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袜缩水率测试办法

棉袜缩水率测试办法

棉袜缩水率测试办法

为规范公司实验项目的规范性,现明确规定实验室产品缩水率测试标准操作指导及测试办法

1、准备好像要的测试工具如盆、

2、准备容器一半量的清水,清水温度不得超过10-30摄氏度、

3、将缩水率测试报告填写好相应的批次号,产品名称、规格等,测量产品直向尺寸和横向尺寸。并填写在测试报告上

4、每批次抽取3-5只产品侵泡在清水中15分钟,。

5、取出侵泡产品,晾干。晾干环境温度保持在16-32摄氏度,

6、测量晾干后产品的直向尺寸和横向尺寸,并填写相关测试记录,计算相应的缩水率。

7、对于棉质袜类径向缩水率应小于5%,横向缩水率应小于3%。

8、实验完毕收拾整理好相应的实验工具。

9、实验人员随时保持实验环境清洁卫生,保持实验室环境符合实验要求。

织物缩水率测试

织物缩水率测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测试织物缩水处理前后的尺寸变化,求得织物缩水率。掌握织物缩水率的测试方法,并了解织物产生收缩的原因。 二、实验仪器与用具 试验仪器为水箱、M988型织物缩水机、钢尺、缝线、铅笔等用具。 三、试样 机织物和针织物各两块。 四、实验方法与程序 (一)机织物缩水率的测试 1.试验仪器与用具:使用的仪器为水箱一只,底部为半圆形,上面为400×315mm的长方形,容积为45L,内装撑拌轮,直径为156mm,速度为,使用的工具为量尺等。 2.试样准备:取样数量:每批取3块试样,试样尺寸为经向55cm,纬向全幅。试样标记:先将试样沿经向两端各剪去2.5cm,取中间50cm,纬向全幅。再在试样中间均匀量取3个点,然后按经纬3个位置正确而平直地用铅笔画T字形,T形仔细缝纫,作标记,或用不褪色的笔正确画“T”形,※精确测量3个T形记号之间的经、纬向距离(精确到0.1cm). 3.操作步骤: (1)将清水加入水箱至规定标记(约45L)并加热使水温为。 (2)展开准备好的样布,置于水箱中(一般每次可放置4—6块,视织物厚薄而异)。加盖封闭保温,开动电动机,使搅拌轮转动。样布随着水浪回转翻滚,薄织物连续搅动15min,厚织物连续搅动20min,准时取出布样。 (3)将取出的样本,放入水池中轻轻地整理平整,沿经向叠成四折,用手轻轻压去水分(不得绞拧),将样布展开,平摊在金属网上,在无张力的情况下,保持经纬向垂直,然后把金属网移入温度为的烘箱内烘干。取出样布冷却30min后,分别测量试验后的经纬向之间距离。测量时,应尽量沿纱线方向量,不能歪斜。如发现试样上有折叠痕迹,可用手沿量尺寸方向轻轻摸平,但不能用力过大,以免产生误差。 (4)试样结果计算: 织物缩水率按下式计缩水率= (38—1) 式中:—试验前的实测距离(cm); —试验后的实测距离(cm)。 (二)针织物缩水率和沸水缩水率的测试 1.仪器与工具:使用的仪器为M988型织物缩水机,转速为,容量为40L。使用的工具为量尺(钢卷尺或木尺等)。

膜孔隙率的几种测试方法

膜孔隙率的几种常用测试方法 在薄膜、中空纤维膜等膜材料的应用与研究中,孔隙率是一项常用的重要指标。孔隙率一般被定义为多孔膜中,孔隙的体积占膜的表观体积的百分数,即:ε=V 孔/V 膜外观。 孔隙是流体的输送通道,这里的“孔隙”准确的说应该指“通孔孔隙”。通常研究人员希望采用此参数来评价膜的过滤性能、渗透性能和分离能力。但由于定义以及测试方法限制等原因,造成目前大家经常看到的和并被普遍应用的“孔隙率”这个参数中的“孔隙”,并非指的是“通孔孔隙”,所以,这种定义的孔隙率,与膜的过滤性能、渗透性能、分离能力并不构成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孔隙率大的,过滤性能并不一定好;渗透率为零,孔隙率不一定为零。 对于泡压法原理的贝士德仪器膜孔径分析仪,如果膜上的孔非理想的圆柱形孔,其实是不能用来分析孔隙率的,因为该原理的仪器测试出来的孔径分布是通孔孔喉的尺寸信息。用通孔孔喉尺寸计算得到孔面积,从而依据ε=V 孔/V 膜外观=S 孔/S 膜外观来计算出的孔隙率,这个值在实际中会远小于目前常用方法所 得到的孔隙率。只有当该膜的孔为理想的圆柱孔时,即孔喉和孔口的尺寸相同且无其它凸凹、缝隙结构时,由通孔孔喉尺寸得到的孔隙率才与目前常用方法得到的孔隙率接近(这种情况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 下面列举膜孔隙率的几个常用测试方法: 方法一:称重法(湿法、浸液法) 原理:根据膜浸湿某种合适液体(如水等)的前后重量变化,来确定该膜的孔隙体积V 孔;该膜的骨架 体积V 膜骨架可以通过膜原材料密度和干膜重量获得;则该膜的孔隙率: ε=V 孔/V 膜外观=V 孔/(V 孔+V 膜骨架) 方法二:密度法(干法、体积法) 原理:见如下公式推导,所以,只需要膜原材料的密度ρ膜材料和膜的表观密度ρ膜表观,就可计算得到孔 隙率ε。其中表观密度ρ膜表观可由外观体积和质量获得。 ε=V 孔/V 膜外观=(V 膜外观-V 膜骨架)/V 膜外观=(ρ膜表观-ρ膜材料)/ρ膜表观 方法三:气体吸附法 原理:根据低温氮吸附获得孔体积,从而得到孔隙率。该方法只能获得200nm 以下尺寸孔结构的孔体积,无法表征200nm 以上孔的信息,对于大量滤膜不适用。 方法四:压汞法 原理:根据压汞法原理,利用压力将汞压入膜的各种结构的“孔隙”中,根据注入汞的压力、体积来获得膜的孔隙体积及尺寸数据;该方法的缺点是将汞压入微孔需要的压力较大,该方法更适合于分析刚性材料,对于大多数膜材料为弹性材料,在注入汞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或“塌陷”,从而产生较大误差。 3H-2000PB 贝士德仪器泡压法滤膜孔径分析仪,其基本原理为气液排驱技术(泡压法):给膜两侧施加压力差,克服膜孔道内的浸润液的表面张力,驱动浸润液通过孔道,依此获得膜类材料的通孔孔喉的孔径数据,同时该方法也是ASTM 薄膜测定的标准方法。 以上四种膜孔隙率的常用测试方法,所获得孔隙率数据中的“孔隙”都不是“通孔孔隙”,更不是“通孔孔喉孔隙”;若不是“通孔孔隙”,那么,这个“孔隙率”就无法达到研究人员所希望的评价过滤性能、渗透性能和分离能力的目的。举例说明:A 膜通孔为零,表面“凸凹、闭孔、盲孔”等结构形成的孔隙率为40%;B 膜孔隙率为20%且有通孔;那么,我们并不能依据该孔隙率数据对该两种膜的过滤性能做出比较。这点在研究和应用中是需要注意。

发射率检测方法

发射率检测方法 一、国内外发射率检测现状 表面辐射特性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早在1753年富兰克林就提出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接受和发散热量能力的概念。几百年来人们在理论上、实验中、工程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辐射传热学、红外技术、太阳能研究、材料科学及黑体空腔理论等的发展,近五十年以来材料发射率的测量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在国际上已建立了分别适用于不同温度和状态以及不同物质的各种测试方法和装置。 (1)量热法 量热法的基本原理是:一个热交换系统包含被测样品和周围相关物体,根据传热理论推导出系统有关材料发射率的传热方程,通过测

量样品某些点的温度值得到系统的热交换状态,即能求得发射率。量热法又分为稳态量热法和瞬态量热法。Worthing的稳态加热法就是采用灯丝进行加热,测量精度达到了2%,但是样品制作复杂,且测量时间长。瞬态法即采用激光或电流等瞬态加热技术,其代表是70年代美国NIST的基于积分球反射计法的脉冲加热瞬态量热装置,其测量速度快,测量上限高达4000℃,能精确测量多项参数,但是被测物必须是导体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反射率法 反射率法基于的原理是对于不透明的样品,反射率+吸收率=1,将已知强度的辐射能量投射到透射率为0的被测面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通过反射计求得反射能量,得到样品的反射率后即可换算成发射率。常用的反射计有:Dunkle等人建立的热腔反射计,该方法能够测量光谱发射率但不适用于高温测量;意大利IMGC 的积分球反射计具有很宽的测量温度范围;激光偏振法只能用于测量光滑表面的发射率。 探测器工作原理图

探测器组装图 (3)辐射能量法法 能量法的基本原理是直接测量样品的辐射功率,根据普朗克定律或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和发射率的定义计算出样品表面的发射率。一般均采用能量比较法,即用同一探测器分别测量同一温度下绝对黑体及样品的辐射功率,两者之比就是材料的发射率值。 (1)独立黑体法:独立黑体法采用标准黑体炉作为参考辐射源,样品与黑体是各自独立的,辐射能量探测器分别对它们的辐射量进行测量。测量材料全波长发射率时,探测器需要选择使用无光谱选择性的温差电堆或热释电等器件;测量材料光谱发射率时,需要选择使用光子探测器并配备特定的单色滤光片。许进堂等人曾采用独立黑体方案设计了一套法向全波长发射率测量装置,精度可以达到3.7%。独立

美标缩水率测试方法0420

美标测试程序 1.取样准备: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取样时应避免已变形区。 2.选定合适的缩水板,取样时应避免布边 1/10 之内的样品,每一布 样应选取 3 块试样,试样应含不同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纱线。 洗前尺寸准备试样大小为 380*380mm( 15*15inch)。 3.平行于布边或织物长度方向作洗前标记,用记号笔和钢尺在试样 上分别作3对平行于长度或和宽度方向距离为 250mm的洗前标记 点。每一个标记点应离试样边不可少于 50mm,同一方向的标记点间距离不可少于 120mm。 4.选择2:试样大小为610*610mm (24*24inch),两标记点之间长度为 500mm(18inch),在试样上分别作3对平行于长度和宽度方向距离为500mm 的洗前标记点,每一个标记点离布边应至少为 50mm,同一方向的标记点间距离不可少于 240mm。 5.称取试样和搭布总共约为 1.8 ±.1kg(4.0 0±5lbs),选择中水位为 18±15gal,厚重棉织物循环方式,水温41 ± 3C,放置66±).1g AATCC 1993 标准参考洗涤剂。 6.将试样和搭布一起置于洗衣机,根据设定的洗涤程序和时间启动洗衣 机。(将布样放入洗衣机后,经历的自动程序及时间为:进水 4mi ns—打匀 3 mi ns—洗涤 6 mi ns—排水 3 mi ns—脱水 3 mi ns —进

水4 mins—打匀3 mins—排水3 mins—脱水6 mins—结束报警 合计 35mins) 7.打开缩水机,取出试样。如试样缠在一起,请小心地分开,注意 需防止变形。将洗后试样和搭布一起置于烘干机中,设置好温度 以产生规定的排气温度,启动烘干机直至所有样品烘干为止。当烘干机停了以后,立即取出所有样品。 8.将试样自由置于水平平整的台面上,冷却半小时以上。 9.测量并记录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同时精确到mm。将第一次、第 三次数据,每一方向分别平均,分别测出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结果 并精确到 0.1%。其缩水率计算如下: 缩水率 = 100* (平均洗后尺寸 - 平均洗前尺寸) / 平均洗前尺寸洗前、洗后尺寸是试样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平均值,如果洗后尺寸较洗前尺寸大,则以“ +表”示其缩水率伸长。 9.出具报告分别注明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化,并精确到 0.1%

针织面料缩水率测试流程

针织面料缩水率测试流程 缩水率是可以控制的:一般的布料做干蒸,洗水。就可以算出缩率了!测出来后计算好,把数据提供给纸样师傅,他们参考后放 出适量。就OK了 以上是基本的流程。。 具体的做法是(以下我主要说干蒸和水洗) A:干蒸- 1 八、 也是上面鱼说的“烫缩 1)在要测算的布料上(要有足够的大),画出 2 块固定的长和宽,------ 拿针织内衣来说,一般40*40CM就可以,意要留出约2CM以上的缝位,因为内衣(~像内裤),面积不大,但是针织布料的缩率又很大。像氨纶布,莫代尓等,要是定型没定好,可能会缩的可怕。。。 2)将这2 片的画好固定尺寸的布料反面相对,用平车在画好的痕迹上车好, 这样布料的正面就路在外面了, 还可以方便一起看看色差,色牢度什么的,省料.,着时在沿着留出来的2CM以上的缝位用锁边机锁好边..

3) 现在到了干蒸的关键时刻了! 拿着这块布去烫工那里去蒸 吧!!!注意把握好时间.一般的针织布料大概5分钟就0K了.缩率大的布料你在蒸的时候还可以用眼睛看到它在缩呢!!! 嘿嘿.. 那种布, 可不是好料!! 特别注意哦:: 蒸的时候, 别让熨斗和布料接触!! 也就是说, 不是要向人家烫衣服一样去烫这块布!!! 但是距离也布要离的远了! 一寸左右 吧! 就好了. 还要随时给它翻番身, 移动位置, 这样受热才均匀, 才可以算准确点! 还有, 尽量布要打开机台的吸风器.. 4) 蒸完了, 就拿到通风的地方给它晾干, 请注意不是要拿到太阳下 晒干哦! 这样算出来的也是没效果的!! 5) 干了后就是计算了, 注意要分布料的经纬方向的... 经向也就是 直纱, 维向就纱横纱.( 斜纹的例外)例如: 经向现在缩到了38CM 了, 拿就是38-40=2 /40=*100%=5%., 也就是说这布经向的缩率是5%.. 维向的算发也是如此>> 6) 最后,干蒸这部分基本就完了. 除了提供数据给纸样那边外, 还要

孔隙率的测定

孔隙率的测定 镀层的孔隙是指镀层表面直至基体金属的细小孔道。镀层孔隙率反映了镀层表面的致密程度,孔隙率大小直接影响防护镀层的防护能力(主要是阴极性镀层)。作为特殊性能要求的镀层(如防渗碳、氮化等),孔隙率测量也极为重要,它是衡量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GB 5935规定了测定镀层孔隙的方法有贴滤纸法、涂膏法、浸渍法、阳极电介测镀层孔隙率法、气相试验法等。电镀专业最新国家标准中,孔隙率试验的标准为:GB/T l7721—1999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铁试剂试验,GB/T l8179--2000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潮湿硫(硫化)试验。 一、贴滤纸法 将浸有测试溶液的润湿滤纸贴于经预处理的被测试样表面,滤纸上的相应试液渗入镀层孔隙中与中间镀层或基体金属作用,生成具有特征颜色的斑点在滤纸上显示。然后以滤纸上有色斑点的多少来评定镀层孔隙率。 本法适用于测定钢和铜合金基体上的铜、镍、铬、镍/铬、铜/镍、铜/镍/铬、锡等单层或多层镀层的孔隙率。 1.试液成分试液由腐蚀剂和指示剂组成。腐蚀剂要求只与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作用而不腐蚀表面镀 层,一般采用氯化物等;指示剂则要求与被腐蚀的金属离子产生特征显色作用,常用铁氰化钾等。试液的选择应按被测试样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种类及镀层性质而定,如表l0—1—16 所列。配制时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溶剂为蒸馏水。 表10—1—16 贴滤纸法各类试液成分 2.检验方法 (1)试样表面用有机溶剂或氧化镁膏仔细除净油污,经蒸馏水清洗后用滤纸吸干。如试 样在镀后立即检验,可不必除油。 (2)将浸润相应试液的滤纸紧贴在被测试样表面上,滤纸与试样间不得有气泡残留。至 规定时间后,揭下滤纸,用蒸馏水小心冲洗,置于洁净的玻璃板上晾干。 (3)为显示直至铜或黄铜基体上的孔隙,可在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上滴加 4%的亚铁氰 化钾溶液,这时滤纸上原已显示试液与镍层作用的黄色斑点消失,剩下至钢铁基体的蓝色斑

城市模型反射率测量方法与运用

城市模型反射率测量方法与运用 摘要:介绍了一种测试城市模型反射率的试验方法。制作10个条形和十字形的城市模型进行测试,观测路面不 同反射率对城市反射率的影响,并将实测模型反射率与ASTM E191806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瞬时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值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模型计算的反射率与ASTM E191806测量值的误差在0~0.1之间。当峡谷纵横比(建筑物高度与路面宽度之比)为10时,路面反射率从0.15提高到0.65,城市峡谷反射率增幅在0~0.30之间;提高路 面反射率并不能有效提高城市峡谷反射率,尤其是纵横比较大的深峡谷。城市峡谷中的多重反射抑制城市反射率的提高。同时,反射路面将给行人增加额外的辐射通量,可能带来热不适感和眩光刺眼等问题。因此,应谨慎看待反射路面作为一个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策略。 关键词:城市峡谷;热岛效应;多重反射;反射率;纵横比;反射路面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764(2016)02011107 Abstract: A new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albedo of urban prototype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used to measure

ten urban prototypes with different pavement reflectivity and with southnorth orientation,westeast orientation and crossstreet orientation,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ASTM E191806 and the modified ASTM E191806.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variation of the incident solar intensity is less than 20 W/m2 (a tolerant error stated by ASTM E1918A),the ASTM E191806 can either underestimate or overestimate the albedo of the urban canyon prototype up to 0.10. For an urban canyon (UC)with an aspect ratio of 1.0,an change from 0.15 to 0.65 of pavement albedo would cause an increase of the albedo of the UC from about 0.15 to 0.35 if the albedo of the roof and wall is about 0.40. Raising the albedo of the pavement in a UC is not an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albedo of the urban area,especially for UC with great aspect ratio. For low aspect ratio UC,raising the albedo of the pavement or of the parking lot introduces a sizable additional diffuse reflected radiation to the pedestrians. Therefore,it should be cautious to developing reflective pavements as an urban cooling strategy. Keywords:urban canyon;urban heat island;multiple reflection;albedo;aspect ratio;reflective pavement 城市结构单元一般包括建筑墙体、屋顶及道路,道路与

布料缩水测试

五、测试要求: 1.缩水率:以国家一等品合格标为准。 ①缩水以悬挂晾干方式测试。 ②普通布类直缩在(-5%-±1.5%)以内,横缩在((-5.5%-±1.5%)以内接受。 ③布料洗水后扭度必须在±4%以内。 2.色牢度:以国家一等品合格标准为准。 ①水洗色牢度中浅色在4级以上,深色3.5级以上。 ②干擦牢度中浅色在4级以上,深色3.5级以上;湿擦色牢度中浅色4级以上,深色3级,磨毛2.5级以上。 ③耐酸、碱汗渍变色、沾色牢度中浅色在4级以上,深色在3.5级以上。 ④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要求在3级以上,敏感色3级。 ⑤原样变色4级以上,同批色差4级,匹前后色差、边中色差4级以上,缸与缸色差4级以上。 3.环保及酸碱性:甲醛含量的限定,要达到国家标准GB18401-2003规定的甲醛含量限定值≤20mg/kg;PH值: 4.0-7.5(不得超标)。 布料测试最低等级要符合《国家纺织品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测试项目参照下示: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拒水、透气、柔韧、不助燃、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等特点。该材料若置于室外经自然分解,其最长寿命只有90天,置于室内在5年内分解,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从而不污染环境,故环保由此而来。宜于洗涤等物点。 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其具有工艺流程短、产量高、成本低、品种变化快、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无纺布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 1、水刺无纺布: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 2、热合无纺布:是指在纤网中加入纤维状或粉状热熔粘合加固材料,纤网再经过加热熔融冷却加固成布。 3、浆粕气流成网无纺布:又可称做无尘纸、干法造纸无纺布。它是采用气流成网技术将木浆纤维板开松成单纤维状态,然后用气流方法使纤维凝集在成网帘上,纤网再加固成布。 4、湿法无纺布:是将置于水介质中的纤维原料开松成单纤维,同时使不同纤维原料混合,制成纤维悬浮浆,悬浮浆输送到成网机构,纤维在湿态下成网再加固成布。 5、纺粘无纺布:是在聚合物已被挤出、拉伸而形成连续长丝后,长丝铺设成网,纤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使纤网变成无纺布。 6、熔喷无纺布:其工艺过程:聚合物喂入---熔融挤出---纤维形成---纤维冷却---成网---加固成布。 7、针刺无纺布:是干法无纺布的一种,针刺无纺布是利用刺针的穿刺作用,将蓬松的纤网加固成布。 8、缝编无纺布:是干法无纺布的一种,缝编法是利用经编线圈结构对纤网、纱线层、非纺

纺织品缩水率之常见织物缩水情况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纺织品缩水率之常见织物缩水情况 纺织品缩水率检测是纺织企业必须出示的一个检测标准,目前国内纺织品缩水率检测标准有国标和美标以及欧标等几种标准,一般情况下纺织品的缩水率情况跟其本身的材质有着较大关系,同时在纺织生产的过程中的生产工艺也会影响到纺织品的缩水率情况。 织物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一般来说,缩水率最大织物是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居中,缩水较大,而最大的是粘胶纤维、人造棉、人造毛类织品。客观的讲,全棉面料多少都存在着缩水褪色的问题,关键是后面的整理。所以一般家纺的面料都是经过预缩处理。值得注意的是经过预缩处理不等于不缩水,而是指缩水率控制在国标3%-4%以内衣料尤其是天然纤维的衣料会缩水。因此,在选购衣料时,除了对织物的 质量、色泽、花型进行挑选外,对织物的缩水率也应当有所了解。一件衣服在 穿着期间,能否始终保持合 身、不变形、平挺美观、耐穿,关键是你对衣料的 缩水率是否了解,并在成衣前是否进行预缩。 各种纤维的吸湿性不一样,吸湿性大的纤维,缩水率就大;反之缩水率就 小。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的吸湿性相对较大,故率也大;而涤纶、丙纶 等化学纤维吸湿性.结物结构的紧密、稀松也会影响其缩水 程度,稀松结构的衣料,一般较紧密结构的缩水率大。 这里提供一些常见织物的缩水率,供购料时参考。 棉丝光平布:缩水率经向3.5%,纬向3.5%; 棉丝光斜纹布:缩水率经向4%,纬向3%; 棉本光平布:缩水率经向6%,纬向2.5%; 一般精纺呢绒:缩水率经向4%,纬向3.5%; 真丝双绉:缩水率经向10%,纬向3%。 怎样正确掌握不同衣料的缩水率呢?首先弄清缩水率是什么.缩水率是指衣料经水浸和洗涤后,织物发生收缩的百分率。缩水率和衣料 的纤维特性、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生产加工工艺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是造成纺织品缩水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但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纺织品缩水率的情况也是正常情况,如何减小纺织品缩水率情况需要更具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具体操作。

织物缩水率测试实验

织物缩水率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测试织物缩水处理前后的尺寸变化,求得织物缩水率。掌握织物缩水率的测试方法,并了解织物产生收缩的原因。 二、实验仪器与用具 试验仪器为水箱、M988型织物缩水机、钢尺、缝线、铅笔等用具。 三、试样 机织物和针织物各两块。 四、实验方法与程序 (一)机织物缩水率的测试 1.试验仪器与用具:使用的仪器为水箱一只,底部为半圆形,上面为400×315mm的长方形,容积为45L,内装撑拌轮,直径为156mm,速度为,使用的工具为量尺等。 2.试样准备:取样数量:每批取3块试样,试样尺寸为经向55cm,纬向全幅。试样标记:先将试样沿经向两端各剪去2.5cm,取中间50cm,纬向全幅。再在试样中间均匀量取3个点,然后按经纬3个位置正确而平直地用铅笔画T字形,T形仔细缝纫,作标记,或用不褪色的笔正确画“T”形,※精确测量3个T形记号之间的经、纬向距离(精确到0.1cm). 3.操作步骤: (1)将清水加入水箱至规定标记(约45L)并加热使水温为。 (2)展开准备好的样布,置于水箱中(一般每次可放置4—6块,视织物厚薄而异)。加盖封闭保温,开动电动机,使搅拌轮转动。样布随着水浪回转翻滚,薄织物连续搅动15min,厚织物连续搅动20min,准时取出布样。

(3)将取出的样本,放入水池中轻轻地整理平整,沿经向叠成四折,用手轻轻压去水分(不得绞拧),将样布展开,平摊在金属网上,在无张力的情况下,保持经纬向垂直,然后把金属网移入温度为的烘箱内烘干。取出样布冷却30min后,分别测量试验后的经纬向之间距离。测量时,应尽量沿纱线方向量,不能歪斜。如发现试样上有折叠痕迹,可用手沿量尺寸方向轻轻摸平,但不能用力过大,以免产生误差。 (4)试样结果计算: 织物缩水率按下式计缩水率= (38—1) 式中:—试验前的实测距离(cm); —试验后的实测距离(cm)。 (二)针织物缩水率和沸水缩水率的测试 1.仪器与工具:使用的仪器为M988型织物缩水机,转速为,容量为40L。使用的工具为量尺(钢卷尺或木尺等)。 2.试验条件:试液为清水。温度为,浴比为1:50。试验时间:棉和合纤织物为30min,弹力棉锦轮丝为60min。 3.试样准备: (1)取样:试验坯布需经热定型后24h取样。 (2)取样数量:每个品种不得少于两块,每块试样的尺寸为70cm幅宽的1/2。 (3)试样标记:试样沿纵向或横向各量取三处,纵向量50cm,横向量全幅(平幅织物离边10cm,幅阔在1m以上者,离布边20cm,圆筒织物离布边5cm)。用划粉或铅笔对准线圈画好十字记号,并用棉线沿标记精细缝纫,并记录缩水前的纵、横向尺寸,锦纶圆筒织物分别量取上下两层。量取时应精确至0.1cm。 1.操作步骤: (1)按照试样的重量,在缩水机内加入450C热水,至规定标记,放入试样,加盖保温。按电钮开关,使搅拌轮转动试样,搅拌到规定时间后关掉电钮开关并放水。将试样带水用手托出浸入冷水冷却,再将该试样放入脱水机内,脱水3~5min。然后将试样沿布边平幅悬挂室内阴干,同时用手轻轻拍平,清除皱纹。 (2)将晾干后的试样放在平台上,在原标记上精确量出纵横向缩水后的长度,求出平均值。试验前和试验后的实测距离,以纵、横向测得三次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代下式,计算至小数后两位,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1.试验结果计算: 针织物的缩水率按下式计算:

孔隙率定义及算法-电池隔膜行业

用语的定义 孔隙率:隔膜中孔隙率按以下方法计算. 隔膜中的孔隙率(%) = (总孔隙率的体积/ 隔膜的体积) X 100 4.0 业务顺序 4.1孔隙率测试准备物品 4.1.1 测试样品 4.1.2 样品裁切机 4.1.3 镊子 4.1.4 Emveco厚度测试仪 4.1.5 PC 及Excel软件 4.2 孔隙率测试方法 4.2.1 准备测试样品 1) 用样品裁切机将样品裁切成10cmX10cm大小。(参考以下照片)注意 刀割伤。 4.2.2. 检测试料重量 1) 裁切成10X10cm的试料,上下各折一遍成1/4大小。是为检测重量减 少误差。 2) 确认天平水平状态。如天平水平不符调节天平下部调节钮。 3) 关闭侧面及上面滑动玻璃,按TARE设定0点。 4) 打开侧面滑动玻璃用镊子摆放到秤中心位置。. 5) 投入试料后电子称画面的数字读取到小数点后4为后直接记录在试料 上 6) 准备好的所有试料反复3)~5)顺序. 4.2.3 试料的厚度测试 1) 对测试厚度的试料展开成原来大小,用测厚仪测试两端1cm的4点,记 录试料的测定值。详细厚度检测方法参考厚度检测标准书。 照片 1. 10X10 Punch 照片2-1. 裁切前 照片2-1. 裁切后

2) 准备的所有试料按1)方法测试厚度. 4.2.4 孔隙率计算方法 1) 对测定的试料和重量和厚度值(4Point)输入到Excel软件中计算孔隙率 值。孔隙率计算方法如下。 10cmX10cm的宽度和平均厚度算出体积(cm3)后重量÷体积得出密度. 试料密度(g/cm3) = 重量(g) / [10cm*10cm*(厚度(um)/1000)] (2) 试料的孔隙率计算方法如下 . 孔隙率(%) = 1- 试料密度(g/cm3)/0.95 参考) 我公司Polyethylene(聚乙烯)的密度指定为0.95g/cm3.

欧洲标准织物缩水率测试方法

欧洲标准织物缩水率测试方法 1.测试的目的和原理 1.1 这个测试方法适用于检测经常规的家庭洗涤方法洗涤后各种纺织品的缩水情况。 1.2 一次完整的洗涤过程相当与一次家庭洗涤过程 2.参考测试方法 2.1 ISO 139 2.2 ISO 3759 2.3 BS EN 26330 :1994 2.4 BS EN 25077 :1993 3.设备和材料 3. 1 Wascator FOM LAB 71 水平滚筒式洗衣机 3. 2 Kenmore 或Whirlpool 搅拌式洗衣机 2. 3 Kenmore 或 Whirlpool 滚筒式干衣机 3.4 电子磅 3.5 WOB 或 ECE 洗衣粉 3.6 可量度1mm的不锈钢尺 3.7 过硼酸钠 3.8 加重布:两层缝合全聚酯纤维针织布,每块为35±3g,30±3 X 30±3cm 4.标准环境要求 4.1 温度:21±2oC 4.2 相对湿度:65±5% 5.试样的准备。 5.1 梭织布 5.1.1 将布样平坦地置于标准温湿度环境中至少4个小时。 5.1.2 然后将其剪裁为不小于50cmX50cm的布片,平放在工作台上。并用箭头标出经纱方向。 5.1.3 将钢尺平放于经纱或纬纱方向,用防水笔分别画出三对分别与经纱或纬纱方向平行,且 间距不小于35cm的“┬” 和“┴”形符号。 5.1.4 量度6对符号“┬” 和“┴”间的距离(精确到1mm). 5.1.5 将试样的四周锁边。 5.2 针织布 5.2.2 将布样平坦地置于标准温湿度环境中至少4个小时。 5.2.2 然后将其剪裁为不小于55cmX90cm的布片,平放在工作台上。并用箭头标出线圈纵行 方向。 5.2.3 将钢尺平放于线圈纵行方向或线圈横向方向,用防水笔分别画出三对分别与线圈纵行方 向或线圈横向方向方向平行,且间距不小于35cm的“┬” 和“┴”形符号。 5.2.4 量度6对符号“┬” 和“┴”间的距离(精确到1mm). 5.2.5 将布片沿线圈纵行方向对折,并沿线圈纵行方向将布片锁缝成筒形。 6.洗涤过程

织物面料缩水率试验方法步骤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织物面料缩水率的测试方法,首先我们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织物缩水率? 织物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 缩水率最小的是合成纤维及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居中,丝织品缩水较大,而最大的是粘胶纤维、人造棉、人造毛类织物。 面料的缩水率一般可分:1.自然缩,自然缩是指面料在大货生产中经过熨烫后或者面料放松后的自然收缩;2.洗水缩,洗水缩是指成衣洗水后的收缩。 测试面料正确的缩水率方法要跟大货成衣的洗水类型相同,如果成衣不洗水,面料只要用蒸汔熨斗打气后测量就行。 注:一般面料的缩水率为: 棉4%--10%;化纤4%--8%;棉涤3. 5%--5 5%;本色白布为3%;毛蓝布为3-4%;府绸为3-4.5%;花布为3-3.5%;卡叽华达呢为4-5.5;斜纹布为4%;哗叽为3-4%;劳动布为10%;人造棉为10%。 2、影响缩水率的因素有哪些? ①织物的原材料不同,缩水率不同。一般来说,吸湿性大的纤维,浸水后纤维膨胀,直径增大,长度缩短,缩水率就大。如有的粘胶纤维吸水率高达13%,而合成纤维织物吸湿性差,其缩水率就小。

②织物的密度不同,缩水率也不同。如经纬向密度相近,其经纬向缩水率也接近。经密度大的织品,经向缩水就大,反之,纬密大于经密的织品,纬向缩水也就大。 ③织物纱支粗细不同,缩水率也不同。纱支粗的布缩水率就大,纱支细的织物缩水率就小。 ④织物生产工艺不同,缩水率也不同。一般来说,织物在织造和染整过程中,纤维要拉伸多次,加工时间长,施加张力较大的织物缩水率就大,反之就小。 弄清楚以上问题后,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缩水率的测试方法。 1.参考标准: GB/T8629—2001、FZ/T70009、ISO5077/6330、IWS TM31、BS 4923、EN25077/26330、JIS L1909等 2.参考测试工具: ①缩水率试验机 ②烘干机 ③缩水率陪洗布

ISO 6330 缩水性能测试

ISO 6330 缩水性能测试 一、测试的目的和原理 这个测试方法适用于检测经常规的家庭洗涤方法洗涤后各种纺织品的缩水情况,一次完整的洗涤过程相当与一次家庭洗涤过程。 2、参考测试方法ISO139ISO3759 BSEN26330:1994BSEN25077:1993 三、设备和材料 1、WascatorFOMLAB71水平滚筒式洗衣机Kenmore或Whirlpool搅拌式洗衣机Kenmore或Whirlpool滚筒式干衣机 2、电子磅 4、WOB或ECE洗衣粉可量度1mm的不锈钢尺 5、过硼酸钠 6、加重布:两层缝合全聚酯纤维针织布,每块为35±3g,30±3X30±3cm 四、标准环境要求 1、温度:21±2oC相对湿度:65±5% 2、梭织布

五、试样的准备。 1、将布样平坦地置于标准温湿度环境中至少4个小时。 2、然后将其剪裁为不小于50cmX50cm的布片,平放在工作台上。并用箭头标出经纱方向。 3、将钢尺平放于经纱或纬纱方向,用防水笔分别画出三对分别与经纱或纬纱方向平行,且 间距不小于35cm的“┬”和“┴”形符号。 4、量度6对符号“┬”和“┴”间的距离(精确到1mm).5.1.5将试样的四周锁边。 5、针织布 6、将布样平坦地置于标准温湿度环境中至少4个小时。 7、然后将其剪裁为不小于55cmX90cm的布片,平放在工作台上。并用箭头标出线圈纵行方向。 8、将钢尺平放于线圈纵行方向或线圈横向方向,用防水笔分别画出三对分别与线圈纵行方 向或线圈横向方向方向平行,且间距不小于35cm的“┬”和“┴”形符号。 9、量度6对符号“┬”和“┴”间的距离(精确到1mm). 10、将布片沿线圈纵行方向对折,并沿线圈纵行方向将布片锁缝成筒形。 六、洗涤过程 1、根据服装的洗涤标签或其纤维成份或客户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洗涤程序。 2、按要求将适量的试样和加重布放入洗衣机内,关好机门,调好适当的洗涤程序开机洗涤。 3、待水位到达零部位以后,按4:1的比例加入适量的ECE洗衣粉和过硼酸钠,使水加满后碱液的浓度为1g/l到3g/l.

红外光学材料反射率检测方法的研究

2018年 云光技术 第50卷 第2期 71 红外光学材料反射率检测方法的研究 李林涛,胡 忠,张友良,薛 立,赵梓妤,杨 静 (云南北方驰宏光电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17) 摘要:本文研究了适合于红外光学材料反射率测试的方法。选取Ge 、多光谱ZnS 、ZnSe 、IG5、IG6五种材料进行反射率测试的试验。将5种材料的陪片单面镀制8~12 μm 波段高效增透膜,并采用不同粒度的金刚砂对陪片的未镀膜面进行研磨,研磨后测试陪片的反射率。通过对大量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最终总结出了适合于红外光学材料反射率测试的方法。 关键词:红外;反射率;测试;表面粗糙度 0 引言 由于光学系统各零部件的性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许多红外光学产品尤其是军用产品均对产品镀膜后的反射率指标提出了要求,因此,反射率检测也逐渐成为产品验收的必检项目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反射率检测的方法和标准,对于检测用测试件(统称,陪片)也没有严格的要求,这就造成了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项目将针对红外高效增透膜膜层反射率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 1 检测内容 1)检测方法 本文采用德国布鲁克红外光谱仪对陪片的反射率进行检测。反射率采用相对检测法进行,检测设备如图1所示。 图1 德国布鲁克红外光谱仪 检测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陪片尺寸及数量:φ25.40-0.1×30-0.5,5种材料各12件; ②将陪片的一面进行精磨、抛光,陪片面 形要求:N ≤2,?N ≤0.5,平行度?t ≤0.01 mm ; ③将陪片的一面进行单面镀高效增透膜 (镀膜波段为8~12 μm ) ; 材料 波段 基片透过率要求 Ge 8~12 μm ≥45% 多光谱ZnS ≥73% ZnSe ≥72% 硫系玻璃 IG5 ≥65% IG6 ≥64%

成衣制版缩水率测试方法浅析

成衣制版缩水率测试方法浅析 1、在拿到客户订单时,要看清楚该成衣是成衣水洗还是面料水洗,也可以从客户的样衣上看得出来,成衣水洗的衣服,在表面车明线的部位有明显的缩皱现象,就像我们平时穿的牛仔裤的侧边缝头一样,有深浅变化的面料车线;如果是面料水洗就没有这个现象。面料水洗的缩水率不需要去控制,大货面料拿到后,去水洗厂按要求水洗后再做,控制好车工的车缩即可。 2、成衣水洗有分好几种形形色色的方法,特别的牛仔类,有普通水洗、哮素洗、石磨洗等等。从客户处拿到大货面料样,最起码要五米以上的整个门幅面料。分别剪开1.2米长的整个门幅大小各三块面料,并分别在面料上做出一米大小的正方形,用车线订位在面料上作好记号。 3、按客户要求告诉水洗厂的洗水要求,经水洗后的测试面料一份给客户确认效果(有些客户也会要求做个袖样或裤腿样),一份自己留底。 4、水洗厂测试回来的面料,必须烘干透,摸在手上,不能有湿度。测量面料上留的车线尺寸。前面说的用三块面料去做测试,是为了这个缩水率的准确性,可以分别比较参考一下取中间值。例:现量出纵向尺寸(直丝绺)长度为97%,说明面料纵向缩水率为3%;横向尺寸(横丝绺)长度为92%,说明面料横向缩水率为8%。 5、根据上面测量出来的横向纵向缩水率,在制作样版时,衣长的要求尺寸如78公分,那么做版时,要做到78CM X(1+3%)=80.34 CM;胸围的要求尺寸如56公分,那么做版时,要做到56CM X(1+8%)=60.48 CM。 6、正确的大货面料到厂后,必须重新做一下测试,以防有误。在各个批次的面料每卷面料布剪成1.2米整个门幅的大小,重新做水洗,如果有几批缩水率相差比较大的超过3~5CM的,必须要做2副或更多的样版。 在这里嘎门特还要再次提醒做成衣水洗的面料一定要反复地多次地测试一下面料缩水率,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有时候甚至同样一件成衣,因为面料的缩水率不同,可能要做多个不同的缩水版型。

孔隙率检测报告

一、概述 ******有限公司拟对****尾矿库工程初期坝堆石工程采用附近采区排岩场地的碎石进行堆石筑坝,委托我公司对该工程孔隙率进行检测。 二、工程概况 **********尾矿库初期坝堆石工程采用附近采区排岩场地的碎石为材料,对坝体标高677.50米至709.60米进行堆石筑坝。堆石高度32.10米。 三、任务要求 主要对初期坝堆石孔隙率进行检测,检测孔隙率实测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满足国家规程、规范要求,为尾矿库技改工程整体验收提供真实、可靠的技术参数。 四、检测依据 ①、检测合同; 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③、《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 ④、《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YS54718-95); ⑤、《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⑥、《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五、技术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相应规程规范要求,经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协商,并根据该工程具体情况,共布置检测点325个(其中:8个检测点孔隙率数据结果在31.6 %~33.1 %之间。大于30%,不符合设计要求,现场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检测点重新碾压

后进行补测,检测结果均已合格)。本着客观、准确、真实、全面的原则,由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随机抽取检测点,从高程677.50米开始~高程709.60米结束。高程677.50~681.7米每增高0.50~0.80米高程抽取5个检测点进行检测,高程682.50~700.00米每增高0.60~0.80米高程抽取9个检测点进行检测,高程700.80~704.80米每增高0.80米高程抽取6个检测点进行检测,高程705.6~709.60米每增高0.80米高程抽取5个检测点进行检测。 六、检测进程 2012年12月22日开始至2014年01月10日结束 七、检测方法 孔隙率检测采用现场灌水法。 7.1、孔隙率的物理意义 孔隙率n=V V∕V=土中孔隙体积∕土的总体积 7.2、本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量杯:1L、2L、5L; 台秤:称量50公斤,最小分度值10g; 储水桶:直径均匀,附有刻度及出水管; 量尺:国家标准钢尺 水平尺:国家标准 铁环:直径1.1285m,圆度均匀,铁环自身直径均匀,且在同一平面。 塑料薄膜:软薄膜易于铺设,且要结实不易划碎。 7.3、现场操作步骤

实验一: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

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 1.原理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是镜质组(在绿光中546nm)的反射光强对垂直人射光强的百分比。测定时,是根据CCD所接收的反射光强与其光电信号成正比的原理,在显微镜下一定强度的人射光中,对比镜质组和已知反射率的标准片的光电信号值而确定的。 2.适用范围 实验所用样品为粉煤光片(或块煤光片),适用于单煤或混合煤,也基本上适用于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镜煤色体和其他固体有机质)的反射率测定。 3.使用仪器和材料 3.1 偏光显微镜 3.1.1 测量光源功率不小于30W的钨卤素灯或钨丝白炽灯。 3.1.2 起偏器和检偏器应能装卸和旋转。 3.1.3 孔径光圈和视域光圈其中心和大小能调节,并能调节到同一水平光轴上。 3.1.4 物镜,无应变的油浸物镜。一般放大倍数为x25至x60。当测定特别微小的颗粒时,可采用倍数更高的油浸物镜。 3.1.5 目镜,观察目镜与测试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为x10。观察目镜中应装有十字线和测微尺。 3.1.6 载物台垂直于显微镜竖轴,转动360度时,对中倍物镜的焦距无影响。载物台上应装有机械推动尺,其X, Y轴的最大移动范围不小于20mm,物台测微尺最小刻度为1/100mm。 3.2 分光光度计 3.3 标准片和浸油 3.3.1 反射率标准选用与煤的反射率接近的一组合格的反射率标准片。应保持标准片的表面光洁。经常检查其反射率值,一般用一系列标准片相互比较检查。 3.3.2 零标准片它在浸油中的反射率小于10-6% . 33.3.3 油浸液最好采用在23℃时折射率(546n m光中)为1.518。 4.实验步骤 4.1 制样 用试样压平器、胶泥、载片将光片固定在载片上。 4.2 调整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