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赏析,魔王

合集下载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形象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形象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形象分析作者:李磊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21期摘要: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自问世以来,一直都被国内外很多音乐学者所关注,不论是研究它富有创新性的美学思想,抑或探究其高度融合诗与乐的作曲技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运用音乐分析学的方法对作品中的各种音乐形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观者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作品中各种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及曲作者对各种角色戏剧性发展所进行的音乐塑造。

希望通过对该作品音乐形象的分析,能进一步提炼出舒伯特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舒伯特《魔王》音乐分析形象分析《魔王》采用通谱歌的形式创作而成,全曲共148小节,4/4拍,分为八段,每段四句歌词,共32句歌词,每两段歌曲之间用较为短小的钢琴伴奏隔开。

全曲采用自由贯通的创作手法,其旋律曲调依照歌词中人物性格的不同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展开,在这首作品中,舒伯特以他天才的创造力赋予诗歌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高度的戏剧性表现力。

一、叙事者的音乐形象叙事者在作品中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在作品16—32小节中,叙事者的旋律主要是以二度音程在主调f小调上平稳的向前发展,钢琴伴奏部分较之前奏部分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仿佛以一种平稳的语气在向听者叙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及主要人物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第22—27小节,作品由主调f小调转至关系大调(降A)上,舒伯特以大调调性明亮的音响效果来作为第一段的结束,是为了能更好地刻画出一种温暖的父子之情。

第二次是在作品133—148小节中,叙事者的旋律虽然仍然主要以二度音程在f小调上继续平稳的发展,但乐谱此时已同时在旋律声部和伴奏部分标记出accelerando和cresc,仿佛是在以渐强的速度和力量来描述父亲此时惊慌、颤栗的恐惧之心,以及儿子病情的加剧和精神的崩溃,同时也表达了叙事者对父子二人的同情与关切和对魔王卑劣行为的憎恨与厌恶。

值得一提的是,在歌曲的结束部分(作品146—148小节),作者在旋律部分以小二度的暗淡、忧伤与不协和等特性解决到主和弦上来作为整首歌曲的结束,而伴奏部分作者则以重属导七和弦进行到属七和弦再解决到主和弦上,给我们一种完全终止的感觉,作品的标记是Andante(缓慢的行板),似乎是在暗示叙事者对于父子二人惨痛遭遇的一种悲伤和无奈,留给听众的则是无限的悲痛与愤怒、同情与怜悯。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作者:张希敏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6期摘要:弗朗兹·舒伯特(F.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他一生創作了600多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

《魔王》是他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舒伯特;《魔王》;艺术歌曲弗朗兹·舒伯特(F.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

生于维也纳一个中等市民家庭,他的祖父是农村工匠,他的父亲是学校教师。

自幼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又从霍尔采学习管风琴、唱歌及音乐理论。

不仅在家庭音乐生活中学会了演奏风琴、钢琴和小提琴,还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方法和合唱艺术。

1808年开始在维也纳宫廷教堂当唱诗班歌童并接受普通教育和音乐教育,还在学生乐队拉小提琴,接触到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大大地扩展了他的艺术视野。

后从萨利埃利学习作曲,熟悉了意大利音乐风格。

此期间创作了歌曲、钢琴曲、弦乐四重奏和第一交响曲。

在离开教堂后,为了避免入伍服役,他服从父亲的旨意和安排,从1814年起在父亲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在接下来短短的4年多时间里,虽然劳累于教课工作,但他的创作活动焕发着无尽动力,写下了弥撒曲、第二至第六交响曲,4首钢琴奏鸣曲以及《纺车旁的葛来辛》、《死神少女》、《魔王》等一大批艺术歌曲。

1818年辞去教职,毕其全力于音乐创作。

至他1828年去世,没有固定职业,虽申请宫廷和剧院职务,均未成功。

生活穷困潦倒,只是努力创作和委身于一群艺术家温暖的小圈子。

他最优秀的钢琴曲、室内乐、交响曲均作于这十年。

1823年因病住院,病中仍写下了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

自此疾病缠身,去世时年方31岁。

第九讲 舒伯特《魔王》11-7

第九讲 舒伯特《魔王》11-7

因歌德都没能看到,没给舒伯特及时的反馈。当歌德读
到曲子时,大为震惊,可惜这时舒伯特已经去世好几年 了。
ANCIENT
故事梗概
曲中出现了四个人物:叙事者、父亲、儿子、魔王。四 位主人公轮番出现,构成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歌
S
tory
曲描绘了一个寒冬的冬夜,父亲抱着病危的儿子策马奔
穿越树林,孩子脑海中总是出现魔王的画面,传说看见
舒伯特用最小巧的歌曲形式抒发出最深沉的情感体验,表现手段如同结构原则那 样服从于诗词的多样性,旋律有时像民歌般简单朴素,有时更像诗词的朗诵,和 声具有激情或细腻的表现力,不同调的音或和弦彼此混用,突出诗句情绪的骤然 变化。钢琴伴奏的织体,在他的歌曲里起到非比寻常的作用,它不仅烘托情景和 气氛,并与声乐部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歌曲旋律永远散发着亲切、单纯、敏 感的气息,容易激动又稍带些忧郁感伤的色调,他对和声调性的大胆使用,赋予 节奏型织体以表情的意味,追求音色细腻的差别。
作于1823-1827年间,形式短小,强调瞬间的灵感,
DESIGN by 二 三 年
带有即兴性。室内乐:《“鳟鱼“五重奏》。
艺术歌曲一般采用分节歌或通谱歌形式写作,分节歌
(《鳟鱼》,1817年根据德国诗人舒巴尔特的诗创作) 是旋律相同、歌词不同,通谱歌(《魔王》)是从头
至尾贯穿写作,旋律和歌词都不相同。
批判社会的不公。
ANCIENT
剧中魔王的形象就代表了不平等的势力,无助的父亲与 孩子代表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平民百姓。《魔王》
S
tory
这首作品一直无人问津,直到五年以后出版社才勉强愿
意出版,但是出版的条件是没有任何的稿费报酬。舒伯 特曾经将《魔王》这首曲子寄给歌德,可惜由于种种原

魔王 教学设计

魔王 教学设计

魔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艺术歌曲《魔王》是舒伯特在十八岁的时候,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曲的。

舒伯特把歌德诗中的精神完全融入音乐中,他把叙事诗中的叙事者和三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儿子、父亲、魔王,用四种声调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用音乐很好的诠释了情感的变化和人物内心的刻画,是一首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歌曲。

因此,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首先学会“听辨”演唱者嗓音、情绪的变化,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其次学会“听赏”音乐的旋律音调,来抒发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并通过听—演—再听的步骤来理解如何通过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来表现音乐作品中充满戏剧性的情节。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创作了大量并且优秀的艺术歌曲。

集中反映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中体现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艺术歌曲《魔王》的欣赏活动,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审美价值,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精选音视频材料,结合教师的范奏,在充分的聆听中尝试角色模拟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辨析演唱者音色变化及旋律音调变化中体验艺术歌曲《魔王》的艺术魅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对舒伯特及其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有较清晰的认识,懂得从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旋律等变化中进行音乐形象的把握。

三、教学重点
赏析艺术歌曲《魔王》,辨析音色及旋律音调变化,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和风格特征.
四、教学难点:
了解舒伯特及其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五、课时:一课时(45分钟)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魔王》浅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魔王》浅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魔王》浅析作者:胡静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17期摘要:舒伯特被誉为近代音乐史上的“歌曲之王”,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旋律优美、结构精炼的艺术歌曲。

《魔王》是舒伯特1815年时,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写的一首叙事歌曲,音乐和歌词紧密结合,旋律、调性、和声等设计精致,生动地刻画了原诗中四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本文试以《魔王》为例,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

关键词:艺术歌曲舒伯特魔王一、舒伯特艺术歌曲概述“艺术歌曲”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区别于民谣的独唱歌曲的通称,现在多指由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艺术性强、声乐技巧较高的声乐作品。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涉及艺术歌曲、奏鸣曲、交响曲等多个方面,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600多首艺术歌曲。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者,他的作品对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有着直接的影响,其艺术歌曲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内容题材:舒伯特常使用歌德、缪勒、席勒等诗人的诗歌作为其艺术歌曲的歌词。

在他的600多首歌曲中,歌词选自歌德诗歌的有67首,选自席勒诗歌的有41首,其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中的词则全部来自缪勒的诗。

舒伯特是创作的天才,他只要通读几遍诗歌,马上就能写出优美的旋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诗歌,他总能成功地表达诗歌的内容与情绪,做到诗与曲的完美结合。

2.曲式结构:由于受歌词内容的限制,艺术歌曲的篇幅一般都不长,尤以二段曲式和三段曲式居多。

在歌曲的创作中,舒伯特常常对调性的布局、和声及伴奏音型等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在转调方面,同名大小调的转换是其最常用的手法,作曲家通过各调之间色彩和表现力的不同来达到服务诗歌内容的目的。

3.伴奏声部:在艺术歌曲中,伴奏声部在地位上与人声是平等的,它不是简单的对旋律的陪衬或和声的支撑,它既起着对人声进行补充的作用,又起着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内涵等作用。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演释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演释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演释作者:韩淼来源:《神州》2011年第29期一、诗歌与音乐的交融诗歌作为舒伯特的写作依傍,借用诗的意境来激发他的创作灵感。

舒伯特细腻的心灵,对诗歌强烈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善于捕捉诗人的思想,他常常力图悟透文字背后的含义,深入到诗词的思想境界,内在情感和整体气氛中,用敏锐的和声和旋律来刻画,他在诗字句上的音乐处理堪称典范,旋律音调与德国诗歌语言的韵律达到理想的平衡,浑然一体,他善于透过诗中的意境反射出纯粹音乐的意境。

“舒伯特有意识地把和声及器乐伴奏等纯音乐因素提高到诗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要给歌曲1的周围造成一个重大的音乐的力量,这力量足以在诗与音乐之间建立平衡的关系”。

①因此,这些诗化的音乐和音乐化的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19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的浪漫主义思潮对舒伯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也充分体现在他的歌曲里,在舒伯特的创作中,歌曲起了主导作用,歌曲影响贯穿他的全部创作。

他的歌曲创作从一开始就不拘一格,富于独创性。

在舒伯特之前,艺术歌曲只被看成一种边缘的音乐体裁。

是舒伯特那优美、抒情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色彩独具匠心的钢琴伴奏,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才使歌曲的重要性和意义发生了重大变化,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对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有着直接的影响,舒伯特用他的歌曲筑起了一个新的天地,他开阔了主题的范围,加深了情感,完美了造型。

除了优美的曲调,朴素的民歌还有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对人生哲学意味的表白和广阔的戏剧性场面,使德奥艺术歌曲在世界音乐文献中占有了特殊地位。

②舒伯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魔王》是于1815年的冬天也就是作曲家18岁的时候,根据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是一种戏剧性的叙事歌曲,《魔王》是舒伯特600多首艺术歌曲中早期杰作之一。

这首歌曲的叙事性和富于表现的曲调是舒伯特成熟曲调的范例,它是舒伯特歌曲写作手法和戏剧性的特征相结合的例子,也是音乐对人物的心理的刻画,这首歌曲中塑造了四个人物的艺术形象,(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中的角色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中的角色分析

孩子的性命 。魔 王的威胁在 迫近 ,父 亲策马疾驰 ,最后终 于赶 回家
中 ,而怀抱里的孩子却 已经死去 。
年仅 18岁 的弗 朗茨 ·舒伯 特于 1815年 ,根据 歌德之诗创 作 同名
叙 事曲 。歌 曲 中四个 不 同角 色 :讲述者 、魔王 、孩 子和父 亲 ,作 曲
家通过用不 同的旋律 、节奏 和伴奏音 型 ,形象地刻 画 出人物 角色 的
内心世界 ,以其超强 的创造力 赋予诗歌 中的角色 ,生动 的音 乐形象
和高度的戏剧表现力 。
二 、 《魔王 》中的角色分析
(一 )叙事者
歌 曲的前奏 连续 出现的三连音 ,g小调 主音八度 同音反复 ,这节
奏 型基本贯 穿全 曲 ,阴森而 紧张的气氛 即刻被渲染 而 出,反 复的三
连 音 ,形象模 仿急促 的马蹄声 ,一幅深夜 策马飞奔 的情景立 刻呈现
绪 ,柱式 的伴奏音 型配合着 父亲安详 的语 调在不 断安慰着 怀里充满
恐惧和疑 问 的孩 子。父子 的一问一答 ,就在这样 一个紧 张而阴森 的
气 氛下进行 ,充满戏剧性 。
儿子 与父亲 的第 二次对话 在魔王 的恐 吓下进行 ,运用 同音反复
及 附点音符 把诗 中急 促的语调 巧妙地刻 出来 ,描 写儿子 的旋 律音调
在 听众眼前 ,而低声 部的弧形 音线 ,仿佛 是在狂风 扫过 的树林 里奔
跑着 的马 ,力度上强 弱对 比 ,鲜明二度音 型上行进 行造成 和声上的
张力 紧张感 ,叙述者在紧张的气氛登场 。
首段 中叙 事者带 有宣叙风 格的旋律 ,讲 述故事 的发展 ,富于朗
诵气 质 的音 调平稳 而严肃 ,与诗歌 口吻相 一致 ,描 述父子骑 马飞奔

艺术歌曲舒伯特《魔王》的特点表现

艺术歌曲舒伯特《魔王》的特点表现

艺术歌曲舒伯特《魔王》的特点表现作者:王柏杨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09期【摘要】《魔王》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介绍了舒伯特及其艺术歌曲的特点,并对《魔王》的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艺术歌曲;舒伯特;《魔王》;浪漫主义;创作背景一、歌曲背景(一)浪漫主义代表人物舒伯特在19世纪初期,欧洲的文学艺术步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与此同时,在音乐领域也出现了很多不同风格的作曲家。

很多作曲家都会在浪漫主义的基调中取其精华,也从民间艺术中寻找创作素材,通过这种方式来反映民族的特点。

与同时期的作曲家相比,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中更多的是细腻的情感以及敏感的思绪,在他的一生中所创作的音乐数量巨大,因此他也被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的一生无疑也是坎坷多磨的,虽然不及贝多芬那样的地位显赫,但翻开他的音乐就可以窥见他创作的思想源泉,作品多却也是他细腻的情感表达,不存在什么粗制滥造,每一首音乐都是他心血的集成。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织体朴素,旋律优美,和声柔和多彩,他的音乐形象鲜明,其旋律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通俗性。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多层次的织体语言、开放式的调式变异,还有他独特的超越时代的音乐和声都体现出了其非凡奇特的思想。

(二)歌曲创作背景叙事性歌曲《魔王》是1815年舒伯特18岁时创作的作品,歌词来自于歌德的一首同名叙事诗。

诗作是以1781年4月,歌德在德国的一个名为纵树的旅馆投宿时听说到的一件真事为素材谱写而成的:几天前,有一个农民抱着生病的儿子连夜骑马赶路,穿过一大片森林,赶往村庄就医,可是那位名医也无法治好可怜的孩子。

无奈的父亲只好带着孩子往回赶,急驰的路上父亲紧紧地抱着儿子,唯恐失去他。

但是,那孩子半路上就已经死去了。

因而,歌德想到了一个在德国广为人知的传说魔王艾尔(Erlkonig)会在暗夜中把孩子夺走。

于是,以魔王为主题、以听闻作内容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作就此诞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 2012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艺术歌曲赏析
任课教师:***
题 目:舒伯特作品《魔王》简析

学号:BUS*****
姓名:***
年级:09级
专业:工商管理
提交日期:2012年6月14日
评语:

成绩: 评卷人:
舒伯特作品《魔王》简析
【摘 要】

作为欧洲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曲家,舒伯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围绕舒伯特的著名曲目《魔王》,对其音乐艺术的独特性
做了分析

【关键词】
优秀作品 浪漫主义
舒伯特作品《魔王》简析
选修了艺术歌曲赏析这门课,期末要交一篇赏析的论文,其实看到题目,我
是完全不知道怎么下笔的,赏析音乐不是我的擅长。我与周围同学几乎一样,天
天听的最多的是流行音乐,但是对于流行音乐我无法用文字去描述我的感受。而
选修了艺术歌曲鉴赏课,一次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课上,我意外地从中感受到的
艺术氛围一种独特的魅力在里面,这是我之前没有料到的。事实上,选择学习这
个课程之前我的“音乐”仅限于“歌曲”这个极小的范围,但通过叶老师有幸听
到舒伯特的歌曲让我明白了“音乐”竟是如此的美好……
首先介绍下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
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
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
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
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早起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古典主义音乐的
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
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
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开始是由于老师提到了舒伯特,而他真正让我喜欢是因为看到他创作的优秀
作品《魔王》,我们这些年轻人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可能很简单的理由,就是第一
感受,看见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吸引了我,而当我认真去听了这首歌时,与我所想
完全不同,这时才知道它为什么是舒伯特创作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为什么那么
多人对她评价那么高,在欣赏这首歌的时候,我的神思都被他所牵引。
通过资料知道舒伯特的歌词常常采用著名的德国文学家的作品,歌曲《魔
王》,就是利用歌德的原诗而创作。这是舒伯特于1815年写的一首著名的叙事歌
曲,当时舒伯特年仅18岁。舒伯特用不符合他年龄的娴熟的创作技巧与生动的
音乐语言,讲歌德的诗的故事创作出来,一个带有悲剧性的传说。
在歌曲开始的时候,我似乎可以从歌曲中听到一种急促的跟进感,想随着演
奏者进入他的世界中,而很快的整首音乐被带进一种紧张恐惧的氛围中让我一股
脑想完整听下去。当我去了解这首曲子所描绘的故事之后,再回味这首歌,我仿
佛能真切的感受到歌曲里那些人物的特征,开始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弥漫
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一阵阵传来孩子惊恐的呼叫,而邪恶的魔王正在引诱
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首先曲目表现的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用了沉着、
平衡的声调,在刻画表现父亲的关切和抚慰。之后是魔王的音乐旋律,虽然显得
甜蜜,却伴随着虚假与欺骗,紧接着父亲与儿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
一次次呼喊父亲,充满恐惧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最后一段,
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
死去。舒伯特也以钢琴的独特曲风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的心情。在作品中
每一次的对话,每次一的情绪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词与曲的结合度也非常的高,
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个人艺术魅力在里面。
据资料记载,在写作的原诗过程中,歌德受到丹麦古老民歌《魔王的女人》
的影响,不仅用了“魔王”这个题目,就连某些诗句也与丹麦民歌相同或相似。他
吸收了丹麦民歌的语言,以便使自己的创作更具有乡土气息,更富有人民性。舒伯
特忠实地按照原诗的情绪与情感的要求,深入研究其中的词句并加以朗诵,最终
找到了适合的主题音调,很快便写成了这首唱遍世界的伟大作品——《魔王》
有人说过:”好的音乐,不仅仅是以一段乐曲,更能讲述一段故事,诉说一
段情绪,让听者沉醉其间”《魔王》这首钢琴曲,便真的能够让我沉醉,让我也
产生了共鸣,无疑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提升。
音乐,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让我们宣泄自己的情感,音乐的美丽会
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斑斓。

结语

艺术歌曲《魔王》是舒伯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首歌曲中塑造了五个
音乐形象,分别是钢琴伴奏所刻画的动态场景和演唱者扮演的叙述者、父亲、孩
子以及魔王四个角色形象。这五个音乐音响相互交织、交替的出现,使这首歌曲
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

附参考文献
1、 《艺苑》2010年第02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及其艺术特点分析
2、 学周刊·B 2010年第9期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
3、 百度百科—舒伯特

4、优酷视频视频: 舒伯特《魔王》费舍迪斯考演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