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苦素的色谱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白鲜皮生物碱和柠檬苦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 实验

白鲜皮生物碱和柠檬苦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 实验

白鲜皮生物碱和柠檬苦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实验白鲜皮生物碱和柠檬苦素类化学成分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化学成分,需要进行提取实验,以获取高纯度的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白鲜皮生物碱和柠檬苦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实验流程步骤一:样品预处理。

将鲜白鲜皮或柠檬苦素类植物样品洗净,晾干或鲜用。

步骤二:化学品准备。

准备乙醇、乙醇-水混合溶剂和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以及盐酸等化学试剂。

步骤三:提取方法。

将干燥的样品粉碎后,取适量放入袋中。

加入乙醇-水混合溶剂或二氯甲烷,室温下浸泡,振荡后超声处理,离心沉淀,收集溶液。

步骤四:干燥和纯化。

将收集的溶液通过旋转蒸发器浓缩,得到化合物混合物,再用C18柱层析分离和纯化目标化合物。

步骤五:测定纯度。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纯化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纯度和含量。

2.注意事项第一,选择试剂时要注意其纯度和质量。

试剂的纯度直接影响到提取过程的效率和化合物的纯度。

第二,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和无尘。

空气中的灰尘或杂质会污染样品,从而影响提取效果。

第三,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如遇到有害气体,应及时进行通风换气。

同时,对于易燃、易爆等化学品要格外小心。

第四,需要合理调节提取条件和时间,以达到最优的提取效果和化合物纯度。

综上所述,白鲜皮生物碱和柠檬苦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实验需要仔细的操作和严谨的实验流程,从而保证提取得到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概述.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概述.

柑桔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研究:一个综述摘要:柑橘中柠檬苦素类似物是一种罕见的天然化合物。

现已深入研究了其生物化学性质,生物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在植物生理学中的重要性,在不同植物物种和栽培品种的关系,副产品回收,和商业应用。

柠檬苦素类似物作为在食品中存在的潜在预防癌症的化合物,有着很大的意义。

本章总结了前人对柑橘中柠檬苦素类似物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以及探讨了以柠檬苦素类似物在人类和植物健康中发挥着的作用为研究方向的进一步研究项目。

柑橘类水果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每年全球农业产量超过1亿吨。

作为一种被消耗的新鲜水果,柑橘的数量十分可观,越来越多的消耗来自于柑橘的加工产品,比如果汁、浓缩果汁、柑橘类饮料、其他食品等,都会消耗很多的水果。

除了是一种受喜欢的水果外,柑橘类水果已被证明具有许多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成分: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叶酸、黄酮类化合物、类柠檬苦素、钾、优质水溶性纤维等等。

然而,在处理柑橘产品中有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苦味,尤其是橙汁和柚子汁中苦味更为明显。

在不同的栽培品种中苦的程度各不相同。

果汁中存在的苦味使其有着较低的市场价值,有时用吸附树脂处理,与其他无苦味的果汁混合,或丢弃。

在柑橘类果汁中苦味是由两种化合物导致:二氢黄酮新橙皮,如在柚子相关品种中发现的柚皮苷,和类柠檬苦素(1,2)。

柠檬苦素类似物是于芸香科、楝科家族的植物中出现的高含氧的三萜化合物。

柠檬苦素作为这组植物化学物质中的第一大化合物,从1841年以来已经被认为是柑橘的组成部分(3)。

1938年从脐橙果汁中得到分离(4),并在1949年(5)证明了脐橙果汁中的苦味原理。

柠檬苦素结构却是在发现该种物质的120年后才发现。

其结构是通过组合化学的方法和X-射线晶体学在20世纪60年代确定(6,7)。

柠檬苦素的化学成分是C26H30O8,分子质量是470。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是柑桔类水果中已被证明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的质量成分。

黄柏炮制前后生物碱和柠檬苦素类成分的变化研究

黄柏炮制前后生物碱和柠檬苦素类成分的变化研究

1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药 学 院 , 辽 宁 大 连
2 .辽 宁 省 中 药炮 制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心 ,辽 宁 大 连 摘 要 :目的
分 忻黄 柏在 不 温 度 下 进 行 模 拟 炮 制 后 ,小 同炮 制 品 中 主 要 化 学 成 分 的 变 化情 况 ,为解 析 黄 柏 / 1 同炮 制 品 的 采 用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检 测 黄 柏 不 同 炮 制 品 中 物碱 类 成 分 小 檗碱 、小檗 红 碱 、黄 柏 碱 、药 根
a f t e r pr o c e s s i ng
LI U P e n g. p e n g1 , 2X U Fa n1 , 2J S ha n 一 ZHA N G I A Ti a n. z h u ,
, , ,
1 . Li a o n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Da l i a n 1 1 6 6 0 0 , C h i n a
2.Chi ne s e Ma t e r i a Me d i c a Pr o c e s s i n g Eng i n e e r i n g Ce nt e r of Li a o ni ng Pr o vi nc e , Da l i a n 1 1 66 0 0,Chi na
・ 1 8・
现 代 药 枷 与 临床
Dr u g s &C l i n i c
第 3 0卷
第 1 期
2 0 1 5 年 1月
黄柏炮制前后生物碱和柠檬苦素 类成分 的变化研 究
刘蓬 蓬 一,徐 珊 一,张 凡 , , 贾天 柱 ’

柠檬苦素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柠檬苦素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致死性疾病,全球每年约723000人死于胃癌[1]。

由于胃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胃癌被确诊时通常已是晚期,并伴有肝、肺、腹膜和淋巴结的转移。

一旦形成远处转移灶,患者5年生存率下降到10%以下,中位生存期为9~10个月[2]。

目前,手术、放疗以及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晚期胃癌患者术后会出现肿瘤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

因此,开发有效抗肿瘤转移的药物显得尤为迫切。

有研究证实[3],源于中草药的单体和提取物不仅毒性小,且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已成为目前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

2017年欧洲科学家调查发现,柑橘属水果,对消化系统和上呼吸道癌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4]。

随着柑橘综合利用的深入,各种有效成分逐步被提取和分离出来,尤其以存在于桔皮及柚皮中柠檬苦素(limonin )在预防和控制肿瘤方面显示良好的效果[5]。

因其药理作用强,毒性低,不良反应轻而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与青睐,但其对于胃癌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和靶点的研究,国内外鲜见报道。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作为一种已知与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相关的致癌转录因子,磷酸化后与STAT 家族的其他成员形成同源二聚体或异二聚体。

随后,活化的STAT3复合物易位到细胞核中,启动STAT3靶基因的转录,其中就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6],而MMP-9的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7],提示MMP-9是胃癌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柠檬苦素抑制胃癌细胞体内外转移的作用以及与STAT3/MMP-9信号通路的相关性,以便为阐明柠檬苦素的抗癌新功能和抗肿瘤新机制以及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生物治疗柠檬苦素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刘伯霞1,2,申琴1,2,焦海燕1,2,李涛3,陈静1,2(1.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银川750004;2.宁夏回族自治区生育力保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银川750004;3.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外科,银川750004)文章编号:1674-6309(2020)04-0340-06·论著·收稿日期:2019-09-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660500;81560485;81260339);宁夏基础医学“西部一流”学科人才培养项目(NXYLXK2017B07;NXYLXK2017A05);宁夏自然科学基金(NZ16142)作者简介:刘伯霞(1995-),女,宁夏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肿瘤药物靶向治疗。

柑橘酒苦味物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柑橘酒苦味物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柑橘酒苦味物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我国柑橘栽培面积和产量已连年全球第一,但国内柑橘的深加工量却不足总产量的5%。

为了延长柑橘产业链,促进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开发柑橘酒是一条有效途径,但柑橘酒特有的苦味却严重制约着其市场接受度。

本研究以降低柑橘酒苦味为目标,在建立柑橘中主要苦味物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以脐橙为原料,通过试验室小试和现代测试技术,了解柑橘、柑橘汁及柑橘酒中苦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从原料处理、酿造工艺的优化和柑橘蒸馏酒工艺的完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低苦柑橘酒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定了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 Violet spectrophotometry,UV)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的关键参数,分别用于检测柠檬苦素类似物以及柠檬苦素、诺米林和柚皮苷。

其中,UV检测柠檬苦素类似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91 nm,最佳显色时间为20 min。

UPLC检测柠檬苦素和诺米林,流动相:乙腈:水(45:55),等度洗脱;流速:0.3mL/min;色谱柱检测温度:30℃;检测波长:215 nm;进样量:1.0μL。

UPLC检测柚皮苷,流动相:甲醇:水(40:60),等度洗脱;流速:0.3mL/min;色谱柱检测温度:30℃;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0.3μL。

(2)研究了柑橘中柠檬苦素、诺米林、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类似物的变化规律。

在柑橘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外果皮、内果皮、囊衣层和汁胞中柠檬苦素、诺米林和柚皮苷三种主要苦味物质含量的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趋于平稳的趋势;在柑橘酒酿造过程中,柠檬苦素类似物含量呈现波动性变化,在第8 d达到最低值,发酵结束时又恢复较高水平;柑橘酒在4℃陈酿过程中,柠檬苦素类似物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3)对柑橘中柠檬苦素、诺米林和柚皮苷三种主要苦味物质进行了评价。

柑橘果实苦味物质研究进展

柑橘果实苦味物质研究进展

柑橘果实苦味物质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的背景与重要性 (3)1.2 柑橘果实苦味物质类型与特点 (4)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5)2. 柑橘果实中的苦味物质 (6)2.1 苦味物质的分类与特性 (7)2.2 柑橘果实苦味物质的主要化合物 (8)2.3 苦味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 (9)3. 苦味物质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10)3.1 化学分析方法 (11)3.2 生物技术方法 (12)3.3 高通量筛选技术 (14)4. 苦味物质的生物合成与调控 (16)4.1 基因调控网络 (17)4.2 酶促合成途径 (18)4.3 环境因素对苦味物质合成的影响 (19)5. 苦味物质对柑橘品质的影响 (21)5.1 果实风味 (22)5.2 果实安全性 (23)5.3 消费者接受度 (24)6. 苦味物质的抑制与改良 (25)6.1 基因工程技术 (27)6.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8)6.3 栽培管理措施 (29)7. 苦味物质与柑橘产品的开发 (30)7.1 食品调味品的开发 (31)7.2 药用价值的研究 (32)7.3 新产品与市场应用 (34)8. 总结与展望 (35)8.1 研究进展总结 (36)8.2 存在问题与挑战 (37)8.3 未来研究方向 (38)1. 内容概括柑橘果实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来源于果皮、果肉和种子,这些苦味物质对于柑橘果实的口感和风味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柑橘果实苦味物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柑橘果实苦味物质的种类、生物活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柑橘果实中的苦味物质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和氨基酸衍生物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柑橘果实中最为丰富的苦味物质之一,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菌活性。

在生物活性方面,柑橘果实中的苦味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病毒和抗真菌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皮中柠檬苦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皮中柠檬苦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皮中柠檬苦素
徐旭耀;黄秋儿;黄惠玲
【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年(卷),期】2012(048)006
【摘要】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皮中柠檬苦素含量的方法。

样品用体积
分数为70%乙醇溶液于50C超声提取75min。

以Sinochrom ODS-BP
(250min×4.6mm,10μm)为分离柱,以乙腈-水(45+55)溶液作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10nm处进行测定。

柠檬苦素的质量浓度在12.0-
384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9%,相
对标准偏差(n=5)为1.8%。

【总页数】4页(P696-698,704)
【作者】徐旭耀;黄秋儿;黄惠玲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524048;湛江师范学院化学
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524048;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52404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
【相关文献】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中的柠檬苦素类似物 [J], 刘亮;戚向阳;董绪燕;李蕙蕙;
刘传菊
2.响应面法优化柑橘皮柠檬苦素提取工艺 [J], 王菁;郑俊霞;蒲彪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皮中新橙皮苷 [J], 徐旭耀;苏欣;汪秋安
4.柑橘皮中柠檬苦素的提取工艺 [J], 叶沙滨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汁中的柠檬苦素和柚皮苷 [J], 陈静;高彦祥;吴伟莉;李绍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柚子皮中柠檬苦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柚子皮中柠檬苦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1材 料 与 方法
1 . 1材 料 与 设 备
柚子 皮 : 市场 销 售 柚 子 , 收集 果 皮 , 干燥。 主 要化 学 试 剂 : 石 油醚、 乙醇、 二氯 甲烷、 丙酮( 均为分析纯) 分光光度计 , 数显恒温 水浴箱, 电子 分 析 天 平 , 微 型 植 物粉 碎机 , 干 燥箱 , 旋 转 蒸 发 器
柠檬苦素 , 纯 品 白色 、 味苦 , 结 晶状 。 柠檬 苦 素 和其 他 类 似 物 化 合 物 是柑 橘 类 水 果 呈 现 苦 味 的主 要 原 因 , 一般 在 柑 橘 属植 物果皮 、 果 实、 种 子 中富 集 。 具有抗肿瘤 、 抗病毒[ 2 】 、 镇痛、 抗炎 、 催眠等多种生物活性 。 该试验拟采用溶剂提取法 以柚 子皮【 3 为 原料 , 对 柠 檬 苦 素从 柚 子 皮 中提 取 的 工 艺进 行 优化 …, 研 究 最佳 提 取 溶 剂 及相 关影 响 因 素 , 为这 种 物 质 的 提 取 和 利用 提 供 参 考 依据 。
坐标 , 使 用直 线 回归 方 法计 算 标 准 曲线 。 ( 4 ) 柠檬 苦 素 提取 条 件 的优 化 ; 溶剂 提 取 法提 取 柠 檬 苦 素 时 , 影 响 提 取 效 果 的 因 素有 很多 , 以 乙醇 为 提取 溶 剂 , 结合 单 因素和 正 交 实 验对 提 取 温 度 、 料液 比、 提取时间、 溶剂 浓度 等 因素 对 柠 檬 苦 索 的 影 响进 行研 究, 根据柠檬苦素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 , 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因素 与水 平 表 1 所示 : ( 5 ) 稳 定性 研 究 , 一、 柠 檬 苦 素 的 初 步纯 化: 称取1 0 g 柠 檬 苦素 , 加入 1 0 0 mL 8 0 %乙醇 , 在6 0 ℃恒 温水 浴 中 搅拌1 0 0 ai r n 后, 抽滤, 得 到柠 檬 苦素 待 测溶 液 。 二、 光 照对 柠檬 苦 素稳定性 的影响, 取1 O mL 一定量的的柠檬苦素提取液装于6 支 试管 中, 共 三组 分 别在 日光 直 射 下 、 室 内 自然 光 及 暗 处放 置 不 同时 间后 , 在5 0 0 i r m处 测其 吸 光度 , 同 时利 用标 准 曲 线计 算柠 檬 苦素保存率 。 三、 温度对柠檬苦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1 0 mL 一定量 柠檬 苦 素 提 取液 装 于 5 支试 管 中 , 共 四组 分 别 放 置 室温 2 5 ℃, 4 0 ℃, 5 0 ℃, 6 0 ℃, 7 0 ℃ 下恒 温 , 每 间隔一 定 时 间 取样 一 次 , 迅 速 冷 却 后 测齐 吸光 度 , 同 时利 用 标 准 曲线 计 算 柠 檬 苦 素 的 保 存 率 。 四、 P H对 柠 檬苦 素 的 影 响 1 分 别取 柠 檬 苦素 提 取 液 1 0 mL , 分 别 用Na OH和HC L 调 至 不 同 的P H值 , 震荡 , 室 温避 光 静止 1 h, 在 5 0 0 i r m处测 量 吸 光 度 。 五、 离 子 对柠 檬 苦 素 的影 响 , 取6 支试管, 各加入9 . 0 mL 柠檬苦素溶液, 分别加入浓度为 1 . 0 mo l / L 的含有 F e a 、 C a “、 C u 抖、 A 1 抖、 K 的溶 液 1 . 0 mL , 使柠 檬 苦索 溶 液 中金属 离子 为 0 . 1 mo l / L, 摇匀 , 放置l h、 2 h、 和4 h 后 测 定 吸光 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柠檬苦素的色谱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赣南脐橙主要以鲜食为主,脐橙加工业落后,其主要原因为脐橙等柑橘类汁具严重

的后苦作用,影响产品风味。其中柠檬苦素为加工中主要苦味来源。本文就柠檬苦素的色谱检测方法作简要的概述,旨在为脐橙的深加工中控制产品的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脐橙;柠檬苦素;检测;色谱

前言 赣南是我国著名的脐橙生产基地,素有“中国脐橙之乡”之称。赣南脐橙年产量已经突破150万吨,但目前国内对脐橙的开发利用率较低,95%以上产品仍依赖鲜销;且赣州以纽荷尔脐橙为主栽品种,占种植品种的90%以上,上市集中,常常出现“丰产不丰收”,脐橙滞销,果农“卖果难”等问题。解决赣南脐橙滞销问题,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脐橙深加工,而脐橙原料在深加工过程中变苦,是困扰脐橙果酒生产的难题。脐橙鲜食或其鲜榨果汁并无苦味,但压榨的橙汁在室温中存放几个小时或在冰箱中冷藏过夜,会变苦。这种脐橙果汁中的延迟苦味源于无苦味的前体物生成了柠檬苦素。据报道,脐橙等柑橘类汁出现延迟苦味的原因主要是在酸性、加热、冰冻或机械损伤等逆境环境条件下,果实中所存在的非苦味的柠檬苦素A环内酯转变成了具有强烈苦味的柠檬苦素[1]。脐橙苦味主要来自柠檬苦素类 (limonin)的变化。柠檬苦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脐橙及其产品的品质,测定柠檬苦素的含量可用于控制脐橙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 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建立了多种检测柠檬苦素类似物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 1.薄层层析法 薄层色谱法的优点是简便快捷,缺点是由于是目测,结果误差较大,所以分析重现性一直束缚着其的发展。Dreyer 在最初的柠檬苦素检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65 年,Dreyer 首次使用薄层层析法( TLC) 对柠檬苦素类似物甙元进行了定量分析,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对柠檬苦素结构的解析[2]。随后Hasegawa 和 Bennett 利用这两种方法分离、鉴定 30 种柠檬苦素苷配基和 20 种柠檬苦素配糖体[3]。 我国研究学者将参照Maier等的方法并加以改进,薄板规格为150mm×100mm,展开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醋=4:7,显色剂为二甲氨基卞亚基罗丹宁:硫酸:乙醇=1:2:97(W/W),展距为13.5cm,对柑橘果实提取样品中的柠檬苦素和诺米林进行定性,结果表明二者的R值分别为0.25和0.37,分离度较好[4]。为进一步揭示常山胡柚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对胡柚皮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赵雪梅等对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及现代波谱法(IR、NMR、MS)分离鉴定了常山胡柚果皮中3种化学成分的结构,试验方法为胡柚鲜皮,分别用95%和70%的乙醇回流提取后。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致无醇,依次用氯仿、丙酮、乙醇和70%乙醇萃取。氯仿部位和丙酮部位反复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C 18反相柱层析,以高效薄层层析(TLC)展开,硫酸—香兰素及碘显色检测纯度,以石油醚—丙酮、氯仿—甲醇、甲醇—水等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鉴定了30多种化合物结构,首次将柚皮素、柚皮甙、柠檬苦素这3种化学成分从该种植物中分离[5]。 2.高效液相色谱法 近年来,HPLC法广泛应用于定性定量分析的检测,由于其具有准确、高效、灵敏、时间短、重现性好、样品前处理简单等优点,所以发展很迅速。HPLC是柠檬苦素的主要测定及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最初由Fisher创建[6]。 Soleiman 等人利用 HPLC 技术,对伊朗马赞德兰省柑橘果汁中柠檬苦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柑橘果汁中柠檬苦素的平均含量为 18.5±3.6ppm[7]。Amit Vikram 等人利用 C18 反向柱、二元溶剂梯度体系、二极管检测器,同步定量检测了柠檬苦素、诺米林等 7 种柠檬苦素苷配基和柠檬苦素配糖体,并且发现柠檬苦素和柠檬苦素葡糖苷分别是柠檬苦素苷配体和柠檬苦素配糖基的主要成分[8]。 我国利用高效液相研究柠檬苦素方面,具有大量成果。Shaojie Li和Zhuang Wang采用HPLC检测温州蜜柑中三类主要苦味物质——柠檬苦素、诺米林、柚皮苷在生长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测定柠檬苦素和诺米林时,以二氯甲烷萃取,使用 C18色谱柱,根据Manners等的方法,使用流动相配比为乙腈:10%甲醇=40:60,以 1ml/min的速度等度洗脱,210nm波长下检测;检测柚皮苷时,以纯乙腈为流动相A,10%的乙腈为流动相B,参照Ribeiro等人的洗脱方法,在285 nm波长下检测。结果表明,柠檬苦素、诺米林、柚皮苷分离效果好,检测精确度高[9]。刘亮,戚向阳等人利用 HPLC 技术对国产红葡萄柚、锦橙、酸橙和脐橙进行分析,同步分离检测柠檬苦素和诺米林两种化合物,使用 C18 反向柱,45%乙腈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10nm。样品的回收率、精密度和重现性都比较好[10]。陈静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KR100-5C18(4.6mm .i d.×250mm,5μm)上,分别以乙腈-四氢呋喃-水(体积比为17.5∶17.5∶65)和甲醇-冰醋酸-水(体积比为40∶1∶59)为流动相(流速均为1mL /m in),在207nm和283nm检测波长下分别测定了柠檬苦素和柚皮苷。实验结果表明,柠檬苦素在1.00~50.00mg /L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检出限为0.07μ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6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用该法检测柑橘汁样品中的柠檬苦素,方法简便、快速、准确[11]。刘棠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柠檬苦素含量,以柚子果汁为对象研究柚苷酶处理、果

汁浓缩和低温贮藏等工序对柑橘果汁中柠檬苦素含量的影响,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进样量20 HL,柱温35℃,流动相为水(A)和乙腈(B),以0.5 mL/min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条件:0~4 min,95%A:4~14 min,60%A:14~16 min,保持60%A;16~24 min,30%A:24~28 min,95%A:28~32 rnin,保持95%A;检测波长为210nm。最终实现柠檬苦素、普鲁宁、袖皮苷和柚皮素完全分离,柠檬苦素检出限为0,95 ppm/mL,定量限为3.17 ppm/mL,样品回收率为102.6%~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0.34%~1.04%[12]。 3.超高效液相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是分离科学中的一个全新类别,UPLC借助于HPLC的理论及原理,涵盖了小颗粒填料、非常低系统体积及快速检测手段等全新技术,增加了分析的通量、灵敏度及色谱峰容量。国内对UPLC在柠檬苦素的检测运用方面有较多研究,建立了金柑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的UPLC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在1μg/mL~1780μg/mL和1μg/mL~172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为0.999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 19%~100. 06%和95. 35%~99. 8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74%~2.25%和0.80%~3.36%,检出限分别为1.65μg/g和1.28μg/g,也可用于柑橘、柚子、橙等植物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检测[13]。将UPLC与质谱联用,检测柑橘组织中的柠檬苦素含量,具体工作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ACQUITY BEH C18(50mm×2.5mm,1.9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纯水,采用梯度洗脱:A10%(0min)—50%(3min) —10%(4min) —10%(5min),流速0.3mL/min,柱温40℃,进样量5μL,检测时间5min,正离子模式(ESI+)离子检测器:柠檬苦素母离子m/z=471.1,子离子m/z=425.3,m/z=161.1[14]。 4.高效液相色谱串联技术 Manners和 Hasegawa提出的HPLC-MS法,并使用微球硅胶柱和环己烷、四氢呋喃的二元体系分离柠檬苦素类似物甙元,该方法的高选择性已经达到商业标准[15]。Gary 等人分别利用高效液相-电子轰击电离-质谱联用法(HPLC-EI/MS)和高效液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法(HPLC-APCI/MS),对 17 种已知的中性柑橘柠檬苦素苷配基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已知的柠檬苦素类似物 HPLC-MS 数据提供了色谱特征信息,常压化学电离分子量数据和电子电击碎片数据。电子电击碎片模型与柠檬苦素的结构特征有关。因此,电子电击碎片模型结合常压化学电离分子量数据可能会预测未知的柑橘柠檬苦素类似物[16]。国内早在2000年,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便建立了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柑桔中的柠檬苦素类似物成分的方法,从我国浙江产的柚皮中测出两种柠檬苦素类似物配糖体奥巴叩酮配糖体和诺米林配糖体,为从复杂混合物中筛选生理活性成分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17]。 5.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是快速、简单。分光光度法测量柑桔中的类柠檬苦素化合物主要是根据柠檬苦素和艾利希Ehrlich试剂的反应呈红色,可粗略的测量样品中的类柠檬苦素化合物的总量,而且快速方便,可用于类柠檬苦素的提取研究。Breksa等建立了一种简单和快速测定柑橘汁中总柠檬苦素类似物苷元和配糖体含量的比色方法。方法定量是基于待测物与4-苯甲醛反应会形成红色至橙色衍生物。实验研究了4-苯甲醛浓度、反应时间、试剂组成对颜色的生成和敏感性的影响,并在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18]。刘君研究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类柠檬苦素的方法,以DMAB作为指示剂,进行比色分析,确定柠檬苦素标准品扫描最大波长为470nm,建立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28x+0.0047,R2=0.9945,其平均回收率在91.30%到94.48%之间。此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柑桔种子中类柠檬苦素的总量[19]。 6.结语 以上方法中,分光光度法仅适用于对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总量的测定,TLC法因依靠目测进行定量,测试结果误差较大,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检测灵敏度高,操作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检测柠檬苦素类似物最常用的是HPLC。且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采用HPLC法及其联用技术检测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将日益受到研究学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Maier, V. P., Beverly, G. D.Citrus Limonin Research[J]. Food Sci, 1968, 33:488-492. [2] Dreyer, D. L.Citrus bitter principles—II : Application of NMR to structural and stereochemical problems[J]. Tetrahedron, 1965. 21: 75-87. [3] Hasegawa S, Bennett R.D., Herman Z,et al. Limonoid glucosides in Citrusf[J].Phytochemistry, 1989, 28(6): 1717-1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