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民歌
河州花儿

《大河家令》、《积石关令》、《土族令》等,这些花儿曲令中有的受藏族民族影响,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歌腔舒展、旋律明朗而轻松,多半采用羽(6)音为中心、商(2)(3)为骨干的音例系列有明显的保安族、撒拉族、土族风格,传唱民族有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等。
日月山花儿主要指日月山周边地区,如门源、湟源、贵德等地流行的花儿曲令。
这里流行的主要为《河州令》和《门源令》、《西门令》等商(2)、徽(5)调式花儿曲令。
祁连山花儿主要指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和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流行的河州花儿曲令。
主要有《河州令》、《土族令》、《裕固族令(八音令)》、《水红令》、《六六儿三令》、《老爷山令》、《东峡令》、《好花儿令》、《杨柳姐令》。
这些曲令,表现出一种拙朴,悠远和飘逸的风格。
传唱民族主要为汉族、土族和藏族。
六盘山花儿主要指流传于宁夏地区的花儿曲令。
根据花儿学家屈文焜先生分析,宁夏地区传唱的花儿分作两类:一类是《河州令》、《下四川令》、《白牡丹令》、《山丹花令》等以商(2)徽(5)为调式主音的花儿曲令,演唱中也虽有变化、但总的保持河州花儿高亢、悠扬、苍凉的风格。
这类花儿主要流行于宁夏、西吉、固原隆德一带。
一类是宁夏当地形成的角调式花儿(包括羽调式和角调式)《山花儿》。
这类花儿从音乐旋律和唱词句式上都不同于河州花儿,这于它的形成环境有关。
“宁夏的角羽型花儿,因受到当地信天游及其他小调的影响,无论从其旋法特点及词式结构上看,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所以我们把它看作是另一个系统的花儿——六盘山花儿。
这类花儿主要流地于宁夏同心一带。
天山花儿,指传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昌吉、阜康、呼图壁、吉木萨尔、玛纳斯、米泉奇台、焉耆等地的花儿。
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迁徙于甘肃、青海的人口带去的。
传唱的花儿曲令有《河州令》及《尕阿姐令》、《白牡丹令》、《水红花令》、《大眼睛令》、《马营令》等50余种,演唱中因其环境、语言的变化,出现一些变体,但总的保持河州花儿的音调和句式。
肃南裕固族婚礼歌

肃南裕固族婚礼歌摘要:文章介绍了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肃南裕固族婚礼的主要过程——迎客、戴头面、告别、送亲、打尖、迎亲、踏房等,以及整个婚礼过程中所演唱的民歌的曲调及歌词内容,阐述了裕固婚礼歌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裕固音乐;婚礼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境内森林茂密、矿藏丰富、绿树成荫、牛羊成群、地域广阔、风景秀丽。
肃南县裕固族共有1.2万人,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的黄泥堡乡,他们主要是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地区的回讫部族的后裔。
裕固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如器乐,歌舞,民歌等,但属民歌最为突出,这主要决定于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早期的生活以游牧为主,大自然为他们提供了展现歌喉的理想场所。
他们的民歌曲调朴素而粗犷、豪放而优美,又富有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性色彩。
一、婚礼过程:1、迎客裕固族的婚俗很有特色,整个婚礼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听到动人的歌声。
正式婚礼的前一天,首先要在女方家办喜事,这时候男方代表也来参加,婚宴从黄昏时分开始,客人们按辈分、年龄、地位依次就座,男方代表就给客人们献茶、敬酒。
此时,新郎新娘两家请的歌手也开始唱歌,这时唱的主要是“待客歌”,如谱例A、B这类歌曲曲调简单、旋律多为一两句,主要用来招呼客人,表达主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解放前,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女方家请的歌手也唱两首叫《新娘之歌》、《艾特恩》的曲子,但这些民歌在解放后便已失传。
《新娘之歌》与“哭嫁歌”之类的歌曲非常相似,最初由新娘自己唱,内容主要是感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自己临出嫁前对家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来逐渐变成由户族中的男歌手演唱。
《艾特恩》是安慰新娘的歌曲,常由姑娘的父母亲演唱。
2、“挂头面”仪式第二天6点左右,两位伴娘为新娘挂头面(头面是一种宽约为六七寸,长约为三四尺的装饰品,头面有三条,每条分三段,用金属环子连接起来,上面镶有银牌,珊瑚、玛瑙、彩珠、海贝等到饰物,构成美丽的图案),并且举行隆重的“挂头面”仪式。
论裕固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论裕固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在祖国西北边疆的祁连山北部,在富饶美丽的肃南草原,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裕固族。
裕固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从事畜牧业生产为主的民族,裕固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文字已经失传,民间文学成了裕固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裕固族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更是个性鲜明,丰富多彩,这些女性身上不仅展现了裕固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更充分的体现了裕固族独特的民族心理,成为研究裕固族文化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裕固族,民间文学,女性形象,民族文化。
绪论在祖国西北边疆的祁连山北麓,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裕固族。
裕固族的历史悠久,可溯源至公元七世纪的回纥。
裕固族的祖先曾经先后建立过强大的回纥汗国和甘州回鹘政权,同历代的中央王朝以及周边的兄弟民族政权有过广泛的接触,在以后的发展中,他们又融合了一些蒙古部落,以及藏族、汉族等兄弟民族,才逐渐形成今天的裕固族。
裕固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却已失传,富有智慧的裕固族人民拥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有富于特色的体育活动,有别树一帜的造型艺术。
尤其是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多方面反映了在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裕固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生活习俗。
其中,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更是独具风格,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裕固族女性独特的民族心理。
下面,我就对裕固族民间文学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裕固族民间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表现(一)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在裕固族民间文学中,民间故事与传说数量非常的多。
民间故事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民族风格。
故事中都集中反映了裕固人在为人处世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善恶美丑的评判标准,也体现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故事都具有鲜明的裕固族文化特色。
例如在《蟒古斯的媳妇》中讲到一个裕固族牧民家中,儿子娶了一个媳妇,这个媳妇正是莽古斯所变,她不仅吃掉了自己家的牛羊,而且还准备杀死自己的丈夫,后来莽古斯的丈夫在山神的保护下逃出了家中,莽古斯在追赶的路途中被老虎咬死,最后男子骑着这只老虎回到家中与父母团圆。
裕固族的历史渊源

裕固族的历史渊源裕固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同时是中国少数民族、甘肃省特有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共有1. 5万多(2005年)。
裕固族自称“尧呼尔”、“两拉玉固尔”。
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黄头回纥”,元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裕固族。
元、明时称“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儿”,现代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曾称“撒里维吾尔”。
1953年经本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
裕固族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
公元9世纪中叶,回纥的一支迁徙到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张掖、武威一带,史称“河西回鹘”。
他们与邻近各族往来相处,逐渐形成为单一民族。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
回纥是东部铁勒(亦称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
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东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
8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
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廊,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成为当今之裕固族。
宋朝时,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一般认为这一名称与历史上的“黄头回纥”和“撒里畏兀”有密切关系。
“黄头回纥”是宋朝初期出现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回纥分支。
元初,在黄头回纥居住的地区,又出现“撒里畏兀”的族名。
现在公认,元朝的撒里畏兀就是宋朝的黄头回纥。
元朝时,蒙古人征服撒里畏兀后,在其地设立官府,进行统治。
元朝崩溃,河西走廊又归明朝管辖。
明初,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
明朝十分重视边境的稳定,仍然任用元朝的降将镇守边疆。
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文化 遗产 是裕 同族人 民适应 当地 独特 的地 理环 境 而创造 的 , 是裕 固族传 统 文化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然 而 ,
随着 全球 化 、 外来 文化 的 冲击 、 民族地 区现 代化 建设 及 人 口的 频繁 流 动 , 裕 固族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的保 护
与传 承 面临诸 多 网境 。本文 以 国家级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 简称“ 非遗 ” ) 项 目为主 , 论 述 裕 固族 非 物质 文 化
[ 内容 提要 ]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极其重要的民族文
化 资 源 。 随 着全 球 化 的 不 断 发 展 及 信 息 技 术 的高 度 普 及 , 现 代 多 元 文 化 不 断 地 挤 压 着 少 数 民族 传 统 文 化 的 生 存 空 间 , 少
裕 固族 自治县 卷 》 ( 1 2 4首 ) 、 《 祝福 草原 》 、 《 裕 固家周 》 、 《 飘 香 的草原 》 等 书籍 和光 盘 、 磁带 。 ( 二) 裕 固族 服饰 裕 固族服 饰是 裕 固族 文化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其 特征 因各 部 落生 产 生 活 习俗 不 同
数 民族 “ 非遗” 保 护 与 传 承 引 起 了广 泛 重 视 。论 文 以裕 固族 国 家 级 “ 非遗” 项 目为 例 , 论 述 裕 固族 “ 非遗” 保 护 与 传 承 现 状 及 面临的闲境 , 并 提 出加 强“ 非遗” 保 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 。
[ 关键 词 ] 裕周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2 o l O年 第 3期 。
・ t — - — —
48 t ・ - - — —
裕 固族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与传 承 研 究
裕固族民间歌谣谚语集

裕固族民间歌谣谚语集裕固族民间歌谣谚语集一、爱情篇1. 爱情是一支舞,两人一起共徘徊。
2. 爱情如落花飞舞,时光如流水逝去。
3. 情深意浓两心连,山高水远爱永远。
4. 爱情是彩虹,将幸福点缀。
5. 爱情如流星,划过天空,瞬间美好。
二、友谊篇1. 友谊是阳光,温暖心灵。
2. 友谊如流水,常在我身旁。
3. 朋友是草原上的牧民,操持着友谊的田。
4. 友谊如山川,亘古不变。
5. 朋友之间,不问富贵穷通,只有真心相伴。
三、幸福篇1. 幸福是一朵花,盛开在生活的路上。
2. 幸福如河水,潺潺流淌,永不干涸。
3. 幸福是家的感觉,温馨无比。
4. 幸福是阳光,照亮黑暗的心房。
5. 幸福是一颗种子,需要耐心培育。
四、生活篇1. 生活如弓,需用心拉扯。
2. 生活是一面镜子,用心去呵护。
3. 生活如琴弦,琴声需要自己演奏。
4. 生活是一幅画,色彩需要自己上色。
5. 生活如草原,需要用爱心灌溉。
五、希望篇1. 希望是燃烧的火焰,指引前行的方向。
2. 希望如阳光,照亮黑暗的道路。
3. 希望如河水,滋润心田。
4. 希望是春天的许诺,带来新的希望。
5. 希望如晨曦,唤醒美好的一天。
六、忍耐篇1. 忍耐是一种智慧,让心境愉快。
2. 忍耐如风筝,学会飞翔的艺术。
3. 忍耐如河水,久久为功。
4. 忍耐是修身养性的基石。
5. 忍耐如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七、勤奋篇1. 勤奋如蜜蜂,汇聚甜蜜的果实。
2. 勤奋时钟不停,成就自我梦想。
3. 勤奋如太阳,照亮人生的方向。
4. 勤奋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5. 勤奋是实现梦想的关键。
八、感恩篇1. 感恩是一种美德,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
2. 感恩如阳光,温暖心灵。
3. 感恩是心灵的回响,给予幸福的源泉。
4. 感恩是河水,滋润幸福的土壤。
5. 感恩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每一天。
以上是裕固族民间歌谣谚语集,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这些歌谣和谚语诙谐有趣,同时又包含了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愿你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够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心存感恩,勤奋奋进,追求幸福和希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裕固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裕固族裕固族,源于古代回鹘。
宋代称黄头回纥,元代称撒里畏乌,明代称萨里畏兀儿,清代称锡喇伟古尔、西喇玉固尔、西喇玉古尔黄番、黄番和七族黄番。
他们自称尧乎尔和西拉固尔。
直到民国,裕固族又分为两部分,一称黄黄番,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一称黑黄番,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尧乎尔与汉语中的裕固音近,有富裕、巩固之意。
1953年,定为裕固族。
裕固族创世神话《日母月父》中说,天地刚分开时,世上只有月亮和太阳。
它们是一对情人,也是我们的父母。
他们有无数的牛羊,那就是我们能看见的星星。
天上的太阳创造了陆地后,日母月父赶着牛羊来到草原上生活。
不知何日发了大洪水,日母月父又赶着牛羊重新回到天上。
我们看见的天上的彩虹,正是日母月父的牧鞭。
公元840年,回鹘政权崩溃后,部落四散,其中十五部在庞勒勤的率领下,一支投奔葛逻禄,一支投奔吐蕃,一支投向安西。
其中迁到河西走廊的回鹘人,据说有二三十万之众,分布在沙洲(今敦煌)、瓜州(今安西)、肃州(今酒泉)、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一带,统称为河西回鹘。
河西回鹘中以居住在甘州的最为强大,10世纪初建立了政权,打败了唐朝节度使张义朝后人建立的西汉金山国,统领河西回鹘各部,存在时间长达一个半世纪。
因此,河西回鹘又称甘州回鹘。
11世纪上半叶,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日益强盛,打败了甘州回鹘。
甘州回鹘四处逃散。
一部数万人奔唐宁(西宁)投奔吐蕃,融合于吐蕃之中。
一部分逃到北宋境内,居住于秦陇之间。
大部分受西夏统治,与当地各族融合。
而原先游牧于瓜州、沙洲等地的一部分甘州回鹘人退到沙洲以南,继续保持着相对独立性,仍然过着游牧生活。
这部分甘州回鹘在宋代被称为黄头回纥,是今天裕固族的直接祖先。
元初称为撒里畏吾,被蒙古大将速不台攻下,受元朝统治。
明初,撒里畏吾儿人仍过着游牧生活,明朝将其归于纳马之族,每年向朝廷交纳马匹,朝廷分给他们生活必须的茶。
14世纪中叶以后,说古突厥语的撒里畏吾儿人和说蒙古语的蒙古人相互融合,形成了自称尧乎尔的裕固族。
全面解读中华56个民族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彝族民歌:西乡坝子一窝雀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俄罗斯族民歌:永隔一江水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鄂伦春族民歌:出色的歌手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独龙族民歌:我可爱的家乡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东乡族民歌:东乡里有我的扯心哩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柯尔克孜族:请问你爱不爱我,姑娘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达斡尔族:忠实的心儿想念你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保安族民歌:舍我的阿哥是万难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裕固族民歌:裕固姑娘就是我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力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仡佬族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景颇族民歌:景颇舂米歌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德昂族民歌:花香随他一起来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布朗族民歌:我们从小就相爱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哈尼族民歌:其多列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佤族民歌:加林赛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藏族民歌:格桑拉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傈僳族民歌:幸福生活唱不完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壮族民歌:日落西山刚过岗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侗族民歌:夏蝉之歌
经典视频介绍
经典服饰图集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什么拯救你,记忆中的声音---裕固族民歌现状与发展策略浅谈摘要: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形态丰富多样,少数民族音乐内容丰富,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如何保护、继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裕固族民族音乐充满地域特色,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民族历史内容,本文拟探析裕固族音乐的生存发展现状,关注其民族音乐的继承发展。
关键词:裕固族民歌现状继承发展对于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来说,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种无法抗拒的现代化力量冲击下,正在发生着急剧变迁,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最能体现民族特征的文化正大量流失,甚至濒临断代消亡。
裕固族是甘肃独有也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甘肃省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草原上,以游牧和半游牧为生。
在长期的繁衍发展和历史变迁中,裕固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统,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针对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出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裕固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尤其显得至关重要。
一、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1.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也包括定期举行的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
裕固族尽管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但裕固族文化却很有特色,影响较大。
裕固族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的历史都要依靠各个历史时期的民间歌手来传承,因此它的民间文学如口头传唱、民间故事等十分发达,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保留了古代丁零、突厥、回鹘等民族民歌的特点.2006年5月,裕固族民歌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裕固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裕固族舞蹈有集体舞、双人舞、男女独舞、马上舞等多种形式,主要表现欢庆丰收、喜庆节日、婚礼、狩猎、宗教活动等。
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在建国后得到很大的发展。
裕固族音乐朴素优美、自然流畅,有民歌音乐、宗教音乐等.裕固族的民族乐器种类也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寺院乐器,如法锣、手铃、巴郎鼓、大镲、喇叭等,也有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如天鹅琴和牛角鼓等,但现已失传。
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包含有明显的蒙古和藏文化的许多成分,这主要体现在裕固族传统服饰和传统饮食文化中,尤其是裕固族服饰具有较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裕固族具有民族特色的礼仪主要有幼儿的剃发和年轻人的婚礼仪式,要选时日隆重举行: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活动主要是民间传统体育中的捧跤、赛马、射箭、拔棍等。
裕固族传统文化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成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是不脱离本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由于它主要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因而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对稳定的文化传统;二是在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脆弱性;三是在传承和发展中易受其他文化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2.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性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裕固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民族地区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使得少数民族群众同外界的接触与联系越来越多,尤其是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民族地区与现代的、多元的和外来的文化的交流日益便捷和频繁,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裕固族后代正在逐步地走出草原和大山,更多地接受现代的文化熏陶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正在悄然蜕变,民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正日益衰落,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逐渐消失。
裕固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
据调查,目前裕固族中平时着民族服装的不到10%。
而且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在一些少数民族村落中原本的民族服饰已完全汉化;会讲裕固语言的裕固人不到50%,有个别乡的裕固人已经没有人会讲裕固语,居住在城镇的裕固族少年儿童基本不会讲本民族语言;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了解本民族传统习俗活动的不足30%,而参与活动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仅有的人数不多的本民族历史、民歌、故事等民间文学的传承人由于年逾古稀,正在渐渐故去优秀的裕固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受到空前的威胁。
显然,当人们的意识因受外界的影响而日益走向开放,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削弱了群体意识,增强了个体意识时,那种集体性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生命力将会因其所依附的传统民俗活动的逐渐减少乃至消失而逐渐减弱甚至终结。
一个民族一旦没有了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如何对裕固族文化,特别是裕固族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二、裕固族民歌“美丽的黄黛琛,你的灵魂是那样的美好,好像雨后的彩虹,谁不愿常留心中。
”婉转动人的《黄黛琛》在裕固族中世代传唱,可当裕固族中唯一能用本民族语言完整唱出《黄黛琛》的妥玉月老人去世后,年轻的后生们,却无人能把《黄黛琛》完整地歌唱。
裕固族民歌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歌,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歌以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挖掘、发展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
1、裕固族民歌的特点裕固族恐怕是唯一的以民歌来承载着自己整个民族的历史的少数民族。
民歌是裕固族民间文化的精华之一,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裕固族地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唱歌。
一个裕固族人,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就在母亲的怀抱里、在摇篮中,聆听舒缓、宁静而甜美的催眠曲;当他刚刚开始懂事时,他就从父母亲所唱的各种叙事歌中认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乡以及自己所要遵守的各种道德理念,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他长大成人,步人社会,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时,歌声就会陪伴着他们从事放牧、割草、捻线、擀毡、奶幼畜、拉骆驼等生产活动。
在裕固族民间各种民俗、仪式等活动中,诸如结婚仪式、丧葬仪式、宗教活动等中,同样有各种专门的民间歌谣的存在。
裕固族民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裕固族民歌曲调朴素优美、节奏悠扬和谐,其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感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特色,生动记载了古代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
裕固族民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唱词,主要有“小曲”、“号子”、“小调”、“情歌”、“叙事”、“筵席曲”等形式。
就其内容而言,有优美抒情的牧歌、古老悠扬的史诗、热烈奔放的劳动歌、热情洋溢的赞歌、别具风采的婚礼歌、风格浓郁的习俗歌、缠绵悱恻的情歌、古朴庄严的宗教音乐等。
其歌词格律分别与古代突厥语民歌、蒙古语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并且具有许多古代语言的特点。
专家认为,西部裕固族民歌与匈牙利民歌有着相近的歌词结构和基本相同的音乐特点,这表明裕固族先民与古代西部民族有着共同因素,与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歌有着共同因素,是研究突厥语诸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参考资料。
东部裕固族民歌则保存了中古时期蒙古族民歌的形态,同样对研究中国西部民族音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
因此,裕固族民歌在某种意义上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歌,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歌的“活化石”;是研究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挖掘、发展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和依据。
裕固族民歌在曲调和行式上,既继承了古匈奴的某些特色,又吸收了藏族“拉伊”、蒙古族“酒曲”、回族“花儿”、土族“宴席曲”的某些特点,并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
《黄黛琛》只是裕固族中世代传唱的民间叙事歌曲之一,裕固族中还有《尧熬尔来自西至哈至》、《萨娜玛珂》、《金银姐妹与木头姑娘》等诸多节奏明快、曲调优美、世代传唱的民歌。
2、裕固族民歌传承困境分析目前,裕固族民歌主要分布在明花乡、皇城镇、康乐乡、大河乡等地。
西部裕固民歌的传承人主要由钟玉珍(女、现年77岁)、杜秀英(女、现年69岁)、杜秀兰(女、现年63岁)、贺俊山(男、现年71岁)等人。
东部裕固民歌的传承人主要由白金花(女、现年55岁)、安金莲(女、现年78岁)、郭玉莲(女、现年61岁)、郭金莲(女、现年57岁)等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民歌承载体的个体人物越来越少,越来越老龄化,大多数民歌已消失,目前仅存的民歌正在退化,面临失传。
随着岁月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裕固族文化在生活方式和思想内容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裕固族人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都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裕固族人开始走出曾经的生活领域,走向新的世界。
年轻人开始渴望学习知识,渴望到更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民族歌舞在裕固族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大部分裕固人已不再穿戴自己的民族服饰,也不再放声高歌自己的民族歌曲了,现在,裕固族民歌传承正面临着诸多挑战:2.1 地理环境的闭塞裕固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深山、牧区是裕固族人原生的生活环境,是裕固族民歌最原始的发源地,也是民间歌手抒发情怀的乐园,虽然在肃南大山间的偏远地区,还有一部分裕固族人坚持着沿袭几千年的游牧生活。
但由于牧区所处位置较为偏远而且交通闭塞,使专家、学者在深入牧区实地考察裕固族民歌时产生了许多困难。
客观环境对裕固族民歌的生存发展十分不利,地理位置的闭塞与交通的不便制约了裕固族民歌直接、有效的向外界传播与传承。
2.2 本民族语言的流失由于裕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东、西裕固族又操着不同语言,因此汉语在裕固人中作为书面语言和通用语言使用,继而导致裕固族人在长期与汉族的交往中语言逐渐被“汉化”,一代一代的成长中裕固族人正在慢慢遗失自己的民族语言,现在已很少有年轻人会说流利的裕固族语。
2.3 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裕固族民歌的冲击近几年,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裕固族人劳动条件和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出现在大家身边的音乐形式也不再是单一的裕固族民歌。
这些现代文明的冲击导致裕固族民歌面临生存环境减弱的危机。
2.4 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演唱场合的改变使民歌赖以生存的环境都受到破坏,雪山、草原的往日美景已随时光而黯淡褪色,牧人们“触景生情”的情感激发已不能随处可见,歌唱的心境也就自然衰减,民歌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生态空间,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裕固族民歌流传的数量在逐年减少。
三、裕固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需要,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