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章 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章 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章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节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认识活动,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科学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认识方法,它贯穿与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科学研究方法论则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一门思维科学,是联系理论实践的中介,具有反思性、普适性、经济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一、科学研究的起源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

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

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科学?

拉丁文中关于科学的最广泛的定义是,把“科学”理解为学问或知识,理解为“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那么科学应该指关于事物规律性知识的理论知识。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都应属于科学,它们是科学的两个子类。同自然科学一起构成科学的总体。那么科学研究方法也就应该包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人文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论就应该是关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理论。简言之,科学研究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的理论,或者说,科学研究的方法就是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二)科学理论应当具备的条件

1、遵循自然规律

2、根据自然规律解释现象的能力

3、在经验世界里是可检验的

4、它的结论是暂时性的,即不必是最终的结论

5、它是可证伪的

一个科学家有理性地坚持一个理论,并不需要这个理论一点儿瑕疵都没有,更不用说一个没有问题的理论。

科学家要求一个理论是正确的,最好是能够对一定范围内所发现的重要现象进行最有效的说明。——这是一种依靠理论的能力相继引发和维持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什么是方法?

“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词,被解释为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的意思,

以后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培根、笛卡尔,特别是黑格尔,又强化了方法的手段功能。

科学方法主要是指正确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已经指出技术作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手段是一个比外在和目的性的有限目的更高的东西,人以他的工具而具有支配外在自然界的威力,尽管就他的目的说来,他倒是要服从自然界。”

《天志》说:“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忠者非也。”又说:“是故子墨子之有天之,辟人无以异乎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也。今夫轮人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以圜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以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认识客观真理的“方法本身就是对象的内在原则和灵魂”,事物本身的规律是方法的原则和灵魂“,事物本身的规律是方法的客观根据,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规律的运用。

主体头脑中的观念形态的认识割据即主体已经认识和把握了的客观规律,不仅可以物化为工具,而且也可以客观化为客观化精神即存在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中的理论成果。因此,一切科学的理论成果也属于方法,他们是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分类

按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划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按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具有的普遍性程度划分:具有最大普遍性和最高概括性的最一般的方法、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一般方法、应用与某个领域的特殊方法、应用于某一门科学的个别方法。

按科学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划分:对科学研究具有世界观指导意义的方法、发现问题和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指定科学研究方法、围绕研究课题收集和积累资料的方法、在思维和实验中对资料进行加工的方法、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方法。

四、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性质

1、从科学研究方法所研究的作为主体头脑中观念形态的认识格局来看,科学研

究方法论应是一门思维科学。

2、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物质形态的工具和怎样运用这些物质形态

的工具,也说明科学研究方法论应该是一门思维科学。

3、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运用现有的理论成果,也表明科学研究方法论是一门思

维科学。

五、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科学研究方法论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具有反思性、普适性、经济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1、源于研究实践

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创造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完善。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科学房展的前提,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

展的源泉。在创新过程中,根据研究工作实践的需求,人们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适用的研究方法,新方法的创立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比利时科学史专家、科学史学科的奠基者乔治·萨顿曾说:“在科学领域,方法至为重要。一部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工具史。这些工具——无论是或无形——由一系列人物创造出来,以解决他们遇到的某些问题。每种工具和方法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引导研究紧张

科学的研究方法导引、规范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对于新科学理论的形成起到导向作用。古代的自然科学被称为自然哲学,科学蕴含于哲学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科学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一旦形成,科学理论的发展就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

3、超越具体领域

科学方法产生于具体的科学理论、科学发现和生产实践中。重大的科学或技术发明,由科学认识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不仅告诉了我们某些真理,回答了某些疑难问题,提供了某种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原则,提供了寻求真理的新手段。

4、构成独立学科

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的有效工具,直接为科学认识服务。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科学仪器是科学认识的“硬件”,而科学方法则是科学认识的“软件”,是科学认识的精神手段。正如计算机软件时计算机的灵魂一样,科学研究方法则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并像计算机软件一样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科学研究方法论。

5、呈现艺术特征

科学研究方法和卓越指挥员的指挥艺术一样,除了呈现出技术上的创造性外,还呈现出很强的艺术特征,没有艺术的科学史不完善的科学。

六、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1、由于同一的人文和社会现象不存在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因而造成人文和社会

科学研究的方法至少在以下两个不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1)由于同一的人文和社会现象不可能重复出现,因而人文和社会科学所研究的

对象即人文和社会现象具有不能复制的特点。

(2)由于同一的人文和社会现象不可能重复出现,因而人文和社会科学家对人文

和社会现象的预见只能依靠统计性推理,具有随机函数性质。

2、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研究对象中所包含的人是有意识的,这种有意识

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会对人文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研究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干扰,以至于误导科学研究活动的结果。

不应该把进行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即人文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主观方面存在的差异,作为造成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区别的原因,甚至作为否定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科学性的理由。

七、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联系:

1、从认识论来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要获得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都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要正确地实现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2、无论是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都必须使科学研究过程具有对经验材料的自组织的过程和对理论的自我改进机制。

3、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人文和社会科学的问题已日益成为理论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势。

八、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将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转化为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不断地总结和吸收科学认识中具有世界观意义的新方法,以充实自己,并进而指导认识和实践。

九、科学研究的任务

1.揭示自然现象的奥秘及其规律。自然界是形形色色,它既结人类活动提供了物质场所和条件又能摧毁人类辛勤劳动的成果。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了解还很少,而科学研究这一特殊的实践方式使自然的奥秘逐步被人们揭示出来,自然界的规律也逐步被人们所掌握。揭示自然现象的奥秘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成了科学研究活动的固有任务,离开了这个任务,也就谈不上科学研究的存在和发展了。

2.提高利用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其主流而言,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不是为研究而研究。人们认识自然是为了利用自然。任何层次的自然规律都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适应它、利用它,而不能改变它、创造它。所以,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认识自然的阶段,还必须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自然而解决人类在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则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3.推动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科学来自生产,科学也指导生产。科学如果不能直接或间接、或迟或早地对生产起指导作用,它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现代科学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着道路,而且往往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4.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体现着社会进步的程度。没有发达的科学文化,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而科学研究也只有把实现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作为自身的目标。

第二节农业科学研究方法

一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是指人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理论,或者是人们应用一定知识和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的理论。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长期认识和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是发现科学问题,积累科学事实,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科学理论的必要手段,是探索真理的向导和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科学方法正确,收集事实与数据可以做到准确和精确,所得研究结果或理论可以重演,可信度高,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研究方法错误,所得研究结果或理论,对他人便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即或被人采用了,很可能贻害无穷。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便科学研究工作事半功倍,进展顺利,科技创新效果卓著。落后的研究方法不仅耗工耗时、少慢差费,而且研究结果必然档次低下。

科学方法按其适用范围,可以分为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三类:

1.哲学方法:是指对人的世界观的指导方法。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对任何科技人员都具有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涉及任何性质的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都必须以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作指导。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才会做到实事求是,选择好对科学和社会进步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取得对人类有价值的科技成果。

2.一般研究方法:是指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上经常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例如,自然科学领域里经常使用的科学假设方法、实验法与观察法、回归分析法,归纳法等。

3.特殊研究方法:是指仅适用于特殊研究领域的方法。例如,对农作物果实或牛羊猪等化学成分分析时,经常使用的色谱分析法、比色法等。又如,对农村政策调研时,常用问卷调查法、普查法等。

二技术方法论

技术方法论是关于人类在技术活动中,运用技术方法解决具体生产问题的理论,是技术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回顾技术发展历史,在人类古代,技术完全凭工匠掌握,技术问题(如用来耕种的犁耙的制作),完全凭工匠个人的经验和技能来完成。因此,耕作效率在农户之间、地区之间差别很大。到了近代虽然有的工匠学习了一定的知识,但是由于受几千年传统文化习惯的束缚,仍然在沿用经验式的技术。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技术才逐渐与科学相结合,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产生了一些技术科学;同时也对技术方法领域进行了研究。发展到今天,现代技术(如生物工程技术等)与科学的结合愈来愈密切,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亦愈来愈高,技术贡献率愈来愈大,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愈来愈显著,因此,人类亦越来越重视对技术方法本身的研究。

技术方法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生产领域,而且还扩展到社会性的、非生产性的领域。如社会系统工程、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方法大体可以分做三个层次:

1.专门技术层次

专门技术层次是指各种专业所采用的特殊技术方法。例如,某种农药生产方法,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小麦收割机制造方法,奶牛人工授精方法等。

2.共用技术层次?

共用技术层次系统指各种行业共同使用的技术而言。例如,?数理统计方法、计算机应用方法、系统工程方法及预测方法等。

3.技术哲学层次

技术哲学层次是指在哲学方法论指导下,总结和概括各种专门技术方法和共用技术方法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研究技术要素、技术结构及其功能。哲学方法还从哲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类技术活动的社会功能,人与技术的关系,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未来与技术的关系等问题。

第三节农业科学研究的战略和战术

一科研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研选题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却有一些必须遵循的普通性原则。

只有在这些原则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才能使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根据科学史的启示相科研人员的实践经验,选题主

要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即必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1.必要性原则。科学研究选题必理性原则,主要是指选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一原则的最根本体现,就是科研工作一定要为社会生产服务。思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根据社会生产的需要去进行科研选题,就能够获得社会的承认,获得社会的支持,因而也就容易获得科研工作的成功。相反,脱离社会需要进行选题,只能是毫无根底的空中楼阁,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难以取得成果。必要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

科研选题必要性原则的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科研选题也要服从农业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农业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矛盾运动,如旧理论与新事实的矛盾、各种学科、各个流派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些矛盾运动都影响着、促进着农业科学的发展。顺应农业科学发展的趋势,从农业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中选择科研课题,能够使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立足点,研究成果也会有较强的生命力,而不是转瞬即逝的过眼烟云。

2.可行性原则。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是指选择科研题目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有些科研课题虽然符合必要性原则,但是如果不具备必需的主客观条件,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科研项目不是无法开始进行,便是中途夭折,要不然就是成为长期不出成果的包袱。所以可行性也是进行科研选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则。

进行科研工作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科研人员的知识储备、工作能力、科学风格、献身精神等等。主观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科研人员的知识储备,它是完成科研题目的基础。知识储备对于科研人员来讲不仅要有,而且还必须与所选择的科研课题相关。如果不具备某一方面的知识,便无法在这一领域选择科研课题。当然,人们的知识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些必需的课题研究中,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学习,补充自己某些知识缺口,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大陆漂移说的创始入魏格纳原是—位气象学家。他为了探索大陆漂移的奥妙,就补学了一些原来不具备的地质学、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大地测量学等知识,终于写出了《海防的起源》一书。科研人员的知识储备对于一定的科研课题不仅在质上要相关,而且在量上要充分。

科研选题的客观条件,首先是指财力、物力等客观物质基础。进行科研活动要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耗费一定的资金。当然有些学科、有的项目,可能资金、设备的需要量不大,而有些科研项目则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需要运用大量的仪器设备。数学方面的研究,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只要纸笔就行,现在也越来越依赖电子计算机等没备了。“四色问题”的证明,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所取得的数学研究成果。科研课题的选择一定要在可能的财力、物力基础上进行。

科研选题还包括一些看不见的客观条件,这就是自然的客观规律。“永动机”,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还收到大量的关于“永动机”发明的材料。然而,这类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所谓研究,除了白白耗去了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之外,只能在科学史上留下失败的纪录。选题必然是不可行的。只有在已知客观规律的土地上进行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丰硕成果。

3. 创造性原则。科学研究是人们向自然界未知领域的进军,这就需要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研选题的创造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是走前人所末走过的路,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开创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新途径。在实际科研活动中,有些选题当时看起来似乎具有一定创造性,等到搞完之后却发现同一课题别人早巳出成果了,这样所选的课题就丧失了创造性。这往往是未能很好地利用科技情报、科研信息交流不够的缘故。所以,要创造性地进行科研选题,必须重视利用科技情报,加强科研信息的交流。充分利用科技情报,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别人的研究课题,减少人力、财力的浪费,还可以从中发现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及时选择创造性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科研选题的必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三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个原则对于科研选题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科研选题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原则,决不能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其它。只有遵循必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进行科研选题,才能迈好科研进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为科研工作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农业科研选题的战术

正确进行科研选题“仅有一般原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灵活机动的选题战术相配合,才能使选题顺利进行。根据人们的经验,下面这些技术性问题在选题中是很有用途

1. 注意发理农业科学中的处女地和边缘区。控制论的创始入维纳曾经

指出: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科学处女地”。当代农业与各学科相互渗透、广泛综合的趋势,生动地说明了学科之间的边缘已成为有识之土选题的集中地带。因此,我们要注意研究各学科发展的动向,及时发现那些尚未引起人们重视,但又有广阔发展前途的边缘领域和空白地区。到这些领域选题,往往可以作出独创性的贡献。

2. 善于寻找新学科、新课题、新发明和新技术的生长点。

3.站在现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跟踪追击。我国的农业科学比发达国家落后许多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重复他人的道路:按着国外科学技术发展的老路选择科研课题,很难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差距。我们要从自己的实际国情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出发,进行选题。

4.接受哲学思想的启发和指导。哲学是研究整个物质世界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对农业科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运用哲学的观点启发人们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正是哲学指导作用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物质结构无限性的思想,启发了人们对基本粒子内部结构的深入探索。

5.机动灵活地进行课题转换。课题的转换是选题战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有两重含义:一是在未进行研究之前对已有的题目进行转换选择;二是转换自己正在进行、但已没有必要继续下去的研究课题,这实际上是重新选题的过程。课题转换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化小、小扩大、移位、反转等。

参考文献:

1.自然辩证法编写组.自然辩证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罗鹏涛. 农业科学研究方法学.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3. E.B.威尔逊.科学研究方法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4.杨建军.科学研究方法概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2010.12 复习要求:能够根据提供的关键性词汇,填入在相应的空格里或横线上。如1-5题中 的黑体字就是关键性词汇。其他的关键性词汇自己找。第一章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1. 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人类认识和解释自 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活动。“认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回答“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第2页,后面的只标注数字)。科学研究分描述性研究 和解释性研究两个层次(7)。 2. 科学方法的总体逻辑框架是归纳法。这里所谓的“逻辑框架”,是指学术界一致认 可并自觉遵守的从假设到证据、从证据到推理、从推理到结论的一系列操作规则及其 相互关系。(4) 3.科学通过展示事实和运用逻辑推理、达到客观描述、解释和预测的目的。通过事实 和逻辑来说服读者,达到共识。(7) 4. 从研究方法看,我国教育界存在两大认识误区,第一,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对立 起来,误认为理论研究高于实证研究。第二,混淆科学理论与哲学观念、名人观点, 常将充满名言警句、古语典籍、辞藻华丽的文章视为“理论性强”(9) 5. 十九世纪的狄尔泰在《人文科学导论》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 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认为该研究方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研究者积极参与亲 身体验;第二,以创造性的方式对体验进行表达;第三,对二者的反思。(15) 6. 实证主义以归纳逻辑为主要框架,思辨方法以演绎逻辑为主要框架。(21) 7. 实证研究的四大特征:以事实为依据、观察为手段;具有可重复性;具有可积累性; 理论的可修正性或可证伪性。(22-24)。 第二章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 8. 科学研究通常包括几个步骤: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手机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和得出结论。(34) 9. 假说是在研究之前对研究对象的某些特性与各种影响因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 猜测。(41) 10. 文献综述是针对研究的问题和有关变量进行集中、系统的文献阅读和评价,从中发

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综述

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综述 1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的意义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基础科学原理。对于成熟的学科,其科学原理通常都基本形成了。但对于安全学科却很有必要和非常迫切开展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安全科学原理研究,因为安全学科是以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安全科学原理形成是关系到安全学科能否被承认为独立的学科和拥有自己基础理论的学科的重大问题。因为目前安全科学原理还没有完全建立,国际上对安全学科是否为一门科学仍然存在着争议。 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活动或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基于经验或理论归纳得出的安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安全科学原理是为安全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安全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法则或方法论。安全科学原理是普适性的安全科学理论。 安全科学原理为安全科学发展和安全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引导,对安全科技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性,是一切安全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律及基本原则。安全科学原理一般具有多个层次的功能和作用,可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事故致因、概括事故灾难规律、用于指导预防事故灾难、确保人安全健康等。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学科的理论支柱、是安全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安全科学创新的基因、是安全科学发展的灵魂、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钥匙、是构筑安全系统的指南。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安全学科被列为与理、工、文、管、法、医、人文等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但作为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安全科学原理,目前却远不能满足作为该学科发展的需要,国际上也如此,例如,由国际劳工局主编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百科全书》(第四版)[1]共四卷105章,其中仅有第56章“事故预防”中的几个小节提及事故致因模型和事故预防原理,而事故预防原理仅仅是安全科学原理的一部分内容。 通过对安全科学原理本身及其发展开展基础、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安全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使安全学科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2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的三条途径 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经过系统梳理和归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卷名:教育)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al science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 马克思、F. 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充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校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台,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④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②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掌握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行为研究法一种综合的研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现代行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他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这种方法进行的步骤如下:①把儿童行为的表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总结

1、四个水平:直觉观察水平探究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目前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一般与重点;借鉴与创新关系 确定研究课题基本要求标准问有价有理和事实依据具体明确独创性可行性(主客时机)4、选题的含义:经选择未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5、选题的过程:逻辑过程。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之间,理论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种种矛盾分析中,发展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建的课题。 6、选题的途径与方法(A课题产生途径:社会发展;学科建设;教育实践;日常观察;国内外信息分析;国家领导机构指南、B分解、C提法、D进行课题论证避免选题盲目性) 7、文献检索基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8、检索文献遵循要求:检阅要全面全面性;准确性;勤于积累;善于思索 9、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问题提出、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主要文献目录(专著和论文) 10、理论构思:指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客观事实材料和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 11、理论构思的基本内容:准确表述研究问题;界定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形成初步研思路 12、理论构思在教育研究中作用:方向明确主体思想目标;提高研究者科学水平;评界 少年儿童主体发展:一是阐明研究目标和具体问题;下定义界定核心概念;提出理论观点(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教育改革关键是教师) 13、好的理论构思主要标准: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客观;具指实践现实性可行性;着眼点正确性;具体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概念和理论体系结构合理性 14、建立和检验理论构思的基本方法:理论探讨;建立指标(理论引导方法、统计学方法)理论构思具体化得到初步论证;调查、实验方法获得事实依据;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吸合 15、教育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方法、选择研究对象 16、选样本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总体、取样的随机性、代表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 活动准备: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等。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而应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提供材料、启发性提问、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支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1.政治学的规范性一般指的是政治哲学,政治学的科学性一般指的是政治科学。 2.政治科学3次发展高峰:a.芝加哥高峰b.行为主义高峰c.理性选择/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高峰。 3.行为主义特征:规律性;可证性;技术性;数量化;系统性;纯科学;整合性。 4.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定性研究:就是指没有具体的数字,从理论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提出对策与建议。如果结合实例,便可做成实证研究。定量研究: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调查问卷、相关指标的设计,然后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对问卷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计量研究或数学模型研究,以根据数据模型的计算结论得出有倾向性的意见。 5.规范研究:规范研究是关于经济目标、经济结果、经济决策、经济制度的合意性的研究,它解决经济过程中“应该是怎样”的问题,旨在对各种经济问题的“好”、“坏”做出判断。 6.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7.概念的功能:a.分类;b.比较或排列;c.量化;d.设模。 8.概念的评估:a.概念的经验内涵b.概念的系统内涵c.概念的有效性 d.概念的可靠性。 9.政治心理的特性:a.自发性b.社会性c.复杂多样性d.相对稳定性。 10.政治心理学的学科特点:a.从微观的政治心理出发,对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b.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c.更强调科学的方法,以判断数据收集过程的可靠性以及用于验证前提假设的证据之有效性。 11.政治心理分析方法的三种范式:a.心理-政治学派:强调政治心理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表现形式,注重揭示政治活动的心理规律(伊文、狄伦佐)b.政治-心理学派:重点探究政治过程乃至社会经济过程对个体的影响(华生、托尔曼、斯金纳)c.政治-心理交互作用学派:场心理学: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k.温勒) 12.人格对政治的影响:政治效能感;权威主义;离群和疏远;权利动机;教条主义。 13.理性选择分析方法:运用演绎-推理法则来建立理论。它的方法论具有追求形式和简化的特征,接受个体主义的原则。

1科研概述

篇首语 科技挑战当代青年,青年主宰未来科技。当代大学生正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知识和才能去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学术是广医永远高扬的旗帜。走进广医的校园,你更会被广医学子积极向上 的蓬勃朝气所激励,继承和发扬广医南山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 优良学风,在任何情况下,始终成为新世纪所有广医人的共同理想和努力方向。 广州医科大学的“科研立项”已经走过了她的数个春秋。新一届的广医学子 更是对科研充满激情。为此,广州医科学院团委学生会特编写此参赛手册,以使 广大师生更多地了解“科研立项”,积极参与到“科研立项”竞赛中来,确保参 赛、评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什么是科研?如何参加科研?科研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你希望在这场高 水平的竞赛中完善自我,迎接挑战吗?那么,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小册子吧…… 第一部分:科研概述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这些都给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的中国带来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因此,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一)科研的定义 科学研究指系统地收集和评价信息探索的过程,目的在于认识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分为两大类型:基础研究中的抽象的答案,应用研究中的具体答案. 科学研究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探索自然界客观规律性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科学研究要通过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来的丰富事实材料分析,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 (二)科研的分类 A、科技论文 B、发明制作 C、社科类调查报告 D、学术论文

科研方法概论

科研方法概论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 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 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 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 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 力等问题; 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 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 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类型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1. 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 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 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3. 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 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定义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 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 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起源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 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 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 力等问题; 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 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 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类型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1. 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 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 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3. 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 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经验观察的结合 从古到今,从一般的社会工作行动者到科学的研究者,无不在回答着以上三个问题。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贯穿于我们人类历史探索的始终。第一个问题是本体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答案 一、问答题 1.结合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特点,分析这一观察方法的利与弊。 (1)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是指在教育研究中运用的施行于实验室的、具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可全面控制的观察。 (2)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主要优点是:①观察过程严密结果公正、客观;②观察资料系统、科学并可充分利用数量表述。 (3)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局限性主要是它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很难运用。具体表现在:①它要求观察者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及进行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所需要的相关技术;②要求实验室的条件较高。 2.论述论文撰写的意义、格式规范与基本要求。 1、意义 (1)、是对研究者学术水平的一种肯定。 (2)、是提高研究者业务素质的一种途径。 (3)、是学术交流的需要。 (4)、是业务考核的需要。 2、要求: (1)、要有学术性。 (2)、行文合乎规范要求。 3、格式规范 (1)、标题表述简洁、准确。 (2)、署名。 (3)、内容摘要要写到位。

(4)、关键词要用对。 (5)、正文写清楚。 (6)、注释、参考文献规范引列。 3.试论建立和检验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基本方法。 (1)理论探讨。初步确定该研究课题的基本概念、内容范畴及研究思路;(2)建立指标体系,使理论构思具体化并得到初步验证;(3)通过调查研究及准备性的实验研究,为形成理论构思提供事实依据;(4)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吸取其中合理因素。 4.什么是理论构思?试述其包含的内容及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答:(1)理论构思是指以一定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2)包括的内容有:准确地表述研究问题;界定该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形成初步的研究思路。(3)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①所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和和客观;②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和可行性;③理论分析着眼点的正确性;④具有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⑤基本概念的精确性以及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性。 5.什么是准实验法?以“设计教学法”为自变量,进行一项准实验设计,说明实验的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 1、准实验法内涵充分控制无关变量但无法做到彻底控制的一种实验。 2、实验假设:设计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3、如,实验范式:非随机分派前后测实验。 4、操作程序: (1)选定实验组与对照组。 (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前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概述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1)科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科学一词,但是对其的确切含义往往不甚明确。 科学不同于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因为科学的领域更为广阔,而且新的学科在不断涌现,他们同现有的学科一样,可以划分为科学类和非科学类的学科(例如,生物、医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划分为科学类学科;宗教学、伦理学、文学等划分为非科学类学科);科学也不同于技术,科学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或本质,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和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技术需要科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的发展必须借助技术的力量。 科学是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体系,但是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体系并不都是科学,例如,许多宗教的体系也是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但是它不是科学。 科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事物现象的本质与特征的知识,或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标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因此,科学又是建立在严密逻辑论证基础上的。 (2)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属于科学的范畴,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 1 / 14

古代中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等都有许多教育的论述。 这些论述是分散的,带有经验描述性质的,这一时期对于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采用直觉和思辨方式。 17~19 世纪出现专门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例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等成为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20 世纪初,德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拉伊和梅伊曼创立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为教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的科学化。 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他认为,心理学决定教育的方法,社会学决定教育的目的,两者都应以生物学为基础。 并且,在方法论上,将教育活动的逻辑过程定位在研究和探索领域,提出由问题、观察、假设、推理、检验组成教育的逻辑过程,大致类似于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从 19~20 世纪初开始,教育学一方面逐步与其他有关学科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的新教育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和测量学、教育卫生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经济学等,同时自身又逐步划分为许多相互联系的

幼儿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概述 幼儿期的科学教育不在于教授幼儿高深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而在于在幼儿的心灵播下科学精神的种子。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节科学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 一、科学教育 1、科学教育的含义 科学教育是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2、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训练人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 (2)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 二、幼儿科学教育 1、幼儿科学教育的含义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例如,教师带领孩子采集各种小石块,然后带回幼儿园,让孩子向同学介绍自己采集的石头,互相交流,并进行各种分类、制作活动。 2、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科学的特点也不同,具体特点如下: (1)3~4岁幼儿(小班) 1)类属概念处于混沌姿态。例如,有的幼儿把绿草、绿叶叫做“绿花”;有的幼儿认识柳树后,把其他的树也叫做“柳树”。 2)缺乏有意性,带有模仿性。表现为别人做什么,他也跟着做什么。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例如,除了给花草浇水之外,也用自己的饼干来喂这些花草。 4)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比较容易集中在具有鲜艳色彩、会发出悦耳声音、生动的、自己喜欢的事物上。 (2)4~5岁幼儿(中班) 1)好奇好问。例如,“这是什么”“洗衣机玩什么能洗衣服啊”“人类在地球上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例如,“经常浇水,就会开花”“小鸟没有翅膀就不能飞了”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例如,在利用图片进行分类时,幼儿把苹果、梨、桃归为一类,认为“能吃,吃起来水多”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义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 义

第一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涵义 思考题:你认为:什么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科学是知识(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是过程(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更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科学是世界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认识是可以改变的、科学知识是持久的、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完善的答案)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略) ?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介 幼儿园科学教育基本框架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第三节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第二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 第三节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活动 第三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第四章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第一节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第五章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原理 第二节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节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五节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章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区角学习活动概述

第二节班级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科学发现室的创设与管理 第七章游戏与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幼儿科学游戏 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八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 第一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实践策略 第九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多元评价----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新观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评价内容与方法 科学是什么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科学是知识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分别被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具有真理性、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科学知识的可重复性是经验性的延伸 科学是过程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

科研基本方法概论重点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只有28、29、30题没有包含在重点中) 1、科学与科学研究的概念是什么? 科学的概念:科学是人们对自身及周围客体的规律性的认识,随着各种认识活动的不断丰富和深化,逐渐形成的对某些事物比较完整而系统的知识。 科学研究的概念:科学研究是科学认识的一种活动,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现象由不知道到知之较少,再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进而逐步深化进入到事物内部发现其本质规律的认识过程。具体来说,科学研究是整理、修正、创造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工作。 2、科学研究的特点? (1)科研的继承性 科研的继承性是指科研是传承、连续、终身学习的不断认识过程,是科研工作者一代一代进行探索、不断发现真理并积累科学知识的过程。 (2)科研的创新性 科研的创新性是指科研工作者具有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强烈兴趣,这种求是的理念是人们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内在动力源泉。科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进步。 3、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艰苦劳动,也是一项复杂的实践过程和认识过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绝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程序。然而,在一般情况下,科学研究往往在大的方面包括几个相互衔接的环节,游戏构成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所谓科学研究程序,使之在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最有成效的步骤。研究领域不同,可言程序亦有所不同。在科研工作中,采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并遵循有效的研究程序,是事半功倍、获得正确研究结果的必要条件。 自然科学研究程序一般包括以下五个主要环节。 (1)确立科研课题 此阶段是整个科学研究中剧哦战略意义的阶段,科研课题的选择于可行性论证,直接关系到科研的成败。科研工作者必须以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去发现各种问题,并从中归纳、提炼出具有科查研究价值的课题。 (2)获取科学事实 获取科学事实是课题研究的基础,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课题的需求收集和整理科学事实。对所收集的资料,要分门别类登记、存档。对于那些待验证的资料,一方面要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分析和研究,去粗取精;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话,应通过涉及相关的试验进行检验,以确定所获得资料的可信度。 提出科学假说在获得关于研究对象大量、重要的感性材料和实验事实之后,首先要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方法进行科学抽象,形成科学假说;然后,在对研究对象中所发现的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作出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这是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飞跃阶段,课题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该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4)理论实验检验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已提出的假说进行理论证明及实验检验,从中发现问题,修正不足,充分证据,逐步使科学假说提升为科学理论。(5)建立科学体系该阶段是把已确证的假说通原有的理论协调起来,统一纳入到一个自洽(自相一致)的理论体系之中,使之形成比较严谨、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新理论理论体系,该阶段最能反映出科研工作创作性的程度。在完成

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科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启蒙性、地方性、生活化等特点,然而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科学活动内涵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有些教师认为科学活动就是原来的常识教育,其主要内容是和幼儿生活中熟悉的 自然环境为主,教师使用集体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记住简单的一些道理,或是稍微增加了幼儿的参与活动和 动手操作。 实际上,科学活动综合了理科的课程(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史(即古代、现代、当代时期科学的主要表现和发展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其他原因,在五大领域的教学中,科学多年来一直是幼师生公认的难学,长期未能解决。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幼师学校可将生物、物理、化学等变为必修课,并适当增加有关这些课程的相关实验,让学生有效地应用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 2、指挥“探究”与主动“探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科学学习,亲自体验、感受并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与原来的常识活动相比,有些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只是多了一些让孩子自己动手摆弄一

下,亲自看看的环节,然后还是按照原来的程序由教师指导幼儿得出既定的结论,并认为这样的活动就是科 学探究活动。这说明教师对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还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体验并动手操作了 就是探究,将“探究”等同于动手的学习活动。 而事实上,科学活动过程中的“探究”是让幼儿有动脑 的过程,幼儿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能够达到手脑并用,让幼儿学会技能和方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在组织科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幼儿在 观察中的思考,对结果的猜测和质疑,能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知识与方法技能、情感态度 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性教育,然而在幼儿园中依然重视 科学知识的掌握,忽略科学方法技能和科学情感态度 方面的培养。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追求“小学化”,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成绩,殊不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幼儿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发展智力。 目前,教育部强调了各年龄阶段目标的要求,希望教师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指南的精髓,有效合 理地指导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真正变成“授人以渔”,培养幼儿的兴趣,主动参与活动,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科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教学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有关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理解科学、儿童科学的内涵。 3.掌握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的价值,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课时科学与儿童的科学 [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儿童怎样学习科学的? 一、什么是科学?(头脑风暴:3分钟内用你能想到的词去形容科学) 对于人类来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举例: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 1.石头从空中下落; 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 [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 “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实验与探究] 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 科学是知识 广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 狭义自然科学。 2. 科学是过程核心在于探究 3. 科学是态度探究精神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对于儿童来说,科学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我们教师与家长深思的问题,儿童眼中的科学不是什么牛顿定律、三角函数,也不是密密麻麻的科学公式。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例子来讨论。 例一: 科学区中,两位小朋友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幼儿A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着玩起来,然后把它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6.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段),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手段)是( ) A.访谈调查 B.测量调查 C.表格调查 D.问卷调查

7.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教育实验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8.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9.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 )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线型图 D.直方图 10.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 )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 11.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 )。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12.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人是( )。 A.培根 B.梅伊曼 C.拉伊 D.冯特 13.教育定义的规则要符合( )关于定义的基本规则。 A.逻辑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美学 14.在研究中,研究方法及其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指的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5.假设检验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不属于参数检验的有( )。 A.Z检验 B.T检验 C.F检验 D.X2检验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概述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概述 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交叉型学科,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关系,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个因素的之间辩证关系。由于本学科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其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现就近几年科学技术史发展进行简单概述。 标签:科学技术史;发展;概述 科学技术史的是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而兴起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并且出版了许多刊物,取得了大量的成绩。198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使我国科技史的发展走上了更高的台阶。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人们对科学发展规律研究兴趣大大增强,科学技术史在国内外已成为一门颇受重视、发展迅速的学科。本文通过近几年国内有关科学技术史的理论、会议的文章、书籍三个方面成果进行概述,使人们可以了其发展进程。 1 关于科学技术史的理论的文章 由于科学技术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也包含各个方面,本部分只收集关于科学技术史整个体系的理论的文章进行概述。 近几年的文章包括:潜伟的《科学技术史学科体系结构浅论》(《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年04期)阐述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作为交叉学科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得以再建制化,学科建设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吕科伟、潜伟的《宋代科学技术史的计量研究-兼论中国古代四大学科》(《科学学研究》2006年S1期)通过对《宋史》原始资料的研究,寻找和选取有关科学技术内容的片段,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其归入不同的学科,得出各个学科的研究数据。其中包含天文学、水利工程、数学、农业科学、大气科学、轻工业及手工业、生物科学、医药八大学科。通过对八门学科和《艺文志》中科学技术书目计量进行对比,同时对中国古代四大学科的提法进行讨论。此外,还简略的讨论了这些计量结果引起的社会原因;郑亚军等的《从古陶瓷技术整理发掘到科学技术史教育——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科学技术史教学的发展》(《中国陶瓷》2007年04期)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提出了陶瓷科学技术史学科的意义、地位和作用,并对该学科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看法和观点。田淼的《科学技术史名词术语审定项目——构建标准的科学技术史名词术语体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通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所取得重大影响的成果,包括开辟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和培养了许多研究人员为科学技术史学在中国建制化与再建制化作出了贡献等进行了探讨;赵洪芳的《论科学技术史的教育功能》(《社会科学论论坛》2010年24期)本文阐述了科学技术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总和,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