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对联作品图片

篆书对联作品图片
篆书对联作品图片

篆书对联作品图片

篇一:张颐钧篆书作品

张颐钧篆书作品

篇二:邓散木篆书作品选草书对联行书

邓散木篆书作品选草书对联行书..隶书立轴

名菊初。钝铁,字散木,别号芦中人、无恙、粪翁。1960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三长两短斋(三长者,篆刻、作诗、书法;两短者,绘画、填词,这是散木先生对自已艺术的评价)。以字行。江南大书家萧退庵的弟子。工行草书,一笔王字,但于篆隶真书,也都下过极深的工夫。楷书以唐楷为主,也写北碑,但终于还是帖意浓于碑意。隶书则汉代名碑大多涉及,以笔酣墨饱、结字谨严胜。篆书初学《峄山碑》,继杂以钟鼎款识,上溯殷商甲骨文,融会贯通,最后写出一种个人风格强烈的草篆。

邓散木在近代,是以篆刻著称的。当年印坛所谓“北齐南邓”,就是指北京的齐白石与江南的邓散木。篆刻初学浙派,后师秦汉玺印。早年得李肃之先生发蒙,壮年又得赵古泥、萧蜕庵两位先生亲授,艺事大进,又从封泥、古陶文、砖文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已章法多变,雄奇朴茂的风格。1931年至1949年之间,曾在江南一代连开十二次展览,艺坛瞩目,有书坛的“江南祭酒”之称。他的篆刻,追求的是汪洋恣肆、不计工拙的效果。但显得有些破碎,境界不高。书法也如

此,这可能是天分使然吧。

邓散木先生一生勤于艺事,几十年间,黎明即起,临池刻印,至日出方才进早餐,曾手临《说文》十遍,《兰亭》也临过几十遍,去世前几天还在伏案工作。他又十分热心书法教育事业。举办讲座,编印讲义。《篆刻学》一书就是他治印的经验之谈。1955年曾应北京人民出版社之邀担任简化字字模的书写工作,还书写了不少课本及各种普及读物,学生字帖,在书法的普及教育方面贡献很大。

邓散木艺术活动年表

1898年10月16日生于上海,初名土杰,后名铁,字钝铁,30岁后改为粪翁,抗战胜利后易名散木。晚年居北京,因病截去一足,因号“一足”、“夔”。1913年16岁在原英人所设华童公学肄业。因不愿接受洋奴教育,愤然离校,自习国文和书法。

1924年27岁办南离公学,任校长。

1926年29岁4月,与张建权女士结婚。

1928年31岁从虞山赵石(古泥)先生学习篆刻、虞山萧蜕先生学习书法,因称“虞山弟子”。

1931年34岁在上海觉林首次举办金石书法个展,至1948年,先后在上海等地举办个展及师生合展12次。

1935年38岁在南京环球旅社举办书法篆刻个展,结识画家徐悲鸿先生。1936年39岁在杭州为净慈寺书写巨型扁额“佛殿”两大字,每字高丈余。1938年41岁在上海大新公司展厅举办“杯水”展览,将作品义卖,以所得支援抗战。

1950年53岁上海解放,参加居委会工作并当选为二届上海市新成区人民代表及市政府委员。参加上海市文职土改工作队到绍兴道墟工作,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5年58岁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赴北京,用简化字书写小学语文课本及学生字帖,对于我国文字简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后定居北京,在京二年成《京华新咏》八十六首。

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

1960年63岁患血管堵塞症,截去左下肢。

1961年64岁右手腕伤筋不能握笔,此后间或以左手作书。此时刻印有时以锤子凿成。

1962年65岁因胃病切除胃脏三分之二,发现是胃癌。

1963年66岁10月8日下午5时,因癌病逝于北大医院。

1979年宣布“右派”问题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所书《篆刻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0年8月,民盟北京市委员会、中国美术馆、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单位在北京主办“邓散木金石书法展”,之后又在天津、杭州、青岛等地展出。

1981年《篆刻学》及《邓散木印谱》九集在日本翻译出版。

1983年邓散木夫人张建权女士将邓散木先生书法篆刻及手稿等近两千件捐献国家,黑龙江人民政府决定在哈尔滨成立“邓散木艺术陈列馆”。

《篆书五言联》146x37.5cmx2

篆书对联欣赏范文

篆书对联欣赏范文 邓散木篆书作品选草书对联行书 ..隶书立轴 名菊初。钝铁,字散木,别号芦中人、无恙、粪翁。1960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三长两短斋(三长者,篆刻、作诗、书法;两短者,绘画、填词,这是散木先生对自已艺术的评价)。以字行。江南大书家萧退庵的弟子。工行草书,一笔王字,但于篆隶真书,也都下过极深的工夫。楷书以唐楷为主,也写北碑,但终于还是帖意浓于碑意。隶书则汉代名碑大多涉及,以笔酣墨饱、结字谨严胜。篆书初学《峄山碑》,继杂以钟鼎款识,上溯殷商甲骨文,融会贯通,最后写出一种个人风格强烈的草篆。 邓散木在近代,是以篆刻著称的。当年印坛所谓“北齐南邓”,就是指北京的齐白石与江南的邓散木。篆刻初学浙派,后师秦汉玺印。早年得李肃之先生发蒙,壮年又得赵古泥、萧蜕庵两位先生亲授,艺事大进,又从封泥、古陶文、砖文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已章法多变,雄奇朴茂的风格。1931年至1949年之间,曾在江南一代连开十二次展览,艺坛瞩目,有书坛的“江南祭酒”之称。他的篆刻,追求的是汪洋恣肆、不计工拙的效果。但显得有些破碎,境界不高。书法也如此,这可能是天分使然吧。 邓散木艺术活动年表 1898年 10月16日生于上海,初名土杰,后名铁,字钝铁,30 岁后改为粪翁,抗战胜利后易名散木。晚年居北京,因病截去一足,

因号“一足”、“夔”。 1913年 16岁在原英人所设华童公学肄业。因不愿接受洋奴教育,愤然离校,自习国文和书法。 1924年 27岁办南离公学,任校长。 1926年 29岁 4月,与张建权女士结婚。 1928年 31岁从虞山赵石(古泥)先生学习篆刻、虞山萧蜕先生学习书法,因称“虞山弟子”。 1931年 34岁在上海觉林首次举办金石书法个展,至1948年,先后在上海等地举办个展及师生合展12次。 1935年 38岁在南京环球旅社举办书法篆刻个展,结识画家徐悲鸿先生。 1936年 39岁在杭州为净慈寺书写巨型扁额“佛殿”两大字,每字高丈余。 1938年 41岁在上海大新公司展厅举办“杯水”展览,将作品义卖,以所得支援抗战。 1950年 53岁上海解放,参加居委会工作并当选为二届上海市新成区人民代表及市政府委员。参加上海市文职土改工作队到绍兴道墟工作,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5年 58岁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赴北京,用简化字书写小学语文课本及学生字帖,对于我国文字简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后定居北京,在京二年成《京华新咏》八十六首。 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 1960年 63岁患血管堵塞症,截去左下肢。 1961年 64岁右手腕伤筋不能握笔,此后间或以左手作书。此时刻印有时以锤子凿成。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书法鉴赏——隶书 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秦始皇看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之为隶书。其实,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就有隶书萌芽。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但历史一般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可惜他没有书迹留下来。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西汉,鼎盛时期在东汉后期。 在隶书著名书法家中,程邈之后,最负重名的要算东汉末蔡邕。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赋,工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清代陈思说他“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美尽妙,独步古今”。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奉诏写定“六经”文字,书丹上石,刊刻于洛阳太学门外,世称这些刻石为《熹平石经》。石经用当时标准隶体书写,结体平整端庄,浑厚凝重,深受时人喜爱。当其建立之始,乘车来观览、摹写者日余千人,填塞街衢,足见其声誉之高。他的女儿蔡琰也是中国历史上博才多学的第一个有书法作品传世的女书家。其他如萧何、曹喜、师宜官、梁鹄等也是写隶书高手,可惜他们的书迹没有流传下来。 隶书书法,除民间流存下来的帛书、竹简外,汉代刻石,保存也较为集中。不过,西汉刻石,较为罕见,而且不少石刻仍是古隶,如《五风二年》刻石,《菜子侯》刻石,都略带篆书笔意。隶书成熟以后,在东汉碑刻中大放异彩。现存东汉刻石,以桓、灵之际为多,后世所谓“汉碑”,主要就是指这个时期的碑刻。为了便于介绍,把风格比较接近的归类如下: 清秀飘逸者:这类风格的为数最多,这主要因为字体纯熟首先要表现出一种秀丽俊俏。我们可以举《曹全碑》、《张景碑》为例。尤其《曹全碑》更为著名,此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原石现陈列于西安碑林。 端方工整者:这类风格以严整健稳见长,但从中透露着自然朴茂之质。我们举《衡方碑》、《封龙山颂》为例。《衡方碑》立于建宁元年,在山东汶上县。《封龙山颂》立于廷熹七年,是河北元氏县著名五碑之一。全碑隶书15行,每行26字。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1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2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3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4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5 隶书的美学内涵: 解读隶书的美学内涵和产生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对隶书本体的深层认知。通常,是从现存的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的。但是,通过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样还无法认识隶书美学内涵的形成渊源。因此,要将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置放在秦汉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探求出隶书美形成的文化和思想渊源。也只有这样,才算了解了一些隶书的传统。 在两汉,隶书不但通过隶变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同时还有着向草率和规范两极方向发展的整体趋势。一方面,隶书在过分强调书写便利的极端中逐步脱离了隶书的原本实用立场,进而在持续草化过程中因书写的运动态势不同最终形成了所说的章草和今草;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对隶书原本书写形态的规范建构,而且这种规范建构是以形式秩序确立为前提的。

因为文字的形式秩序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社会进步。这是历来被官方重视的重要环节。因此,随着西、东汉王权的相继确立,对现实生活中广泛流通的隶书进行规范整理也就成为必然。八分书以规范为手段,有效的克服了篆之捷隶书的随意性书写倾向,使形式秩序趋向于稳固的位置选择和有序的结构图式。加上汉代官方文人审美观念的不断容入,最终形成了八分书规范、和谐、静穆、左撇右挑的风格特征。两汉刻石存在的从西汉的质朴率真向东汉工稳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也从一方面印证了官方对篆之捷隶书进行规范建构的历史进程。 然而,当今学界和书法界普遍把两汉刻石方面的逐步工稳规范的发展趋势认定为隶书走向成熟的标志了。这样做不但牵强,也为隶书的本体理论阐释带来困难。这是因为:一、八分书对隶书的改造是以美术规范化和线条装饰化为前提的。不但不具备书写的随意性与合理性,反而增加书写的难度,失去了隶书书写简捷流便的原本实用立场;二、从八分书的书写主体来看,已经由隶书的原本社会公众立场上移到了文人和官方了。从、《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等刻石文本可以看到八分书已经开始具有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这些书法文本有着一个大致相同的特征,那就是波蹀。其实这种波蹀是对篆之捷原本隶书书写的美化。飞动的线条和波蹀已经使刻石隶书脱离了隶书原本的简单和质朴,而开始具有雅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是汉代文人那种浪漫、潇洒的艺术审美精神的体现。而正是这种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却失去了隶书在社会广泛流通的内在条件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不应该属于原本意义

七言春联篆书

八法龙蛇寻奥 妙万方翰墨出精 微﹍﹍﹍﹍﹍﹍﹍﹍﹍﹍﹍﹍﹍﹍﹍﹍﹍﹍﹍﹍﹍﹍﹍﹍﹍﹍﹍﹍﹍﹍﹍﹍﹍﹍﹍﹍﹍﹍﹍笔走龙蛇资雅 韵诗题福寿贺新 春﹍﹍﹍﹍﹍﹍﹍﹍﹍﹍﹍﹍﹍﹍﹍﹍﹍﹍﹍﹍﹍﹍﹍﹍﹍﹍﹍﹍﹍﹍﹍﹍﹍﹍﹍﹍﹍﹍﹍辰龙回宫欣报 捷巳蛇出洞喜迎 新 壬辰胜岁堂堂 去癸巳芳春鼎鼎 来﹍﹍﹍﹍﹍﹍﹍﹍﹍﹍﹍﹍﹍﹍﹍﹍﹍﹍﹍﹍﹍﹍﹍﹍﹍﹍﹍﹍﹍﹍﹍﹍﹍﹍﹍﹍﹍﹍﹍壬辰传捷龙辞 旧癸巳报春蛇迎 新﹍﹍﹍﹍﹍﹍﹍﹍﹍﹍﹍﹍﹍﹍﹍﹍﹍﹍﹍﹍﹍﹍﹍﹍﹍﹍﹍﹍﹍﹍﹍﹍﹍﹍﹍﹍﹍﹍﹍金蛇狂舞迎新 纪瑞雪纷飞兆好 年篇二:2015 经典篆书带横批对联 1.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 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2.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 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3.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4.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 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5.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万象更新 6.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喜迎新春 7.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欢度春节 8.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万象更新 9.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喜迎新春 10.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吉星高照 11.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国泰民安 12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春意盎然 13.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辞旧迎春 14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万象更新篇三:2014七言春联【带横批的对联精选:】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导读:本文是关于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希望能帮助到您! 乔迁新居的意思也就是搬家,一般乔迁入户都会为新居张贴新的对联来祈求家人入住平安,这是一篇关于乔迁对联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上联:旭日乍临家室乐; 下联:和风初度物华新。 上联:日丽风和锦铺院; 下联:冬暖夏爽笑满堂。 上联:向阳庭院风光好; 下联:勤劳人家幸福多。 上联:画栋连云光旧业; 下联:华堂映日耀新居。 上联: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户纳东西南北祥。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上联:红日高照新居户; 下联:喜花常开幸福家。 上联:基实奠定千秋业; 下联:柱正撑起万年梁。 上联:三阳日照平安宅; 下联:五福星临吉庆门。

上联:迁居新逢吉祥日; 下联:安宅正遇如意春。上联:门对青山千古看; 下联:家居旺地四时新。上联:乔第喜迁新气象; 下联:换门不改旧家风。上联:居卜风和仁是里; 下联:堂开景聚德为邻。上联:地久天长门有喜; 下联:年丰人寿福无边。上联:有福有寿勤俭户; 下联:无虑无忧康乐家。上联:地无寒舍春常在; 下联:居有芳邻德不孤。上联:祥云环绕新门第下联:红日光临喜人家上联:新屋落成千载盛下联:阳光普照一家春上联:江山聚秀归新宇下联:蓬壁联辉映画堂上联:宏图大展兴隆宅下联:泰运长临富裕家上联:新厦落成增瑞气下联:华门安居进财源

上联:五色祥云笼甲第 下联:三多景福集门闾 上联:门庭多喜气 下联:家室驻早春 上联:新春迎新气 下联:福地启福门 上联:风和新居暖 下联:日丽甲第安 上联:新居迎万福 下联:仁宅集千祥 上联:新居焕彩 下联:华堂生辉 上联:门迎百福 下联:户纳千祥 上联:千祥云集 下联:百禄并臻 上联:燕贺新禧 下联:莺歌阳春 上联:春光入户 下联:福气临门 上联:福临吉地 下联:春满华堂 上联:值升平华厦乔迁福禄满堂下联:遇盛世新楼矗立紫阳高照

篆书春联吴昌硕

金石拙美的集成 ——吴昌硕篆书 王福州 2012-12-28 15:31: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观赏吴昌硕篆文书法,感受金石文字拙美,是一件快事,更是一种享受。金石书法是中国视觉美术独特的美感发现,因其苍厚高古,须像老者观赏一件称心古玩,细细把玩远近端详。纵览中国书法史,元代赵子昂推崇摹古复古,发展至明清美学上的重大收获便是逐步摆脱帖学纤弱气质,推动了对“拙”美的挖掘和金石美学的繁荣。伴随大量吉金碑版的出土,金石学、文字学、考古学兴盛。金石拙美在气息在味道,来自吉金乐石,来自钟鼎盘盂,来自碑碣摩崖,来自纸墨槌榻。透过古今对金石书法朴茂、遒劲、浑厚、古拙、沉雄、苍老等的溢美之辞,便体味到金石拙美的一鳞半爪。 吴昌硕是近现代金石美学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谈论金石美学绕不开吴昌硕。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篆文最为夺目,尤其是篆书,真力弥满,古趣横溢,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欣赏吴昌硕篆书,感受金石拙美,一方面必须了解石鼓文。石鼓作为先秦石刻,历经千年风霜,先放置凤翔夫子庙,再放置汴梁的保和殿,最后被金人运往北京放置国子监。石鼓文书写停匀婉通,镌刻工整精细,远超西汉石刻。随着搬运和重复椎拓,鼓上字迹日益磨损,至乾隆年间曾另选贞石征工摹刻,所以石鼓又分新旧两种。吴昌硕认为宁波范氏天一阁所藏北宋拓本最佳,可惜咸丰十年化为灰烬。他退而以书家阮元所摹刻的天一阁本石鼓,作为日夜临写的对象。甚至有传说他没有真正的阮刻本,只能重复从迟鸿轩所临出来的石鼓样本。石鼓文线质浑劲,结体略呈纵势,籀文的繁复结构贯穿其中,章法疏密有致,纵横有象。 习石鼓过程中,常熟书家杨沂孙、贵州莫友芝对吴昌硕都有相当影响。吴昌硕融会贯通,相互为助,其篆书脱胎于石鼓文,以天玺碑为骨干,蓄意变化创立草篆,参以三代金笔意及绘画的笔法结构,形成拙美金石书法。石鼓文因其优劣难辨,晦涩难懂,鲜有近代书法家喜爱,唯吴昌硕一以贯之钟情改造。另一方面应对书法气韵有了解,即学会望气,体察书品气局,品味气眼气口。吴昌硕篆书将石鼓文整饬丰茂的特点与邓石如等人婀娜飘逸的小篆相结合,再融入如篆刻般凝重而爽利的“金石气”。 金石书法美在用笔。用笔中的中锋、侧锋、藏锋、出锋和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皆以点画成就其变化,表达情感。如音乐运用少数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构成优美乐曲。常说吴字力透纸背力能扛鼎,即说其有骨风骨力,是生命和行动的支撑点,引申到精神层面,就是有气节,有骨头,站得住。吴昌硕长期沉浸于斑驳陆离的钟鼎彝器和碑碣瓦甓,沉醉于款识和铭词千百年深沉的修养熔铸,历经时间和历史的淘洗和孕育,使人如观满天星斗,精神四射。吴昌硕的篆文用笔上,倚重笔锋,施展弹性,其功用限于构线。行、顿,转折果断遒劲,线条粗厚,节奏变化丰富。一笔下去,无论点面,都不是几何学上的点面,而是圆的立体的点面。中锋下笔,背阳光照射,正中间有道黑道,黑线周围是淡墨,俗称“绵裹铁”,圆滚滚产生立体感觉。线是点的延长,块是点的扩大;点是有体积的,点是力之积,积力成线达到生死刚正。吴昌硕用笔浑朴厚重,饱满鼓荡,起笔藏锋回护,行笔圆润充实,收笔或戛然而起,或轻顿缓提,尽显遒劲老辣。用墨上其功用止于涂染。以浓湿为主,饱墨铺毫,意韵生动,有时墨尽笔枯,更添苍莽朴拙之趣。从其发展过程看,由清逸渐浑厚,由平稳趋纵肆,由整齐转参差,最终形成恣肆老辣、遒劲豪迈的风格。纵观吴昌硕篆书,骨法用笔由点块构成而非线,从合理性、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凝练遒劲,气度恢弘。像疏景横斜,苍藤盘结,具有“字中有画”之趣,非书非画,亦书亦画,堪称奇观。 金石书法美在文字结构。吴昌硕长期浸淫于中国书法篆、隶、真、草、飞白的空间美,临摹石鼓文同时兼顾改造创新,布白运用匠心独具。笔画上,他把结字方正形体变为纵向取

书法鉴赏答案(全)

慕课习题 1 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金文 B、篆书 C、楷书 D、甲骨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品鉴书法正确的方法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 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真善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篆书是在哪种历史背景下创造的 A、文景之治 B、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D、商鞅变法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 1 书法的内涵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表现对象 B、表现内容 C、何如表现 D、表现结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什么的艺术 A、文学 B、历史 C、情感意向 D、哲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用启功先生的瘦金体去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书法对象的艺术性表现不包括 A、书家创作艺术时的审美艺术性 B、汉字的象形性 C、汉字及其点画的丰富性 D、书法作品内容的文化艺术性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毛笔的特点是柔软、有弹性,因此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很难体现出字体的各种形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 A、汉 B、京 C、文学 D、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的()被称为笔尖之舞。 A、绘画 B、书法 C、刻章 D、芭蕾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通过()会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A、对比 B、临摹 C、欣赏 D、训练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讲究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因此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法国画家毕加索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 书法作品中只要存在共性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这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出自()。

七字对联100副欣赏

七字对联100副欣赏 七字对联100副欣赏七字对联欣赏篇一:1. 气雄河汉开天镜;声振关山度月魂。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老舍)2. 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3.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集兰亭序字)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4.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5. 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集怀仁圣教序字)几枝疏影千秋色;一缕东风万户春。6. 三春花满香如海;八月涛来水作山。(集圣教序字)三春陌上沾时雨;四野田间看庆成。7. 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集争坐位帖字)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集兰亭序字)8. 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集兰亭序字)大胆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9. 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集争坐位帖字)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10. 万里山川皆入画;一庭花木又催诗。万里秋风吹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11. 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集怀仁圣教序字)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12. 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13. 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集唐诗句)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集兰亭序字)14. 万树苍颜千里翠;一楼新色满城辉。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15. 书到右军难品次;文如开府得纵横。(集争坐位帖字)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16.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月写个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17. 月沼观心清若镜;云房养气润于珠。(集醴泉铭字)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集争坐位帖字)18. 月榭琴弹新制曲;晓窗画展旧游山。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气上天为白云。(高邕)19.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以公道逐水情。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集兰亭序字)20. 风节为贞金乐石;心神如秋月春云。(集王居士砖塔铭字)风度鹤声闻远谷;山横雨色卷浮岚。21. 文从疑古参同始;道在黄花翠竹间。(马一浮)文比韩公能识字;诗追老杜转多师。(尹秉绶)22. 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至无古人。(集兰亭序字)文能换骨余无法;学到寻源自不疑。23. 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刘墉)文章或论到阃奥;笑谈与世殊臼科。24. 文章奇古原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翁同龢)25. 文章散作生灵福;议论吐为仁义辞。六经以外无奇籍;一室之中有太和。26.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夫之)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27. 为人不外修齐事;所乐自在山水间。(集兰亭序字)为人树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谭嗣同)28. 为有才华翻蕴籍;每从朴实见风流。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宝生光。(集醴泉铭字)29.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黄宾虹)30. 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集苏轼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31. 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集兰亭序字)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32. 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释弘一集华严经句)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33.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户书声月在天。一诚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集争坐位帖字)34. 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集兰亭序字)一庭花发来知己;万卷书开是古人。35. 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阴百道泉。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36. 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集醴泉铭字)一路沿溪花复水;几家深树碧藏楼。(集唐诗句)37. 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一溪烟水明如画;十亩桑田谁并耕。38. 一榻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林则徐)一藏梵声涛在口;满林花影月苞山。(集怀仁圣教序字)39. 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声天外峰。卜邻喜近清凉宅;与客同参文字禅。40. 水天秋晚时呼茗;芦荻风来欲系船。(翁方纲)水不求深鱼自乐;人之好吾鹿则鸣。41.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水宽山远烟霞迥;天澹云闲今古同。42.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峰。玉子半枰敲净几;炉香一缕上藏书。(王文治)43. 玉海金涛千里秀;绿树红楼万家春。玉堂修史文皆典;香案承书望若仙。(集西岳华山碑字)44. 玉瑟瑶琴倚天半;白波青嶂非人间。(梁启超)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李苦禅)45. 正值万株红叶满;问言何处芙蓉多。(集韩愈句)功深书味常流

篆书春节对联

篆书春节对联 篇一:篆书春联吴昌硕 金石拙美的集成 ——吴昌硕篆书 王福州 2012-12-28 15:31: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观赏吴昌硕篆文书法,感受金石文字拙美,是一件快事,更是一种享受。金石书法是中国视觉美术独特的美感发现,因其苍厚高古,须像老者观赏一件称心古玩,细细把玩远近端详。纵览中国书法史,元代赵子昂推崇摹古复古,发展至明清美学上的重大收获便是逐步摆脱帖学纤弱气质,推动了对“拙”美的挖掘和金石美学的繁荣。伴随大量吉金碑版的出土,金石学、文字学、考古学兴盛。金石拙美在气息在味道,来自吉金乐石,来自钟鼎盘盂,来自碑碣摩崖,来自纸墨槌榻。透过古今对金石书法朴茂、遒劲、浑厚、古拙、沉雄、苍老等的溢美之辞,便体味到金石拙美的一鳞半爪。 吴昌硕是近现代金石美学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谈论金石美学绕不开吴昌硕。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篆文最为夺目,尤其是篆书,真力弥满,古趣横溢,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欣赏吴昌硕篆书,感受金石拙美,一方面必须了解石鼓文。石鼓作为先秦石刻,历经千年风霜,先放置凤翔夫子庙,再放置汴梁的保和殿,最后被金人运往北京放置国子监。石鼓文书写停匀婉通,镌刻工整精细,远超西汉石刻。随着搬运和重复椎拓,鼓上字迹日益磨损,至乾隆年间曾另选贞石征工摹刻,所以石鼓又分新旧两种。吴昌硕认为宁波范氏天一阁所藏北宋拓本最佳,可惜咸丰十年化为灰烬。他退而以书家阮元所摹刻的天一阁本石鼓,作为日夜临写的对象。甚至有传说他没有真正的阮刻本,只能重复从迟鸿轩所临出来的石鼓样本。石鼓文线质浑劲,结体略呈纵势,籀文的繁复结构贯穿其中,章法疏密有致,纵横有象。习石鼓过程中,常熟书家杨沂孙、贵州莫友芝对吴昌硕都有相当影响。吴昌硕融会贯通,相互为助,其篆书脱胎于石鼓文,以天玺碑为骨干,蓄意变化创立草篆,参以三代金笔意及绘画的笔法结构,形成拙美金石书法。石鼓文因其优劣难辨,晦涩难懂,鲜有近代书法家喜爱,唯吴昌硕一以贯之钟情改造。另一方面应对书法气韵有了解,即学会望气,体察书品气局,品味气眼气口。吴昌硕篆书将石鼓文整饬丰茂的特点与邓石如等人婀娜飘逸的小篆相结合,再融入如篆刻般凝重而爽利的“金石气”。 金石书法美在用笔。用笔中的中锋、侧锋、藏锋、出锋和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皆以点画成就其变化,表达情感。如音乐运用少数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构成优美乐曲。常说吴字力透纸背力能扛鼎,即说其有骨风骨力,是生命和行动的支撑点,引申到精神层面,就是有气节,有骨头,站得住。吴昌硕长期沉浸于斑驳陆离的钟鼎彝器和碑碣瓦甓,沉醉于款识和铭词千百年深沉的修养熔铸,历经时间和历史的淘洗和孕育,使人如观满天星斗,精神四射。吴昌硕的篆文用笔上,倚重笔锋,施展弹性,其功用限于构线。行、顿,转折果断遒劲,线条粗厚,节奏变化丰富。一笔下去,无论点面,都不是几何学上的点面,而是圆的立体的点面。中锋下笔,背阳光照射,正中间有道黑道,黑线周围是淡墨,俗称“绵裹铁”,圆滚滚产生立体感觉。线是点的延长,块是点的扩大;点是有体积的,点是力之积,积力成线达到生死刚正。吴昌硕用笔浑朴厚重,饱满鼓荡,起笔藏锋回护,行笔圆润充实,收笔或戛然而起,或轻顿缓提,尽显遒劲老辣。用墨上其功用止于涂染。以浓湿为主,饱墨铺毫,意韵生动,有时墨尽笔枯,更添苍莽朴拙之趣。从其发展过程看,由清逸渐浑厚,由平稳趋纵肆,由整齐转参差,最终形成恣肆老辣、遒劲豪迈的风格。纵观吴昌硕篆书,骨法用笔由点块构成而非线,从合理性、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凝练遒劲,气度恢弘。像疏景横斜,苍藤盘结,具有“字中有画”之趣,非书非画,亦书亦画,堪称奇观。 金石书法美在文字结构。吴昌硕长期浸淫于中国书法篆、隶、真、草、飞白的空间美,临摹石鼓文

新春对联书法图片

新春对联书法图片 篇一:行书书法春联作品 一一年年四四季季行春好常运在 八万方紫财千宝红进永家开门花 横横批批::财喜源迎广新进春 一一年乾好二运净随除春旧到习 四五季讲彩四云美滚树滚新来风横横批批::万辞事旧如迎意春一一帆帆风风顺顺年吉年星好到 万万事事如如意意步福步临高门横横批批::吉财星源高广照进五一湖乾四二海净皆除春旧色习 万五水讲千四山美尽树得新辉风横横批批::万辞象旧更迎新春春百雨年丝天丝地润回万元物气 红一梅统点山点河绣际千太山平横横批批::春国意泰盎民然安一喜帆居风宝顺地年千年年好旺 万福事照如家意门步万步事高兴横横批批::吉喜星迎高新照春1 百一世年岁四月季当春代常好在 千万古紫江千山红今永朝开新花横横批批::万喜象迎更新新春和楼顺外一春门阴有鸠百唤福雨 平庭安前二日字暖值蝶千翻金风横批:万象更新一四家面和荷睦花一三家面福柳四一季城平山安色四半季城春湖生东意风兴吹隆出通千

四山海绿 财春源雨茂洒盛来达万三象江新爆梨竹花声院声落辞溶旧溶岁月 红柳梅絮朵池朵塘迎淡新淡春风篇二: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1]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

篆书春节对联

[标签:标题] 篇一:篆书春联吴昌硕 金石拙美的集成 ——吴昌硕篆书 王福州 2012-12-28 15:31: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观赏吴昌硕篆文书法,感受金石文字拙美,是一件快事,更是一种享受。金石书法是中国视觉美术独特的美感发现,因其苍厚高古,须像老者观赏一件称心古玩,细细把玩远近端详。纵览中国书法史,元代赵子昂推崇摹古复古,发展至明清美学上的重大收获便是逐步摆脱帖学纤弱气质,推动了对“拙”美的挖掘和金石美学的繁荣。伴随大量吉金碑版的出土,金石学、文字学、考古学兴盛。金石拙美在气息在味道,来自吉金乐石,来自钟鼎盘盂,来自碑碣摩崖,来自纸墨槌榻。透过古今对金石书法朴茂、遒劲、浑厚、古拙、沉雄、苍老等的溢美之辞,便体味到金石拙美的一鳞半爪。 吴昌硕是近现代金石美学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谈论金石美学绕不开吴昌硕。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篆文最为夺目,尤其是篆书,真力弥满,古趣横溢,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欣赏吴昌硕篆书,感受金石拙美,一方面必须了解石鼓文。石鼓作为先秦石刻,历经千年风霜,先放置凤翔夫子庙,再放置汴梁的保和殿,最后被金人运往北京放置国子监。石鼓文书写停匀婉通,镌刻工整精细,远超西汉石刻。随着搬运和重复椎拓,鼓上字迹日益磨损,至乾隆年间曾另选贞石征工摹刻,所以石鼓又分新旧两种。吴昌硕认为宁波范氏天一阁所藏北宋拓本最佳,可惜咸丰十年化为灰烬。他退而以书家阮元所摹刻的天一阁本石鼓,作为日夜临写的对象。甚至有传说他没有真正的阮刻本,只能重复从迟鸿轩所临出来的石鼓样本。石鼓文线质浑劲,结体略呈纵势,籀文的繁复结构贯穿其中,章法疏密有致,纵横有象。习石鼓过程中,常熟书家杨沂孙、贵州莫友芝对吴昌硕都有相当影响。吴昌硕融会贯通,相互为助,其篆书脱胎于石鼓文,以天玺碑为骨干,蓄意变化创立草篆,参以三代金笔意及绘画的笔法结构,形成拙美金石书法。石鼓文因其优劣难辨,晦涩难懂,鲜有近代书法家喜爱,唯吴昌硕一以贯之钟情改造。另一方面应对书法气韵有了解,即学会望气,体察书品气局,品味气眼气口。吴昌硕篆书将石鼓文整饬丰茂的特点与邓石如等人婀娜飘逸的小篆相结合,再融入如篆刻般凝重而爽利的“金石气”。 金石书法美在用笔。用笔中的中锋、侧锋、藏锋、出锋和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皆以点画成就其变化,表达情感。如音乐运用少数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构成优美乐曲。常说吴字力透纸背力能扛鼎,即说其有骨风骨力,是生命和行动的支撑点,引申到精神层面,就是有气节,有骨头,站得住。吴昌硕长期沉浸于斑驳陆离的钟鼎彝器和碑碣瓦甓,沉醉于款识和铭词千百年深沉的修养熔铸,历经时间和历史的淘洗和孕育,使人如观满天星斗,精神四射。吴昌硕的篆文用笔上,倚重笔锋,施展弹性,其功用限于构线。行、顿,转折果断遒劲,线条粗厚,节奏变化丰富。一笔下去,无论点面,都不是几何学上的点面,而是圆的立体的点面。中锋下笔,背阳光照射,正中间有道黑道,黑线周围是淡墨,俗称“绵裹铁”,圆滚滚产生立体感觉。线是点的延长,块是点的扩大;点是有体积的,点是力之积,积力成线达到生死刚正。吴昌硕用笔浑朴厚重,饱满鼓荡,起笔藏锋回护,行笔圆润充实,收笔或戛然而起,或轻顿缓提,尽显遒劲老辣。用墨上其功用止于涂染。以浓湿为主,饱墨铺毫,意韵生动,有时墨尽笔枯,更添苍莽朴拙之趣。从其发展过程看,由清逸渐浑厚,由平稳趋纵肆,由整齐转参差,最终形成恣肆老辣、遒劲豪迈的风格。纵观吴昌硕篆书,骨法

清代书法对联赏析

清代书法对联赏析 程恩泽龙门对长联图 清代是我国书法艺术集大成阶段。在“以书取士”之风下,经清代科举之路选拔的两万名进士,几乎人人写一手好书法。他们的别字楹联,多隐藏着书家特殊的期望与祝福。 即将收展的首届海南民间收藏精品展上,一组清代对联书法依旧引人注目,他们之中大多是当时的进士或“三甲”:程恩泽、汪洵、谭延闿、张岳崧、喻长霖、林世熹…… 与其他朝代不同,清代盛行“以书取士”,尤以乾隆时代更甚。当时,文人若想考取功名,首先要练就一手好书法,因而清中晚期的进士几乎人人写得一手好书法。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字画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有骨介绍,清代可谓中国书法最繁荣的时期,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当时流派纷涌、个性奔放,丝毫不逊于唐代的楷书、宋代的行书、明代的草书。 起自五代的对联书法,则是将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结合得最好的一个品种。李有骨说,此次海南民间收藏精品展展出的清代对联书法,代表了中国古代极高的对联书法水准,他们的别字楹联,多隐藏着书家特殊的期望与祝福。 程恩泽:龙门对长联图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之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

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襄阳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于山窗”。 清代嘉庆进士程恩泽的这幅龙门对长联图,洋洋洒洒共74字。上联摄景,集合了神州古国的九处胜景奇观———泰山极顶观东海日出、赤城栖霞、峨眉山雪景、巫山十二峰、洞庭月色、鄱阳湖奇观、潇湘夜雨、扬州曲江潮、庐山瀑布,可谓五彩纷呈;下联取文,提及我国古代九位名人及其绝艺:杜甫的诗、王维的画、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司马迁的《史记》、薛涛的小笺诗、王羲之的书法、庄子的道家经典著作《南华经》、司马相如的汉赋、屈原的《离骚》,可谓绮章叠秀。 李有骨介绍,所谓龙门对,是指上联从右边读起,下联从左边读起,上下联的落款刚好能对在一起。此联上下气脉连贯,一气呵成,内容之丰富、气势之恢宏、写作方法之独绝,令人击节赞叹。 其实据史料考证,这对龙门对的原创者乃明代诗人李东阳:“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这副《题书斋联》历来被誉为是奇联绝对,联中绝唱,在中国楹联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而后,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对《题书斋

篆书对联作品欣赏

篆书对联作品欣赏 篇一:篆书各种形制的创作练习 篆书各种形制的创作练习 (一) 中堂 中堂因悬挂在厅堂正壁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形制较为宽大,比斗方长,比条幅宽,其长宽比例大致为二比一或三比二,一般用四尺或六尺整张宣纸或长度稍短—一些的宣纸为宜。书写内容适宜表现恢宏和气势苍茫的题材或形式端正的整篇内容。此作诸葛亮共86字,正文书写后,最后一行只剩2个字的空格,无法落款,只能另起一行落长款较为适宜。 释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条屏 条屏为条幅的组合,有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十条屏等,但必须是偶数。书写的内容可写一条内容,也可写一个专题的多个内容。要注意的是书写前后必须一直,整体协调。常见的条屏每条行数字数相等,惟末条因有落款可灵活变化。此作为陶渊明诗,末条屏因从整体考虑,故将其诗出处写进正文,只落名款,也较为统一。 (三)条幅

条幅指直挂的长方形字幅,形制和中堂一样取纵势,一般用四尺或 六尺宣纸竖折对裁,即为两张条幅,也就是常说的四尺对开或六尺对开。条幅是参加展览、赠送友人最多、最普遍也最简便的一种表达形式,书写内容范围广泛,行气贯通。宜于发挥。此作为虞世南五言绝句,正文三行,行八字,末行中段结束,下段落款。 释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四)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是书法艺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统幅式,也最适合于书写篆书和隶书。对联的内容要求非常严谨,必须是对仗工整的诗句和文句,而且上下联字数、大小、粗细、宽窄都要对应一致。用四尺宣纸对开裁,即成一副对联,也可用现成的瓦当对联纸。对联落款较为独特,单款落在下联即可,双款可分上下联落。上款落在上联正文的右侧,比正文略低;下款落在下联正文的左侧,也要低于正文。此幅对联作品只落穷款,也是一种形式。 释文:石壁挂藤通篆意 桐阴滴露聆琴声 (五)横幅 横幅,也称“横披”,是传统的书写形式之一,较适宜居室、书斋及厅堂悬挂。章法上要考虑到”横”的幅面要求,注意行与行之间的统一协调。字数少的横幅接近于匾额,应写得厚重、坚挺、有力。此作为王虚

2018-2019上学期(最新)书法鉴赏题目及答案整理

2018-2019上学期(最新)书法鉴赏题目及答案整理 1.1 1.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品鉴书法是正确的方式?(A) 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真善美 2.在哪种历史背景下创造的篆书?(B) A、文景之治 B、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D、商鞅变法 3.下列哪种文字是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D) A、金文 B、篆书 C、楷书 D、甲骨文 4.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这是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 5.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1.2 1.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什么的艺术是中国书法?(C) A、文学 B、历史 C、情感意向 D、哲学 2.[多选题]书法的内涵包括下列哪几项?(ABC) A、表现对象 B、表现内容 C、何如表现 D、表现结果 3.[多选题]书法对象的艺术性表现包括(BCD)。 A、书家创作艺术时的审美艺术性 B、汉字的象形性 C、汉字及其点画的丰富性 D、书法作品内容的文化艺术性 4.用启功先生的瘦金体去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5.毛笔的特点是柔软、有弹性,因此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很难体现出字体的各种形态。(×) 1.3 1.被称为笔尖之舞的是中国的(B)。 A、绘画 B、书法 C、刻章 D、芭蕾舞 2.法国总统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是观看

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D) A、汉 B、京 C、文学 D、舞 3.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是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讲究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 4.画家毕加索认为艺术在中国。(√) 5.通过(A)会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A、对比 B、临摹 C、欣赏 D、训练 1.4 1.“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这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这句话是下面那一位说的?(D) A、梁思成 B、白宗华 C、林语堂 D、梁启超 2.艺术来源于什么,又高于什么?(B) A、自然 B、生活 C、宗教 D、政治 3.书法作品中存在共性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4.书法艺术性要求书家的艺术造诣要高于诗词作者的艺术造诣。(√) 5.书法的加工素材是(C)。 A、点画 B、汉字 C、艺术化了的诗词歌赋 D、话语 1.5 1.下面哪一项是中国文字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书法的开始?(A)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楷书 2.学习书法史,站在哲学的角度,以(A)的观点去鉴赏是书法鉴赏的正确学习方法。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多选题]属于书法发展时期的文字的是下列哪些文字?(ABD)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篆书 4.东汉至唐朝之间的这一时间段是书法的成熟期。(×)

【书法家必备】适合书写的对联,都在这了

【书法家必备】适合书写的对联,都在这了

写人

尔雅书法鉴赏平时作业答案

绪论(一)已完成 1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我的答案:√ 2品鉴书法正确的方法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 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真善美 我的答案:A 3篆书是在哪种历史背景下创造的 A、文景之治 B、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D、商鞅变法 我的答案:B 4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我的答案:× 5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金文 B、篆书 C、楷书 D、甲骨文 我的答案:D 绪论(三)已完成 1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 A、汉 B、京 C、文学 D、舞 我的答案:D 2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讲究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因此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我的答案:√ 3通过()会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A、对比 B、临摹 C、欣赏 D、训练 我的答案:A 4法国画家毕加索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我的答案:√ 5中国的()被称为笔尖之舞。 A、绘画 B、书法 C、刻章 D、芭蕾舞 我的答案:B

1艺术来源于什么,又高于什么 A、自然 B、生活 C、宗教 D、政治 我的答案:B 2书法艺术性要求书家的艺术造诣要高于诗词作者的艺术造诣 我的答案:√ 3书法的加工素材是什么 A、点画 B、汉字 C、艺术化了的诗词歌赋 D、话语 我的答案:C 4书法作品中只要存在共性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我的答案:× 5“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这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出自()。 A、梁思成 B、白宗华 C、林语堂 D、梁启超 我的答案:D 绪论(五)已完成 1书法的繁荣期是从元明之后开始的 我的答案:× 2()是中国文字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书法的开始。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楷书 我的答案:A 3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A、发展起 B、繁荣期 C、成熟期 D、萌芽期 我的答案:D 4下列各种文字不属于书法发展时期的文字的是()。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篆书 我的答案:C 5书法的成熟期大概时间段为东汉至唐朝之间 我的答案:× 6书法鉴赏的正确学习方法是学习书法史,站在哲学的角度,以()的观点去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