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

2.解简易方程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天平教具。

【情景导入】

在下面算式的○里填上“>”、“<”或“=”。

3×6○19 7○1.8+5.2

2.5÷5○2×0.25 24+11○11+24

3.9-3○4÷5 15×8+2○120+2

小结:像7=1.8+5.2,2.5÷5=2×0.25,24+11=11+24,15×8+2=120+2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等式的问题。

【新课讲授】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玩过跷跷板的游戏吗?(多媒体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画面)如果两端的小朋友重量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平衡。

2.方程的意义。

(1)认识天平。

出示简易天平、砝码。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怎样用天平来称物品的重量呢?

师:这是一台天平,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在天平的左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就是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体的重量。

(2)实验演示,引出方程。

师:下面我来演示一下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的重量。

演示实验一: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提问:天平平衡了吗?这说明一只空杯子重多少克?

板书:一只空杯子=100克

演示实验二: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显示)。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板书:100+x>100

演示实验三:增加100克砝码。

提问: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

系呢?

板书:100+x>200

演示实验四: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

提问:现在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100+x<300

演示实验五:把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是平衡的吗?

板书:100+x=250

(3)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出示多幅天平图。

提问:这些图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板书:40+x=100,2x+50<180,80+70=100+50,3x=180,65+30>80,100+2x=50×3。

教师指出:像2x+50<180,65+30>80这样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像40+x=100,80+70=100+50这样用等号连接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相等,就叫做等式。

师:观察以上有几个是等式,你能不能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80+70=100+50。

第二类:40+x=1003x=180100+2x=50×3

讲解:像第二类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方程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老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如:

20+80=100 3×78=234 13-8=5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方程有什么特点?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小组讨论,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说。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你能用图示表示出来吗?

板书: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63页的“做一做”。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X”)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方程。()

(2)4m-9=0不是方程。()

(3)方程是等式。()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

(2)

答案:1.(1)第4个和第6个是方程

(2)2x=50 x+73=166

2.(1)X(2)X(3)√

3.(1)8a=16(2)x+50=100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不等式和方程。方程和等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方程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只要等号两边数值相等即可,所以等式包括方程,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的第1~3题。

2.《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

①100+x>100②100+x>200③100+x<300④100+x=250

像④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如下图:

利用直观的天平平衡,初步感知物体质量与砝码质量直接自然产生的不等式、等式,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在脱离天平之后,通过分类建立等式的概念,为后面方程概念的建立、认识方程的本质属性做好铺垫,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第一单元:方程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第一单元: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什么是方程? 方程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表达式形式,用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方程通常由等式构成,等号左边是方程的左边,等号右边是方程的右边。方程的解即满足方程的数值,使得等号左右两边相等。 方程的意义 方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通过方程,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推导出未知数的数值,寻找一些特殊的数值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 方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方程来计算企业的利润,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在物理学中,方程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计算速度、加速度等。 寻找未知数的数值 通过方程,我们可以求解未知数的数值。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未知数的值。对于方程ax+b=0,通过求解方程,可以得到$x=-\\frac{b}{a}$。这个解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未知数的具体数值。 推导数值关系 方程也可以用来推导数值关系。例如,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方程来推导出图形的特定性质和关系。通过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方程的类型 方程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常见的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线性方程组等。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形式,形如ax+b=0。其中,a为方程的系数,b为方程的常数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将方程化简为x=的形式,求出x的值。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bx+c=0的方程。它具有二次项和一次项,a、b、c分别为方程的系数。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来求出x的值。 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是由多个线性方程组成的方程系统,形如: $$ \\begin{cases} a_1x+b_1y+c_1z=d_1\\\\ a_2x+b_2y+c_2z=d_2\\\\ a_3x+b_3y+c_3z=d_3\\\\ \\end{cases} $$ 其中,a i、b i、c i、d i为方程组的系数和常数项。线性方程组通常需要使用消 元法或矩阵的方法求解。 总结 方程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求解未知数的数值,推导数值关系。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方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方程时,我们需要掌握各种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中。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教案

2.解简易方程 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 课时 内容 教材第62~63页内容。 课时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概念。 2.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在观察、分类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 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难点:明确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 【学情预设】听过,很有趣。 师: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质量呢? 【学情预设】让石头和大象的质量相等,再称石头的质量。 师:是的。那么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质量的物体。天平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通过天平来进入等式的世界中。(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探究方程的意义。 (1)课件出示天平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学情预设】预设1:天平有两个托盘。

预设2:中间有个指针,两边质量一样时指针会指到中间。 预设3:托盘上可以放物体和砝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大家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类似天平一样的东西。 【学情预设】跷跷板、塔吊等。 (2)认识等式和不等式。(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左边有两个50 g的砝码,右边有一个100 g的砝码。 预设2:天平正好平衡。 预设3:50+50=100,所以天平正好平衡。 (板书:50+50=100。) 师小结:这里的等号表示左边和右边相等。在数学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师:把空杯子放在左边,把一个100 g的砝码放在右边,仔细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学情预设】现在天平是平衡的。 师:天平平衡表示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也可以说杯子的质量就是100 g。 师:如果往杯子里倒一些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情预设】天平就不平衡了,左低右高。 师:如果用x表示水的质量,那么杯子和水一起有多重呢? 【学情预设】100+x。 师: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0+ x>100。 教学提示:教师要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交流,听取学生的想法以及在交流过程中所迸发的思维火花。 师:右边刚开始的时候放了一个100 g的砝码,现在我又加了一个100 g 的砝码,但是还是左边低右边高,这个时候用算式怎么表示?(课件出示)

人教版方程的意义说课稿(通用8篇)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方程的意义说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方程的意义说课稿(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四单元第2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拟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3、学生在对式子的观察和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知识经验,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先后采用演示、实践等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各种数学情境中,充满自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所以本课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学习作为本课的学生学

习的主要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掌握了所学基本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等能力。 四、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但由于年龄所限,有的同学比较和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谜语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具——天平,对于天平学生并不陌生,在实验室里使用到过,所以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说出天平平衡的条件,即天平的左右两边相等。通过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把握住学生的好奇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到起来。把介绍平衡的条件放手给学生,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从中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 第1个层次,教师演示:在天平的一端放一个空杯子,另一端放100克的砝码,这时平衡,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得出这个杯子的重量是100克。 第2个层次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把水慢慢倒入空杯子内,进行左边与右边的比较。学生操作的结果一般有3种情况,(1)往水杯的方向倾斜(2)往砝码的方向倾斜(3)平衡。教师适时引导水的重量是未知的,在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它,如用x 或其他的字母,进而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自己所演示的情况。学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称量成功的喜悦,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满足感,既复习了旧知识,形成平衡与等式的印象,又为式子的分类打好了基础。

【同步备课】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 最新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案)五年级数学上 册最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方程的含义和符号。 2. 能够用算式表示方程,并且能够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 能够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方程的含义和符号。 教学难点: 能够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准备: 黑板、粉笔、课件、教学工具等。 教学过程: Step1 导入新课(5分钟)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知道今天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2. 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吧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写出来。 3. 请学生们梳理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回忆方程是什么,有什么运用过程。(进行诊断) Step2 查找学习材料(15分钟) 1.上课前请孩子们自学第一节的内容。 2.需要的话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引导。

Step3 教师详细讲解(25分钟) 1.引入方程的意义及符号。 2.告诉孩子们方程是运用数学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之一,方程的计算公式及方法。 3.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解题操作。 4.通过学习多种不同形式的方程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方程的运用过程。 Step4 教案练习(20分钟) 1.请孩子们写出所学方程的示例。 2.设计几道题目,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尝试解答,锻炼解题能力。 Step5 总结(5分钟) 1.请孩子们将本次所学的重点和难点重新归纳总结一次。 2.通过回答问题,复习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意义、符号及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尤其是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环节,老师应该多采用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去引导,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方程的具体应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程的意义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1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单元教案 2022年小学数学精品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 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53页、第54页“方程的'意义”。说教学目标:借助生活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方程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说教学重点: 准确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方程模型,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说教学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即方程两边代数式所表达的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说教学过程一、呈现情境,建立方程 1.师:(出示一台天平)请看,这是一台天平,在什么情况下天平会保持平衡呢 教师在天平的一边放上两袋100克的食物,另一边放一个200克的砝码,这台天平保持平衡了吗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吗(100+100=200或100×2=100)你怎么想到了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天平的平衡呢(引导学生

说出:这里的100+100表示的是天平左盘食物的质量,200表示的是天平右盘砝码的质量,正因为它们的质量相等,天平才会平衡,如果学生说成:食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教师也给予肯定,然后问:现在已经知道这两袋食物的质量都是100克,砝码的质量是200克,那么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2.(出示两小袋食品)将左盘的食物换成两袋30克的食物,天平还是平衡的吗为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不平衡吗(30+30200)咱们班谁喜欢喝牛奶你喝吧!问:这盒牛奶被喝掉多少克了再问:这盒牛奶现在的质量可以怎么表示(275-x)克。 3.再将这盒喝过的牛奶放在天平的左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怎么表示写一写!点名汇报,(切忌一问一答!当学生答出一种情况,老师随机问这种情况表示的是什么情况) 当学生说出275-x>200、275-x=200、275-x200,275-x>200,275-X=200,275-x72,③y+24④5x+32=47,⑤2x+3)=34,⑥6(a+2)=42 (对不是方程的式子,一定要学生从本质上解释为什么不是方程) 学完方程后。小明又列了两个式子,却不小心被墨水给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让学生明白,不管墨迹处是什么,第一个都是方程,第二个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可小明说,他列的第二个式子也是方程,猜一猜,他列了个什么方程 4.看来,大家对方程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实,早在三千六百多年以前,人们就对方程有了自己的认识你知道吗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2-63页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代数知识的起始性知识,也是学生从算术思维飞跃到代数思维的关键一步。方程在形式上是已知数与未知数连成的等式,但本质上是用等式表示两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教“方程的意义”,并非让学生简单地认识方程的外在形式,而是要让学生领悟方程的本质。 教学重点:准确从生活情景中提炼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即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件事情的等量关系。 二、学情分析 儿童学习数学概念,必须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因此掌握“方程的意义”,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再引导他们发掘数量信息、寻找数量相等关系,进而使用数字与符号描述这一关系,得出方程。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情景理解方程的意义——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两件事情的量相等。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数学的模型基本思想即“建立方程模型表征等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四、教学重点:准确从生活情景中提炼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即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件事情的等量关系。 六、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和设问。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七、教学准备:PPT课件,卡片,苹果 八、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 1. 仔细观察下面这些图片,待会老师会根据这些图片来提问(幻灯片一张一张的过,最后停留空白)。刚才你看到了一些图片,其实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生:这些建筑物或标志当中都用到了天平) 2.师:为什么会用到天平呢? (生1,生2‥‥‥) 3.师:天平有什么特点?(课件呈现一台天平) (只有当天平两端的质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会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保持平衡就说明天平两端的质量相等;如果天平两端的质量不相同时天平就会出现倾斜,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很容易被人发现)

五年级数学上册八方程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案

第1课时方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0页方程。 教学提示: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和等式性质,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方程及等式性质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过程与方法:会用方程表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成就感以及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天平,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跷跷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 (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义】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 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是什么? 生:天平。 师: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认识方程。 师:大家是怎样分的? 生:我按天平平衡和不平衡把算式分为两类。平衡的有20+30=50,30+x=80,2x=100;不平衡的有x>30,50”或“<”。 生:一类是含有未知数的:30+x=80,2x=100,x>30,50

方程的意义(精选14篇)

方程的意义(精选14篇) 方程的意义篇1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兴化市钓鱼镇檀木小学陆伯跃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抽象数学模式。 1.出示实物天平。 (实物天平比较小,用屏幕上的天平来模拟实验。) 2.两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西瓜,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猜猜看,天平可能会哪边重呢?(说明两边的重量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关系。) 用式子描述重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一场篮球比赛,红、蓝两队打得还挺激烈的,你能来描述两队的情况吗? 用式子表示两队比分的关系。 红队的教练啊也关注了这个情况,马上叫了一次暂停,并作了战术上的调整,一上场的一段时间里,只有红队连续得了?分,请你猜一猜,两队的情况会怎样呢? 用式子来表示比分的三种关系。 4.创设四个情景。 (1)每个情景中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能用关系式清晰地来描述吗?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刚才我们对情景的描述得到了很多式子。

200+200=400 18 < 23 18+?<23 18+?>23 18+?=2 3 280 > 100 120 < 4? 25+?=70 22y+720=1050 1.学生尝试第一次分类。 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1) 看是否是等式。 (2) 看是否含有未知数。 …… 2.学生尝试第二次分类。 得到四组不同的式子。 3.描述每一组的特征。 4.引导概括方程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三、抓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本质。 1.演示动态平衡。有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表示 2.出示情景(没有等量关系,不能用方程表示。) 出示情景120元正好买2个玩具企鹅。(有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表示) 3.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四、联系实际,应用与拓展。 1.周老师从无锡到徐州来上课。 (1)线段图。 (2)我乘火车从无锡站开出,每小时行?千米,7小时到达徐州站。无锡站到徐州站的铁路长525千米。 (3)到了徐州站,我买了3枝圆珠笔,每枝?元,付出20元,找回2元。 2.情景图。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台北队获得了?枚金牌,中国队获得了32枚,日本队获得y枚。男孩说:“中国台北队金牌数的16倍正好等于中国队的金牌数。”女孩说:“日本队的金牌数等于中国台北队的8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 与评析9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感知等式 1、出示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生:天平是用来称物体的重量的。 2、鸡蛋天平图 a、演示:平衡

在左放两个鸡蛋,右放上100克砝码,天平平衡。 师:天平这时怎么呢?说明了什么? 生:天平平衡了,说明这两个鸡蛋重100克。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 生:50+50=100(板书:50 + 50 = 100或 50 × 2 = 90)师:谁来给这种式子起个名字吗? 生:可以叫等式。(板书:等式) b、演示:天平不平衡 师:左边拿走一个鸡蛋,天平会怎样?说明了什么? 生:天平就不平衡了,说明左右两边不相等。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呢? 生:50<100(板书) 师:这是等式吗? 生:不是等式。 【反思】学生先要观察天平的现象,再独立的思考该如何解答?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随后出现的式子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 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来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

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饮料,糖果天平图 a、演示:左边70克糖果,右边90克饮料,天平向右倾斜 师:天平怎么了?说明什么? 生:饮料比糖果重。 师:谁来用式子表示? 生:70 < 90 (板书) b、如果在天平的左边加上x克的牙签。 师:这时天平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一一说出“3种情况” 师:你能分别用数学的式子表示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 师:这几个式子同上面的式子比,有什么不同? 生:它们含有未知数。 4、教材中的杯、水、砝码天平图。 a、演示:左边空杯,右边100克砝码,天平平衡。 师:通过你的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 (2)

2.解简易方程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

天平的世界来学习。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x m,面积是()m2。 答案:(1)x-15(2)30x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2)方程是等式,等式都是方程。()(3)4m+5n=12是方程。 ()答案:(1)×(2)×(3)√ 3.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程。 答案:3x+5.4=23.6 答案:4x=180 4.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二、情境呈现,抽象模型。(25分 钟) 1.自学方程的意义,初步 感知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 62页情境图) (1)理解教材第62页每 幅图及对应的式子的含义。 (2)标示出你认为重要 的内容。 (3)思考:方程应该具 备哪几个条件? (4)结合你对方程概念 的理解,列举6个方程。 2.合作学习,加深对方程 意义的理解。 (1)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 学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教材第66页第1题,集体订 正,并加以补充:判断0=5x-15 是不是方程。 3.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 (1)任何字母都可以作 为未知数,而且在一道方程中 可以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未 知数。 (2)未知数可以出现在 1.(1)认真观察主题 图,自由交流了解到的信 息。 (2)用自己喜欢的符 号标出重要的内容。 (3)自由交流方程应 该具备的条件。 (4)独立完成,教师 巡视检查。 2.(1)交流自己学到 的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公布答案,集体纠正。 3.认真倾听、理解。

等式的两边。(1)幼儿园买了x kg饼 干,平均分给56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0.1 kg,正好分完。 答案:x÷56=0.1 (2)车上原有22人,到 站后下车x人,又上车6人, 现在车上有25人。 答案:22-x+6=25 三、巩固练习。(8分 钟)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 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66页第2、 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 巡视指导。 2.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分 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 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 书 六、教学反 思 “自主合作探究”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如何有效地实施?我认为,“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才能实现自主发展。开课伊始,利用天平,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后面理解方程的意义做铺垫。在自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逐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市中)(李亚)第1名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5页—58页信息窗1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初步感知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学生在经历观察、描述、分类、想象、归纳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在建模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简约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方程”模型的建立。 教学难点: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与学生交流: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都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珍惜动物。环境的污染,人类对它们的杀戮是造成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大自然中的各种动物。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的相关信息。 学生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课件出示问题,“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

白鳍豚2004年与1980年只数的关系吗?”(出示问题之后,屏幕上只留下有关于白鳍豚的信息,大熊猫、东北虎的信息隐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思考状况, 预测:大多数学生不知如何思考,不知怎么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只有极个别学生能从已知信息入手,通过分析信息想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老师发现这种状况,及时提醒学生:先分析信息,找一找1980年白鳍豚的只数与2004年的只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通过再次阅读信息,从信息中找到关键性的描述: ①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②1980年比2004年多300只 师引导学生对比:哪一种描述既能体现1980年与2004年只数之间的关系,语言又简练。 预测:学生会认为第二种描述更简洁一些。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评价:你们能从信息中找到关键性的语句来描述1980年白鳍豚的只数与2004年只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这句关键性的语言用笔 圈起来。如下图 师质疑:根据“1980年比2004年多300只”想一想1980年白鳍豚的只数与2004年的只数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找到等量关系式后再根据等量关系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再次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体会怎样找等量关系式,怎样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①学生在交流时可能先说含有字母的式子,400-x=300 (友情提示:学生可能说出的字母不用x表示,生说什么字母,师就板书什么字母。)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教案1 方程的意义

1 方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1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提示 教材首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接着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写一 些方程。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能用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为下面的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等式与方程两个概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难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生:(兴奋地说)跷跷板! 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 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 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学体重是相等的。(板书:平衡、相等) 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出示实物天平)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 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科学课上见过吧。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 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子…… 师:你的介绍很详细。这架天平太小,后面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我们通过大屏幕看看怎样正确使用天平! (课件演示用天平称杯子的质量,老师叙述:在天平的左盘内放所称的杯子,右盘内放砝码,不断调整砝码,使天平平衡。) 师: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表示天平平衡了,也就是天平的左边=右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这个杯子的质量是100克。(板书:1只杯子=100克)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体会平衡的含义,下面我们要四人一组,用简易天平称物品的质量。要想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称之前,一定要认真听听活动规则。(课件出示) 师:(1)活动一:拿出一袋物品放入托盘,另一盘放入砝码,调试至天平平衡,则称出该物品的质量; (2)活动二:再放入另一袋物品一起称,调试砝码至天平平衡,再将称得的结果填入记录单。 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既抓紧时间又遵守规则。祝同学们活动顺利! 师:老师再送给你们三个字:低、轻、静。小组合作时声音要低;放物品和砝码时动作要轻;活动结束要静。孩子们赶快行动吧!

方程的意义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方程的意义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 上册) 课题:方程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方掌握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学习解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它会使我们多了一种解题方法,可以使某些较难的应用题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程的意义: 介绍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图) 天平实验,引出方程:

1、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杯子里倒人约X克水,使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100+x=250) 2、教师:①观察100+x=250:这是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②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方程) 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深入探讨理解: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集合图来表示吗?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判断并说胡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3)不是方程。()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9-51页的第四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方程的意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9-51页的第四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景中,结合操作活动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辨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培育视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的实力,经验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阅历,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实力和符号感。 3.在详细情境中,感受方程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了解方程的历史,产生骄傲感,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详细的情境中,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推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理解常见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会用方程的意义推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打算:课件、天平、板条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小动物吗?到公园见过饲养员喂养大熊猫吗?谁来谈谈你对这些大熊猫的了解?今日老师带来了一副公园饲养员喂养大熊猫的图片。课件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2.收集信息:通过这幅图,你能获得哪 些数学信息? 预设:盛米粉的碗重20克,图中的那只 熊猫一次须要喂一碗米粉。 3.提出问题: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 些数学问题? 预设:一碗米粉重多少克? 师引导:我们借助天平来探讨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家们就是利用跷跷板的原理,设计了一种能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天平(出示天平图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相识天平

师:通过情景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天平的左边是一碗米粉的重量,右面是两个砝码的重量。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天平都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天平) (科学课中学生对天平的学问有了肯定的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对天平的相识,老师再补充完整、介绍天平的功能、结构、运用方法:) 2. 利用天平表示不等的式子。 假如米粉重x克,那么碗和米粉共重多少克(20+x克),细致视察下面这两架天平你能发觉什么? 预设:第一架天平的左边重,其次架天平右边重 师: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两个关系式吗? 预设:x+20>50 x+20<100 师:你能说明一下你写的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吗? 板书:x+20>50 x+20<100 3.利用天平理解相等的式子。 你能用式子表示下面几架天平的关系吗 ①借助天平理解已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师:请视察第一架天平:当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什么都不放砝码或物体时,天平平衡吗?(平衡)用式子怎么表示?(板书:0=0) 依据其次、三架天平的关系写出式子(板书:50+50=100、70+70=100+40) ②借助天平理解米粉的重量。 师:第三架天平如何用式子来表示? 生沟通:天平的左边表示米粉和碗的重量,右边是50克和20克砝码的和,是70克,这是天平平衡,所以可以用式子20+x=70来表示这架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师板书:20+x=70 那么米粉重多少克? 引导学生发觉:米粉重50克。 ③联系生活理解用字母表示的等量关系。 姐姐12岁、姐姐比弟弟大3岁。假如弟弟的岁数用x表示,你能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姐姐和弟弟的关系吗?(板书:x+3=12 ) 4.依据天平写等式。 师:你能用式子表示下面两架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温馨提示:①独立完成、小组沟通②结合天平说说这两组式子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教学案例

《方程的意义》教学案例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郭家芳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木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用代数的思想来寻找和发现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然后尝试用含有字母的等式(即方程)表示出各个相等关系。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是让学生的思维开始由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过渡,其关键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字母来代替不知道的量,即设未知数;二是找出相等关系并用方程表示出来。二、整合思路: 木节课的设计思路是: 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化归。方程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接触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基于对数学概念及概念教学的再把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我在本课的设计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变: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己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

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 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 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