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
泾渭分明的两江水_初一写景作文

泾渭分明的两江水 岷江在宜宾汇人金沙江,浩浩荡荡奔向东 海。在两江汇合的河面,你会发现:南边浑,北 边清,形成一条明显的界线。冬季,岷江水清澈 透明,呈深绿色,金沙江呈浅泥黄色;即便是垔 季,岷江水略呈浑浊,与这时已呈金黄色的金沙 江浑蚀江水相比,仍有极大差别。这什么原因 金沙江与岷江颜色的差别,是由于它们含 沙量不同。据水文资料记载,1988年2月16 日,在金沙江屏山水文站測得金沙江含沙量为 430克丨米3。而在岷江髙扬水文站测得岷江含 沙量44.4克丨米3,金沙江含沙量差不多是沙量 为3010克丨米3,岷江为1480克丨米3,金沙江含 沙量仍是岷江的两倍多。难怪它们的水色有明 显的区别。 那么,两条江的含沙量为什么不同呢?这 就和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关了。岷江发源于四川 盆地北部的岷山南麓,流经松潘草地和川西平 原。上游土壤粘性较大,不易受侵蚀。整个流 域植被覆盖较好,水丄流失较小,岷江在灌县城 西经都江堰流人川西平原后,河面衆然开阔,河 床比前锐减,河道弯曲,水流变缓,这样,泥沙沉 积,使中下游泥沙显著减少。所以,岷江水经常 是清洌可鉴,呈现美丽的绿色。 用平实 的语言介绍, 得出结论后 文章戛然而 止,文章筇 明、^0 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 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冰川丛中。在上游,它 大多流经高原和高山地区,那里的季节性积雪 和冻土层解冻后,土层疏松,土粒被融雪水带人 江河。上游河岸陡峻,河谷狭窄,如著名的虎跳 峡最窄处只有30米。因此,水淹十分糖急。金 沙江流域多地震、泥石流,岩石棵露,岩层断裂 玻碎,加上许多地段植被遭到严重玻坏,水土淹 失十分严重。金沙江流域受西南季风影响,雨 量充沛,河流汛潮早而长。每当暴雨来临,千万 股山洪挟裹大量泥沙冲入金沙江东干流,随着 滴急的金沙江水一泻千里。在漫长的旅程中, 泥沙难以大量沉积。到了宜宾,舰呈浑黄|浑 蚀不清,与绿色透明的岷江相比^泾渭分明。
设计一条保护岷江河的口号

设计一条保护岷江河的口号1. 岷江河就像我们的母亲,养育着一方儿女,伤害她于心何忍?咱们得保护她呀!2. 嘿,你知道岷江河吗?那可是我们的生命之河。
要是它被破坏了,我们就像没家的孩子,多可怜,所以要保护它啊!3. 岷江河是大地的血脉,你会任由自己的血脉被污染吗?我想肯定不会,那就一起保护岷江河吧!4. 我对朋友说:“岷江河要是没了,就像鸟儿没了窝,咱们可不能让这事儿发生。
”朋友连连点头,你呢?5. 你看那岷江河,多像一位无私奉献的长辈。
我们要是不好好保护它,不就成了忘恩负义的人了吗?6. 想象一下,岷江河是一本写满故事的书,我们不断破坏它就像撕毁书页。
这怎么行呢?快保护它吧!7. 岷江河如同璀璨的明珠,要是明珠蒙尘,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擦拭吗?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的宝藏。
8. 我问路人:“你知道岷江河吗?”路人说知道。
我又说:“那它被破坏了,就像花园里的花全被拔了,多可怕,我们得保护它。
”路人深表赞同。
9. 这岷江河啊,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贝。
我们要是把它毁了,就好比把到手的金山银山扔了,傻不傻?保护起来吧!10. 有人觉得破坏岷江河没什么大不了。
我就想啊,这就像自己在脸上抹黑,好看吗?当然不好看,所以必须保护岷江河。
11. 岷江河就像一首悠扬的歌,我们要是让污染破坏了这旋律,那不是太可惜了吗?让我们守护它的美好。
12. 我告诉孩子:“岷江河是我们的朋友,伤害朋友是不对的。
”孩子说:“对,就像不能欺负小伙伴一样。
”大家都来保护岷江河吧。
13. 哇,岷江河就像一个装满惊喜的魔法盒。
要是盒子坏了,惊喜都没了。
你舍得吗?那就保护它吧!14. 你要是看到岷江河被污染了还无动于衷,这就像看着自己的亲人生病却不管,你能这么做吗?保护岷江河刻不容缓。
15. 岷江河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难道要成为破坏这幅画的罪人吗?不,我们要当保护者。
16. 我对邻居说:“岷江河现在面临危险,就像我们的房子要塌了一样,我们得赶紧保护它呀。
岷江印象

初秋,我随团游览四川,见到心驰以往的岷江。
初见岷江,觉得倍加亲切,因为其虽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却发源于我的家乡甘肃岷山。
岷江不像长江那样巨浪滔天,气势磅礴,也不像黄河那样浪涛狂放,易暴易怒。
看着清澈的岷江,不由的想起了家乡,想起了父母。
是啊,要是父母能看过这静静的岷江的,该有多好啊。
我一边指着岷江,一边给身边的朋友讲着,“咱们看到的岷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四川盆地西部,在宜宾市合江门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279千米。
是长江流域水量最大的支流。
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河谷幽深,山坡陡峭,水流湍急,水能丰富;都江堰至乐山市为中游段;乐山市以下为下游段。
”讲完,我忍不住跑到江边,拘起一捧,“嘻——嘻——嘻”喝了起来,这水真是甘甜啊,就像母亲的乳汁那亲切。
确实,岷江仿佛就是一位慈祥的母性,对岸边的花儿草儿充满着爱,江水拂过,留给它们的是勃勃的生机。
是啊,就是这水养育了四川人民,就是这水滋养了江边两岸重重叠叠地耸立着峥嵘的山峦。
从远处看上去,山峦间灰蒙蒙的盛长着葱茏的树木,地面爬满了苔藓之类的植被。
山坡上偶有一幢幢散落的石木房屋。
如果此时再有几只猿猴叫,那正是应了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名句。
再看看江边的房子,造型精美别致,而又不乏古朴。
墙壁上雕刻着牛羊形状的图案。
想必这就是羌寨臧村了,羌藏后裔世代生息繁衍的所在,充满着原始气息的莽莽山区便是他们长年累月劳作栖息的地方。
沿江而下,岷江有几处水面极为狭窄,细流如线,干枯的河床上裸露着奇形怪状的巨大礁石,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以及山体滑坡时堆积的碎石,好奇的我还想去捡几颗。
也就是这段岷江被挤压得又窄又细,几乎断流。
稍微留神,就不难发现地震时的遗址。
废墟上满是残垣断壁,碎石瓦砾,满目疮痍,令人震惊。
我不禁想起了2008年那让国人记忆深刻的汶川地震的凄惨景象了,山崩地裂,泥沙泛起,江水裹挟着残枝败叶翻滚,一片狼藉,山岳为之变色,草木为之颤栗,江水为之呜咽。
再走过一程,忽而发现江面又宽阔起来了,清冽的江水稍作湍急,浩浩汤汤,闪耀着粼粼的波光,滚滚滔滔地向前流去。
db5123-2024岷江沱江标准

db5123-2024岷江沱江标准岷江沱江标准(DB51/2311-2024)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4年发布的一项标准,旨在对岷江沱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规范要求。
下面将从该标准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标准背景岷江沱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两条河流,流经四川、重庆两个省市,流域面积达到27.6万平方公里。
由于流经的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展迅猛,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近年来,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规范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保障流域内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4年发布了该标准。
二、主要内容(一)流域划分与监测根据岷江沱江流域特点,将其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流域,并对各个流域的环境特征和水资源利用目标进行评估和监测。
(二)水资源保护该标准明确了岷江沱江流域的水保护目标和水质标准,规定了各类水体的水质要求,并指导水资源净化和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实施。
(三)水资源利用标准规定了岷江沱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用水指标,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各个领域的用水要求,以及节水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推广和应用。
(四)水生态保护标准要求对岷江沱江流域内的保护区、湿地、河道等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五)应急响应与管理标准规范了对岷江沱江流域内突发事件和水环境事故的应急响应和管理要求,包括预警系统、应急救援措施等。
三、意义与影响该标准的发布对岷江沱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一)规范水资源管理:标准明确了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目标,对各类水质和用水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提高了流域内水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改善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水污染物的限制和排放进行了严格规定,推动水污染治理和治水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岷江沱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
岷江

1郾1摇研究区概况岷江上游流域(31毅26忆—33毅16忆N,102毅59忆—104毅14忆E)覆盖了松潘、黑水、茂县、理县和汶川5县,流域面积22564 km2,2000 年总人口约38 万. 岷江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地带,为典型高山峡谷景观,同时也是典型的高山生态脆弱带. 该区海拔高差很大,在700 ~ 6260 m;降水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6—8 月. 岷江上游地区是藏、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相对落后. 研究区1998 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冶,禁止对天然林进行采伐,同时实行封山育林;2000 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冶,要求坡度大于25毅的耕地退耕还林或还草.1郾2摇数据来源及预处理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包括:1)1 颐10 万地形图;2)1986、1994 和2000 年研究区交通图;3)1974 年的MSS 影像(139鄄39,140鄄37/38/39,空间分辨率80 m伊80 m),1986 年8 月7 日、1994 年8 月29 日和2000年8 月13 日的TM 影像(130鄄37/38/39,空间分辨率30 m伊30 m);4)2003 和2004 年4 月研究区均匀分布的GPS 调查点150 个,记录土地利用信息,用于遥感影像解译结果的精度评价.遥感影像的辐射纠正与几何精纠正的坐标系统采用Transverse Mecator 投影,Krasovsky 椭球体,中央经线为105毅E. 结合实地考察和地形图信息,在遥感分析软件ERDAS 8. 7 中进行解译,解译方法采取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得到4 期(1974、1986、1994 和2000 年)土地利用图. 基于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5] 建立岷江上游地区的景观分类系统,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经济林地、草地、耕地、居民用地、河流、湖泊、沼泽和冰雪裸岩10种类型. 但由于CLUE鄄S 模型对面积比例的限制(某类型面积应大于研究区总面积的1% 才能进行模拟),本研究对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将10 类土地类型整合为5 类: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耕地和其他. 经济林地和耕地整合为新分类系统的耕地;居民用地、河流、湖泊、沼泽划入其他类型.应用150 个采样点的数据对1974、1986、1994和2000 年解译结果评价的Kappa 指数精度分别为85郾2%、87郾5%、90郾3%和92郾2%. 为了解决遥感影像精度不匹配的问题(MSS 分辨率为80 m伊80 m;TM 分辨率为30 m 伊30 m),将4 期的解译结果均重采样到80 m伊80 m 分辨率下进行分析. 解译和分析在遥感软件ERDAS 9郾0 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鄄GIS 9郾0 中进行.在ArcGIS 9郾0 软件支持下,利用研究区1 颐10万地形图提取等高线、道路信息. 因地形图为20 世纪70 年代出版,1986、1994、2000 年的道路图层结合遥感影像和相应年份的交通图进行修正. 应用等高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基于DEM 生成坡度、坡向栅格图(网格30 m伊30 m). 应用4 期景观类型图提取居民点和河流图层,在ArcGIS 9郾0 扩展模块spatial analysis 支持下,分别生成到道路、居民点和河流距离的栅格图层(网格30 m 伊30 m).生态保护政策对岷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 覆被的影响*刘摇淼1**摇胡远满 1 摇常摇禹1 摇布仁仓1 摇贺红士 1 摇陈宏伟 1 摇韩文权kapper计算公式为k = (Po-Pc)/(1-Pc)设栅格总象元数为n,真实栅格为1的象元数为a1,为0的象元数为a0,模拟栅格为1的象元数为b1,为0的象元数为b0,两个栅格对应象元值相等的象元数为s,则Po = s/n,Pc = (a1*b1+a0*b0)/(n*n)a1、a0、b1、b0从属性表可读出,s用raster calculator配合con()函数不难求出。
二年级作文:岷江水_200字

三一文库()二年级作文
岷江水_200字
我们都江堰市的岷江水,是从丛山峻岭中
流下来的。
那儿的水比以前混浊多了,波涛汹
涌的岷江水冲过南桥时,河水翻起千万朵浪花
奔腾而下,像狮子咆哮的声音,流向成都平原。
我们站在南桥上,向西极目眺望,滔滔的岷江
水穿过狭窄的宝瓶口,河水撞击着河的两岸,
就向鲨鱼在海洋馆想回到大海发怒一样,卷起
层层波浪,凶恶的水向南桥猛扑过来,就像要
把桥上所有的人吞食了似的。
岷江水不但滋养着我们都江堰人民,并且
还灌溉着成都平原千万亩良田,我们感激治水
英雄李冰,治服了滔滔江水,都江堰岷江水至
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 × 20。
走读岷江

我酷爱旅游。
曾经去过祖国的不少地方,而最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就是九寨沟了。
去九寨沟是逆岷江而上。
对于岷江一词,我是不陌生的。
中学时期的地理书上曾经明确指出它是长江的重要支流,而且中国近代史上有太多太多的重要事件发生在它的身边。
可以说,它无论是从地理、文化、历史各个角度,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概念。
但是真正亲身体验它,还是头一回。
清晨,汽车离开成都,在朦朦胧胧的晨曦中出发,向西北方向缓缓而行,车窗两边极目展望都是成都川西平原美丽富饶的景象。
岷江在成都市郊如同一位待嫁的淑女,轻轻抖落随身携带的众多沙石,修容整姿,斯斯文文地流入千家万户,成为成都市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差不多半小时光景,车子到达都江堰。
岷江在这里如同一个听话的孩子,被庞大的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所牵引,化为润泽广袤的成都平原的甘美乳汁。
这段的岷江坦荡从容,河床宽阔,江水已失去了原有的清澈和激情,只是缓缓地无语流淌。
岷江仿佛知道自己几百公里一路跋涉过来,就是为着这一方的福祗。
是的,几千年了,岷江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一直就是这么宽宏地滋润着美丽的成都平原。
我们离开了都江堰,向着岷江的源头行进。
当车子在峡谷间的盘山公路上蜿蜒,成都平原被渐渐地抛在了脚下的远处。
岷江在旋口附近有个100多度的大转弯。
江面宽阔,弯急水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时可偶见江中的漂木被冲上江滩。
车过旋口以后,便行进在绵延不断的群山之中。
进入山区后,便如同追溯到了岷江的童年。
它顽皮跳脱,形象多变,穿行在崇山峻岭中,时而在开阔平整的河谷里大兴波澜,喧哗作响;时而在山石拥挤的河床中涓涓流淌,几近无声。
用自己细致的葱葱玉手,一路抚绿了川北众多雄奇的山脉,更洗亮了多少游人欲醉的眼。
岷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从川藏边缘的雪山发源,一路劈开沙质岩层流向川西平原汇入长江。
它是在峡谷里长成的。
在某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中,岷江就被夹在了山脉之间,它的形态一旦形成,就很难再加以改变,所以,它无法与群山分庭抗礼,只能以曲曲弯弯的姿势,在峡谷间一泻千里。
四川省管河道名录

省管河道名录(一)岷江、金马河。
岷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自古即为著名大江之一,又是穿越成都市域中部的最大河流。
岷江干流发源于松潘县岷山南麓的弓杠岭和郎架岭,流经松潘、茂县、汶川等县,过汶川县漩口镇后进入成都市境。
在都江堰市二王庙附近有都江堰引水工程引其水源,在左、右岸布设成内、外江两大渠系,岷江中游干流在此改称金马河,至新津县南河汇合口以下复称岷江,干流在新津县邓双乡董坝子出成都市境。
入乐山市属彭山、眉山、青神等县,至乐山市有最大支流大渡河自右岸汇入。
干流再过犍为县,于宜宾市与金沙江汇合,进入长江。
岷江进入成都市地域后(即进入都江堰市龙溪乡境内),流向由东北转东南,再折向西北,环茅亭娘子岭余脉呈一大河曲,于楠木堰处接纳左岸支流龙溪河,干流又折而向东南,形成韩家坝江心洲,以下即为都江堰鱼嘴所分。
内江经宝瓶口向东略呈扇形,分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大干渠,形成平原上的灌溉水网,覆盖市属各平原县。
外江则基本沿南偏东方向而下,较大分支有沙沟、黑石、羊马等河。
此段外江习称金马河,左分大朗堰后,即于江家渡入双流县境,于双流崔家林入新津县境,于新津白溪堰接纳右岸支流西河,继而过新津县城,于通济堰处接纳右岸支流南河,以下仍称岷江,河道先略向东转折,再折向南,于新津董坝子出成都市,进入乐山市境。
岷江干流自都江堰市与汶川县分界处(即成都市与阿坝州分界处),至新津彭山分界处(即成都市与乐山市分界处),河段长度为96公里,是为成都市域内的干流长度,其中自都江堰境内都江堰外江闸至新津县境内南河汇合口之间的河段称金马河,河段长81公里,平均比降3.5‰,河宽300—500米,最宽处广滩达1200米。
(二)沱江、北河。
沱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基本呈南北流向穿越成都市域东隅。
沱江上源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支。
东源绵远河河源较长,通常被视为正源。
中源石亭江在广汉三江镇易家河坝汇合西源湔江后,即与绵远河相汇。
三源相汇后的干流,进入金堂县境,改称北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岷江岷江岷江(Min River 亦作Min Jiang)中国长江上游支流。
在四川省中部。
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灌县出峡,分内外两江到江口复合,经乐山接纳大渡河,到宜宾汇入长江。
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
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多雨地区,因此水量丰富,年径流量900多亿立方公尺,为黄河的两倍多。
水力资源蕴藏量占长江水系的1/5。
河流简介岷江(6张)岷江,古称汶江和都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1]岷江岷江发源于岷山,是汇入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岷江口是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岷江水流量大、流速湍急。
古代,岷江是蜀地重要河流之一,都江堰就是治理岷江的水利工程,岷江贯穿成都平原,都江堰修筑前,岷江是祸河,不是水灾就是旱灾,粮食产量很低。
都江堰修筑后,岷江成了巴蜀除嘉陵江和长江外第三条著名河流。
由于岷江水量大,古代经常误认为是长江正源。
流经的地区有阿坝、成都、眉山、乐山,最后在宜宾汇入长江。
岷江水系:岷江又称汶江、导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
水文学理论一般认为,岷江第一条支流为松潘境内的小蛙沟,最后一条为宜宾境内的萃河,大渡河是岷江水系最大的支流,黑水河是岷江上游最大的支流,青衣江则是岷江下游最大的支流。
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大江风景照片2(2张),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萃河等。
其中最大的一条支流大渡河全长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还长415公里。
在四川境内的长度也有852公里,比岷江还长百余公里。
大渡河古称沫水、峨水,源头在川、青交界处的果洛山,从壤塘北部入川,流经阿坝、甘孜、凉山、雅安,最后在乐山与岷江汇合,流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
大渡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除矿产和动植物资源外,就充沛的水力资源而论,可与金沙江、雅砻江一较高下,多达三千多万千瓦,已建成的龚嘴电站,装机容量70万千瓦;铜街子电站60万千瓦。
岷江沿岸风景秀丽,多国内著名旅游景点。
[2]岷江源头概述岷江源头位于川西北松潘县和九寨沟县交接的弓杠岭,因其岭如弓之杠得名。
这里垭口海拔3690米,藏语意思为“都喜欢山”。
岷江是长江重要支流,发源于四川松潘岷山南麓,由北向南流经茂县、汶川、都江堰市等12个县(市、区),在宜宾汇入长江,干流全长711公里。
它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320条,总流域面积5.9万平方公里。
都江堰以上水源涵养区23037平方公里。
立碑保护立碑保护岷江是都江堰的主水源,也是川西“母亲河”。
要保证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永续利用,首先就要保护好岷江源头和水质。
时值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之际,四川省水利厅和都江堰管理局决定敬立“岷江源”碑。
这既是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为美丽的川西高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该碑按简洁、自然与环境协调的原则结合藏族文化设计,总高3.6米,主碑为天然花岗石,基座以都江堰传统工程构件竹笼、杩槎相围。
主碑正面刻有由四川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手书的“岷江源”三个汉字碑名和英、藏两种文字碑名,右侧刻有“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纪念”印章。
主碑背面为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孙砚方撰写的“引水思源”碑文,示以珍惜、保护岷江水源,确保都江堰永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
史籍记载公元前的蜀国,一片汪洋,川西坝子上,水至则泽国一片,苍莽遍野;水退则一片沼泽之国,蛙鸣水泽,荒草丛生,水生荒草和芦苇荡中,鸟群飞翔,鱼虫潜游,水鸭子呱呱成群飞舞,古蜀国的人,于是自命自己的部族图腾为“鱼凫”。
《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在高高的草丛中,古蜀人在山上放养畜牧,正如《华阳国志》所载大江风景照片(20张):“江、潜、绵、洛为池泽,汶山为畜牧。
”安澜桥俗称索桥古名珠浦桥到了春秋时期的蜀王杜宇,就把都城建在成都扇形冲积平原的中脊线、地势比成都、金堂、新津等都要高的郫邑(郫县一带),因为宝瓶口未开凿以前,岷江既可分洪减灾,岷、沱二流域又可沟通,交换物资,郫邑满足了建都的必要条件。
岷江以灌县为顶点,以若干条辐射状河流,以分泄洪水。
但由于泥沙冲淤,这些自然河道并不稳定,还是会有水患,于是丞相开明,决玉垒山(今金堂峡)以除水害(《华阳国志》),郦道元的《水经注》也载:“江水又东别为沱,开明之所凿也。
” 分泄大江洪水去沱江,大大地减轻郫邑以下成都平原地区的洪灾。
《蜀杌》载,前蜀主王衍出游浣花溪,龙舟彩舫,十里绵亘。
《岁华纪丽谱》载:宋代在南门万里桥一带有数十艘彩船嬉游其中,叫做“小游江”;在浣花溪一带游船更多,叫做“大游江”。
唐宣宗时(公元847-860年),刘侃在《重开金水河记》中说:“金河之漪洋然纩贯圜(匮),蜀人奔走聚观。
……由是釜者汲,垢者沐,道渴者饮,纩者拼,园者灌,濯锦之官、浣花之姝杂沓而至,欢声万喙,莫不鼓舞。
”金河和御河在1974年已填埋后改作人防工程。
[3]地貌特征晚新生代以来发育岷山构造带内部的岷江水系流域盆地,无论是流域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记录,还是其流域地貌所呈现的典型特征,都深刻指示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新构造活动。
而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最新获取的高精度SRTM-DEM数据,系统提取了岷江水系中上游流域汇水盆地以及67个亚流域盆地的典型地貌参数,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分支比等。
河流成因通过对流域地貌参数以及纵向河道高程剖面等的统计分析,认为岷江水系东西两侧具有截然不同的地貌特征,东侧流域盆地主要表现为面积小、河流长度短、分支比低以及河流梯度大等特征。
由于岷江水系东西两侧地层岩性的对称发育以及整个岷江流域盆地对气候因素具有同一的响应特征,所以亚流域盆地典型参数特征指示了岷江水系两侧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反映并印证了岷江断裂东西两侧晚新生代以来的不均衡抬升。
晚新生代以来,岷山构造带的快速隆起以及龙门山构造带内部差异活动是造成岷江水系东侧各支流发育程度低,东西两侧亚流域差异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生态危机危机一:干裂河谷“蚕食”草甸积雪已经融化的弓杠岭群山低洼处,存在着大片大片的高原裸露带,径直向雪山推进数里,几乎没有任何植被。
这些都是岷江干裂河谷正在形成的标志,虽然还不严重,但如果不加强保护,随着水土的流失,极易形成大片干裂河谷,这些河谷又会不断地蚕食高山草甸,形成恶性循环,将对岷江生态造成破坏。
危机二:过度放牧加速草甸退化在岷江发源地这片方圆约5公里的高山草甸范围内,到处都可看见放牧的牛羊,牛羊粪便随处可见。
如不加强控制,大量的牛羊必将吃光大片大片的草甸,形成裸露地,破坏岷江发源地最后一道“生态屏障”———高山草甸。
危机三:不文明旅游污染岷江源大量的生活垃圾,越野车在草甸上留下的深深印迹,被人遗弃的电池和塑料袋,表明不文明旅游方式正成为一种新污染源,而且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4]水利工程灌县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西元前250年秦蜀郡守李冰在此修筑堤堰,引岷江水灌溉,工程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灌溉面积已扩大到800多万。
旅游景点都江堰景区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都江堰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
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
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5]青城山景区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
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
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文化民俗岷江上游居住着古老的羌族,他们保留着纯朴的习俗,善于营造高耸的石碉楼和晃悠悠的索桥。
江边的石崖上,历代船夫用篙杆留下的杵窝,见证着当年航运的艰辛。
从彭山到宜宾以南的岷江两岸有着数以万计的崖墓,体现了“居于石室,葬于石穴”的巴蜀古俗。
岷江“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除了李白这首汪洋倾泻的诗,杜甫也有《清江》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高骈《锦江写望》诗:“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不会人家多少锦,看来尽挂树梢头。
”写的都是成都的水,成都的河流。
在一些雕刻精美的汉代崖墓中,佛教风格的造像显示了佛教由西南传入的痕迹。
在唐代千佛岩下,至今(2009年)还可见到水域居民的“六月六踩莲花会”。
四乡的香客集聚一处,口唱莲花调,象征性地踩着“莲花”过“河”。
岷江穿过妩媚的青神峡,与青衣江,大渡河共汇于乐山凌云岩下。
岷江主流叠溪海子实际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湖面宽只有大约1公里,但是长却有10公里之多,海子由上下两处接连而成,形如肠状。
海子周围青山环抱,湖岸翠草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景色优美迷人。
据当地人说,海子最深处有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2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有350多万平方米。
如果不是之前了解过有关的历史,很难相信这个美丽的湖泊竟然吞没过“近万条活生生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