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中外建筑史》选修课论文

题目:为何中国古建以木结构为主

姓名:刘俊丽

学号:09064104

院系:信息工程系

专业:软件技术专业

指导老师:鲁艳蕊

时间: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为何中国古建以木结构为主

摘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古木建筑的发展过程,综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道德思想,文明传统等等,分析为何选择土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及选择土木材料的好处,并浅议现代建筑。关键词:中国古建,木建筑结构,建筑艺术

正文:

一.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尽木材应用之能事,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

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同时又创造出优美

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2)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3)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和布局

(4)变化多样的装修和装饰

(5)写意的山水园景

二.木建的发展过程

古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

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作法已经相当正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

三.古建为何以木建为主?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供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

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另外整体浮筏式基础、斗栱、榫卯也是抗击地震的关键。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带斗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斗栱不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

强的“刚盘”,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然而之所以选择木构架作为主导,一是因为匠人对于石质力学缺乏了解,二是环境思想方面,与其它建筑之历史背景迥然不同,比如:1.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满足于木材之沿用,达数千年;

2.顺序发展木造精到之方法,而不深究砖石之代替及应用;

3.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历代增修拆建,素不重原物之保存,此种尚俭德,诎巧丽营建之风,加以阶级等第严格之规定,遂使建筑活动以节约单纯为是;

4. 建筑之术,师徒传授,不重书籍,导致没有做新的探索。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中国古建筑多以木建筑为主,木建筑虽然以其柔韧性能防御地震,但却抵御不了雷击而往往毁于火灾,尤其是在朝代更替和战争时期也就更不免泱及池鱼了。

四.古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

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作为后代的我们应该将这古建筑中的智慧与精华传承下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一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建筑》贾洪波

《中外建筑史》梁思成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

中外建筑史整理

中国古代七大帝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安阳 一般京城有哪三个城墙:宫城(大内,紫金城)皇城(内城)外城(郭)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什么是”三朝五门”:”三朝”作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五门”(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 五岳,五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铜版错银炎域图:在铜版上用镀银法画的陵区平面图。 云南”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民形式.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形如印观,俗称”一颗印“。 四大佛山:山西王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 金箱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开间:开间是指相邻两个横向定位墙体间的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任见与江南民间建筑。 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个槫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起,其目的是借助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测.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槽: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指殿身内由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拱所在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箱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举折: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条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槽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 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木构架: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头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都料:为古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专业技术非常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的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的工匠,唐时称“都料匠”。 《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工程质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这本书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中外建筑史心得体会

中 外 建 筑 史 心 得 体 会 11建装2班 黎姗姗 12号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只要的物质环境。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她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渗透到她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经过了解了这本书后,分别初步的了解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 早在奴隶制时代,人类的建筑活动已经有了很大规模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埃及、西亚和波斯的建筑创痛流传甚少,唯独希腊、罗马的建筑在欧洲一直流传,得以发展,并统称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统称为古典建筑。古代建筑又分为了古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和古美洲建筑。 这些是我在中外建筑史这本书里自己读到的能理解的东西,建筑伴随着人类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由于各国的物产、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多去分享一些中外建筑史,有机会更可以多去看看中国的古老建筑。以后

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也可以多去关注一些各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特别要对我们中国的建筑进行全面的了解。总而言之,我爱中外建筑史,我要了解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五、实施建议

中外建筑史的重点

1四大文明是指? 古埃及、古中东、古中国、古印度 2原始人的建筑类型分哪两类?为什么? 居住建筑------为自己和族人提供住所 巨石建筑------为信仰的神秘力量和先人提供膜拜祭祀的场所 3引起建筑变化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产方式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形态的变化 4主流建筑的三个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统一性 5埃及的主要技术能力以及建筑成就? 技术能力:精巧的石工艺技术;雕塑艺术的日臻完善;精确的几何学、测量学;发明了起重、运输、机械;具有了协助、组织能力;学会了绘制建筑图纸(三维色彩轴测图) 建筑成就:开创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产生最早的住宅、府邸(阿玛纳)、宫殿(阿玛纳)、庙宇、城市(卡宏城)陵墓等类型的建筑;建成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创造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提高巨石建筑水平 6金字塔的艺术构思是什么? 埃及人迷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只要保住尸体,三千年后可以重生 7两河流域的文明是指哪2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8两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对建筑的影响?两河流域建筑的代表作是什么?影响:①建材:土---日晒瓦,牢固耐久,怕水,雨水入墙倒塌成土堆② 常年多下暴雨:须防水、牢固措施③盛产石油:多用沥青保护墙面;木材和石材较少 代表作:乌尔山岳台 9爱琴文化的建筑分哪两部分?各自的风格是什么? 迈锡尼建筑:粗犷雄健、防御性强 克里特建筑:纤秀华丽、毫不设防 10古代希腊柱式的三种形态?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多立克: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 爱奥尼: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 科林斯: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 11雅典卫城的建造目的以及组成部分,空间特色。

《中外建筑史》作业题(一)

《中外建筑史》作业题(一) (课程代码:06216) 一、单项选择题 1. “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 A、穿斗 B、内柱升高 C、彻上露明造 D、草栿 2. 唐代建筑的特征是【 D 】 A、斗拱大而数量少,出檐深远,雄健有力 B、斗拱多而密,屋顶陡峭 C、运用多色彩画、绚丽华贵 D、结构复杂,用料硕大,坚固而稳定 3. 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 C 】 A、巢居 B、神殿 C、梁架 D、庙宇 4. 下列哪组建筑运用了“金厢斗底槽”及斜撑增强了建筑的刚性【 D 】 A、佛光寺东大殿,隆兴寺摩尼殿 B、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光寺东大殿 C、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苏州虎丘塔 D、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5. 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 A、晋 B、冀 C、苏 D、赣 6.《营造法式》中规定的“侧脚”指的是【 B 】 A、山墙向内侧倾斜 B、外檐柱向内倾斜 C、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间升高 D、即“移柱法” 7. 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 A、全面保护 B、重点保护 C、有限保护 D、酌情保护 8、沧浪亭、豫园、瞻园、个园分别位于【 D 】 A、苏州、上海、扬州、南京 B、南京、上海、苏州、扬州 C、扬州、上海、南京、苏州 D、苏州、上海、南京、扬州 9. 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 A、青龙 B、白虎B、朱雀D、玄武 10. 圆形大土楼住宅分布在哪些地方【 B 】 A、江西南部 B、福建南部龙岩、上杭、永定一带 C.广东东部沿海一带D.福建北部福安一带 二、名词解释题 1. 面阔 中国古代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间的宽度称为面阔。 2. 通进深 建筑物横向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进深;各间进深的总和,即前后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为通进深。

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建筑就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她们的需要、感情、审美与追求。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渗透到她们的性格与理想中去。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我本身对中外建筑史比较感兴趣,所以本学期专业选修课选修了中外建筑史,特别的想去了解中国的建筑史与外国的建筑史。比起景观建筑,如果再给我一次重选的机会,我还仍就是会选择中外建筑史。选修了这门课,老师的课件丰富多彩,视频也很多样化,对我的教学非常的有帮助。老师精心的备课使我的收获非常之大。虽然有时候上课的态度不就是很端正,玩手机睡觉都有,但就是也不就是因为上课枯燥导致,而就是自身的原因。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就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对我学房地产的甚至整个学建筑有关专业的都很就是有必要去学习这门课,读建筑有关的专业连建筑史都不了解岂不就是让人笑话,还有这门课对我们以后学习或者工作都就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课后特意的认真地去瞧了中外建筑史这本书,分别初步的了解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与近、现代建筑。其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古代建筑与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以便我阅读时更深的理解。 早在奴隶制时代,人类的建筑活动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埃及、西亚、波斯、希腊与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埃及、西亚与波斯得建筑传统流传甚少,唯独希腊、罗马的建筑在欧洲一直流传,得以发展,并统称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统称为古典建筑。古代建筑又分为了古埃及建筑,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与古美洲建筑。 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就是古代西亚文明的两大核心之一,也就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埃及土地肥沃,农耕发达,自然条件温与。埃及人拥有相对安定的今世生活,也积极乐观的期待来世。因此,投射到建筑上,就表现为埃及人用石材建筑起庞大的陵墓与神殿。埃及建筑没有受到外来的影响,相对稳定,其象征性独树一帜。 从艺术传播与文化史的角度来瞧,希腊时期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公元前11~前8世纪就是希腊神庙建筑的起始阶段。公元前7~前6世纪,希腊石造神庙开始形成,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一过程也就是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多立克柱式就是仿男体的,又被称为男性柱,爱奥尼柱式就是仿女体的。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也采用的就是多立克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就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更准确的说,它就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与风格的特点就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及柱子的严格与谐的比例与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罗马建筑擅长用券拱技术。摆脱承重墙,扩大内部空间就是当时罗马人在建筑结构上的重要课题之一。而摆脱承重墙与扩大内部空间就是采用十字拱。十字拱只需要四角的支柱来传递荷载,废弃了承重墙,而且十字拱便于开侧高窗,有利于大型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采光的要求。十字拱的实现也需要一个完整的结构受力

浅谈中外建筑史

题目:浅谈中外建筑史 ——中外古今建筑的发展 学生姓名:姚钞 院系名称:建筑设备与管理 专业班级:工程测量3班 指导教师:王嫦 2015年12月12日 浅谈中外建筑史

中西方文化均有各自的特点,都在各自的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地理、文化、经济和审美观念、生化习惯、宗教信仰等种种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建筑不同地发展风格。 中国是世界上建筑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原始人普遍利用利用天然山洞作为居所。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我国进入氏族社会,生产力有了初步发展,建筑活动日益频繁。建筑最初的两个基本形态——巢居和穴居,巢居可能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地建造等。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房屋建设也开始出现。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的主要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 在夏、商、周时期的建筑,夏代表建筑:城、宫殿、高台建筑。商:商朝在夏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这突出反映在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于:城郭建设、宫殿、陵墓、囿版筑技术。中国奴隶社会建筑,既没有古埃及、古印度宗教建筑的压抑和神秘,也不像古希腊奴隶民主制下的建筑那样自然呢、明朗。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春秋时期,建筑上的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在经过长久时间的进步下,农业和手工业进步的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铁质工具—斧、锯、锥、凿的应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并有在瓦上涂上朱红色的做法。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尤其突出的是在地下所筑墓室。 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无论是建筑,还是其他领域,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印记,留给后世人观摩。而唐朝作为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其建筑更是独具一格。唐朝的建筑装饰已经开始呈现以下几大特点: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建筑群处理越趋成熟;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主要代表建筑是大明宫。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美、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主要以殿堂、寺墓建筑为代表,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造了很多华丽的精美的作品。首先,是建筑的尺度缩小。其次,是建筑布局随意。再次,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总学时数32 讲课30 实 践 2 周 学 时 2 多媒体30 市场调研、考察0 学分 2 习题作业0 作业小结 2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系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先修课程《环境写生》、《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素质拓展课(专业限选、 任选) 选用教材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5版1次 2、《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3版1次 主要教学参考书1、《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李婉贞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1次 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25次 3、《建筑历史》.沈福煦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1次 4、《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刘松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1次 5、《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1次 本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 中外建筑史是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素质拓展(专业限选、任选)课群选修课,培养学生认识建筑的本质和它的系统结构,它将为今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本课程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发展历史,讲授不同时期国内外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及建筑的基本词汇与设计手法。对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为后续课程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设计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最新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1汇总

2012中外建筑史试题 及答案1

“2014中外建筑史资料一 一、单选题 1.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 B A.庑殿顶 B.歇山顶 C.重檐庑殿顶 D.重檐歇山顶 2.下列中国古代城市中规模最大的是 B A.北魏洛阳 B.唐长安 C.元大都 D.明北京 3.《营造法式》的作者是 A A.李诫 B.宇文恺 C.李春 D.计成 4.隋文帝开皇二年开始营造的都城是 D A.长安 B.建康 C.洛阳 D.大兴 5.清代故宫内三殿指的是 C A.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B.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C.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6.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A A.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B.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C.天津蓟县独乐寺 D.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 7.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佛塔所属的类型是D A. 喇嘛塔 B.金刚宝座塔 C.楼阁式塔 D.密檐塔 8.下列园林中地处江苏扬州的是B A. 拙政园(苏州) B.个园 C.留园 D.寄畅园(无锡)

9.斗拱在清代建筑中称为C A.举折 B. 铺作 C.科 D.栿 10.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A A.吕彦直 B.董大酉 C.梁思成 D.徐敬直 11.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十大工程的是C A.人民大会堂 B.钓鱼台国宾馆 C.全国政协礼堂 D.北京火车站 12.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陵寝建筑代表作是A A. 吉萨金字塔群 B.漫渡好特普三世墓 C.卡纳克阿蒙神庙 D.阿布辛波石窟庙 13.下列建筑中地处雅典卫城的是B (雅典卫城主要建筑有:胜利神庙、B、帕提农神庙) A.阿丹密斯神庙 B. 伊瑞克提翁神庙 C. 天后赫拉庙 D.军功庙 14.圣索菲亚大教堂属于D A. 文艺复兴建筑 B.罗马式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拜占庭建筑(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 15.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哥特式教堂的是A A.亚民主教堂 B.韩斯主教堂 C.佛罗伦萨主教堂 D.夏特尔教堂 16.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设计者是A A.伯鲁乃列斯基 B.小桑迦洛 C.伯拉孟特 D.米开朗琪罗 17.路佛尔宫东立面建筑风格属于B A. 哥特式风格 B.法国古典主义 C. 巴洛克风格 D.洛可可风格

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篇一: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我本身对中外建筑史比较感兴趣,所以本学期专业选修课选修了中外建筑史,特别的想去了解中国的建筑史和外国的建筑史。比起景观建筑,如果再给我一次重选的机会,我还仍是会选择中外建筑史。选修了这门课,老师的课件丰富多彩,视频也很多样化,对我的教学非常的有帮助。老师精心的备课使我的收获非常之大。虽然有时候上课的态度不是很端正,玩手机睡觉都有,但是也不是因为上课枯燥导致,而是自身的原因。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对我学房地产的甚至整个学建筑有关专业的都很是有

必要去学习这门课,读建筑有关的专业连建筑史都不了解岂不是让人笑话,还有这门课对我们以后学习或者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课后特意的认真地去看了中外建筑史这本书,分别初步的了解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 革命时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其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古代建筑和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以便 我阅读时更深的理解。 早在奴隶制时代,人类的建筑活动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埃及、西亚和波斯得建筑传统流传甚少,唯独希腊、罗马的建筑在欧洲一直流传,得以发展,并统称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统称为古典建筑。古代建筑又分为了古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和古美洲建筑。 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是古代西亚文明的两大核心之一,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埃及土地肥沃,农耕发达,自然条件温和。埃及人拥有相对安定的今世生活,也积极乐观的期待来世。因此,投射到建筑上,就表现为埃及人用石

中外建筑史 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 在世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绵延数千年,直至20世纪初还保持着自己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规则,并传播影响到东亚等邻近国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和陵墓,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新的生产关系和中央集权的建立,经济趋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故而有能力修建起规模空前的宫殿、陵墓、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等,建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划最严密的都城——长安城。 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但同时也走向衰微。著名的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中国古代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规划思想在此得到了最完整、最精彩的体现,其建筑群体布局艺术可谓臻于化境。始于商周时代的中国园林,至明清时也达到了极度的艺术境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以汉民族木构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自古以来就以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而称颂于世。这种建筑风格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和鲜明而一贯的特征: 它以木构架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了与这种结构方式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形式和外观造型,常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抬梁式”的木构架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沿房屋进深方向在右基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屋矮柱和短梁,构成“一品”木构架。在平行的两品木构架之间用横向联系的“枋”联络“柱”的上端,产在各层梁头和短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90度直角的檀,起联系构架和承载屋面重量的作用。这样由两组木构架形成的空间称为“间”。一座房屋通常由二三间乃至若干间沿面阔方向排列为长方型平面,同时也可以组成三角型、正方形、多角型、圆形、扇形、万字形等特殊平面的建筑。由于这种“抬梁式”建筑的木构架类似“框架”,建筑物上部分荷载沿梁架、立柱传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不承受荷载,这就赋予建筑以极大的灵活性。室内空间可用各种隔扇、门、罩、屏等分隔空间,并随需要安装或拆卸。 由建筑单体的外部造型特征看,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由:台基、屋身、屋顶三大部分组面。台基——由砖石砌成,承托着整座房屋,一方面起保护木柱不受雨水和潮气侵蚀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与柱的侧脚、墙的收分相结合增架建筑物的稳定感,使其显得庄严雄伟。如故宫太和殿及天坛祈年殿的台基,前者显示了皇宫难以企及的尊贵;后者则表现了祈天建筑的高耸云霄、与天相通的气度。 架设于台基之上的屋身,一般采取明间略大,两侧面阔递减的方式,既满足功能要求,又使外观取得了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在较为重要的建筑物上,在其屋身和屋顶的交接部分设置有一种称为“斗拱”的构件,称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斗拱”,实际上是用短木块,木枋所组成的一种悬挑结构,主要起支撑巨大的屋顶出檐和减小室内大梁跨度的作用。明清时期斗拱逐渐蜕化,成了柱网与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1452156929中外建筑史(测验)

1452156929中外建筑史(测验)

————————————————————————————————作者:————————————————————————————————日期: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 A.巢居B.神殿C.梁架D.庙宇 2.汉代()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 A.《建筑十书》B.《考工记》C.《周礼·东宫》D.《园冶》 3.古埃及()是太阳神阿蒙的标志,通常高10-20米,下大上小,顶部为金字塔形,镀金,横断面成正方形。 A.阿布辛贝勒B.德·埃·巴哈利C.方尖碑D.卡纳克 4.()又称月神庙,建于公元前2125年,是可考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A.乌尔观象台B.太阳神C.萨尔贡D.胡夫 5.古罗马人善用()结构,它是由放射形排开的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张力撑开拱面。 A.混凝土B.山墙C.柱式D.拱券 6. 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 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平面柱网的特点是() A、副阶周匝、 B、金厢斗底槽 C、减柱造 D、双槽 8. 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东周 B、西汉 C、唐宋 D、明清 9. 清代的木构建筑斗拱高与柱高之比约为()

A、1:2 B、1:3 C、1:4 D、1:5-6 10. 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历史主义 B、民族形式 C、中国固有形式 D、民粹主义 1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穿斗 B、内柱升高 C、彻上露明造 D、草栿 12. 唐代建筑的特征是() A、斗拱大而数量少,出檐深远,雄健有力 B、斗拱多而密,屋顶陡峭 C、运用多色彩画、绚丽华贵 D、结构复杂,用料硕大,坚固而稳定 13. 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 A、巢居 B、神殿 C、梁架 D、庙宇 14. 下列哪组建筑运用了“金厢斗底槽”及斜撑增强了建筑的刚性() A、佛光寺东大殿,隆兴寺摩尼殿 B、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光寺东大殿 C、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苏州虎丘塔 D、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蓟县独乐寺观 音阁 15. 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晋 B、冀 C、苏 D、赣 16.由波洛米尼设计的罗马圣卡罗教堂,室内几乎没有一条直线,装饰复杂,富丽堂皇,它是()风格的典型代表。 A.文艺复兴B.巴洛克C.洛可可D.罗马7.北宋时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作者是李诫。 A.《园冶》B.《鲁班经》C.《营造法式》D.《建筑四书》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1、间的概念:中国传统建筑单体建筑平面基本的构成要素。 2、间有两个概念:1、四柱之间就叫一间 2、两榀屋架之间为一间。 3、间的不等宽现象有2种形式:1、明间最大,依次递减 2、明间最大,尽间最窄,其他开间的大小,是处于明间和尽间之间的相等开间。 4、庭院式组群布局的多元功能{特征}:1、空间的聚合功能 2、伦理礼仪功能 3、场所的调适功能 4、防护戒卫功能 5、气候的调节功能 6、经济功能 7、审美功能 5、庭院式组群布局的艺术特征:1、突出内向型布局{表现含蓄的美} 2、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 3、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 4、突出亦内亦外的复合空间 5、突出单体门的作用 6、台梁式和穿斗式的特点 1、抬梁式: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形式之一,也称为叠梁式,是梁柱结构体系,主要结构构件包括:柱、梁、檩、枋,优点是:可以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梁比较大,料贵,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 2、穿斗式: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形式之一,也称为立贴式,是檩柱结构体系,主要结构构件包括:柱、檩、穿、挑,优点是:可以用小材,屋顶轻,经济,构架灵活,构造简单,缺点是:室内空间受到限制,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 7、抬梁式木构架的基本构件:柱、檩、梁、枋 8、斗的组成:由斗和组栱成的。斗包括坐斗、三才升、十八斗、槽什子 拱包括横栱(瓜栱、万栱、厢栱)翘、昂、耍头木 9、按做法分:两材斗栱、翘昂斗拱、品字斗栱、隔架科斗栱 10、雀替:在中国传统木构架结构中,在柱子和额枋相交处有一块三角形木雕,它的轮廓包括:踏头、混、枭、蝉肚、斗栱。作用:它能够加强柱子和额枋之间的过渡关系起装饰作用。 11、台基的作用:1、防水避潮2、稳固屋身3、调适作用(色彩、比例、边际线) 4、扩大体量 5、组织空间 6、标志等级 7、独立建坛 12、须弥座台基的构成: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 13、寻杖式栏杆的构成:由栏板、地狱、望柱、望柱的柱头四个部分。 14、中国古代装饰的载体有哪些? 1、自由端 2、关节点 3、边际线 4、棂格网 5、表面层 15、抱鼓石:位于传统栏杆端部的三角形构件,顶住最末一根望柱,以保持栏杆 的持久稳定。其形式主要由古镜和卷辨曲线构成,以优美的形 象,作为栏杆队列的尽端造型处理。 16、正式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17、杂式屋顶:1、攒尖顶(1、圆攒尖 2、四角攒尖)3、盔顶4、盝顶5、勾连 搭屋顶 6、扇面屋顶7、十字脊屋顶 8、套方屋顶 18、屋顶的等级:九个等级小式建筑只能用六级以后的屋顶 1、重檐庑殿 2、重檐歇山 3、庑殿顶 4、歇山顶 5、卷棚歇山 6、悬山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汇总整编

一、填空(30’) 1、先有建筑,然后根据这些建筑形象创造出象形文字。 2、中国的史前建筑分穴居和巢居两类。(北方较干旱,多为穴居;南方 较湿润,林木多,多为巢居。“半坡F21”为半穴居) 3、巢居的演变形式是:开始在一棵树上居住,后来变成数棵树合 一个居所,最后发展成人工插木桩建屋,后来变成现在的“干 栏式”住宅。 4、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规模甚大,包括王宫居住部分,宫殿部 分和祭奠部分。为世界文化遗产。 5、西周最完整的建筑是今陕西岐山凤雏村的一处建筑遗址,不是 住宅,是一座宗庙。 6、秦代最主要的三个建筑是:万里长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7、佛教是东汉时传入中国的。白马寺是我国建造最早的佛教寺院。 现存最早的佛寺是唐代所建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教建 筑分为三类:寺院、塔幢和石窟。(“塔”是后来创造的文字, 最早叫窣堵坡,又叫浮屠、灵庙。) 8、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6世纪初),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砖塔。 9、石窟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这种形式来自印度的佛教建 筑。从内容上来说,石窟又可分为僧院窟、塔庙窟、尊像窟。 我国的三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和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分裂动乱的,但这时江南一带相对比较平安 富庶。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友人,来到兰亭吟诗饮酒,作成《兰 亭序》,被褚遂良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1、唐朝的大明宫,建筑宏大又精美,主要建筑有含元殿、麟德殿、 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含元殿为大明宫的正殿,位于大明宫的中 轴线上。麟德殿位于大明宫后部的太夜池之西,是唐朝皇帝赐 宴群臣、大臣奏事、藩臣朝见之处。

中外建筑史复习

中外建筑史复习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填空(30’) 1、先有建筑,然后根据这些建筑形象创造出象形文字。 2、中国的史前建筑分穴居和巢居两类。(北方较干旱,多为穴居;南 方较湿润,林木多,多为巢居。“半坡F21”为半穴居) 3、巢居的演变形式是:开始在一棵树上居住,后来变成数棵树合一个 居所,最后发展成人工插木桩建屋,后来变成现在的“干栏式”住宅。 4、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规模甚大,包括王宫居住部分,宫殿部分和 祭奠部分。为世界文化遗产。 5、西周最完整的建筑是今陕西岐山凤雏村的一处建筑遗址,不是住 宅,是一座宗庙。 6、秦代最主要的三个建筑是:万里长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7、佛教是东汉时传入中国的。白马寺是我国建造最早的佛教寺院。现 存最早的佛寺是唐代所建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教建筑分为三类:寺院、塔幢和石窟。(“塔”是后来创造的文字,最早叫窣堵坡,又叫浮屠、灵庙。) 8、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6世纪初),是我国现 存最早的砖塔。 9、石窟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这种形式来自印度的佛教建筑。 从内容上来说,石窟又可分为僧院窟、塔庙窟、尊像窟。我国的三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分裂动乱的,但这时江南一带相对比较平安富 庶。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友人,来到兰亭吟诗饮酒,作成《兰亭序》,被褚遂良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1、唐朝的大明宫,建筑宏大又精美,主要建筑有含元殿、麟德殿、宣 政殿和紫宸殿等。含元殿为大明宫的正殿,位于大明宫的中轴线上。麟德殿位于大明宫后部的太夜池之西,是唐朝皇帝赐宴群臣、大臣奏事、藩臣朝见之处。

中外建筑史 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在世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绵延数千年,直至20世纪初还保持着自己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规则,并传播影响到东亚等邻近国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和陵墓,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新的生产关系和中央集权的建立,经济趋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故而有能力修建起规模空前的宫殿、陵墓、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等,建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划最严密的都城——长安城。 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但同时也走向衰微。着名的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中国古代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规划思想在此得到了最完整、最精彩的体现,其建筑群体布局艺术可谓臻于化境。始于商周时代的中国园林,至明清时也达到了极度的艺术境界,着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

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着名建筑有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以汉民族木构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自古以来就以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而称颂于世。这种建筑风格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和鲜明而一贯的特征: 它以木构架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了与这种结构方式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形式和外观造型,常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抬梁式”的木构架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沿房屋进深方向在右基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屋矮柱和短梁,构成“一品”木构架。在平行的两品木构架之间用横向联系的“枋”联络“柱”的上端,产在各层梁头和短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90度直角的檀,起联系构架和承载屋面重量的作用。这样由两组木构架形成的空间称为“间”。一座房屋通常由二三间乃至若干间沿面阔方向排列为长方型平面,同时也可以组成三角型、正方形、多角型、圆形、扇形、万字形等特殊平面的建筑。由于这种“抬梁式”建筑的木构架类似“框架”,建筑物上部分荷载沿梁架、立柱传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不承受荷载,这就赋予建筑以极大的灵活性。室内空间可用各种隔扇、门、罩、屏等分隔空间,并随需要安装或拆卸。

中外建筑史总结知识点

古代希腊建筑 一、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公元前3世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迈西尼。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二、古代希腊建筑: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历史分期 古风时期:世纪,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 石梁柱结构体系的演进及神庙制型 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为保护墙面而形成柱廊。 庙宇只有一间圣厅、平面为长方形,以其窄端为正面。布局制型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 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 盛期的两大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爱奥尼(Ionic)柱式 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 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 美学思想与风格特征 反应出贫民的人文主义世界观。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当客体的和谐同人体的和谐相契合时,客体就是美的。 建筑风格特征为庄重、典雅、精致、有性格、有活力。“表现明朗和愉快的情绪……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的白昼,……”。 古典实例 广场普遍设敞廊。 古代罗马建筑 一、建筑成就: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二、建筑技术: 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

中外建筑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外建筑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外建筑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C A。庑殿顶B。歇山顶C。重檐庑殿顶 D。重檐歇山顶 2。下列中国古代城市中规模最大的是B A。北魏洛阳B。唐长安C。元大都 D。明北京 3。《营造法式》的作者是A A。李诫B。宇文恺C。李春 D。计成 4。隋文帝开皇二年开始营造的都城是D A。长安B。建康C。洛阳D。大兴 5。清代故宫内三殿指的是C A。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B。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C。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6。中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A A。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B。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C。天津蓟县独乐寺 D。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 7。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佛塔所属的类型是D A。喇嘛塔B。金刚宝座塔C。楼阁式塔D。密檐塔 8。下列园林中地处江苏扬州的是B A。拙政园B。个园C。留园D。寄畅园

9.斗拱在清代建筑中称为C A。举折B。铺作C。科D。栿 10。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A A。吕彦直B。董大酉C。梁思成D。徐敬直 11。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十大工程的是C A。人民大会堂B。钓鱼台国宾馆C。全国政协礼堂D。北京火车站 12。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陵寝建筑代表作是A A。吉萨金字塔群 B。漫渡好特普三世墓 C。卡纳克阿蒙神庙 D。阿布辛波石窟庙 13。下列建筑中地处雅典卫城的是B A。阿丹密斯神庙 B。伊瑞克提翁神庙 C。天后赫拉庙 D。军功庙 14。圣索菲亚大教堂属于D A。文艺复兴建筑 B。罗马式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拜占庭建筑 15。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哥特式教堂的是C A。亚民主教堂 B。韩斯主教堂

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1.0

一、填空 1、试举出我国民居的三种具体实际类型:(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窑洞) 2、清代屋顶色彩等级最高的是(黄红)色,最低的是(黑灰)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 3、我国的古代佛塔一般可分为(单层塔)、(楼阁式塔)、(密檐塔)、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五种基本类型。 4、河南开封佑国寺塔,在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福建(开元)寺两座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5、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午门),屋顶属于(琉璃顶)。 6、说出河南两处商代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 7、包豪斯校舍的设计师是(格罗皮厄斯);流水别墅的设计师是(赖特);马赛公寓的设计师是(勒·柯布西耶)。 8、西欧的哥特式建筑内部空间狭长高耸有(导向祭坛)的升腾之势,外部以(西)立面为主入口。 9、伯拉孟特设计的(坦比哀多)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成熟的集中式纪念建筑,第一个成熟的穹顶外形,它的诞生标志着文艺复兴的盛期到来。维尼奥拉在1568~1584年完成的(耶稣教堂),被公认为是由样式主义转向巴洛克的代表作。 10、卢浮宫东立面的设计,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成熟。全长172米,高28米,上下分为三段,按一个完整的柱式构图,底层做成(基座)模式,顶上是(檐部和女儿墙)。二三层是主段,设通高的巨柱式双柱。 1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三种建筑复古思潮,即( 浪漫主义 )、( 古典主义 )、折衷主义。 12、(工艺美术)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赞扬手工艺的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强调古趣,反对机器制造的产品,提倡艺术化的手工制品,主张艺术家与工匠结合;(新艺术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随后在欧洲迅速传播,甚至影响到了美洲,极力反对历史式样,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目的在于革新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1907年由企业家、艺术家、设计师、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宣告成立。其目的在于共同推动设计改革,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 13、原始社会建筑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 阑式建筑;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14、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15、现知最早的四合院遗址见于(陕西岐山)(地名)的(西周)遗址。 16、我国的石窟寺的主要形制是(塔院式)和(佛典型)。还有一种僧院型。 17、中国(西周)代出现了瓦;(两晋南北朝)代有了佛教建筑;(宋)代基 本人们以垂足而坐代替席地而坐的习惯。 18、古希腊的雅典卫城中的(帕提农神庙)是采用多利克柱式的杰出建筑;(伊 瑞克提翁神庙)是采用爱奥尼柱式的典范。 19、斗拱由方形的(斗、升),矩形的(拱、翘),斜的昂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