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DB××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发布****-**-**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

1总则 (1)

2术语、符号、代号 (1)

2.1术语 (1)

2.2符号及代号 (3)

3材料 (4)

3.1一般规定 (4)

3.2道路石油沥青 (4)

3.3粗集料 (4)

3.4细集料 (6)

3.5填料 (8)

4配合比设计 (8)

4.1设计原则 (8)

4.2设计标准 (9)

4.3配合比设计 (10)

4.4目标配合比检验 (14)

4.5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 (14)

5施工工艺 (14)

5.1施工温度 (14)

5.2混合料的拌和 (15)

5.3混合料的运输 (16)

5.4混合料的摊铺 (17)

5.5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17)

5.6接缝、开放交通 (19)

6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20)

6.1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20)

6.2试验路段的铺筑 (20)

6.3施工质量管理及验收 (21)

本《规范》用词说明 (22)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提高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服务水平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车辙、推移和拥抱等病害与其自身的模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从提高沥青混凝土模量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路面高温病害的新材料——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应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模量,减少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产生的应变,减少沥青混凝土的不可恢复残余变形,提高沥青路面抗高温变形能力,延缓车辙的产生,延长路面的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

提高沥青混凝土模量的有效途径有两种:一是添加外掺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即在普通沥青混凝土中加入外掺剂来提高其模量;二是采用适合北方地区,兼顾高低温性能的低标号沥青。由于组织生产较难,目前在我省使用低标号沥青还不具备条件,故本规范主要针对采用外掺剂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生产工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技术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等。

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比,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有以下特点:

1.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体积分析时,需考虑外掺剂的影响;

2.混合料拌和时需加入高模量外掺剂(固体颗粒);

3.混合料拌和温度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略高;

4.混合料摊铺、碾压温度较普通沥青混合料高,要求压路机紧跟摊铺机;

5.终压温度较普通沥青混合料高。

本规范是根据由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交通部科研项目“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的室内试验以及在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上铺筑试验路的成果编制而成,对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辽宁省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我省应用刚刚开始,有许多问题还需要通过实

践进行调整。因此,竭诚希望使用者在使用本规范时,要紧密结合本地的交通和气候状况,注意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

本规范由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各单位在使用中对本《规范》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函告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地址: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81号,电话:024-********,传真:024-********,邮编:110015,联系人:范兴华。

主编单位: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刘云全、范兴华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推广应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技术,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适用于高速公路的中、下面层,普通公路重载交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以及长大纵坡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

1.0.3本《规范》适用于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外掺剂的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

1.0.4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低于气温15℃,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试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7铺筑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时,除本《规范》已有规定外,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执行。

2术语、符号、代号

2.1术语

2.1.1沥青结合料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Liquid bitumen(英),Cutback asphalt(美)

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2.1.4改性沥青Modified bitumen(英),Modified asphalt cement(美)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

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5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 emulsified bitumen(英),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美)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2.1.6透层Prime coat

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2.1.7粘层Tack 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2.1.8封层Seal coat

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2.1.9高模量外掺剂High modulus additive

为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模量而添加的高分子化合物。

2.1.10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 mixtures(英),Asphalt(美)

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2.1.11密级配沥青混合料Dense-graded bituminous mixtures(英),Dense-graded asphalt mixtures(美)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以ATB表示)。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等。粗集料嵌挤作用较好的也称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2.1.12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通过采用高模量外掺剂或使用低标号沥青等技术,使沥青混凝土在15℃、10Hz试验条件下的动态弹性模量达到14000Mpa以上的沥青混混凝土称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2.2符号及代号

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2.2。

表2.2符号及代号

编号符号或代号意义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2.2.16 2.2.17 2.2.18 2.2.19 2.2.20 2.2.21 2.2.22

2.2.23 2.2.24 2.2.25

A

PC

PA

AL(R)

AL(M)

AL(S)

HMA

AC

OAC

MS

FL

γse

γsb

γsa

Pa

P b

P be

C

γb

γt

γh

DP

VV

VMA

VFA

DS

道路石油沥青

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喷洒型阴离子乳化沥青

快凝液体石油沥青

中凝液体石油沥青

慢凝液体石油沥青

热拌沥青混合料,Hot Mix Asphalt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

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ptimum Asphalt Content之略语

马歇尔稳定度

马歇尔试验的流值

沥青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

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

集料的沥青吸收系数

沥青的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相对密度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外掺剂的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即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

自身内部的孔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lume of air Voids

之略语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

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ids in mineral aggregate之略语

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

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

率,Voids filled with Asphalt之略语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Dynamic Stability之略语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

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

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3.1.2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合使

用要求。3.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3.2道路石油沥青3.2.1

沥青采用90号石油道路石油沥青,其质量应符合表3.2.1规定的技术要求。

表3.2.1

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编号符号或代号

意义

2.2.362.2.372.2.382.2.392.2.402.2.412.2.422.2.432.2.442.2.452.2.46

EVT COC TOC PSV FB (BPN )TFOT RTFOT PI

PMB(或PMA)

SBS Superpave?

等粘度温度,Equi-viscous Temperature 之略语

沥青的克利夫兰杯开式闪点,Cleaveland Open-Cup Method 之略语沥青的泰格杯开式闪点,Tag Open -Cup Method 之略语石料磨光值,Polished Stone Valve 之略语

用摆式仪测定的路面磨擦系数摆值,其单位BPN 是British Pendulum (Tester )Number 之略语

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hin Film Oven Test 之略语

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ng thin Film Oven Test 之略语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enetration Index 之略语

聚合物改性沥青,Polymer Modified Bitumen(或Asphalt)的略语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 之略语。

美国SHRP(S tratebic H ighway R eseach P rogra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体系的注册名称,Su perior Per forming Asphalt Pave ments 之略语

序号指标

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针入度(25℃,5s ,100g )

0.1mm

80~100T 06042针入度指数PI

–1.5~+1.0

T 06043软化点(R&B )不小于℃44T 06064

60℃动力粘度[1]不小于

Pa·s

160

T 0620

注:[1]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 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2]老化试验以TFOT 为准,也可以RTFOT 代替。

3.2.2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3.3

粗集料

3.3.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

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3.3.2

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3.3.2的规定。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

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

表3.3.2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515℃延度不小于cm 100T 0605610℃延度[1]

不小于cm 307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3.0T 06158闪点不小于℃245T 06119溶解度不小于

%99.5T 060710密度(15℃)g/cm 3

实测记录T 0603TFOT 或RTFOT 后[2]

T 0610或T 060911质量变化不大于%±0.812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54T 060413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 6T 0605

14

残留延度(15℃)

不小于

cm

20

序号指

单位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高速公路及

一级公路其它等级公路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2830

T 03162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35T 03173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 3 2.50 2.45T 03044吸水率

不大于

% 3.0 3.0T 03045坚固性不大于%1212T 03146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 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 不大于%%%1815202015-T 03127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不大于%11T 03108软石含量不大于%55T 03209

与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

4

4

T 0663

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②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 含量可放宽到3%。

3.3.3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软弱夹层及泥土夹层。生产碎石用的原石不得

含有土块、杂物,集料成品不得堆放在泥土地上。3.3.4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符合表3.3.2的要求,当使用不符要求的粗集料时,宜掺加消石

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3.3.5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照表3.3.5的规定生产和使用。不符合规格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使

用。

表3.3.5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规格

3.4细集料

3.4.1

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

采砂场生产。3.4.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3.4.2的

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 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 或0~0.15mm)表示。

表3.4.2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 )的质量百分率(%)

31.5

26.519.013.29.5 4.75

2.36

0.6

LS9

15~20100

90-1000-150-510~15100

90-1000-150-55~10100

90-1000-150-53~5

100

90-100

0-15

0-3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高速公路及

一级公路

其它等级公路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t/m 3

2.50

2.45

T 0328

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3.4.3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3.4.3的规定,砂的含

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10%。

表3.4.3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3.4.4

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 或2.36mm 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3.4.4的要

求。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沥青混合料,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S15可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其他等级公路中使用。

表3.4.4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注: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制扬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

坚固性(>0.3m m 部分)不小于%12-T 0340含泥量(小于0.075m m 的含量)不大于%35T 0333砂当量不小于

6050T 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T 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

s

30

T 0345

筛孔尺寸(mm)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中砂细砂9.54.752.361.180.60.30.150.075

100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

10090~10075~9050~9030~608~300~100~5

10090~10085~10075~10060~8415~450~100~5

规格公称粒径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mm)9.5 4.75

2.36

1.18

0.6

0.30.150.075S150~5100

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

0~3

100

80~10050~8025~60

8~45

0~25

0~15

3.4.5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

3.5填料

3.5.1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

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3.5.1的技术要求。

表3.5.1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3.5.2

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

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3.5.3

粉煤灰作为填料使用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与

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数应小于4%,其余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

4配合比设计

4.1设计原则

4.1.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应遵循现行规范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

比、生产配合比以及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4.1.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体积设计方法,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采用

项目

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 3 2.50T 0352含水量

不大于

%1T 0103

烘干法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

10090~10070~100T 0351外观

无团粒结块

<1

T 0353塑性指数<4T 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

T 0355

Superpave 设计方法进行设计。4.1.3

结合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实际情况,按照工程最大粒径的大小及压实层的厚度,本《规范》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提供了HM-10、HM-13、HM-16和HM-20四种类型。铺筑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4.2

设计标准

4.2.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密级配,其配范围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4.2.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表4.2.2的要求。

表4.2.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注:1.矿料间隙率宜控制在表中规定值加2%范围以内;

2.对于多雨潮湿地区,设计空隙率允许放宽到

3.5%~4%。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0.150.075中粒式

HM-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HM-16

10090-10076-9260-8034-6220-4813-369-26

7-18

5-144-8细粒式

HM-13

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

5-154-8HM-1010090-10045-7530-5820-4413-329-23

6-16

4-8

试验指标单位技术标准击实次数(双面)次75

试件尺寸mm φ101.6mm×63.5mm

空隙率VV %4稳定度MS 不小于

kN 8流值FL mm

2~4

矿料间隙率VMA

(%)不小于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 及VFA 技术要求(%)191613.29.513

13.5

14

15

沥青饱和度VFA(%)

65~80

4.2.3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检验,应符合表4.2.3各项指标要求。

表4.2.3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

4.3配合比设计

4.3.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对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

成功的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4.3.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4.3.2.1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公路沥青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中规定的马歇尔设计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4.3.2.2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

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0.3%等3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

4.3.2.3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

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 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mm~0.6mm 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

检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次/mm 2000T 071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

不小于με1900T 0715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不小于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小于%%8080T 0709T 0729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

不大于

ml/min

80

T 0730

4.3.2.4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根据标准配合比及质量管理要求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以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

4.3.3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按照图4.3.1流程图进行。

图4.3.1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4.3.4设计初试级配

4.3.4.1宜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mm~0.6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4.3.4.2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几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VMA,初选一组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

4.3.4.3矿料合成级配的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 按下式计算:

式中:P 1、P 2、……P n 为各种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100;γ1、γ2、……γn 为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粗集料按T 0304方法测定,机制砂及石屑可按T 0330方法测定,也可以用筛出的2.36mm~4.75mm 部分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代替,矿粉(含消石灰、水泥)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4.3.4.4矿料合成级配的表观相对密度按照下式

式中:P 1、P 2、……P n 为各种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100,γ1′、γ2′、……γn ′为各种矿料按试验规程方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

4.3.4.5按照下式计算矿料的合成有效相对密度:

式中:γse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C ??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

w x ??合成矿料的吸水率,按式(B.5.6.4)求取,%;γsb ??材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n

n sb γγγγΡ

++Ρ+Ρ=

??2211100

n

n

sa γγγγ′Ρ++′Ρ+′Ρ=

(2211100)

sb

sa se C C γγγ×?+×=)1(1001

1×???

?

?????sa sb X W γγ

=9339

.02936.0033.0C X 2

X +?=ωω

γsa ??材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4.3.4.6当不具备用真空法测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时,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混合料的最大理论

相对密度:

式中:γti ——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P bi 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P ai ——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中的油石比,%;

P h ——高模量外掺剂的以矿料得质量百分数计,由占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数换算得到,%;γse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无量纲;γb ——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γh ——高模量外掺剂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

4.3.4.7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混合料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有效沥青饱和度等体积指标,取1位小数,进行体积组成分析。

1001×???

????

??=t f

VV γ

γ1001×???

?????Ρ×?=s sb f VMA γγ100

×=

VMA

VV

VMA VFA -式中:VV——试件的空隙率,%;

VMA——试件的矿料间隙率,%;

VFA——试件的有效沥青饱和度(有效沥青含量占VMA 的体积比例),%;γf ——按B.5.8测定的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γt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s =100-P b ,%;γsb ——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4.3.4.8

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材料加热及试件成型温度参照表4.3.4.8。

h

h

h

P 100P P 100γγγγ+Ρ++=

b ai se ai ti +

表4.3.4.8建议的材料加热及试件成型温度

项目温度(℃)

矿料加热温度180

沥青加热温度160

外掺剂温度常温

击实成型温度150

9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B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4.4目标配合比检验

4.4.1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应按照本节4.2.3要求的项目进行车辙动稳定度、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水稳定性等指标的检验。

4.4.2经检验合格的配合比可作为目标配合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4.5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

4.5.1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的方法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检验。

4.5.2生产配合比应以二次筛分后的热料仓材料级配为基础进行,其中小于0.075mm的细粉含量也应当采用水洗法测定,配合比设计步骤与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相同,矿料级配与沥青用量应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相近,以减少试验工作量。

4.5.3经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油石比必须经过配合比设计检验及试验路铺筑认定。

5施工工艺

5.1施工温度

5.1.1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施工,当气温或下卧层表面温度低于15℃时不得铺筑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参照表5.1.1。当摊铺层较薄或外界气温较低时取高限,反之可取低值。

表5.1.1建议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

工序施工温度(℃)测量部位

沥青加热温度150~160沥青加热罐

集料加热温度190~200热料提升斗

混合料出场温度170~185运料车

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运料车混合料储存温度不低于170运料车及储料罐摊铺温度不低于160摊铺机

初压温度不低于155摊铺层内部

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130摊铺层内部开放交通时路面温度不高于55路表

5.1.2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在运料车上测量温度时,宜在车厢板侧板下方打一个小孔插入不少于15cm量取。碾压温度可借助金属螺丝刀在路面辅助温度计测针插入摊铺层内部测量得到。

5.2混合料的拌和

5.2.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场、站)采用拌和机械拌制。

(1)拌和厂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

(2)拌和厂与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

(3)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各种集料必须分隔贮存,细集料应设防雨顶棚,料场及场内道路应作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集料。

5.2.2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机除尘设备完好,能达到环保要求。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6个。

5.2.3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必须定期检定,周期不少于每年一次。冷料供料装置需经标定得出集料供料曲线。

5.2.4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应符合5.1.1的要求。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

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

5.2.5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和外掺剂均匀裹覆集料为度。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10s),加入沥青后的湿拌时间不少于40s。

5.2.6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大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

5.2.7间隙式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高模量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

5.2.8高模量外掺剂可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自动加入,经10s左右的干拌后,再投入矿粉。工程量小时也可分装成塑料小包或由人工量取在上述时机投入拌和锅。

5.2.9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

5.3混合料的运输

5.3.1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4辆后开始摊铺。

5.3.2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5.3.3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宜设水池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

5.3.4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辅机前l00mm~30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辅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辅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的供料。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疲劳研究_周庆华

第30卷第1期2013年3月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30No.1Mar.2013 收稿日期:2012-05-15修回日期:2012- 06-16作者简介:周庆华(1977-),女,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材料性能(Email :zqhlsg@126.com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12JK080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疲劳研究 周庆华1,沙爱民 2 (1.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18; 2.长安大学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064) 摘 要:为了掌握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的受力特点,采用ABAQUS 建立计算模 型, 针对带裂缝的半刚性基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结构形式,对存在裂缝的道路结构进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反射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随高模量层模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疲劳断裂参数不改变的情况下,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将会降至原寿命的74.6%。因此,改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自身的疲劳性能,是保证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疲劳寿命不受影响的必要条件,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中应增加关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技术指标的具体要求。关键词:道路工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疲劳性能; 应力强度因子 中图分类号:U4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985(2013)01-0030-05Research on Fatigue Performance for High Modulu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ZHOU Qing-hua 1,SHA Ai-min 2 (1.Department of Highway Engineering ,Shaan'x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 Xi'an 710018,China ;2.Key Laboratory for Special Area Highway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maste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modulu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fracture mechanics calculation and fatigue life analysis for the special road structure were completed using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which road composed with semi-rigid base layer with cracks and high modulu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of reflection crack will increase with the modulus increasing of high modulu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and the propagation life of reflection crack decreased to 74.6%of the original life.So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fatigue life of high modulus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is not affected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high modulus asphalt concrete ,and add the fatigue evaluation index into the applied technology of high modulus asphalt concrete. Key words :road engineering ;high modulus asphalt concrete ;fatigue performanc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加,路面车辙已经成为 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病害类型,为了解决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模量来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劲度模量,其高温抗变形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改善。实践证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 新型道路材料, 在减少车辙病害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对于设置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路面结构而言,单一结构层材料模量的提高会使得道路结构的受力状况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产生的波动较大,这会直接影响道路结构的疲劳寿命。为了准确掌握半刚性基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受力特点,使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完整版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 其特点是模量高、抗剪切能力强。那么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呢? 沥青混凝土密度 1.多种材料混合结构,按压实混合料干密度计算。单位:t/m3 路面名称干密度 水泥稳定土基层水泥土1.75 水泥砂2.05 水泥砂砾2.2 水泥碎石2.1 水泥石屑2.08 水泥石渣2.1 水泥碎石土2.15 水泥砂砾土2.2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土1.68 石灰砂砾2.1 石灰碎石2.05 石灰砂砾土2.15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碎石土2.1 施工工艺要求 一.一般要求 1.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五种。

2.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相匹配。 二.准备工作 1.应复查基层和附属构筑物质量,确认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材料经过试验合格后使用。机械需配套且有备用的,并保持状态完好。 2.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黏度,气候条件,铺筑层的厚度及下卧层厚度,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3.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米的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三.拌制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必须在沥青拌合厂(场,站)进行。应有良好的防雨排水设施,并配备试验室,以保证质量合格。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拌和机拌合。它具有自动配料系统,可自动打印每拌料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拌合量等参数。 我国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逐渐步入推广阶段。虽然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性能和防水性能仍待观察,但是将其作为基层或中面层来解决流动性车辙是有效的。因此各地交通部门和市政道路公司纷纷开始和设计部门合作将其作为中下面层进行推广。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解决方法

混凝土沥青心墙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疆乌恰县康苏水库枢纽工程大坝为沥青砼心墙砂砾石坝,其等级为3级建筑物。坝顶高程坝顶高程2525.30m,防浪墙顶高程2526.50m,坝顶长度365.0m,坝顶宽8.0m,最大坝高51.30m。坝前水库正常蓄水位、设计水位 2520.20m,校核洪水位2524.12m,死水位为 2514.00m。 沥青砼心墙为非标准断面设计,与砼基座连接处水平厚为1.5m,相对基座 顶面高程以上3m处渐变厚度为0.7m。2503.3高程为心墙0.5m厚变换高程,如图1-1所示。 图1-1沥青砼心墙断面示意图 三、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施工准备 沥青混凝土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沥青混凝土正式施工的配合比及施工工艺参数,主要工作内容为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检测及沥青混凝土室内配合比设计,场外沥青混凝土铺筑实验和生产性实验三大部分。 1.1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测 1.1.1沥青 根据招标设计要求沥青材料采用道路70(A)当采用同一种沥青不能满足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两种以上不同型号的沥青在现场进行掺配,必要时加入改性剂。每批沥青出厂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品质检测报告,如下表所示 SG70质量技术要求

1.1.2骨料 ⑴粗骨料采用下游砂石系统筛分的天然砂砾石筛分骨料,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后的沥青混凝土铺筑厚度的1/3且不得大于25mm,骨料根据其粒径大小分为2~4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保持级配的稳定性。 粗骨料的质量要求严格按照下表所示执行

⑵细骨料 细骨料采用下游料场经筛分水洗后的河沙,细骨料的质量要求严格按照下表执行 表x-x细骨料质量要求 ⑶填料 本工程采用粒径小于0.075mm碱性矿粉石灰岩粉做为填料,填料的质量要求严格按照下表所示执行 表x-x填料质量要求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资料

1 总则 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1.0.2 本规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油沥青的全过程禁烟火。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 2.1术语 2.1.1沥青结合料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 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 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2.1.4改性沥青modified bitumen(英) , modified asphalt cement(美)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5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 emulsified bitumen (英),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美)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2.1.6 天然沥青natural bitumen (英)natural asphalt(美) 油在自然界长期受地壳挤压、变化,并与空气、水接触逐渐变化而形成的、以天然状态存在的油沥青,其中常混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按形成的环境可以分为湖沥青、岩沥青、海底沥青、油页岩等。 2.1.7透层prime coat 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2.1.8粘层tack 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2.1.9封层seal coat 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2.1.10稀浆封层slurry seal 用适当级配的屑或砂、填料(水泥、灰、粉煤灰、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1.11微表处micro-surfacing 用适当级配的屑或砂、填料(水泥、灰、粉煤灰、粉等)采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中小型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人工摊铺)施工工法

筑龙网本文共37页更多详细内容》》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2893689.html,/shuili.asp 水利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人工摊铺) 施 工 工 法 编制: 2011-4-29

中、小型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人工摊铺)施工工法 ——以XXXX工程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方法为例 1、工程概况: XXXX工程位于XXXX山口上游约2.5Km的中低山区,南距XX县城11Km,XXX市104Km。 水库库容990万m3,最大坝高48.4m,坝顶长195.0m。属小(Ⅰ)型山区河式水利枢纽工程,抗震烈度Ⅸ度,水库防渗采用碾压式沥青砼心墙防渗。1.1沥青心墙设计: 1.1.1沥青砼心墙为垂直式,墙体轴线偏向上游,距坝轴线3.5m。 1.1.2心墙顶高程2404.5m,心墙顶宽0.5m,在距心墙基座(钢筋砼铺盖)2m高度处,沥青砼心墙厚度由0.5m渐变至厚1.0m,以弧形与钢筋砼铺盖连接。2、沥青砼原材料 2.1沥青 沥青采用石油化工厂生产的AH-90A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技术指标见表1-1 沥青技术指标表1-1

2.2沥青砼骨料 沥青砼骨料选用新鲜坚硬的碱性岩石进行加工,碱性骨料场距水库2.5Km。碱性岩石经爆破,机械粗破、细破加工而成,填充料在黑孜苇水泥厂订购。粗、细骨料、填充料技术见表1-2、1-3、1-4 2.2.1粗骨料技术指标 粗骨料技术指标表1-2

2.2.2细骨料技术指标 细骨料技术指标表1-3 2.2.3填充料技术指标 填料是由岩石等矿物原料加工而成的粉状材料粒径要求全部小于0.075mm,其技术要求见表1-4

填充料技术指标表1-4 4 细度(%) 2.2.4沥青骨料级配 2.2.5.沥青混凝土心墙各种材料用量 沥青混凝土设计方量3859m3,依据施工配合比计算各种材料用量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机械铺筑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的有关规定。 2.2 机具设备 2.2.1 主要机械设备 2.2.1.1 履带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轮胎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2.2.1.2 压实机械:6?14t双轮钢筒振动压路机,16?20t轮胎式压路机,1?2t手扶式小型振动压路机。 2.2.1.3 其他机械:铣刨机、运输车、铲车、水车、加油车、路面切缝机。 2.2.2 施工及检测工具 2.2.2.1 施工工具:平铁锨、耙子、小火车、浮动机准梁、筛子、镦锤、烙铁、手锤、测镦、铝合金导梁、钎子、绕线支架、紧线器、喷灯。 2.2.2.2 检测工具:3m 直尺、测平机、核子仪、取芯机、数显测温计、水平仪、经纬仪、钢尺、小线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必须在基层验收合格并清扫干净、喷洒乳化沥青24h后方可进行施工。 2.3.2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应在路缘石安装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路缘石与沥青混合料接触面应涂刷粘结油。 2.3.3 沥青混凝土中、表面层施工前,应对下面层和桥面混凝土铺装进行质量检测汇总。对存在缺陷部分进行必要的铣刨处理。 2.3.4 沥青混凝土中、表面层施工应在下面层及桥面防水层施工完成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对中、下面层表面泥泞、污染等必须清理干净并喷洒粘层油。 2.3.5 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做全面检查,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重要机械宜有备用设备。 2.4 技术处理 2.4.1 调查现场情况,编制详细可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审批后组织交底。 2.4.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必须成立施工组织机构,使施工准备、摊铺、压实、质检、后勤和设备保障等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4.3 对计划使用的机械设备和混合料配合比,应通过铺筑试验段进行检验,对拌合、运输、摊铺、碾压以及工序衔接等进行优化,提出标准施工方法。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方法 3.2.1 测量放线:参照本册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忸101 )测放。 3.2.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 3.2.2.1 运输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车辆应每天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对运输车司机应进行教育培训。 3.2.2.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采用后翻式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为防止沥青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范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 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范相应的规定使用。 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第1.0.3条 的规 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 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 查的 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范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3.1.3选用。 第3.1.4条沥青标号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采用其他标号的沥青及稀释剂进行掺配,配制所需材料的比例应由试验室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配后决定。施工时配制成的沥青,应由试验室每天取样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调整配制比例。 第3.1.5条沥青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3.1.5的规定.加热后的保温时间宜为:道路石油沥青不超过6小时;煤沥青不超过3小时。当天加热的沥青宜当天用完,避免对沥青多次加热。 在城市沥青厂中,沥青在贮油池中的保温温度,一般石油沥青宜为80~110?;煤沥青宜为70~90?。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总结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总结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国内尚无成熟的施工工艺和相应权威的检测标准。本文结合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经验,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做如下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标签: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检测指标 0引言 高模量的沥青混凝土,按照法国NFP98-140中的定义,是指通过采用高模量外加剂使沥青混凝土的复数模量(15℃,10Hz)≥14000Mpa的沥青混凝土。该材料广泛运用在高等公路建设之中,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1工程概况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分东段、中段和西段三部分,其中中标段共有M1-M7七个标段。M7标段位于东西高速公路中标段西部,基本沿东西方向布设。路段起自LimOuestWChief,终止于Chief,线路全长24Km。 1.1自然条件地形、地貌:CHLEF省地形外貌差异非常大,包括北部的DAHRA山区高地和南部的OUARSENIS低山丘陵。CHELIFF河流将其分割开来,并形成了狭长的盆地地貌。从东向西有一条很长的洼地,高程大致在128~308m,为;中积平原及低缓丘陵组成。地势较缓,渐渐增高,向南逐渐过渡,与南部地势起伏较大的白垩土相连接。 气象、水文、环境:CHLEF地区气候恶劣,平均温度为19℃:月最高温度在八月份,超过40℃;最低温度,在一月份是9.4℃。年降雨量400~1000毫米。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一月份温度最低,有降雪、结冰。该区河流发源于撒哈阿特拉斯山,向北汇入地中海。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冬春涨水,夏末枯水,地表水缺乏。管区内环境污染主要是由风和沙土引起的粉尘。 地质、地震:线路穿越褶皱碎裂石灰层、新近冲积和崩积土覆盖的白垩纪岩层地带、移位岩石山区内的盆地、受CHLEF平原强地震频率影响而变形的第四纪地区、沉积地带和不稳定倾斜地带等。线路所经地区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黄、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的石灰质凝灰岩,表层多形成厚度1~3m钙质硬壳;地质构造上,属阿特拉斯阿尔卑斯褶皱带,地震多发地带,地震灾害相对严重。 1.2技术指标该高速公路的技术标准采用法国技术标准,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基项宽度为32m,路面横向布置1m+3m+3.5m+3.5m+3.5m+3m+3.5m+3.5m+3.5m+3m+1m。路面结构层为:3.5cm 沥青混凝土BBMa(磨耗层),5cm沥青混凝土BBME(连接层),9cm高模量沥青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培训试题答案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有一种或多种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不得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 铁道行业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A,B )。 A. 产品标准 B.工程建设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推荐性标准 2. 每套移动模架首次拼装后应采用不小于(C )倍的施工总荷载进行预压。 A. 1.0 B. 1.1 C. 1.2 D. 1.2 3.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点每孔梁不少于( B )个。 A. 4 B. 6 C. 8 D. 10 4. 高速铁路工程验收标准的两部分内容是(C D )。 A. 一般规定 B. 检验项目 C. 主控项目 D. 一般项目 5. 高速铁路工程验收单元有(ABCD ) A. 单位工程 B. 分部工程 C. 分项工程 D. 检验批 6.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满足(AC )。 A. 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B. 检验批验收记录签认完成; C. 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D. 参加验收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 7. 高速铁路工程中不受条件限制的钢筋连接方式有(BD ) A. 闪光对焊 B.机械连接 C.搭接焊 D. 绑扎连接 8.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组成资料有(ABCD) A. 验收标准规定的质量验收记录 B. 质统表与程检表 C.资料管理规程规定施工记录 D. 试验检测报告 9. 高速铁路工程桥梁钻孔桩笼式检孔器应(C ) A. 检查长度宜为3?4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5m。 B. 检查长度宜为3?4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6m。 C. 检查长度宜为4?5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5m。 D. 检查长度宜为4?5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6m。 10. 高速铁路桥梁工程钻孔桩孔底沉渣厚度应(AC ) A. 柱桩不大于50mm B. 柱桩不大于100mm C.摩擦桩不大于200mm D.摩擦桩不大于300mm 11. 铁路混凝土结构凿毛的要求有(BCD ) A. 人工凿毛不小于2.5MPa B. 人工凿毛不小于5MPa C.机械凿毛不小于10MPa D.接缝面露出75%以上新鲜混凝土面 12. 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应满足(AD ) A. 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5%,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 B. 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 填筑施工方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局 古蔺县观文水库一标项目部 2016年2月

批准:审核:校核:编制: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1、概述 (1) 2、水文气象 (2) 3、大坝主要工程量 (3) 三、施工平面布置 (3) 1、施工布置 (3) 四、施工程序及作业区划分 (4) 1、总体施工程序 (4) 2、坝体分层填筑程序 (4) 3、作业区划分 (5) 五、施工方法 (5) 1、基础面处理及验收 (5) 2、填筑工艺流程 (6) 3、坝料填筑 (6) 4、垫层料施工 (7) 5、大坝上下游护坡砌筑 (7) 6、沥青混凝土和过渡料填筑 (7) 六、质量检查 (10) 七、资源配置 (10) 1、机械设备配置 (10)

2、劳动力配置 (11) 八、大坝填筑进度计划 (12) 九、质量控制措施 (12) 1、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控制 (12) 2、坝体填筑质量控制 (13) 十、安全保证措施 (13)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 5129-2013 1、依据《古蔺县观文水库工程枢纽及干渠项目》招标文件。 2、依据国家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2.《四川省古蔺县观文水库工程施工图(第一批)枢纽部分》 YBY-SS-183S.1-20125169-2013 3.根据碾压试验成果参数。 4.根据现场条件。 二、工程概况 1、概述 观文水库位于赤水河左岸一级支流菜板河的右岸支流白泥河上游,坝址地处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五桂村和复兴村交界处,距古蔺县城50km,控制集水面积26.l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302万m3。 观文水库为中型水库工程,开发任务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供水等综合利用。观文水库工程供水范围为观文、白泥、椒园、金星4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5.43万亩(其中新增灌面4.20万亩、改善灌面1.23万亩),乡村供水人口4.43万人,灌溉设计保证率70%,供水设计保证率95%。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1075万m3,其中灌溉762万m3,乡镇供水235万m3,农村生活供水78万m3。 观文水库校核洪水位1092.85m,总库容为1338万m3;正常蓄水位1090.OOm,相应库容1049万m3;死水位1071.50m,死库容105万m3;兴利库容944万m3。 本工程由水库枢纽工程和灌区渠道工程组成。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溢洪道、取水(导流、放空)隧洞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大坝布置于主河槽,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左岸,取水(兼放空)隧洞布置于大坝左岸山体内。拦河大坝采用碾匝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大坝坝顶高程1094.OOm,坝顶轴线长168.68m,坝顶宽7.Om,最大坝高46.OOm。大坝上游设计坝坡1:1.6,在高程1071.50m处设一2.5m宽马道;下游坝坡坡比1:2.0,在高程1085.OOm、1076.OOm处分别设一马道,马道宽均为2.5m。

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规范

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杭建设发(2005)679号 关于印发《“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技术要求》得通知各有关建设、施工、监理管养单位: “一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就是为缓解杭城交通“两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得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与竞争力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要采取环保、节能材料得要求,为提高雨天行车得安全性,降低交通噪音,防止路面积水,改善道路环境,在万松岭隧道道路路面试验得基础上,经“一纵三横”指挥部办公室与我委研究决定,在“一纵三横”道路整治中使用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鉴于排水式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国外引入得先进技术,国内城市道路使用较少,没有现行得施工验收规范。为指导工程设计、施工,明确验收得内容与标准,我委委托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组织部分单位研究、制定了《“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技术规定(cjs01-2005)》,并经我委组织专家与建设、城管、质检等部门讨论通过。现印发给您们,请您们在工程实施中按此要求严格彻执行。 该技术规定由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解释。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得问题与修改意见函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或我委设计处,以便修订时参考。对执行中发现得问题请及时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或我委设计 1 处联系。联系人:吴为义,王萌,电话:883988990,8702217。

附: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施工技术(cjs01-2005)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二OO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一纵三横技术规范通知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二OO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印发 2 附: “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排水式 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技术规定(cjs01-2005) 1 总则 1、1为使铺筑得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坚实、平整、稳定、耐久,有良好得抗滑性能、降躁性能及排水性能,确保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得施工质量,参照其它国家与地区得经验,制定本技术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庆春路、凤起路、体育场路、曙光路、保叔路等“一纵三横”工程得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1、3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得在雨天气温低于15℃时施工。 1、4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应有详细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通过监理单位审批。 1、5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与隔水层施工及保养期间(终压4个小时内或表面温度高于50℃)应禁止车辆进入,避免造成结构破坏。 1、6禁止在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上堆置砂土及其它粉状粒料,施工期间应禁止车轮上粘有泥砂得汽车进入,且严禁在面层上拌制砂浆。 1、7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得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上册.doc

9 轨道 9.1 一般规定 9.1.1 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9.1.2 正线应根据线路速度等级和线下工程条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 选择轨道结构类型,轨道结构宜采用无砟轨道。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应集 中成段铺设,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之间应设置轨道结构过渡段。 9.1.3 无砟轨道的结构型式应根据线下工程、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经技 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同一线路可采用不同无砟轨道结构型式,同一型 式的无砟轨道结构宜集中铺设。 9.1.4 轨道结构部件及所用工程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 9.1.5 无砟轨道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小于60 年。 9.1.6 轨道结构设计应考虑减振降噪要求。 9.1.7 轨道结构应设置性能良好的排水系统。严寒地区排水设计应考虑防 冻措施。 9.2 钢轨及配件 9.2.1 正线轨道应采用100m 定尺长的60kg/m 无螺栓孔新钢轨,其质量应 符合相应速度等级的钢轨相关要求。 9.2.2 有砟轨道采用与轨枕配套的弹性扣件,其轨下弹性垫层静刚度宜为 60±10kN/mm。 9.2.3 无砟轨道采用与轨道板或双块式轨枕相配套的弹性扣件,其轨下弹 性垫层静刚度宜为 2 5±5kN/mm。 9.3 轨道铺设精度(静态) 9.3.1 正线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表9.3.1-1、9.3.1-2 和9.3.1-3 的规定。 69

表9.3.1-1 有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序号项目容许偏差备注 ±1mm 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 。1 轨距 1/1500 变化率 2mm 弦长10m 2 轨向 基线长30m 2mm / 5m 10mm /150m 基线长300m 2mm 弦长10m 3 高低 基线长30m 2mm / 5m 10mm /150m 基线长300m 4 水平2m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 基长3m。 5 扭曲2mm 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 所造成的扭曲量。 6 与设计高程偏差10mm 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 计值。 7 与设计中线偏差10mm 表9.3.1-2 无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序号项目容许偏差备注 ±1mm 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 1 轨距 1/1500 变化率 2mm 弦长10m 2 轨向 基线长48a(m) 2mm / 测点间距8a(m) 基线长480a(m) 10mm / 测点间距240a(m) 2mm 弦长10m 3 高低 基线长48a(m) 2mm / 测点间距8a(m) 基线长480a(m) 10mm / 测点间距240a(m) 4 水平2m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 基长3m。 5 扭曲2mm 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 坡所造成的扭曲量。 6 与设计高程偏差10mm 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要求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 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相应的规定使用。 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第1.0.3条的规 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 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 查的 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3.1.3选用。 第3.1.4条沥青标号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采用其他标号的沥青及稀释剂进行掺配,配制所需材料的比例应由试验室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配后决定。施工时配制成的沥青,应由试验室每天取样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调整配制比例。 第3.1.5条沥青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3.1.5的规定.加热后的保温时间宜为:道路石油沥青不超过6小时;煤沥青不超过3小时。当天加热的沥青宜当天用完,避免对沥青多次加热。 在城市沥青厂中,沥青在贮油池中的保温温度,一般石油沥青宜为80~110?;煤沥青宜为70~90?。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研究报告

目录 1 课题研究背景 1.1 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 1.3.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应用的研究 1.3.2 采用高温和低温性能俱佳的低标号沥青或沥青混凝土外 掺剂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研究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高模量沥青及外掺剂研究开发 2.1 高模量低标号沥青研发 2.1.1 溶剂脱沥青工艺 2.1.2 调和工艺 2.1.3 高模量低标号技术指标 2.2 路宝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添加剂研发 2.2.1 基质原料选择 2.2.2 对基质原料改性工艺的选择 2.2.3 路宝牌外掺剂技术指标. 3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研究 3.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合理组成 3.1.1 提高沥青混凝土高温模量的途径 3.1.2 试验所用原材料.

3.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静态模量 3.3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 3.3.1 基质90#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 3.3.2 高模量低标号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 3.3.3 路宝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 3.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蠕变特性 3.4.1 静态蠕变试验 3.4.2 动态蠕变试验 3.5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 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 4.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 4.3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 4.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 4.5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能 4.5.1 劈裂试验 4.5.2 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变化率 4.5.3 试件表观相对密度变化率 5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5.1 经济效益分析 5.2 社会和环境效益 5.3 推广应用前景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所采用的沥青胶结料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定的技术要求。 粗、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定的技术要求。天然砂可采用河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定的的要求。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掺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10%。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所用填料必须为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定的要求。 本设计推荐的高模量添加剂属聚烯烃类化合物,质量应符合表5-27的技术要求。 高模量添加剂的质量技术要求表 5-27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沿用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级配设计范围,其级配范围应符合表5-28的规定。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表5-28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9的规定,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表5-29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标准试验方法下进行各种路用性能的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表5-30中各项指标要求。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 表5-30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适合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施工,当气温低于15℃及大风天气不得铺筑。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可参照表5-31中建议范围。当摊铺层较薄或外界气温较低时取高值,反之可取低值。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不得在气温低于15℃,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压实层的最大厚度不宜大于80mm。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表 5-31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技术交底

沥青砼心墙坝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技术交底 1 试验准备 (1)利用反铲和自行碾将坝体填筑料不平整规则的地方进行处理; (2)测量队全站仪放线,标出基座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结合范围,将心墙与基座连接处的表面应凿毛,彻底清除混凝土表面的乳皮、灌浆遗留下的浮浆、杂物及粘着污物,并使得混凝土面干燥,同时对铜止水进行检查,有破损的地方及时进行补焊,然后在其上部喷涂一层稀沥青(沥青:汽油=3:7)。 (3)待稀沥青充分挥发干燥后,确保表面清洁无污物。再在稀沥青上均匀 摊铺一层1cm厚的砂质沥青玛蹄酯(配比为沥青:石粉:河沙=1: 2: 1)。沥青玛蹄脂边摊铺边刮平,要求表面平整、光洁。完成后及时用帆布覆盖。沥青玛蹄脂不能存放时间过长,避免产生离析现象。 2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流程 2.1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 2.2沥青砼拌制 2.2.1沥青砼配合比 沥青砼施工配合比以设计提供配合比进行施工。 2.2.2沥青砼拌和工艺流程见图2-2 2.2.3沥青混凝土采用LB-1000型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拌制,先将骨料与填料拌和 25s,再加入沥青拌和45s。拌合后沥青混合料应无花白料;沥青混合料出机口温度在140~170°C。 2.2.4沥青、骨料及填料按重量进行称量,称量精度应为:±0.5%; 2.2.5骨料加热在烘干加热筒内进行,先倒细骨料后倒粗骨料,加热温度为180 ±5C。 2.2.6出机后的混合料,发现以下情况则做废料处理: ①温度过高,实测温度大于175C,冒黄烟,混合料呈棕色,无光泽。 ②温度过低,实测温度110C,骨料颗粒未完全被沥青裹覆,有结块现象。

图2-1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流程图 图2-2 沥青砼拌和工艺流程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2 - 86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由交通部及城乡建设部的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 本规范总结了建国以来修筑沥青路面的经验,并对一些主要技术问题,如沥青混凝土技术标准、路面平整度指标、沥青质量要求、石料压碎值指标、粗粒式混凝土试验方法等进行了科研及调查工作,收集及吸取了国外修筑沥青路面的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由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十一章和七个附录。内容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上拌下贯式、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等路面;还有透层、粘层、封层和附属工程(人行道、自行车道、广场、停车场、桥面),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 1985年12月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范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范相应的规定使用。 第1.0.3条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 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 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范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 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 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 源等情况选用。 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 的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 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