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稻谷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试析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试析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的好坏关系着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
将从水稻的栽培技术对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水稻的品种选择是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日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适应程度各有不同,而这些因素又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
因素。
选择合适的品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土壤等条件的作用,从而达到最大产量
和最佳品质的目标。
其次,水稻的施肥和管理也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充分
的营养物质支持,如果缺乏任何一种营养素,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
在水稻生长的不
同阶段给予正确的肥料(如氮、磷、钾等),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繁茂、生育期延长、稻粒饱满等等,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最后,水稻的收获技术也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水稻的收获时期要根据天气、气温、水分等因素来确定,避免过早或过晚收割所带来的影响。
在收割的过程中,要注意
割断不要太高或太低,一定要保证够齐等高,收割后要及时晾晒、脱壳。
综上所述,水稻的栽培技术对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在种植
水稻时一定要认真选择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正确收割,以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
质的目标。
氮气储存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氮气储存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氮气储存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氮气储存对稻谷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按照逐步思考的方式逐一介绍这些影响。
首先,氮气储存可以降低稻谷的氧含量。
稻谷在氧气的存在下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和口感的恶化。
通过使用氮气储存,可以有效地减少稻谷与氧气的接触,从而降低氧气含量,延缓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持稻谷的新鲜度和品质。
其次,氮气储存可以控制稻谷中的湿度。
湿度是稻谷存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的因素之一。
高湿度会导致稻谷发生霉变和腐烂,降低其品质。
通过将稻谷存储在氮气环境中,可以有效地控制湿度,减少水分蒸发和吸收,防止霉菌生长,从而保持稻谷的干燥状态和良好的品质。
再次,氮气储存还可以防止稻谷的虫害。
稻谷存储过程中,常常会遭受昆虫的侵扰,导致粮食损失和品质下降。
氮气储存可以创造一个低氧环境,阻止昆虫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虫的效果,从而保护稻谷的完整性和品质。
最后,氮气储存对稻谷的色泽和口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稻谷的色泽和口感是评估其品质的重要指标。
在氮气储存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保持稻谷的自然色泽和口感,使其保持原有的风味和口感特点,提高稻谷的食用价值。
综上所述,氮气储存对稻谷品质有着多重的积极影响。
通过降低氧含量、控制湿度、防虫和保持色泽口感,氮气储存可以延长稻谷的保质期、保持稻谷的新鲜度和优质特性,提高稻谷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在稻谷的储存和保鲜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氮气储存的技术手段,以确保稻谷的品质和价值的最大化。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品质的影响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民的口粮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稻的品质直接影响着其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措施,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品质的影响,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价值。
1. 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的选择是影响水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质水稻品种,如米粒饱满、米粒透亮、优质度高、口感好等。
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该品种的适应性、稳定性、耐旱、耐病等要素,尽可能地降低因天气、病虫害等不可抗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2. 种子管理种子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种子的选择和管理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要从大面积上进行种子筛选,去除糙米和糠壳,选择完整、充实、无病虫害的种子,使其萌发率和发芽率较高。
同时,在育秧平台管理和采收种子时要注意卫生条件,防止种子受潮、受虫、受病菌污染等。
3. 土壤管理水稻生长的土壤中的物质和微生物都对水稻的品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有机质、矿物质等成分的高低都会对水稻的生长和品质产生影响。
要注意控制土壤中营养素的含量,促进水稻吸收养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4. 施肥方式施肥是影响水稻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正确施肥可提高着色平整度,增加稻粒的香气和味道,提高水稻的挂耳率和穗长。
不同的肥料对水稻的品质影响也有所不同。
如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的有机肥,能促进水稻苗壮根深,生长健壮,提高口感、粘性、透明度等品质指标。
5. 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和害虫的侵害,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要采用科学防治措施,采用化学、生物和物理方法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污染和残留,保证水稻的品质和安全。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技术在保证高产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水稻品质的提升。
要坚持科学果断施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摘要】稻米品质直接受到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
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种植密度、水分管理、种植时间等因素。
施肥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体现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稻米籽粒饱满等方面。
灌溉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于保证水稻充分供水,提高品质。
病虫害防治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防止病虫害对稻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成熟期管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确保适时收获、减少机械损伤等。
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正确的栽培技术能够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有助于农民获得更丰收的果实。
【关键词】关键词:稻米品质、栽培技术、水稻、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成熟期管理、重要性。
1. 引言1.1 介绍稻米品质与栽培技术的关系稻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米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栽培技术则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栽培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稻米的品质主要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
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种植前期到收获后期都会有所影响。
在种植水稻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的密植、科学施肥、及时的病虫害防治、恰当的灌溉以及合理的管理都是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因素。
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稻米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从而保证了稻米的质量和可持续生产。
栽培技术与稻米品质密不可分,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促进稻米的优质生产与供应,提高我国稻米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稻米生产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水稻的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因此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对稻米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

5
>20
透明度 (Transparency)
指精米在光透视下的晶亮程度。除糯米外,优质 米要求透明或半透明。
透明度分级
级别
范围(%)
1
>70
2
61-70
46-60
4
31-45
5
<30
粒形 (Grain shape)
通常以长宽比表示。长宽比>3.0称为细长形,<2.0 为粗短形,两者间为椭圆或中长形。
思考题:
1.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有哪些? 2、通过哪些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稻米品质?
注意一些基本概念, 如:一些品质指标的计算方法,品质指 标间的关系?品质形成的一些原理 稻米垩白多发生在稻米的腹部和心部,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3.0 15.0~19.0
8
3 77.0 62.0 30 5.0 15.0~20.0
7
80 — 70 — 60 —
籼糯 稻谷
—
77.0
54.0
—
—
≤2.0
7
100 —
粳糯 — 80.0 60.0 —
—
≤2.0
稻谷
7
100 —
注:稻谷定级以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为指标,应达到表
中规定;如有2项以上指标不合格但不低于下一个等级指标的降一级定等;
(3)胶稠度 Gel consistency
0.1000g精米粉(含水量 为12%)在沸水浴中充分 糊化形成4.4%的米胶, 并经冰水浴冷却后,在 室温下水平标准试管中 米胶流淌长度。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就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简要探讨。
1.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决定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土壤肥力不足会导致水稻生长迟缓、叶片变黄、株型小等情况,同时也会直接影响稻米的品质。
比如,土壤氮、磷、钾元素不足会导致稻米营养含量不足,口感差、外观不佳等问题。
2.水稻品种水稻品种选择也对稻米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优质品种具有矮秆、光合作用强、叶片绿活、穗型紧凑等特点,因此产量高、品质好。
相比之下,劣质品种则不具备这些优点,不仅产量低,所产生的稻米品质也较差,口感涩、汁甜度低等缺陷十分明显。
3.灌水技术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而灌水技术对于水分供应的掌握也十分重要。
如果灌水过多,土壤过于湿润,可能导致稻米品质下降,比如稻米裂纹、易碾烂、品质差等问题。
相反,灌水不足则会影响稻米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适量掌握灌水量对于提高水稻品质十分关键。
4.施肥技术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品质的另一个关键措施。
合理安排施肥时间和肥料种类可以提高水稻根系发育,增强稻株的养分吸收能力,从而提高稻米的品质。
当然,过量的施肥会导致施肥量超标、营养浪费等问题。
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和生长状态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
总之,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包括了土壤肥力、水稻品种、灌水技术和施肥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安排这些技术措施,可以达到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目的,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粮食的需求。
稻谷烘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s e v e r a l mo n t h s .T h e w a y t h a t p a d d y i s h a n d l e d d u i r n g t h e d r y i n g a n d s t o r a g e p r o c e s s wi l l d e t e r mi n e i t s q u a l i t y a t t h e p o i n t o f s a l e , t h e r e b y i n l f u e n c i n g i t s v a l u e .T h i s p a g e t r y t o a n a l y s i s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p a d d y d yi r n g t o b e t t e r s e r v e p r o d u c —
f F —G 1 , 同时热风的温度 降低 , 湿度增加 ( B —c: 降温增湿阶段 )
1 . 2 . 3干 燥 段 。此 阶 段 稻 谷 温度 不 再 上 升 时 , 其 表 面 的水 分 蒸 发
1 3. 8 %。
2 烘 干 设 备对 烘 干质 量 的 影 响
目前 国内常用的塔式 烘干机设计 降水的幅度 不低 于 3 %。通过 速度大于内部水 分的的扩散速度 ,导致物料 内部 出现水分梯度 , 水 降低风温和加大流量等措施 , 降水幅度也达到为 1 . 0 %以上。这意 味 分 由内向外扩散 ( G —H ) 。 6 . 0 %以下 的原粮加工至 1 5 . 0 %的时 ,要有求更低 的风 1 . 2 . 4冷却段 。谷物经过干燥 以后 , 往往温度较 高 , 必需 经过冷 着水分含量 1 却, 使谷物 的温度降低到一定 的程度 以便进行长期安全贮 藏。 温( 常用风温 4 0 — 5 0 ℃) 或更大的流量 。因此在设备选型时就要考虑 排粮 机的负荷及烘干工艺及参数 。 国标通风规范规定稻谷与外温相差不 宜超 过 8 ℃, 以避 免结露 提升机 , 3 烘 干 作 业 时 间对 烘 干 质 量 的 影 响 的可能。因冷空气 的温 、 湿度 ( A ) 远低于被冷却 的稻谷温 、 湿度( H ) , 因 此在降温阶段 , 也存在降水 现象 ( H —I ) 。 烘 干作业一般在 春节前进行 , 可充分利用这一期 间的 自然条件 粮食冷却效果较好 , 后期保 管简便 , 但存在能耗较 在实际生产 中 , 烘 干塔 冷却 段降温 的效果并 不理想 , 出塔粮 温 对粮食进行冷却 , 约2 0 ℃, 与外温相差远远超过 8 ℃, 粮堆为热 的不 良导体 , 自然冷却 高 , 费用大的问题 。 出于成本考虑 , 也有 的在 四月份气温 回升在 0 ℃以上进 行烘干 , 需较长时间 , 不利于储存 , 采措施是在干粮仓 中继续通冷风冷却 , 监 测 结 果 表 明 这个 阶段 的降 水 的 幅 度 0 . 2 %~ 0 . 7 %0 - - , j ) 。 但烘干后粮食冷却效果不佳。 如度夏储存 , 需加大冷却力度 , 需多 的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品质是决定其食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水稻品质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栽培技术措施是影响水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的简要介绍:
1. 种子选择
选用良种优质的种子,能够保证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稻米品质。
在选用种子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外观饱满、无病虫害、萌发力强的种子进行繁殖,这样能够提高种株的抗病虫能力和稻米品质。
2. 土壤管理
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能够增加植株生长的空间和营养供应,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同时,适当的施肥和耕作管理也是影响水稻品质的重要因素。
3. 水分管理
水稻喜欢湿润的生长环境,因此,适宜的水分管理是保证水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干旱的季节,应该适量增加灌溉次数和灌水量,保证植株生长的水分供应。
4. 植株密度控制
植株密度是影响水稻生长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密植的情况下,植株之间的竞争就会变得激烈,导致生长不良,稻米品质下降。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条件、品种的特点、灌水和施肥、田间管理等各种因素,制定适当的植株密度。
5. 病虫害防治管理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管理。
在栽培过程中,应该注意选择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同时,适当的施药和采取其他防治措施,确保稻米的品质。
总之,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把握好各种关键时期,做好各项工作,以保证水稻稻米的品质优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肥料:增施钾肥能提高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 和垩白度,尤其将钾肥和氮肥配合施用时,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更 佳。适当增施有机肥,稻米的氨基酸含量增加,食味品级高,口感 好。稀土肥对水稻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铁、钴、钒、镍能明显的 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稻米外观品质。
不同雨量环境对米粒延伸性、直链淀粉含量、 糙米率及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且环境与 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地互作用。此外,抽穗 吹风处理会使稻米外观品质变劣。
地理因素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海拔、地力
海拔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水稻的种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能降 低稻米垩白和胚乳淀粉消细胞数,水稻 米质外观有所改变。其影响程度因水稻 品种品质优劣而异,米质越好的品种其 改善幅度越大。最佳海拔高度为750950米。
水稻生育后期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碳 水化合物合成受到抑制,往往也会使籽粒充 实不良,青米增多,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 增加引起食味下降。
温度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灌浆结实期的温度是稻米品质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其贡献率 高达88.51%。水稻灌浆结实期气温一般以21-26℃为宜。
灌浆结实期高温天气会导致灌浆速度加快,籽粒充实不足, 造成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面积增加,垩白 率增多,而且高温还会导致蒸煮和食味品质变差。
低温同样不利于优良米质的形成,低温会使垩白增加,蛋白 质含量降低,只是低温环境比高温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略小。
一般低温寒冷、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种植地稻米中直链淀粉含 量低、质软、碱消值大和食味好,相反,在高温昼夜温差小 的地区种植的水稻米质较差。
湿度和风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对稻米品质也有一定的影 响。相对湿度与糊化温度、胶稠度和垩白面 积一般呈正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 关,但品种间不一致。
影响稻米品质外界环境因素有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气候因素
光、温度、湿度和风
地理因素
海期和方法、贮藏技术
气候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光、温度、湿度和风
光照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灌浆期光照不足,会造成碳水化合物积累少, 籽粒充实不良,粒重下降,青米增多和加工 品质变劣,同时也会使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 量增加,引起食味下降。
地力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不同地力水平条件下稻米品质指 标的研究表明, 高地力土壤条件下 稻米的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及蒸 煮食味品质要显著优于中、低地 力下稻米品质。
农艺措施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播期和密度、肥料、水分管理、收获时期和方法、贮藏技 术
播期和密度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播种的早晚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灌浆期的温光条件控制的。 晚播或迟播,均可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早播可降低整精米率, 提高精米率、糊化温度、粗蛋白含量,并使胶稠度变硬,而 晚播则相反。
稻谷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水稻品质评定标准
国家优质稻谷新标准
标准编号:GB/T 17891-1999 归口单位: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实施日期:2000.4.1
国家稻谷标准
标准编号:GB1350-2009
部颁标准《米质测定方法》
标准编号:NY147-88
水稻品质评定机构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目前我国唯一的以稻米为全能检测的机构,设置在中国水稻研 究所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
介绍比较少,但稻米检测项目齐全,且位于北京
水稻品质影响因素
稻米品质的形成是遗传和栽培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品 种的基因型是主要的决定因子,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是通过影响谷粒胚乳细胞发育及内部生理生化过程等发挥作 用的。
水分管理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结实期遭受土壤干旱,稻米品质会变劣。结实期土壤水 分严重亏缺或重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籽粒产量降低, 稻 米品质变劣。
结实期土壤轻度落干或轻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不仅可以 增加粒重, 而且显著降低了垩白度, 提高了稻米的崩解 值, 降低了稻米消减值。结实期土壤干旱对稻米品质的 影响, 取决于土壤干旱的程度。结实期轻度土壤落干或 轻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提高粒重和改善稻米的品质,可 以提高粒重和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用 品质。
播种过早,灌浆期易遇高温,降低了加工、外观、蒸煮食用 品质,提高了营养品质,反之,有利于加工、外观、蒸煮食 用品质,降低了营养品质。
栽培密度对稻米品质也有较大影响,基本苗过多会导致糙米 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直链 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升高,蛋白质含量下降,米质变差。稀植 则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透明度。
收获方法对稻米的加工品质有明显的影响, 机械收割会使加工品质明显变劣。
贮藏技术和方法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在温度和稻谷水分含量较高(16%以上)的情 况下,稻谷散仓贮存时,谷堆将局部发热并 霉变,若不及时翻仓暴晒或通风降温、降湿, 将使稻米品质严重下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施肥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肥料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肥料,二是施 肥方式。
不同肥料:氮、磷、钾对品质的影响依次是氮>钾>磷。氮肥是影 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施用适宜的氮肥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在施用同一种氮肥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施 氮量越大,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越高,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及直 链淀粉含量越低。
因此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降水,并进行预测,对于及 时指导水稻水分管理,保证稻米品质有重要意义。
收获时期和方法对水稻播期的影响
适时收获能提高稻米的品质,过早或过晚收 获都会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
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从蜡熟期随着收获时间 的推迟而提高,至完熟末期达到最大值,之后 又呈下降趋势;
直链淀粉含量是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而渐增; 米粒长度则相反,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