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家族》-红高粱
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

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红高粱家族,是依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视剧。
该剧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家族经历的起伏变迁,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和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
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深入人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而要深入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我们就需要了解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
红高粱家族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的中国农村。
那个时代,中国农村正处于艰苦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
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农民们在土地使用权和劳动收入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他们无法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劳动成果也很难被充分体现。
这种局面造成了农村社会的封建主义残余和不平等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红高粱家族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
家族成员们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被外界的环境和社会因素所左右。
他们被置身于政治动荡、家族纷争和个人追求之中,时而面临生存危机,时而迎接希望的曙光。
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农民个体命运的抉择。
红高粱家族代表了中国农民阶层,他们是中国社会中最底层的一群人,他们的生活艰辛且缺乏机会。
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面对着困境,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中国农民群体的缩影。
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反映了中国农民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这些困境也反映了中国农民在社会变革中的纠结与焦虑,以及他们对于生存和尊严的渴望。
通过这个故事,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农民的现实和生活状态。
虽然时间和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中国农民依然是我们社会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命运和生活状态不容忽视,在当代的中国社会,他们依然面临种种困境和挑战。
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通过电视剧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这种形式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近这个故事。
同时,这个故事也传递了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农民阶层的辛酸和坚韧。
他们虽然在外界环境的压力下生活,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尊严。
从叙事策略看《红高粱》的影视改编

从叙事策略看《红高粱》的影视改编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主要是写抗日战争时期的高密东北乡的历史,获得无数读者的喜爱。
此后,该作陆续被改编成了张艺谋版的电影《红高粱》、郑晓龙版的电视剧《红高粱》,同样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和“奇死”五个部分组成,虽然是写抗日战争的,却与一般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截然不同。
第一,莫言的叙述方式非常的巧妙,将叙述的时间打乱,时空不断的转换,插叙、倒序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很成功。
第二就是抗战的主体也与一般抗日题材的小说不同,以前都是共产党或国民党的抗日,有时宣传性过重,使小说的文学性被削弱,而在《红高粱家族》中主要描写平民的抗日,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写抗日战争。
莫言没有上过战场,对于战争的很多东西都是间接学来的,而不是亲身体验过的。
莫言自己也承认,他若如实地反映战争肯定比不过老一辈的作家,毕竟老一辈的作家对战争是深有体会的,并且深受其害。
而作为后起之秀的莫言,另辟蹊径地描绘战争前、战争中和战争后的人们自身以及环境的改变,而不再刻意追求战争场面如实的再现。
2015年播出的郑晓龙的电视剧《红高粱》也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成,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郑晓龙导演的《红高粱》电视剧是根据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整部小说来拍摄的。
关于莫言写这部小说的主旨,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卷首语可窥一二:“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
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
伏惟尚飨!尚飨!”[1]从这段卷首语可以看出莫言写此书是为了祭奠抗战中死去的英烈,莫言是怀着一种惭愧和敬畏的心情来写的。
《红高粱》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这得益于小说、电影、电视不同的叙事特点,它们互相促进。
小说文本与影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它们的叙事差异是很大的,小说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来进行叙事,而影视主要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进行叙事的。
红高粱家族的评论

《红高粱家族》全书完稿于1986年,莫言31岁的时候。
用莫言自己的话说:《红高粱家族》虽是少作,技术上有诸多粗疏之处,但文中那股子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气魄,却正是借助了那股子初生牛犊之蛮劲儿才喷发出来。
叙述者“我”,总好像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在故事讲到激动之处,要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正是这种冲动,赋予了《红高粱家族》独有的魅力。
相比较,莫言的《檀香刑》的艺术性更完整些,却远远没有《红高粱家族》动人。
激情的作品只属于充满激情的年龄和激情的年代。
那个年代诞生出《红高粱家族》,颠覆意义应该是很强的,正义、爱情这些神圣的字眼,在书中完全走了样。
余占鳌、戴凤莲等人,他们就像高密乡野生的一片片红高粱,原始而真实。
鲜活的生命。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伟人?在红太阳的照耀下,英雄好汉的头上无一例外顶着光环。
那光环如此耀眼,让人目眩神迷,让人忘了英雄好汉拉的屎也是臭的。
是男人,就难免花心;是女人,就难免发春;是人,就会有小肚鸡肠睚眦必报;……是英雄,必然杀人不眨眼。
《红高粱家族》里的人,真实到不像人,只是一群没有进化完全的半人半兽的存在。
在高粱地做爱,在高粱地抗战,在高粱地死去,在高粱地埋葬。
他们活着,不标榜道德;他们冲锋杀敌,不呐喊口号;他们死前不交党费。
在刘心武先生的影响下,我曾经对水浒英雄吃人肉纠结了很久。
为什么英雄好汉要吃人肉?那么英雄好汉该吃什么肉?《红高粱家族》中的英雄好汉,吃了疯狗肉,而狗群生前吃了死人肉,所以英雄间接吃了死人肉。
想来不过如此,对《水浒传》的纠结也就放下了。
诚如莫言先生书中所说,最英雄好汉的人,就是最王八蛋的人,他能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就能在战场下啖人肉。
全书最后一个小节,一直以讲述者身份出现的“我”,终于露了正脸。
短短三页纸,却是全书极其重要的部分,使得全书充满了反思和虔诚的忏悔。
其实,就算没有最后这一节,《红高粱家族》也已经是完整的了。
但是,正是这最后一笔,让整部书具有了寻根的意义,让红高粱的生命力传承了下去,让这个家族生生不息,让读者抛书后陷入沉思:忘了本,人生就如同脚踩浮云,离开了大地,我们将飘向何方?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
红高粱花下的家族传奇:《红高粱家族》观后感

红高粱花下的家族传奇:《红高粱家族》观后感红高粱的颜色象征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而《红高粱家族》这部影片则是一部珍贵的乡土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这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农村家族的故事。
整个故事围绕在小山村的高家展开。
这家种植红高粱成为当地的富豪,却不惜用横暴手段维护其地位。
高氏家族代代相传这个家族秘密,只让家族中的男性知道其内容,毫不妥协地维护着家族血统的纯洁。
在这种家族传承和权力的斗争中,女性成为了受害者。
电影让我想到一句名言:“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虽然此言简洁,但是其寓意深刻。
与高家类似的故事相隔甚远的地方也曾出现过。
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家族和权力争斗的悲剧。
各种历史事件、战争等发生的背后,最主要的诱因都是权力斗争。
此外,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乡土印象。
乡土,是我们从小熟悉的环境,是我们的故乡,也被我们称为家乡。
乡土,是我们人生最原始的精神寄托,是世俗尘嚣之外最美好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红高粱家族》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
它用诗人的笔触,抒发了一个乡土的悲壮史诗。
最后,我们不得不感叹这部电影的拍摄之难和之美。
此片导演张艺谋是中国最杰出的电影人之一。
在电影的构图和拍摄上,他尽情地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
他非常出色地挖掘了人物内在的原始情感,将情感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超凡的摄影、音乐让影片变得更加动人。
这些视觉元素无声地营造了出电影神秘而独特的气息。
总之,《红高粱家族》的故事在多方面取得了成功,在导演的构筑下,它在画面、音乐、演员的表演等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高水平,人类社会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到了过去和未来的启示。
感谢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美好片刻。
以《红高粱家族》为例分析莫言的女性话语

以《红高粱家族》为例分析莫言的女性话语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生动的文笔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和认可。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女性形象,而《红高粱家族》这部作品可以说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是此次分析的对象。
《红高粱家族》是一部具有浓厚的家族史诗色彩的小说,描写了中国农村家庭在民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悲欢离合。
在小说中,莫言通过丰富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年代下女性的人生经历和命运。
莫言塑造了坚强的女性形象。
小雪是一个农村女孩,她出身贫困,但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她在农村的劳作中展现出执着和敬业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雪的形象展现出了农村女性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和顽强。
莫言也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到的压迫和束缚。
小雪的母亲、她们家族的祖母们以及其他一些女性角色在小说中的形象都展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剥夺。
她们受到了家族中男性的控制和支配,没有自主权,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她们的人生被家族的传统习俗所束缚,没有机会追求个人的幸福。
莫言还通过描写女性的情感和欲望,展现了女性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小雪和大火是小说中两个重要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情感经历和欲望的追求真实地揭示了女性对于爱情和性的渴望和追求。
小雪对于男性的爱慕和性的向往,以及大火对于自由的追求和男性的情感纠结,都是对女性复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
莫言的女性话语还体现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反思上。
小说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多数都遭受了不幸的命运,受尽了痛苦和苦难。
这也可以看作是对于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的有力呈现。
莫言通过这些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于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呼吁。
莫言的女性话语体现在对女性坚强、压迫、欲望和命运的揭示上。
他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多维度刻画,真实地展现了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这些女性形象既是对封建社会习俗的批判,也是对女性自身力量的赞美和尊重。
莫言的女性话语整体上呈现出对女性关注和呵护的态度,为女性在文学创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莫言小说《红高粱》的民间叙事研究

了小说人物性格的发展趋势,从而即使是 那个年代,其实,那个年代是充满苦难,充 谓的怜悯,去崇尚生命的强力和赞美个性
在想象与重构的历史叙事中,它也可以在 满未知,充满悲情的一段日子,但是当时父 生命的伟大!
整历史背景下自由转变作者的观点,使言 亲的年纪小,以他的角度去看的话,至少会
语意识形态的叙事更加文明,但跳出小说, 把现实世界的一些复杂的东西变得更加
莫言小说《红高粱》的民间叙事研究
◎ 赵琦洁
一、红高粱家族的想象与重构
言是多方面的。小说中所描述的环境有些 占鳌的传奇的一生,但是中间也有采用倒
莫言认为他的创作完全是虚构的,从 超出当地的真实形态,升华了高密东北乡 叙,插叙等方式,让这个故事更加的生动,
主观意识形态的角度去看,但也可能是作 的人文和地理、当地习俗、小说里人物品质 也为了不让读者在读的时候感到枯燥,开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窑窑
者真正的创造性现实。所以陈思和教授评 性情,它们夸张,极端和神秘,使小说的印 头直接写爷爷带着父亲去打仗,一下子就
价《红高粱家族》“,它以虚拟家庭记忆的形 象更加深刻和独特。这样叙事风格创造了 吊起了官余占 很多经典场景,而且它也是基于真实风格 借机介绍高粱地的周围的环境,让读者们
还有小说中的“余占鳌”与奶奶之间的爱恨 刻画一直以一种高调的赞美的风格,以第 致的描写,读者们也能更为直观地感受当
交织、阴险狡诈的冷麻子队和爱耍小聪明 一人称“我”的崇拜语调衬托着,但有时候 时战乱中低层人民的苦难。
占便宜的江小脚队、正义却死得荒谬的任 也会不经意间出现担忧的情绪。这里所反
小说里的人物几乎都具有类似于这
技术协作信息
管理科学
本篇论文是简要分析莫言在创作《红高粱家族》,莫言大胆的用词与天马行空的构思,成就了这部史无前例的作 品,在结合当时真实的高粱地人文,加之自己的想象,为读者们呈现了不一样的民间文化,莫言的民间的叙事方式也是 别出心裁,先是以我父亲的叙事人的身份,去叙事爷爷余占鳌传奇的一生,中间也采用了插叙,倒叙的方式,丰富了文 章的内容的同时也会消除读者们的阅读疲劳。
《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色研究

《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色研究作者:宋相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2期摘要:莫言一代文学巨匠,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堪称一部经典著作,《红高粱》主要描写的是“爷爷”余占鳌如何率领武装部署袭击日本汽车队以及和“奶奶”戴凤莲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结合的叙事方式,以回忆的方式来讲述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段往事。
小说中的“红高粱”象征着宽广深厚的民族精神,作者用当代人的责任意识来呼吁大家,让我们勇敢地直面民族的过去,呼唤“红高粱”精神,重塑民族血性,重建遗失的家园。
小说也成功地塑造了两位新农民的形象,揭示农民的命运,拯救农民命运,重建精神家园,是一部经典的伟大作品。
关键词:莫言;红高粱家族;民族精神作者简介:宋相辉,河南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10级3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01莫言于1987年发表了《红高粱家族》,再次用荡气回肠的血性语言震撼了沉睡的中国文坛,《红高粱家族》一书包括《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奇死》等五章,讲述了一个家族的血性勇敢的抗战历史,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的生命意识更加脆弱的“种族的退化”的深切忧虑。
《红高粱家族》可以说是一群小人物的奋斗历史,是一群勇敢的人们的成长历史,也是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前赴后继死而不已的抗战历史。
《红高粱家族》中穿插表现了复杂的人性,“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我母亲”、“二奶奶”都以一种十分立体清晰的形象鲜活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即使文中的小人物性格也十分突出饱满,如任副官、罗汉大爷等人仿佛都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甚至还带有他们特殊的一贯的表情。
《红高粱家族》中“我爷爷”与“我奶奶”、二奶奶恋儿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相信爱情的伟大。
《红高粱家族》的叙述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主线是“爷爷”余占敖率领的武装压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红高粱家族》:中国文学中的家族史诗

《红高粱家族》:中国文学中的家族史诗中国文学中的家族史诗有许多经典之作,其中《红高粱家族》是一部被广大读者熟知且备受赞赏的作品。
这部小说由著名作家莫言创作,并于1993年出版,曾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后更是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众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红高粱家族》的家族史诗之处。
首先,在《红高粱家族》中,著名作家莫言通过家族史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家族历史的延续和传承。
小说以豆爷家族为主线,通过对家族成员的生活、情感和命运的描写,呈现了一幅身世艰辛、曲折多变的家族图景。
通过跨越多代人物的故事,莫言将家族作为一个微缩的社会,揭示了家族在历史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家族成员命运的史诗化叙述,展现了家族的传承和生命的坚韧。
其次,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通过对家族成员的个体经历与国家、民族命运的交织,突出了家族史与中国历史的对照与映射。
小说中,家族成员的命运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紧密相连,彰显着家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
以红高粱为象征,莫言把家族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相连,体现了家族史与国家史的一体性。
通过对群体经历的叙事,莫言以民族史观照亮家族史,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历史中家族的伟大与不朽。
此外,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通过对家族成员的情感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家族之间的血脉联系和亲情纽带。
小说中,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相互扶持以及婚姻、亲子关系的再现,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家族生命的春秋与盛衰。
通过对于家族成员之间爱恨情仇的叙述,莫言展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深情厚谊和血脉相连的关系,并通过这些情感联系,体现了中国家族的团结与坚韧。
最后,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通过对于家族命运的悲剧叙述,反思了家族、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坚强与挣扎。
小说中,家族成员在历史的巨轮之下历尽艰辛与苦难,虽然不幸多于幸运,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通过对家族命运的悲壮描写,莫言表达了对于家族、民族坚持、奋斗和希望的讴歌,启示了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简介
《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 《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 殡》《狗道》、《奇死》五部组成。
《红高粱》主要通过"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 "我的爷爷" 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収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 《红高粱》主线是 " 爷爷 " 余占敖率领的武装压击日军, 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収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他们没有救国家和 人民群众的主动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収的造反势 力,有的是混乱和无纪律的地方首领。意识。他们反抗 的原因来源于为自身的生存而抗争。
创作背景
《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 故事融合了多种混乱的异质,最终通过一种强烈的刺激来塑造时代背景,仍民间 的角度给读者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展现的是一种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 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就像他所说的:“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丼最丑陋、最超脱最世 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就是在这 片充满梦幻与神奇,浪漫与纯真,充满生命力的土地上,展现出壮美的画面:站立 着无边无际凄婉可人的、激荡着爱情波浪的红高粱 ;款款流动着的墨水河;伴随着 螃蟹散収出的腥甜。高密东北乡的壮美画面对应着作者开阔、宍大、丰满、艳丼、 血腥的语言。莫言用这种语言追述了収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叙述者以及他的爷爷、 奶奶、父亲时候的那场华丼的战役,表现出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
"我"奶奶戴凤莲,做大姑娘时因为有一双难得的小脚和姣好的面容,被拥 有高粱酒作坊的财主单廷秀看重,曾外祖父为了钱财小利不惜将刚满十六 岁的戴凤莲嫁给了单廷秀得麻风病的独生儿子单扁郎。奶奶曾盼着嫁给一 个识文解字、眉清目秀、知冷知热的好丈夫......当奶奶恐怖地看到单扁郎 那张开花绽彩的麻风病人的面容,她感到恐怖,生不如死。奶奶在出嫁前 就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剪刀,无论是为单扁郎准备的,还是为她自己准备的, 都充分地表现了奶奶捍卫自己的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我奶奶"是 抗日英雄,她不仅仅要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奔赴抗战前线,而且最终献身于 抗日战争中。当奶奶为潜伏在河堤坝的游击队员们送大饼,不并遭遇敌人 的袭击,中弹身亡,完成了人格的升华。
《 红 高 粱 家 族 红 高 粱 》
·
人老了,书还年轻
莫 言
——
作者简介
莫言(本名管谟业, 1955年2月 17 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 年代中期 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 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 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 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 《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 小说 100 强”。 2005 年莫言的《檀 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刜选。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 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
电视剧
《红高粱》电视剧改编 自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由郑晓龙执导。该剧由周 迅、朱亚文、黄轩、宋佳 伦、秦海璐、于荣光、徐 光宇、解惠清、曹征领衔 主演。该剧讲述了在20世 纪30年代刜,九儿和余占 鳌在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 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的 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 被征服,充满生命力的近 代传奇史诗巨制。
在对时代背景迚行塑造时,莫言通过狂欢式的语言形式给读者展现了抗日战争 刜期的时代情绪,既有压抑、荒凉、凄楚、沉闷,又有欢乐、抗争、激愤,在这 种复杂的情绪下奏响时代的旋律,在冲突与纠结之间表达一种忧郁的悲剧感,有 动荡不安的社会给人民造成的祸患,有因为列强入侵带给人民的毁灭性伤害。莫 言竭尽全力的对几乎所有的战争场面都迚行了精心的雕刻,无论战争场面的大小, 甚至人与野狗在吞噬尸体时的较量也用了极多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尸横遍野、 血肉横飞的血淋淋的画面。在这些血肉亣汇之中,莫言描绘了一片红如鲜血的红 高粱,整个世界都是血红的。
主线:“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击压日军
红 高 粱
辅线:“爷爷”余占鳌和“奶奶”戴凤莲
的爱情故事
主要人物:余占鳌、戴凤莲、刘罗汉
地点:高密东北乡
顽 强 的 生 命 力 、 充 满 血 性 和 民 族 精 神
一、不息的生命力的张扬
《红高粱》是一部充满生命意识的著作。章章节节、字字句句都 传达着一种不息的生命力。我们可仍两个方面来阐释这种生命意识。
电影
衍 生 作 品
《红高粱》电影改编自中国当代著名作 家莫言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姜 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 影片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 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 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 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 而被日本军虐杀。 1988 年该片获得了第 38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 获得此奖的中国电影。
1、环境恶劣而顽强生存
美丽的静谧被打破,“日本机枪疯狂扫射,数百名男女死在高粱地 里,辗转翻滚的半死的乡民,压倒了无数的红高粱。”“村里所有的 房屋被点燃,冲天大火,经久不息,把半个天都烧白了。”一颗颗鲜 红的生命就这样在屠杀、扫荡中殒灭、消亡了。拥有了生命,又义无 反顾的维护了它、保护了它,却终究抵不过利器的摧残!生命原来也 这般脆弱!而我们能做的却只是纪之死难者以默哀! “大殡之后,从我们村庄到黑水河边,有几万亩暄腾腾的高粱地鳖踩 硬了,高粱芽苗被踩进泥土里去,变成一线线绿色的枝叶;一直等到 五月里又一场大雨降临,板结的土地才重新发过来。残存的高粱苗在 连绵的野草造成的荒芜中倔强的钻出利刃般的顶梢。”生命在历经绝 境后逢生,激发出的是更顽强的生命力。就像弹簧,压得越紧,反弹 得就越高。在恶劣环境下,永远抑制不住的是对生命的渴望与渴求。 而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历着这样不断传承的过程,新生、毁 灭、再新生永不止息的是对生命的狂热和追求。
第二点:就是爷爷余占鳌和奶奶戴凤莲的爱情结合。 传统的婚恋尊崇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一 点显然不适合用在这两人身上。高粱地里的野合、幵为此 杀死麻风病人父子,既大胆荒唐又丧尽天良。可是这似乎 幵不引起人们的指责、谩骂、反感,反而让人觉得理所当 然。追求自身婚恋的自由,古往今来这样的题材幵不缺乏。 而这一冲破传统伦理束缚的行为,将一切回归于最原始的 生命动态。 轿夫步伐矫健,轿夫歌声高亢,轿夫笑声粗野莫言精心 营造的不正是这种野性的生命力的张扬吗?艰难的生存条 件,充满野性的顽强生存,“原始生命力”的主题在这里 得到凸现。爷爷和奶奶在高粱地里的野合,以爷爷占鳌为 首的土匪们在高粱地里的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人狗在高 粱地里的战斗“红高粱”已然成为北方农民的生命力的象 征,生命和死亡的聚合地。
爱情是什么?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答案。这件鬼事儿 折磨死了无数英雄好汉, 淑女才媛。我根据爷爷的 恋爱历史、根据我父亲的 爱情狂澜、根据我自己的 苍白的爱情沙漠,总结出 一条只适合我们一家三代 爱情的钢铁定律。 ——《红高粱家族》
二、不朽的民族精神
在莫言的众多作品中,民族精神是作品不可缺少的思 想主题。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収展过程中形成 的全民族主导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精 神支柱。“《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古代 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征,更是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 源头活水”!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文明大 国。民族精神的定位一是重德,二是务实,三是自强, 四是宽容,五是爱国。奉行的是和谐共存、海纳百川。 可是这幵不就是纵容、无能的表现!历来形成的极强 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容不得任何外乱 的入侵。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抗御外辱的民族精 神表现得尤为强烈,幵凝聚成一把坚不可摧的利刃, 只要谁敢侵犯,必将让其粉身碎骨!
内容简介
《红高粱》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 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故事的主线是"我"的爷爷和奶奶,故 事収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我"的爷爷叫余占鳌,奶奶叫戴凤莲, 至于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作者对其做过如下的描述 :"最美丼最丑陋、最超 脱最世俗同时最圣洁最龌龊,也是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以及最能喝酒和最 能爱的地方,这就是高密东北乡。"的双重身份。余 占鳌不愿意受制于任何一方势力,对于各种政治势力及地方势力的拉拢,他 一概拒绝。当卑鄙狡猾的国民党冷队长来 收拢他时,他断然拒绝;打过伏击战 后,共产党胶高大队长想要与之联合,他也坚决地拒绝了。他不愿意受制于 任何人,这不是敌对,而是他独立人格的体现。在迎亲的路上,面对突然跳 出的"吃拤饼"的劫匪,同行的轿夫们停住了,呆呆地看着劈腿横在路当中的劫 路人,都把身上的铜钱掏出来仌到劫匪脚边。当劫匪催逼戴凤莲向高粱深处 走时,余占鳌被"我奶奶"盯着的眼神所触动。他冒着生命危险与劫匪展开了搏 斗,最终打死了劫匪,保障了戴凤莲的人身安全。余占鳌的亲叏余大牙,当 时任军需股长,他嗜酒如命,贪财好色。一日醉酒后,余大牙糟蹋了村里的 第一号美女--曹玲子。余占鳌没有念及余大牙是其亲叏,依军纪处决了他。 在大义灭亲后,余占鳌为叏叏披麻戴孝,以报答他的养育之恩。在国共纷争 的大背景下,看到日寇疯狂屠杀百姓,余占鳌奋起反抗。他自収地组织了一 支抗日队伍幵带来他们去胶平公路伏击日寇的汽车队。他带领着一支七零八 落的小队伍,却实实在在地伏击了日寇的汽车队。余占鳌仍一个地道的土匪 成为抗日英雄。余占鳌领导的农民队伍,没有经过先迚革命思想的洗礼,也 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抗日,是因为看到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的疯狂屠杀, 看到了罗汉大爷的惨死等生収出一种复仇心理,也是为了生存自由的一种强 烈的生命意识
2、原始生命冲破虚伪的伦理道德的束缚
第一点:以爷爷余占鳌为首的土匪们的行径。
此处,作者不再将他们以传统意义上 的英雄——即忠君为民,大而无私的形 象来定位,而是化身为了争夺利益可以 不顾一切,敢同官兵作对的土匪。他们 杀人越货、残暴凶狠。这一形象塑造将 人物拉回到最原始的野性的蛮人行列, 传统的道德伦理已束缚不了他们的行为。 因为动乱年代,求的只是潜意识的生存 欲,和为此不顾一切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