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现状及展望
县域医共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县域医共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满足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县域医共体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一、县域医共体的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2.医疗资源整合:县域医共体通过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打破了医疗资源的壁垒,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3.优势互补:县域医共体将各级医疗机构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4.科技支撑:县域医共体通过引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服务协同:县域医共体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实现了医疗服务的互通互联,提高了患者就医的便利性。
二、县域医共体的前景展望1.提升服务能力:未来,县域医共体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医疗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创新模式:县域医共体将积极探索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如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医疗服务的跨越发展。
3.加强人才培养:县域医共体将加强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医疗服务团队的整体素质,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4.推动健康扶贫:县域医共体将积极参与健康扶贫工作,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更加优惠的医疗服务,帮助贫困地区居民解决就医问题。
5.促进医疗协同发展:县域医共体将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和其他县域医共体的合作,推动医疗服务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县域医共体的发展现状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县域医共体将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为便捷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作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负责人,我们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主要是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具体任务包括: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建立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体系,推动医药分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与各部门密切协作,依照工作目标和任务,不断推进改革工作。
在医疗服务模式方面,我们逐渐转变传统的以医生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推行分级诊疗,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开展了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服务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管理体系方面,我们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打通了各个业务和病历系统。
同时,我们强化了规范化管理,完善了科室间的协作机制和患者医疗流程,确保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
在医药分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我们所属的医院已经完成了所有改革任务。
通过医药分开,我们实现了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的分离,确保了医生的诊疗决策不受药品销售的影响。
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我们重新调整了医院组织架构,明确了各项职责和权限,增强了内部管理效能。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我们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定向招聘、聘请名医和提供培训课程等,不断优化了医院的医疗团队,提高了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问题。
其中,医疗服务模式转变的速度和涉及的范围比较大,需要调整内部员工的工作流程和服务理念,这需要时间来逐步推进。
同时,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也存在着一些技术壁垒和人员短缺等问题,需要加强维护和培养。
另外,医药分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涉及到较多的政策法规和人员意见,需要进行一定的协商和沟通,规范改革进程,避免工作延迟和矛盾产生。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也给我们的改革工作带来了挑战。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总体来说,我们的工作质量较高,完成了所有阶段性工作目标,得到了上级及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一、改革目标我们要明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医疗服务公平可及,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二、改革措施1.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过去,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导致医院收入来源单一,依赖药品加成。
如今,我们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合理体现医生劳动价值,减少药品加成,使医院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2.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我们要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人事、绩效等方面的改革。
通过实行院长负责制、任期制,强化院长对医院的全面负责,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县级公立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我们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训现有人才,提升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要关注医护人员的生活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挂号、就诊、缴费等环节,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5.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6.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医院成为传递正能量的平台。
三、改革保障1.政策保障政府要加大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改革效果的监督评估,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2.资金保障合理配置财政资金,确保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所需资金。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院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3.组织保障建立健全改革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部门协调,形成改革合力。
四、改革时间表1.2023年,完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2.2024年,推进医疗服务流程优化、远程医疗服务发展、医院文化建设等工作。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明确的五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是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好地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重大举措。
我县县医院做为今年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从7月份开始,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切入点,同步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经过四个多月的探索实践,初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效果初显。
1.“以药养医”机制得到彻底破除。
经医改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入驻县医院,对县医院人员结构、财务收支、资产负债、前三年药品收入及加成率、大型医疗器械收入等进行详细摸底的基础上,经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从7月1日起,XX县医院所有药品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
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按照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总量占60%,县财政补贴30%,医院自行解决10%的标准进行消化。
县物价局协助县医院统一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提高了中医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手术等项目价格,降低了大型医疗检查设备的收费标准,并将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同时落实并完善政府投入政策。
县政府根据县医院前三年药品差价平均收入情况及提高医疗服务费收费标准的实际收入情况确定补助经费,年初列入预算,按季度拨付,以确保县医院的正常运转,逐步建立起稳定、可持续的政府补偿机制。
2.以人事代理为重点的用人机制初步建立。
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县医院建立了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
(1)创新了编制和岗位管理。
一是实现定岗定责制。
根据河北省卫生厅《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规定,确定用人岗位,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县编办、人社局批准;二是实现全员聘用制。
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下面主要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两个方面说明: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存在问题一是财政投入不到位。
按照省市政府有关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文件精神,政府要履行“六项投入责任”,但是由于我区财政财力有限,属于“吃饭型”财政,不能真正的将“六项投入责任”全部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上,由于区第一人民医院投资巨大,财政无法全部偿还,只能保证偿还其融资贷款贴息。
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等投入责任尚没有完全履行。
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精尖人才紧缺。
相对于硬件建设,县级公立医院技术薄弱主要表现在临床专科建设薄弱,技术力量不足以吸引较好的人才,难以激励员工留在县级公立医院,致使医院的卫生技术从业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大部分都是初级职称,副高以上职称在整个人才结构中所占比例小。
加之目前没有过多的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工资待遇低,不能完全体现效率优先,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吸收和引进高级人才,致使医院高精尖技术人才紧缺,缺乏学科带头人,大病无法医治,病人纷纷择外就医。
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
1、目前全区范围内,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相互独立,缺少联系,没有能够真正的实现资源共享。
群众就医交费、新农合、保险、公共卫生服务等都要去不同的部门和窗口,造成群众就医相当不便。
2、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低,医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无法快速适应医院信息化的到来。
四是县域外就医现象严重。
由于我区距离市区较近,域外就诊现象特别突出,加上市区民营医院的兴起,双向转诊竞争激烈,区域内医院吸引和留住病人的难度较大,群众域外就诊情况严重。
(二)对策与建议一是做好人才培养、对口协作等工作。
建议上级全面落实人才工程“639”计划,对高校医学毕业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实行专项资金扶持等有效措施,鼓励到县级公立医院工作。
医改新形势下医院机遇与挑战

让三甲医院成为医学研究的带头人,从医学研究上转化出更多的收益。
重视人才培养的工作。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 医院院长王晨:上午关于分 级诊疗的报告给大家传递的 信息非常清晰,中央的决心 非常大。到2017年的庞大 的门诊量会发生转移。在人 力资源的成本控制上和与社 区的衔接上,三甲医院应该 做好准备。
《意见》规定,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 门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奖惩,并与财政补助力 度、医保基金支付、薪酬总体水平、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等挂 钩。将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政府报告,并作为医疗卫生机构负责 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鼓励各地将绩效评价结果、程序等以适 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系列 1, 向下转诊增长 率(年), 10% 系列 1, 远程医疗覆盖
率, 50%
系列 1, 两周患病基层 首诊率, 70%
系列 1, 县域就诊率, 90%
系列 1, 基层诊疗量占
比, 65% 系列 1, 基层医疗机构 建设达标率, 9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 晨:中央的决心非常大。到2017年的庞大 的门诊量会发生转移。应该把大医院的门 诊开到社区,而不是让社区把病人送到大 医院管。社区将成为大院的连锁机构或者 分支机构,大医院的慢病专家、内科专 家、常见病多发病的专家要辐射下去。
年)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
知》 可以预测未来的5年医院顺从改革大方向,提前布局,会有大发展。
1
总结起来与医疗市场相关的关键 词:分级诊疗、医院绩效评价、 医疗控费、九不准
公立医院改革新形势下县级医院的出路思考

公立医院改革新形势下县级医院的出路思考作者:王松巍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09期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医疗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看病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县级医院作为县区治病治疗的主体,要随着大众的需求更新疾病治疗以及医院管理模式,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速度不断加快,县级医院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实现创新,为医院的长久发展提供更大的保障。
本文就公立医院改革新形势下县级医院的出路进行思考,希望可以给县级医院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引言: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是民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对社会的稳定,建设大众的幸福生活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大众医疗需求的提升,传统的医疗卫生体系逐渐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创新。
国家更好的保障大众的利益,公立医院改革提上日程。
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更要积极推动改革创新,降低大众看病难、治病繁琐等问题。
笔者应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工作经验就具体的公立医院改革新形势下县级医院的改革策略进行分析,意在提升县级医院的发展水平。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情况当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增加,以药品为例,在药品的改革上实现了药品零利率销售,真正的惠泽大众。
具体的药物销售差价组成如下表1所示:在医疗收费中各部分的调整如下表2所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展及阶段性成果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阶梯式前进的过程,当前行程的改革成果有明确了政府的责任,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协助县级医院改革的高效率开展,再一个是优化了医院的医药费用结构,疾病治疗需要资金支持,特别是重大疾病,应用的药物以及医疗器械都需要资金,但是对部分普通群众来说,资金是阻碍他们前来就医的重要因素,医药费用结构优化后会减轻大众的资金负担。
改革的顶层设计存在缺陷,多元化、多层次的顶层设计尚未形成改革的顶层设计存在缺陷是当前阻碍县级医院改革的重要因素,好的顶层设计能够推动改革开展,促使改革在政府的引导下按照流程以及计划开展,尽管当前改革仍处于探索中,但是各地政府并没有明确深化改革发展路径,严重影响力改革的效率。
新医改下县级公立医院资金管理问题与改善建议

新医改下县级公立医院资金管理问题与改善建议医院资金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医院资金使用的效率,保证医院正常经营资金需要,降低医院资金使用风险,确保医院收支资金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衔接,减少医院闲置资金,最大限度地保持医院在日常经营中资金收支均衡。
本文将在概述新医改和资金管理内容,分析当前县级公立医院资金特点,以及县级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新医改下县级公立医院资金管理改善,从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提高医院资金运营效率,堵塞医院资金监管漏洞,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建议。
一、关于新医改的概述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级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也不断加大,新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取得一定进展。
但是仍然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医疗管理体制不健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及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提高全民身体健康水平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医药卫生领域的体制改革要求。
2009年3月17日,国家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城乡居民全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长远目标。
从此以后,我国医疗改革就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关于资金管理的分析“资金”一词在汉语词语中的释义为,“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货币”和“经营工商业的本钱”。
资金管理属于财务管理重要组成,简单来说就是指计划、监督、控制、考核企业资金来源和使用等工作的总和,涉及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项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内容包括资金的使用制度、检查监督、投资、决策、考核等。
资金管理目的是在节约资金、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使用效率,用合理、有效的资金供应为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进行提供保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现状及展望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力度增大,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但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阻碍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县级公立医院不仅是公立医院的基层单位,也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组成部分,其改革对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难点的突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要求县级公立医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趋势。
标签:补偿机制;支付方式;人力建设;多元办医;县级公立医院[Abstract] Since the 2009 launch of a new round of health care reform. Government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area of health,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reform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However,at present,our health care system,there are still many issues remain unresolved,these problems have hindered the further health care reform. County public hospitals is not only public hospital establishments,is also a key part of the rural health service system,the reform of the health system reform difficulty is extremely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context of hospital and health system reform,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oexist county public hospitals,how to seize opportunities and avoid risks,requires the county public hospital reform of health system reform,comply with the trend of health system reform.[Key words] Compensation mechanism;Payment;Human capacity building;Multi-run health;County public hospitals目前,在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已经取得以下5点共识:以改革支付方式作为改革的第一步骤;破除以药补医,完善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医院各个方面的管理,促进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加便利的就医条件,推动改革的进程;实施多元化办医,充分满足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要求。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应当从这5点着手,并有所拓展,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达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最优目标,增强县级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县级公立医院长远发展[1]。
1新形势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及最终目标1.1改革背景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公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医改拉开帷幕。
在新医改不断深化的过程中,2012年6月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标志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
县级公立医院在我国医院的数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其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涵盖各个方面,基本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国情,县级公立医院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公立医院的主体。
作为连接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紐带,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对于深化城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县级公立医院是区域内绝大多数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新医改中,将县级公立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以此促进新医改的实施。
此外,随着各类疾病复杂性的变化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药的卫生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公立医院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其竞争力逐渐被削弱,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已迫在眉睫。
1.2改革的最终目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从根本上破除以药养医的格局,通过多种途径控制医疗成本,完善医疗服务机制与监督机制,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切实保障患者的利益,实现经营效益和公益效益的统一。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同时遵循3个原则:联合医院所有的工作人员共同促进改革;对内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医院改革注入活力;寻求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力量的支持,全面推进改革[2]。
2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成效2.1支付方式改革逐渐深入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发现,政府应当作为补需方的角色参与到保障卫生服务当中,让相关的卫生服务利用者有更多的定点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全面促进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这一举措成效较为明显[3]。
改革支付方式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通过改变传统的单一付费方式促进医院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的提高,结合医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具体情况,在单中病付费、重大疾病付费和总额控费支付上有所突破,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在改革支付方式以后,消除了传统支付方式的弊端,以按病种付费为例,在提高了纳入率的同时,降低了变异率,并使卫生服务的质量得到保障。
目前,支付方式改革在各县级公立医院正不断深入。
2.2补偿机制得到完善在传统的行政定价机制下,成本和医疗服务价值难以通过医疗价格得到体现,国家针对这个问题制定了药品加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又造成以药养医局面的形成,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比如看病贵、过度用药、诱导需求等。
县级公立医院为了破除这一格局,将完善补偿机制作为切入点,具体的做法是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渠道,保留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种渠道。
与此同时,要适当提高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充分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
在完善补偿机制以后,不仅破除了以药养医的格局,还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2.3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县级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逐渐加快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加大,充分发挥信息共享的优势,提高了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与服务水平,使医院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信息系统的作用,达到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
与此同时,县级公立医院加强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的对口支援,利用远程医疗活动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不仅为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还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4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更加明显看病难和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后,医院对自身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更加明确,采取多种措施优化资源配置。
县级公立医院按照创新体制的要求来优化资源配置,以薪资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县级公立医院在保证自身的经营性与生产性的前提下,坚持自身的公益性,使经营性、生产性和公益性三者结合的优势更加明显。
3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展望3.1改变运行机制县级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的事业单位,但是在县级公立医院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其运营逐渐改变了由政府单方出资的局面,医院的收入增加了出售医疗服务和药品这两个途径。
同时,政府为了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对医院的运营加以管制,这为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即获得独立法人地位,取得市场主体地位,以获得更大的经营效益与市场效益,政府则要转变角色,监督县级公立医院的经营行为,为县级公立医院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5]。
县级公立医院在取得独立法人地位以后,医院的员工可以自行推选医院院长,消除行政任命带来的弊端,确保医院院长选举的公正性。
3.2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县级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县级公立医院在进行改革的时候,要重视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利益,获得医务人员的支持。
县级公立医院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定较为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的薪资待遇与服务价值。
一方面,县级公立医院要重视绩效考核考核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员编制,实现对人员变动的动态调整,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扩充绩效考核制度的内容,将职业道德和对医疗设备的应用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的指标之内,从而达到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另一方面,医院要全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院在药品、设备、治疗、人员招聘等方面的价格,严格控制成本,提高医务人员薪资在医院总支出中的比重,增强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带动医院整体效益的提高。
3.3建立长期监管机制从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来看,一套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还尚未建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接下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努力方向。
主要是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监管主体、监管程序和监管内容,通过明确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机构在医院监管中发挥的作用来完成监管机制的程序与内容。
在管办分开之后,卫生部门应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真正做到依法监管,建立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细化监督的内容,让监督有法可依,达到卫生部门监督的意义。
在实施新医改以后,医保机构所面临的医疗服务市场将更加复杂,此时医保机构若要进行有效的谈判,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择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的医院,淘汰服务水平较差的医院,即医保机构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促进有效的医疗服务市场的形成。
医保机构进行有效谈判,实现对医保基金的监督,其最终目的是获得更高的服务效益,而多元化办医格局是促进这一目的实现的最佳手段[6]。
3.4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从当前我国的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来看,受资金、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县级公立医院的人才缺乏,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既阻碍了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也无法使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