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阻测量设计与误差分析

2电阻测量设计与误差分析
2电阻测量设计与误差分析

难点13 电阻测量设计与误差分析

实验能力是学生终身从事学习、研究的必备能力之一,高考考试说明对此作出过明确要求.随着高考命题思想的转变,考题愈加突出对考生实验能力,尤其是实验设计创新能力的考查

.

1.(★★★★)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 k Ω~50 k Ω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待测电压表V (量程3 V )、电流表A 1(量程200 μA )、电流表A 2(量程5 mA )、电流表A 3(量程0.6 A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1 k Ω)、电源E (电动势4 V ),电键K .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测量多组数据,试在图13-1

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其中电源和电键及其连接已画出).

2.(★★★★★)(2001全国)图13-2(a )中E 为电源,其

电动势为E ,R 1为滑线变阻器,R 2为电阻箱,A 为电流表.用此电路经以下步骤可近似测得A 的内阻R A ;(1)闭合K 1,断开K 2,

调节R 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 0;(2)保持R 1不变,闭合K 2,调节R 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2

0I ,然后读出R 2的值,取R A ≈R 2. (1)按图13-2(a )所示电路在图(b )所给出的实物中画出连接导线

.

图13—2

(2)真实值与测量值之差除以真实值叫做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即A

A R R R 2 .试导出它与电源电动势E 、电流表量程I 0及电流表内阻R A 的关系式.

(3)若I 0=10 mA ,真实值R A 约为30 Ω,要想使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大于5%,电源电动势最小应为多少伏?

3.(★★★★★)(1999年全国)图13-3中,图(a )为测量电阻的电路,R x 为待测电阻,R 的阻值已知.R ′为保护电阻,阻值未知.电源E 的电动势未知.K 1、K 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A 为电流表,其内阻不计

.

图13-1

图13—3

(1)按图(a )所示的电路,在图(b )的实物图上连线.

(2)测量R x的步骤为:将K 2向d 闭合,K 1向________闭合,记下电流表读数I 1. 再将K 2向c 闭合,K 1向________闭合,记电流表读数I 2.

计算R x的公式是R x=________

●案例探究

[例1](★★★★★)一电阻额定功率为0.01 W ,阻值不详.用欧姆表粗测其阻值约为40 k Ω.现有下列仪表元件,试设计适当的电路,选择合适的元件,较精确地测定其阻值.

①电流表,量程0~300 μA ,内阻150 Ω;

②电流表,量程0~1000 μA ,内阻45 Ω;

③电压表,量程0~3 V ,内阻6 k Ω;

④电压表,量程0~15 V ,内阻30 k Ω;

⑤电压表,量程0~50 V ,内阻100 k Ω;

⑥干电池两节,每节电动势为1.5 V ;

⑦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6 V ,额定电流3 A ;

⑧直流电源,输出电压24 V ,额定电流0.5 A ;

⑨直流电源,输出电压100 V ,额定电流0.1 A ;

⑩滑动变阻器,0~50 Ω,3 W ;

11滑动变阻器,0~2 k Ω,1 W ; ○

12电键一只,连接导线足量. 命题意图: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及实验设计的创新能力,B 级要求.

错解分析:部分考生估算出通过R x 的电流I m =500 μA,据此而选用量程为0~1000 μA 的电流表,而忽视了偶然误差的因素.

解题方法与技巧:由于现有器材中有电流表和电压表,故初步确

定用伏安法测定此电阻的阻值.又因待测电阻为一大电阻,其估计阻值

比现有电压表的内阻大或相近,故应该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由于现有滑

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比待测电阻小得多,因此,若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待

测电阻的电流和电压,只能采用分压接法,如图13-4(否则变阻器不

能实现灵敏调节).为了确定各仪表、元件的量程和规格,首先对待测电阻的额定电压和电流作出估算:最大电流为I m =

4000

01.0/ R P A =5×10-4 A =500μA ;最大电压U m =20 V .由于实验中的电流和电压可以小于而不能超过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现有两个电流表内阻相近,由内阻所引起的系统误差相近,而量程0~1000 μA 接入电路时,只能在指针半偏转以下读数,引起的偶然误差较大,故选用量程为0~300 μΑ的电流表.这样选用电流表后,待测电阻上的最大

实际电压约为3×10-4×40×103 V =12 V ,故应选用量程为15 V 的电压表,由于在图13-4

所示的电路中,要实现变阻器在较大范围内灵敏调节,电源电压应比待测电阻的最大实际电压高,故电源应选输出电压为24 V 一种(其额定电流也远大于电路中的最大实际电流,故可用).

关于变阻器的选择,由于采用分压接法,全部电源电压加在变阻器上.若是把0~50 Ω的变阻器接入电路,其上的最小电流(对应于待测电路断开)约为24/50 A =0.5 A ,最小功率约为0.25×50 W =12.5 W ,远大于其额定功率;而0~2 k Ω

的变阻器接入电路,其最大电图13-4

流(对应于滑动键靠近图13-4中变阻器A 端)约为并联电路总电流0.0136 A ,小于其额定电流0.2024 A.故应选0~2 k Ω的变阻器.

[例2](★★★★★)量程为3 V 的电压表V (内阻约3 k Ω),现要求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精确值.实验室中可提供的器材有:电阻箱R ′(阻值范围0~9999.9 Ω),在本实验中,通过电阻箱的电流不会超过所允许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R (阻值范围0~100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2 A );电源E (E 为5 V ,内阻忽略不计);电键K ;导线若干.

(1)选用适当器材设计测量的电路,要求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上代号.

(2)叙述操作步骤.

命题意图:考查对电压表原理的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及实验创新能力,B 级要求.

错解分析:对电压表应用原理理解不深刻,缺乏知识应用的迁移能力,无法将○V 灵活串联入电路,寻找不到设计思路.

解题方法与技巧:(1)如图

13-5

图13—5

(2)①将所选器材按电路图连接好;②把R ′调至最大,接通电路;③调节R ′使电压表指针指在3.0 V 处,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 1′;④增大R ′的阻值,使指针指在1.5 V 处,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 2′;⑤计算R g =R 2′-2R 1′.

●锦囊妙计

一、电阻的测量方法

课本上讲解了用伏安法、欧姆表测电阻,除此以外,还有半偏法测电阻、电桥法测电阻、等效法测电阻等等.

二、如何选择电学仪器和实验电路

在测电阻等许多电学实验中,都存在如何选择电学实验器材,如何选择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问题.

正确地选择仪器和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精确性”“方便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1.实验仪器的选择

(1)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

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取满偏度的3

2左右),以减少测读误差.(2

)根据电路中

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需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超过它的额定值,对大阻值的变阻器,如果是滑动头稍有移动,使电流、电压有很大变化的,不宜采用.

(3)应根据实验的基本要求来选择仪器,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熟悉实验原理,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总之,最优选择的原则是:①方法误差尽可能小.②间接测定值尽可能有较多的有效数字位数,直接测定值的测量使误差尽可能小,且不超过仪表的量程.③实现较大范围的灵敏调节.④在大功率装置(电路)中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小功率电路里,在不超过用电器额定值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电流、电压值,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2.实验电路(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测量未知电阻的原理是R =I

U ,由于测量所需的电表实际上是非理想的,所以在测量未知电阻两端电压U 和通过的电流I 时,必然存在误差,即系统误差,要在实际测量中有效地减少这种由于电表测量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必须依照以下原则:(1)若

A x R R >x V R R ,一般选电流表的内接法.如图13-6(a )所示.由于该电路中,电压表的读数U 表示被测电阻R x与电流表A 串联后的总电压,电流表的读数I 表示通过本身和R x的电流,所以使用该电路

所测电阻R 测=I

U =R x+R A ,比真实值R x大了R A ,相对误差a =x A x x R R R R R =-测(2)若A x R R <x

V R R ,一般选电流表外接法.如图13-6(b )所示.由于该电路中电压表的读数U 表示 R x两端电压,电流表的读数I 表示通过R x与R V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所以使用该电流所测电

阻R 测=x V x V R R R R I U +=也比真实值R x略小些,相对误差a =x

V V x x R R R R R R +=-测.

图13—6

3.控制电路的选择(见难点12.滑动变阻两种电路接法的选择)

三、处理实验数据

1.代数法

常见的代数法有:求平均值法和逐差法

2.列表法

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把数据列成表格.数据列表可以简单明确地表示出相关物理量之间对应关系;便于检查和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利于找出相关物理量之间满足的规律,等等.

3.作图法

作图法的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找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可以根据图线直接得出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作图发现实验中的问题.

作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必须使用坐标纸,并保证测量时的准确数字,在图上也是准确的.

b.图上要标明图名、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各分度对应的有效数字.

c.尽量使图象充满图纸.

d.各数据点要标明.

e.连线时,要尽量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图线的两侧.

f.明确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必要时,可通过更改坐标轴的方式,改曲线为直线.

●歼灭难点训练

1.(★★★)图13-7所示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部分电路图.因

为不知道待测电阻Rx的大概值,所以不能确定线路的接法.为了减

小误差,可在电路接好以后将电压表的一个接线端K分别与M、N

接触,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哪一个有明显变化.下列关于观

察到的现象及应选用的接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电流表读数有明显变化,K应接在M点

B.若电流表读数有明显变化,K应接在N点

C.若电压表读数有明显变化,K应接在M点

D.若电压表读数有明显变化,K应接在N点

2.(★★★★)某学生欲测一未知电阻的阻值,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电流表A1量程0~10 mA

电流表A2量程0~0.6 A

电压表V1量程0~3 V

电压表V2量程0~15 V

滑动变阻器一只,电源4.5 V,电键2个,如图13-8,当电键

K2连a时,两电表的指针偏转角度都在满偏的4/5处;若将K2接b 时,其中一个电表的指针偏角几乎不变,另一个电表的指针偏转到

满偏的3/4处.该学生所选用的电压表的量程为________,所用的电

流表的量程为________,该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

3.(★★★★)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压表的内

阻约为20 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 Ω,选择能够尽量减少误差的电路图接线进行实验,读得的各组数据用实心圆点标于坐标图上,如图13-9所示:

(1)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描出I-U图线,由此求得该电阻的阻值Rx=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画出此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4.(★★★★★)在测定电流表的内阻的实验中备用的器材有

A.电流表(量程0~100 mA)

B.标准电压表(量程0~5 V)

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 Ω)

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 Ω)

E.电源(电动势2 V,有内阻)

F.电源(电动势6 V,有内阻)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 Ω,额定电流1.5 A),还有若干开图

13-7

图13-8

图13-9

关和导线.

(1)如果采用图13-10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G 的内阻,并且要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么从以上备用的器件中,可变电阻R 1应选用________,可变电阻R 2应选用________,电源E 应选用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写)

(2)如果实验时要进行的步骤有:

A.合上S 1.

B.合上S 2.

C.观察R 1的阻值是否最大,如果不是,将R 1的阻值调至最大.

D.调节R 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E .调节R 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F .记下R 2的阻值.

把以上步骤的字母代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步骤F 中所得R 2的阻值为600 Ω,则被测电流表的内阻r g 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

(4)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r 测与其真实值r 真的大小关系是r测________r 真.(填“>”“<”或“=”)

5.(★★★★★)现有一阻值为10.0 Ω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键,若干根导线和一个电压表,该电压表表面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要求设计一个能测定某电源内阻的实验方案.(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动势,电源内阻约为几欧)要求:

(1)在所示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

(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r =________.

6.(★★★★★)(1997年上海)某同学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①电流计②电阻箱③单刀双掷电键(这种电键在掷刀a 倒向b 时ab 接通,倒向c 时ac 接通)④待测电阻⑤电源⑥限流电阻,如图13-11所示.实验方法是利用单刀双掷电键分别将电阻箱和待测电阻接入电路,用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的方法来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

.

图13—11

(1)在图中完成电路的连接(其中有二条导线已连接好).

(2)本实验中电键应先接通的是含有________________(填“待测电阻”或“电阻箱”

的电路.用电键变换电路,调节电阻箱时,应使两次测量的____________大小相同,这时待测电阻的值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上读出.

7.(★★★★★)(2001年上海)要求测量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约几欧),提供下列器材:电压表V 1(量程3 V ,内阻1 k Ω)、电压表V 2(量程15 V ,内阻2 k Ω)、电阻箱(0~9999 Ω)、电键、导线若干.

某同学用量程为15 V 的电压表连接成如图13-12所示的电路.实际步骤如下:

图13—12

(1)合上电键S ,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R 1=10 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 1.

(2)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R 2=20 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 2.

由方程U 1=E 1-11R U r 、U 2=E -2

2R U r 解出E 、r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上述实验在选择器材和实验步骤中,应做哪些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1)A 1 (2)见图13′—

1

图13′—1 图13′—2

2.(1)连线如图13′—2所示

(2)由步骤①连成电路应用全电路欧姆定律得:

I 0=A R R E +1 ①

由步骤②连成电路,根据电路串、并联关系得:

=20I 22221R R R R R R R R E A A A +?+?+ ②

①②式联立解得A A A R E I R R R 02=- ③

(3)由③式代入数据得E =I 0R A /5%=6 V

3.(1)见图13′-3

图13′—3

(2)a ;b ;I 2R /I 1

[歼灭难点训练]

1.BC

2.0~3 V ,0~10 mA,3200 Ω

3.(1)见图13′—4 2.4×103

(2)见图13′—5

图13′—4 图13′—5

解析:I =0.8 mA 的点偏离较大,舍去,将其余各点连成直线,得到过坐标原点U-I 图线.从图线上读取U 、I 值,如取I =1.0 mA,U =2.4 V ,算得R =I U =310

0.14.2-?Ω=2.4×103 Ω. 由于待测电阻较大,R x >>R A ,测量时应取电流表内接法,滑线变阻器取分压接法.

4.(1)D,C,F (2)CADBEF (3)600 (4)<

5.(1)见图13′-6

图13′—6

(2)步骤:a.断开电键,记下电压表偏转格数N 1

b.合上电键,记下电压表偏转格数N 2

(3)r =R 2

21N N N 6.(1)见图13′-7

图13′—7

(2)待测电阻,电流,电阻箱

解析:①先将电池、电流表、限流电阻、电键组成串联电路,然后将电阻箱一端接R x 不接电键的一端,另一端接电键余下的C 接线柱.

②先接通R x ,记下电流表示数,把电键掷向另一端,接入电阻箱,调整电阻箱,使电流表示数与接入R x 时相同,则电阻箱的阻值与R x 阻值相同,读出其数值即R x 的阻值.

7.应选用量程为3 V 的电压表,改变电阻箱阻值R ,读取若干个U 的值,由I =

R

U 计算出电流的值,然后作出U-I 图线,由图线求得E 、r 值.

导线电阻引起应变测量的误差分析及其补偿电路

导线电阻引起应变测量的误差分析及其补偿电路

导线电阻引起应变测量误差分析及其补偿电路 摘要:分析了全桥和半桥式应变测量电路中导线电阻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传感器供桥电压自动补偿电路,以消除导线电阻引起的测量误差。 关键词:应变测量;桥式电路;补偿电路;测量误差 1 概述 应变片电测技术就是利用电阻应变片或由应变片制成的传感器对应力、应变、拉压力、位移、液体压力等物理量进行电测量的一种专门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检测、地基沉陷和土压测量及筑路机械性能参数的测量中,其测量误差大小直接影响到桥梁、道路和机械参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导致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在应变测量电路中,应变片或传感器与测量放大器用导线连接,由于连接导线具有一定的电阻,因此会引起测量误差,当连接导线较长时,这种误差往往很大而不能被忽略,例如,在桥梁检测中导线可能长达上千米。而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当导线长300m时引起的测量误差将超过20%。鉴于测量误差的重要性,本文在分析了导线电阻引起测量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消除这种误差的电桥电路。 2 导线电阻引起的误差分析 电桥电路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更重要的是把应变片接成电桥电路可以消除温度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以下将分别讨论由导线电阻引起的全桥及半桥电路的测量误差。2.1 全桥电路 全桥电路的接法如图1实线部分所示。图中R 1、R 2 、R 3 、R 4 为测量应 变片,r为连接导线的等效电阻,U AC 为测量放大器提供的供桥电压,U A′C′ 为电桥的实际工作电压。在不考虑导线电阻r的影响时,电桥输出给测量放大器的电压 图1 全桥电路接法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 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 误差。 答案:偶然误差 2标定HCI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02 , 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 差。 答案: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试剂误差) 3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 差。 答案: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仪器误差) 4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是属

于___________ 差。 答案:系统误差中的操作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操作误差) 5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所用的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对标定结果将产生__________ 误差。 答案:负 6用减量法称取试样,使用了一只磨损的砝码,将对测 定结果产生_______ 差。 答案:正 7在定量分析中, ________ 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 度;_____ 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答案:偶然;系统 8偶然误差服从 ________ 律,因此可采取 _________ 的措施减免偶然误差。 答案:正态分布,平行多次操作 9不加试样,按照试样分析步骤和条件平行进行的分析试验,称为_________ 。通过它主要可以消除由试剂、蒸馏水及器皿引入的杂质造成的_______ 。 答案:空白试验。仪器和试剂误差 10系统误差的减免是采用校正仪器以及做 ___________ 试验、试验和空白试验等办法减免的,而偶然误差则是采用增加_________ 的办法,减小偶然误差。

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 Word文档资料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适用围: __________ 出题教师: __________ 题型得分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分1. 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 ( ) A. 审核B. 演绎分析C. 归纳分析D. 分类 2. 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 A. 引文查找法B. 顺差法C. 综合查找法D. 逆差法 3. 某医生用针刺疗法治疗三种不同的疾病,目的在于弄清:针刺治疗对哪种病疗效最好,三种病人分别在甲、乙、丙三组接受相同的辅助治疗。 该医生每天依次给甲、乙、丙三组病人(每组30人)一一扎针,这样做人为产生了: ( ) A. 重复误差B. 随机误差C. 条件误差D. 抽样误差 4. 实验研究变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 A. 实验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B. 实验变量、效果变量和无关变量C. 效果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D. 效果变量、目标变量和有关变量 5. 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 ) A. 文献检索B. 选定课题C. 课题论证D. 历史分析 6.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 ) A.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B.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C. 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D.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7. 研究生没有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属于类文献: ( ) A. 教育档案B. 书籍C. 其他D. 报刊8. 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 A. 一次文献B. 四次文献C. 二次文献D. 三次文献9. 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 A. 在效度 B. 生态效度C. 外在效度D. 总体效度10. 许多人习惯用单因素设计取代多因素设计,这样做在什么情况下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 ) A. 因素之间独立时B. 样本含量较小时C. 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时D. 实验者操作不太熟练时11. 开展一项科学研究,何时开始运用统计学知识: ( ) A. 从最初的试验设计开始B. 有了试验数据之后C. 从计算机算出结果开始D. 有了试验设计之后12. 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 ) A. 索引B. 手册C. 论文D. 文摘13. 为了研究一组因素X1,X2,,Xg对一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对病人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观察结果分为两档,,即病人生存时间?2年和?2年,考察的危险因素有治疗方法(4种)、治疗前

伏安法测电阻及误差分析

伏安法测电阻及误差分析 【原理】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的基础实验之一。它的原理是欧姆定律IR U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I U R= 可知,要测某一电阻 x R的阻值,只要用电压表测出 x R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 x R的电流,代入公式即 可计算出电阻 x R的阻值。 【内接法与外接法】由于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电表,即电压表的内阻并非趋近无穷大,电流表也存在内阻,因此实验测量出的电阻值与真实值不同,存在误差。为了减少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通常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有两个基本连接方法: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如图1所示),简称内接法和外接法。 图1 电路图 【误差分析】对于这两个基本电路该如何选择呢?下面从误差入手进行分析。 外接法: 误差分析方法一: 在图2的外接法中,考虑电表内阻的存在,则电压表的测量值U为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的测量值为干路电流,即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与流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此时测得的电阻为R与v R的并联总电阻,即:R R R R I U v v + ? = = 测 R<R(电阻的真实值) 此时给测量带来的系统误差来源于 v R的分流作用,系统的相对误差为: 100% R R 1 1 100% R R v ? ? = + = - 测 R E(1) 误差分析方法二: 当用外接法时,U测=U真,I测=I V+I真>I真 ∴测出电阻值R测= 测 测 I U = 真 真 +I I V U <R真,即电压表起到分流作用,当R越小时,引起误差越小,说明该接法适应于测小电阻。 图2 外接法

内接法: 误差分析方法一: 在图3内接法中,电流表的测量值为流过待测电阻和电流表的电流,电压表的测量值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表两端的电压之和,即: R R I U A +==测R >R (电阻的真实值) 此时给测量带来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A R 的分压作用,其相对误差为: 100%R R R R R E A ?= -= 测 (2) 误差分析方法二: 当用内接法时,I 测=I 真,U 测=U A +U 真>U 真 ∴测出电阻值R 测=测 涡I U = 真 真 +I U A U >R 真,即电流表起了分压作用。当R A 越小时引起误差越小,说明该接法适应于 测大电阻。 综上所述,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内大”;当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外小”。从(1)式可知,只有当V R 》R 时,才有→E 0,进而有R =测R ,否则电表接入误差就不可忽略。同样,从(2)式也可以得到,只有当A R 《R 时,才有→E 0,进而R =测R 。 图3 内接法

用半偏法测电阻及误差分析报告

江苏省姜堰中学二轮复习教学案 用半偏法测电阻及误差分析 用半偏法可以测量电流表的电阻(含灵敏电流计)、伏特表的电阻和未知电阻的阻值.如何设计实验电路,如何测量,怎样减少实验误差,下面分类解析. 1、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R g 电流表的内阻R g 的测量电路有图1和图2两种电路. 应用图1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步骤: (1)先闭会开关S 1和S 2,调节变阻器R ,使电流表指针指向满偏; (2)再断开开关S 2,仅调节电阻箱R /,使电流表指针指向半偏;(3)电流表的内阻等于电阻箱的阻值R /. 实验仪器的基本要求:R << R /. 表流表内阻误差分析: 图1是串联半偏,因为流过R g 和R / 的电流相等,应比较它们的电压U g 和U 2的大小,S 2闭合时,两者电压之和和U =U g +U 2=U g +0= U g ,S 2断开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总电流减少,R 的右端电阻、R 0和电源内阻三者电压之和减少,并联部分的电压U 并增大,即U 并= U g /2 +U 2/ > U g 所以U 2/ > U g /2 ,R / > R g .故测量值偏大. 注:在图1电路中,R / 只能用电阻箱,而不能用滑动变阻器,其阻值只需比灵敏电流计的电阻大一点就可以了.R 一般使用滑动变阻器,其阻值要求较小,要求R << R / ,以减小因闭合S 2而引起总电压的变化,从而减小误差. 应用图2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步骤: (1)先将R 调到最左端,闭合S 1,断开S 2,调节R 使电流表满偏; (2)使R 不变,闭合S 2调节电阻箱R ’使电流表指到满 刻度的一半; (3)此时电阻箱R ’的读数即为电流表的内阻R g .实验的基本要求:R >> R /.表流表内阻误差分析 图2是并联半偏,在半偏法测内阻电路中,当闭合S 2时,引起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满偏电流,而此时电流表半偏,所以流经R ’的电流比电流表电流多,R ’的电阻比电流表的电阻小,但我们就把R / 的读数当成电流表的内阻,故测得的电流表的内阻偏小. 1 图1图2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多套附答案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多套附答案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 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C A、前瞻性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随机对照研究 D、横断面调查 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 A、可行性 B、价值和水平 C、临床阳性结果 D、临床意义 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 A、科研目的 B、可行性 C、样本量 D、创新性 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B 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

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 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 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A 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 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 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 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 6、分层分析可控制C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A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 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D B A、三个研究因素 B、水平数可以不等 C、利用标准方

D、不考虑交互作用 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B C A、5 B、6 C、8 D、9 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 A、材料与方法 B、结果 C、讨论 D、摘要 二、填空题(10分) 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三、简答题(28分) 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五步骤: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实施方法,设计分析和总结归纳。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系统误差

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教材衍生 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潍坊新华中学 孙晓燕 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阶段电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它在高中阶段也一样重要,特别是分析误差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分析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的误差主要来源,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电阻。 二、知识讲解: 1、在初中阶段我们认为电流表没有电阻,电压表的电阻无限大。但实际上电流表是有电阻的,只不过电阻比较小,大约0.05欧到几欧。电压表的电阻比较大,大约几千欧。 2、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能分得一部分电压,根据分压定理U x /U A =R x /R A 可知如果R A <<Rx ,则电流表分得的电压就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采用电流表内置法,电压表测量的电压略微偏大,误差比较小。如果Rx 比较小与R A 接近,则电流表分得的电压就会偏大。用电流表内置法测得的电压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3、电压表与被测部分并联,也会有一部分电流通过。当R u >>Rx ,则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与通过Rx 的电流相比就小的多,而采用电流表外置法可以使误差比较小。 例题:用伏安法测某电体电阻的实验: 1、实验原理是 。 2、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始终是 的。(填“断开”或“闭合”) 3、画出实验的电路图。 4、根据图7-5所示实物连接情况,闭合开关前滑片P 若在B 端,线的M 端应接滑动变阻器的 端。(填“A ”或“B ”,并在图中连接) 图7-5 图7-6

5、滑片P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如图7-6所示。 I= 安,U= 伏,导体的电阻R= 欧。 6、这种测法使得测量值(偏大,偏小)。适合于测量阻值比较(大,小)的电阻。 分析: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测量电阻的常规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电路连接的过程中药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的式样方法,读数时,注意量程的选择以及对应的分度值。这个实验室采用了电流表外接法,电流表测量值偏大,所以电阻值偏小。这种测量方法适合于测量阻值比较小的电阻。 答案:1、伏安法。2、断开。3、4、 A.。5、0.5;偏小;小

第7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答案

思考题 1. 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准砝码、更换砝码。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正仪器(天平两臂等长)或更换仪器。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正仪器(相对校正也可)或更换仪器。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答:引起系统误差(试剂误差),采用空白试验,减去空白值。 #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答:随机(偶然)误差。 (6) 读取滴定管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答:随机(偶然)误差。采用读数卡和多练习,提高读数的准确度。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答:过失,弃去该数据,重做实验。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入CO2。 答:系统误差(试剂误差)。终点时加热,除去CO2,再滴至稳定的终点(半分钟不褪色)。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要求分析结果达到%的准确度,即指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 (2)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就说明准确度高。 (3) 由试剂不纯造成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4) 偏差越大,说明精密度越高。 (5)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高。 (6)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7)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8) 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 (9) 偏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10) 随机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11) 在分析数据中,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 (12)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13) 有效数字中每一位数字都是准确的。 (14) 有效数字中的末位数字是估计值,不是测定结果。

误差分析-热敏电阻

用非平衡电桥研究热敏电阻 摘要:文本结合用非平衡电桥研究热敏电阻实例来探讨用origin 软件做数据处理的方法, 并分析其优势。 关键词:非平衡电桥,直线拟合 1 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其电阻体温度变化呈现显著变化的热敏感电阻。本实验所选择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它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其电阻温度特性的通用公式为: T B T Ae R = (1) 式中T 为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绝对温度值(单位,开尔文),今为热敏电阻在温度T 时的电阻值,A 为常数,B 为与材料有关的常数。将式(l)两边取对数,可得: T B A R T +=ln ln (2) 由实验采集得到T R T -数据,描绘出T R T 1 - ln 的曲线图,由图像得出直线的斜率B ,截距A ln ,则可以将热敏电阻的参数表达式写出来。 2 平衡电桥 电桥是一种用比较法进行测量的仪器,由于它具有很高的测t 灵敏度和准确度,在电 测技术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不仅能测量多种电学量,如电阻、电感、电容、互感、频率及电介质、磁介质的特性;而且配适当的传感器,还能用来测量某些非电学量,如温度、湿度、压强、微小形变等。在“测量热敏电阻温度特性”实验中用平衡电桥来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其原理如下: 在不同温度下调节电阻3R 的大小,使检流计G 的示数为0,有平衡电桥的性质可知 1 2 3 R R R R x = .在实验时,调节1R 和2R 均为1000欧姆。则x R 的值即为3R 的值。 3 非平衡电桥原理

图1 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非平衡电桥在结构形式上与平衡电桥相似,但测量方法上有很大差别。非平衡电桥是使1R 2R 3R 保持不变,x R 变化时则检流计G 的示数g I 变化。再根据“g I 与x R 函数关系,通过测量g I 从而测得x R 。由于可以检测连续变化的g I ,从而可以检测连续变化的x R ,进而检测连续变化的非电量。 4 实验条件的确定 当电桥不平衡时,电流计有电流g I 流过,我们用支路电流法求出g I 与热敏电阻x R 的关系。桥路中电流计内阻g R ,桥臂电阻1R 2R 3R 和电源电动势E 为已知量,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 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通过一些列的计算可求得热敏电阻x R E R R R R R R R R R R R I R R R R R R R R R I E R R R g g g g g g x 113213132213232132)()(+++++++-= 5 用非平衡电桥测电阻的实例 已知:微安表量程Ig=100μA ,精度等级f=级,温度计的量程为100 t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Ig T 373 368 363 358 353 348 343 338 333 328 323 318 313 308 Rt 951 1032 1140 1255 1380 1541 1749 1985 2255 2527 2850 3660 3991 4398

电阻测量的方法及误差分析

电阻测量的方法及误差分析 测量电阻的实验,因其能较好的体现《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有关实验能力的要求,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通过引导学生对电阻测量实验的思考与分析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实验能力。 一、电阻测量的基本——伏安法 伏安法测电阻,其电路结构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当R V >>R X 时,采用图1的电路测量R X 会更精确些,但是其测量值I U R x =,仍会小于其真实值 V I I U R -=0;当R X >>R A 时采用图2的电路测量R X 会更精确些,但是其测量值I U R x =仍会大于真实值 I U U R A -=0。这就要求在测量前要先判断是采用安培表内接法,还是采用安培表外接法。由此可知:伏安 法测电阻将无法避免地存在系统误差。 二、测量的基本仪器——欧姆表 欧姆表的工作原理图如图3所示:其满偏电流对 应于R X =0,即g g R r R E I ++=;电流为0时对应于R X →∞;而当R X 为某一值时有X g g R R r R E I +++= :,由此可知I 随R X 的增大而减小,I 与R X 存在着对应的关系,这样如果将G 表中的电流刻度值改刻为对应的电阻值,那么原本为电流计的G 表就成了一个测量电阻的仪器——欧姆表。

由X g g R R r R E I +++=可知,因I 不与RX成反比,故欧姆表上的刻度不可能是均匀的,这样势必带来读数时较大的偶然误差;又因为I 与E 、r 均有关,而当电池用久之后E 、r 都要发生变化,这样必然带来系统误差。 综上可知:上述两种测量电阻的方法虽然是基本的、学生容易掌握的方法,但是都将不可避免的带来系统误差。为了减小误差,从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出发,引导学生设计一些更为完善的实验方法来测电阻,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用伏特表或安培表测电阻 由伏安法测电阻可知:其系统误差来源于安培表、电压表的内阻,因此减少它们的内阻给实验带来的影响成为改进实验的主要思路。 1、 用安培表测电阻。 如图4,根据串、并电路的有关特点,易得: I 1R X +I 1R A1=I 2R+I 2R A2,若R A1= R A2=0,即两表均是 理想表,则有I 1R X = I 2R :。可见,若我们选择相同的 两个理想的安培表,那么图4所示的实验的误差则只 是偶然误差了(1999年高考题19题就是由此而改编的)。 在图4的实验中要找到:R A1= R A2=0的两个理想 安培表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系统误差也是不可避免 的。若必用图5所示的实验,当调节电阻箱R 2的阻 值使G 表的电流为零时,则A 、B 两点的电势相等, 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性质,易得R 2R X = R 1R 2: 。图 4 图5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思考题 1.何谓条件电位?它与标准电位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实际工作中应采用条件电位? 答:(1)条件电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氧化形和还原形的分析浓度均为1mol/L 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时的实际电位。 (2)它与标准电位的关系是:OX d d ox n αγαγφφR e Re 0'0log 059 .0+= (3)因为条件电位考虑了离了强度、副反应及酸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应用条件电位比标准电位能更正确的说明氧化还原电对的实际氧化还原能力,正确地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次序和反应完成的成度 。 2.为什么说两个电对的电位差大于0.4V ,反应能定量地进行完全? 答:因为对滴定反应一般要求完成程度达99.9%以上, 。 ,反应能定量进行完全的条件电位差大于因此,一般认为两电对型的反应:对型的反应:对又因:则V V m n n m m n V m n K n K 4.035.0059 .0) (31035600591log 059 .010'02'01' 02'01'' 02'016 '<+=-≠≠≈?=-=== -≥φφφφφφ 3.是否能定量进行完全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滴定分析?为什么? 答:能定量进行完全的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都能用于滴定分析,因为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反应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反应具有确定的计量关系。 (2)反应必须定量的进行完全,通常要求达到99.9%以上。 (3)反应速度要快。 (4)有比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终点。 4.为什么氧化还原滴定中,可以用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两个电对的任一个电对的电位 计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位? 答:因为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浓度逐渐变化,在任一平衡点时两电对的电位相等,所以可用任一个电对的电位计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位。 5.氧化还原滴定中如何估计滴定突跃的电位范围?如何确定化学计量点的电位?滴 定曲线在计量点附近是否总是对称的? 答:滴定突跃范围可用下式估计: 。 计量点附近是不对称的型的反应,滴定曲线在对计量点附近是对称的。 型的反应,滴定曲线在对化学计量点的电位:’‘等m n m n n m m n n m ≠==++=?-→?+ 1059 .03059.0302 01'01'02φφφφφ 6.如何确定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果指示剂的条件电位Φ0’=0.85V ,计算它 的变色范围。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桥梁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 1钢筋混凝土桥梁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研究2006ZB01 2自预应力钢管混凝土开发应用试验研究2006ZB02 3 GPS长距离高精度高程传递关键技术研究2006ZB03 4公路隧道松弛荷载预测理论与预警系统及设计方法研究 2006ZB04 5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梁下挠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06ZB05 6 FRP在混凝土桥梁预应力体系和构件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2006ZB06 7钢筋砼肋拱桥现状评价与加固技术研究2006ZB07 8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的研究 2006ZB08 9公路隧道建设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2006ZB09 10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研究2006ZB10 11桥梁结构表面防护耐久性材料的研究2006ZB11 12跨江海大型桥梁结构混凝土裂化性能与耐久性对策措施的研究 2006ZB12 13高性能预拌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研制和应用技术研究 2006ZB13 14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应用研究2006ZB14 15基于弹粘性的沥青混合料设计分析体系研究2006ZB15 16 沿海港口深水航道选线及设计主要参数研究2006ZB16 课程内容: 《桥梁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课教学实施计划表

课程特点:内容多、涉及面宽、比较难学。 学习方法:认真笔记、完成思考题 第一章误差分析与实验数据处理 研究误差的意义 人类为了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需要不断地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进行测量和研究,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等,测量和实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的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虽可将误差控制得愈来愈小,但终究不能完全消除它。误差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已为大量实践所证明,为了充分认识并进而减小或消除误差,必须对测量过程和科学实验中始终存在着的误差进行研究。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①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②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效据。 ③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第一节误差的基本概念 一、真值、实验值、平均值、理论值、误差 真值:是指在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量的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不知道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真值又是可知的。 理论真值:例如: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o;一个整圆周角为360o。 规定真值:例如:1982年,国际计量局召开会议提出“米”的新定义为:1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相对真值:为了使用上的需要,在实际测量中,常用被测的量的实际值来代替真值,而实际值的定义是满足规定精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使用的量值。例如在检定工作中,把高一等级精度的标准所测得的量值称为真值。 实验值:通过实验方法得到某个物理量的数值。 算术平均值:有限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n x x n i ∑=1 理论值: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某个物理量的数值。

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精)

伏安法测E、r误差分析的三种方法 实验常进行误差分析,下面就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谈三种误差分析的方法。 一、公式法 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通常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电路,如图1、图2所示,若采用图1电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两次测量列方程有 E测=U1+I1r,E测=U2 +I2r E测= 解得I2U1-I1U2U-U2,r测=1I2-I1I2-I1 若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U?U?E真=U1+ I1+1?r,E真=U2+ I2+2?rRV?RV??? 解得E真=I2U1-I1U2U1-U2>E测,r真=>r测U1-U2U1-U2I2-I1-I2-I1-RVRV 即测量值均偏小。若采用图2电路,若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E真=U+I1(r+RA),E真=U2+I2(r+RA) 解得 E真= I2U1-I1U2U-U2 =E测,r真=1-RA

I真=I测+ 培表的示数)比真实值偏小, 伏特表的内阻)。因对于任意一个 U RV(U为伏特表的示数,RV为 ,总有 U值I真>I测 ,其差值 ?I=I真-I测= U测-I测 图线AB和修正后的电源真实 U RV,随U的减小而减小;当U=0时,△I=0。画出 U真-I真 图线AC,如图3所示, 。 比较直线AB和AC纵轴截距和斜率,不难看出 E测< E真,r测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第二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其处理 分析结果必须达到一定的准确度,满足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因为不准确的分析结果会导致产品的报废和资源的浪费,甚至在科学上得出的错误的结论,给生产或科研造成很大的损失,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或灾难。但是分析结果是由分析者对所取样品(供试品或样品)利用某种分析方法、分析仪器、分析试剂得到的,必然受到这些分析的限制,分析结果不可能和样品的真实组成或真实含量完全一致,在一定条件下分析结果只能接近于真实值而不能达到真实值。测定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的差异就是所谓的误差(error)。因此分析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得到一定误差范围内的真实含量的近似值,达到一定的准确度。采用哪些措施可能减小误差,依赖于误差本身的性质。所以,我们应当了解误差的有关理论,明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根据分析目的对误差的要求,选择准确度合适的分析方法,合理安排分析实验,设法减小分析误差,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达到要求,避免追求过高的准确度。同时,也应当了解对分析结果的评价方法,以判断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对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取舍和表示。 2.1 分析结果的误差 一、真值、样本平均值和总体平均值 1. 真值与相对真值 真值(true value)是指某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表示物质存在的数量特征,用T来表示。 由于分析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真值是不可能测得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理论值、约定值和标准值当作真值来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分别称为理论真值、约定真值和标准真值。 理论真值是指由公认理论推导或证明的某物理量的数值。如水的组成常数或组成分数即为理论真值:1 mol H2O含2mol H和1 mol O,再如H+与OH-的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即H+与OH-的反应量之比为1 mol H+ : 1 mol OH-,该比值也是理论真值。 约定真值是指计量组织、学会或管理部门等规定并得到公认的计量单位的数值。如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长度、时间、质量和物质的量等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光在真空中传播(1/299 792 458)s所经过的路径长度为1 m,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为1 kg、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1 s等。 标准真值又称相对真值,是指由公认的权威组织发售的标准样品的证书或标签上所给出的保证值,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平行分析多次后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的相对准确的测定值,或者由公认的权威专家反复分析确定的相对准确的测定值。如基准试剂标签所给保证值、标准方法对照分析结果、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等都是标准真值。 2. 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 对样品重复测定可以发现,一组平行测定值有一种集中趋势,这种集中趋势常用样本平均值和总体平均值来表示。 样本平均值(sample mean)简称为平均值(mean value),是指对某一分析对象总体取n份样品进行平行测定或重复测定,所得分析结果(测定值)之和的1/n,用X来表示,即

电桥测电阻误差分析

电桥测电阻误差分析 刘凯歌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08自动) 摘要从惠斯通电桥基本原理出发,讨论了不易桥臂与易桥臂法测电阻的误差计算方法。对检流计的电流灵敏度、电桥调节灵敏度及电桥灵敏度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调节误差σRx 的测量方 关键词电桥;误差分析;调节误差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是一种利用比较法精确测量电阻的方法。但要使实验结果有很高的可信度,就必须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可能引入的误差,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对此文中将从实验原理出发,分析影响电桥灵敏度的因素。详细分析各种误差,总结得出了电阻箱在新的检定规程下由等级引人误差的计算公式 1电桥原理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常采用不易桥臂与易桥臂两种方法,原理如图1所示。1.1不易桥臂法原理 如图1所示,Rx 为待测电阻,Rs 为选定的调节电阻,实验时根据Rs 的大致范围选定适当的桥臂。比例K=R A /R B ,只调节Rs 使电桥平衡。电桥平衡时有: R A /R B =Rx/Rs (1)根据上式便可计算出Rx 值。 1.2互易桥臂法原理 测量电路如图1,选定适当的桥臂比例k ,调节Rs 为Rs 1时电桥平衡,则根据式(1)有: Rx=R A ÷R B ×Rs 1(2) 将R A 与R B 互易桥臂,但不改变它们的大小,此时电桥平衡被破坏,重新调节R 、至R 二时电桥又处于新的平衡状态,根据式(1)有: Rx=R A ÷R B ×Rs 2(3) R A R B R S Rx

由(2)和(3)式可得: R x^2=Rs1Rs2(4) 2电桥灵敏度M 2.1检流计电流灵敏度S 若内阻为R g:的检流计中有δI电流变化时,检流计指针偏转格数为δθ,则检流计的电流灵敏度s为: S=δθ/δI=Rg·δθ/δV(5) 式中δV为检流计两端电压变化。 2.2电桥调节灵敏度N 若调节电阻Rs变化δRs时,检流计指针偏转格数为δθ,则该电桥的调节灵敏度N为: N=δθ/δRs:(6) 2.3电桥灵敏度M, 电桥调节与检流计的组合灵敏度称为电桥灵敏度,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桥桥臂有单位相对不平衡值δRs/Rs时,所引起检流计相应偏转格数δθ即: M=δθ/(δRs/Rs)(7) 式(6)代人式(7)有: M=N·Rs(8) 实验时由于电桥灵敏度的限制,当电桥有微小不平衡时,并不能从检流计中观察到,要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提高电桥的灵敏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下面分析影响灵敏度的因素。 电桥平衡时,若调节Rs有一增值δRs,电桥平衡就被破坏,如图1示,BD间就会产生一电压δV,检流计指针亦会显示出相应的偏转格数δθ,设电桥的工作电压V AC=V,K2断开时有: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自测题)-923802176讲课教案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自测题)-923802176

第三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自测题 一.填空题 1.系统误差的特征 是:,,,。 2.随机误差的特征 是:,,,。 3.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各造成何种(系统、随机)误差(或过失)? (1)天平两臂不等长,引起。 (2)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是。 (3)过滤沉淀时出现穿滤现象,是。 (4)读取滴定管最后一位时,估测不准,是。 (5)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引起。 (6)重量分析中,有共沉淀现象,是。 4.测定饲料中淀粉含量,数据为20.01%,20.03%,20.04%,20.05%。则淀 粉含量的平均值为;测定的平均偏差为;相对平均偏差为;极差为。 5.总体平均值 是当测量次数为时,各测定值的值。若 没误差,总体平均值就是值。 6.测定次数n为时,标准偏差S的表达式为,式 中的n – 1被称为。

7.对某一溶液中NaOH的浓度测定4次,其结果分别是:0.2043, 0.2039, 0.2049, 0.2041 mol/L。则这一组测量的平均值x为,平均偏差 d为,标准偏差S为。由结果可知,同一组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值比平均偏差值,说明标准偏差对于更敏感。 8.检验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当用 检验法;判断同一试样的两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先用检验法判断两组数据的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再进一步用检验法判断平均值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9.25.5508有位有效数字,若保留3位有效数字,应按 的原则修约为。计算下式0.1001(25.450821.52)246.43 2.03591000 ?-? ? 并按 有效数字保留原则所得的结果为。 10.根据有效数字修约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pH = 3.25,[H+] = ; pH = 6.74,[H+] = ; [H+] = 1.02×10-5,pH = 。 [H+] = 3.45×10-5,pH = 。 二. 正误判断题 1.测定方法的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 2.测定方法的精密度高,不一定能保证准确度也高。 3.随机误差小,准确度一定高。

电阻测量方法汇总

电阻测量方法汇总 电阻的测量是恒定电路问题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恒定电路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电阻测量的六种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欧姆表测电阻 1、欧姆表的结构、原理 它的结构如图1,由三个部件组成:G 是内阻为Rg 、 满偏电流为Ig 的电流计。R 是可变电阻,也称调零电阻, 电池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 欧姆档测电阻的原理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 当红、黑表笔接上待测电阻Rx 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I = E/(R+Rg+Rx+r )= E/(R 内+R X ) 由电流的表达式可知:通过电流计的电流虽然不与待测电阻成正比,但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测出相应的电流,就可算出相应的电阻,这就是欧姆表测电阻的基本原理。 2.使用注意事项: (1) 欧姆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越大,待测电阻阻值越小,所以它的刻度与电流表、电压表刻度正好相反,即左大右小;电流表、电压表刻度是均匀的,而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左密右稀,这是因为电流和电阻之间并不是正比也不是反比的关系。 (2)多用表上的红黑接线柱,表示+、-两极。黑表笔接电池的正极,红表笔接电池的负极,电流总是从红笔流入,黑笔流出。 (3)测量电阻时,每一次换档都应该进行调零 (4)测量时,应使指针尽可能在满刻度的中央附近。(一般在中值刻度的1/3区域) (5)测量时,被测电阻应和电源、其它的元件断开。 (6)测量时,不能用双手同时接触表笔,因为人体是一个电阻,使用完毕,将选择开关拨离欧姆档,一般旋至交流电压的最高档或OFF 档。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控制电路的选择 图 1 图2

(完整word版)伏安法测电阻及误差分析

第二单元 恒定电流 伏安法测电阻及误差分析 【原理】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的基础实验之一。它的原理是欧姆定律IR U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 公式I U R = 可知,要测某一电阻x R 的阻值,只要用电压表测出x R 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x R 的电流,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电阻x R 的阻值。 【内接法与外接法】由于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电表,即电压表的内阻并非趋近无穷大,电流表也存在内阻,因此实验测量出的电阻值与真实值不同,存在误差。为了减少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通常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有两个基本连接方法: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如图1所示),简称内接法和外接法。 图1 电路图 【误差分析】对于这两个基本电路该如何选择呢?下面从误差入手进行分析。 外接法: 误差分析方法一: 在图2的外接法中,考虑电表内阻的存在,则电压表的测量值U 为R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的测量值为干路电流,即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与流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此时测得的电阻为R 与v R 的并联总电阻,即: R R R R I U v v +?==测R <R (电阻的真实值) 此时给测量带来的系统误差来源于v R 的分流作用,系统的相对误差为: 100%R R 11 100%R R v ??= + =-测R E (1) 误差分析方法二: 当用外接法时,U 测=U 真,I 测=I V +I 真>I 真 ∴测出电阻值R 测= 测 测I U = 真 真+I I V U <R 真,即电压表起到分流作用,当R 越小时,引起误差越小,说明该 接法适应于测小电阻。 内接法: 误差分析方法一: 在图3内接法中,电流表的测量值为流过待测电阻和电流表的电流,电压表的测量值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表两端的电压之和,即: R R I U A +==测R >R (电阻的真实值) 此时给测量带来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A R 的分压作用,其相对误差为: 100%R R R R R E A ?= -= 测 (2) 误差分析方法二: 当用内接法时,I 测=I 真,U 测=U A +U 真>U 真 ∴测出电阻值R 测= 测 涡I U = 真 真 +I U A U >R 真,即电流表起了分压作用。当R A 越小时引起误差越小,说明该 接法适应于测大电阻。 综上所述,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内大”;当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外小”。从(1)式可知,只有当V R 》R 时,才有→E 0,进而有R =测R ,否则电表接入误差就不可忽略。同样,从(2)式也可以得到,只有当A R 《R 时,才有→E 0,进而R =测R 。 图2 外接法 图3 内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