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艺考生总复习专题九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4讲生物技术课后巩固提升

2020届高考生物艺考生总复习专题九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4讲生物技术课后巩固提升
2020届高考生物艺考生总复习专题九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4讲生物技术课后巩固提升

第14讲生物技术

一、选择题

1.农业生产上有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可按图示程序选育出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请分析回答:

(1)微生物接种是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选育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于以该除草剂为唯一________的培养基上。通过比较单菌落周围________的大小,可筛选出高效的目的菌。实验结果如上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_______是最理想菌株。

(3)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将1 mL土壤溶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每种稀释度各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过适当培养后,6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9、57、58和2、7、5,空白对照组的平板上没有菌落,则每升土壤溶液中活菌数的理论值为________个。实际上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比通过统计所得的这一数值要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突变株A和B,然后对突变株A和B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接种的菌种一般培养基实验处理及结果

A 不生长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B 不生长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请分析突变株A和B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中能生长的最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2)已知该除草剂为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该除草剂,使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可见,在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的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于以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通过比较单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可筛选出高效的目的菌。实验结果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E菌落周围的透明圈最大,因此E 是最理想菌株。(3)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统计菌落数目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因此应选择稀释度为10倍的、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的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9、57、58)进行统计,则每升土壤溶液中活菌数的理论值为[(59+57+58)÷3]×10÷(0.1×10-3)=5.8×106(个)。由于统计结果是用菌落数来表示的,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实际上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比通过统计所得的这一数值要大。(4)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突变株A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甲,突变株B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乙,据此可推知,突变株A和B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中能生长的最可能原因是:突变株A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甲,突变株B可以提供;突变株B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乙,突变株A可以提供。

答案:(1)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操作) (2)氮源透明圈 E (3)稀释涂布平板法5.8×106统计结果是用菌落数来表示的,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4)突变株A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甲,突变株B可以提供;突变株B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乙,突变株A可以提供

2.为探究大肠杆菌CV101菌株和CV103菌株的营养需求,某团队在营养成分相同的含醋酸盐的培养液中分别接种CV101菌株和CV103菌株,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两种菌株的生长状况。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盐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来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主要应用是________;从功能上来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由图可知:更适应醋酸盐培养基环境的菌株是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统计培养30小时后醋酸盐培养基中的CV101活菌数,可采用________法;为保证能在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单个菌落,接种前,需取1 mL该菌液进行________处理。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团队在营养成分相同的含醋酸盐的培养液中分别接种CV101菌株和CV103菌株,因此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有利于菌种的扩大培养;从功能上看其属于选择培养基。(2)据图分析可知,在一定时间内,CV101菌株在该培养基中数量持续增多,而CV103菌株的数量减少且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CV101菌株能以醋酸盐为碳源,因此CV101菌株是更适应醋酸盐培养基环境的菌株。(3)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后者可以用于菌种的计数;为保证能在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单个菌落,接种前,需取1 mL该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处理。

答案:(1)液体扩大培养选择(2)CV101菌株在一定时间内CV101菌株在该培养基中数量持续增多,而CV103菌株的数量减少且维持在较低水平CV101菌株能以醋酸盐为碳源(3)稀释涂布平板梯度稀释

3.某地盛产葡萄、柿子等水果,但因销路不畅,造成水果严重积压,腐烂变质。某驻村扶贫支教老师为解决葡萄、柿子等资源严重损耗问题,组织学生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试图探究以柿子为原料制作柿子酒、柿子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①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甲瓶中。葡萄汁的质量和环境温度等方面满足需求,在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则被抑制。应注意的相关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通过酵母菌的单菌落进行计数,应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采用________法分离和计数。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这种培养基对酵母菌进行扩大培养。

(2)柿子酒、柿子醋的制备:

①若在甲瓶内装入打碎的柿子浆,加入________酶,能较好的提升柿子酒的清澈度。

②当酒精发酵基本完成时,将果汁的酒精浓度稀释至5~6度,然后导入乙瓶(装有5%~10%的醋酸菌液),搅匀,将温度保持在30 ℃,进行醋酸静置发酵。该过程中,对乙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探究不同醋酸菌接种量(5%、10%、15%)与醋酸发酵的关系,进行了相应实验,获得图2所示实验数据。在接种后70 h,接种量为15%的醋酸产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缺氧、呈酸性夹住a、b,关闭c、e,间隔一段时间应打开b处夹子排出CO2②琼脂稀释涂布平板不能(2)①纤维素酶和果胶②打开夹子d,通入无菌的空气③醋酸菌生长繁殖消耗营养物质较多,产生的代谢废物积累太多

4.(2019·高三北京海淀模拟)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对某种品牌的酸奶中乳酸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取6支灭菌的试管,分别加入9 mL灭菌的生理盐水,编号为B1、B2、B3、B4、B5、B6;吸取1 mL酸奶样液加入试管B1中,混合均匀;然后另取一支吸管从B1中吸取1 mL溶液,加入B2中,依次类推,最后从试管B6中取0.1 mL样液进行涂布计数,涂布三个平板,其菌落数分别为251、265、276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乳酸是乳酸菌________呼吸的产物,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乳酸菌的培养基过程中,对培养皿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平板冷凝后,倒

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对乳酸菌接种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根据三个平板中的菌落数,可推测原酸奶中乳酸菌的浓度为________个/mL,该方法测定的乳酸菌的含量和实际值相比,一般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为了使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对照组的设置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1)乳酸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的场所是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2)制备培养基过程中,对培养皿灭菌的常用方法是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的目的是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同时也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3)根据题干的操作步骤可推知,得到的是101、102、103、104、105、106倍的稀释液。从试管B6中取0.1 mL样液进行涂布计数,三个平板中菌落数分别为251、265、276个,可推测原酸奶中乳酸菌的浓度为(251+265+276)÷3×10×106=2.64×109个/mL。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活菌数目时,因为相邻的细菌可能形成一个菌落,因此测定值可能比实际值小。(4)为了使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需要另增设一组培养基,接种等量无菌水,主要是检测对培养基和培养器具灭菌是否彻底和操作是否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答案:(1)无氧细胞质基质(2)干热灭菌法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也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3)稀释涂布平板法 2.64×109偏小(4)另增设一组培养基,接种等量无菌水,其他操作均相同

5.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如表所示配方配制 1 000 mL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流程: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培养基中能为微生物提供维生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方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添加自来水,定容至1 000 mL

(2)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中,首先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进行梯度稀释,目的在于鉴定培养时培养皿中菌落数在________之间;然后进行鉴定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是目的菌形成的。

(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统计某培养液中纤维素分解菌数目的流程及记录结果。据图分析,该样液中微生物浓度大约为________个/mL。若各操作环节均正确,该同学认为该培养液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则该同学做出如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该配方是按照 1 000 mL的量制定的,所以按照如表配方配制 1 000 mL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流程是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无需进行计算环节。牛肉膏和蛋白胨都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维生素。(2)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液中微生物数量时,为了使统计结果更加准确,培养皿中菌落数应在30~300之间。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应使用刚果红染液,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一旦纤维素被分解,纤维素分解菌形成的菌落周围就会出现透明圈。(3)根据公式可计算出该样液中微生物浓度大约为8.0×107个/mL。各操作环节均正确,由于培养基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菌落,所以判断样液中有多种微生物。

答案: (1)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牛肉膏和蛋白胨(2)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30~300 产生透明圈

(3)8.0×107培养皿中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菌落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5《生物技术实践》(A、B卷)

2012级生物二轮复习A线生 专题15《生物技术实践》专题训练(A卷) (全卷满分:90分) 姓名班级得分 第I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在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仍然可以大量繁殖 D.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2. 下列所示四种菌落分布结果图中,均是是采用同一接种方法得到的是() A. ○2○3○4 B. ○1○3○4 C. ○1○2○4 D.○1○2○3 3.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土壤样液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用加入伊红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4.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方法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D.两种方法都可以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5.某同学用实验来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他准备了5份含有等量果胶酶溶液的试管,用0.1%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不同的pH值,每支试管加五块0.1cm3的正方体苹果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下列的说法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实验选取pH值梯度可以是5、6、7、8、9 B.为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可以将温度由25℃提高到大约80℃ C.生成果汁量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酶活性越大,果胶分解越快,生成的果汁越多 D.可根据果汁体积或果汁的澄清度来判断最适pH值 6.MS培养基和培养微生物所配制的培养基的主要区别是( ) A.MS培养基一般含植物激素,微生物培养基不含植物激素 B.MS培养基需要氨基酸,微生物培养基不含各种氨基酸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第17讲Word版含答案

第17讲微生物的利用与酶的应用 [考纲要求] 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3.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4.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1.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 提醒(1)LB固体培养基添加琼脂等凝固剂,用于单菌落的分离。 (2)全营养LB培养基与尿素固体培养基:①全营养LB培养基(含琼脂糖)是基础培养基;②尿素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如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尿素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如尿素培养基中加入酚红)。(3)加入尿素前的固体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尿素溶液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 2.灭菌与消毒的比较

3.微生物分离的两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提醒划线分离操作的注意事项 (1)每次划线之前及最后一次划线之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2)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4.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操作 (1)原理 ①接种在LB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快速分裂增殖。 ②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 (2)流程 5.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实验原理 ①筛选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②有些细菌合成的脲酶能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③细菌合成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从而使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变红。 (2)操作步骤

提醒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中的易错点 (1)误以为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时,配制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作为酸碱指示剂,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应加入琼脂糖作为凝固剂。 (2)误以为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只有尿素。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除了尿素外还有水。 (3)误以为尿素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尿素遇高温会分解,所以其灭菌方法为G6玻璃砂漏斗过滤除菌。 6.探究酶活性最适条件和用量的实验设计 (1)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因素实验的分析 ①实验原则: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严格控制变量,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②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温度、pH或酶抑制剂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或pH时,其活性最高,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都与果胶酶的活性大小呈正相关。 (2)三个实验的变量分析 提醒关于果胶的两点说明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生物技术实践》专题汇总练习

2017年高考试题《生物技术实践》专题汇总练习 1.(2017?江苏卷.10)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 .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 .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 .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2.(2017?江苏卷.12)固定化单宁酶应用于茶饮料加工,可消除其中的苦涩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单宁酶纯化时可采用透析法去除杂蛋白 B .化学结合法比吸附法对单宁酶活性影响更小 C .温度、pH 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单宁酶活性 D .酶的高效性决定固定化单宁酶不会降解茶饮料中的有益成分 3.(2017?江苏卷.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 B .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 .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 D .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4.(2017?江苏卷.20)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 B .配制CaCl 2 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 C .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 2 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 D .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 5.下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 .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 .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 .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18.(2017?海南卷.30)绿藻A 是某种单细胞绿藻,能够合成物质 W 。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绿藻A 增殖及物质W 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绿藻A 分别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实验组)和氮营养正常(对照组)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 的含量,结果如图。 (1)从图甲可知,在氮营养正常培养液的瓶中,绿藻A 的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 (2)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 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若物质W 是类胡萝卜素,根据类胡萝卜素不易挥发和易于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应选择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_。用纸层析法可以将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分开,纸层析法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 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5)与在光照条件下相比,若要使绿藻A 在黑暗条件下增殖,需要为其提供____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或“纤维素”)作为营养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7?新课标Ⅰ卷.37)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 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二 习题教学提纲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二 习题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二习题 1.下列有关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可以准确计算出一定容积的样品中活菌的数量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C.活菌计数法就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D.为保证活菌计数法的结果准确,需设置重复组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2.在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选取深层的土壤作为样品 B.可选取树林中多年落叶的腐殖土作为样品 C.可选取树林中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作为样品 D.可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30 d左右,再选取已腐烂的滤纸作为样品 3.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下列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是() A.可将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腐烂的滤纸上筛选目的菌进行诱变B.制备培养基时,将各种营养成分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充分溶化后调pH 值,再进行分装、灭菌处理 C.筛选出的菌种,若需频繁使用,可将其接种到试管的固体培养基上,并立即放入4℃冰箱保藏 D.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中的细菌不一定都能产生淀粉酶 4.以下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 C.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 D.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5.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C.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6.菌落的特征包括 ①菌落的形态②菌落的结构③菌落的大小④菌落的颜色⑤菌落的隆起程度⑥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突破练

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突破练 1.白色污染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了治理白色污染,我国科学院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能够高效降解聚氨酯(PU)塑料的新菌种,并把该菌种命名为塔宾曲霉菌,在塔宾曲霉菌的作用下,两周就可见塑料生物降解过程,两个月后其培养基上的塑料聚合物基本消失。这项成果为土壤污染处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处理塑料垃圾开辟了新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微生物的培养时需要用到培养基,若要对该菌种进行扩大培养,需要使用________培养基;若要分离、纯化该菌种,需要使用__________培养基;若要筛选该菌种,则需要使用以_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2)若要测定样品溶液中该菌种的数目,可将100 mL含该菌种的样品溶液稀释104倍后,取0.1 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选择培养基表面,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40个,且空白对照组平板上未出现菌落,则100 mL原菌液中含有塔宾曲霉菌________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试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缺点各答一个)。(3)请你结合该菌株的特性对处理塑料垃圾给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 答案(1)液体固体聚氨酯(PU)塑料(2)2.4×109优点:能够只计数活菌数目;缺点:统计的活菌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低(3)在垃圾填埋场喷洒塔宾曲霉菌菌液 解析(1)液体培养基具有可以进行通气培养、振荡培养等优点。在通气或在振荡的条件下可增加供氧量,增加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利于细胞生长,提高微生物数量。因此若要对该菌种进行扩大培养,需要使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需要使用固体培养基;若要筛选该菌种,则需要使用以聚氨酯(PU)塑料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2)每毫升(mL)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表示某稀释度下的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表示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表示稀释倍数。把数据代入此公式可求出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即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C÷V)×M=240÷0.1×104=2.4×107,因此100 mL原菌液中含有塔宾曲霉菌2.4×107×100=2.4×109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其优点是能够只计数活菌数目;缺点是统计的活菌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低。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 1.(2016·佛山市二模)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长期饮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牛奶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载体。国家标准是每毫升牛奶中细菌数小于30 000个。以下是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 (1)图中步骤①称为________________消毒法。步骤②是____________。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进行步骤③操作时,应选用下列中的哪种工具?________。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________附近进行。 A B C D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同时放入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所示。应该选择其中稀释倍数为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________/mL。 牛奶稀释倍数10-210-310-4 平板1菌落数87 10 1 平板2菌落数83 12 1 平板3菌落数85 10 0 解析:(1)80 (或梯度稀释);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③是接种,因为需要计数,需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工具是涂布器;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3)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87+83+85)÷10-2=8 500个。 答案:(1)巴氏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2)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B 酒精灯火焰(3)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10-28 500个 2.(2016·沈阳市高三质检)红方是腐乳的一种。请回答与其制作有关的问题: (1)补充制作红方的实验流程:①________→②加盐腌制→③________→④密封腌制。 (2)在实验流程①中,首先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2016高考备战-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超全精压)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酵母菌:兼性厌氧菌,有氧条件下,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 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方程式:C6H12O6→2C2H5OH+2CO2 1.酵母菌最适的繁殖温度是20℃,最适的酒精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葡萄酒出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3.在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受到抑制 二果醋的制作原理 醋酸菌:好氧异养型。最适温度30~35℃。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白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醋酸菌对氧气含量敏感,需要持续不断鼓入空气。(若只是打开发酵瓶的充气口不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式:2C2H5OH+O2→CH3COOH+H2O 实验设计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注:1.应该先冲洗,再除去枝梗,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2.避免过度冲洗,否则会冲走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操作提示 1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时,要留有1/3的空间 2葡萄酒制作温度控制在18~25℃,葡萄醋制作温度温度控制在30~35℃ 3.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酒精检验: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1.2 腐乳的制作 基础知识 一、实验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有白色菌丝。3.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实验设计: 1.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摆放在瓶中,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约腌制8 d。 注:1.加盐的作用:①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②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③可以调味 2.注意盐都用量:①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②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3.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为宜。 4.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论文

浅谈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 王招弟 经济管理学院 14会计4班 70 摘要: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在世界围发展迅速,渗透科学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基因制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等,回顾生物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基因工程、基因制药、转基因技术、人类健康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已成功生产出白细胞介素-2、尿激酶、乙型肝炎苗等,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人类已知至少五千多种疾病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有关,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艾滋病,如何根治这些疾病还需人类基因组的进一步研究。2003年4月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六国政府首脑联合发表了《六国政府首脑关于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联合声明》宣布: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已经解读了人类生命密码书中所有章节的秘密,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并且全世界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免费获取这些信息。日前美国奎格?文特研究所和多伦多儿童医院以及加州大学的研究者第一次向世界公布了个人的二倍体基因组序列。 有关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的密切联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一、基因制药 科学家预言,下个世纪的药物主要是基因药物。在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这台大戏中,基因药物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尤其是针对一些遗传疾病与疑难顽症,基因药物把传统疗法上升到了基因疗法。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将相应的人体遗传物质(基因)转移到不同的微生物中,制造出如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药物,已成现实。科学家在牛羊中植入人类基因,使这些动物的乳汁含有人类血液的主要成分,如特有的蛋白质、使血液凝结的成分和抗体等等。科学家还把基因切开、粘上,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从一种动物转移到另一种动物,把切下的基因植入任何生命细胞中,从而获

2020届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习题:专题八第15讲 生物技术实践 含解析

第15讲生物技术实践 1.(2018课标全国Ⅰ,37,15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 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 除氮源外还有(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 (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 答案(1)细菌选择(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核酸(3)碘液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 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链霉素可抑制细菌生长,从功能上看,添加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微生物正常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无机盐、氮源、碳源等。氮源进入细胞后,可以用于合成含氮大分子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等。(3)淀粉遇碘液显蓝色,若淀粉被水解,则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的淀粉被水解,形成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选择菌落 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取结果差别不大组别的平均值,进而得出计数结果。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历年高考试题选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历年高考试题选 一、全国卷 1.(2017?新课标Ⅰ卷.37)(15分)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2.(2017?新课标Ⅱ卷.37)(15分)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菌种发酵时间(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氨基酸和肽脂肪酸和甘油 3.(2017?新课标Ⅲ卷.37)(15分) 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碎→加溶剂→振荡→收

9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9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十大关键生物技术改善人类健康 美国《自然遗传学》杂志9月27日发表一项调查报告 列出了未来5至10年内最有希 望为改善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健康状况作出贡献的十大关键生物技术。这项调查综合了全球28位知名专家的看法 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杨焕明教授。 位居第一位的是针对传染病的分子诊断技术。报告指出 在发展中国家 近一半的死亡 病例由传染病所导致 发展中国家现有的很多诊断技术存在着操作不便、费用高昂等缺陷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克隆抗体等分子诊断技术如能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进一步降低成本 将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传染病诊断的水平 使死亡率降低。 报告列出的第二至第十位的生物技术分别为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开发重组疫苗的技术 除注射之外 更有效的药物和疫苗输送技术 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检测或清除污染的环保生 物技术 病原体基因组测序技术 使妇女能有效防御性传播疾病的新技术 可用于识别药物 靶标等的生物信息技术 营养价值更高、可对付营养不良的转基因作物技术 可降低激素、干扰素等治疗性蛋白质成本的转基因等技术 可有效促进新药研制开发的组合化学技术。 9.1生物技术与疫苗 9.1.1疫苗概述 什么是疫苗 请简述其研究史. 疫苗的英文名称vaccine 最初是因牛痘得名。现在将一切通过注射或通过黏膜途径接 种 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 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 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利用疫苗对人体进行主动免疫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在接受疫 苗者的体内建立起对入侵物质感染的免疫抗性。 注射或口服疫苗可以激活体内免疫系统 产生相应的抗病原体的抗体。 我国早在宋朝真宗时期(998 1023年)就开始从症状轻微的天花病人身上取得疱浆 人 工接染到健康儿童 使之产生轻微症状的感染 从而获得免疫力 避免引起严重天花和造成 死亡。后来这一方法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1721年传入英国。英国医生詹纳注意到感染牛痘的人不会感染天花。经过多次实验 詹纳于1796年 从一挤奶女工感染牛痘的豆疱中取出疱浆 给一个8岁的男孩接种在手臂上。后来再给男孩接种天花疱浆 这个男孩并没有染上天花 证明该男孩对天花确实具有免疫力。这个牛痘疱浆就是天花疫苗 它能够有效地预防天花。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 1979年4月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了天花。詹纳发明了用牛痘接种来预防天花 但并不清楚为什么这样能够预防天花。1870年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鸡霍乱病时发现 将引起鸡霍乱的弧菌培养几代后 毒力降低很多 给鸡接种 后 可使鸡产生对霍乱的免疫力 从而发明了第一个细菌减毒疫苗──鸡霍乱疫苗。后来 巴斯德总结出给动物接种某种细菌后 就可以使动物不再受这个细菌感染的免疫接种原理。这个原理奠定了疫苗的理论基础。因此 人们把巴斯德称为疫苗之父。1885年 西班牙的佛瑞 J.Ferran 将霍乱菌肉汁培养物注射到人体 成为人体注射疫苗的开始。1896年 德国的考来 Kolle 将霍乱弧菌加热杀死后制成菌苗 并在1902年日本霍乱大流行时使用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专题九 生物技术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专题九生物技术 知识要点:发酵技术、食品保存、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1. (2017枣庄)将抗冻基因转入番茄细胞培育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中,用到了转基因 技术和( ) A. 杂交 B. 人工授粉 C. 细胞核移植 D. 植物组织培养 2. (2017安徽)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下列食品与其发酵所利用的微生物对应 错误的是( ) A. 泡菜——醋酸菌 B. 酸奶——乳酸菌 C. 酱——多种霉菌 D. 米酒——酵母菌 3. (2017巢湖)下列有关克隆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组织培养属于克隆技术 B. 有目的地改变了生物性状 C. 可以应用于拯救濒危物种 D. 给人类带来社会伦理问题 4. (2017潍坊A卷)下列设想,通过现有的生物技术不可能实现的是( ) A. 让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几株名贵兰花快速繁育 B.培育出吃起来带有浓浓牛肉味的土豆 C. 仅依赖三只生育期的雌性藏羚羊就能繁育出雄性藏羚羊 D. 让一对良种雌、雄奶牛呆在英国,就能在中国生出它们的后代 5. (2017广东)科学家将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组织培养技术②细菌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③运用转基因技术④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2017怀化)以下成果均用到了生物技术,其中利用了细胞工程的是( ) A. 利用普通小鼠培育巨型鼠 B. 采用苏云金杆菌培育出抗虫棉 C.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出胰岛素 D. 采用普通羊培育多莉羊 7. (2017枣庄模拟)试管婴儿的培育诞生和嫁接繁殖无核蜜桔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依次是( ) A.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B.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C. 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 D. 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 8. (2017德州A卷)科学家把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获得了能够生产生长激素的“工程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工程菌”的获得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 “工程菌”生产生长激素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C. “工程菌”生产的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D. 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9. (2017青岛)下列有关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冷藏条件下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B. 白酒酿造过程首先要靠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 制作酸奶时,将牛奶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 D. 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 10. (2017通辽)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食品 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初二某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练习题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特点的是( ) A、可以培育出大量不含病毒的幼苗 B、受开花季节的限制 C、属于无性繁殖 D、需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为番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四个选项中,肯定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C、基因工程培育的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以下关于花药接种和培养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花药开裂形成幼小植株后才给予光照 B、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长出的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 C、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释放出的胚状体整体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D、对培养出来的植株作进一步鉴定和筛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是植物的体细胞)和花药离体培养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快速得到大量幼苗的方法.下列关于二者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的理论基础都是细胞具有全能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所使用的培养基配制方法基本相同 C、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必须经过移栽炼苗后,才能大田栽培,而花药培养不需要 D、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基本相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被子植物花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花粉发育的过程中,单核期时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B、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 C、花粉发育经历双核期时,两个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 D、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粒中精子的过程是一系列减数分裂的过程 【答案】: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技术 实践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酶的研究和应用 (10江苏卷)25.右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剐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和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 B.图1中X溶液为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和酵母菌充分接触 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了固定化细胞技术的操作过程。熔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和活化的酵母细胞混合,A项错误;图1中氯化钙溶液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B项正确;图2中要进行搅拌以使培养液和细胞充分接触,C项正确;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要以过洗涤再移到图2装置中,D项正确。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10新课标)37.【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列是和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壹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壹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原因是。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放在温度的地方,目的是。

(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天左右。 (6)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 【答案】⑴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不是;玫瑰精油随水蒸气壹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2)蒸馏温度在壹定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壹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3)下降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4)较低减少挥发;(5)a;(6)能薄荷油和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 【解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而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壹同蒸馏,所以次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评析】选修I没有考微生物的培养部分的内容,有点意外,也有点情理之中的事情,在和壹些老师交流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把重点放在了微生物部分上,而高考就是这样的让你抓不住,越是认为能考的,就越可能不考。精油的提取是我的老本行,大学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杜香馏液制取和利用,而对于学生来说,选修I的内容考的可不简单。 (10新课标)38.[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能够保持品种的,繁殖种苗的速度。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生物技术产业以基因产业为核心,并辐射到各个生物科技领域。通过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领域,以及对这些领域中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人们研究出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得出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和结论,并对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做一定的展望和预期。 关键词:基因,领域,应用,展望 引言: 现代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高新技术。被视为是 21世纪人类彻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强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并组织力量追踪和攻关。现代生物技术为什么会引起世界各国如此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呢?首先,生物技术是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关键技术,在迎接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五大危机的挑战中将大显身手。其次,生物技术将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畜牧、轻工、食品、化工、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促使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是 21 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 1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改良微生物的苗种性能 生物技术已用于啤酒酵母的改造,如将α-乙酰乳酸脱羧酚基因克隆到啤酒酵母中进行表达,可降低啤酒双乙酰含量而改善啤酒风味,日本生物技术专家还将霉菌的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中使其能直接利用淀粉生产酒精,省掉了高温蒸煮工序,可节约60%的能源,生产周期大为缩短。 1.2应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生产

2020届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 专题九 第14讲 生物技术

一、选择题 1.农业生产上有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可按图示程序选育出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请分析回答: (1)微生物接种是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选育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于以该除草剂为唯一________的培养基上。通过比较单菌落周围________的大小,可筛选出高效的目的菌。实验结果如上图显示的A~E 五种菌株中,________是最理想菌株。 (3)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将1 mL土壤溶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每种稀释度各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过适当培养后,6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9、57、58和2、7、5,空白对照组的平板上没有菌落,则每升土壤溶液中活菌数的理论值为________个。实际上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比通过统计所得的这一数值要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突变株A和B,然后对突变株A和B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接种的菌种一般培养基实验处理及结果 A 不生长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B 不生长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A+B 能生长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能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2)已知该除草剂为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该除草剂,使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可见,在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的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于以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通过比较单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可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综合训练题(一)精编+解析版(附评分标准)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综合训练题(一) 每题15分,共90分 1、[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泡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一碟酸甜香脆的泡菜,能令人胃口大开。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泡菜的制作过程离不开乳酸菌,因为乳酸菌可以在条件下产生乳酸,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泡菜中亚硝酸盐会在乳酸菌的作用下有所降解。亚硝酸盐含量的测 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 合形成色化合物。 (2)某人在家里制作泡菜,为了缩短制作泡菜的时间,在冷却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年泡菜 液,其目的是。要测定泡菜液中乳酸菌 的数量,可以用抽样检测法或法,用后一种方法接种培养后可得到下图 中 (A/B) 所示的结果。 (3)将在泡菜液中分离的两种乳酸菌L1和L2接种于含适量NaNO2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 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48h 后取样,检测NaNO2的含量进行对比。该实验的目的的是 。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该实验还 应补充设置,为防止乳酸菌产生的酸性物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可 以在培养基中加入。 2、[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海棠果营养丰富,富含黄酮类、钙质,用以制作的海棠果酒对人类的健康大有裨益。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制作海棠果酒是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醋是利用醋酸菌,二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在对氧气 需求上的区别是。 (2)制作果酒与制作果醋相比,其所需的发酵温度偏(填“高”或“低”),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家庭制作果酒,发酵过程中不需严格灭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常用的萃取剂具有沸点高且等特 点,在鉴定胡萝卜素粗品时,常用法,如果标准样品只形成一种色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生物技术实践 自查卷

专题复习自查案 专题13 生物技术实践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1.培养基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两种纯化培养方法: (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分散开。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1)两种选择培养基。 ①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尿素分解菌。 ②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 (2)两种鉴别培养基。 ①添加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尿素分解菌可使该培养基变红。 ②加刚果红的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 4.两种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1)直接计数法:用血细胞计数板借助显微镜观察计数,不能区分菌种死活,实验结果偏大。 (2)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实验结果偏小。 二、传统发酵技术 1.四种传统发酵食品技术的比较: 2.发酵过程中消毒、灭菌的措施: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①榨汁前葡萄应该先冲洗再去枝梗。 ②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2)腐乳的制作。 ①制作腐乳的玻璃瓶要洗刷干净后用沸水消毒。 ②酒、盐、香辛料都有杀菌作用。 ③接种、封瓶时都要进行无菌操作。 3.影响酒精发酵的两大因素: (1)发酵前期供氧不足。 ①结果:酵母菌数量少,产生酒精少。 ②原因:前期,酵母菌大量增殖,耗能多,需要通入空气或在发酵瓶中留有一定空间。 (2)发酵后期密封不严。 ①结果:酵母菌数量充足,但是产生的酒精较少或不能产生酒精。 ②原因:后期要通过密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以利于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三、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有效成分的三种提取方法: (1)蒸馏法:适合提取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且不与水混溶的物质。 (2)压榨法:适合提取高温易分解或原料易焦糊且含量较高的物质。 (3)萃取法:适合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 2.物质分离的五种方法: (1)分液法:分离油水混合物。 (2)过滤法: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3)离心法:除去液体中质量较小的固体残留物。 (4)加入无水硫酸钠后过滤:除去芳香油中的残留水分。 (5)蒸馏法:除去萃取液中的有机溶剂。 1.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②③④⑤。 ①果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需人工添加酵母菌种。 ②葡萄制作果酒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酒精含量,提高品质。[来源:学_科_网] ③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香辛料既能调制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