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恶性肿瘤诊治论文

合集下载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阑尾粘液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非常少见,通常在患者年龄较大时被发现。

本文将介绍一例阑尾粘液腺癌的患者情况,及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

患者为一名55岁女性,主因右下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于医院就诊。

患者症状开始于3个月前,一开始仅仅感到右下腹不适,随后疼痛加剧,并伴有腹泻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症状持续,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

通过临床检查和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患者被诊断为阑尾粘液腺癌。

肿瘤的大小约为5cm,显示为囊性肿块,且有部分侵犯附近的组织。

此时患者被转诊至我院进一步治疗。

患者入院后,经过全面评估,包括了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以及全身情况评估等。

还进行了手术准备和术前讨论。

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包括了阑尾切除和局部淋巴结清扫。

手术后,肿瘤标本经过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为阑尾粘液腺癌。

在手术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并在随访时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目前患者正在进行术后的恢复治疗,并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

阑尾粘液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患者通常在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一旦发现有右下腹疼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尽早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

在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查对于发现肿瘤和评估病变程度有很大帮助。

肿瘤标志物测定和病理学检查也对于确诊和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阑尾粘液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术前讨论,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阑尾粘液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但病情一旦确诊,患者通过规范的治疗和术后恢复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通过对这一罕见病例的介绍,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原发性阑尾肿瘤诊治策略的开题报告

原发性阑尾肿瘤诊治策略的开题报告

原发性阑尾肿瘤诊治策略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原发性阑尾肿瘤诊治策略1. 研究背景阑尾肿瘤是指位于阑尾内或延伸至阑尾的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比较罕见的一种,约占所有阑尾病变的1-2%,其中以腺癌最为常见。

由于阑尾在人体内位置较为隐蔽,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或误诊,对于其诊治策略仍存在争议。

随着医疗技术和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阑尾肿瘤的诊治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但仍需要不断完善。

2. 研究意义原发性阑尾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被忽略。

然而早期发现原发性阑尾肿瘤可以增加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治疗的难度。

因此针对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分析目前主流的治疗策略及其优缺点,以期为阑尾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对原发性阑尾肿瘤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临床研究数据可采用Meta分析进行汇总,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5.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将概括总结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给出相应的治疗策略及其优缺点。

这将为阑尾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治疗的难度。

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原发性阑尾癌的研究,探索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应的治疗策略。

6. 计划进度本研究计划先通过文献调查和分析,掌握有关原发性阑尾肿瘤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不同类型研究的结果,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并对相关数据和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

随后,我们将对现有阑尾肿瘤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作进一步的分析,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阑尾肿瘤治疗的实践。

预计本研究将于2022年底完成。

7. 管理与预算本研究拟将资金主要用于文献检索、销售税、购买实验用品及设备等方面。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摘要:报道一例阑尾粘液腺癌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关键词:阑尾粘液腺癌;病理特点;治疗方法;预后【基本信息】患者,女性,47岁,主诉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1个月。

【临床资料】患者1个月前出现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但近1周来腹痛再次加重,伴有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就诊于本院。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37.5℃,全身皮肤黄染,腹部轻压痛,未探及明显包块。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2×10^9/L,中性粒细胞81.2%。

肝功能:总胆红素32.8 μ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888 U/L。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56.9 ng/mL,糖类抗原125(CA125)136.5 U/mL,糖类抗原19-9(CA19-9)210.3 U/mL。

【影像学检查】腹部CT示:阑尾周围脂肪间有软组织肿块,大小约3.8 cm,与阑尾相连;肝脏增大,肝实质密度增高;胆囊轻度扩大,胆总管增粗。

【术前准备】患者行腹部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提示为粘液腺癌可能。

【手术治疗】患者行开腹手术,发现阑尾肿物累及局部脂肪组织,局部淋巴结肿大;阑尾断端出现软骨样物质。

【病理检查】病理切片示:阑尾黏膜腺上皮有破溃、间质浸润,并见到明显的黏液积聚;周围脂肪组织内可见浸润瘤巢;局部淋巴结有转移性癌细胞。

【术后治疗】患者术后给予术后化疗,以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为基础方案。

【随访情况】患者术后随访1年,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下降。

【讨论】阑尾粘液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误诊。

本例患者首先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导致治疗延误。

早期诊断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被怀疑为阑尾肿瘤的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检查以明确诊断。

手术切除是治疗阑尾粘液腺癌的主要方式,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原发性阑尾肿瘤14例诊治体会

原发性阑尾肿瘤14例诊治体会

2020年8月DOI :10.19347/ki.2096-1413.202022019作者简介:王素(1987-),男,汉族,山东青岛人,主治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胃肠道肿瘤。

*通讯作者:赵美香,E -mail :xlzzmxxky@.阑尾肿瘤是胃肠道肿瘤中较罕见的一种,其发生率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2%~0.5%[1],且多经阑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阑尾肿瘤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较低。

本文对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例阑尾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阑尾切除术者共计3255例,将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和(或)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阑尾肿瘤者纳入本研究,共计14例。

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53.5±8.6)岁。

本研究取得所有患者和(或)患者授权委托人同意,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或资料、术中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随访。

2结果2.1术前临床资料及表现本组14例患者中,10例(71.43%)以右下腹痛(急性、转移性、慢性)为主要表现收治入院,初步诊断为急性或慢性阑尾炎;2例(14.29%)以腹部肿物(右下腹、盆腔)为主要表现收治入院,初步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肿物临床医学原发性阑尾肿瘤14例诊治体会王素1,张洁1,苏丽萍1,赵美香2*(1.山东省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青岛,266000;2.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康复科,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普外科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确诊为阑尾肿瘤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

结果14例患者中,阑尾腺癌3例(21.43%),阑尾类癌4例(28.57%),阑尾黏液性肿瘤7例(50.00%)。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摘要:阑尾粘液腺癌是临床上非常罕见的一种肿瘤,常常因其潜在的恶性程度而难以确诊和治疗。

本文报告一例阑尾粘液腺癌的病例,阐述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病例:一名45岁的女性患者因腹痛、腹泻等症状来就诊。

经过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测,发现其阑尾处存在一处占位性病变。

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阑尾粘液腺癌,为adenocarcinoma-mucinous type。

经过综合治疗,患者恢复良好。

讨论:阑尾粘液腺癌是阑尾中的一种腺癌,常常难以及时发现和诊断。

其症状常常与其他肠道疾病相似,如急性阑尾炎等。

然而,粘液腺癌的恶性程度非常高,可以快速扩散和转移。

因此,对于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肠道检查,以免漏诊或延误治疗。

在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测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B超、CT及核磁共振等方法,能够显示阑尾处的肿物形态、大小、位置等信息。

对于疑似阑尾肿瘤的患者,还需要行腹部超声、血液及生化检查等辅助检查,以确定其恶性程度和预后。

对于阑尾粘液腺癌的治疗,手术是最主要的方法。

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程度等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等。

术后化疗和放疗也是必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消灭残留肿瘤细胞,预防复发和转移。

结论:阑尾粘液腺癌是一种非常罕见但恶性较高的肿瘤。

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警觉,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恶性肿瘤临床论文

恶性肿瘤临床论文

恶性肿瘤临床论⽂2019-06-281资料与⽅法1.1⼀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2013年12⽉⾏核磁共振全⾝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

其中肺癌7例,肝癌3例,结直肠癌4例,胰腺癌2例,乳腺癌10例,⾷管癌2例,胃癌、肾癌、前列腺癌、胸膜间⽪瘤⾻髓瘤各1例。

男21例,⼥11例,年龄42~69岁,平均56.2岁。

检查前根据临床表现、传统影像学(CT、超声、MRI等)和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转移者12例,有转移者20例,所有患者未进⾏抗癌治疗,准备⾏⼿术治疗者11例,放疗和(或)化疗21例。

1.2检查⽅法仪器使⽤GE超导型1.5T光纤核磁共振,采⽤内置体部⼀体化线圈。

受检者⾃由呼吸状态下选⽤翻转恢复平⾯回波弥散序列(SE-STIR-DWI-EPI),参数为TR:5100ms,TE:100ms,TI:180ms,b=0、600s/mm2,层厚:7mm,层间距:1mm,FOV:40cm×40cm,矩阵:96×128,NEX:6次,每段层数:30层,全⾝共分8段完成。

扫描时间180s,全⾝扫描共需20min。

⾸先进⾏第1段和第3段的预扫描,记录下每段的中⼼频率,算出两段的中⼼频率平均值,然后应⽤于其余各段的中⼼频率。

同时采集4段和全⾝弥散加权像对应的T2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做解剖对⽐,更准确地对病灶进⾏解剖定位,利⽤⼯作站IVI和MIP软件重建出全⾝冠状位图像,同时对三维数据做多⾓度重建,获得多⽅位的重建,图像反转⿊⽩即可获得类似PET-CT的整体图像。

2结果2.1WB-DWI检查基本情况32例受检者图像对⽐度和分辨率均达到诊断要求。

32例患者中,正常组织结构的WB-DWI表现:颅脑、脊髓、甲状腺、前列腺、淋巴结、前列腺、脾、双肾、椎间盘、⼦宫及膀胱等组织结构呈⾼信号,类PET图像上呈低信号,ADC值在正常范围。

2.2WB-DWI检查评价经传统CT/MR等检查显⽰共97个病灶,核磁共振全⾝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共显⽰病灶145个,在WB-DWI图像上均呈⾼信号显⽰,ADC图为低信号,每个病灶ADC值与正常区域⽐较明显降低,并且恶性程度越⾼ADC值降低越明显。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癌或盲肠癌的诊治分析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癌或盲肠癌的诊治分析

有 皮 肤 软 组 织 坏 死 、缺 损 伴 肌 腱 或 关 节 足 踝 部 离 断 伴 胫 腓 骨粉 碎 性 骨折 再植 术 线 : 内踝 后 上 缘 一 骨 内髁 连 线 为 轴 心 股 外 露 , 需 用 皮 瓣 或 肌 皮 瓣 修 复 。 取 方 后 皮 肤 软 组 织 缺 损 伴 骨 外 露 : 必 切 2例 为 胫 线 ; : 据 受 区创 面 大 小 设 计 皮 瓣 , 面 根 前
【 关键词 】 皮瓣 ; 足部缺损 ; 复 修 【 中图分类号 】 R 2 +1 62 . 【 文献标识码】 A
足 小 腿 复 合 伤 越 来 越 多见 ,其 合 并 4例 ; 龄 1~ 7岁 , 均 3 年 84 平 4岁 。 1例 为
设 计 点 : 支 穿 出点 为 皮 瓣 旋 转 点 : 皮
道 如 下
踝 开 始 向 上 1c 多普 勒 血 流 仪 沿 胫 皮支 血 管 .辨 清皮 支血 管 进 入 皮 瓣 区后 0m 用 后 动 脉 走 向 探 测 皮 支 位 置 。一 般 皮 支 在 ( 要 时 可 根 据 皮 支 血 管 位 置 调 整 皮 瓣 必
l 资 料 与 方 法
征( 详见 表 1 。 ) 率 低 及 无 特 殊 症 状 ,术 前很 难得 到 明确 术 后 经 仔 细 追 问病 史 .病 人 右 下 腹 不 适
表 1 本 组 患 者一 般 临 床 资 料
达 4周 以上 。 因此 对 怀 疑 急 性 阑 尾 炎 的
病 人应 详 细 询 问 病 史 . 别 是 年 龄 在 4 特 0 岁 以上 的患 者 ,术 中若 发 现 阑 尾 病 变 和 症 状 病 程 不 相 符 时 应 仔 细 排 查 有 无 阑尾 周 围肿 瘤 存 在 ,都 要 仔 细 探 查 阑尾 周 围 组 织 , 中包 括 回盲 部 、 结 肠 近 端 、 其 升 回

阑尾类癌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阑尾类癌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般 资料 . 1 ’
的3 9例 (29 ,浸润在 肌层 的 2例 (-%) 在于 浆膜 层 的 9 .铆 48 ,存
1 (. ; 中 4 例 24 %) 其 0例 (52 为典 型 类 癌 ,1 (.%) 9 .%) 例 24 管状 类癌 ,1 (.%) 例 24 为杯状细胞类 癌。
见 以及术后 的病理检查产生_定的依 赖。所 以,对 阑尾类癌的病 理 特征予 以熟悉 ,能 够有效 地使术 中确诊 率及选择 合适 的治疗 方 式得到提高是 目 前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处于对 阑尾类癌 临床 】 病 理资料与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的 目的,抽取 过去 一段 时间里笔 者所在 医院收治的和国内文献报道过的患有 阑尾类癌的患者病例 资料共 4 2份,对其展开 回顾性分 析,探讨 阑尾类癌 的临床表现 , 发生部 位以及病理特点等。以下为本次研 究的主要 内容。
经验体会 J g a t u 中 医 研 》 o i y ni i 外 学 究 第1卷第1期( 第1 期 2 2g月 n h 《 6 总 6 )0  ̄6 8 1
阑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癌 临床 资料与病理 学特点分析
王 利①
【 摘要 】 目的 : 对阑尾类 癌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 : 随机抽取 20-01 0 121 年笔者所在 医院收治的阑尾类 癌患者 9例,并收集相 同时
而将阑尾予以切除。在手术之前,所有患者均未确诊 阑尾类癌。
1 方法 . 2
的病 例数约 占 9 %左右。并且 肿瘤的体积一 般较 小,阑尾 类癌 . 5 而直径 > c 2 m的患者则仅 占 24 . %。不管是对肿瘤大小还是发生部
位而言,本组患者均与上述研 究结果 基本相 同。所以,在手术过 程中若是发现 阑尾某 一部 位特别是尖端 出现球形肿大,并呈现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阑尾恶性肿瘤诊治体会
阑尾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比较少见,现收集我院10年来阑
尾恶性肿瘤10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8-67岁,平均
年龄49岁,以急性阑尾炎表现首诊8例,慢性阑尾炎表现首诊2
例,均以手术及病理报告确诊,病理报告:腺癌6例,黏液腺癌1
例,类癌3例。肿瘤位置:位于阑尾根部1例,位于阑尾尖端及中
段9例。术式: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阑尾切除术9例。
1典型病例
男,52岁,以右下腹阵发性疼痛3年入院,入院前两家医院b
超检查右下腹均未见异常,查体右下腹压痛,未触及包块,术前诊
断:慢性阑尾炎。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阑尾根部膨大,
周围1厘米范围内盲肠壁浸润质硬,术中冰冻回报:阑尾腺癌,行
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5年健康。
男,51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拌发热2天入院,以急性阑尾
炎急诊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内侧,长约
8厘米。充血肿胀,中段穿孔,阑尾尖端膨大,约2ⅹ3厘米,色灰
白,质硬韧。腹腔内有恶臭脓汁约50毫升,行阑尾切除术腹腔引
流术,术后病理:阑尾腺癌。患者拒绝二次手术,随访2年健在
2讨论
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病,而阑尾恶性肿瘤发病率低,阑尾肿瘤
是罕见疾病,在大宗阑尾切除标本分析中,阑尾肿瘤约占1.1%,17%
为恶性。[1],临床表现多为阑尾炎的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加之
阑尾切除术多由年轻医师或基层医院完成,有时术中亦不能确诊,
误诊率高。对阑尾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高趋势认识不足,本组10例,
术前均诊为阑尾炎 。
阑尾恶性肿瘤的临床行为,倾向于良性病变特点。阑尾属于淋
巴系统组织,5年生存率高达98%,转移率低于2%[2],治疗:根
据肿瘤部位及淋巴转移情况:1肿瘤位于阑尾尖端,肠系膜淋巴结
无转移,可行阑尾切除术,2为了避免阑尾腺癌的误诊,在以急性
阑尾炎为临床表现行阑尾切除术时,如发现阑尾有硬结或肿物时,
应及时取组织送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一旦确诊为恶性肿瘤,即行ⅰ
期根治术。术式可根据病灶大小、腹内有无转移及病人的全身情况,
采取阑尾切除术(阑尾根部切缘阴性,肠系膜无转移者)、盲肠及右
半结肠切除术,避免再次手术。对于以慢性阑尾炎为临床表现的中
老年人,术前详细检查,钡餐x线检查时可发现回盲肠间有不规则
占位病变,对诊断阑尾黏液囊肿亦有一定价值。b型超声检查及ct
也可有助于术前诊断。其次,对切除的阑尾标本应及时送检,如病
理活检为恶性肿瘤,尚可行2次手术补救。
中医肿瘤治疗的发展需要有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是独特
的理论、技术层面以及团队建设。完成学科建设,要勇于创新,开
创新的中医理论,因为现代中医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等环境的影响,
与传统中医的生存土壤有了很大改变,即发生学方面产生了改变。
中医引进新的科学发展学,需要有中医人,而中医人必须是具有中
医思维的临床研究人员,是有着牢固科学方法学,扎实的中医基础
理论,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培养下的高素质人才。中医
肿瘤学科的发展需要有符合现代科学方法学原理、有中医思维模
式、操作性良好,疗效确切的临床诊疗方案并不断优化,同时更需
要有一支素质精良、掌握该学科核心技术人才队伍。
综上所述,中医肿瘤治疗方法学中,我们提倡中医全程积极介
入治疗,目前中医肿瘤的科研系统化与中医肿瘤的学科建设已经处
于起步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同道加入其中、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化,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未来空间会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 郭勇.190例癌症患者临床辨证分析的思考[j].中国中医
基础医学杂志,2000,6(10):4447.
[2] 郭勇,孙建红.三种常用化疗药对正常大鼠血清胃泌素及d
木糖醇浓度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874876.
[3] 宋军,陈可冀.尽早制定传统医学临床治疗指南[j].中
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7):581584.
[4]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1999,1154-1156
[5] 孔锡鲲.病理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186-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