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介绍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的意义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的意义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的意义陈燕;林莺莺;陈岩松;胡敏华【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34)1【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PLC)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用微量离心柱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70例治疗前PLC患者和13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FP-L3和AFP.结果 PLC组的AFP-L3敏感性和中位水平分别为84.12%和16.85,高于良性肝病组(P<0.05).20<AFP<200 ng/ml时AFP-L3的敏感性为74.36%,特异性为74.65%.AFP-L3水平及阳性率随肝癌分期和肿瘤增大升高,Ⅰ期肝癌和小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0.87%和66.67%.结论AFP-L3在PLC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总页数】4页(P3-6)【作者】陈燕;林莺莺;陈岩松;胡敏华【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检验科福州35001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检验科福州35001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检验科福州35001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检验科福州3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和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周泽云2.甲胎蛋白异质体3和高尔基体蛋白7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赵建忠;李智山;许东强;洪波3.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J], 范宇;王海霞;张晓丹;刘英;吕涛4.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比率、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J], 张晓坤;司徒瑞儒5.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丹霞;张永虎;桂若虎;王晓洋;伍友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cohort of 7097 patients with PLC was recruited in Eastern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December 2015. At the same period,122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LC) were enrolled. Serum AFP and
(4.8,1015.0) μg/L,6 例混合型肝癌患者血清 AFP 水平为 74.9 (4.55,39248.3) μg/L,AFP-L3 阳性率分别为 5.3
(-,24.6)%和 8.4(-,18.8)%,均显著高于 121 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8(2.2,5.15) μg/L,P<0.05】和【-(-,-)%,
显著高于 122 例 LC 患者的 3.6(2.5,10.95) μg/L(P<0.05),AFP-L3 阳性率为 8.2(-,26.1)%,而在肝硬化患者未检
出 AFP-L3 阳性(P<0.05);以血清 AFP≥20 μg/L 或 / 和 AFP-L3≥10%任一阳性为截断点,诊断 PL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准确度为
patients with PLC was 61.7 (5.4,1226.0) 滋g/L,much higher than 3.6 (2.5,10.95) 滋g/L (P<0.05) in 122 patients with LC,and the AFP-L3 positivity was 8.2 (-,26.1)%,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patients with LC as all were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及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及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及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张国伟;张永涛;岳保红【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年(卷),期】2024(53)3【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与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进行治疗的肝脏病变患者271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分别将其归入至肝细胞癌组(81例)、肝硬化组(87例)及慢性肝炎组(103例),将健康体检者患者归入至健康对照组(88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AFP、AFP-L3%及PIVKA-Ⅱ水平,比较不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TNM)分期肝癌患者血清AFP、AFP-L3%及PIVKA-Ⅱ水平,分析AFP、AFP-L3%及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细胞癌组、肝硬化组及慢性肝炎组患者AFP、AFP-L3%及PIVKA-Ⅱ水平均更高(P<0.05),AFP、AFP-L3%及PIVKA-Ⅱ水平随着肝病严重程度升高呈不断升高趋势(P<0.05)。

TNMⅢ~Ⅳ期患者AFP、AFP-L3%及PIVKA-Ⅱ水平均高于TNMⅠ~Ⅱ期患者(P<0.05)。

PIVKA-Ⅱ在肝癌中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AFP及AFP-L3%(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AFP、AFP-L3%及PIVKA-Ⅱ(P<0.05)。

结论 AFP、AFP-L3%及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同时还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为临床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指导。

【总页数】4页(P223-226)【作者】张国伟;张永涛;岳保红【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茗仁医院检验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分析2.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3.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细胞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4.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比率、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5.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比例和异常凝血酶原联合应用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细胞癌中临床应用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细胞癌中临床应用

·临床经验·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细胞癌中临床应用李家亮,陈芳芳,王国洪[摘要]目的评价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住院、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检测血清中AFP总含量,再应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检测AFP-L3的百分含量。

结果以AFP-L3>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68例肝癌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为75.0%,4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为2.2%,51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为5.9%,60例体检者血清AFP-L3阳性率为0,肝癌患者AFP-L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健康人群(P<0.01)。

结论AFP-L3是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且与AFP联合检测更有利于肝细胞癌的诊断。

[关键词]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肝癌;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271X(2012)06-0536-02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当前普遍用于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记物。

AFP虽然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HCC,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甲胎蛋白可分为LCA非结合型(AFP-L1、AFP-L2)和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型(AFP-L3)。

其中AFP-L1主要存在于良性肝病中,AFP-L2存在于孕妇中,AFP-L3存在于肝细胞癌中。

AFP-L3又称甲胎蛋白异质体,现已证实在HCC的诊断中,AFP-L3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AFP,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AFP-L3还可用于肝癌的长期预后监测,是患者监测治疗和预后的独立特异性标志物[1]。

本实验采用微量亲和离心管分离AFP-L3,以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了样本中的AFP-L3水平,以评价AFP-L3在诊断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应用。

血清AFP、AFP-L3及GP73三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探究

血清AFP、AFP-L3及GP73三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探究

血清AFP、AFP-L3及GP73三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探究刘明浩;姚丽【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alpha (AFP), alpha fetal protein (AFP-L3) and Golgi protein (GP73)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ic cancer.Methods We Selected 40 cases of HCC patients (group A), 40 cases of benign liver disease patients(group B)and 40 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group 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erum levels of AFP, AFP-L3 and GP73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chemical luminescence, micro column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AFP, AFP-L3, GP73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C group.But group A and B were signiif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itive rates of AFP-L3, GP73 in group A were 70%and 77.5%. Compared with the positive rate of AFP serum detec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ifcant (P<0.05). Bu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ositive rate of AFP,AFP-L3 and GP73,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AFP,AFP-L3 and GP73 were96.4%,88.4%,they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above indexe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if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AFP,AFP-L3 and GP73 ha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ic cancer, which could signiifcantly improve thepatient positive test results, while ensure a better sensitivity and speciifcity.%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GP73)三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甲胎蛋白的相关认识

甲胎蛋白的相关认识

甲胎蛋白的相关认识标签:甲胎蛋白;肝细胞癌;慢性乙肝预后;综述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早在50多年前Halbrecht等[1]就有关于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的报到。

在临床中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判断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预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AFP的相关认识也在不断发展。

综合临床有关研究认识如下。

1 AFP生成的相关认识AFP是胚胎特异的血清a-球蛋白,分子量68 kpa,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的长臂11~12区,其调控的区域包括有:启动子(promoter),沉寂子(silencer)及增强子(enhancer)[2]。

郭兰生等[3]研究认为AFP是内胚层源性细胞幼稚期的产物,是机体的内胚层源性组织在胚胎形成过程中,由实体细胞早期发育阶段产生并分泌。

也有学者认为AFP可能起源于祖肝细胞和卵圆细胞,他们研究发现AFP常在干细胞肿瘤和肝母细胞瘤表达,通常在肝细胞癌和新生儿时期AFP 可表达出较高水平[4]。

在人出生后3个月开始,随着干细胞表达的下降,血清中AFP的水平也逐渐降低,到出生后的第二年接近于成人水平。

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故而正常成人血中AFP含量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当肝细胞恶变后,可能是因为肝癌细胞基因启动肝细胞的原始生长因子,机体重新获得合成AFP的能力,在肝癌细胞大量增生的过程中,同时释放出AFP,使血清中AFP的含量也不断地升高[5]。

因此,在正常成人血清中如出现AFP水平升高,则可能是机体生长代谢出现异常的反应。

2 AFP的生理功能2.1 转运功能AFP是由591个氨基酸构成的糖蛋白,属于类白蛋白一族[6]。

相似的物质结构决定其有类似于蛋白质的运输功能,其转运功能表现为可以结合及运送许多有关配体[7]。

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作者:邱大鹏韩风贺涛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诊断肝细胞癌价值及评估肝癌预后的意义。

方法:对2005年4-7月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HCC)、1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和19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应用酶联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对比其阳性率;并对术后1个月的肝癌患者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统计作出生存曲线。

结果:术前不同肿瘤指标的检测结果:AFP-L3联合AFPmRNA检测阳性率为64.3%,明显高于AFP、AFP-mRNA单独检测的阳性率(50.9%、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诊断;预后肝细胞癌(HCC)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进展快,病情危重,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明显下降。

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明显升高,肝细胞癌由多种方式因素引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变等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甲胎蛋白(AFP)作为诊断HCC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广泛使用,然而对肝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低,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研究更为敏感、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对于提高诊断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作用[1]。

临床研究显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更高,笔者对2005年4-7月收治的82例HCC患者进行AFPmRNA联合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检测,对其与HCC的诊断及预后关系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4-7月本院部分住院患者血清资料库中的112份血清标本,其中男76例,女36例,年龄30~73岁;平均(45.62±6.2)岁;肝脏良性病变19例(其中2例炎性假瘤,3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血管瘤),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LC)11例,HCC82例。

甲胎蛋白异质体_甲胎蛋白检测联合CT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甲胎蛋白异质体_甲胎蛋白检测联合CT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14.02.017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检测联合CT 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黄彩云1,韩素桂1,张景华1,杨 颖2,胡文俭1,周秀艳1,赵洪焕1,刘启为1,刘洪梅1,马龙滨1,徐 康1,李 颖1关键词:甲胎蛋白异质体;微量吸附柱法;CT 扫描;肝细胞癌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2-12-04;修回日期:2013-03-13基金项目:河北省科学研究重点资助课题(20110613)作者单位:1.063000 河北唐山,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核医学检验科;2.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通信作者:韩素桂,E-mail :*********************作者简介:黄彩云(1975-),女,硕士,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方面的研究0 引言肝癌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约占全球的40%~45%,每年约有20余万人死于肝癌。

目前,临床对肝细胞癌(HCC )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理诊断、肝肿瘤标志物诊断以及影像学诊断。

病理诊断为诊断HCC 的“金标准”,但是临床标本的获得较为困难,实际操作技术难度较大,这就使得病理诊断HCC 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甲胎蛋白(AFP 为诊断HCC 的传统血清学标志物,但是AFP 在一些良性肝病患者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HCC 诊断的高特异指标,被称为新一代肝癌标志物[1]。

肝脏主要由门静脉供血,而HCC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因此在肝动脉期进行成像,肿瘤和肝实质之间有明显差异,易于检出和定性,这是诸多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HCC 的理论基础[2]。

随着螺旋CT 动态增强扫描的开展,HCC 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定性的准确性也进一步改善。

本研究对137例肝癌疑似患者进行AFP-L3/AFP 比值测定,并回顾分析了137例患者的CT 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探讨联合AFP-L3/AFP 比值测定与CT 扫描两种技术在HCC 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