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异质体PPT课件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鉴别肝细胞癌中的应用

[ 叶应妩 , 5 ] 王毓 三 ,申子瑜 . 国临床检 验操作规 程. 全 南京 : 南
京大学出版社 , 0 6 9 . 2 0 :2 6
『1 裴忠亚 , 涛.Q O 6 孙 I2 0尿沉渣分辨 正确率 调查. 医学 检验 与临
影 响 白细 胞 的 检 测 。 此外 , 尿 液 中有 大 量 细 菌 、 当 大量 红 细 胞
I 2 0a t t r em cocp n l e n o p ro i Q 0 uo e ui irsoyaay rad cm ai nwt ma d n z s h
ma ua o n s sn u h —oe t a c l c a n lc u t u ig f c srs nh l el h mbes r.Am i J Cln
・
72 ・ 3
实用 医技杂志 2 1 0 2年 7月第 l 9卷第 7期
Jun f rcia Me i 1 eh iu s Jl 02, 1 1 ,N . ol a 0 at l dc cnq e , uv2 1 V0. 9 0 7 rl P c aT
鳞状上皮细胞 、 细菌 、 酵母 菌 、 结晶 、 黏液丝和精子等。每种成 分均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其形态 . 并可任意选取可疑 的成分进 行 人工复核 , 是一 种全新尿液有形成 分的检测技术 。但 由于 各种 因素使 尿有形 成分形态 不典 型时 、 杂质较 多 、 尿液 中含 有 形态特征较为相似 的成 分时 , 常导致某些检测项 目存 在一
定 程 度 的结 果 误 判 ( 假 阳 性 ) 如 果 不 予 以及 时 发 现 和 纠 即 。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早期的肝细胞癌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很难及时发现和诊断。
目前,临床诊断肝细胞癌的方法主要包括肝脏超声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标志物检测。
而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DCP)是常用的肝细胞癌的血清标志物。
单一指标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多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方法,以提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一、甲胎蛋白异质体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简介甲胎蛋白是一种胚胎发育时期细胞产生的一种球蛋白,是一种特定的肿瘤标志物,目前主要用于肝癌、卵巢癌和睾丸肿瘤的筛查和辅助诊断。
DCP是凝血酶原的异常合成产物,其水平与肝癌的恶性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作为肝细胞癌的血清标志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甲胎蛋白的测定是目前肝细胞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指标。
一般来说,AFP水平在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明显升高。
由于其在其他一些肝病和非肝病病人中也会偶有升高,因此其特异性不高。
DCP在肝癌发生时有所上升,且其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性。
研究表明,甲胎蛋白异质体与肝癌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在肝细胞癌患者中,一般有2种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L1)。
L3型甲胎蛋白以高分泌异常凝血酶原(DCP)为特征,在肝细胞癌患者中高度表达,而L1型甲胎蛋白以低分泌 DCP 为特征。
相关研究表明,对于不同亚型的肝细胞癌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不同,因此其测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中。
一些研究发现,联合检测患者的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能够提高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性。
肿瘤标志物解读 医学PPT课件

院和体检中心得到推广应用。
最牛的肿标:AFP(甲胎蛋白)
•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唯一一个可以仅仅根据典型的病史、 AFP升高达到一定幅度、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就确诊的肿瘤。 其他所有肿瘤,必须取得病理诊断,才可以认定为是癌症—— AFP都被国内外专家及各大诊治指南认可,参与癌症的诊断, 这牛逼不得不服。
1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 NSE为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NSE是小 细胞肺癌(SCLC)的肿瘤标志物,诊断阳 性率为91%。有助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 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对小细胞 肺癌的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也有重要价值。 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瘤的血清 NSE浓度可明显升高。
2、肿瘤标志物高=癌症?
• 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 甚至正常组织中。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一个肿瘤标记物具有器官的 特异性,能够百分百“mark”(标志物)肿瘤的存在,最终诊断还是 需要依据组织的病理切片。就像有人员伤亡、经济受损的地方不一定 是恐怖分子造成的,也可能是车祸、自然灾害,只有到达或目击现场, 抓住罪魁祸首才能判定。
• 因此,肺鳞癌通常有SCC和Cyfra21-1升高;而肺腺癌通常有CEA和 Cyfra21-1升高;而小细胞肺癌,通过NSE显著升高。
女性肿瘤(乳腺癌、卵巢癌): CA125、CA15-3
• CA125:存在于卵巢组织中,CA125明显升高通常见于上皮性卵巢癌。 卵巢中CA125升高的阳性率约为70%以上。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乳 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4%、结肠直肠癌32%、 其他妇科肿瘤43%。其他一些良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 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甚至是怀孕早期,CA125也会升 高。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肝癌的临床诊断
1.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 一次超声及AFP检测,发现肝内直径≤2cm结节,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 声造影及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四项检查中至少有两项显示有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 门脉或延迟期强化下降的“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则可做出肝癌的临床诊 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2cm的结节,则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只要有一项有典 型的肝癌特征,即可临床诊断为肝癌。 2.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随访发现肝内直径 ≤2cm结节,若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无或只有一项检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可 进行肝穿刺活检或每2-3个月密切的影像学随访以确立诊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 >2cm的结节,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无典型的肝癌特征,则需进行肝穿刺活检以 确立诊断。 3.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如AFP升高,特别是 持续增高,应该进行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以确立肝癌的诊断,如未发现肝内结节, 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胚胎源性肿瘤以上消化道癌的前提下,应该密切 随访AFP水平以及每隔2-3个月一次的影像学复查。
25
肝癌的临床分期
肝癌Ⅰ期(肝癌早期):
Ⅰa期 :1个肿瘤直径≤5cm,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Child A/B,PS 0-2。 Ⅰb期 :1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直径≤3cm,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 Child A/B,PS 0-2。
肝癌Ⅱ期(肝癌中期):
Ⅱa期 :2-3个肿瘤直径>3cm,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Child A/B,PS 0-2。 Ⅱb 期:≥4个肿瘤,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Child A/B,PS 0-2。
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常用碘对比剂),其检出和诊断小肝癌能力总 体略逊于磁共振成像。“快进快出”的增强方式是CT肝癌诊断的特点。目前除常 见应用于肝癌临床诊断及分期外,更多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对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沉积观察有优势。同时,借助CT的三维肝体 积和肿瘤体积测量、肺和骨等其它脏器转移评价,临床应用广泛。
AFP临床应用及其检测ppt课件

AFP在临床中的应用小结 1、在产检及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2、原发性肝癌敏感的血清学标志物; 3、AFP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4、作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标志
5、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
1、AFP在产检及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AFP在胚胎发育期由胎儿卵黄囊和肝脏大量合成, 至妊娠12 wk左右, 卵黄囊退化, 胎儿肝脏成为合成的主要场所.胎儿时, 其血清浓度很高(1-10 g/L), 出生后12-18 W,AFP浓度逐渐降至10 μg/L以下. AFP可用作筛查神经管缺陷、非整倍体的实 验室标志物。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病理情况下, AFP可由开放的神 经管进入羊水, 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先兆子痫、妇婴输血、宫内发育 迟缓、胎儿死亡, AFP均有所升高。如果新生儿AFP明显升高, 提示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胆道闭锁或有能分泌AFP的胚胎性恶性肿瘤等.
神经管畸形
脊柱裂
先兆子痫
胎儿死亡
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胆道闭锁
恶性葡萄胎
AFP水平下降表明存在染色体异常(非整倍体), 如三体, 以及Turner's综合征、脑 积水、胎儿生长受限等。
唐氏综合症
脑积水
2、AFP作为原发性肝癌血清标记物
肝癌(liver cancer)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由肝脏内的细 胞所引发的癌病,称之为“原发性肝癌”,由身体其他器官的癌症转移到肝脏 而形成的肝脏恶性肿瘤,称为继发性肝癌,也称“转移性肝癌”。
AFP理化性质和生理作用 理化性质
甲胎蛋白( Alpha-Fetal Protein,AFP) 是一种糖蛋白,分子是单一多肽链, 属于白蛋白家族,其主要在胎儿时期的卵黄囊和肝脏细胞中合成,分子量约为6 800 D。AFP 中蛋白质占96%,碳水化合物占4%。
最新肿瘤标志解读课件-PPT文档

CEA的临床意义
一、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CEA在中晚期肿瘤中的阳性率
• 胰腺癌
88~91%
• 肺癌
76%
• 结肠癌
73%
• 乳腺癌和卵巢癌
73%
• 膀胱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也有升 高
CEA的优势
• CEA是一个结肠癌标记物,CEA与CA242 联合应用目前被认为是对结肠癌的最佳标 记物的搭配。在整个直肠癌治疗其间, CEA是一个有效的监视指标,是发现复发 的理想指标,其敏感性高于X线和直肠镜。
• 敏感性比Cyfra21-1低
• SCCAg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仅为数十分钟, 根治性肿瘤切除后,术前异常升高可在 术后72h内迅速降至正常水平。姑息性 切除术后,SCCAg水平可暂时性下降, 但多数仍高于正常。
• 连续动态检测SCCAg水平可以作为一项 监测肺及食管鳞癌疗效,尤其是检测手 术疗效的敏感指标。
水平< 500μg/L。
AFP在生殖腺肿瘤中的应用
精原细胞瘤
AFP
HCG
—
↑
无性细胞瘤
—
↑
卵黄囊瘤
↑
—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
↑
畸胎瘤
—
—
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 妊娠期2个月起存在于胎儿消化系统中, 如肠道、胰腺和肝脏中。
• 肿瘤宿主细胞的细胞反应性产物 ,如:VCAIg-A、EA -Ig-A 。
一些评价肿瘤标 记物的指标
评价肿瘤标记物的指标
这些指标的概念及含义
• 敏感性(sensitivity) 即某种TM 检测肿 瘤患者时的阳性率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的意义

P C组 的 AF — 3 L PL
敏 感 性 和 中 位 水 平 分 别 为 8 . 2 和 1 . 5 高 于 良性 肝 病 组 ( 4 1% 68 , P< O 0 ) 2 < AF < 2 0n / 时 AF — 3的 敏 感 性 为 .5 。 0 P 0 g mI PL
基金 项 目:福 建省 医学 创 新 课 题 (0 7C -) 2 0 一 XB5 作者简介:陈燕 (93 ) 1 6  ̄ ,女 , 主任 医师 ,硕 士 生 导 师 ,主 要 从 事 肿 瘤 临 床 研 究 ;E i a s9 s a cr mal n 9 @ i .o :y n n
( ) l . 1 5 1 6
[ ]金 辉 喜 ,李 金 荣 . 田基 黄 对 人 舌 癌 细 胞 株 S C 5 C a细 胞 毒 作 用 的
注 :与 模 型 组 相 比 , * P< O 0 , # P< O 0 ;与 5 F 组 相 .5 .1 -U
比 , △ P< 0 05 . 。
2 05 5 ( ) 9 7 . 0 , 8 2 :6 — 3
表 6 田 基 黄 联 合 5F 组 脾 质 量 及 脾 指 数 的 E 较 ( 士s -U E i )
[]《 2 中华 本草 》编委会. 中华 本草 [ .上海 :上 海科学技术 出 M]
版 社 , 1 9 :5 8 9 9 9.
参 考 文 献
注 :与 模 型 组 相 比 , * P< 0 0 , # P< 0 0 ; 与 5F 组 相 .1 .5 -U
比 , △ P< 0 0 。 . 5
[]MioI efz ,Ka plae ,e 1 C ntei rds l n 1 k ,S roo J p e yr n J t . a a h  ̄u e e pe b rsre ?R sl f2 一ere p r n s[ ] Ma yS b epeevd eut o 0ya x ei t J . s me g e ,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甲胎蛋白异质体是由糖链结构不同的甲胎蛋白(AFP)衍生而来,包括AFP-L1、AFP-L2、AFP-L3三种,其中AFP-L1主要存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L2主要来自卵黄囊肿瘤,怀孕期间母体内可检测到;AFP-L3为肝癌细胞特异性产生,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预后和治疗及评价肝癌药物的疗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检测方法AFP-L3的常用检测方法是根据AFP异质体对植物血凝素(如LCA、刀豆素ConA或豌豆凝集素PSA)结合能力的不同,先进行异质体分离,然后应用免疫学方法进行定量检测;主要包括经典方法:亲和交叉免疫电泳法、亲和电泳免疫印迹法,推荐方法:亲和吸附离心管法。
三、参考区间正常人血清AFP-L3%(AFP-L3/总AFP)<10%。
各实验室最好根据本室使用的检测系统,检测一定数量的正常人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如用文献或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使用前应加以验证。
四、临床意义1、甲胎蛋白异质体阳性的妊娠妇女,也可出现AFP和AFP-L3结果增高情况,一般属于生理变化。
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AFP-L3特异性高于总AFP,但敏感性与总AFP无明显差异;与其他指标如AFP、AFPmRNA或AFU等联合检测,可提高对HCC诊断的准确率。
3、肝癌辅助诊断指标AFP-L3值与总AFP值无相关性,是独立于总AFP值的肝癌辅助诊断指标。
4、AFP-L3>10%应高度怀疑肝癌的存在;AFPI3为低值时也不能否定肝癌的存在,因为约有15% ~30%的AFP阳性肝癌患者AFP-L3<10%。
5、某些肝脏良性疾病如急性肝炎、暴发性或重症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也可能会出现AFP-L3的升高,建议与其他检查手段联合使用,综合判断。
6、目前认为AFP-L3 >25%提示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可区别原发性肝细胞癌与非原发性肝癌、或者良性肝病引起的AFP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