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专业名称: 园林技术所在系部:园林系2010年 3 月 9 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评审书蝴蝶兰品种组织培养技术摘要:被誉为“洋兰王后"的蝴蝶兰,几年来一直都处于花卉销售的首位,一直受到花迷们的青睐。
近年来除了盆花,还大量被用作切花材料,切花中除我们常见的插花用途之外,还是制作胸花的好材料,在开会庆典场合备受瞩目,至于用来制作新娘捧花,也是目前国内流行的新风潮,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这就使得高品质的蝴蝶兰需求量逐年增加。
但目前由于专业性培育蝴蝶兰的整体水品不是很高,关键的生产环节技术薄弱,造成蝴蝶兰生产成本较高繁殖系数偏低,工业化生产效率不高,许多名贵品种短缺,品质较低,且市场售价较高。
因此建立和完善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
本文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褐变现象,详细地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蝴蝶兰;快繁技术;养殖;褐变目录前言……………………………………………………………………………………………第一章蝴蝶兰的生态习性…………………………………………………第二章蝴蝶兰的快速繁殖技术…………………………………………………2.1茎尖培养…………………………………………………2。
2蝴蝶蝶兰的诱导培养基为VW、KC、MS、BK……………………………2。
3叶片培养…………………………………………………2.4花梗腋培养…………………………………………………2。
5根尖培养…………………………………………………2.6 原球茎的继代培养与育苗…………………………………………………第三章蝴蝶兰的栽培管理…………………………………………………3.1栽培介质…………………………………………………3.2温度……………………………3。
3浇水………………………………………………………………………3.4光照……………………………………………………………………3。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1 . 原 球 茎 的 诱 导 。 幼 叶 切 成 5 5 m 见方 的 小 块 和 1r .2 2 将 xm 0m a
长 根 尖 。平 放 或 按 极 性 接 种 以 MS为 基 本 培 养 基 .添 加 激 素
NAA1 / 和 不 同 的 浓 度 B ( mgL、mgL、mgI、 msL、 mgL A 2 / 4 / 6 / 8 /
重 到 4 %。而根 尖 没 有 诱 导 出 原球 茎 。可见 生 长 龄 为 1d幼 叶 7 4 最 有 利 于原 球 茎 的产 生 。还 发 现 在 同 一 叶 片 上 。 基 部 的 切 块 叶
较 叶 中和 叶尖 的切 块 诱 导 率 高 。对 于 比较 小 的 幼 叶 . 切 割 时 未
lmg ) 比 的诱 导 培 养 基 上 . 设 置 散 射 光 和 20 1 两 种 作 O / 配 L 并 0 0x
比较 , 瓶接 种 一 个 , 处 理 l 每 每 0瓶 , 复 3次 。培养 2个 月 后 观 重 察统 计 不同 外植 体在 不 同培养 基 中原 球茎 的诱 导 率及 生 长情 况 。
11 实 验 材 料 .
将 增 殖 培 养 所 得 到 的 蝴 蝶 兰 小 苗 转 接 到 各 种 生 根 培 养 基
( 表 4, 见 ) 每处 理 l O瓶 , 瓶 3株 , 复 3次 。培 养 3 d后 统 计 每 重 0
苗 的 生长 情 况 和 生 根 率 、 均 生 根 率 。 平 生 根 培 养 基 中 加 入 03 - %的 活性 碳 + 糖 3 g + 脂 7 m。 蔗 0/ 琼 L g
培养 条 件 均 为 2 ℃ , 照 时 间 1 h, 照 强 度 2 0 l。 5 光 6 光 0 0x
蝴蝶兰的丛生芽组织培养技术

报告内容
• • • • • 1.实验背景 2.可行性分析 3.材料方法 4·实验结果分析 5.总结
• 可行性分析
• 1.实验操作简单,所要使用的仪
器也不复杂。 • 2.蝴蝶兰来源比较广,如果想使 用品种好的,可以去西部兰花基 地购买。 • 3.有动手做实验的基础。 • 4.本学期上过的细胞工程有涉及 到这类实验的内容,课堂上也看 过类似的视频,所以都有理论基 础。
取样与消毒 剪取蝴蝶兰未开花粗壮的花 梗,首先用流水冲洗30min。 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以 下操作:先用 75%酒精浸泡几秒钟.接着 用0.1%氯化高汞(加吐温) 消毒10 -15 min,再用无菌 水冲洗5遍后,取出将 花梗切成长约2 cm带腋芽的 切段。
• •
丛生芽的诱导 将带腋芽的切段( cm)基部向下插 将带腋芽的切段(约2 cm)基部向下插 MS培养基上 比较不同浓度6 培养基上, 在MS培养基上,比较不同浓度6BA(0. BA(0.0、1.0、3.0、5.0、 )mg/ 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7.0 )mg/L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观 察并统计诱导天数、 察并统计诱导天数、诱导出丛生芽的 个数以及诱导率. 个数以及诱导率. • 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丛生芽的增殖 (1)不同浓度的 不同浓度的6-BA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 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将启动的丛生芽转至MS培养基上.比较不 培养基上. 将启动的丛生芽转至 培养基上 同浓度6-BA 同浓度 (0.0、2.0、4.0、6.0、8.0、10.0、 . 、 . 、 . 、 . 、 . 、 . 、 12.0 mr,/L)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培养 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 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培养2 个月后观察并统计蝴蝶兰丛生芽 的增殖个数、增殖率和生长情况。 的增殖个数、增殖率和生长情况。对试验结 果进行方差分析。 果进行方差分析。
蝴蝶兰的组培

后”之美誉。
蝴蝶兰属的拉丁学名是由Phala(蛾蝶)和Opsis(模样) 组成,意指花外形似蛾蝶。该属植物约有4个原生种,主要 分布在南北纬度23度之间,从喜马拉雅山经印度、缅甸、 中国南部、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我 国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广东南部、海南和台湾一线为该 属植物的最北分布界限。
生根与炼苗:
1、生根: MS+IAA0.5 70多天 后,具4~5条根 的 小苗,可出瓶种植。 2、炼苗:置于室温 7~10d后,打开瓶 盖2天,取出小苗假 植于水苔上。
商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1997.
[2]孙可群,张应麟.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M].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1985. [3]王华芳.花卉无土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 [4]李浚明.植物组织培养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5]郭凤昌,朱宪宸.菊花组织培养育苗技术[J].北方园艺,1998. [6]王荣钦.外植体部位、激素浓度对卡特兰、蝴蝶兰圆球茎形 成和增殖的影响[J].福建热作科技,2000. [7]谭文澄.观赏植物组织培育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1.
培养:
1、选材与消毒:75%酒精30S,0.1%升汞5min ①种子 : MS+BA0.5㎎/L +NAA0.1㎎/L+3%蔗糖。 60天。 ②花梗:1/2MS+BA5.0㎎/L +NAA0.5㎎/L培养基。 培养4周左右。 2、初代培养 ①种子: MS+BA5.0㎎/L 培养基上。60天,4cm高 实生苗 ②花梗:MS+BA5.0㎎/L 培养基上。4w苞叶处丛生 小芽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摘要:蝴蝶兰的传统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繁殖系数低,速度慢,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组织培养是蝴蝶兰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蝴蝶兰的原球茎诱导增殖培养,并对我国未来蝴蝶兰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蝴蝶兰;原球茎;组织培养蝴蝶兰是兰科蝶属植物,花形奇特,色彩艳丽,花期持久,一般2~3个月,最长可达半年,适于家庭摆设或作切花用于花篮、花束等。
但蝴蝶兰很难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株很少发育侧芽,且种子极难萌发,对其进行常规性的繁殖,增殖速度很慢,故多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其进行快速繁殖。
原球茎是兰科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特有现象。
原球茎的发生途径可以由花梗节段、幼叶、根段、茎尖等部位直接产生,也可以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再从愈伤组织诱导原球茎产生。
不同外植体原球茎的诱导,其特点及培养基的选择也不同。
本文就蝴蝶兰原球茎诱导增殖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的来源是决定外植体能否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化程度和能力存在差别,因此,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外植体进行无菌操作才能保证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成功。
常用于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有茎尖、根、叶片和花梗芽。
1.1 茎尖茎尖是最早用于兰花快速繁殖的外植体,较容易诱导培养,是成功率较高的部位。
利用蝴蝶兰的茎尖诱导出类原球茎,再由类原球茎分化成苗。
这种培养的突出问题在于蝴蝶兰为单茎性植株,剥取茎尖就损坏了母株本身,而蝴蝶兰茎极短,操作困难,易污染。
但茎尖培养的优点是比较容易获取类原球茎或愈伤组织,因为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生理年龄小,易于脱分化和分化,同时,操作细致还能达到脱毒效果,获得无病毒苗。
1.2 根尖蝴蝶兰根为外植体诱导原球茎的诱导率相对较低。
以蝴蝶兰新发生的根尖段切成0.5~0.8 cm接种到培养基上,遮光处理4~5 d,14d后可形成愈伤组织。
将蝴蝶兰根平放在培养基上经过约50 d的培养后,根尖顶端可长出原球茎,其诱导率在75%左右,而根尖分生区以外的根段上却诱导不出原球茎。
植物组织培养项目七 蝴蝶兰的组培技术

渐形成芽点,进而分化出芽。待芽长到1 cm以上时,
将其分切接种于培养基③中,继续长大形成壮苗。
蝴蝶兰芽的诱导
5.生根与炼苗移栽
将具有3-4 片叶,高约3-4 cm芽苗切下转移到培养基 ④中。因苗在生根培养基中生长缓慢,约 90 d转移 1 次,生根率达 100% 。移栽时,小心取出小苗,洗净 根部培养基,栽入消毒液浸泡过的水苔中。防阳光直
项目七
组培实例
蝴蝶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学习目标
了解蝴蝶兰的简介; 了解蝴蝶兰组培的原因; 掌握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兰花介绍
一、蝴蝶兰简介
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别名蝶兰、 台湾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 于亚热带雨林地区,分布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台湾。
射,保持湿度85%左右,温度25 ℃-30 ℃的环境,待
新根伸长、新叶长出时,每隔7 d喷1 次0.5%KH2PO4 溶液进行叶面追肥,成苗率95%以上。
思考题
1. 蝴蝶兰进行组培的原因?
2. 蝴蝶兰如何进行组培快繁?
3. 蝴蝶兰如何进行生根培养?
4. 蝴蝶兰如何进行炼苗移栽?
酪蛋白;壮苗培养基③1/2MS+20%香蕉泥;生根-1。
培养温度25 ℃-28 ℃,光照10 h/d,光照度为2 500
lx。
3. 愈伤组织及芽的诱导
将灭过菌的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①上,暗培养 4-5 d 后,转为光照培养15 d,根尖切口处膨大并产生绿色 瘤状愈伤组织,30 d后将愈伤组织切下接种到增殖培 养基②上,再培养30 d后从愈伤组织表面绿色颗粒逐
中,手动的大力摇晃试管,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异清秀, 花大艳丽 , 其花形态美丽, 色彩丰富, 花期长, 有的品种在叶上有美丽的淡银色斑驳, 下面为紫色. 花 梗 由叶腋 中抽 出 , 弯 曲 , 稍 长短不 一 , 开花数 朵至数百 朵 , 如 蝴蝶 , 形 因此 而 得名 , 片 长椭 圆形 , 萼 唇瓣 先 端三
裂 , 色繁多 , 花 可开花一 个月 以上 . 在热 带兰 中有“ 兰花 皇后 ” 美称 , 之 具有 极 高 的观 赏价 值和 经济价 值 , 近 是 年来最 受欢迎 的洋 兰之一 .
蝴蝶 兰在组 织培养 中 , 常都 以 日光 灯为光 源 , 通 因此 , 以人 为控制 光照强 弱 . 照强 度对瓶苗 发根和 生 可 光 长势均 有明显 的影响 . 光照 为 30 1 蝴蝶兰根 诱导 和植 株生 长有利 . 00x对 在诱 导蝴蝶 兰丛生 芽过 程 中 , 由于所 取 的花梗 芽为 花芽 , 在培 养过 程 中 , 低 的温 度影 响 (5— 2 ) 较 1 2 % 会 使大部 分花梗 发育成 花芽 ; 较高 温度 (3— 6C) 在 2 2  ̄ 下培养 , 花梗花 芽转 化 为 营养芽 , 以在 进行 蝴蝶 兰丛 生 所
4 4
张璐璐 : 蝴蝶 兰的组 织培养技 术
每 株生根 4条 以上 , 生根 率为 9 % 以上将 不 需继 代 的原球 茎 转移 到 育苗 培 养基 上 分 化 出芽 , 5 并逐 渐发 育成
丛 生小植株 .
在无 菌条件 下 , 切开 丛生 小植株 , 将小 植株转 入育苗 培养基 上 培养 . 久 , 植 株 生根 , 不 小 当小植 株长 到一 定 大小 时 , 移人温 室 . 离丛 生小植 株 时 , 切 基部未 分化 的原球 茎及 刚分化 的小芽 应接 人诱 导培养基 中, 作为 种 苗. 一段 时间后 , 长大 的种 苗移 出 , 将 种植 , 小苗及 原球茎 可继续增殖 与分 化.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技术(1)班黄龙洲P092114260一实验目的:1 掌握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方法;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3 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4 了解不同浓度BA对蝴蝶兰生根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为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因花型奇特、色彩艳丽、花期长久而享有“洋兰皇后”的美誉[1]。
蝴蝶兰原产于缅甸、菲律宾、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热带亚洲地区,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是国际上最具商业价值的四大观赏热带兰之一。
蝴蝶兰属单茎性气生兰,再生能力弱,很难进行分株繁殖,且种子无胚乳,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增殖系数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蝴蝶兰快速繁殖可以缩短繁育周期,获得大量成株,并可以保持优良性状,维护种质资源,是蝴蝶兰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
在以蝴蝶兰根尖、茎尖、叶片和花梗芽为外植体诱导原球茎时,由于根尖的诱导率低,摘取茎尖会损失母株等原因,因此在蝴蝶兰组织培养中根和茎都不是诱导原球茎的理想材料。
而蝴蝶兰叶片和花梗芽作为外植体诱导圆球茎时,其诱导率较高、对母株伤害不大,是较为理想的外植体材料。
三实验材料:蝴蝶兰的茎尖、或根、或叶片或花梗芽四实验试剂:MS、(或)1/2MS、(或)VW、(或)B5、(或)KC、(或)花宝及其改良型等,(种差异及外植体来源不同导致不同品种及外植体对最适培养基的选择有所不同。
)激素NAA1mg/L,500mg/L 的水解乳蛋白,7g/L 琼脂,30g/L 蔗糖,不同的浓度BA (2mg/L、4mg/L、6mg/L、8mg/L、10mg/L。
五实验方法:1. 外植体的消毒。
从蝴蝶兰植株上取下幼叶(分14d、30d)或气生根尖,放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叶和根尖放入无菌瓶,用75%酒精消毒30s,然后用无菌水清洗2~3 遍,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10min(分钟),用无菌水冲洗4~5遍后待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蝴蝶兰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又名蝶兰,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为广泛的种类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其花形奇特,色彩艳丽,花期持久,素有“兰中皇后”的美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在国内外花卉市场上极受欢迎。
蝴蝶兰是单茎气生兰,植株上极少发育侧枝,比其他种类的兰花更难于进行常规无性养殖。
组织培养是建立蝴蝶兰快速养殖无性系的
重要手段。
1 外植体的选择
蝴蝶兰的茎尖、茎段、叶片、花梗侧芽、花梗节间、根尖等部位都已有培养成功的报道,方法各异,难度各有高低。
蝴蝶兰不同外植体的成活率有差异,其中花梗侧芽的成活率最高,达75%;其次为花梗,成活率为 62.5%;叶片和根尖最差,分别为12.5%和 7.5%。
针对不同外植体,取材方法也不同,通常取花梗节之间1~2cm长的幼嫩部分,切取长 2~3mm 的切段作为外植体。
2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蝴蝶兰组织培养所采用的基本培养基包括 MS、1/2MS、VW、B5、KC、花宝及其改良型等,其中1/2MS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效果最好。
3 外源激素的选择
目前常使用的外源激素主要是生长素类(如IAA、2,4-D和NAA)和细胞分裂素类(如BA、ZT、KT)。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细胞分裂素为 6-BA,较高浓度(1~8mg/L)的 6-BA 能促进蝴蝶兰原球茎增殖,较低浓度(0.1~0.5mg/L)的 6-BA 则能促进原球茎分化。
适宜浓度的 6-BA 配合较低浓度的 NAA,更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2.0mg/L 6-BA 和 0.3mg/L NAA配合使用是蝴蝶兰原球茎增殖
的最佳组合。
4 培养基添加物对蝴蝶兰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常加入一些天然物质如椰乳、香蕉泥、番茄汁、苹果汁等,这些物质能提供一些必要的微量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和生长激素等,如加入100~200mg/L香蕉泥,具有较大的 pH 缓冲作用,有利于兰科植物的壮苗和生根。
许多资料也表明,添加适量的香蕉泥、椰乳或含胶质的果菜汁等均对原球茎增殖
有明显促进效果。
适量的添加物对蝴蝶兰丛生芽的诱导和生根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低浓度(0.5~1.0g/L)时对原球茎增殖影响不明显,但可促进蝴蝶兰生根;高浓度(2.0~3.0g/L)时对原球茎增殖有促进作用,但原球茎有黄化现
象。
蔗糖作为培养基的能源物质和渗透调节剂,对原球茎的增殖生长影响较大。
蔗糖含量为 2%时,原球茎分化速度最快;蔗糖含量为2%~3%时,促进芽的形成;蔗糖含量为5%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和生长。
蔗糖含量为3%~5%时,抑制原球茎的分化和生长,分化质量和分化速度都显著下降。
5 原球茎继代中褐化的防治
蝴蝶兰和其它兰科植物一样,原球茎状体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易褐变死亡,不易增殖。
在培养基中添加1~2g/L活性炭,适时切除培养物的褐化部分并及时更换新鲜培养基,能有效抑制外植体褐变死亡;培养基中加入10%椰子水,也能促进原球茎的生长,减少原球茎增殖过程中的褐变。
蝴蝶兰的群体效应很明显,单芽容易褐化死亡,且增殖较慢,因此,刚诱导出的原球茎状体不能过早切割转移,在继代阶段接种时,应尽量避免切成单芽,增殖时切块也不宜过小,否则容易褐化死亡。
6~8月份高温季节采芽排出的褐变物质多,成活率也最低,所以要避免
在夏季采芽。
6 外界条件对蝴蝶兰的影响
培养基的pH值直接影响到培养物对离子的吸收,过酸或过碱都对植物材料生长有很大影响,此外,琼脂培养基的pH还影响到凝固情况。
原球茎在pH值5.0~5.4的环境中生长最好,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在pH值5.6~5.8的环境中较
好。
蝴蝶兰在组织培养中,通常都以日光灯为光源,因此,可以人为地进行控制其光照强弱。
光照强度对试管苗发根和生长势均有明显的影响。
光照为3000lx
对蝴蝶兰根诱导和植株生长有利。
在诱导蝴蝶兰丛生芽过程中,由于所取的花梗芽为花芽,在培养过程中,较低的温度影响(15~22℃)会使大部分花梗芽发育成花芽;在较高温度(23~26℃)下培养,花梗花芽转化为营养芽,所以在进行蝴蝶兰丛生芽诱导时的适宜温度条
件为(25±2)℃。
7 生根壮苗及移栽
生根壮苗阶段关键在于严格筛选激素的种类和浓度,一般需降低培养基的激素含量,以便形成健壮苗。
常用的生长素有IBA(0.3~1.5mg/L)、
NAA(0.1~0.8mg/L)。
添加GA3 0.1mg/L + NAA 0.1mg/L 的组合能明显提高生根
率,且植株健壮,长势好。
蝴蝶兰属热带气生兰,具气生根,栽培上要求根部通气良好。
现在蝴蝶兰移栽常用基质有水苔、椰糠、蛇木、树皮等,以水苔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用组培方法快繁蝴蝶兰较传统养殖方法有3个明显的优点:①节省育苗用地;②节省养殖材料,提高养殖系数;③利用茎尖脱毒培养,挽救因受病毒侵染而退化的优良品种,提高质量和欣赏价值。
总之,组培快繁技术可大大
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