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简介

《荷马史诗》简介
《荷马史诗》简介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中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著作。它是欧洲叙事诗的经典范例,内容丰富多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后世欧洲的诸多作家提供了丰富了素材。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关于荷马所生的年代,出生地和是否确有其人都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他可能生于公元前9、8世纪之间的小亚细亚〔安那托利亚〕海边的希腊殖民地。有希腊人的圣经之誉,柏拉图曾说过,精通荷马史诗就精通了一切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荷马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将两部史诗整理定型的作者。不过事实上,荷马史诗是希腊民间几百年来口头相传的神话传话和英雄故事的精粹。

荷马史诗深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古代史诗。荷马史诗不仅具有在西方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述说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大将阿基里斯之间的冲突,以此为焦点,详细叙述了在特洛伊战争中十年发生的故事。

阿伽门农抢走阿基里斯的女奴,于是阿基里斯当众立誓不再参加作战,希腊联军因此节节败退,阿伽门农只好遣人请求阿基里斯参战,但是阿基里斯不为所动;阿基里斯好友帕特罗克洛斯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基里斯为了替好友报仇,改变初衷重返战场,他战无不胜,亲手杀死赫克托尔,因此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只身与阿基里斯交涉,希望能用重金赎回赫克托尔的死体。

奥德赛

奥德赛描写伊塔卡岛国王奥德修斯攻克特洛伊后返回家乡,却在途中漂泊了十年的故事。

自从奥德修斯献出木马奇计,使得希腊联军得以攻破特洛伊城,他却因此刺瞎了海神之子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眼睛,故得罪海神波赛冬,返乡途中历经劫难,其妻潘尼乐普(Penelope)一直耐心等待丈夫的归来,但是备受求婚者的困扰,最后奥德修斯得到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帮助,返乡击杀众多求婚者,夫妻得以团圆。

特色

两部史诗都主要描述英雄的故事,但是风格上仍有所差异。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中的两军的激烈厮杀,奥德赛描写英雄作为普通人的感情。荷马史诗深动刻画众多英雄形象,阿伽门农傲慢无礼,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托尔爱国护民,奥德修斯聪颖睿智,潘尼乐普贞洁不二等等。

虽然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各有千秋,但是它们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没有互相孤立,而是互相衬托。伊利亚特的焦点是阿基里斯的故事经历,但是它的结局直到奥德赛中才有交代。奥德赛的主角是奥德修斯,可是他的英雄形象在伊利亚特中已经有了鲜明的形象,并且暗中埋下了伏笔。此外,奥德赛中交代许多在伊利亚特中已经出现的重要人物的结局,因此奥德赛就是全部荷马史诗的共同结局。

两部史诗除了本身具有史料价值外,描绘从氏族部落时期到奴隶制萌芽之时古希腊社会的生活场景。在史诗的描述里,众神的干涉尽管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显示了命运的威力,但是人的勇猛坚强、忠厚诚实,以及崇尚自由和光明的美好品德,也会影响自己的命运。

浅谈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浅谈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云春燕 914109160119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荷马史诗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1.荷马史诗艺术结构独具匠心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以空前宏伟的规模全面展现了古希腊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但是荷马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点带面,通过局部展示全局。在希腊传说中,特洛伊战争历时共三十年,对于这样一个庞大而又耗时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战争,荷马只是选取了最后一年的五十一天。同样的,在写《奥德赛》时,他也没有把奥德修斯二十年漂泊在外的经历全部写出来,而是先写奥德修斯回到伊大卡之前四十二天的海上遭遇,然后再用倒叙的手法展现了他海上十年的漂流经历,同时又以帖雷马科寻父和全家团圆为线索,使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荷马史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真实感人 在对英雄人物的刻画上,荷马并没有把他们塑造成完美式英雄,荷马在竭力渲染英雄人物高贵品质的同时,并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在《伊利亚特》中,希腊首领阿喀琉斯英勇善战,但是他却因为阿伽门农抢夺了他名下的女奴就大发雷霆,拒绝出战,这表现出他的心胸狭窄;他拒绝出战的同时,又置战士的性命于不顾,又表现出了他的自私残忍。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他是政治家和领袖,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在海上漂流期间,他是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他对爱情专一,抵制住女神们的种种诱惑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但是他性格中又有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 3.语言丰富多彩,富于多样性 史诗的语言都是从民间口头语言发展而来的,生动、准确、富于形象性,特别是大量的比喻都是动作语言和视听语言,具有立体感,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和史诗的魅力。这些语言大都是具体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使史诗读起来更加具体生动。比如荷马形容死的时候:“哗啦一声,黑夜就盖上了他的眼睛”,“他就像个游泳人钻水似的从战车上翻下来,交出了他的性命”;形容黎明的时候:“曙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两部史诗的内容都与特洛亚战争有关,《伊利昂纪》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最后一年中几十天发生的故事;《奥德修纪》描写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的回国,表现人与自然的斗争及人们为争夺财富的斗争。 特洛亚是小亚细亚西北部的一个城市,公元12世纪初期,希腊半岛上的一些部落,曾组成联军,向特洛亚发动进攻,引起了一场持续10年的大战。最后希腊人得胜,毁灭了这座城市,掠夺了大批的财产和俘虏,这就是特洛亚战争。在希腊传说中,战争的起因被说成是为了争夺斯巴达的王后海伦。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机其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风尚、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在思想内容方面,史诗表现了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热爱生活、肯定人的积极力量的积极乐观的思想;史诗还表现了古希腊人的冥俯乐土观以及他重视现世、不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的思想。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团聚的故事。《奥得赛》的情节集中描写主人公10年漂泊的最后40天,他以往的经历通过主人公在阿尔西诺斯宫中的讲述来表现。史诗的情节贯穿人和神两条线索。神话的因素在史诗情节中具有制造或解决冲突、推进情节变化发展的作用。 《伊里亚特》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也是最后一年)中几个星期的活动。史诗以阿基里斯和阿伽门农的争吵开始,以赫克托耳的葬礼结束,故事的背景和最终的结局都没有直接叙述。全诗以:“女神啊请歌颂伯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怒火中烧吧!”开始,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而展开,其它事件都与阿喀琉斯的愤怒有关,在52天的事情中史诗的叙述有详有略,重点描写的只有10天。 <奥德赛》则承伊利亚特的剧情讲述阿开亚(希腊联军)返乡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顿而遇到海难,全军覆没,奥德修斯虽靠机智和勇敢逃过一劫,但波塞顿的愤怒未息,故使奥德修斯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而另一方面他的妻子不知奥德修斯的生死,面对著蛮横的求婚者就只有苦等著丈夫的回来。最后在诸神的帮忙下,经过十年漂流生活的奥德修斯终於回到家里杀死了求婚者并与他的妻子团聚。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特洛耶王子赫克托尔英勇地与阿喀琉斯作战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耶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 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外国著名作家简介全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1.欧美部分 《荷马史诗》即《伊得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编。它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采用英雄格(六音步扬抑抑格)诗体,风格崇高,规模宏伟,富于戏剧性,生活气息浓厚。 《荷马史诗》是人民群众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为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被誉为欧洲史诗典范,并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素材,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相传为伊索所作。它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他们的丰富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它的艺术性也较高,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后代作家经常引用它。或为重新创作的题材,或为抨击暴政,讽刺敌人的武器。 希腊神话它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待。古希腊的神都自私、任性、爱享乐、爱虚荣、好争权夺利、嫉妒心和复仇心很强,可能是根据奴隶主贵族的形象来塑造的。英雄传说,内容是歌颂在同自然和社会斗争中建立过功勋的各氏族部落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联盟机智,百折不挠,品德高尚,是古代劳动令人忧伤集体力量、智慧和高贵品质的化身。它为古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欧洲文学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 I.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又少年形象出现。 3.雅典那,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4.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盗取天火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鹰啄食。是一个反抗强暴、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常叫过路行人猜谜,猜不出即将行人杀害;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 7.荷马,古希腊盲诗人。主要作品为《伊利亚特》为《伊利昂纪》《奥德赛》译为《奥德修纪》《伊》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马克思称赞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英国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主要成绩就是戏剧,其主要著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拜伦(1788-182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重要作品有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和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他的创作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 雪莱(1792-1822)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短诗《西风颂》和《致云雀》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萨克雷(1811-1863)英国作家,有著名长篇小说《名利扬》。 狄更斯,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司法、行政机构的腐败。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西方文化史 (2)

爱琴文化的发现:P5 爱琴海区域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至公元前12世纪,在这一地区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并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人们称之为爱琴文化。后又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爱琴文化是在19世纪晚期才为人们所知晓的 米诺斯王朝P6 公元前2000年,在克里特岛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小国,其中以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最为强大。公元前1700—前1450年是米诺斯王朝称霸爱琴海的鼎盛时期,也是克里特文化的辉煌时代。 米诺斯王宫: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王宫房间的墙壁上装饰着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其最大的特点是有许多动感的海洋动物形象,反映了克里特人的海洋生活。王宫的底层有许多储藏室,用来保存各地进贡来的农产品和工艺品。 线形文字A:大概在米诺斯王朝的黄金时代,克里特人的书写形式已从图形符号发展为线形音节文字,这些文字主要刻在泥板和陶器上,考古学家把它称为线形文字A。 迈锡尼文化:P7 古希腊作家称迈锡尼文化的创造者为阿该亚人。 阿该亚人与克里特人属不同语系的民族,但他们在与克里特人的长期交往中,吸收和借鉴了克里特人的书写艺术,创造了另一种泥板文书,考古学家称之为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里出现了许多有关奴隶的字样,这表明迈锡尼社会已进入到奴隶制阶段,且文字也用于记录经济账目,说明文字已应用于日常生活。 迈锡尼社会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迈锡尼文化深受克里特文化的影响,从中摄取了许多先进的文化成果。到公元前15世纪左右,迈锡尼文化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P11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是以苏美尔文化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楔形文字。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学作品以史诗为主,其中又以《吉尔伽美什史诗》为著名。另一方面,史诗也放映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观念:多神信仰,神的人格化及灵魂不死观。 宗教与神话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建筑和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较高成就。建筑中最杰出的代表有“空中花园”和“七级大庙塔”。 《旧约圣经》:P25 《旧约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它是由宗教信徒编撰的宗教经典,但它反映了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希伯来人的历史,是研究古代近东不可缺少的历史资料。同时,旧约中的传说和诗歌,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往往成为西方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 荷马史诗:P29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由盲人荷马整理编撰成著名的“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荷马史诗”反映了公元前11-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是研究希腊“黑暗时代”的珍贵史料,而且还可以从中窥见迈锡尼时代的某些痕迹。 “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神话传说是“荷马史诗”的重要题材,反过来,史诗又对早期希腊神话的整理和系统化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早期希腊宗教向更高阶段发展,为奥林波斯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荷马史诗”反映了希腊宗教此时正处于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氏族崇拜向人格神崇拜的过渡阶段。 “荷马史诗”的编撰,对于希腊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着,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因为史诗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且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它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着,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12 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 10 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 9 世纪至 8 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 9―8 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 6 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 3 世纪至 2 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着的诞生。 描写英雄必须首先描写战争,因为战争场面为英雄们提供了一展雄姿的天地,而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本身也体现了作者对英雄理想的追寻与歌颂.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尊严和荣誉如此值得英雄们珍视以至于在追求荣誉的大路上英雄们都奋不顾身。获得荣誉的途径无外乎两种,冲锋在前或是冒险主义。在面临危险和困难的时候,史诗中的英雄无疑都选择了冲锋在前,对此, 英雄萨尔佩冬在鼓励格劳科斯勇敢作战时有明确的阐述“:格劳科斯啊, 为什么吕底亚人那样用荣誉席位、头等肉肴和满斟的美酒敬重我们为什么人们视我们如神明……我们现在理应站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 坚定地投身于激烈的战斗毫不畏惧, 好让披甲的吕底亚人这样评论我们:‘虽然我们的首领享用肥腴的羊肉, 咂饮上乘美酒, 但他们不无荣耀地统治着吕底亚国家: 他们作战勇敢, 战斗时冲杀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战斗时冲锋在最前面最危险地地方是荷马史诗中最为英雄的体现!相比之前

荷马史诗赏析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赏析 ----浅谈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主义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巨著,它集中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千百年来,它那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前一部主要是讲述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的故事,最后以特洛伊王子伟大英雄赫克托耳的死结束。后一部讲的是攻占特洛伊之后希腊国王归国路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最后以国王回国为结束。 荷马史诗中,英雄人物追求卓越和荣誉,肯定自我和个性以及勇于承担等等英雄化了整个希腊民族,号称希腊史上的圣经。在这部圣经中,又以伊利亚特中宣扬的希腊英雄主义最气势磅礴和凛然正气。贯穿伊利亚特的主要思想无疑是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这三点中又以英雄主义最为让人热血沸腾,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膜拜之心去阅读伊利亚特,用心去感受那远古时代英雄们的热血和伟大! 一.追求卓越,渴望荣誉的英雄主义 在伊利亚特的开篇中,直接就写到了“女神啊,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咯琉斯致命的愤怒吧”点明了全诗的描写重点和基本主题。史诗中的阿咯琉斯选择了追求卓越,是不惧死亡,渴望荣誉的典范。在阿咯琉斯诞生之初,他的母亲就对他预言了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或是过和平的生活,尽管医生碌碌无为但是可以获得长寿,亦或是投身战争成为卓越的人而英年早逝,无法安享天年。阿咯琉斯违背了母亲的旨意毅然选择了后者,这一点上集中展现了英雄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英雄本色。在整个史诗中都贯穿了这一英雄的思想,在后续的奥德赛中,阿咯琉斯的父亲阿基琉斯在天国唯一关心的他的儿子是不是很卓越,所以说,贯穿全诗的就是英雄主义。 尊严和荣誉如此值得英雄们珍视以至于在追求荣誉的大路上英雄们都奋不顾身。获得荣誉的途径无外乎两种,冲锋在前或是冒险主义。在面临危险和困难的时候,史诗中的英雄无疑都选择了冲锋在前,对此, 英雄萨尔佩冬在鼓励格劳科斯勇敢作战时有明确的阐述“:格劳科斯啊, 为什么吕底亚人那样用荣誉席位、头等肉肴和满斟的美酒敬重我们? 为什么人们视我们如神明? ……我们现在理应站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 坚定地投身于激烈的战斗毫不畏惧, 好让披甲的吕底亚人这样评论我们:…虽然我们的首领享用肥腴的羊肉, 咂饮上乘美酒, 但他们不无荣耀地统治着吕底亚国家: 他们作战勇敢, 战斗时冲杀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战斗时冲锋在最前面最危险地地方是荷马史诗中最为英雄的体现!相比之前者,冒险主义更体现英雄的胆量,希腊联军老将涅斯托尔在两军形成僵持局面时曾经说, 如果有人胆敢冒险, 去探得敌人行动的一些消息并且能平安地回来, 那么他的声明将会在天底下的世人中播扬。在英雄的心目中,任务越危险越艰巨,随之而来的荣誉和尊严就越有分量。在英雄的心目中, 任务越危险, 越艰巨, 需要的勇敢精神就越强, 获得的荣誉和尊严当然也就越大。最后, 荣誉和尊严的对立面是耻辱, 因此要获得荣誉和尊严还必须要有知耻之心。知耻往往能生勇, 也正以为如此,知耻教育常常成为英雄们教育部下的有效手段。如当面对特洛亚人的强大力量和攻势时, 阿伽门农不断地在队伍中间穿行发令:“朋友们, 要做男子汉, 心中要有勇气, 在激烈的战斗中每个人要有羞耻之心, 有羞耻之心的人得保安全

《荷马史诗》读书报告

《荷马史诗》读书报告 刘明轩(2015级人文科学试验班10120152202610) 一、书名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荷马史诗·奥德赛》 二、作者 (古希腊)荷马著,赵越、刘晓菲译 三、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四、页数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541页、《荷马史诗·奥德赛》:392页 五、内容概要 《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特洛伊战争中第十年里的五十一天的事情,本书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由于阿开亚人失去最勇猛的将领而被特洛伊人击退,在连连溃败后阿基琉斯因为密友帕特罗克洛斯的战死而出战,击退特洛伊人的进攻并杀死赫克托尔,最终以其父亲赎取赫克托尔尸体并举行葬礼结束。《奥德赛》则描写了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还乡途中的惊险故事以及奥德修斯家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后父子联手惩治求婚人并最终使伊萨卡获得和平昌盛。两部史诗在内容上既是各自独立的,也是互有关联的。 六、读后心得与报告 《荷马史诗》堪称西方文学史上的传世经典之作,其中的生动情节以及反映的社会状况等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自己对本书的看法1: (一)作品之文学性 在我看来,《荷马史诗》的文学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1

1.书中的语言表述极具文学性。一方面体现在作者的遣词造句上,作者十分善于描写风、浪、田野、山脉等的自然景观,如在《伊利亚特》中有?在迫降的南风的推动下,涌起来对着突出的峭壁冲击,这些突兀的岩石,躲不过卷起的涛峰,而各种风向的大风有对它们兴波助浪?、?因为我带在身边的这东西,像清风一样无用?等语句,我认为这跟荷马本人是一个盲人有关,他通过感觉对风、浪的把握达到了运用娴熟的地步,同时,我认为《奥德赛》中对于奥德修斯回家途中海上的种种场景,如山脉、峭壁等的大量描写绝非仅凭盲人的想象可以得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证明荷马史诗却非荷马一人所作,或者荷马代表了一个群体,他们身居地中海周边的岛屿,有着对生活环境强烈的体会,海洋、山脉、狭小的平原,都在书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作者的表现手法上,荷马应该十分擅长运用比喻。在书中,作者常把勇士比作狮子,而把弱者比作羊和鹿,也喜欢把英雄比作大树,而英雄的战死则比作大树的倾倒,如?他砰然倒地,像一棵屹立山顶上的树,被铜斧砍倒,柔嫩的枝叶四处飘散?,将风的声势比作众人的呼吼和大部队的厮杀,将特洛伊人对墨奈劳斯和墨里俄奈斯的追击比作猎狗追击受伤的野猪,等等众多的比喻,使得《荷马史诗》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画面感,也让我不得不佩服以为盲人是如何写出如此生动激烈的文字的,同时也使得史诗不仅是单纯地罗列事件,更成为了文学作品之经典。同时,两本书都以荷马向缪斯女神祈求英雄的故事为开端,也反映了叙事史诗的行吟模式吧。 2.全书的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技巧都处理得非常巧妙。首先,《荷马史诗》中出现了大量的程式化词语2。其中一个就是大量的修饰词,如阿特柔斯之子、民众的国王阿伽门农,神一样的阿基琉斯,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这些仅对于古希腊英雄的称谓在我看来有些类似中国人对于皇帝的谥号,体现了对英雄的尊敬和对荣誉的重视)等等,这也许是作为一个行吟盲诗人的特点吧,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史诗的语言更加恢弘,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叙事诗。其次,书中还有许多重复的场景描写,如当“那有着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女神呈现时”、作者对于战争前的描写、对于宴会场景的描写、对于死亡的描写(作者常用一股黑雾笼罩死者的身体)同样也是程式化的语句。其次,《荷马史诗》的叙述结构和 2

外国著名作家简介

外国着名作家简介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1.欧美部分 《荷马史诗》即《伊得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最着名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编。它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采用英雄格(六音步扬抑抑格)诗体,风格崇高,规模宏伟,富于戏剧性,生活气息浓厚。《荷马史诗》是人民群众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为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被誉为欧洲史诗典范,并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素材,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相传为伊索所作。它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他们的丰富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它的艺术性也较高,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后代作家经常引用它。或为重新创作的题材,或为抨击暴政,讽刺敌人的武器。 希腊神话它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待。古希腊的神都自私、任性、爱享乐、爱虚荣、好争权夺利、嫉妒心和复仇心很强,可能是根据奴隶主贵族的形象来塑造的。英雄传说,内容是歌颂在同自然和社会斗争中建立过功勋的各氏族部落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联盟机智,百折不挠,品德高尚,是古代劳动令人忧伤集体力量、智慧和高贵品质的化身。它为古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欧洲文学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主要成绩就是戏剧,其主要着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拜伦(1788-182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重要作品有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和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他的创作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 雪莱(1792-1822)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短诗《西风颂》和《致云雀》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夏洛蒂·勃朗诗(1816-1855)英国作家,有着名长篇小说《简·爱》。 萨克雷(1811-1863)英国作家,有着名长篇小说《名利扬》。 狄更斯(1812-1870)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一生共写了十几部长篇小说,还有许多中短篇小说、杂文和戏剧等。《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重要作品还有《艰难时世》《双城记》等。狄更斯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生动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风貌。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的作品有《鲁滨孙漂流记》《辛格顿船长》《大疫年日记》等。《鲁滨

外国文学史2、论述题

荷马史诗: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基础内涵: 1.长篇叙述诗 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 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 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1.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 情节 2.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3.诗句优美,比喻生动 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 4.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 1、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 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是:肯定了在与自然和神的抗争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性因素。在颂扬英雄肯定人的精神的同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风尚以及一夫一妻制。 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就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2、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的文学意义 史诗是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以古代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和部落所崇拜的英雄业绩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主要以口头创作形式在民间流传,后来经过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史诗一般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的多是对本民族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口皆碑,世代相传,因而具有很深的民族根源。而也由于史诗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往往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一、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荷马史诗产生于古希腊文学史上神话传说与英雄故事繁荣兴盛的时期。整部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首先,规模宏大,剪裁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是荷马史诗的一大特色。两部史诗都以空前宏伟的规模广泛地描写了希腊社会,各自涉及十年间发生的事件。但是史诗并不都是平铺直叙,采用记流水账的方式来记述其全过程,而是采用了高度集中的手法,把情节集中到一个中心人物、一个完整事件和一小段时间上,使众多的人物、丰富的生活画面组织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例如《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51天的战事,重点描写的只有4天,概括了10年战争的面貌和精神。史诗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为情节枢纽,第一次愤怒拉开了战争的帷幕,第二次愤怒使战机急转直下,突出了阿基琉斯在联军中的决定作用。而这段描写中倒叙、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手法并用,使得主要情节与插曲有序结合,宏伟丰满。 其次,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加之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的运用贯穿始终,使得诗歌富有表现力,具有立体感,增添了史诗的魅力。史诗中的比喻极为丰富,而这些比喻大都是直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如“飞毛腿阿基琉斯”、“像葡萄一样深色的大海”等。又如在对人的勇敢的比喻中写到:“在他的胸膛里种进了一个苍蝇的勇气”。诗中比喻极为丰富诗人用苍蝇这么个微不足道的小生物来形容一个军人在战场上的勇敢无畏。此外,史诗还运用了大量富有哲理性的民间谚语,如“聪明得太晚就是愚蠢到极点”、“人的天赋才能是各各不同的”、“狮子不跟人来讲条件,狼也不跟羊来分庭抗礼——它们始终是仇敌”、“坏事总没有好结果,迟钝的也能赶上快腿的”等等。同时,两篇史诗在语言上也有不同之处。《伊利亚特》的语言有很多重复的地方,读来有冗长之感;而《奥德赛》在叙事上相对成熟,克服了语言的冗长罗嗦,细节描写简洁生动。 第三,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是荷马史诗的另一大特色。史诗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来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理想,也因此,荷马史诗又称为“英雄史诗”。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具有勇猛顽强、武艺高超的共性特征,而同时,他们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如狄俄墨得斯鲁莽,埃阿斯憨厚自信,赫克托耳沉着精明,阿伽门农刚愎自用,墨涅拉俄斯温柔敦厚等等。《伊利亚特》中的阿基琉斯是希腊联军中首屈一指的大英雄,性格既有单纯执拗、暴躁易怒、英勇善战、重视个人荣誉的一面,又有不畏权势、宽厚仁慈、珍视友谊、富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古代氏族英雄的典型,古代尚武精神的象征。而《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则是一个智多星的形象,他使用木马计战胜了特洛伊人。他智勇双全、聪明狡诈,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类克服重重困难改变命运的意志力量,具有英勇、顽强、战斗不息且有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

《荷马史诗》简析

荷马史诗 一、英雄史诗的定义: 英雄史诗(Heroic Epic)在严格意义上是指起码符合以下标准的作品:长篇叙述体诗歌;主题崇高庄重,风格典雅;集中描写以自身行动决定整个部落、民族或人类命运的英雄,或近似神明的人物。 一种古老的、源远流长的韵文体叙事文学样式。与神话具有互为依存的关系。 史诗的分类: 1、传统史诗(又称“原始史诗”或“民间史诗”)——由作者根据民族扩张和战争时期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与传说加工整理而成。 2、文学史诗(又称“非原始史诗”)——由善于创作的文人以“传统史诗”为蓝本创作而成。 3、模拟史诗——模拟史诗宏大精细的形式和庄重高雅的风格,却用来表现平庸琐碎的主题。(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化) 二、荷马传说 七城(?)争荷马 传说中的河神之子、俄耳甫斯的传人 顾名思义:跟随者、人质、盲人 三、史诗体系 古风时期有关特洛伊战争的史诗就已形成体系。 该体系由如下八部史诗构成: 1.《库普利亚》(Cypria),又译《塞浦路亚》 2.《伊利亚特》(Iliad) 3.《埃塞俄比斯》(Aethiopis),又名《阿玛宗尼亚》(Amazonia) 4.《小伊利昂》(Little Iliad) 5.《伊利昂的毁灭》(Iliu Persis) 6.《返乡》(Nostoi) 7.《奥德赛》(Odyssey) 8.《特勒哥尼亚》(Telegonia) 主题(The Epic Circle) 《库普里亚》:不和的金苹果;帕里斯的裁判;劫海伦;奥里斯港的集结(献祭伊菲革涅亚);战争前九年的进程。 《埃塞俄比斯》,或名《阿玛宗尼亚》:赫克托耳死后的战况,阿喀琉斯之死。 《小伊里昂》:争夺战盔;盗圣像;木马计。 《伊里昂的毁灭》:众人与木马(拉奥孔);破城。 《返乡》:阿伽门农之死;墨涅拉奥斯经埃及返乡。 《特勒哥尼亚》:奥德修斯及其子的奇怪结局;佩琉斯与忒提斯帕里斯的决断 四、《伊利亚特》 (一)情节 第一次愤怒

《荷马史诗》导读——讲义提纲

荷马史诗导读——讲义提纲 主讲人杨晓莲

荷马史诗导读 一、学习目标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宝贵文化遗产,标志着古代希腊文学的杰出成就。要求对史诗的跨文化比较意义有所了解,对荷马史诗的首创性质和史诗的多方面价值有较好的理解,对史诗描写的不同类型的形象的基本特征、史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有较好掌握。 二、主要知识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原生史诗与派生史诗、世界文学中史诗代表性作品 “荷马问题” 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荷马史诗的价值意义 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推荐电影或播放片断;在课件中配以相关图片。 三、主要教学内容——提纲 导论——希腊神话 第一章荷马史诗的形成 一、史诗含义 1.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 2.什么是史诗 3.史诗分类——原生史诗、派生史诗 4.史诗的特点——体裁、内容特点、形成方式、风格 二、诗人荷马——荷马问题(分离派、统一派) 三、荷马史诗的成书过程 第二章荷马史诗的内容 一、《伊利亚特》介绍 二、《奥德赛》介绍 第三章荷马史诗反映的思想观念 一、荷马史诗的英雄观 二、荷马史诗的战争观 三、荷马史诗的妇女观 四、荷马史诗的人生观 五、荷马史诗的命运观

第四章荷马史诗的文献价值 一、史诗反映的社会经济 二、史诗反映的社会组织 三、史诗反映的社会分化现象 四、史诗反映的古代体育竞技 五、史诗反映的古代习俗 六、史诗反映的古代战争技术及武器 第五章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一、特色斐然的英雄形象塑造 1. 血肉丰满的古代勇士——阿基琉斯 2. 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赫克托尔 3.智勇双全的完人形象——奥德修斯 二、令人惊叹的结构艺术 三、描写手法的多样性 四、具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六章荷马史诗的影响 一、荷马史诗对后世的影响 二、后世对荷马史诗的评价 三、荷马史诗的电影改编 四、后人对荷马史诗的改写 四、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2.《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3.《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陈中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荷马的启示——从命运观到认识论》,陈中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摘抄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摘抄 正如雨果说的: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 人成功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以下内容是为您精心的荷马史诗读书笔记摘抄,欢迎参考!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的圣经”。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 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奥德赛》叙述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 十年漂泊的故事。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 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

琉斯,他是个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但是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 《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部杰作。 正如雨果说的: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人成功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 荷马带我走进世界文学史的殿堂!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着,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公元前8世纪左右,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整理而成,故名荷马史诗。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两部史诗结构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荷马史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是认识希腊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仪式。春天的酒神祭有歌队参加表演,歌队队员唱赞美酒神的颂歌,歌队队长讲述酒神的故事,后来又加进了表演动作的演员,悲剧便由此产生。希腊悲剧主要不在于写悲,而在于表现崇高、庄重、严肃的英雄主义思想。它大都采用神话传说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和斗争,突出人跟命运的冲突,表现反专制、反压迫、反侵略的民主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希腊古典时期出现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耳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在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希腊神话的内容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着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等。希腊神话丰富美丽,影响深远,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简称《新约》。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基督教的正典。《新约》共27卷,形成于公元2世纪,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和“启示录”4类,主要记述的是耶稣的救世言行以及门徒的事迹。 中世纪的教会文学是适应封建主和基督教会而创作的文学。由教师们用拉丁文写成。其内容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宣扬神的权威、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目的在于欺骗人民,使人民成为统治者的驯服奴隶,以维护封建统治。教会文学的题材主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宗教叙事诗、赞美诗、祈祷文、宗教剧等。艺术表现上多采用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这种文学一般都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虽然在中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但是缺乏载入文学史的艺术价值。不过。它的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对后世欧洲文学有较大影响 骑士文学——中古欧洲的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它鲜明地反映了封建主阶级的意识,繁盛在12-13世纪。骑士文学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大类,前者以南法普罗旺斯为中心,主要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后者以北法为中心,主要写骑士为获得荣誉和爱情所进行的各种冒险活动,流传最广的是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的故事,如《特里斯丹和绮瑟》。骑士叙事诗有一定的反封建、反禁欲主义的意义,在艺术手法上也为近代 中世纪英雄史诗原先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由教会神职人员用文字写定。早期英雄史诗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生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如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贝奥武甫》和芬兰的《卡列瓦拉》(又译《英雄国》)。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象,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 城市文学又名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新兴市民阶级思想情趣的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讽刺封建贵族和宗教僧侣的专横、贪婪、愚蠢和伪善,表现市民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艺术风格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城市文学体裁众多,有韵文故事、市民抒情诗、市民戏剧和长篇叙事诗等。法国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传奇》的成就最为突出,长诗《玫瑰传奇》也颇有声誉。 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初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口号下,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资产阶级从被排斥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发掘积极因素: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抨击教会的唯心主义经院哲学;以现实主义精神强烈、生活气息浓郁的古代文学反对神秘的、奇迹色彩浓厚的封建文学;用古代形象生动、体态优美的雕刻、绘画否定形象呆板、缺乏生气的宗教艺术;用维护私有财产的罗马法来论证积累财富的合理性。其目的在于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