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学论难题:凯洛夫问题

一个教学论难题:凯洛夫问题
一个教学论难题:凯洛夫问题

一个教学论难题:“凯洛夫问题”

来源:《教育学报》2005年第6期作者:杨四耕

摘要: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凯洛夫教学论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是第一位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与此同时,凯洛夫教学论也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即“凯洛夫问题”。对于凯洛夫教学论,必须谨慎地秉持“一种积极的怀疑论”,而不能对它进行简单地否定、甚至“颠覆”。“凯洛夫问题”的实质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而归根结底是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教学论难题;凯洛夫教学论;凯洛夫问题;凯洛夫法则;事实问题;承诺问题

一、凯洛夫教学论体系

对于“教学是什么”,古往今来,无数的学者给以了回答,可谓见仁见智。

20世纪30年代,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学者,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由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凯洛夫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教学论体系,即“凯洛夫教学论体系”①,具体内容如下。

1.关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说明。凯洛夫认为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领会确实的知识体系,就是领会正确反映外界事物与现象以及存在于它们之间的联系的知识体系”[1](p60)。此后,凯洛夫又将教学目的和任务表述为:“我们的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理论是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个目的和任务出发的,是从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应该保证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出发的。”[2](p131) 2.关于教学过程与环节的说明。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基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一、授予学生并使他们知觉具体的东西(物体、现象、过程的展示与观察,叙述事实,引证实例等)。要在这个基础上造成学生的表象。在这里,知识的源泉乃是:具体的事实本身,物体、现象、过程、事件等的描绘、印刷品(首先是教科书)以及教师的语言等。二、认清(理解)所学习的客体中的相同点与相异点,本质的、主要的和次要的地方,认清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他各种联系。三、造成学生的概念。使他们认识定律、定理、规则、主导思想、规范及其他概括。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事实与概括的工作(记忆、背诵和一般的巩固知识的工作)。五、技能、熟练技巧的养成和加强。

六、用实践来检验知识。把知识应用于包括创造性作业在内的各种课业中。” [1](p61)上

述环节简要地说就是:诱导学习动机、感知和理解新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

[2](p145)

3.关于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说明。“所谓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我们理解为知识、技能、熟练技巧三者的连环,为了适应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使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关系复杂的体系,必须把知识、技能、熟练技巧三者传授给他们。教学内容具体表现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1](p93)

4.关于教学原则的说明。凯洛夫任总主编的1956年版的《教育学》所提出的教学原则有七条:(1)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2)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3)教学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5)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7)在教师对班级进行集体工作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原则。[3](p169-17o)

5.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明。围绕知识学习,主要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6.关于课的类型的说明。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按照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将它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讲授新教材的课;(2)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课;(3)检查知识、技能、技巧的课;(4)综合课,达到讲授新教材、巩固知识技能等多种目的。[3](p347) 7.关于教学检查与评定的说明。以检查知识掌握情况为主要目的,以分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检查与考核。[1](p202-218)

不难发现,凯洛夫教学论是围绕知识学习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进行组织的。在这方面,凯洛夫教学论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成熟、稳定的理论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将这一体系概括为:“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课堂教学中心的‘三中心论’;教学过程由‘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组成的‘五环节说’;教学本质‘特殊认识论’的基本哲学立场,教学中要贯彻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直观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统性和连贯性、巩固性、可接受性等‘六大原则’;以讲授法为核心的‘九大教学方法’等。”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凯洛夫教学论对中小学教学实践来说,由于可操作性强,便于教师掌握,具有不可动摇的“律则”地位,我们不妨称之为“凯洛夫法则”。

应当说,把马列主义认识论引入教学论,这是凯洛夫教学论的一大贡献。从马列主义认识论出发,肯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指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人类在其历史发展中认识世界的过程具有共同之点”,因而教学过程必须以科学的认识论为指导,进行组织和安排;进而,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划分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等阶段,这是凯洛夫把马列主义认识论应用于教学论的贡献,对此我们不能否定。

凯洛夫不但肯定了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过程,并进一步强调指出:“教学不是、也不可能是与科学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过程”。因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在教师的领导下,掌握书本知识,也就是掌握前人已发现、并根据教学原则进行系统整理出来的书本知识。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掌握这些已发现的真理,“并不负有发现新的真理的任务”。在一定意义上,凯洛夫教学论区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过程与科学家发现这些知识的认识过程的不同点,其中不乏合理的因素。

二、“一种积极的怀疑论”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凯洛夫教学论亦不例外。对此,不少学者发表了看法,孰是孰非,我们暂不考虑。这里拟从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奎因(Quine.w.V.)关于本体论的区分谈起,以此为工具分析凯洛夫教学论的问题所在。奎因区分了两类本体论问题:一是事实问题,即实际上有什么东西存在的问题;一是承诺问题。他指出:“当我探求某个学说或一套理论的本体论承诺时,我所问的是,按照那个理论有什么东西存在。一个理论的本体论承诺问题,就是按照那个理论有什么东西存在的问题。”[4](p203-2o4)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问题。本体论承诺与实际上有什么东西存在无关,而只与我们说有什么东西存在有关,因而归根结底只与语言有关。而实际上有什么东西存在则是一个事实问题,它并不完全取决于语言。所以奎因指出:“一般地说,什么东西存在不依赖于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但是人们说什么东西存在,则依赖其对语言的使用。”[5](p95)奎因认为,在本体论研究中,哲学家有理由退回到语义学水准去考虑问题,即通过语义上溯,避开实际上有什么东西存在这个事实问题,而专注于一个理论说有什么东西存在这个语言问题。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传统哲学在讨论有什么东西存在时所造成的困境,使本体论争论变成有关语言的争论,从而有助于争论的平息与问题的解决。

但是,当我们研究凯洛夫教学论的时候,完全有必要识别该理论内含的“承诺问题”,并追究其“事实问题”,而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语言”的探究上,因为“事实”与“承诺”毕竟不是一码事,甚至还可能自相矛盾;

让我们先来看看凯洛夫在其主编的《教育学》中所作的“承诺”吧:

1.关于教育目的的“承诺”。通览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不难发现,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学者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的。在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二章,明确指出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性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确定教育目

的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此,他们确定教育的基本构成是:“1、智育;2、综合技术教育,3、德育或共产主义道德教育;4、体育;5、美育。”他们认为:“包括这一切部门或方面的教育的实现,也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者所提出的个性全面发展思想的实现。”由此,他们还进一步确定了智育、综合技术教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的具体任务。[1](p37-43)一句话,他们在其理论中作了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的“承诺”。

2.关于教学任务的“承诺”。凯洛夫教学论对教学任务的规定是:“学生领受既知的、为人类所获得的真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发展每个儿童的智力、道德和体力”。在这一教学任务规定中,包含了知识技能的要求、教学与发展、教学与教育等几方面的任务,应该说,它是比较全面的。联系地看,它与上述教育目的的“承诺”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本体论承诺上,凯洛夫教学论承诺了通过教学认识活动而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之愿望。

检视了凯洛夫教学论的“承诺”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凯洛夫教学论之“事实”又如何。

凯洛夫教学论在事实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结果)能不能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呢?这一问题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来回答。

从理论层面看。我国教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黄济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曾撰文对凯洛夫教学论进行了评论。黄济先生认为,凯洛夫教学论属于“传统教育”的范畴,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学论。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6](p12-13) 1.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释教学过程,指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已发现的真理,“并不负有发现新的真理的任务”。在中小学的实际中,学生不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就是搞一些小的发明创造也是能够办到的。凯洛夫教学论在这个问题上是有缺陷的,它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因而形成了对学生创造学习的限制。

2.它对教学过程阶段的划分,也有简单化的问题,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特点,更反映不出理论思维起指导作用的要求。根据列宁有关认识路线的论述,即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辩证过程,凯洛夫教学论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或再增加检查知识)等几个阶段,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一般规律。但是,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知识)的复杂情况,并未完全反映出来;特别是对理解教材阶段的分析过于简单,不能突出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思维起指导作用的思想,使教学带有经验主义的特点,这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3.凯洛夫教学论对于教学任务的规定,表面上看很全面,但从其思想实质来说,对智力发展的问题,并未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有自然发展的思想倾向。

4.关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凯洛夫教学论也存在着“传统教育”所遗留下来的片面观点,有对教师的作用过分强调的地方。

5.凯洛夫教学论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上,虽然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体系,但这一整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目的是如何学好书本知识。

不仅在我国,而且在苏联本土,凯洛夫教学论也遭到了众多学者的非议,他们认为凯洛夫的教学论有忽视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③凯洛夫当然不承认这一点,因为在上述教学概念中,对于发展认识能力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我们以为,凯洛夫教学论有则有之,却未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而自觉加以强调,有任其自然发展的思想倾向。在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作如是说:“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周围世界,同时就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精神力。”

[1](p55)这种观点,在彼时的苏联,是非常广泛的。不但教育学持此观点,而且心理学中也大有此番论调,诚如斯米尔诺夫主编的《心理学》所说:“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着智力活动(分析、综合、概括),从而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并且,“随着对愈益复杂、愈益纷繁的教材的掌握,能力也就发展起来”。[6](p12-14) 辩证地分析,这些话是有点道理的,但是,它不够全面,以今天的社会发展和学术视野来看,我们可以说,这种观点是有相当的缺陷的。在凯洛夫看来,只要掌握了知识,智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是相关的,又是不完全同步的。④说它们相关,就是说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无知识,智力就无从发展,认识的广阔性与知识的全面性是密切相关的。说它们不完全同步,就是说知识与智力之间存在着“剪刀差”的问题:如果不是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而是死记硬背,知识的增多,不会对智力的发展起任何积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情况并不少见。

更何况,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不只是要发展智力,还要发展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不仅需要认识的参与,还需要意向的参加,学习总是“整体的人”的投入。赞科夫提出“一般发展”的概念,用以标示人的全面发展,他说:“一般发展区别于智力发展之处,就在于它的含义中不仅包括认识过程,而且包括意志和情感。”“一般发展”这个术语,“揭示发展的这些方面的复杂的相互联系”,是“解决人的整体发展问题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7](p15)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也区分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领域。这些都说明了在教学中除发展智力以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样是

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因为教学是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于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上面是从理论层面来考察凯洛夫教学论之“事实”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实践层面来观察这一“事实”。

叶澜教授基于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深刻观察,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认为:“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根本缺陷。它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的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8](p3-7)

笔者以为,叶澜教授的分析是十分中肯的。从“事实”上看,凯洛夫教学论着眼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所培养的人充其量只不过是知识丰富的人。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是知识丰富的人,但知识丰富的人不一定是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9](p123)。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所言:“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10](p123)在另一个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11](p85)可以说,“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是我们无法用一、两句话就表述清楚的。但有一点,那就是,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对人生意义的充盈感受和对文化的极其敏感。英国教育家怀特海(Whitehead,A.N.)说:“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而令人讨厌的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12](p1)在怀特海看来,“教育

的目的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但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现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而是教他们代数、几何、科学、历史,却毫无结果;……以上这些能说代表了生活吗?充其量只能说那不过是一个神在考虑创造世界时他脑海中飞快浏览的一个目录表,那时他还没有决定如何将他们合为一体。”[12](p12)怀特海的观点是令人深思的:文化是思想的活动,知识与文化不相干;知识并不代表生活,生活需要智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指出,单纯的知识教育将“身心之间或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之间分为两端——人们周围的这些情况看来都在促使一个人的人格产生分裂”。[10](p211)他们认为:“目前教育青年人的方式,对于青年人的训练,人们接收的大量信息——这一切都有助于人格的分裂。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的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对许多青年人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为从事某种内容分得很细或者某种效率不高的工作而进行的训练,过高地估计了提高技术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

[10](p211)当然,“这并不是说,获得知识,掌握研究与表达思想的工具,在人的发展中是不重要的。人的好奇心是这类活动和其他活动的根源。其他的活动还有:一个人的观察、试验和对经验与知识进行分类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的能力;从事系统怀疑的能力;不断进行阅读的能力;把科学精神和诗情意境两相结合以探索世界的能力。” [10](p211)

行文至此,读者或许会认为:拐弯抹角做什么,你无非是要否定、甚至“颠覆”凯洛夫教学论。如果您这样认为,那您就误解我的用心。一位哲人这样告诫我们:“一种良好表达的怀疑论决不构造激进到危及整个思想的怀疑。”[13](p31)对于凯洛夫教学论,我所试图表达的也是一种积极的怀疑论,而不是对它进行彻底地否定,更谈不上对它进行“颠覆”。在我看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凯洛夫教学论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是第一位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在知识的学习方面,凯洛夫教学论是相当成熟的。与此同时,凯洛夫教学论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几个问题,我们将它称之为“凯洛夫问题”:1.凯洛夫教学论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个体的认知学习的问题,但对于“教学中的集体过程”,对于团体或班级的学习问题却没有很好地解决。“从组织论的角度说,教学是凭借‘班级集体’展开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与班友结成的‘班级集体’的相互交流中形成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围绕知识习得的“集体思维”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人际接触所构成的“集体生活”本身。“教学这一集体

过程拥有两个侧面,一是作为知识的学习、习得的集体思维过程,二是学生们彼此交流人性需求与愿望的集体生活过程。”所谓“集体思维”,是“确立尊重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和活动的体制。”“班级集体的整个生活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作为人的一种实际生活过程,是赋予学生以人格价值的场所。”[14](p232)同时,也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展现场所和专业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学是社会性发展的要素,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现象,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是一切教学论考察的起点。”[14](p249)显然,凯洛夫教学论对于这个“集体生活”过程是缺乏阐释力的,在教学论起点上出现了漠视“社会性”的一面。⑤

2.与第一个问题相关,从知识社会学的观点看,知识是在社会中不断建构起来的,具体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交往之中。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建构过程充满矛盾和斗争,即作为合法化的教科书知识与建基于个人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知识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充斥着整个教学过程。在看似客观公正的知识传输背后隐藏着不同权力和利益的斗争。凯洛夫教学论对于知识的社会建构,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缺乏批判性向度,停留于制度性安排层面。

3.凯洛夫教学论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是相当狭隘的。从“知识型”看,它可以归属于“现代知识型”或“科学知识型”,其一般特点是:[15](p84)

凯洛夫教学论所谓“知识”主要是指具有上述特点的“科学知识”。这种知识不包含信念、价值观、态度等在内,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凯洛夫教学论解决了知识的学习问题,

却无法解释理智以外的情感、意志的发展与培养问题。在凯洛夫教学论体系中,人的道德、情感淹没于知识的海洋,借用澳大利亚学者范登堡(Vandenberg,D.)的话说就是,“教育的道德方面很容易被知识领域同化”[16](p502-531)。

4.与上述问题相关,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其他能力却处于萎缩状态,结果是与它良好的愿望或理想——“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相违背。人的遗忘,是这一问题的最终所归。“当教育被认为必须培养一个存在着的人,即教育被看作一种人权时,为了从宏观上恰当地阐述学校课程中的知识的作用,则需要一种系统的、规范的理论”,以“揭示教育所具有的各种主体间性的和主体的意义,揭示构成教育冲突的各种事件,以及教育现象对人类的意义”,“奠定选择学科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实践的伦理基础”,“去掉教育观念的神秘性,揭示它们与社会权力结构的联系”。[16](p502-531)上述四个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单向发展与个性全面发展之愿望的矛盾,这正是“凯洛夫问题”的核心。

三、“凯洛夫问题”的实质

尽管类似凯洛夫这样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完人”理想,“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国家,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在哲学家和道德学家们那里,在大多数理论家和理想家们那里,都可以找到这个教育理想。它一直是各个时代人道主义思潮的一个根本主题。”[10](p213)但凯洛夫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教学活动所作的本体论预设——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从“事实”来看,与其理想相去甚远,是无法实现其美好的愿望的;从理论上看,凯洛夫教学论对教学的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与满意的。深入分析“凯洛夫问题”的实质,有利于我们明确凯洛夫教学论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层层剖析“凯洛夫问题”,我们发现,对“凯洛夫问题”可以作如下一些解释,或者说“凯洛夫问题”实际上包含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从“目标——手段”维度来看,“凯洛夫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人类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距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雅克?德洛尔曾在《教育:必要的乌托邦》一文中指出:“在一个以喧嚣、狂热以及分布不均的经济和科学进步为标志的世纪即将结束,一个其前景是忧虑和希望参半的新世纪即将开始的时候,迫切需要所有感到自己负有某种责任的人既能注意教育的目的,也能注意教育的手段。”[10](p1-p2)教育是充满“乌托邦”情怀的,这种情怀也是“必要的”,而且它的实现总是以一定的教育手段为依托的。凯洛夫“乌托邦”的情怀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必要的”。关键是,以

教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育,在“凯洛夫”那儿,它所选择的、达到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手段或途径是“教学认识”⑥,“教学认识”在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学现实。很明显,在这一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在凯洛夫教学论自身的理论框架内,这是一段无法弥合的距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凯洛夫教学论实际上有一个核心的假设:知识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它对这一假设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实际上,知识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是一个需要具体说明和审慎论证的问题,它并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

其次,如果立足于“理论——实践”之维,“凯洛夫问题”所展示的实际上是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矛盾。在柏拉图那里,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分别被称作“纯粹智力的技艺”和“实用的技艺”。[17]而将理性明确区分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则是康德的功劳。在康德看来,理论理性是理性的理论运用,实践理性是理性的实践运用,它们是“纯粹理性”的两个方面。[18](p6)马克思也肯定将理性区分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两种基本形式,认为人类理性归根结底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观念即理论理性,改造世界的观念即实践理性。⑦在观念运作上,实践理性指向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如下三个决定性的环节:选择“是什么”的知识、求解“应如何”的问题、制定“怎么做”的方案。[19](226-242)运用这些观点解释“凯洛夫问题”,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理论相对于凯洛夫教学论而言,是理论理性;“教学认识论”或“凯洛夫法则”则是实践理性。根据“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⑧的原理,不难理解“凯洛夫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于这一点,英国设菲德大学教育系威尔弗雷德?卡尔(Carr,W.)教授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很能够说明问题。他认为:“现代科学的理论观已经那么有效地把教育从进行行动(praxis)领域转换到制定行动(poesis)领域,以至于实际上使道德范畴必然从教育论述的合理领域中清除出去。技术化和制度化——现代科学文化的两个核心支柱——有效地保证了现在把教育理解成一种导向功利性目的的工具性行为,而不是一种指向合乎道德目的的道德行为。”[20](P18-23)由此观之,凯洛夫教学论是“从进行行动领域转换到制定行动领域”的结果,这其中的“文化清除”使得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理论“作为一种进行行动的教育的概念已变得支离破碎,且很大程度上已经消亡”[20](p18-23)。由是,不论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些都只是“凯洛夫问题”的表面征象。笔者以为,在深层处,“凯洛夫问题”内在地是价值论领域中的休谟问题⑨——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的具体体现。这就是,立足于价值论,“凯洛夫问题”实质上是事实与价值的

关系问题,即从事实判断能否推导出价值判断的问题,以及这种推理的基础和根据问题。“凯洛夫问题”的出现也是很自然的了。

对问题实质的考察迫使我们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我们发现,凯洛夫所提出的是由“是”或“不是”为连系词的事实判断,能否推出由“应该”或“不应该”为连系词的伦理判断或规范判断的问题;如果能够推出来,那么这种推导的根据或理由是什么。换句话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是一个事实判断。由此出发,能否推出“教学应该(或‘能够’)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价值判断呢?推导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显然,推理的成立是有困难的,更是逻辑上难以证明的。在这点上,凯洛夫教学论恰恰认为这是一个无需证明的自明性命题。在“自明”的背后,恰恰留下了一处致命的“硬伤”。这就是说,凯洛夫不知不觉地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一事实判断跃迁至“教学应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价值判断,这种跃迁既缺乏事实说明,又缺乏理论论证,于是产生了“凯洛夫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凯洛夫问题”归根结底是事实判断“僭越”价值判断的问题。

注释:

①从教学思想的角度看,凯洛夫并无教学论专著。严格地说,凯洛夫并不是一个教学论专家。“凯洛夫教学论体系”或“凯洛夫教学论”这一概念,在本文中是有特定含义的,这是专指他所主编的《教育学》教科书中的教学论思想而言的。这部分的篇章不是凯洛夫本人所写,但却是他审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教学问题的一个主导思想,即通过系统科学知识的掌握,形成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

②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叶澜教授关于凯洛夫教学论体系的概括,依据的主要是:[苏]凯洛夫主编,陈侠等译:《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30-221页。

③例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其著作《教学论与生活》一书中就指出:“教学任务应当首先而且主要致力于掌握知识和技巧,这大概是无可怀疑的。但是,据我们对教学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证明,关于尽可能使儿童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应当在教学大纲及教科书中、在教学方法中,当然也应当在教学过程内提出的任务作出专门的规定。”参阅[苏]赞科夫著,俞翔辉、杜殿坤译:《教学论与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3—104页。

④针对当时人们对掌握了知识就促进了发展的误解,赞科夫提醒教师说;“应当强调说明一下,我们说的正是掌握知识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把两者等同起来。其所以要提醒一下这一点,是因为有人常常没有把掌握知识跟儿童的发展区别开来?”([苏]赞科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12页。)此外,我国也有不少研究证明了这一结论,如段继扬:《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同步关系”“正比

关系一吗》,《教育研究》1982年第4期}宓洽群:《知识与智力不同步增长的机理和对策》,载瞿葆奎主编,施良方、唐晓杰选编:《教育学文集?智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82—484页,等等。

⑤一些教学论学者已经注意到教学认识论的这一问题,提出了要加强教学认识的社会性研究的观点。参阅郭华著:《教学社会性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⑥此处的“教学认识”是指凯洛夫在其主编的《教育学》中有关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观点:“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我们要使我们对外界的认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由于教学的结果,学生应该领会确实的知识体系,就是领会正确反映外界事物与现象以及存在于它们之间的联系的知识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与科学的认识过程之间,发现了一致之点。所以,列宁所指示的那条路线,乃是认识真理的路线,使学生领会知识为目的的工作,也应该遵照这条路线去进行。……教学不是,也不可能是事实与科学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现实的认识,具有以下的特征:学生领受既知的、为人类所获得的真理(知识)。学生经常由有经验的教师来领导。教师是专门为了教育和教学工作造就出来的人。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巩固知识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还包括有计划地实现着的发展每个儿童智力、道德和体力的工作。”参阅[苏]凯洛夫主编,沈颖、南致善译:《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版,第60-61页。

⑦马克思肯定以往哲学家关于理性的分类,但他也严厉批评以往的哲学家对理性所作的先验的唯心的理解,宣告“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页),阐明“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直接变成了理论家”(《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8页)。

⑧理性不仅可以区分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而且在这两种形式中,实践理性作为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应如何”和人“应当怎么做”问题的观念掌握与解答,它高于仅以合目的、合规律为根本标准,仅以认识事物“本来面目”,回答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如何”为主要目的的理论理性,是主体观念掌握外在世界、观念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形式。实践理性之所以优于理论理性,并不在于实践理性对“至善”的追求,而在于实践理性把“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语)。参阅王炳书著:《实践理性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5—68页。

⑨价值论领域中的休谟问题,即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休谟在论述道德并非理性的对象时提出来的。休谟认为,在以往的道德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思想跃迁,即从“是”或“不是”为联系词的事实命题,向以“应该”或“不应该”为联系词的伦理命题跃迁,而且这种跃迁是不知不觉发生的,既缺乏说明,亦缺乏逻辑上的根据和论证。参阅孙伟平著:《事实与价值——休谟问题及其解决尝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参考文献:

[1][苏]凯洛夫.教育学[M].沈颖,南致善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

[2][苏]凯洛夫.教育学[M].陈侠,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3]吴文侃.比较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Quine,w.V,The Ways 0,Paradox and Other Essay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6.

[5][美]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M].陈启伟,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黄济.简评凯洛夫主编《教育学》的教学论思想[J].教育研究,1987,(12).

[7][苏]赞科夫.教学论与生活[M].俞翔辉,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8]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1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2][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13]赵汀阳.关于命运的知识[A].赵汀阳自选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6][澳]范登堡.解释的教育理论与规范的教育理论[A].张玲等译.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

[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7]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8][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9]王炳书.实践理性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0][英]W?卡尔.技术抑或实践——教育理论的未来[J].袁文辉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2).

责任编辑:谢广夫

看我是怎么整理考研数学笔记的

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一定要好好准备,我高中,大学数学底子还不错,自己也努力了,感觉数学里面最容易的还是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因为题型有限,变化不大,对比历年真题就会发现。真正难的是高数,因为花样太多了,虽然考点有限,但是怎么个综合法,你就不知道了,所以高数题目要多见识,今年考研高数证明题我就看过很类似的,所以很快就做出来了,没见过的同学都不知道怎么下手。我今年数学考得不太好的 原因是我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各算错一道题目,后悔死了,所以大家在准备考研时,别忘记提 醒自己时刻细心做题。数学的辅导书我很反感陈文登的,比较支持李永乐的,蔡遂林的也不错。 我数学资料做了一大批。要不我把做过的辅导书点评下,仅供参考! 2008数学大纲解析:由于2009没出版,只能用2008的,这是本好书,都是真题,分析透彻,建议买。 轻轻松松考高分线代概率历年真题分类解析——李永乐,这本书对历年真题对比分析, 让你知道考研真正考什么?该准备什么。强烈推荐。 2006考研数学历年真题解析与指导--高教,图书馆借的,现在不出版了,也是分析真题, 像大纲解析,如果图书馆有的话,可以看看。 2009数学考试分析--高教,近3年的试题分析,数一到数四都包括,花2天时间琢磨出题的变化,觉得不错,你会发现一些规律。 武钟祥的历年真题分析,这是我认为真题分析最全面最好的书,里面涵盖了所以年份的试题,数一到数四的都有,大家要知道,数学题目经常是今年数学一考了,明年后年可能数学三考,只是变换出题的方式,大家不要只看数学一的题目。强烈推荐。其实上面这么多 书我觉得最好的还是这本,有一本就够了。 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这本书要多看几遍,越看越好,越看越懂,然后做真题。强烈推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龚兆仁,还可以,有些地方有些繁琐,有些根本不会考的也作了详细介绍。 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不是很必要买,做了没什么感觉。 陈文登的复习指南,我不推荐买,原因就不说了,你们在网上搜搜看评价,本人用过,的确不怎么样。 李永乐的全书,贴合实际,但是稍显繁琐,很多同学到了11月底才看完,根本没时间去想,思 考。感觉知识点是全,是细,但是你记起来就不容易了。数学的记不像政治,数学 要练习,多思考才能有体会,才能记得深刻,最后才能灵活用。如果买全书的话,要注意时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 2、实验课 3、复习课 4、练习课 5、讲评课 第二章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 ●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五步教学法心得体会文档

五步教学法心得体会文档 Five step teaching method experi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五步教学法心得体会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法,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动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创新学习五步教学法,即自学质疑--筛选问题--合作交流(动手实验)--反馈归纳--深化创新,就是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真正得以体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是无疑。到这里方是进步。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学生在

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选择、去综合、 去感悟,并提出问题。但由于学生程度、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要创设必要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自学时大胆质疑,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导言,在新课导入中可采用讲故事、演示实验、实物、图表、投影片等导入;也可采用一句话、一道题等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迫切想遨游知识大海的心情去自学、去质疑、去探索,其学习的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要充分肯定,并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保护其积极性。 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五花八门的甚至教师意 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在学生自学盐类的水解这一节内容第一课时时,学生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①不同的盐溶液为什么能使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 ②强碱与弱酸组成的盐的溶液为什么会呈现碱性? ③强酸与弱碱组成的盐的溶液为什么会呈酸性? ④强碱与强酸组成的盐的溶液一定呈中性吗? ⑤酸式盐的溶液一定呈酸性吗? ⑥弱酸与弱碱组成的盐的溶液显什么性? ⑦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 ⑧如何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等等,教师就应从学

考研数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 第一章集合与映射 §1.集合 §2.映射与函数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集合的概念与映射的概念,掌握实数集合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与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 第二章数列极限 §1.实数系的连续性 §2.数列极限 §3.无穷大量 §4.收敛准则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与定义,掌握并会应用数列的收敛准则,理解实数系具有连续性的分析意义,并掌握实数系的一系列基本定理。 第三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 §1.函数极限 §2.连续函数 §3.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阶 §4.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阶的估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微分 §1.微分和导数 §2.导数的意义和性质 §3.导数四则运算和反函数求导法则 §4.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及其应用 §5.高阶导数和高阶微分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微分,导数,高阶微分与高阶导数的概念,性质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求导与求微分的方法。 第五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1.微分中值定理 §2'法则 §3.插值多项式和公式 §4.函数的公式及其应用 §5.应用举例 §6.函数方程的近似求解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微分中值定理与函数的公式,并应用于函数性质的研究,熟练运用L'法则计算极限,熟练应用微分于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与函数作图问题。 第六章不定积分

§1.不定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3.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及其应用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与运算法则,熟练应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求解不定积分,掌握求有理函数与部分无理函数不定积分的方法。 第七章定积分(§1 —§3) §1.定积分的概念和可积条件 §2.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3.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七章定积分(§4 —§6) §4.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 §5.微积分实际应用举例 §6.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定积分的概念,牢固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熟练定积分的计算,熟练运用微元法解决几何,物理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初步掌握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第八章反常积分 §1.反常积分的概念和计算 §2.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反常积分的概念,熟练掌握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与反常积分的计算。 第九章数项级数 §1.数项级数的收敛性 §2.上级限与下极限 §3.正项级数 §4.任意项级数 §5.无穷乘积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数项级数敛散性的概念,理解数列上级限与下极限的概念,熟练运用各种判别法判别正项级数,任意项级数与无穷乘积的敛散性。 第十章函数项级数 §1.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2.一致收敛级数的判别与性质 §3.幂级数 §4.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5.用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函数项级数(函数序列)一致收敛性概念,一致收敛性的判别法与一致收敛级数的性质,掌握幂级数的性质,会熟练展开函数为幂级数,了解函数的幂级数展开的重要应用。

化学教学论,整理

复习提纲 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选择) (我国于1865年起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甲种本、乙种本等等) 2、化学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化学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为什么教、学); 2.化学教学的课程 与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3.化学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怎么教、怎么学) 4.化学教学的测量 与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3、化学教学论的定义、基本特点、研究对象: 定义: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 基本特点: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 研究对象: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系统,即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或者说是研究化学教学的诸因素: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 4、课程定义P11:(课程是指对教学内容及过程的安排计划,包 括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方案等,它们应该体现课程目的,为课程的服务。 三大课程流派的名字及主要思想:(1.实用主义课程:代表:杜威,主张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中心编制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儿童通过活动中所得到的直接经验来学习。2.学

问中心课程:代表布鲁纳,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构3.社会中心课程:代表弗莱雷,主张围绕当代重大化学问题组织课程,以社会需求决定教育课程,同时应按照学生的程度规定大的学习单元,以保证有效地积累教育经验。)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位于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建立在具体知识技能获得的基础之上的。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内部因素:课程的历史传统、教学论的观点和课程发展的自身规律等; 外部因素:学科、社会要求与条件、学生和教师。要拓展一些)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点:基础性、现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特色P15: 课程基本理念P18 (科学素养、科学世界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

凯洛夫五步教学法的历史背景

五步教学法的历史背景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相信这是很多初登讲台的教师都会碰到的类似问题。30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确定:找?凯洛夫?去! ?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半个多世纪。 这位苏联著名教育家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师,因而成为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通用模式。 何谓?五步教学法??按教科书定义,即控制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臵作业。 相信这五个步骤对于?60后?、?70后?、乃至?80后?一定不会太过于陌生。?从小,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成长起来的?。 ?为什么会有‘五步教学法’??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解释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夸美纽斯首先提出班级授课制,把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赫尔巴特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都是强调了教师的‘讲’。此后,凯洛夫将其形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教师的‘讲’得到进步的发扬。

毫无疑问,这种模式对中国后世教育教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加上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推崇学习的传统,因而?凯洛夫?旋风之劲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让教师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余文森说。 但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在?五步教学法?中,我们明显看到,其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在这里几乎是看不到的。缺乏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伴随而来的是千篇一律的?教师课堂?。以语文教学为例,在?五步教学法?的指导下,语文课无非是作者生平、背景介绍、记忆生字词、段落分析与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再好的文章,让语文老师一讲,马上就被肢解成一堆的知识,哪里有语文之美!?现实是,这样的课堂在中国不在少数。 ?五步教学法?还适合教学的要求吗?从怀疑走向行动,一些学校和教师正尝试着改革。我国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就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事实是,固有的课堂模式正在不断被打破。创新,一直是教育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最近10年,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这座花园里,正盛开出各色模式的花朵,它们百

教育学有关人物的知识点

教育学 一、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精选三篇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今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标》阐述: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要注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

生、形成与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情境设置的基本要求: (1)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是敲门砖的作用,也不是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2)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3.注意问题: (1)情境设置不应唯一的被理解为生活情景。 (2)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并切实做好两者间的必要转化,包括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以及由学校数学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二)探究体验 本环节包括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课标》阐述: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考研数学重点难点归纳辅导笔记及概率易错知识点总结

考研数学重点难点归纳辅导笔记及概率易错知 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第一章集合与映射 1、集合 2、映射与函数本章教学要求:理解集合的概念与映射的概念,掌握实数集合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与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第二章数列极限 1、实数系的连续性 2、数列极限 3、无穷大量 4、收敛准则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与定义,掌握并会应用数列的收敛准则,理解实数系具有连续性的分析意义,并掌握实数系的一系列基本定理。 第三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 1、函数极限 2、连续函数 3、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阶 4、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阶的估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微分 1、微分和导数 2、导数的意义和性质 3、导数四则运算和反函数求导法则 4、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及其应用 5、高阶导数和高阶微分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微分,导数,高阶微分与高阶导数的概念,性质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求导与求微分的方法。 第五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1、微分中值定理 2、L'Hospital法则 3、插值多项式和Taylor公式 4、函数的Taylor公式及其应用 5、应用举例 6、函数方程的近似求解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微分中值定理与函数的Taylor公式,并应用于函数性质的研究,熟练运用L'Hospital法则计算极限,熟练应用微分于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与函数作图问题。 第六章不定积分 1、不定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3、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及其应用本章教学要求: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与运算法则,熟练应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求解不定积分,掌握求有理函数与部分无理函数不定积分的方法。 第七章定积分(1 6) 4、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 5、微积分实际应用举例 6、定积分的数值计算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定积分的概念,牢固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5) 1、偏导数与全微分 2、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3、Taylor公式 4、隐函数 5、偏导数在几何中的应用 第二章多元函数的微分学(6可微,且求其可微的,且。 7、设由确定,求在(1,2,-1)处的导数应是变换的Jacobi矩阵,在处,此矩阵为,在列向量表示下,在(1,2,-1)处的导数就是将变换为的线性变换。[备注1:这一答案保持了原题用行向量叙述的方式。][备注2:当表示为,我们可得在处的—导数是:,即,故或,算子对向量的作用以相应的矩阵对向量的左乘表示。] 第三部分

英语五步教学法简介图文稿

英语五步教学法简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英语五步教学法简介 一般说来,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节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部分: 1、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 2、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或句型等; 3、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 为教学上述三部分内容,一般采用以下五个步骤(即五步教学法):步骤1 (Step 1): 复习 (Revision) 步骤2 (Step 2): 介绍 (Presentation) 步骤3 (Step 3): 操练 (Drill) 步骤4 (Step 4): 练习 (Practice) 步骤5 (Step 5): 巩固 (Consolidation) 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一位成功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多面手”,不但会讲解、还会指挥、会导演、会组织、会表演、会监督、会评判、会记分、会帮忙、会引导,而且还是一位很好的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扮演上述各种角色,就能够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完成一节课的整体教学任务。教师在各个步骤中的作用,请看下表: 步骤 (Steps) 教师的作用 (Teacher’s Role/Job) 复习 (Revision) 强化记忆者 (Memory activator) 介绍 (Presentation) 示范表演者 (Demonstrator) 操练 (Drills) 组织者/指挥者 (Organizer/Conductor) 练习 (Practice) 裁判员/监督者/监听者(Referee/Supervisor/Listener) 巩固 (Consolidation) 帮手(后来是记分员)(Helper, and later on, marker) 教师在进行上述五个步骤的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理解。如果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弄懂,那么教师就需要重教。因此,教师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以保证顺利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例如,在进行第三步时,班上可能出现某种问题,教师就要从组织者或指挥者的角色再变成示范表演者,有时还要当讲解员,直到学生弄懂才能再变回第三步的角色。 下面详细分述五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Revision) 学习外语需要有个过程,需要逐步理解和吸收。学习英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遗忘。为防止遗忘,就需要复习。复习的作用是“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语言项目,强化记忆,并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此外对于练习不够、理解不深透或是疏漏的方面,及时加以弥补,以便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完善和熟练。只有帮助学生复习好、巩固好已学的知识,才能顺利地进行下一步,即介绍新的语言项目。 复习的内容不外乎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语法、词汇以及所学的语言材料。 复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大循环复习和小循环复习,有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有家庭作业、假期作业和口笔头测试等形式的复习。大复习有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小复习有每课书、每节课及每节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等的复习。 复习的形式也有多种。可以是笔头检查或口头检查,以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用测试方式、听写方式或检查作业的方式等等。复习的方法也很多。有帮助记忆的,比如:归纳、图解、表演、借助实物或图片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印象,帮助记忆。另外,还有为新课铺路,以旧引新、承上启下的方法;提问的方法,如:1. 连珠炮似的提问(Question bombardment)、连锁操练(Chain drill)等等。

考研数学高数高效复习的重点

考研数学高数高效复习的重点 考研数学高数高效复习的重点 一、重视基础概念、理论 考研数学试题和前几年一样,以考查基础题目和中等题为主,因此对于高数,在平时的复习中,仍然要保持对基础概念、理论的重视,不要一味只做题,要及时从错题中找出自己基础中的薄弱环节,对照教材和复习全书查漏补缺。这个内容需要一直做到临考前。 二、把握好重难点 考研数学高数中的重、难点主要有: 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1、求极限;2、无穷小阶的比较问 题;3、间断点类型的判断;4、渐近线。 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1、导数的定义;2、复合函数、隐函数 和参数方程的求导;3、方程的根的相关问题;4、微分中值定理;5、 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数三)。 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1、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反常积分的基 本运算;2、变上限积分的相关问题;3、利用定积分求面积和旋转体 的体积。 第四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多元函数的连续性、偏导存在以及 可微三者之间的关系;2、复合函数和隐函数求偏导,特别是抽象函 数的偏导;3、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 第六章常微分方程:1、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和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2、关于微分 方程的综合题(例如:变上限积分与微分方程的结合,二重积分与微 分程的结合);3、关于微分方程的应用题(例如:几何应用)。

第七章无穷级数(数一和数三):1、关于常数项级数判敛的选择题;2、幂级数的收敛域、收敛半径和收敛区间;3、幂级数的展开与 求和。 三、对后期复习进行整体规划 基础阶段全面复习(现在~6月)主要目标是系统复习,夯实基础,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楚,加强对知 识点的把握,提高解题速度及正确率,为后期的阶段复习做充足的 准备。 强化阶段熟悉题型(7月~10月)通过辅导资料,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对基本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个阶段是考生数学能否考高分 的关键,大家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在建立知识框架的基础之上, 全面了解各章各节的重点、难点和易考点。 冲刺阶段查缺补漏(11月~12月中旬)通过真题的练习,查缺补漏。注重错题的掌握。这段把要时间留给历年真题,必须把历年的 真题彻底做几遍,一定要熟练掌握;如果前期的基础复习工作没有做好,也可以适当的处理完。 四、坚持不懈 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除了有合理的计划、良好的心态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在考研的复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低潮或者迷惑,但是不要放 弃考研,找到合适的途径度过低潮,坚持向自己的梦想前进。 一阶基础全面复习(3月~6月) 二阶强化熟悉题型(7月~10月) 三阶模考查缺补漏(11月~12月15日) 四阶点睛保持状态(12月16日~考试前) 二、参考书目: 必备参考资料:

化学教学论重点内容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什么是课程?是为了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科学素养—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作出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内容,两个要求1理解科学本身2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内容 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1初见体系时期2相对稳定时期3发展变革时期化学课程结构1宏观结构(课程的组织形式)2微观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科课程化学学科为基础的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必修课程每一位学生为达到学业要求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3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特征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特征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3种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影响教材质量因素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方法,测试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包括1科学内容2科学对社会的影响3科学的推理过程4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5对科学的积极态度教材8个栏目1你已经知道什么2观察与思考3活动与探究4联想与启示5交流与讨论6扩展视野7 联系与实践8整理与归纳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和标准和实施建议结构—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书面测验对命题的要求是?1立足基础要求2突出实际应用3体现时代特征4融入科学探究化学课程理念反映了课程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教材建构的基础思路和-编写模式教学设计的分类直感设计经验设计实验系统设计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理性要素—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教学目的的论化学教学模式策略论化学教学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学习主体,教导主体,教学内容及其载体等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以人核心,以化学教学内容和实验实施为必要条件与标志的,复杂的多主体系统论述—基础化学改革中树立下列新理念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化学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4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功能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什么是教学模式?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咪表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5种模式系统陈述知识模式解答问题模式验证知识模式研究问题模式历史发展模式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1设计准备2设计教学目标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4设计教学过程5设计教学媒体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7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2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观察,测试,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2制作和工艺活动3参观访问考察调查活动4资料查阅以及讲座,影视活动5发明创造和小伦文活动6科技游移和趣味活动7科普宣传活动公益活动8科技展览表现活动9其他有关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1.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从科学与生活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从科学与社会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2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情境的真实性,情境的可接受性3.合作学习是什么?合作学习是以

英语五步教学法简介

英语五步教学法简介 一般说来,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节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部分: 1、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 2、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或句型等; 3、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 为教学上述三部分内容,一般采用以下五个步骤(即五步教学法): 步骤1 (Step 1): 复习(Revision) 步骤2 (Step 2): 介绍(Presentation) 步骤3 (Step 3): 操练(Drill) 步骤4 (Step 4): 练习(Practice) 步骤5 (Step 5): 巩固(Consolidation) 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一位成功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多面手”,不但会讲解、还会指挥、会导演、会组织、会表演、会监督、会评判、会记分、会帮忙、会引导,而且还是一位很好的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扮演上述各种角色,就能够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完成一节课的整体教学任务。教师在各个步骤中的作用,请看下表: 步骤(Steps) 教师的作用(Teacher’s Role/Job) 复习(Revision) 强化记忆者(Memory activator) 介绍(Presentation) 示范表演者(Demonstrator) 操练(Drills) 组织者/指挥者(Organizer/Conductor) 练习(Practice) 裁判员/监督者/监听者(Referee/Supervisor/Listener) 巩固(Consolidation) 帮手(后来是记分员)(Helper, and later on, marker) 教师在进行上述五个步骤的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理解。如果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弄懂,那么教师就需要重教。因此,教师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以保证顺利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例如,在进行第三步时,班上可能出现某种问题,教师就要从组织者或指挥者的角色再变成示范表演者,有时还要当讲解员,直到学生弄懂才能再变回第三步的角色。 下面详细分述五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Revision) 学习外语需要有个过程,需要逐步理解和吸收。学习英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遗忘。为防止遗忘,就需要复习。复习的作用是“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语言项目,强化记忆,并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此外对于练习不够、理解不深透或是疏漏的方面,及时加以弥补,以便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完善和熟练。只有帮助学生复习好、巩固好已学的知识,才能顺利地进行下一步,即介绍新的语言项目。 复习的内容不外乎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语法、词汇以及所学的语言材料。

考研高等数学145分高手整理完整经典笔记(考研必备免费下载)

最新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f614644650.html,) 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站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数学重点、难点归纳辅导 第一部分 第一章集合与映射 §1.集合 §2.映射与函数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集合的概念与映射的概念,掌握实数集合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与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 第二章数列极限 §1.实数系的连续性 §2.数列极限 §3.无穷大量 §4.收敛准则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与定义,掌握并会应用数列的收敛准则,理解实数系具有连续性的分析意义,并掌握实数系的一系列基本定理。 第三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 §1.函数极限 §2.连续函数 §3.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阶 §4.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阶的估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微分 §1.微分和导数 §2.导数的意义和性质 §3.导数四则运算和反函数求导法则 §4.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及其应用 §5.高阶导数和高阶微分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微分,导数,高阶微分与高阶导数的概念,性质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求导与求微分的方法。 第五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1.微分中值定理 §2.L'Hospital法则 §3.插值多项式和Taylor公式 §4.函数的Taylor公式及其应用 §5.应用举例

§6.函数方程的近似求解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微分中值定理与函数的Taylor公式,并应用于函数性质的研究,熟练运用L'Hospital法则计算极限,熟练应用微分于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与函数作图问题。 第六章不定积分 §1.不定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3.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及其应用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与运算法则,熟练应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求解不定积分,掌握求有理函数与部分无理函数不定积分的方法。 第七章定积分(§1 —§3) §1.定积分的概念和可积条件 §2.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3.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七章定积分(§4 —§6) §4.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 §5.微积分实际应用举例 §6.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定积分的概念,牢固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熟练定积分的计算,熟练运用微元法解决几何,物理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初步掌握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第八章反常积分 §1.反常积分的概念和计算 §2.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反常积分的概念,熟练掌握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与反常积分的计算。 第九章数项级数 §1.数项级数的收敛性 §2.上级限与下极限 §3.正项级数 §4.任意项级数 §5.无穷乘积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数项级数敛散性的概念,理解数列上级限与下极限的概念,熟练运用各种判别法判别正项级数,任意项级数与无穷乘积的敛散性。 第十章函数项级数 §1.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2.一致收敛级数的判别与性质 §3.幂级数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有哪些? ●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知识 ●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理解化学,体验化学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实践、做实验、主动探究过程 ●让学生初步体验化学知识对人类的贡献 ●对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立时间 第一本化学教材及其改革进程 2.三层次、两类型、三阶段指的是什么? ●三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两类型:必修选修 ●三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阶段高中选修阶段 3.杜郎口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有何联系? 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具体是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初中自1998年以来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而摸索新创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内容即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4.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实际、实践指的内容是? 5.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制定目标,提出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充分认识学生主体 地位新旧联系,启迪思维反馈调控,实现目标 6.化学教学的特殊性原则有哪些?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归纳共性与分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 ●形式训练与情景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年龄特征与化学用语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7.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运用直观教学 手段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8.电化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电化教学是传统教学工具的补充、发展、和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学方法的一种革命。电化教学用于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增强学生感知;能帮助学生理解形成化学概念;能帮助学生掌握微观世界抽象化学原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什么是微格教学?

五步教学法的历史背景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相信这是很多初登讲台地教师都会碰到地类似问题.年前,这个问题地答案非常确定:找“凯洛夫”去! “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中国教育地半个多世纪. 这位苏联著名教育家提出地“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地中国教师,因而成为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地通用模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何谓“五步教学法”?按教科书定义,即控制课堂教学地五个主要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相信这五个步骤对于“后”、“后”、乃至“后”一定不会太过于陌生.“从小,我们就是在这样地课堂上成长起来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什么会有‘五步教学法’?”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解释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地理论基础上形成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夸美纽斯首先提出班级授课制,把一对一地个别化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地群体教学.赫尔巴特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都是强调了教师地‘讲’.此后,凯洛夫将其形成为一套完整地体系,教师地‘讲’得到进步地发扬.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毫无疑问,这种模式对中国后世教育教学地影响巨大而深远,加上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注重知识地传授和推崇学习地传统,因而“凯洛夫“旋风之劲可想而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不可否认,在当时地情况下,这种模式让教师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地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地效率和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余文森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但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在“五步教学法”中,我们明显看到,其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地教,忽视了学生地学.作为学习知识地主体,“学生”在这里几乎是看不到地.缺乏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地培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伴随而来地是千篇一律地“教师课堂”.以语文教学为例,在“五步教学法”地指导下,语文课无非是作者生平、背景介绍、记忆生字词、段落分析与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再好地文章,让语文老师一讲,马上就被肢解成一堆地知识,哪里有语文之美!”现实是,这样地课堂在中国不在少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步教学法”还适合教学地要求吗?从怀疑走向行动,一些学校和教师正尝试着改革.我国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就进行了大规模地课程改革.事实是,固有地课堂模式正在不断被打破.创新,一直是教育发展不竭地动力和永恒地主题.尤其是最近年,伴随着课程改革地实施,教育这座花园里,正盛开出各色模式地花朵,它们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历数近年来地模式,比较知名地“成功教育”教学模式、“赏识教育”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导学型”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等等.还有像我们大家熟悉一点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提出地“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在魏书生看来,这六步程序,可以依据课文地特点和学生理解地难易程度形成若干“变式”,比较浅显地文章,以学生自学解决为主,其它两步可以省略;若自测效果好,自结则可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还有位于江苏泰兴地一所破落农村初中,洋思中学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地理念. 还有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提出“尝试教学法”就是特别强调“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提倡学生要能尝试,多尝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还有一个叫崔其升地农村校长,他很了不起,在山东聊城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引爆了“颠覆式”地课堂变革.最初地时候,为了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地教学方式,崔其升提出了一个看似疯狂地规定:“”课堂,教师一个字都不能讲,不能板书,就站在课堂里,任学生自己做主、自由发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闭嘴”地课堂,招致了很多质疑、非议.但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不讲地课却让学生动起来了,让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好起来地课堂证明了学生主体地力量.”崔其升说,他就是这样矫枉过正,硬把教师地观念给扭转过来地.之后,他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建构了能代表杜郎口教学主张地“”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地活动时间不得超过分钟,分钟时间完全交给学生,并由此总结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包括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大环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