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灿烂辉煌_山西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博大精深灿烂辉煌_山西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博大精深灿烂辉煌_山西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博大精深 灿烂辉煌 

——山西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侯文正 

 

 

旅游创造价值的根本和核心是文化,而文化是历

史的积淀。从旅游的客体即景区、景点、景观来看,

它的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本身特有的观赏

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这些价值

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人文景观本身就是人类历史和文

化的结晶,其价值主要取决于它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

涵。即便是自然景观,它的灵魂也是文化。古人早就

说过:“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山水美

归根结底是意境美,而意境美就是心境美,实质上就

是人们的审美感受。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语

道破,点得更透:“无说景者,便无景。”大自然的历

史变迁中包含着人类活动的历史底蕴,自然风景的历

史是人对自然认识的历史。凡是著名的山水景观,无

不在民族历史的进程中注入或融入了文化的内涵与

特色,极大地增强了它的审美价值和吸引力。一个最

显而易见的例证,就是名山名水与名人、名诗、名文、

名画、名书之间的关系,确实令人有“山不在高,有

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感慨。而对旅游的

主体即游客来说,无论其动机是出于信仰心、仰慕心、

好奇心,还是出于求知欲、保健欲、娱乐欲,都有一

种追求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需求,而且游客的层次

和素质越高,这种需求就越强烈。作为旅游的媒介,

即交通、食宿、导游等服务机构和人员,其文化氛围、

文化素质、文化水平如何,也相应地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总之,旅游和文化的结合,是当代旅游业发展

的大趋势,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游客素质提高的

标志,当然也是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山西作为一个旅游区,包括遍布全省的各个景区

和绝大部分景点、景观,赋予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

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特色、高度的价值和很强

的魅力。这同景观资源同样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

资源优势,但需要挖掘,需要展示,需要凸现在旅游

者面前,才能使它的价值得以实现,把资源优势转化

为产业优势。在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上,过去已经做了

不少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与资源本身的丰富

性和文化旅游发达地区的水平相比较,还是显得散、

浅、粗,也就是说,还不够系统、深入和细致。深入

研究和挖掘山西旅游区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历史文

化内涵,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紧迫而又艰巨的课

题。它需要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把这一课题放到突

出的位置上,从提升旅游景区品位的现实需要出发,

从挖掘每个景区、景点、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着手,

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古及今,扎扎实实去做。同

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特别是社会科学界、人

文科学界对山西历史文化分门别类的研究和全面系

统的归纳。只有“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和文化旅游

产业的建设同时并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这

一艰巨的系统工程。 

对山西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内涵给予“博大精深、

灿烂辉煌”的高度评价,有根有据,决非虚誉。只要

从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地域文化的全方位,以及物质

与精神文化的多角度、多层次,对其略加检索和展示,

便可知其底蕴。 

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审视,说“五千年文明看山

西”,还仅是就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期而言。实际上,

从旧石器早期文化代表芮城西侯度和匼河遗址算起,距

今已有180万年的历史。在此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山

西地区一直处于中华文明与进步的前列,并且有过多次

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较大影响的辉煌时期。 

最远古的辉煌时期是石器时代 山西是目前已

经发现的石器遗址特别是旧石器遗址最多的省份,遍

布全省的石器遗址有5200处之多,其中仅旧石器遗

址就有300余处,而且遗存丰富,自成序列。这些遗

址就是一部古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艰辛劳作、不断进

步的历史。它还说明,山西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

界人类起源地之一。 

第二个辉煌是史前传说时期的先民文化 一般

所说的五千年文明由此算起。在晋南、晋东南一带有

大量的黄帝与炎帝的传说、遗迹和纪念性建筑物,特

别是“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再加上被

尊为中国农耕之神的后稷、养蚕之始的嫘祖、法制之

初的皋陶和造字之祖的苍颉,充分说明山西是中华文

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五千年文明史的起点上站在

全国的最前列。 

第三次辉煌是夏商时期的方国文化 不但史籍

中有“夏墟”、商城和“版筑”之乡的重要记载,而

且有考古发掘的实证。夏文化和商文化遗存在山西的

分布范围很广,北至滹沱河流域,东到长治一带,西

抵吕梁山一线。其中在夏县东下冯遗址有公元前1900至公元前1500年的3种房屋和青铜器,在垣曲古城南关遗址有商人修筑的城垣、宫殿。夏商时期的文化是史前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此后,以周成王“剪桐封弟”、唐叔虞在山西立国为新的起点,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就更加具有地域特色,逐步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文化。 晋国文化便是山西历史上的第四次辉煌 在侯马晋国晚期都城遗址、曲沃北赵村晋侯及夫人17座墓葬、潞城市潞河古城遗址和晋国贵族墓葬、太原市晋源区赵卿墓葬等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掘中,所发现的宫殿、祭祀和盟誓遗址,铸铜工场、陶器作坊、骨器作坊、硅作坊遗址,车马坑遗址,以及青铜器、陶范、礼器、玉佩、约信文书等,说明当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先进水平。而史籍中所载从晋文公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开始十代称霸的历史,更说明了晋国国力的强盛和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地位。 第五次辉煌则是三晋文化 中原秦、楚、燕、齐、韩、赵、魏七雄之中山西有其三,韩、赵、魏前期首都均在山西,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事特别是在变法改革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高度成就,产生了一大

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秦汉三国时期,

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北魏时期又形成了第六次辉煌 北魏以平城(大同)

作为前期都城,时间跨度约百年,对山西北部的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又以平城为基地由北向南推进到中原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七次辉煌是隋唐五代时期,以唐文化为主要代表 晋阳(太原)在隋代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政治中心,隋炀帝杨广登位前被封为晋王,出镇晋阳,曾统辖黄河以北52州之地。此后,晋阳又成为李唐王朝的发祥地,李渊、李世民父子从晋阳起兵,建国之后一直把晋阳视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女皇武则天故里在文水,又把晋阳定为北都,所以唐代山西农业、商业、手工业和政治、军事、文

化水平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今山西还遗存着大量唐代的文物、古建筑和纪念性建筑物。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北汉,或以晋阳为基地起家,或建都晋阳。正因为如此,山西才被宋太祖赵匡胤视为“龙兴之地”,太原才有了“龙城”之称。这一时期,以晋阳为中心,全晋范围内各地的发展水平更加均衡,也是一大特色。 

第八次辉煌则是明清时代的晋商文化 此时晋商 不仅执全国商业、金融之牛耳,而且将对外贸易推进到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俄罗斯和西欧,晋中的祁(县)、太(谷)、平(遥)则被今人评价为17世纪“中国的华尔街”。 

民国时期,以山西的“表里山河”为依托,由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太行、太岳、吕梁抗日革命根据地和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谱写了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和不断积蓄壮大革命力量的光辉篇章,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和元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和十大元帅,都曾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工作和战斗过,山西本地也涌现了大

批政治、军事、财经、文化人才,完全可以说是山西历史上的第九次辉煌。 这样悠久漫长而又连续不断的历史,这样多次的辉煌,在山西这块土地上演出了多少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活剧,涌现了多少杰出的人才,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便不言自明了。这种历史文化积淀,对激励和鼓舞后来者再铸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国内外旅游者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对山西历史的全过程,特别是其中的9次辉煌,很有必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对已经具有一定成果的专题,如唐尧

文化、晋国文化、晋商文化,需要继续提高;对许多尚在起步甚至尚未真正起步的专题,需要及早着手,加大研究的力度。 

 从地域分布的全方位去观察,山西各个区域的文化又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各有自身的特点。山西有句

俗话叫“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这就使山西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了地域特异性、多样性、丰富性的特色,而愈是地方的,便愈是全国的,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这正是

旅游文化资源的一大优势。

山西已推出的晋北佛教古建文化、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旅游品牌,正是体现这种优势的重要举措。但从社会

上和总体上看,

对山西区域文化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继续推进。 

从区域地理与环境、历史源流与传统、经济与文化特色、民情民性与民俗方言等方面综合考察,特别

是以方言分区分片作为参照系,

山西的区域文化系统大体可以分为河东文化、上党文化、晋中文化、晋北文化、吕梁文化5个区域。尽管全面系统地研究某一

区域文化的著作还不多见,

但这几种区域文化的突出特点还是显而易见的。 

河东文化是黄河流域典型的古老文化。从旧石器遗址的古老、密集和自成序列,就说明这一文化在人类起源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它是尧、舜、禹等原

始部落聚居活动的中心,

它有着西周文化的明显影响和晋国文化的深厚传统,

有中国古代最为悠久和发达的农耕文明与盐文化,有强烈的根祖意识、耕读传家

观念和以关公为代表的忠义思想,又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摇篮。古老的蒲剧与陕西的秦腔有许多共同之处。 上党文化也同样古老,但从女娲皇庙、炎帝陵、商王庙等历史遗存看,其渊源应该来自另一支文化系统,而且后来受殷商文化和冀、豫等地域文化的影响要更多一些,民性中那种“与天为党”的气概和坚韧耐劳的精神似乎更突出一些。生产上则以旱作农业、采煤炼铁等见长。流行的剧种上党梆子与落子,同河南梆子、落子有共同特点,但更为慷慨激昂。 

晋中文化的核心地区是明清时期的太原府和汾州府及所辖榆次、太谷、祁县、徐沟、清源、交城、文水、平定(州)、寿阳、盂县、汾阳、介休、平遥等州县。其中太原长期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聚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和融汇了全晋的民情风俗。其周边各县农业水利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相当繁荣。这一区域文化给人印象最为突出的是唐文化的传统和明清晋商的精神。 

晋北文化则自内长城雁门、宁武、偏关三关起,向北直到省界,历来是民族战争与民族融合交互递进的重点地区,显示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其中以北魏平城文化、边关军事文化、云冈和五台山汉藏并传的佛教文化最具特色。 

吕梁文化的地域范围应该包括吕梁山地和黄河东岸的黄土丘陵区。这一带虽然山高土瘠,但通过考古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和精美青铜器的出土,说明这里在远古就有先民生存和开发,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匈奴五部左贤王刘豹之子刘渊建立汉国,曾先后以离石、交口为都城,表明这一带曾是匈汉杂居之地,也是民族融合的基地。黄河岸边的渍口、川口、黑峪口和军渡等一系列古渡要塞,黄土高原上的土、石、砖窑洞式的民居,敦厚耿直、勤劳俭朴、热情好客的民风,都充满浓郁的黄河风情和黄土风情。历史名人中有清代被推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名臣孙嘉淦,他们廉洁正直,实心任事,官居高位而始终关心贫民疾苦,从一定意义上说仍然是保持了吕梁人的本色。这些都是吕梁文化中值得注意的特点。 

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多角度、多层次去挖掘山西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就会涉及更多的专门领域,更具专业水平。 

物质文化主要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领域,从山西历史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其在全国颇有影响或颇具特色的项目,就有不少课题,可记可评,可圈可点。如: 

 (1)石器文化:山西不但已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数量居全国第一,而且出土的石制品数量惊人,如匼河遗址5381件,丁村遗址2000多件,峙峪遗址2万多件,许家窑遗址3万多件。品种从最古老的粗大石器到工艺先进的细小石器,包括刮削器、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三棱小尖状器、鹤嘴形尖状器、雕刻器、石球、手斧、石钻、斧形小石刀、石锯、石锛、石凿、石镞、石箭头、琢背小刀、细石核、细石叶、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应有尽有,反映了从采集渔猎经济向种植、养殖农业经济过渡的全过程。其材质有石英岩、黑色角页岩、脉石英、燧石、硅质灰岩、火成岩,完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其加工方法和工艺有最简单的单面加工,有锤击法、碰砧法、投击法、摔砸法,直到间接打制法、压制法、磨制法。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原始社会大型石器制造场到目前只发现了6处,山西就占了一半,即南部襄汾县的大崮堆山石器制造场、中部古交的石器制造场和北部怀仁县的鹅毛口石器制造场。以上种种内容,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山西石器文化学,应该在考古发掘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2)陶瓷文化:从新石器时代的红陶、灰陶、彩陶到历代的瓷器和陶器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工艺先进,内容也相当丰富。 

(3)青铜文化: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县东下冯遗址挖掘发现的青铜簇、青铜凿和铸铜石范,表明山西在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就已率先进入青铜时代。此后在夏商周时期山西的青铜器制造业十分发达,出土青铜器数量巨大,样式齐全,精品很多,又有侯马晋都铸铜工场等遗址的发现,也大有系统研究的必要。 (4)农耕文化:不但历史最为悠久,而且灌溉农业与旱作农业并重,农林牧副综合发展,生产工具和耕作农艺先进,很有特色。 

 (5)丝绸文化:晋南、晋东南一带,阳城、沁水、夏县等地历来有植桑养蚕缫丝的传统,古代丝绸生产相当发达,从这一带经长安,也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一个分支。“潞绸”在明代成为北方丝绸业的代表和皇家贡品。 

(6)铁文化,(7)煤文化,(8)盐文化,(9)酒文化,(10)醋文化。历史上,山西煤铁生产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制盐有运城盐池得天独厚的资源,酒醋酿制具有4000年的古老历史和很高工艺水平,一直发展到今天,影响仍然很大,地位仍然重要。 

(11)建筑文化:从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晚期芮城东庄村遗址的村落和圆形半地穴式房址,西王村遗址地面木构建筑,太谷白燕遗址的窑洞式双间房基,夏县东下冯遗址房屋遗迹的白灰地面和四块石柱础开始,到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唐代木构建筑,现存最古老的民居高平市中庄村元代姬氏民宅,直到明清和民国建筑,包括长城、关隘,城镇聚落与乡村聚落,殿堂、官衙、寺庙、豪宅、民居、商铺、戏台、古塔、桥梁、

园林等等,古建筑遗存非常丰富。如果从建筑理念、环境、布局、功能、科技、材料、装饰、工艺和艺术等方面,分门别类,加以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重大而独特的价值。 

(12)商业和金融文化:在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到明清晋商达到当时全国最高的水平,还需要深入研究下去。 

(13)面食文化:山西的馔饮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以面食文化最为丰富,居全国之冠,值得研究总结和发扬光大。 

经济领域之外,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同样在全国颇有影响或颇具特色的项目也很多,如: (1)军事文化:山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拱卫京师、屏障中原的战略要地。历史遗存中有长城、城池、关隘、堡寨、古战场和纪念性建筑物,历史记载中有许多重大战事、著名军事家和名将劲旅。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描写阐述,可以使人们看到雄伟壮观的军事设施,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决定历史命运的重大战役,听到正义的呼喊,戍边的哀怨,拼杀的声响,并回顾历史的进程,进行理性的思考,借鉴历代的经验,其文化内涵是何等丰富! 

(2)经史文化:从帝尧的“仁治”到春秋战国的儒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到史学家司马迁,经学家王通,直到清初六大师之一的傅山,山西历史上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史学思想是一笔宝贵的遗产,体现了时代的潮流,也体现了哲人的智慧,既令后人叹赏,又给后人启迪。 

(3)宗教文化:以佛教和道教为主,源远流长,既是哲理深邃的学说,又是一种民间崇拜信仰。它作为人类创造的具有较高精神性的文化现象,具有特殊的神秘感和普遍的吸引力,而且与山西的许多重要旅游景点关系密切,需要深入浅出的研究和阐释。 (4)民俗文化:山西的民风民俗,包括生产民俗,衣食住行,岁时节庆,婚丧嫁娶,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形成这种种风习,有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氛围的原因和民众的现实选择,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包括佛、释、道三家的影响,甚至有远古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泛神论影响的遗存,而又与时俱变,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民俗文化的流变,简直就是迭印的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子或镜子,是无形的旅游资源。 

(5)关公文化:关公崇拜是全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共同现象,而其源则在山西,内涵丰富。 

(6)移民文化: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文化影响广泛。 

(7)姓氏文化:如太原王氏、汾阳郭氏、闻喜裴氏,实际上是根祖文化的一个分支。 

(8)科技文化:山西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研究总结这方面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当今的科技兴省战略的实施,而且可以充分揭示旅游景观中的科技含量,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9)美术文化:历代雕塑、壁画、碑刻、书画及民间美术作品,传承有序,精品甚多。通过研究,既有利于继承创新,又有利于帮助旅游者鉴赏。 

(10)戏曲文化:山西平阳是中国戏曲的摇篮,以平阳人关汉卿为代表的山西籍元杂剧作家阵容强大,“元曲四大家”山西有其三(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创作丰富,名作甚多。另据20世纪90年代末统计,全省保存古戏台有2886座,其中临汾牛王庙、后土庙、东岳庙和永济三郎庙、翼城乔泽庙、四圣宫、石楼殿山寺圣母庙等7座元代戏台是全国仅有,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元代戏剧壁画中,戏台、道具、角色、服装、脸谱表情、伴奏一应俱全,是重要的研究资料。蒲州、上党、中路、北路四大梆子剧目丰富,艺术高超,至今流传不衰,而且还有几十种地方小戏曲流行于各地,是全国地方剧种最多的省份。 

(11)鼓乐文化:旧石器时代的丁村遗址挖掘发现有蒙着鳄鱼皮的木鼓即鼍鼓,说明山西鼓乐文化的源渊远至原始社会,而临汾威风锣鼓和太原锣鼓在20世纪末进入了北京亚运会和国外的表演场,大展风采。山西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积淀,现在已整理出来的古代鼓谱就有百余种,又与民俗风情相关,各个区域甚至各县的鼓乐都有自己的特点。 

(12)社火文化:属于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的一部分,但因其是同元宵节节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间文艺,且已成为当代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内容包括鼓乐、八音会和抬阁、挠阁、高跷、秧歌、花鼓和燃放“架火”、礼花等各种内容,在全国首屈一指。 (13)旅游文化:这里专指旅游者所创作的咏景诗词、游记散文和以景观为表现对象的绘画、书法、摄影作品、专题影视及歌曲。它们直接以景区、景点、景观作为审美对象,不但表现了景观的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结构美、质感美、动态美,而且寓情于景,寓理于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宣传价值。特别是名家名作,更是绘声绘色,创造出或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雄浑意象,或如“晋祠流水如碧玉”的优雅境界,引人入胜,令江山增色添彩。清代袁牧曾有两句诗:“江山也须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诚然如此。收集、整理、出版和介绍旅游文化作品,是提高旅游产品品位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旅游促销宣传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山西旅游区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研究,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作战,长期努力。 

 

侯文正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副院长编审

(责任编辑:乐 平) 

吕梁区位优势

吕梁概况及发展优势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西部、西隔黄河同陕西省榆林市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市接壤。 2003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地级吕梁市。全市现辖1区10县2市(县级)。总人口347万,国土面积21095平方公里。 吕梁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养兵10万,牺牲1万,涌现出贺昌、刘胡兰等杰出代表,有力地支援了中国革命。这里曾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贺龙同志在此生活、找斗了11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948年,中共中央向西柏坡转移途经吕梁时,毛泽东在兴县蔡家崖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活》两篇光辉著作,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 吕梁是资源富区。地下地上耸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藏有40多种,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层气等。其中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4.36%,远景储量1101亿吨,探明储量404亿吨。4#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预测储量达4.4亿吨,为山西之冠;铁矿石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的29.41%。地上红枣、核桃、沙棘等经济林资源得天独厚,红枣年产可达1亿公斤,核桃年产2000万公斤;野生沙棘150万亩以上,占全省的50%左右。野生动物有国家珍禽褐马鸡以及金钱豹、麝、鹿、獐等,鸟类140 多种。小杂粮品种齐全,质优量大。

文物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特利是汉画像石驰名中外。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区北武当山和国家自然保并区庞泉沟。交城玄中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日本净土宗、净土真宗尊其为祖庭,省级风景名胜区碛口黄河古渡、文水则天女皇庙、汾阳酒都杏花村等独具特色、极具开发价值。目前,初步形成了黄河风情游、人文景观游、自然生态游等凡格迥异、品味独特的旅游线路。 吕梁是发展新区,吕梁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大批调产项目投产达效,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吕梁,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已形成煤、焦、铁、化工、建材、铝土、酿造、高新技术开发、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十大支柱产业以及小杂粮、干鲜果、食草畜、中草药和反季节蔬菜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吕梁地处承东起西的找略地位,青岛至银川高等级公路、青岛至很川通信光缆和即将实施中的太原到宁夏中卫铁路、黄河晋陕峡谷综合治理工程都通过吕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吕梁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发建设高潮,届时吕梁持增加两条东出西进的黄金通道,成为名符其实的联结东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信息走廊。

山西历史文化:晋商、人文、饮食

南北文化对对碰 之三晋文化篇 山西(Shanxi)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文化可以说是黄河文化的一种反应,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山西文化在悠久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我将从XXX、XXX、xxx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山西。 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上古时期,中原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到春秋后期双方的界限几近消失。在明清时期的五个多世纪里,山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各个行业,并把商贸活动由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远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晋商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山西地区的历史演进,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3.5万处文物古迹,国保单位119处,居全国第一。因此,山西最有资格成为世人了解和欣赏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山西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证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既以先进思想为依据,又是新思想的摇篮。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成为战国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三晋儒学。这些进步思潮同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有相互的砥和激荡,也有相互的补充和促进,共同创造了具有进步特色的三晋文化。 一.晋商文化 在这里我想特别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在山西的历史中,创造了极大辉煌成就的一群人------晋商。广东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正是在于他在商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在中国历史上,山西的晋商与安徽的徽商,同样是将生意做向全世界的一群伟大的商人。 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李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三多堂等等。八国联军向中国索要赔款,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就向晋商的乔家借钱还国债。晋商的经济实力,可以从这个事情反映出来。 旧时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五个多世纪,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他们在清初即创建中国最早的银行———钱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 山西晋商有着官商的特点,而皇商盛行也是在那一时期、那一地区得以发展起来的。山西离北京地理位置很近,当时进关出关都很方便,茶、私、盐、粮有着得天独厚的交易便利。也就是当时在山西得以实现便利的“物流”。山西商人也很有特点,就算再有钱、再惊天动地,他们也是这块泥土地上的人,他们诚信待人,有很多纯朴的特色。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儒商精神。当时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晋商,有着很进步的经商理念。儒商精神的根本在“诚信”二字,这可能也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缺失的一种价值观念。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

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二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价值、特

古代发生在山西的战役

古代发生在山西的战役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但是你知道发生在山西的战役? 古代发生在山西的战役 弃甲院、围城、石门、箭头、三军;;;;;;这些在山西高平丹河一带的村名,沿用了2200多年,全部都源自中国古代史上最惨烈的一战;;长平之战。 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军的铁蹄,踏上了韩国的土地。 韩王被迫求和,答应割让上党郡17城给秦国,但上党郡守因拒绝执行割让旨意被免职;韩王令冯亭接替上任,没想到冯亭更彻底,直接把韩国这17座城池献给了赵王。 赵建国时定都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南部),后来迁都邯郸。上党不仅是赵都的屏障,更是三晋的生命线,一场争夺战在所难免。 秦赵两军沿沁河、丹河布下阵来,赵国派出老将廉颇,秦国由王龁带兵。战场以长平为中心,直径上百公里,涉及现在的沁水、阳城、晋城、陵川、壶关、长子和长治等地。战局胶着,对峙了三年。廉颇的幕府就设在今天高平市东南5千米的大粮山上,原有廉颇庙,后被毁,近年来,高平市在原址上又重修了庙宇。

秦军长途奔袭,粮草供应困难,不再以占领土地,而是以消灭敌国战斗力为主要目标,虎狼之师残暴嗜杀,恶名远扬。秦王很焦虑,担心不战自溃,于是使出了反间计,派人在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怯战准备投降,秦军最怕的是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平时就欣赏军事理论高手赵括,决定用赵括取代廉颇奔赴前线。 重病在床的蔺相如一听急了,对赵王说,“会读书和会打仗是两回事啊,万万不可啊!” 赵括的母亲也吓坏了,说儿子视战争如儿戏,只会空谈,如果选他作将,将是赵国的灾难。如果用他导致兵败,请求赵王不要降罪连累赵括族人。 但赵王一意孤行。赵括一到前线,立刻废除廉颇的军令,把所有不同意见的将校全部免职,八位将校苦劝无用,集体拔剑自刎了,现在高平还有个八义村。 赵括不知道对方暗中把主将换成了白起,用针对王龁的战术全军出击,被秦军一切为二,陷入了包围圈,被困46天,到了暗杀战友分吃尸体的地步。赵括率五千精锐突围时被乱箭射死,其45万大军除240多名老弱残兵被放回报信外,全部被活埋坑杀,暴虐惨烈堪称古代战争之最。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 秦军此举一是无法解决庞大的战俘队伍,二是向各国示威。 经此一役,赵国严重受挫。秦军投入上百万兵力,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参军,也死伤过半,国内半空。

山西省吕梁市2021版中考数学二模试卷(I)卷

山西省吕梁市2021版中考数学二模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2020·上城模拟) 2020的相反数是() A . B . C . 2020 D . -2020 2. (2分)(2017·建昌模拟) 下列汽车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 (2017九上·深圳期中) 十九大指出,过去五年中国GDP由54万亿元增长至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80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 5.4×1013 B . 8×1013 C . 8×1014 D . 8×1012 4. (2分)计算a2?a的结果是() A . a2 B . 2a3 C . a3 D . 2a2 5. (2分) (2020九下·云南月考)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数据3,5,4,1,-2的中位数为4 B . 从初三月考成绩中抽取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这1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 . 甲、乙两人各射靶5次,已知方差,,那么乙的射击成绩较稳定 D . 了解云南省昆明市居民疫情期间的出行方式,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6. (2分) (2018八上·揭西期末) 如图,△ABC中,AD平分∠BAC,DE∥AC,且∠B=400 ,∠C=600 ,则∠ADE的度数为() A . 800 B . 300 C . 400 D . 500 7. (2分) (2019七下·长春期中) 不等式组中的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个数轴上表示正确是() A . B . C . D . 8. (2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山西名胜古迹简介

山西风景名胜简介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

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有的可游览观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省内地貌奇特,各大名山处处可见奇峰怪石,如芦芽山山峰形似芦芽,直插云霄;平走冠山顶似冠首;五台山的中台顶巨石堆积,名为“龙翻石”、北武当山巨大的“风动石”、灵石县的“灵石”,殊为奇特。奇峰险壁间形成了娘子关、雁门关、偏关、宁武关、平型关等多处雄关险隘。 清泉湖泊:山西水资源缺乏,但天然湖泊遍布全省各地,历年来又建造了多处水库、人工湖泊,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上。山西泉源数以万计,分冷泉、温泉和矿泉三种。较大的冷泉有:朔州神头泉、五台般若泉、太原难老泉、清徐平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

海南省三亚市保平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海南省三亚市保平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第一章总则 规划范围 本保护规划的规划研究范围为保平村的村域范围,共计约1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规划区老村,面积37.91公顷。在规划范围内进行保护、整治及其它各种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规划期限 本保护规划期限与崖城镇总体规划一致,为2009~2020年。规划近期为2009~2015年。 指导思想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 规划原则 (1)历史真实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原则; (4)区域系统保护原则; (5)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原则; (6)居民参与原则。 规划目标 通过保护规划和村庄建设相关规划,要使保平村同时满足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为: “历史风貌完整、生态环境优美、革命传统悠久、以遗产保护为核心、兼顾旅游发展的热带传统明清古村落”。 规划总体策略 (1)重点保护、修复保平村内具有历史价值和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遗存,保持保平的历史真实性。 (2)保护保平内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海南古村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3)保护保平的历史风貌、传统肌理以及整体山水格局,使其成为中国海南传统古村落的活化石。 (4)整治保平居住环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舒适的村庄聚落。 (5)合理利用保平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资源,发展特色明显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三亚传统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第二章价值特色评价 村落特色 保平古村历史悠久、遗存众多、风貌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特色可概括为:(1)明清海南传统民居群的活标本 (2)中国最南古城的州治海门 (3)山水倚望、防灾避害的选址典范 (4)尊礼重教的文明古村 (5)三亚红色革命的策源地 历史价值 保平古村山水格局典型,村内建筑遗产、历史文化遗迹分布集中、颇具规模、风貌较好,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村是古代保平港的要塞村镇、南海崖州大疍港的重要门户;儒学礼教、宗族文化底蕴深厚,流传至今;更是海南地区近代红色文化的摇篮。保平村保留了古村落选址、聚落结构、建筑形制以及古代海防等方面大量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古代琼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古村落选址于河岸北部,形成临水望山景观格局,极具特色;村内院落布局因地制宜、统一而富有变化,院子布局正房与照壁为核心;建筑外形独具特色,是崖州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又最集中的古代民居建筑群;建筑风格是民族融合和中西合璧的体现,屋顶为“一剪三坡三檐”的接檐风格,其结构多为插梁式构架;民居建筑又不乏装饰,木雕、彩画、灰塑等工艺纯熟、内涵深刻,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古毕兰村受洪水灾害侵袭,北迁至宁远河北岸高地,是古代堪舆学中聚落选址“龟背”理论的极佳诠释,这对研究古代村落选址原则中趋利避害的原则与方法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从毕兰村到保平村的发展过程是一部移民建村史,为研究海南地区宗族文化的变迁、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提供了历史佐证,对文化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文化内涵 保平村自古以来文教昌盛,保平书院是古崖州重要的书院,历史上曾有保平多贡生的美誉,村中传承着较为浓郁的儒学文化与宗族文化,是琼州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保平村是一个具有八十多年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村,是革命烈士的故乡、重要的革命与战争纪念地,是三亚红色革命的策源地,具有极为深刻的红色文化内涵。同时,保平村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最重要的传承地。

山西经典古代建筑图象

山西经典古代建筑图象 山西古代建筑巡礼 太原张少鲲/ Zhang Shaokun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建筑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山西古建筑凝聚和积淀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其数量和质量不仅高居全国之首,而且那些依附在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琉璃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堪独步华夏。它们是三晋大地上立体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华章! 作为全国地上文物最为丰富的文物大省,山西各类古代建筑现存18418处,是全国古建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寺观庙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楼塔桥梁陵墓以至石窟寺等,门类齐全,享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美誉。其中木结构建筑达9053处,就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建筑而言,全国共146座,山西就有106座,占其总数的72.6%。这些建筑的分布,数量上以长治市、晋城市为冠,建筑规模以雁北地区和大同市为首,时代上当数五台县南禅寺最早。 倘徉在山西的城邑乡村,红墙绿瓦、勾心斗角、翼角如飞的古建筑随处可见。唐代的雄浑壮丽,宋金的谨严端丽,明清的精细华丽,无不给人以平和或凝重、冲融或繁丽、庄重或清秀的美感!

寺观、楼阁 在我国,唐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实例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通过房址、城池等建筑遗迹和石窟寺、出土文物上的一些间接实物资料以及文献资料来探寻早期中国建筑发展的雪泥鸿爪。 唐代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其建筑规模宏大,朴实雄浑,豪放壮丽。然而,殊为可惜的是目前全国仅山西完整地保存有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这也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最早的实例。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其屋坡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平缓者。整个建筑比例匀称,造型雄浑古朴。 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乃一座中型殿堂,屋坡举折圆和舒缓,曲线优美。整个殿宇形体壮观,雄伟古朴,结构精巧,技艺纯熟,为我国唐代木结构建筑代表作。另外两座唐代建筑分别是芮城县广仁王庙正殿、平顺县天台庵正殿。它们虽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型殿堂,远不能代表唐代的建筑风貌,但其造型水平已足令人惊叹。 五代十国,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木构建筑遗存极少,全国共保存有4座五代时期的木构建筑,其中3座在山西,

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层面

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层面 山西这地方,什么时候都觉得怪怪的。不是说别人,我说的是我自己。 好长一个时期,一直吃国家的调拨粮(本省粮食产量不足,要从外省调剂一部分),忽然就出了个大寨,成为全国农业上的典范。明明是个穷省,地面上沟壑纵横,庄稼都长不成样子,煤炭资源一放开,眨眼间又富得流了油。再说铁路,全国的内地省份,省会多是串在一起的,从北京去广州,串起的有石家庄、武汉、长沙,陇海线串起的,有郑州、西安和兰州,而山西的太原,青银线连起之前,哪条铁路也串不起来,要去,只能是从石家庄进去再退回来。 国家对这个地方,有时也挺幽默的。明明荒山秃岭,某年却派来一个叫茂林(姓王)的省委书记,明明是个穷省,某年又派来一个叫富国(姓胡)的书记,让人觉得,像是在跟山西人开个小小的玩笑。 我是山西人,也不敢说对这个地方有多少好印象。某年在北京开会,遇见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满心喜欢地邀他有时间来山西一游,你猜这位老兄怎么说,说是,你们那儿怎么能去,一脚踩下去,半脚全是黑炭灰。我无话可说。不能怨朋友太刻薄,有一个时期,山西的污染,包括太原,在全国都是有名的。穿上白衬衫出去,一个时辰回来,领子上就有了污渍。这些年好了许多,但要说多么的好,怕也难尽人意。 然而,忽略去这些显而易见的缺陷,换个眼光看山西,怕谁也得承认,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来一趟,不各处走一走,遗憾的绝不会是这个地方。 看山西,要有点历史的眼光。看它的历史担当,看它的深层影响。 研究历史,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典章制度,这是过去的历史学家关注较多的一个路径,还有一个是地理环境,也可以说是历史地理,这是百年来,新一代历史学家较为侧重的一个路径。 用历史地理的眼光看山西,会是另一番景象。 中国的省份,其地域多有变迁,而山西,自元代设行省以来,几乎就没变过。小的变化不是没有,比如现在河北的蔚县,过去属山西,解放后划给河北了。对一个省份来说,这点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如此,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地形的限制,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黄河,想变都变不了。就整体形状而言,山西最像的,是个巨大的城堡,两头窄些,中间宽些,一边是陡峭的壁垒,一连是深陷的河沟。说是表里山河,那是一点也不假。 这个城堡,若在偏远的地方,就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了。 恰恰不是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朝代,它都在离京城不远的地方。 这话听起来,多少有些语病。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一会儿在西安,一会儿在开封,一会儿在南京,一会儿在北京,中国不是个海,山西也不是个船,怎么会一会儿划到西安,一会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山西省吕梁市矿产资源概况

山西省吕梁市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吕梁市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种成因类型的矿产40种,产地40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0处,中型矿产地63处,小型矿产地30处,矿点及矿化点274处,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气层等。其中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3%,远景储量1101亿吨,探明储量404亿吨。4号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预测储量达4.4亿吨,为山西之冠;铁矿石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睥29.41%。吕梁市地质发展历史悠久,成矿条件优越,形成了不同成矿系列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成矿时代多,分布广,矿种多,储量大,质量好,开采方便的特点。 吕梁市2000年底开采的矿产有11种,、生产矿山数569个,产量1593.69万吨,吕梁市矿产采选业产值64913.7万元,约占吕梁市工业总产值525759.4万元的12.35%,其中以煤炭为主,占矿业总产值的89.3%,其次为铁矿、铝土矿、水泥用灰岩、硫铁矿、砖瓦用粘土等。市内孝义铝矿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山西铝厂的主要原料基地;高阳、柳湾和水峪煤矿为汾西矿业集团的重要的大型矿山基地。 截至2000年底,吕梁市已发现矿产61种,占山西省118种的51.69%,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并上矿产储量表的矿产15种,占山西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63种的23.81%。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约21711亿元,居山西省首位。与山西省同类矿产资源储量相比,居前3位矿产有13种,其中煤、铝土矿、含钾岩石、铁和冶金用石英岩居山西省首位。吕梁市已评价矿床177处,其中大型矿床73处,中型46处,小型58处,主要矿点17处。 吕梁市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分布广泛 吕梁市可供利用的矿产资源几乎遍及各个地方,煤炭分布在河东、霍西、西山、宁武四大煤田,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吕梁市总面积的54.3%,共有煤炭产地92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19.4463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09.3551亿吨,其中占用资源储量99.749亿吨,未占用资源储量309.6061亿吨;铝土矿吕梁市保有资源储量4.33亿吨,累计探明4.62亿吨,占山西铝土矿总资源量的85%;主要分布在孝义、交口、兴县、柳林等地;铁矿吕梁市保有资源储量98563.7万吨,累计探明98842万吨,主要分布在岚县、交口、交城等地;石灰岩和白云岩分布面积约3400平方公里,占吕梁市面积16.19%;岚县袁家村沉积变质铁矿和临县紫金山含钾岩石分布面积分别为20平方千米和23平方千米,在山西省、仍至全国都是很大的;砖瓦粘土和砂砾石分布面积更为广泛,另外还赋存有煤层气、耐火粘土等矿产。 2、矿石类型较全 山西省一些优势矿种分布广泛,矿石类型较全。煤炭种类有焦煤、瘦煤、气煤、肥煤、贫煤和无烟煤;耐火粘土有高铝粘土、硬质粘土、半软质粘土和软质粘土四种类型;铁矿有沉积变质的磁(赤)铁矿和菱铁矿、矽卡岩型磁铁矿、沉积型的山西式铁矿和锰铁矿;石灰岩用于水泥、电石、熔剂、制碱等用途。 3、共、伴生矿产多 本溪组中赋存的矿产以铝土矿为主,伴生有镓、并与耐火粘土、铁矾土、山西式铁矿共生;硫铁矿与耐火粘土共生;含煤地层中共、伴生有煤层气、局部有油页岩;矽卡岩型铁矿中共、伴生有透辉石、石榴石等;含钾岩石中除K2O外,主要组分还有SiO2和Al2O3,伴生有P2O5可综合利用。 4、矿石质量优劣并存 市内离柳矿区的4号煤是我国稀有的优质炼焦煤产地,其低硫、低灰分,被誉为“国宝”;

山西的民俗文化

璀璨的山西民俗文化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五千年时光的浸淫,成就了山西特有的民俗文化,她时而厚重,时而婉约,时而悲怆,时而诙谐。各成一体,各具特色。在介绍民俗文化之前,先说说山西的文化根基。 只要是山西人,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山西特有的精神,如忠,如义,如礼,如信,如孝,而这些都离不开山西特有的文化的根基,即孝道,商道,佛道。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孝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主线,当然,很多人会以为这样说很落伍,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是君臣父子家国这些维系了中国千年的历史。也正是忠孝之道,使中国人,或者山西人显得更有人情味。 其次,是晋商文化。 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前的事情了,百年前的天下最富的山西,随着国之殇而落幕。但是晋商文化确成为山西的宝贵财富,也融进了现代山西人的血液里。 再次,为佛文化。 山西是个很讲佛性的省,这跟著名的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信仰,我不好说什么,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社会里,心存佛性,也算善莫大焉。 5楼以上所写,只为垫话,未入正题。接下来详细介绍。 先介绍晋剧:说到某地特有的民俗文化,首先便想到地方戏剧,如北京京剧,河南豫剧,陕西秦腔,安徽黄梅戏等等。所以说到山西民俗文化,晋剧理应打头阵。 晋剧在全国的普及程度,虽远不及京剧、豫剧等,但他是山西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年龄稍长者的最爱。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晋剧。其后几经变化,在晋中、晋北以至内蒙古、河北、陕北的部分地区发展传播开来。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另外三大梆子为北路、蒲州、上党,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山西省吕梁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

山西省吕梁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52分) 1. (4分)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问题。 (1) 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 .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 . 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D . 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2) 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 . 人口数量的变化 B . 耕地面积的变化 C . 放牧强度的变化 D . 气候的变化 2. (2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 A . 新疆

B . 西藏 C . 广西 D . 云南 3. (8分) (2018高二下·陆川开学考)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以来(北纬38.1°)震级最高的地震──里氏9级地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震震源位为于北京的() A . 东北 B . 东南 C . 正东 D . 西南 (2)中国援助的救灾物资由北京运往地震灾区,其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A . 飞向正东 B . 飞向东南

C . 飞向东北 D .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3)从台湾岛中间穿过的虚线是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还穿过我国的() ①广东②广西③云南④贵州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4)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A . 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 . 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 . 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 . 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4. (4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末) 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2020年之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山西文化

山西文化 位置 山西,位于黄河怀抱里的山西,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多种历史因素,形成以一定的文化地位,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凝固,作为文化重要做成部分的山西饮食文化也有着自己一定特色。 民风民俗 山西人的饮食风俗,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大范围属“北方型。但与毗邻的河北、陕西、内蒙、河南诸省区相比,既有相通的民族性,又有其独特的地区性。 嗜好面食兼喜汤饭 山西人嗜好吃面的饮食习惯,夸张的说,每饭几致无面不足、无馍不饱,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这是在自然条件、历史源流、相袭力量等背景下形成的。山西粮食作物应有尽有,品种多达数十种。北中部盛产高粱、糜黍、梁谷、莜麦、荞麦、稻子、豆类、玉米、沙米等。南部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稻子等。 传统节日 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 添仓节 添仓节,这是山西特有的节日。添仓节的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 桃花节 三月一日为桃花节。这个节日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节时,未婚女子,青年媳妇,甚至小孩子们都在衣襟上系绣花“桃子”,象征青春美好,而且隐喻避灾难,起到护身符的作用 寒食节 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不生火,不做饭,这一天吃冷食,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 走麦罢 走麦罢,是山西晋南特有的风俗习惯,走麦罢,是新女婿在当地麦收结束后,用新麦磨成的面蒸成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去看丈母娘。 乞巧节 乞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每逢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民间姑娘与少妇有乞巧的风俗。 中元节

山西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太原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为丰富,享有“煤铁之乡”美称。在诸多矿产中以煤、铁、石膏储藏量为最,并以质地优良享有盛誉。太原旅游资源丰富悠久文明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高品质的文物的集中,在国内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晋祠圣母殿内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天龙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经、纯阳宫关羽立马铜像,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辉煌的一页。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贞观宝翰”《晋祠铭并序》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书碑。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292.82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长治市地处北纬35°49′-3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长治自然风光神奇壮美。太行“迤丽东北,延袤千里”,峰峦叠嶂,英雄隘险;太岳群耸峙,巍峨峻秀,标密谷幽;漳河三源相汇,滋润上党沃土,蜿蜒潺潺东流。长治有以山地为主体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东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那壁立千仞的黄崖洞,云蒸雾罩的紫团山,空谷幽深的广志垴、层峦叠翠的老顶山,桔屈难行的羊肠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虹梯关等,充分展现了太行山的雄奇和险峻。西眺逶迤的太岳山,松涛震云海,飞瀑击流泉。那峰奇松挺的灵空山,藤缠泉泻的盘秀山、山叠环绕的提神岭、峰矗泉涌的发鸠山、花奇草异的花坡、水回鱼转帆影动的沁河等,充分显示了太岳山的秀美和多姿。中部著名的上党盆地内,漳河、绛水奔流其间,平畴绿野一望无际,这些都是绝妙的天然胜景。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总面积9490平方千米,人口220万,辖四县一市一区。境内自然风光奇特,文物古迹众多,蕴藏着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0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550-750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4-10月。这里气候温和,冬季与夏季比山西西北部温度稍有上升,与河南新乡接近,早午晚温差变化稍有缩小。晋城市地处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三山的交界处,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水岭,由此形成了极为罕见的自然地理景观。雄峻的太行绝顶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岩溶洞穴,清澈的河湖飞瀑令人神往。这里有北方最大的溶洞群白云洞、华北最大的生态注入目的地王莽岭、世界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举世闻名的锡崖沟挂壁公路和高平长平古战场等。悠久的文明赋予了晋城丰厚的人文遗产。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保护单位35处、市级保护单位27处、县级保护单位252处,既有古人类遗址、古寺庙、古碑刻、古名人墓葬,又有古战场、古民居、古书院和革命纪念地等。更让人引以为荣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其约占山西省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2/3,占全国同时期的1/3,几乎超过南方同时期古建文物遗存的总和。 运城位于山西省最南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这里曾是舜、禹建都的地方,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名人才子辈出。有春秋五霸的晋文公、战国纵横家张仪、晋代文学家郭璞、唐代名相裴度、名将薛仁贵等。在历史悠久的古文化熏陶下,运城各地古迹遍布,关帝庙、普救寺、永乐宫……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宾客。运城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均气温11-13度。夏季炎热,冬季比山西省其他地方气温高,早晚温差适中。运城地区,古称河东,战国时属魏,秦汉至两晋为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夏县北)。北魏时属东雍州、鲜州和陕州的范围。隋代属河东郡,治所在蒲坂。唐代属河中府和绛州。北宋时属河中府绛州、解州和陕州。明属平阳府的一部分。民国初属河东道的一部分,1949年改为晋南行政公署,辖新绛分区一部分和运城地区。1950年设运城专区。1954年与临汾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又恢复运城分区。运城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相传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舜建都蒲坂(今永济),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编制人员名单 法人代表:吴崇友 项目负责:吴崇友 审定:施俊杰(高级工程师、院长)审核:程万里(高级工程师) 校对:潘丽微(注册咨询工程师)编写:吴崇波(高级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场地及建设条件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第五章环境影响 第六章资金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七章建设进度初步设想 第八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估算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附件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1、项目名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2、建设单位: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3、法人代表:吴崇友 3、项目负责人:吴崇友 4、项目概况: 4.1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为厚吴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为西至外田塘西侧,东至澄一公祠东侧,北至吴氏宗祠北侧,南至井家塘南侧,面积9.17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为东至南溪水域厚吴大桥西桥头,南至环村路百米的农田,西以环村主路为界,北至现厚吴小学东侧农田,面积24.23公顷,项目总投资约2847.2万元。 4.2保护设施建设: 1)、保持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青石板和卵石进行整修。 2)、对街巷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进行埋地敷设,消防设施、环卫设施建设。 3)内部交通及停车场、广场建设。 4)水系整治、水埠、驳岸整治

5、资金来源:各级政府补助50%,村自筹资金50% 6、编制单位: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二、项目编制依据 1、《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 2、 计划建议的通知》 《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 3、 计划的通知》 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 浙政函【2011】26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列》(2008) 7、《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6)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厚吴古村隶属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前仓镇位于永康市西南端,北 靠石柱镇,东临舟山,西有新店,南与缙云县新碧镇交界。距永康市 区13.5公里,330国道通贯南北,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分别在 村落的西部、东部通过,交通便利,是与温州、丽水等县交往的主要 窗口,素有永康“南大门”之称,村西2公里是著名的历山风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