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四课时 稀酸的化学性质(一)

初中化学:第四课时 稀酸的化学性质(一)
初中化学:第四课时 稀酸的化学性质(一)

第四课时稀酸的化学性质(一)

一、学习目标

1.对比柠檬酸晶体和柠檬酸溶液与石蕊试纸、镁带反应的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

2.稀酸的化学性质 (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碱反应: ( 酸 + 碱 = + )

(3)与碳酸盐: ( 酸 + 碳酸盐 = + + )

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练习

1.2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克20%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

A.蓝色

B.紫色

C.红色

D.无色

2. 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 )

A.石灰石与盐酸

B.CaCO3+HCl

C.Cu(OH)2+H2SO4

D.NaOH+HCl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右图为一种治疗胃病药物的标签。请回答:

(1)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药物在胃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胃痛时吃几块苏打饼干 (含纯碱)可减轻胃痛,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免费赠送第八课时:

1、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

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看试管内液

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了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

B现象为;

C现象为.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滴加,现象为可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2、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关闭K2,打开K1、K3,当D中出现

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确定C中充满CO2。

①C中充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

器中5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

液体___________,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①小组同学发现此实验有不足,请你指出一处,

写出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

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及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

①从反应物减少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

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了;一位同学认为此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讨论后,他们用和甲相同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加入_________,做了对照实验,完善了方案。

①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

取上述方案丙中的溶液少许,滴加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有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甲乙丙①探究方案①中丙的溶质成分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滴加_____产生白色沉淀溶质成分为

__________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酸的化学性质 长郡中学史李东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酸的分类与命名,从电离的观点了解酸的通性。 (2)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它来判断某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3)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了解中和反应以及它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盐酸、稀盐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概括出酸的通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对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建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重点】 酸的通性。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归纳酸的通性。 【教具准备】 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

一次妈妈在做饭,小丽在帮妈妈做凉拌紫萝卜丝时,倒入食醋后,发现紫萝卜丝变成了红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交流回答】 紫萝卜中含有一种植物色素,它遇到酸性溶液能变成红色。 【复习回顾】 酸碱指示剂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P54“探究”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 各组展示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稀盐酸中存在什么微粒? 请大家猜想一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是哪种微粒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活动与探究2】 有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铜、铁、锌,现将它们置于稀盐酸中,反应现象如图,请说出A、B、C、D各代表的是哪种金属。

【归纳总结】 【结论】 酸能与比较活泼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过渡】 酸能与金属铁反应,能否与铁锈反应? 【活动与探究3】 分别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 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 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取1~2mL为宜。 【交流讨论】 刚才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归纳起来有两种: 1.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初步掌握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归纳和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培养: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重点难点: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 教学过程: 1、引入:人们把硫酸称为“化学工业之母”,因为硫酸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化工基本原料之一。硫酸有哪些用途呢? 硫酸是化学工业上最重要的产品之一,掌握了它的性质,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工业上的重要用途。 2、硫酸的物理性质: 我们已经学过盐酸,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稀硫酸是否具有和盐酸相似的化学性质? 3、电离方程式 HCl ==== H+ +Cl- H 2SO 4 ====2H+ +SO 2 4 4、[探究与讨论]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学生实验]指导、检查学生实验。 [交流小结]指导学生正确描述反应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总结反应规律。 分析、讨论每个实验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试着总结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5、[小结]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①硫酸和酸碱指示剂作用; ②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氢气; ③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水; ④硫酸与碱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水; ⑤硫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硫酸盐和另一种酸。 6、离开实验室,整理桌面。 唐永佳 2006.2.21

课后反思: 1、开课思路:在刚学过盐酸的化学性质后,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很感兴趣,也具有 一定的知识理论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开设这节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课。 2、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采用实验探究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 知规律。教学过程基本流畅,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操作规范,能及时指出和纠正,效果良好。整节课的实验有序、有效。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3、不足之处: ①实验教学中,仪器和试剂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由于试剂的纯度、硫酸的浓 度的原因,干扰了实验的现象,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产生不良的影响。 ②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观看效果,字体太小,使课件的有利程度 降低。 ③备课过程比较匆忙,忽视了备学生这一重要的环节。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碳及碳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对比能力。 3.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C、CO、CO2的化学性质 2.CO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碳单质及含碳化合物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具: 有关CO2的实验室制法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设问:碳的单质有哪几种?我们学过含碳化合物有哪几种? 学生思考回答进入新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启发、引导,进入复习 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过哪些物质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CO2?”并引导学生。 在思考后按要求写出有关碳及含碳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思考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对比归纳总结: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板书) 教师在学生板书总结基础之上电脑展示,对比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对比理解、记忆。 2.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学生实验:制取一瓶CO2,并进行检验,教师指导、检查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工业制法:(略) (三)讨论: 用化学方法区别(1)CO与CO2(2)CO与CH4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方法,激发求知欲,培养开放性思维

(四)巩固深化: 1.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纠正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练习:(见附录)分层次练习,注意问题侧重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作业:P1171、4巩固深化本节内容,强化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碳及碳的化合物 一、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二、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 附录1-1:《碳和碳的化合物》部分典型例题 例题: 1.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的原料是() A.燃烧木炭 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石灰石与硫酸反应 D.煅烧石灰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木炭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收集,故不选A,不宜用C,因为会生成微溶物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D是工业上制取CO2的方法,所以选择B. 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于它具有的性质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与水反应 D.能溶于水 分析:此题的测试点为CO2的用途与性质,学生需分析CO2的性质和可燃物燃烧条件基础上分析。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支持燃烧,它会覆盖在可燃物上,使之与氧气隔绝,而停止燃烧,故答案为:A、B。 3.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应将气体() A.通入灼热氧化铜 B.通入石灰水

课题1第2课时常见的酸的性质教案

第2课时常见的酸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了解酸的通性及其原理,能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酸性物质的梳理和归纳,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常见的酸及其通性。 难点 了解常见酸的通性及其原因。 仪器:纸、小木棍、布、玻璃片、烧杯、玻璃棒、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短玻璃 导管、点滴板、滴管、镊子、生锈的铁钉;投影仪;药品:浓硫酸、稀盐酸、稀硫酸。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有关知识,了解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酸和碱有关的 事物,知道了酸和碱的区别和指示剂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导入 工人师傅在焊接金属时,通常用稀盐酸和稀硫酸对焊接面进行清洗,以使焊接后的接头更牢固。为什么用酸清洗而不用水清洗?本节课我们将讨论到该问题。 [板书]几种常见的酸 三、新课教学 【活动与探究】(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的原因盐酸具有挥发性硫酸无挥发性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放置质量减小质量增加 敞口放置质量变化的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师强调闻气味的方法) 师:探究了盐酸、硫酸的一些简单性质,你是否想了解它们的用途呢? [投影] 用途 盐酸 (HCl)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硫酸 (H2SO4)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师: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那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 [板书]1.浓盐酸: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2.浓硫酸:(1)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2018初中化学方程式之酸的化学性质

2018初中化学方程式之酸的化学性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是对初中三年各学科知识点的梳理和细化,帮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答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初中化学方程式之酸的化学性质》,仅供参考!酸+ 金属-------- 盐+ 氢气 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3 +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酸+ 碱-------- 盐+ 水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2 == CaCl2 + 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Ca 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A.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等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是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f57455663.html,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3.最近科学家确认,存在着一种具有空心,且类似足球结构的分子N60。这一发现将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N60是一种化合物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C.N60属于单质 D.N60这种物质是由氮原子构成的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6.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7.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8.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9.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10.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B.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 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D.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教案

《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掌握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信息。 3.通过学习酸与某些化合物的反应,能从形式上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教学评价】 1.合作探究和随堂测试来评价目标1 2.合作探究来评价目标2、3 3.问题探究来评价目标3 【教学过程】 新课讲述 导入:生活中很多铁制工具,如铁锅、铁铲等使用久了都会生锈,除去铁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提问:第一步中加入的是什么溶液呢?起什么作用呢?我们来学习这节主要内容:酸的化学性质。 合作探究:做做看——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回顾:我们已经学过酸的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与紫色石蕊反应,与碱反应 提问:盐酸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实验完成下列表格15分钟):组长分配温馨提示:FeCl2的水溶液是绿色的,FeCl3的水溶液是黄色的 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 2、盐酸+ = 3、盐酸+ = 4、盐酸+ = 5、盐酸+ = 问题探究:动动脑——解决下列问题 1、观察盐酸和硝酸银之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思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在结构上 有什么特点? 复分解反应:两种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的反应。

2、除了盐酸和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外,还有其他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吗? 3、有3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通过本节学 习,你有什么办法能鉴别出这三种溶液吗?(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现在你知道视频中使用的溶液可能是什么了吗?观察一下,除锈后的铁钉,还有什么现象?在生活中,除铁锈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随堂测试 1、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A.H2SO4、Na2CO3、NaCl、CuO B.H2O、Ca(OH)2、HCl、Na2SO4 C. .H2SO4、NaOH、Na2CO3、Fe2O3 D.NaOH、H2CO3、NaCl、CO2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aO+2HCl=CaCl2+H2O B、NaOH+HCl=NaCl+ H2O C、Ca(OH)2+CO2=CaCO3 +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3、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则该固体不可能是() A.铁片 B.碳酸钠 C.碳酸钙 D.氧化铜 4、某溶液的pH=8,若将该溶液的pH降到5,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 A.向溶液中加入大量水 B.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酚酞试液 C.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碱溶液 D.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盐酸 5、将生锈的铁钉投入盐酸中,稍微热,观察到溶液(填颜色变化情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继续观察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放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烧水的铝壶中经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它,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教案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初中化学教案: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难点 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分析。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品 仪器: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药品:炭粉、氧化铜、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核外电子总数是__,最外层电子数是__。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__。 3.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__和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和__。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2B.N C.2HD.C 5.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稳定性B.吸附性C.可燃烧D.还原性

6.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一组物质是[] A.H2和O2B.H2和CO2 C.C和H2D.C和O2 附2:课堂练习二 7.写出碳分别跟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前者说明碳具有____性,后者说明碳具有____性。 8.已知碳的某种氧化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该氧化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9.在C+CO22CO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 A.CB.CO C.CO2D.C和CO 10.试管中装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一种无色气体生成 ,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判断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A.木炭粉B.氧化铜粉末 C.二氧化锰D.炭粉和氧化铜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664 2.稳定增强 3.COCO2+2+4 4.D 5.B 6.C 7.2C+O22COC+CO22CO可燃还原 8.1∶2CO29.A10.D 附4:随堂检测 1.用墨书写和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也不易褪色,这是因为[] A.墨是黑色的,颜色深,褪一点色不明显 B.墨跟纸张发生了化学反应 C.字画上的墨迹干后,不易起变化 D.常温下碳(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酸、碱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酸、碱的化学性质2019年4月20日 (考试总分:204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共计 40 分) 1、(4分)选择下列物质回答问题(用字母填空): A. 钛合金 B. 盐酸 C. 氢氧化钠 D. 活性炭 (1)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可去油污的物质是_____; (2)_____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3)_____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可以帮助消化; (4)制糖工业中利用_____来脱色以制白糖。 2、(4分)现有CA. H、O、Cl四种元素,请选用这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最常用的溶剂______; (2)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_; (3)中和酸性土壤的碱______; (4)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 3、(4分)①烧碱②盐酸③稀硫酸④熟石灰⑤石灰石⑥氢氧化铝 (1)存在于人体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___________; (2)医疗上,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 (3)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 (4)可用于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4、(4分)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它们的水溶液的pH都_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增加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__。 (3)写出一个将硫酸转化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分)从氧气、甲烷、氢氧化钙、碳酸钙、金刚石、氧化钙六种物质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填空。: (1)澄清石灰水的溶质________________;(2)晶莹剔透的钻石___________________;(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4)能够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的_________。 6、(4分)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_______,而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而变质,生成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课前自学准备 课堂教学展示 规律总结: 酸的化学性质有三点:和指示剂反应、和部分金属反应、和部分金属氧化物反应。

进 行 新 课 【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P54“探究”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 各组展示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稀盐酸中存在什么微粒? 请大家猜想一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是哪种微粒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知识点2 酸溶液与活泼金属反应 【活动与探究2】 有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铜、铁、锌,现将它们置于稀盐酸中,反应现象如图,请说 出A、B、C、D各代表的是哪种金属。 【归纳总结】 要点提示: 稀盐酸不具有挥发性;稀硫 酸不具有吸水性。 小组问题探讨: 比较镁、锌、铁、铜与酸反 应的实验现象,你有什么发 现吗?对此你是否能初步归 纳出金属的什么性质呢?(与 酸反应越剧烈的金属性质越 活泼。金属活泼程度为镁> 锌>铁>铜)

进 行 新 课 【结论】 酸能与比较活泼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过渡】 酸能与金属铁反应,能否与铁锈反应? 知识点3 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活动与探究3】 分别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 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 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取1~2 mL为宜。 【交流讨论】 刚才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归纳起来有两种: 1.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2.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后,铁钉表面 会冒出气泡。 【提问】 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 加入的酸量不同! 【讨论】 1.利用上述反应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 么? 2.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 实验证明,氧化铜也能与酸反应。

初中化学优质说课教案:《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 板块顺序流程图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53、64、65班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 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 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 (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 (二)教材所处地位: 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在酸的化学性质中, 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 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 《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常见酸及酸的化学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指示剂的作用 2.知道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和稀释方法; 4.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道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课前预习】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是如何变色的? 2.写出铝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境导入】 人们在购买葡萄、橘子等水果时,常习惯的问“酸不酸?”。的确,许多未成熟的水果是很酸的,这是因为里面含有很多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随着水果的成熟有些酸会逐渐分解,酸味也随之减轻。 【观察】教师演示,取适量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到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石蕊和酚酞试液,观察记录变色情况。 【自学】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5%-37%,密度1.097g/cm3,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 【观察】完成下表: 么? 【阅读】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观察】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 【讨论】 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在皮肤或者衣物上会有什么结果?应该怎么处理?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2.如果将稀硫酸不慎溅在衣物上,应该怎么处理? 3.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怎样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做? 【归纳---板书】 一、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及用途: 1.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2. 3. ⑴脱水性:能够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夺去,使它们脱水生成黑色的炭,发生炭化。(思考:脱水性是什么性质?) ⑵:浓硫酸跟空气接触,能够空气里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 的。 ⑶强烈的。 ⑷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时,应将其沿杯壁慢慢倒入中,且边 倒边搅拌。而不能把往里倒,以免水沸腾将硫酸带出,造成危险。 (因为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万一浓硫酸洒在皮肤上,请立即,然后涂3%-5%的溶液。 【巧学妙记】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练一练】: 1.下列物质敞口放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 ) A.浓硫酸 B.大理石 C.稀硫酸 D.浓盐酸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B.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白纸上的字迹慢慢变黑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稀硫酸、稀盐酸都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3.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硫酸可用于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 D.盐酸是重要化工产品 4.如图该装置被誉为“万用瓶”。 ⑴用来洗气。向其中装入足量浓硫酸,将氧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由端进端出 来的气体就只有。这同时说明浓硫酸具有性。 ⑵用来收集气体。空的该装置可以实现向下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其关键在于进 气出气口不同。 ①如进,出,实现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②如进,出,实现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③实现排水法收集时,必须现放满水,再由要收集的气体将水排出,而水只能从端 排出,所以此时气体永远是端进。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知识分享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最新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答案知识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附答案 1.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都使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常温下被氧化成稳定性的物质 C.常温下被还原成稳定性的物质 D.常温下跟纸反应生成稳定性的物质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净化水B.干冰能灭火 C.二氧化碳通入水中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种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气体判断错误的是() A.一定是CO2B.一定不是O2C.可能是CO2D.可能是氮气 4.关于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B.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D.CO2是由碳、氧元素组成 5.实验室制CO2选用的合适药品为() A.木炭燃烧B.煅烧石灰石 C.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D.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 6.按碳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CO、CO2B.CO、C、CO2C.CO2、C、CO D.CO2、CO、C 7.下列各物质和用途相符合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石墨可用于冰箱除臭 C.石灰石可用来粉刷墙壁D.二氧化碳可用来抢救病人 8.某同学为解决助力车污染空气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马路上喷洒石灰水②在助力车尾部燃烧尾气③改进助力车发动机结构,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控制助力车数量。这些建议中,你认为切实可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很快又变黑了。你推测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B.温度太低 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D.试管口倾斜了 10.分子数相同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它们的质量比为() A.1:2B.2:1C.7:11D.11:7 11.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不断增多、呼吸作用增加B.绿色植物减少、光合作用减少 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D.冰箱中制冷剂“氟里昂”的泄漏 12.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13.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最终得到的黑色物质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碳粉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A.20%B.80%C.15.8%D.84.2% 14.下列气体中,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O2B.H2C.CO2D.CH4 15.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7.1酸及其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盐酸和硫酸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了解酸的通性,能认识到酸的性质实质上就是氢离子的性质。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 (3)通过学习酸与某些化合物的反应,能从形式上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对学生进行处事态度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问题驱动。 四、实验仪器 浓盐酸、稀盐酸、浓硫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无色酚酞、镁条、生锈的铁钉、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水、氯化钠溶液; 井穴板、试管、镊子、药匙、火柴。 五、教学思路 首先出示关于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谜语,通过二者的鉴别,进一步回忆和增强对其物理性质和用途的认识。继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化学的方法鉴别盐酸和硫酸。趁热打铁,以实验探究为主导,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教师适时质疑,引导学生总结反应现象,分析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接着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得出酸的化学性质实质上就是氢离子的化学性质。继而由两者的鉴别引导学生思考推论硫酸的化学性质。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酸的通性。教师引导练习,引发对两者用途的思考。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教师出示关于盐酸和硫酸的谜语,引导学生猜谜。 教师适时引导回顾,小结两者的鉴别方法。并指出实验室中常用的是稀盐酸和稀硫酸,我们又如何来鉴别它们呢?(教师出示稀盐酸和稀硫酸,没有挥发性,不再粘稠)我们又利用两者的什么不同来鉴别呢?(不同的性质) 引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如何用化学的方法鉴别盐酸和硫酸”。 那么我们就首先来探究一下盐酸的化学性质吧。盐酸可以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 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与探究】 1.在井穴板内依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镁条、碳酸钠粉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的知识的讨论、归纳与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应用化学知识使生活更美好的意识。 重点: 酸的性质及应用,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难点: 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归纳鉴别物质的方法,以及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的方法。 教学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思想,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本人设计了这节以“小明的化学随笔”为教学主线的专题复习课,涉及了常见酸的性质综合复习,通过精心创设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温故知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教学活动 环节1 引入:视频播放小明的化学随笔——《生活中的化学》,生活场景引入:小明妈妈熬制的排骨汤,用小明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环节2 探究活动1、“醋”进健康,用生活中的食醋引入酸的性质复习 探究一“醋”进健康… (2017临沂)食醋中一般含有3%~5%的醋酸,醋酸又叫乙酸(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CH3COOH = (CH3COO)2Ca +H2O + CO2↑。 ⑵在熬制骨头汤时,常常在汤中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骨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磷酸钙,磷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磷酸二氢钙,能够增加汤内的含钙量,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⑶食醋不仅在厨房中大显身手,还是一种杀菌剂,冬天在屋子里熬醋可以杀灭细菌,对抗感冒有很大作用。 ⑷饮酒过量的人可以用食醋来解酒,因为乙酸能跟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OOC2H5)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⑸醋酸能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所以家用铝盆等金属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以免被腐蚀。

常见酸及酸的化学性质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指示剂的作用 2.知道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和稀释方法; 4.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道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课前预习】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是如何变色的? 2.写出铝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境导入】 人们在购买葡萄、橘子等水果时,常习惯的问“酸不酸?”。的确,许多未成熟的水果是很酸的,这是因为里面含有很多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随着水果的成熟有些酸会逐渐分解,酸味也随之减轻。 【观察】教师演示,取适量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到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石蕊和酚酞试液,观察记录变色情况。 【自学】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5%-37%,密度1.097g/cm3,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 【讨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为什么会产生白雾?说明它有什么性质?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什么? 【阅读】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观察】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 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在皮肤或者衣物上会有什么结果?应该怎么处理?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2.如果将稀硫酸不慎溅在衣物上,应该怎么处理? 3.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怎样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做? 【归纳---板书】 一、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及用途: 1.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2. 3.⑴脱水性:能够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夺去,使它们脱水生成黑色的炭,发生炭化。(思考:脱水性是什么性质?) ⑵ :浓硫酸跟空气接触,能够 空气里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 ⑶强烈的 。 ⑷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时,应将 其沿杯壁慢慢倒入 中,且边倒边搅拌。而不能把 往 里倒,以免水沸腾将硫酸带出,造成危险。(因为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万一浓硫酸洒在皮肤上,请立即 ,然后涂3%-5%的 溶液。 【巧学妙记】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练一练】: 1. 下列物质敞口放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 ) A .浓硫酸 B .大理石 C .稀硫酸 D .浓盐酸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B .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白纸上的字迹慢慢变黑 C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 .稀硫酸、稀盐酸都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3.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盐酸可用来除铁锈 B .稀硫酸在实验室里常用作干燥剂 C .硫酸可用于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 D .盐酸是重要化工产品 4.如图该装置被誉为“万用瓶”。 ⑴用来洗气。向其中装入足量浓硫酸,将氧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由 端进 端出来的气体就只有 。这同时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⑵用来收集气体。空的该装置可以实现向下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其关键在于进气出气口不同。 ①如 进, 出,实现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②如 进, 出,实现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f57455663.html, ③实现排水法收集时,必须现放满水,再由要收集的气体将水排出,而水只能从 端排出,所以此时气体永远是 端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