首选:() A.悬浮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辐照红细胞D.少白细胞红细胞E.冰冻红细胞 14.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时,对下列哪个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不敏感:()

临床输血检验试题

临床输血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父母血型为AXB型,一般子代血型可能为()型 A 、 A或B B 、A、B或O C 、A、B或AB D 、 A、B、O或AB 2.下列哪一项属于红细胞血型系() A 、RH血型 B 、P血型 C 、MN血型, D 、以上均是 3.特殊情况下,AB型血浆() A 、只能输给AB型人 B 、能输给AB型或O型人 C 、能输给 A型、B型或AB型人 D 、能输给 A型、B型、O型或AB人 4.A型人血清中含有抗体为() A 、抗A B 、抗B C 、抗O D 、抗A及抗B 5.RH阴性一般是指() A 、C抗原阴性 B 、D抗原阴性 C 、E抗原阴性 D 、CDE抗原阴性 6.输血有很多危险性,其中()与输入血液抗体的含量有直接关系

A 、输血后肝炎 B 、细菌性反应 C 、致敏作用 D 、非心源性水肿 7.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试验,通常包括() A 、ABO、RH定型 B 、抗体筛选和鉴定 C 、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D 、以上均是 8.用CPD-A保养液采集的全血保存期为() A 、14天 B 、21天 C 、28天 D 、35天 9.手术或外伤失血在500毫升以下() A 、必须输血 B 、不要输血 C 、输注血浆 D 、必须输注多种成分血 10.中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的发生率是() A 、 99.40% B 、 96% C 、 4% D 、 0.4% 11.冷沉淀物主要成份为() A 、VIII+IX因子 B 、I+II+VII因子 C 、II+V+VII+IX因子 D 、纤维蛋白原+ VIII因子+纤维结合蛋白

《临床输血学检验》试题B答案

滨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临床输血学检验》试题(A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分数 计分人 1.临床合理输血的主要原则是(D) A.配合性输血 B.选择低成本的血液制品 C.优先保证急症抢救用血 D.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 E.保证重大手术用血 2.血浆融化后,保存最多不超过(C) A.2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36小时 3.血站对献血者两次采集间隔期不能少于几个月(C)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1年 4.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一般是什么(D) A.IgA B.IgD C.IgM D.IgG E.IgE 5.在下面的叙述中哪种说法不正确(C) A.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B.母子Rh血型不合可致新生儿溶血病 C.Rh血型系统抗原性最弱 D.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血型 E.中国汉族人群中大多数是Rh阳性 6.母亲是AB型,父亲是O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是(D) A.只能是A型、B型 B.只能是A型、B型、AB型 C.只能是AB型 D.A型、B型、O型、AB型均可能 E.以上都不可能 7.按照安全输血的原则,O型全血(A) A.仅可输给O型人 B.仅可输给O型、A型和B型的人 C.可输给O型、A型、B型和AB型的人 D.仅可输给AB型的人 E.可输给除AB型外的任何人 8.人类ABO血型是由谁首先发现的(A) A.Karl Landsteiner B.Coombs C.Thomsen D.Bernstein E.Okamoto 9.通常ABO血型系统的IgM性质的血型抗体属于(C) A.免疫性抗体 B.37℃为最佳反应温度 C.天然抗体 D.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 E.自身抗体 10.ABO反定型中使用的O型红细胞可起到的作用是(A) A.辨别冷凝集素 B.不规则抗体筛检 C.不规则抗体鉴定 D.检测抗A1 E.检测ABO亚型 11.最容易传播病毒的血液制品为(D) 《临床输血学检验》试题第1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