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生态科技岛规划公示 江心洲将打造成生态科技城

南京生态科技岛规划公示 江心洲将打造成生态科技城
南京生态科技岛规划公示 江心洲将打造成生态科技城

南京生态科技岛规划公示江心洲将打造成生态科技城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即江心洲地区,南北长约12公里,东南平均宽度1.2公里,岛屿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它紧邻主城区、河西新城和江北新城的几何中心,是河西新城的拓展区域,是联系南京主城和江北新城的重要枢纽。

目前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进行批前公示,未来江心洲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将打造成一个科技研发、创意智慧和高端总部高度聚集的国际产业园区。

江心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大量耕地、水域和散落的村庄建设用地,岛内地势低洼,农田葱郁,鱼塘新罗棋布,水网纵横交错,具有良好的绿色低碳生态本底。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园坐落在江心洲,依托河西新城,衔接江北新城,规划发展集环保科技服务业、新能源服务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商务休闲、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

未来在这里规划形成“一链、一廊、四轴、五岛、三中心”的空间结构。

一链指的是联系整个江心洲各岛屿边缘的生态绿链;

一廊指的是联系整个江心洲各岛屿内部,承担快速公路交通作用的廊道;

四轴指的是联系河西新城和江北新城的四个重要轴线,由青奥公园轴和纬七路地铁轴两条大轴线和文化港湾轴和智慧江畔轴两条小轴线组成;

五岛指的是五个绿洲上的岛城:科技发展岛、综合服务岛、文化创意岛、低碳体验岛、休闲娱乐岛;

三中心指的是,科技发展核,地铁枢纽中心区和创意文化港湾。

规划区内城市道路分四个等级,分别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岛内交通构建“环路+方格网式”道路路网。形成“一纵三环”的内部交通系统及还状外围交通系统。

本规划区内供水水源为北河口水厂和城南水厂,供水规划分别在南北两部新铺设过江输水干管,同时在穿州路下新建一个给水管道,主要给水管道连成网状,提高供水安全。此外,本地区还规划建设4座雨水泵站和两座污水泵站,将内河雨水外排长江。

在供电工程方面,规划区内规划新建1座220千伏的变电站,2座110千伏的变电站,现在的1座35千伏的变电站将予以拆除。规划区内还将从河西城区过江接入天然气中压管网,为江心洲提供天然气中压气源。

本规划区内还将给设置一个邮政支局,3个邮政所、4处综合通信设备间,都将附设在公共建筑物内,江心洲的防洪按照50年一遇设防,待远期南京主城防洪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时,江心洲防标准按照100年一遇设防。

青山湖科技城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

青山湖科技城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 杭城西郊,吴越故里,宁静的青山湖畔正孕育着一座崭新的科技城。在长三角战略转型、浙江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历史机遇下,青山湖科技城以其较好的产业基础,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突出的政策主导优势,有条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新城。 一、概念性规划 目标定位 规划突出科技与品质两大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建设“科技新区”,围绕青山湖打造“品质新城”。 新的产业体系 规划重点强化研发,突出创业孵化;强化服务,突出成果转化;强化引领,突出制造联动。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物联网)和生命健康产业,建构研发、转化、制造三者联动的产业体系,形成“三区多谷”的产业空间布局。 新的生活方式 为吸引高端人才,汇聚高端产业,规划 (1)多元居住 提供多元化的居住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 (2)低碳生活 建立快速公交、城市公交和旅游公交相互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搭建步行与自行车两套慢行交通系统,体现低碳健康的出行理念。 (3)个性消费 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元的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的消费场所,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需求。(4)和谐共生 建立环境友好的生态安全格局和魅力多彩的景观体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三城、四廊多园”的区域空间结构。 一心:环湖筑心,突出青山湖 滨湖现代服务区集聚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等综合功能,滨湖高尚低密度居住区体现高品质居住。环湖运动休闲区打造面向区域的生命科学谷和都市康体疗养胜地。滨湖生态山林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构成科技城的生态屏障。 同时,通过环湖道路的建设、环湖景观的塑造,将青山湖打造成为科技城品质生活之心。三城:倚水兴城,突出科技城 规划通过空间与功能上的整合,打造高新产业城、宜居生活城和创新科技城,实现研发-产业-服务的功能互动,科技城为产业城提供智力支持,产业城为科技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产业环境并反哺科技城的成长,生活城则为科技城和产业城的发展提供服务。 四廊:串谷塑廊,突出创意谷 规划依托山谷地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打造高端研发链和科技创意岛,使其成为青山湖科技城未来拓展的战略性区域。 多园:青山衬城,突出生态安全 规划通过划定生态边界,控制生态廊道,打造大山为屏、团山为园的生态格局。 至此,形成湖光山色、宜居生态、科技承载和文化魅力的科技城空间形态。

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第五册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 (第五册) 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 工 程名称:建设单位: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南通新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安全监督总站

目录 5.1 专项施工方案 5.1.1 专项施工方案编审要求 5.1.2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 5.1.3 专项施工方案编审 5.1.3-1 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5.1.3-2 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总包) 5.1.3-3 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分包) 5.1.3-4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签到表5.1.3-5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报告5.1.3-6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批表5.1.3-7 专项施工方案 5.2 安全技术交底 5.2.1 安全技术交底编写要求 5.2.2 开工前安全技术交底表 5.2.3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汇总表 5.2.4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表 5.2.5 班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汇总表 5.2.6 班组安全技术交底表 5.2.7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5.1专项施工方案 5.1.1 专项施工方案编审要求 一、一般规定 1.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2.建筑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其中,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3.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方案。 4.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 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经审核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 5.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组对已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专家组成员应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 专家组应当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形成论证报告,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论证审查报告作为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 6.施工单位应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报专家组组长认可后,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方案。 7.如因设计、结构、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确需修改的,修改后的专项方案应当重新履行审核批准手续。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方案,施工单位应当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8.对于按规定需要验收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9.各施工专项方案由项目部收集成册,作为资料附件。 二、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基本内容 1.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6.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三、专家论证要求 1.参加专家论证会的成员包括专家组成员,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 工程师及相关人员,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人及相关人员。 2.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10月20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360docs.net/doc/f715113796.html, 一、规划范围 北至金墅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西至230省道、南至高新区行政边界。总规划用地面积26.9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区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示范区,坚持“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12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221.33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198.5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74.52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核两轴、四区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科技城中心,以太湖大道、科普路、锦峰路、科研路围合的中心区域为主体,包括行政、商业、商务等功能,是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城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一带”:即浒光运河风光带,是科技城内部纵向重要的绿色滨水游憩景观带,通过沿运河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将科技城由南至北的各个功能组团有机衔接,融合两岸片区,塑造“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 “三核”:以诺贝尔湖为中心的水核与以五龙山为中心的绿核,是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报告 第一~七章

第一章苏州中新科技城生态规划纲要 第一节规划编制背景 中新生态科技城是苏州市和新加坡联合开发的券州工业园区中的一个区块。其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l丁2005年底完成了《苏州工业同区中新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该项规划在传统规划方法的框架内进行了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绿地景观、市政工程规划等专项规划,解决了地块南区的研发工厂区和北区研发居住区等基本的功能分区问题。 该项规划建立了中新科技城用地基本合理的框架,满足了土地迅速开发的要求,但局限于当时的视野与环境,是按传统规划方法以土地开发为目的规划,简单地采用从预测人口规模到功能分区到土地开发的以需定供的线性思维模式,没有充分考虑资源、能源的有限性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各种规划措施,降低对资源与能源的耗用:也没有充分考虑场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问题。 近年来,在规划建设中要考虑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已成共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节一环保”等已成为政府的口号和要求。在此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审时度势提出建设生态科技城,从生态优先.资源、能源与环境一体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因此在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2008年月,委托清华大学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等规划设计、研究机构组织编制苏州中新牛态科技城生态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倡导绿色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具有苏州本土特色的示范性科技新城。 当生态规划编制启动时,中新科技城场地已经按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三通一平”的场地准备工程,主要路网已经成形.部分市政管线已经敷设,地块划分基本完成,部分土地已在拍卖.主要水系已经成形,大部分驳岸工程已经完成。所以此次生态规划并非在场地原生态状况下的“初始”规划.而是在场地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条件下的“改进”规划,并要配合开发建设的进程(如地块拍卖、招商引资)等。苏州中新生春科技城生态规划文本 第二节生态规划目标和内容 第一条生态规划目标 生态优先,从资源、能源与环境一体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生态科技城的规划和建设,全面推进园区的生态环境和绿色建筑的建设,建设一个倡导绿色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具有苏州本土特色的示范性科技新城。 第二条生态规划内容 包括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绿色交通规划,能源规划,水环境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环卫规划等六个方面(见图I-1)。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概要)-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 (概要)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机场核心,横跨平潭镇及梁化镇两个行政区划。西至平潭镇行政边界,东至惠东产业转移园惠福路,南至西枝江,北至示范农场。基地规划面积:56.66平方公里。 二、发展背景 2017年2月省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把惠州机场纳入全省“5+4”骨干机场格局,列为珠三角五大机场之一,深圳第二机场。”这是惠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有利于提升惠州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2018年1月4日,惠州市委组织召开惠州干线机场建设领导小组暨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部署推进相关工作。加快研究空港产业区的规划,发挥空港产业为机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谋划空港产业与惠州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惠州机场早日建设成为干线机场。 在此背景下,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会同惠阳区政府、惠东县政府组织开展了空港经济产业园相关规划研究。 三、规划策略

(一)开发建设策略 以点带面的开发策略 由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及生态控制线区域,土规可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且用地分散。根据“用地集约化、产业聚集化”的原则以及项目的建设管理需要,近期建设将依托镇区、其他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采取具备可实施性的近期开发建设路径,形成“一园五组团”的散点式规划结构;随着建设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成熟,园区建设区将以先期的发展组团为起点,逐步覆盖整个园区范围,并最终与周边镇区、其他园区在产业、交通、配套等方面融为一体,实现多区联动的最终目标。 (二)交通提升策略 区域综合交通协调 协调惠州空港产业园、东江科技园、惠东产业转移园等各园区间道路交通体系,保证区域间交通顺畅,促进园区间要素流动。 衔接轨道 本次规划落实轨道相关专项规划的城市轨道3号线、预留深惠汕高铁、深惠城际通道。结合各站点特质,形成差异化的TOD开发模式。 可实施的动态路网体系规划

贺州市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doc

文献综述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 ,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 ,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 ,但仍旧较低 ,宾客流多需要其他

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 ,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 ,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 ,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 ,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 ,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 ,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 ,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 ,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 ,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 ,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 ,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 ,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2)扩张效应 ,延伸城市功能的辐射范围 高铁建设的一个明显的功能就是提供更高的可达性和连接程度 ,形成地理学理论中所谓“时空转换”。一方面同样距离用更少的时间;另一方面 ,相同的时间到达更大的范围或者更远的点。由此一来 ,高铁的建设 ,将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 力 ,带动其一小时经济圈之内新城节点的发展 ,总体上提高沿线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 (3)第三产业效应 ,促进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详

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工作计划书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2年12月

1项目名称及规划范围 1.1项目名称 《株洲清水湖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规划范围 本项目包含三个层次的规划范围。 概念规划层次:东至白石港,南至湘江,西至法华山,北至京广线。面积约45平方公里。 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次:清水湖新城核心区(北至建设北路-清水路,东至石峰公园,南至湘江,西至高铁路),面积约16平方公里。 2项目背景与总体认识 2.1株洲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升级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株洲的工业不仅起步早、规模大,而且在诸多领域都曾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平。清水塘工业区曾是株洲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集聚了包括株冶、株化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但由于该地区产业更新步伐的缓慢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的逐年加大。 尤其进入“十二五”后,该地区面临新一轮产业发展局面,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因此,如何能够突出转型,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产业升级,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老工业基地现状落后的产业发展局面和不适宜生活居住的问题,将是本轮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发展的重点。 2.2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样板要求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设立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此背景下,株洲市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包括云龙生态新城、清水湖生态新城(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河东旧城区。本次规划的清水

湖生态新城是传统工业区和重污染地区,株洲市政府将其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对于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3项目内容 本次规划围绕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采用了外延式与内涵式并用的方法,即通过扩大控详编制区研究范围和细化控详编制区内部重点地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与其对应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同时,建议项目后续还应增加竖向、道路、排水等专项规划作为本规划实施操作的支撑系统。 3.1概念规划 对清水湖生态新城整体范围(约45平方公里)进行概念规划,包括明确地区未来的产业升级转型方向与定位,空间布局,梳理交通系统、绿地系统、水工水利系统,并理清重要基础设施,最后提出开发策略。主要内容如下: ?系统分析 对核心区规划进行外延式研究,将研究范围扩大为整个清水湖生态新城范围。通过对核心区外围生态格局(如核心区西侧法华山的关系、湘江风光带西延伸等问题)、产业格局、交通骨干网络等的分析与理顺,明确核心区在各系统中的定位和所承担的职能,指导核心区功能板块的划定和控详的编制。 通过对外围交通、生态、景观等大系统的分析,做好核心区与外围系统的衔接。 ?产业研究 在已有规划基础上,根据株洲建设两型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明确清水湖生态新城未来的空间产业布局。确立该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根据功能定位,结合发展条件,借鉴相关地区的发展经验,对产业发展进行总体定位,确定重点发展的细分产业门类和和发展规模。 ?空间布局 研究清水湖生态新城的空间布局,提出合理的发展模式、空间结构、用地

江心洲打造生态科技岛 金陵明珠变身生态智慧新城

江心洲打造生态科技岛金陵明珠变身生态智慧新城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5113796.html,新浪房产2010/11/7 22:04:47 江心洲位于南京城西南长江之中,隶属于南京市建邺区,距市中心6.5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1.45万人。全洲基本呈南北走向的长条形,状若青梅,故又称梅子洲。现在,农业文明的江心洲又有了个新名字——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 新浪房产(微博)讯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笔下的白鹭洲描绘的正是南京江心洲。 一波江水隔开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江的这边是水泥白墙森林,江的那边是田园绿色风光。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到江心洲上透透气,饱览乡村景色,体验乡村野趣,品尝农家野味,感受新鲜质朴的乡土人情……种菜、采葡萄、吃农家饭,城市人如归巢倦鸟般迷恋江心洲;耕耘、喜丰收、守护家园,江心洲居民则安然享受着闹中取静的都市田园生活。 江心洲位于南京城西南长江之中,隶属于南京市建邺区,距市中心6.5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1.45万人。全洲基本呈南北走向的长条形,状若青梅,故又称梅子洲。现在,农业文明的江心洲又有了个新名字——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 规划:从休闲旅游过渡到“生态科技岛” 据了解,2010年-2012年这3年里,南京将投入1200亿元全力打造10大功能板块,以提升城市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人居环境。其中,江心洲板块将从休闲旅游度假转向“生态科技岛”的发展方向。据悉,这是南京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整体对外合作项目,由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团、盛邦新业集团、胜科工业园、建邺区国资公司和河西国资集团联合投资,总投资将超1000亿元,2020年建成后将新增就业人口近10万人。 10月20日上午,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安置房等首批项目建设启动仪式在江心洲盛大举行。同时,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概念性规划和产业规划也首次亮相。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项目定位为建设一个科技研发、创意智慧和高端总部高度聚集的国际化产业园区;高新项目、国际资本与高端人才有效对接的国际化发展平台;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相互交融的国际化示范社区。这一高端化、国际化定位及项目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中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苏双方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社会各界人士的期待中,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现在正有序地步入实质性开发阶段,预计将通过宁新投资方先期投入并接受后续项目、入驻企业等投资共计1000多亿人民币,倾力打造一个以“智慧”为引领,体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准的生态科技岛。 早在2007年,南京市规划局公布的《南京市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策划报告》中,江心洲曾被定位为南京市最大的特色公园。突出“田园风光、滨江生态、人文旅游”特色。但在2008年下半年,上述规划发生了较大改变。江心洲的定位从侧重休闲旅游,变更为“生态科技岛”。 首批将陆续启动安置房项目、规划展示中心项目、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岛上的首批建设项目已经正式宣告启动,其中,安置房项目将于2013年内建成。届时,世代生活在岛上的原村民将全部实现原岛安置。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文本

1 个附件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济宁市已批复的其他相关规划而制定。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宁市南部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兖矿二号井、三号井塌陷范围,南起南四湖北岸,北跨日菏铁路与主城区相连,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行政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一致。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五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该组团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二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济宁市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本规划已经济宁市规划主管部门审议通过,由济宁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七条本规划确定的本区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第八条规划原则 在生态与文化的指导思想下,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坚持旅游与城市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突出和可实施性的原则。 (1)整体协调的原则 规划编制应与在编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协调,在整体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 (2)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突出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之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规划要突出当地区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北方水乡。 (3)旅游与城市协同原则 旅游功能应该与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它功能协同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给旅游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3)生态优先的原则

建设生态文明 创造美好生活——在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建设生态文明创造美好生活 ——在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0月24日) 梁保华 这次生态省建设土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全省生态建设取得的进展,分析生态环境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既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生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会议讲话时,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真正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转变观念、工作落实、制度保障上下功夫,在建设生态文明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就建设绿色江苏、加强化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生态环保投入大幅增加。各级财政生态环保支出比重上升,去年达到241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达到64.6亿元,引导和

带动了全社会投资。“十一五”期间,全省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累计约4500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近3倍,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去年销售收入达到2200多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二是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严格管理三管齐下,坚决打好节能减排硬仗。“十一五”前四年,全省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3%;“十一五”确定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已经提前完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近三年共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4685家。三是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重要进展。把太湖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之态、铁腕治污”,太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由中度转为轻度,蓝藻发生面积和频率明显下降。长江、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进展顺利。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提高到99.1%。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所有市县都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从75.45%提高到83.8%,农村“六清六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80%以上,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四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扎实推进“绿色江苏”建设,七年来全省新增造林855.5万亩,去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9.2%,每年提高一个多百分点,以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高铁为重点的沿路防护林建设、徐州山地植树造林、城市绿化成为生态建设的亮点。深入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生态市6个,占全国的1/2;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9个,占全国的1/4。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 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 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 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 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 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人口 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 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 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 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 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旅游情况调研

扬州生态科技新城北部生态休闲板块旅游情况调研 一、北部生态休闲板块规划 面积32.06平方公里,位于江淮生态大走廊,俗称“七河八岛” ,主要突出旅游带动,依托“河岛、田园、湿地、温泉”资源优势,完善大旅游产业链,整体打造一个旅游度假小镇。重点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绿色人居”等环境友好型产业。 二、北部生态休闲板块旅游情况总结 ●发展现状:北部板块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生态资源禀赋优秀,环境 良好。目前有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隐居逸扬温泉酒店、茱萸湾风景区(扬州动物园)、自在岛生态度假区等产品,其中自在岛生态度假区开发较为初级。 ●未来规划:从政府官方资料中得知,政府规划将现有旅游产品进行组合打包,整体 打造一个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并争创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引进民宿酒店、温泉度假、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以及旅游配套项目。

三、北部及中部板块旅游产品概况(一)旅游产品梳理

(二)旅游产品介绍 1、凤凰岛旅游度假区 规划面积32.06平方公里,主要以河岛湿地为肌理、以栖养温泉为吸引、以湿地田园为特色,打造长三角栖游旅居首要目的地。目前,已建成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隐居逸扬温泉酒店、逸温泉等一批重点项目。2015年获得江苏省政府批准为升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1)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处于邵伯湖南端与京杭大运河、古 运河及长江相连接的湖口处,距扬州城市的建城区约10公里。凤凰岛自然生态环境

优越,江、河、湖相连,岛上绿树成荫,鸟类繁多,空气清新,拥有很典型的湖泊——平原相交汇地带的湿地景观。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级国家湿地公园、全国渔业休闲基地。 2)隐居逸扬度假村落:依托凤凰岛生态旅游区资源开发建设,以湿地文化为主题,是一 个集隐逸休闲度假、高端商务会议、天然温泉养生、绿色餐饮系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温泉度假酒店。酒店总投资约1.2亿元(不含土地),占地面积52亩,包括温泉度假双拼别墅群、VIP健身会所,游乐设施、VIP独幢别墅区等。共有客房54间/套,其中大床房18间,标间9间,可拼式8间,双拼别墅7栋,4栋单体别墅,每个房间都有温泉泡池,房间全部用与扬州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或诗句姓名来命名,如鉴真、王少堂、烟花三月等。

居住区“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模式探讨

居住区“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模式探讨 章燕 陈宗军 夏胜国 【摘要】实行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机动车交通与慢行交通之间的矛盾冲突,营造更具品质的生活环境。本文从城市空间利用角度介绍了人车分流的两种形式及适用区域,重点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为例,详细介绍了传统居住区以及融合型路网居住区不同的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模式和策略,为创造人性化的居住区以及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人车分流;居住区;交通组织模式 1、前言 随着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私人小汽车逐渐普及,人们的出行越发便利,车行交通成为城市主角,人车之间的冲突矛盾也日益严峻。受机动车交通的挤压和侵占,城市步行生活单调、封闭甚至消失,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城市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行为活动却被迫封闭在小区内部,街道空间缺乏活力和安全保证。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居住区交通设计模式不再能够满足需求,道路、汽车、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梳理组织,道路既要满足汽车和行人的通行需求,同时也不能破坏社区内居民的安全、交往需求和景观环境。在此背景下,最早在美国雷德朋居住区提出并应用的“人车分流”理念被逐渐引入,且已经成为国内住宅小区成熟度、品质度的衡量标准之一,如何把“人车分流”理念扩大到城市范围,在保证交通效率的前提下,让城市居民享受到安全宁静、和谐愉悦的生活感受,是今后交通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2、人车分流的形式 “人车分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目标,一是小汽车与行人的分离,保证慢行活动频繁的区域不被大量机动交通干扰;二是小汽车能够在适合行驶的环境中运行,避免行人的突然行为对行驶产生影响,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从人车分流手段落实到城市空间利用的角度来看,分流形式包括两种,即立体分流、平面分流。 立体分流形式。通过在立体空间上建立多层次网络系统来实现人车分流,一般适用于人车冲突较大的区域以及地势存在高差的区域,如商业中心区的立体连廊、地下通道、地下车库联通,以及城市屋顶街道、步行平台等。

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 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 专业资料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但仍旧较低,宾客流多需要其他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专业资料 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如何趋利避害,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发展战略-绿谷科技城概念性发展规划(汇报版)

打造黔中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绿谷科技城概念性发展规划 红枫湖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 北京中设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3-10

绿谷—规划范围 结合提供的《红枫 湖国际生态文明体 验区》规划红线图,确定本次规划范围:西至行政区划界线;北邻麦翁河; 东接环湖路; 南至贵黄高速公路。规划面积:32.64 平方公里。

目录外部战略环境 发展特色及基础条件 案例借鉴 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产业体系构建 空间布局 城市建设发展 保障措施

1 part

宏观层面:全球由工业经济时代朝新经济时代转变 对比项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驱动要素?要素驱动发展模式 ?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的配置 和利用所带来的“要素租金”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知识创新,通过专业化人才培养与投入,实 现“创新租金” 产业特征?第二产业占据绝对主导; ?传统工业为主导,如电力、机械、石油、钢 铁、通信等; ?第三产业以面向日常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业为 主。 ?产业结构“软化”、三产占据主导; ?高技术产业产业成为重点方向, 政府环境营造?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的政策条件和土地优惠 条件设置?营造有利于创新企业的发展环境,完善城市配套环境

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市场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市场需求驱动力 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交通联系 的日益紧密将加速旅游休闲业发 展;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拉动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 等产业的发展 人类对通信、娱乐等的需求提升: 对承载所需的通信电子设备及移 动互联网、数字内容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国务院新近出台40号文,支持健康服务业的 发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市场导向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精心整理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一、 26.96二、 区。 三、 2198.59四、 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太湖大道城市发展轴:高新区未来“T ”型城市空间发展轴的主轴之一、未来高新区城市发展的活力之轴,是高新区西向太湖的窗口,也是科技城对外联系及展示的重要界面。 中心景观轴:科技城内部纵向的景观轴,南北向联系五龙山绿核、中心科技商务区、诺贝尔湖

蓝核等,是科技城创新、生态、活力、宜居等主题的集中展现。 “四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研创服务区、中心科技商务区和科技创新区。 “多片”:多个居住片区。 五、各类建设用地 1、建设用地 ①城市建设用地 在规划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198.59公顷。其中,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321.0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4.63%;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84.5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公顷, 规划绿 2 332.19 六、 1 1号线或2 2 (1 (2)主干路 “三横四纵”主干路结构,“三横”为秦岭路、青城山路和玉屏路;“四纵”为嘉陵江路、龙山路、天佑路和锦峰路。红线宽度为40—60米。 (3)次干路 次干路主要承担各功能片区内部的交通,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功能,发挥交通集散作用。红线宽度为24—54米。 (4)支路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线,红线宽度为8—24米。

江苏2017年重大项目(210项)

第一部分实施项目(210项) 一、重大创新载体(20项) (一)研发平台 1、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 2、南京未来网络产业创新综合体 3、中科院苏州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 4、中科院苏州电子所技术研究中心 5、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真空互联实验站

6、中科院工热所连云港能源动力研发设施 7、华为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 8、启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 9、盐城金风科技风电实验中心 10、泰州中国医药城华创医药产业研发服务中心(二)科创园区 11、南京中新生态科技岛科创园 12、常州科教城“科创走廊”

13、南京芯艾科集成电路移动智能产业园 14、苏州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化基地 15、宿迁激光设备科技创业园 16、苏州汾湖新型半导体材料科技园 17、太仓中德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 18、扬州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 19、句容清华启迪科创园 20、句容南京大学创新创业示范园

二、重大产业项目(110项)(一)战略性新兴产业(50项)Ⅰ、新一代信息技术 1、南京台积电12吋晶圆 2、南京紫光存储器芯片一期 3、德科码集成电路芯片 4、南通通富微电智能芯片封装测试 5、无锡长电科技集成电路封装

6、江阴中芯长电3D集成芯片 7、淮安时代12吋相变存储器芯片 8、无锡SK海力士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六期技术升级 9、徐州鑫华晶硅半导体 10、常州恒益大通芯片超微电路载带 11、常州瑞声声讯微型精密元器件 12、常州信维通信射频模组及零部件 13、昆山国显光电第5.5代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14、如皋中铟纳米电子陶瓷半导体 15、徐州汉睿高效能芯片及服务器 Ⅱ、高端装备 16、常州今创轨道交通装备 17、扬州中航工业航空与轨道交通液压装备 18、海门振康工业机器人整机和核心部件 19、徐州中信开诚抢险救灾特种机器人 20、海安巨人智能机器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10月20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360docs.net/doc/f715113796.html, 一、规划范围 北至金墅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西至230省道、南至高新区行政边界。总规划用地面积26.9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区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示范区,坚持“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12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221.33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198.5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74.52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核两轴、四区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科技城中心,以太湖大道、科普路、锦峰路、科研路围合的中心区域为主体,包括行政、商业、商务等功能,是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城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一带”:即浒光运河风光带,是科技城内部纵向重要的绿色滨水游憩景观带,通过沿运河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将科技城由南至北的各个功能组团有机衔接,融合两岸片区,塑造“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 “三核”:以诺贝尔湖为中心的水核与以五龙山为中心的绿核,是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