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复习课教案设计

压强复习课教案设计
压强复习课教案设计

压强复习课教案设计

压强(九年级物理:复习)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让学生所学压强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压强知识。

2、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突破:

巩固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的知识

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归纳、练习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概念:

公式:

增大与减小压强:

产生原因:

特点:

公式:

连通器产生的原因:

著名的测量实验:

著名的验证实验:一标准大气压值:特点:

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

应用:

(一)“压力”

“压力与重力一样吗?你能说出他们的不同吗?他们有联系吗?”学生解答问题:⑴作出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

(二)固体压强

⑵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放置方法是[ ]

A.平放 B.侧放 C.竖放 D.无法判断

⑶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铺在枕木上B.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C.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 D.在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

(三)液体压强

解答下面问题:

⑷如上图所示,a图底部的橡皮膜向外凸起,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b图侧壁的橡皮膜向外凸起,说明的物理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图所示,可以说明的物理问题是: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下列设备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船闸 B.锅炉水位计 C.水塔的供水系 D.自来水笔

(四)大气压强

⑺如图,将一试管中装满水,再将—支较细的试管插入并倒置使试管口朝下,空试管不向下掉,反而上升,这是________把小试管推上去的。

⑻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当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将[ ]

A.往上喷出 B.稍微降下一些

C.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D.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⑼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面哪种情况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影响[ ]A.玻璃管的粗细 B.玻璃管倾斜

C.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D.外界大气压变化

⑽如图所示,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放置,则当时大气压为____厘米水银柱。

(五)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⑾飞机向前飞行时,由于机翼与周围空气发生相对运动,机翼上方较下方空气流速大,所以上方压强较下方,因此,机翼上下的压强差就产生了向上的。

二、课堂训练、强化知识巩固提高

(1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13)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14)一只底面积为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桌面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凳面被箱子全部盖住),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P′,则P与P′的关系为()

A. P′=4P B. P′=2P C.P′=P D. P′=P/2

(15)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同种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a______Pb。(填“>”、“<”或“=”)

(16)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a______Pb。(填“>”、“<”或“=”)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7)高速公路上严禁汽车超载,请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限制汽车的超载?

(18)一本初中物理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何测定它对桌面的压强?请写出你所选择的器材、实验步骤及压强的表达式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何测量你双脚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的压强?

三、留点作业

21、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他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

请你算出:

(1)小明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

(2)若小明同学背着重为50N的书包行走,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2、医生测量某人的血压,测得高压为200毫米水银柱,低压为140毫米水银柱,结果他被诊为是高血压,请你帮他算一下,他的高压是___________Pa。(ρ水银=13.6×3310kg/m,g=10 N/k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与价值观 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 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工具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1: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 演示实验一: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方案一:向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 现象:橡皮膜形状发生变化 方案二: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扎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流出 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①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请同学们说出感觉(塑料袋紧贴手上有压力的感觉) ②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水没有喷出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压强 复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本章的重点知识点,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点的归纳并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体会到解题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估测大气压的值 教学难点 压强概念的建立、理解大气压、设计和描述实验方法和过程 教学方法 归纳法,分组实验法,多媒体回顾 教具准备 学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思维导图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画出压强部分的思维导图,学正宝拍照上传。 二、例题精讲 例1: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____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甲 乙 丙 丁

(4)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物理量影响时,我们常用 法进行研究。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某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保证压强计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___. (2)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最好应根据___两个图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5、6图示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例3:右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 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__________,记为L ,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__. D .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________ (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1 3 水 2 4 5 6 水 水 水 水 盐水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 九章《压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强的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理解压强的大小 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初步认识液体压强的规律,知道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会液体压强的简单计算。 4.知道大气压强,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巩固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师生共同理 顺知识结构,使压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通过课堂训练,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2.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是本单元知识结构的核心和重点。 ●难点: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压力小桌、海绵、100g砝码1个。 ●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一、回顾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结构 教师设问:“你对压强知识都知道哪些呢?” 1.用课件展示,要求同学们快速抢答下列问题: (1)压力: _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_______的大小和_______的大小有关。 (2)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_______的物理量。物体_______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_______。增大F,减小S,可以_______压强,减小F,增大S,可以_______压强。 (3)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

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

《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综合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压强、液体压强的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3.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4会根据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压强、液体压强的公式的应用 2 利用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来解释生活中气压的现象。教学难点 知识点拨 固体的压强 一、压力 1.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 2.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产生的压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3.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把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先后放在软泡沫塑料的表面上,出现三种不同情况,如图4所示,比较三种不同情况下泡沫塑料表面的压痕,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1)甲图和乙图表明,在 _____ 相同时,_____ 越小,压强越 ____ _. (2)乙图和丙图表明,在 _____ 相同时, _____ 越大,压强越 _____ .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二、压强

1.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物理意义:压强描述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压强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小。 3. 公式:,表示压强,表示压力,表示受力面积。计算时统一使用国际单位。 4.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三、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2.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3. 应用:若使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则需要增大压强;若使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则需要减小压强。 (1)需要增大压强的有:图钉头部是尖的、啄木鸟有尖硬的喙、斧头具有很窄的刃、刀等。 (2)需要减小压强的有:铁轨下辅枕木、车上装有履带、书包背带很宽等。 【典型例题】 例1“沙漠之舟”骆驼能在松散的沙漠中顺利行走不陷下去,这是因为()A骆驼的重量轻 B.骆驼跑得快 C.骆驼的耐力大 D.骆驼脚掌面积大压强小 例2 静止在斜面上的金属块,重为10N,金属块对斜面的压力为6N,金属块与斜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则金属块对斜面的压强是() A.5×103 Pa B. 3×103 Pa C. 2×103 Pa D. 8×103 Pa

第九章《压强》复习课(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九章《压强》复习课 (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压强不仅是中考《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压强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升力等知识的基础。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压强概念的建立,为以后压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可分为“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液体压强、情景再现重点实验探究”等模块。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知识的缺陷和漏洞,因此中考对该单元复习是比较重要的。复习中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学习与接受;缺乏必要的动手动脑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复习难度较大。 三、复习目标: 1、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 2、液体压强的特点及结合图例分析; 3、弄清学生经常出错的基本计算P=F/S和P=ρgh。 四、复习重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难点:应用压强知识说明生活实例 五、教法与学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复习使学生提出问题,在讨论、总 结、归纳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和规律。 六、教学过程设计: 考点一、压力的概念 1、比较图9—1中的(a)、(b)、(c)三幅图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 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再现“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如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如图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 和受力面积有关。 (4)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例1、如图所示,把小桌面和砝码以不同形式放在海绵上,分析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的因素.比较图___和图___,可以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压面积有关.比较图___和图___,可以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考点二、压强(P):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意义)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够分清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会正确的利用公式P=F/S和P=ρgh进行计算; 2、正确的分清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能力目标:1、正确的找准受力面积,与物体的面积的区别; 2、能够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计算; 3、自己动手,能够自己动手画图分析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爱科学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应用压强的概念说明生活实例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压力 压强 压力 作用 效果 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 气体压强 1、概念 2、公式:p=F/S 3、增大与减小压强 1、特点 2、公式:P=ρgh 3、连通器的原理与应用 1、验证:马德堡半球实验 2、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3、特点: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应用:活塞式抽水机等 二、练一练,通过题目巩固双基 1、请你画出下列图中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正方体金属块重20 N,F恒为10 N,则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分别是:Fa=_____, Fb=_____, Fc=_____。 3、将边长为0.1m,质量为7.8Kg的正方体铁块放在面积为1m2的桌面上,则铁块对桌面的压强为_(g=10N∕kg) 4.三个底面积不同等高的实心铜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5-1-12所示,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甲对地面压强最大 50牛

B.丙对地面压强最大 C.甲、乙、丙对地面压强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探究:右表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记录的数据: (1)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 ;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 6.有一容器,如图: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P1,如把它倒放,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P2 ,则P1 P2 。(填“=”、“< ”、“ > ”) 7.(厦门市)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A.嘴把瓶子吸住B.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D.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8.(淄博市)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 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的分析正 确的是()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9.某省一位12岁的女孩在火车急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坐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卷起,并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火车驶近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_________,气体压强______ ,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 10.封冻的江河冰面最大能承受的压强0.5×105 Pa,一辆坦克的质量是25 t,它的一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3.5 m2,问这辆坦克能不能从冰面上通过? 11.如图6,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g取10N/kg) ?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 ?(2)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3)茶壶对桌面的压力; ?(4)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三.学生小结:本节所获。 四.作业:同步练习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 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 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接受科学态度的培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1.如下图所示,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压强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09) 课题: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⑸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_____、________ (三)、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 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F F F F F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 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 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五)、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例1:三个质量均为2千克的物体,如图放置,处于平衡状态,试分析它们对接 触面的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实物投影,请同学们作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例2、海淀区图1中,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列是()

(完整)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 的大小和方向。 ◎ 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两个(一个瓶身扎竖直方向扎三个小孔,各异底部挖空、侧壁扎一小孔、瓶底瓶盖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潜水需要不同的装备,还有海洋馆的潜水员,被压扁的深海带鱼,看起来非常厚重的潜水艇,是不是在水里面存在一双无形的打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 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的压强,一物体由于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压强,满足公式S F P ,那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几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做实验前可想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1.用封膜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竖直放置,装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容器下方有压强。 ②水平放置,装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由于流动作用,对容器侧面有压强。 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矿泉水瓶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

人教版初中物理《压强复习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习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学习重、难点: 压强公式的应用。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导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和. 2、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 二、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⒈压力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②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在物理上, 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受力面。 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才等于重力。 自学指导 1.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这个 实验中, 再 次用到了 “ 控制变量 法”,实验步骤如下: (1)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2)在腿朝下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3)把小桌翻过来,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分析:步骤(1)和(2)中,让小桌腿朝下是保持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之间的关系;步骤(1)和(3)中,把砝码放在桌面木板上是保持不变,而探究压力

的作用效果与之间的关系. 观察课本图 示,由甲图和乙 图可以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有关;由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综合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和有关 2.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通过理解定义去理解公式是怎样写出的. 物体 叫做压强.在物理上用字母表示压强, 表示压力, 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计算压强的公式是,其中压力的单位是,受力面积的单位是,压强的单位是 ,为了纪念国科学家,压强还有一个专用单位叫,简称,符号是. 1Pa= N/m2。压强单位除了帕斯卡外,还有千帕(KPa)、兆帕(MPa)。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MPa=103KPa=106Pa=106N/m2。 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1)1.56MPa = = Pa;(2)78000 Pa = = KPa 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 Pa 的含义是: 注意事项: 使用此公式进 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统一单位,并要确定准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就是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除会计算压强外,还要会用(F=PS)和(S=F/P)典型例题 例1:桌面上平放着一本字典,字典受到的重力为5N,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10-2m2,计 算这本书对桌面的压强. 例 2. 你坐 在家中的沙发上 与坐在硬板凳上相比教,哪种情况感到舒服些?为什么? 思路引导: 两种情况中, 人 对板凳的压力大小都等于人的,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种情况下人受到的压力是一样的,但是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硬板凳上时受力面积要,由P=F/S 可知,在压力不变时,受力所以坐在沙发上舒服些 ,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已知物体A 的重力G A=10N,物体B 的重力G B=20N,F=20N,F1=15N 甲图乙图丙图丁图戊图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N;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N;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

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本章的重点是压强概念的建立,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我们获得成功的愉悦, 增强我们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1. 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概念 2. 压强的计算方法 3. 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以及托里拆利实验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一只鸡蛋在碗口上轻轻一磕就碎了,可为什么用手捏它就捏不碎呢? 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雨天,如果你在泥地上走路,脚踏在烂泥上就很容易陷下去;但是,在烂泥上垫上木板,即使你挑着重担在上面走,也不会陷下去。这是因为没有垫木板时,压力是作用在脚掌那么大的面积上;垫上木板以后,压力就作用在木板那么大的面积上了,由于受力面积增大,把压力分散了,所以不容易陷下去。 同理,用手捏鸡蛋时,由于手上的力分散到整个鸡蛋的表面上去了,压强很小,所以不 会把鸡蛋捏碎;如果用两手指捏鸡蛋时,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它的接触面积小,压力集中在手指用 力处的蛋壳上,因此,压强也就大,鸡蛋就容易被捏碎。 考点/易错点1、压强

1. 压强: (1) 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 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 公式:p=F/S 。式中p 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 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 2,其物理意义是:lm 2的面积上受 到的压力是1N 。 2.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考点/易错点2、液体的压强 1.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 章节(课题)名称压强和浮力章节复习 学 时2 总 课 时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①会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压强的概念; 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④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⑤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 方法 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系统化、条理化。 ②②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②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学生特征分 析“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平台。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考纲进行知识的系统复习、通过精选习题进行课堂训练,并对要点、重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压强知识得到深刻认识。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压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 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 识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 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设教

生 活 动 计 意 图 学 札 记 一、知识回顾、抓基础 首先,教师设疑:“你对压强知多少?”学生一一说明,教师板书。并利 用投影打出知识结构(如图)。 其次,对于各个知识点,采取边复习边练习各个击破。 (一)复习“压力” 先设疑:“压力与重力一样吗?你能说出他们的不同吗?他们有联系 吗?”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区别和 联系后出示投影,学生解答问题: ⑴作出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 (二)复习固体压强 学生说出概念、公式P=F/s、单位后教师设疑:“如何增大和减小压 强?”学生回答。在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后出示投影,学生解答问题: ⑵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放置方法是

第九章--压强总复习教(学)案

第九章压强(1) 复习容:压强、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简单应用 复习目标:系统归纳、整理压强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简单应用,认识这一部分知识间的在联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液体压强的特点、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考点管理 二、疑难管理 (一)、对“压力、压强、液体压强”三个高频考点,学生感到疑难的地方进行重点突破。(先要求学生以本为本,通读教材书,然后完成的知识管理部分) 1、压力(理解) (1)定义: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_________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3)作用点:物体与物体的___________。 (4)大小:有时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5)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_________与____。【注意】压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挤压而引起的,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可以是由施压物体受到的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2.压强(掌握) (1)定义:物体所受的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比。 (2)公式:_________。(3)单位:1Pa=1N/m2。

(4)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①改变___________;②改变__________________。 3.液体压强(理解) (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由于液体________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具有________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部压强的特点: (a)液体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b)在同种液体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_____。 (c)液体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 (d)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有关,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3)液体压强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 h液体的深度,即所测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m。 (a)由公式可知液体部压强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______和_____,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的大小都无关。 (b)两公式的适用围: __________适用计算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生的压强;_____只适用于计算静态液体产生的压强。 (二)、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管理部分,并适度点拔。 (三)几种常见容器底所受到的液体压力跟液体自身重力的关系。 三、归类探究 类型一:理解压力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例1、[2014·]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25-1所示。(1)实验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______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强总复习教案

第九章压强(1) 复习内容:压强、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简单应用 复习目标:系统归纳、整理压强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简单应用,认识这一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液体压强的特点、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考点管理 二、疑难管理 (一)、对“压力、压强、液体压强”三个高频考点,学生感到疑难的地方进行重点突破。(先要求学生以本为本,通读教材书,然后完成的知识管理部分) 1、压力(理解) (1)定义: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_________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3)作用点:物体与物体的___________。 (4)大小:有时等于物体重力大小。(5)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_________与____。【注意】压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挤压而引起的,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可以是由施压物体受到的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2.压强(掌握) (1)定义:物体所受的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比。 (2)公式:_________。 (3)单位:1Pa=1N/m2。 (4)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①改变___________;②改变__________________。

3.液体压强(理解) (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由于液体________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具有________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a)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b)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_____。 (c)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 (d)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有关,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3)液体压强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 h液体的深度,即所测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m。 (a)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______和_____,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的大小都无关。 (b)两公式的适用范围: __________适用计算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生的压强;_____只适用于计算静态液体产生的压强。 (二)、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管理部分,并适度点拔。 (三)几种常见容器底所受到的液体压力跟液体自身重力的关系。 三、归类探究 类型一:理解压力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例1、[2014·吉林]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25-1所示。(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______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复习教案

液体的压强 课标解读与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因为液体压强较抽象,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容易理解。其中本章的第一节压力和压强及第二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大气压强、浮力一章的基础,本节课可以说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学内容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 (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通过分组实验,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 和转换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 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媒体教 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1.液体有重力,同时具有 。所以,液体对 、和 有压强, 2.在液体的内部同一深度, 相等; 3.液体越 ,压强越 ; 4.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 有关,在 深度相同时, 压强越大。 5.液体的压强公式是: ; h 的物理意义: 6. 叫做连通器。她的特点是:当液体不流动时, 。 7.船闸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9.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 、B 、C 三点的压强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1,当把它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面的 压强为P2,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P1>P2 B P1=P2 C P1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压强》复习课(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九章《压强》复习课 师院附中李忠海 (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压强不仅是中考《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压强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升力等知识的基础。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压强概念的建立,为以后压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可分为“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液体压强、情景再现重点实验探究”等模块。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知识的缺陷和漏洞,因此中考对该单元复习是比较重要的。复习中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学习与接受;缺乏必要的动手动脑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复习难度较大。 三、复习目标: 1、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 2、液体压强的特点及结合图例分析; 3、弄清学生经常出错的基本计算P=F/S和P=ρgh。 四、复习重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难点:应用压强知识说明生活实例 五、教法与学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复习使学生提出问题,在讨论、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和规律。

六、教学过程设计: 考点一、压力的概念 1、比较图9—1中的(a)、(b)、(c)三幅图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 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再现“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如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如图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 和受力面积有关。 (4)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例1、如图所示,把小桌面和砝码以不同形式放在海绵上,分析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的因素.比较图___和图___,可以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压面积有关.比较图___和图___,可以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考点二、压强(P):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意义)

人教版中考第9章压强复习课教案

第九章《压强》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 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有关。 2.正确理解公式,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 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5、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及利用大气压强的实例。【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②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③掌握这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④知道生活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难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学具准备】 压力小桌、海棉、重物、气球、U 型管压强计、塑料水杯、烧杯、木块、皮碗、大小不同的试管、两张白纸、漏斗和乒乓球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压力小桌、海棉、重物、气球、U 型管压强计、塑料水杯、烧杯、木块、皮碗、吸管、大小不同的试管、两张白纸、漏斗和乒乓球等,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压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压强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北师大版)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课题液体内部的压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⑶.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⑵.通过用微小压强计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发展学生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⑶.经历用“理想液柱法” 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 ⑵.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 ⑶.通过对帕斯卡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3.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教学难点 1.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 2.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3.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 系. 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仪器材料微小压强计、适量的水、盐水.在两侧有开口直玻璃管,橡皮膜、盛水的方形玻璃鱼缸,电脑、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式 板书设计液体压强的计算 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⒈公式推导: 在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要计算液体在深度为h处的压强p,可在液体中取底面积为S、高为h的一个圆柱体的液体为研究对象,液体 静止时,这个液柱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液柱底面积所受的竖直向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