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后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后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后习题

4页练习:

1、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5x 2-1=4x (2)4x 2=81

(3)4x(x+2)=25 (4)(3x-2)(x+1)=8x-3

2、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 的方程,并将其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 (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正方形的长x ;

(3)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 ; 4页习题21.1

1、 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

项:

()()()()()()()()()()()()()221316; 24581;

350; 42210;

55510; 53212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 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并将其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 一个圆的面积是6.282m ,求半径( 3.14π≈);

(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相差3cm ,面积是92

cm ,求较长的直角边的长。

3、 下列哪些数是方程2

120x x +-=的根?

-4,-3,-2,-1,0,1,2,3,4 4、写出下列方程的根:

()()()222191; 22540; 342;x x x =-==

4、 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cm ,面积是1322

cm ,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5、 有一根1m 长的铁丝,怎样用它围成一个面积为0.062

m 的长方形?

6、 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聚会?

6页练习: 解下列方程:

()()()()()()()()2

22222

1280; 2953; 3690;

43160 5445; 6961 4.x x x x x x x x -=-=+-=--=-+==

; ++

9页练习 1、 填空:

()()

()()()()()()22222

2

2

2

110; 212;235; 4;

3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2、 解下列方程:

()()()22222711090; 20;4

(3)3640; 44630;(5)49211; x x x x x x x x x x x ++=--

=+-=--=+-=-()6(4)812.

x x x +=+ 12页练习

1、 解下列方程:

()(

)()()222221160; 20;4

(3)3620; 4460;(5)48411; 6(24)5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8.

x

14页练习:

1、 解下列方程:

()(

)()()()2222210; 20;(3)363; 441210;(5)32142; 6(4)5x x x x x x x x x x +=-=-=--=+=+-=()2

2.

x -

2、 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m 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

半径。

16页练习

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两根的和与积:

()()()()22222

1315; 2 3214;

3514.42231

x x x x x x x x x x -=+=--=+-+=+

16页习题21.2 1、解下列方程:

()()()()()2222

13610; 2481;

3525; 421 4.

x x x x x -==+=++=

2、填空:

()()

()()

()()

()()

2

2

222

2

2

2

16; 2;

2

3442; 4;

5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3、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22223110160; 20;433650; 4490.

x x x x x x x x ++=--

=+-=--=

4、用判别式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

)()222223

1230; 2162490;2390; 431028.

x x x x x x x x --

=-+=-+=+=+

5、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

)()()()()(

)2222211120; 20;4

348211; 4428;520; 6100.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6、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2222

131212; 241440;

33121; 4213.

x x x x x x x x -=--=-=--=- 7、 求下列方程两根的和与积:

()()()()2222

13210; 2550;

356; 4758.

x x x x x x x x x -+=+-=+=+-=+ 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5cm ,面积是7cm 2,求斜边的长。

9、参加一次商品交易会的每两家公司之间都签订一份合同,所有公司共签订了45份合同,共有多少家公司参加商品交易会?

10、分别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方程:()2

2

6952x x x -+=-

11、有一根20 m 长的绳,怎样用它围成一个面积为24 m 2的矩形?

21页习题21.3 1、 解下列方程:

()()()()()()(

)222222110210; 210;

33640; 43133;544169; 6750.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 两个相邻偶数的积是168,求这两个偶数。

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是14cm ,面积是24 cm 2,求两条直角边的长。

4、 某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相同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

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5、 一个菱形两条对角线长的和是10cm ,面积是12cm 2,求菱形的周长。

6、 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次比赛,共要比赛9场,共有多少个队参加比

赛?

7、 青山村种的水稻2001年平均每公顷产7200kg ,2003年平均每公顷产8450kg ,求水稻每

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8、 要为一幅长29cm ,宽22cm 的照片配一个镜框,要求镜框的四条边宽度相等,且 镜框所占面积为照片面积的四分之一,镜框边的宽度应是多少厘米?

25页复习题21 1、 解下列方程:

()()22119610; 2412981x x x -=++=

()()()()()()()222223710; 4233;

52125; 625410.757311; 8181628;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两个数的和为8,积为9.75,求这两个数?

3、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相差3cm ,面积是4cm 2,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

5、一个直角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大2cm ,高比上底小1cm ,面积等于8cm 2,请你画出这个梯形。

6、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5:2,高为5cm ,表面积为40cm 2。画出这个梯形。

7、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

8、如下页图,利用一面墙(墙的长度不限),用20m 长的篱笆,怎样围成一个面积为50m 2的矩形场地?

9.某银行经过最近的两次降息,使一年期存款的年利率由2.25%降至1.98% ,求平均每次降息的百分率是多少?

10、向阳村2001年的人均收入为12000元,2003年的人均收入为14520元,求人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

分析:设人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______ 11、用一条长40cm 的绳子怎样围成一个面积是75cm 2的矩形?能围成一个面积为101cm 的矩形吗?如能,写出围法;如不能,说明理由.

29页练习

1、 一个圆柱的高等于底面半径,写出它的表面积S 与底面半径r 之间的关系式。

2、 如图,矩形绿地的长、宽各增加xcm ,写出扩充后的绿地的面积y 与x 的关系式。

30m

32页练习

说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

()()()()222213;23;

13;31

4.

3

==-=

=-y x y x y x y x 33页练习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222111

,2,2,222=

=+=-y x y x y x

观察三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你能说出抛物线

21,2=

+y x k 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吗?它和抛物线21,2=y x 有什么关系?

35页练习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222111,2,2,222=

=+=-y x y x y x

观察三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 37页练习

说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

()()()()()()()()2

2

2

2

1235,

2322,

3437,4526,

=++=-+-=-+=-+-y x y x y x y x

39页练习

说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

()()()()2222

132;22;

3288;144 3.2

=+=--=-+-=

-+y x x y x x y x x y x x

习题22.1

初三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精选

初三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精选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初三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精选,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写在答题纸上;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 1. 已知⊙O的直径为3cm,点P到圆心O的距离OP=2cm,则点P A. 在⊙O外 B. 在⊙O上 C. 在⊙O内 D. 不能确定 2. 已知△ABC中,C=90,AC=6,BC=8,则cosB的值是 A.0.6 B.0.75 C.0.8 D. 3.如图,△ABC中,点 M、N分别在两边AB、AC上,MN∥BC,则下列比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 B . C. D. 4. 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 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是1cm、4cm,O1O2= cm,则⊙O1和⊙O2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 B.外切 C.内切 D.相交 6. 某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 A. a0, c0 B. a0, c0 C. a0, c0 D. a0, c0 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平面上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B.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 D.与某圆一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 8. 把抛物线y=-x2+4x-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则变换后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A.y=-(x+3)2-2 B.y=-(x+1)2-1 C.y=-x2+x-5 D.前三个答案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 每小题4分) 9.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是2∶1,则它们周长的比 _____ . 10.在反比例函数y= 中,当x0时,y 随 x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1. 水平相当的甲乙两人进行羽毛球比赛,规定三局两胜,则甲队战胜乙队的概率是_________;甲队以2∶0战胜乙队的概率是________. 12.已知⊙O的直径AB为6cm,弦CD与AB相交,夹角为30,交点M恰好为AB的一个三等分点,则CD的长为 _________ cm.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 表 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 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 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的一元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详解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详解数学是被很多人称之拦路虎的一门科目,同学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点方面还很欠缺,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详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

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九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中心对称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D、等腰梯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2题图2、如右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A.2cmB.3cm C.23cm D.25cm3、如图,BD是⊙O的直径,∠CBD=30?,则∠A的度数. A、30? B、45? C、60? D、7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条件正确的是 A.ac<0 B、b-4ac<0 C、 b>0 D、 a>0,b<0,c>05、抛物线y= x 向左平移8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 y=2- B、 y=2+ C、 y=2-

D、 y=2+9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宽分别为2和1的矩形ABCD的边上有一动点P,沿A→B→C→D→A运动一周,则点P的纵坐标y与P所走过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2第3题图 第4题图7、某商品原售价289元,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256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 x,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2892=25 B、2562=289 C、289=25 D、256=28 9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 A、C分别在y 轴、x轴上,以AB为弦的⊙M与x轴相切、若点A的坐标为,则圆心M的坐标为 A、 B、 C、 D、9.若点A的坐标为O为坐标原点,将OA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OA′,则点A′的坐标是 A、 B、 C、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

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等号 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问题详解

九年级(上)第21章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一、课前练习 1、25的平方根是( ) A.5 B.-5 C.±5 D.5 2、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A.4 B.-4 C.±4 D.256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2)0=0 B.9=3 C.-22=4 D.32-=-9 4、4的平方根是 5、36的算术平方根是 二、课堂练习 1、当X 时,二次根式3-X 在实数围有意义。 2、计算:64= ; 3、计算:(3)2= 4、计算:(-2)2= 5、代数式X X --13有意义,则X 的取值围是 6、计算:24= 7、计算2)2(-= 8、已知2+a +1-b =0,则a= ,b= 9、若X 2 =36,则X= 10、已知一个正数X 的平方根3X-5,另一个平方根是1-2X ,求X 的值。 二次根式(第2课时) 一、课前练习 1、计算:2)3(- = ; 2、计算:(-5)2= ; 3、化简:12= 4、若13-m 有意义,则m 的取值围是( ) A.m=31 B.m>31 C.m ≤31 D.m ≥3 1 5、下列各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1+X B.52Y X C.12 D.5.0 二、课堂练习 1、下面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3 B.12 C.8 D.2-1 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8 B.12-X C.X Y +3 D.323Y X 3、化简:27= ;4、化简:211 = ;5、计算(32)2= 6、计算:12·27= ;7、化简328Y X = 8、当X>1时,化简 122+-X X 9、若最简二次根式52-+Y X 和X Y X 113+-是同类二次根式,求X 、Y 的值。 二次根式的乘法(第3课时) 1、计算:3×2= ; 2、2×5= 3、2XY ·Y 1= ; 4、XY ·2X 1= 5、12149?= 二、课堂练习 1、计算:288?72 1= ;2、计算:255= 3、化简:3216c ab = ; 4、计算2-9的结果是( ) A.1 B.-1 C.-7 D.5 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3=6 B. 2+3=5 C.8=42 D.4-2=2 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3=5 B.2·3=6 C.8=4 D.2)3(- =-3 7、计算: 2110·315 8、计算:31 8?63

九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 某钢铁厂一月份生产钢铁560吨,从二月份起,由于改进操作技术,使得第 一季度共生产钢铁1850吨,问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是多少?若设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则可得方程 A. B. C. D. 2. 若一元二次方程 的常数项是0,则m 等于( ) A. B. 3 C. D. 9 3. 如图,AB 是 的一条弦, 于点C ,交 于点D , 连接 若 , ,则 的半径为( ) A. 5 B. C. 3 D. 4. 若抛物线 与x 轴有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 是( ) A. B. C. D. 5. 如图,A ,B ,C 是 上三个点,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四边形OABC 内接于 C. D. 6. 中, 于C ,AE 过点O ,连接EC ,若 , ,则EC 长度为( ) A. B. 8 C. D. 7.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B. 平分弦的直线也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 弦的垂直平分线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 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8. 如图,已知 与坐标轴交于点A ,O ,B ,点C 在 上,且 ,若点B 的坐标为 ,则弧OA 的长为( ) A. B. C. D. 9. 将含有角的直角三角板OAB 如图放置在平面 直角坐标中,OB 在x 轴上,若 ,将三角板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则点A 的对应点 的坐标为 ( ) A. B. C. D.

10.如图,在中,,,以点C为圆心,CB的长为半径 画弧,与AB边交于点D,将绕点D旋转后点B与点A恰好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1.m是方程的一个根,则代数式的值是 ______. 12.已知,,是二次函数上的点,则,,从 小到大用“”排列是______. 13.如图,在中,直径,弦于E,若,则______. 14.如图是一座抛物形拱桥,当水面的宽为12m时,拱顶离水面4m,当水面下降 3m时,水面的宽为______ 15.如图,正的边长为4,将正绕点B顺时 针旋转得到,若点D为直线上的一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16.如图,在平面内将绕着直角顶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 若,,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 17.如图,A、B、C、D均在上,E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若,则 ______. 18.如图,内接于,于点D,若 的半径,则AC的长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 1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求m的取值范围;(3+3=6分) 若方程有一个根为,求m的值及另一个根.

九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慧学云教育 九年级数学试题(图形与证明二) 一.选择题 1、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A 平行四边形B 菱形C 矩形D 正方形 2、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光秀丽,花木葱茏.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分别种有红、黄、蓝、绿、橙、紫6种颜色的花.如果有AB EF DC ∥∥, BC GH AD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花、绿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B .绿花、黄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C .红花、蓝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D .蓝花、紫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3.如图,直线1l ∥2l ,若155,265∠=?∠=?,则3∠ A 50? B 55? C 60? D 65? 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顶角为() A .50° B .100° C .80° D .65° 5、如图1,□ABCD 的周长是28㎝,△ABC 的周长是A .14㎝B .12㎝C .10㎝D .8㎝ 12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菱形的周长为() A .20B .30C .40D .10 8、如图2,在菱形ABCD 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 .AC ⊥BD C .△ABD 是等边三角形 D .∠CAB =∠CAD 9、如图3,在ABC △中,点E D F ,,分别在边AB ,BC ,CA 上,且DE CA ∥,DF BA ∥. 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 的是() A.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B.如果90BAC ∠=o ,那么四边形AEDF 是矩形 C.如果AD 平分B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菱形 D.如果AD BC ⊥且AB 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正方形 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 在AB 边上,四边形EFGB 也为正方形,设△AFC 的面积为S ,则() A .S=2 B .S=4 C .S=2.4 D .S 与B E 长度有关 二.填空题 1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14cm,BC =16cm,则此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cm. 1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0,较短的边长为12cm,则对角线长为cm. A F C D B E 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 易错点: a≠0 和a=0 方程两个根的取舍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5)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过程。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北师大版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 Rt 90ABC C BAC ∠∠ 在△中,=,的角平分线AD 交BC 于 点D ,2C D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 A .1 B .2 C .3 D .4[来源:学科网] 2.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的解是( ) A .0x = B .1203x x ==, C .1210,3 x x == D .13x = 3.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 ) A .平行四边形 B .菱形 C .矩形 D .正方形[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418301041.html,][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418301041.html,] 4.小明拿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在阳光下玩,等边三角形木框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不可能...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 B C D 5.某农场的粮食总产量为1500吨,设该农场人数为x 人,平均每人占有粮食数为y 吨,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6.在李咏主持的“幸运52”栏目中,曾有一种竞猜游戏,游戏规则是:在20个商标牌中,有 5个商标牌的背面注明了一定的奖金,其余商标牌的背面是一张“哭脸” ,若翻到“哭脸”就不 获奖 ,参与这个游戏的观众有三次翻牌的机会,且翻过的牌不能再翻.有一位观众已翻牌两次,一次获奖,一次不获奖,那么这位观众第三次翻牌获奖的概率是 A . 15 B . 29 C . 14 D . 51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7.如图,地面A 处有一支燃烧的蜡烛(长度不计),一个人在A 与墙BC 之间运动,则他在墙上的投影长度随着他离墙的距离变小 B A . B . C . D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二次根式知识点 考点1、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 常见的无理数: 1、π以及π的有理数倍数。 2、、、; 3、2.01001000100001………… 考点2、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被开放数a是一个非负数; 2、二次根式是一个非负数,即≥0; 3、有限个二次根式的和等于0,则每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0. 考点3、移因式于根号内、外的方法 移因式于根号外 1、当根号外的数是一个负数时,把负号留在根号外,然后把这个数平方后移到根号内 2、当根号内的数是一个正数时,直接把这个数平方后移到根号内 移因式于根号内 1、当根号内的数是正数时直接开方移到根号外 2、当根号内的数是负数时开方移到根号外后要添上负号 考点4、最简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满足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知识特点: 1、最简二次根式中一定不含有分母; 2、对于数或者代数式,它们不能在写成a n×m的形式。 考点5、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 二次根式的化简,实际上就是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通过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a+b=(a+b),(m≥0); 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a≥0, b≥0); 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a≥0, b>0);

二次根式的乘方运算:=a,( a≥0); 二次根式的开方运算:= 考点6、与的异同点 1、不同点:与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 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时,=;时, 无意义,而 一元二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 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 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是b的平方根,当时,,,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把公式中的a看 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 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3、公式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初中数学试卷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是( ) A.2 2 1x x + B.bx ax +2 C.()()121=+-x x D.05232 2 =--y xy x 2.方程()()1132=-+x x 的解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没有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有一个实数根 3.方程()()1231=+-x x 化为02=++c bx ax 形式后,a 、b 、c 的值为( ) A.1,–2,–15 B.–1,–2,–15 C.1,2,–15 D.–1,2,–15 4.若方程07532=--x x 的两根为x 1,x 2,下列表示根与系数关系的等式中,正确的是( ) A.7,52121-=?=+x x x x B.3 7,352121=?-=+x x x x C.37,352121=?=+x x x x D.3 7,352121-=?=+x x x x 5.已知21x x 、是方程122+=x x 的两个根,则2 111x x + 的值为( ) A.21- B.2 C.2 1 D.-2 6.方程02 =-+c bx ax (a>0、b>0 、c>0)的两个根的符号为( ) A.同号 B.异号 C.两根都为正 D.不能确定 7.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962=+-x 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 ) A.k <1 B.k ≠0 C.k <1且k ≠0 D.k >1 8.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12=+++m x m x 的两个根是互为相反数,那么( ) A.m =0 B.m =-1 C.m =1 D.以上结论都不对 9.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为100万元,第一季度的营业额共800万元,如果平均每月增长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篇一】 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

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21章 第4页练习第1题答案 解:(1)5x2-4x-1=0,二次相系数为5,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为-1 (2)4x2-81=0,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81 (3)4x2+8x-25=0,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25 (4)3x2-7x+1=0,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7,常数项为1 【规律方法:化为一般形式即把所有的项都移到方程的左边,右边化为0的行驶,在确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时,要特别注意各项系数及常数项均包含前面的符号。】 第4页练习第2题答案 解:(1)4x2=25, 4x2-25=0 (2)x(x-2)=100,x2-2x-100=0 (3)x?1=(1-x)2-3x+1=0 习题21.1第1题答案 (1)3x2-6x+1=0,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6,常数项为1 (2)4x2+5x-81=0,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5,常数项为-81(3)x2+5x=0,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5,常数项为0 (4)x2-2x+1=0,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2,常数项为1(5)x2+10=0,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10 (6)x2+2x-2=0,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2,常数项为-2

习题21.1第2题答案 (1)设这个圆的半径为Rm,由圆的面积公式得πR2=6.28,∴πR2- 6.28=0 (2)设这个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长为x cm,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x(x-3)=9,∴x2-3x-18=0 习题21.1第3题答案 方程x2+x-12=0的根是-4,3 习题21.1第4题答案 设矩形的宽为x cm,则矩形的长为(x+1)cm,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得 x?(x+1)=132,∴x2+x-132=0 习题21.1第5题答案 解:设矩形的长为x m,则矩形的宽为(0.5-x)m,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得:(0.5-x)=0.06 ∴x2-0.5x+0.06=0 习题21.1第6题答案 解:设有n人参加聚会,根据题意可知:(n-1)+(n-2)+(n-3) +…+3+2+1=10,即(n(n-1))/2=10,n2-n-20=0 习题21.2第1题答案 (1)36x2-1=0,移项,得36x2=1,直接开平方,得6x=±1,,6x=1或6x=-1, ∴原方程的解是x1=1/6,x2=-1/6 (2)4x2=81,直接开平方,得2=±9,,2x=9或2x=-9, ∴原方程的解是x1=9/2,x2=-9/2 (3)(x+5)2=25,直接开平方,得x+5=±5, ∴+5=5或x+5=-5, ∴原方程的解是x1=0,x2=-10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 A .221 x x + B .02=++c bx ax C .()()121=+-x x D .05232 2 =--y xy x 2.化简 1 321 21++ -的结果为( ) A 、23+ B 、23- C 、322+ D 、223+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60x kx --=的一个根为3x =,则实数k 的值为( ) A .2 B .1- C .1 D .2- 4.要使二次根式1-x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 x <1 (C ) x ≥1 (D )x ≤1 5.有6张写有数字的卡片,它们的背面都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如图 2),从中任意一张是数字3的概率是( ) A 、61 B 、31 C 、21 D 、3 2 6.已知x 、y 是实数,3x +4 +y 2 -6y +9=0,则xy 的值是( ) A .4 B .-4 C .94 D .-94 7、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8.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5cm 和4cm ,圆心距为7cm ,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内切 C .外切 D .外离 9.如图3,⊙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线段OM长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10.已知:如图4, ⊙O 的两条弦AE 、BC 相交于点D,连接AC 、BE. 若∠ACB =6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O B =60° B . ∠ADB =60° C .∠AEB =60° D .∠AEB =3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方程 x 2 =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五角星的顶点是一个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这个 五角星可以由一 个基本图形(图中的阴影部分)绕中心O 至少经过____________次旋转而得到, 每一次旋转_______度. 13.若实数a 、b 满足1 112 2+-+-= a a a b ,则a+b 的值为 ________. 14.圆和圆有不同的位置关系.与下图不同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只填一种) 15.若关于x 方程kx 2–6x+1=0有两个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16.如图6,在Rt △ABC 中,∠C=90°,CA=CB=2。分别以A 、B 、C 为圆心,以2 1AC 为半径画弧,三条弧与边AB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17.已知:如图7,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4,若以AB 为直径的⊙O 与BC 相交于点D ,DE ∥AB ,DE 与AC 相交于点E ,则DE=____________。 18. 如图,是一个半径为6cm ,面积为π12cm 2的扇形纸片,现需要一个半径为R 的圆形纸片,使两张纸片刚好能组合成圆锥体,则R 等于 cm 三.解答题 19.(6 分)计算:÷ (6分)解方程:2(x+2)2=x 2 -4 图2 O A B M 图3 图4 图5 图7 图 6 12题图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 2015年2月2日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0(2≥=a a x 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a x a x -=+=21 . (2)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p x =2或 )0(2≠=+m p a mx )(形式的方程,如果 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 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九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测试 《第二^一章二次根式》 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 2分,共20分) 1 ?在 £M a 、 a b ' - 1 令 x --------- 、卞x 1 、 、 3 中是二次根式的个数有 个. 2. 当X = 时,二次根 式、X 1取最小值,其最小值为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存一@的结果是 4. 计算:胡2 -3 = 5. 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a - 1 + J (a 」2)2 - _____ ? + U b 令 +i c N ) = 0,则 a b +c 猜想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 n ( n >1)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24 分) F 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Jr C ? x 2 B ? x - 12. F 列二次根式 中, x 的取值范围是 x - 2的是( 6.已知三角形底边的边长是 ■- 6 cm,面积是 ? 12 cm 2,则此边的高线 7. 8. 计算:(3 2)2010 ( 3 2) 9. 已知x 2 3x 1 -0,则 10. 观察下列各式: 11. A ? x v 2 2010 ,??,请你将

x+2 C ? x - 2 D ? (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式子 c ③bc ac ④ab ac 中 ―c 七 2 10 12 3 13. ①b c x a , 实数 0 ② a b a

17.把一一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 ' m A. m A. a> 4 三、解答题(76分) (2 5- 3) 2 14.下列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0.2b B. . 12a 12b C.x2--y2 D. .5ab2 15.下列各式中,一定能成立的是() A . (2.5) 2-( 2.5)2B.v a2=(a )2 C . x2-2 x 1 - x 1 D. x2-9三 E x+3 -3 厂1 16.设4L、电2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b,则a的值为( 正确的有( 1个 C. 3个 D. 4个 A. ) b 45?108 - 1 1 一125 3 -0)1 ( 3 2) ° 4 2 8 ) B. 2个 A. B. 2 C. D. 18.若代数式■. (2 a) 2( a 4)2的值是常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19. (12 分)计算: (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3、a (a ≥0)是一个非负数.当a 为带分数是,要把a 改写成假分数,即53 22要写成 53 8 4、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2 a =a (a ≥0) 5、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 ×b =ab (a ≥0,b ≥0) 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 a =b a (a ≥0, b >0) 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11、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 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ab )m =a m b m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 +bx+c=0(a ≠0),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1) 直接开方法:如果方程能化成x 2 =p 或(mx+n )2 =p(p ≥0)的形式,那么可得x=p ± 或mx+n=p ± (2) 配方法:步骤:第一步,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是1);第二步,把常 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第三步,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四步,把方程左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即(x-k )2 =h(h ≥0);第五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3) 公式法:Δ=b 2-4ac 叫做方程ax 2 +bx+c=0(a ≠0)根的判别式。当Δ>0时,方程 ax 2 +bx+c=0(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 2 +bx+c=0(a ≠0)有两个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