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成都地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成都地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8月成都

目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工程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环境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沿线环境质量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项目污染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联系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设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评价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201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发改基础〔2013〕269号)对6号线一期予以批复。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15〕958号)对6号线二期予以批复。2015年6月,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编制完成《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北起望丛祠站,经望丛中路、西区大道、浦兴街、校园路、盛发街、沙西线、交大路、沙湾路、一环路、顺江路、锦华路、三环路、三色路、中柏大道,南至终点站观东路站,全线主要经过郫县、高新西区(属于高新区)、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高新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法规的要求,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二院开展编制《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作,其按照相关导则于2015年8月编制完成报告书初稿。

工程主要内容

一期工程(川师影视学院站~观东路站)全长,全部为地下线,设站25座,其中换乘站11座,全部为地下站;二期工程(望丛祠站~川师影视学院站)全长,全部为地下线,设站13座,其中换乘站3座,全部为地下站。线路全长,共设车站38座;设置一段一场,南面设车辆段一座,北面设停车场一座;共设置3座主变电所;计划于2016年初开工,预计2020年底建成通车。

设计年限为:初期2023年;近期2030年;远期2045年。

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列车运营时间为早5:30至晚23:30,全日运营18小时。

线路:双线,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一般为400m,困难地段为350m;车站正线一般为直线,困难地段不小于1500m;辅助线路一般为250m,困难地段为150m。

轨道:轨距1435mm;正线、辅助线采用60kg/m 钢轨9 号道岔,试车线采用60kg/m 钢轨9 号道岔,车场线采用50kg/m 钢轨7号道岔。

车型及编组:初、近、远期均采用6辆编组的A型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

工程投资:约亿元。

建设工期:2016年底陆续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开始试运营。

图1 6号线一、二期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

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

通过对《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调整方案》和《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对比,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执行了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关意见,工可方案在线路走向、敷设方式、速度目标、列车编组等重要设计参数上与建设规划总体一致。

2 环境现状

工程沿线环境质量概述

2.1.1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现状调查及监测结果,工程沿线现状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评价范围内有敏感点的155处,部分敏感点在昼间监测时段环境噪声超标,超标原因主要是交通噪声影响。

2.1.2振动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沿线132处振动敏感点,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居民、文教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混和区、商业中心区”等标准限值,各敏感点昼夜振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均达标。

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涉及的地表径流主要有沱江河、府河、沙河,均属川西平原岷江水系。2013年成都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劣Ⅴ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为%。主要污染河段出现在府河、沙河、江安河、毗河,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项目特征及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项目拟定的评价范围见如下:

生态环境:线路两侧150m,停车场用地界100m。

声环境:地上线外轨中心线150m内区域;车站冷却塔、风亭、主变电所周围50m内区域;车辆基地厂界外1m区域。

振动环境:外轨中心线两侧60m以内区域,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隧道垂直上方至外轨中心线两侧10m。

地表水环境:车站污水总排放口以及车辆基地污水总排放口。

地下水环境:本项目地下区段沿线可能受影响地段的地下水环境。

空气环境:车站风亭周围50m内区域,施工场界100m范围。

电磁环境:地面线两侧50m,主变电站围墙外50m区域。

固体废物:工程沿线车站、车辆基地生产、生活垃圾。

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项目污染源分析

本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按时序分为两个阶段,即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和运营期环境影响,各阶段环境影响要素具体详见表。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沿线生态绿化景观。

水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沱江河、府河、沙河等河流。

振动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均为地下线,沿线振动敏感点主要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

3.2.4 声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内共分布有噪声敏感点的42处,均为居民住宅。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3.1声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工程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地下明挖车站和高架区间施工,不同的施工方法在各施工阶段产生的施工噪声的影响程度、范围、周期也不同。地下明挖法施工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基坑土石方阶段及底板平整阶段,周围的敏感点在基坑开挖初期及结构施工后期受施工机械作业噪声影响和运输车辆噪声影响,其余施工过程中主要受运输车辆噪声影响。

2、运营期

地下段风亭(冷却塔)噪声贡献量较小,但声环境昼间或夜间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的主要原因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所致,工程建设不会对加重沿线声环境

3.3.2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根据设计文件,区间隧道以盾构施工为主,其对线路两侧地面产生的振动影响很小。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在车站破碎路面和主体结构施工。明挖施工将使用各高频振动机械,对车站周围的建筑影响较大,但其影响为间断性,主要集中在施工初期的路面破碎产生的振动。

2、运营期

沿线敏感点室外环境振动预测值VL

z10预测范围为57~81dB,VL

zmax

预测范围

为60~84dB,对照相应的振动环境标准,VL

z10

值共有42处敏感点超标,各超标敏感点主要是因为位于地铁线路区间内,行车速度快,由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影响较大。

3.3.4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施工期污废水主要来自雨水冲刷产生的地表径流、建筑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建筑施工废水包括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用水、食堂下水和厕所冲洗水。根据水质情况可分为含油废水、生活污水、高浊度泥浆水等。

由于施工期往往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如果施工期废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会引起市政排水管堵塞或使排水口附近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升高,影响周围水环境质量,在含水层施工还可能污染地下水水质。

2、运营期

本工程施工期对沿线河流水质和水量不会产生影响,运营期各车站及车辆基地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不会对河流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工程建成后,各车站生活污水共计380m3/d,沿线各车站生活污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值,且均具备排入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条件。

车辆基地生产废水240 m3/d,生活污水150 m3/d,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城

3.3.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未涉及地下水源保护区。工程对地下水主要的环境影响是地下隧道和车站对地下水径流的阻隔、可能引起地下水位局部壅高并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造成影响,在采取工程措施后,这种影响可得到控制。

区内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处在一个循环的过程内,隧道疏干排水抽出的大量浅层地下水被排泄到地表或者附近的河网中,然后又通过地表入渗和河流补给浅层地下水的形式重新进入到地下水中去,从而使浅层地下水处于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状态中。因此,地下线施工对区内地下水资源量影响较小。

3.3.6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1、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基坑开挖及沙土装卸产生的施工扬尘,车辆运输过程中引起的二次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具有挥发性恶臭的施工材料产生的有毒、有害气味,如油漆、沥青蒸发气体。

施工扬尘主要发生在施工场地周边,在施工场界周围设高约2~3m的施工围墙,阻止部分扬尘向场外扩散,场地内定时洒水、清扫现场,场界门口处设置运输车辆轮胎清洗池,最大限度降低扬尘对周围的敏感点的影响。工程弃渣运输将采用大型渣土运输车,车辆的运输过程中将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施工期间短期内将导致运输道路沿线汽车尾气排放量有所增加,对沿线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随着弃渣运输的结束,汽车尾气对沿线影响也将随之消除。工程在对车站构筑物的室内外进行装修时(如表面粉刷、油漆、喷涂、裱糊、镶贴装饰等),使用装修材料有可能含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污染物有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

2、运营期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轨道交通较公共汽车舒适快捷,同时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其空气环境影响主要体现为正效应。工程大气影响主要为地下车站风亭排放异味及车辆基地油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运营初期风亭排气异味主要与地铁内部装修工程采用的各种复合材料散发的多种气体尚未挥发完有关,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气体将逐渐减少,且在下风向0~10m内可感觉到风亭排放异味,10~30m范围异味不明显;

30m以远范围基本感觉不到异味。设置在道路边的风亭基本上感觉不到异味;另外,随着装修材料的不断改进及“环保化”,运营初期风亭排气异味影响范围将会越来越小,影响时间越来越短。

对所有的风亭都进行了除臭、绿化及消声处理,风亭选用了敞口的矮风亭,并对风亭四周进行绿化,栽种攀爬类植物等措施。

车辆基地职工食堂及炉灶油烟排放少量油烟,安装净化效率最低不小于85%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后,能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规定的排放浓度(m3)的要求。

3.3.7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工程弃渣、拆迁垃圾和生活垃圾。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弃渣,若不及时清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影响市容卫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有机质丰富,如不妥善处理,及时清除,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影响市容及环境卫生以及危及人群(市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另外,地下车站或隧道出口生活垃圾易进入地下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质。

2、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固体废物主要为沿线车站乘客垃圾,车辆基地内生产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少量的维修生产废物,车辆清扫产生的乘客垃圾等生活垃圾以及生产废物。

工程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少量生产废物,生活垃圾排放初期约年,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打扫和收集后,交由当地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车辆基地生产废物产生数量初期约a,危险废物设专门地点室内集中堆放,并按国家和成都市对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交由有资质机构进行妥善处置,其余如金属切削、边角料等生产废物一般回收利用。

因此,本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量较小,经妥善处置后,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影响。

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不涉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主要为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社会关注区。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情况

3.5.1评价标准

根据成都市环境功能区划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具体采用标准。

1、声环境

3、水环境

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

4、空气环境

(1)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

(2)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

5、电磁环境

工频电磁场依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072-2014)中相应限值为评价标准。

3.5.2声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限制夜间进行高噪声、振动施工作业,各施工单位均按要求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

合理布局施工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在施工安排、运输方案、场地布局等活动中考虑到噪声的影响,地下段可将发电机、空压机等高噪声设备尽量放在隧道内。在距离声环境敏感点较近的施工场地内,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减轻施工期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

采取工程降噪措施。根据现场调查,各施工单位均在施工场界修建高2~3m 的围墙,降低施工噪声影响。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应安排在远离住宅的一侧,施工运输车辆严格控制车辆运输作业时间。

经与设计沟通协调,对各车站风亭位置进行调整,确保距离敏感点15m以外;风亭采取消声措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标准要求。在采取措施后,使轨道交通噪声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噪声达标或控制增量在分贝以内。

3.5.3振动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控制强振动施工机械的使用,并尽量将施工中各种振动性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避免夜间施工扰民。在距离建筑物较近地段施工,减少工程施工对地表构筑物的影响。对隧道施工地段应对地表建筑物加强施工期监测,事先对周边详细调查、做好记录。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对周边建筑物形变及地面沉降均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根据沉降观测资料采取工程措施。

对于运营期振动超标的敏感点,根据不同超标量的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减振措施,对超标振动敏感点设置高等减振措施(如轨道减振扣件及同等减振效果的设备)或特殊减振措施(如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及同等减振效果的设备)。在采取建议的减振措施后,各敏感点由本工程产生的振动均能达标。

3.5.4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1、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放。并根据成都市的降雨特征和工地实际情况,设置好排水设施,制定雨季具体排水方案,避免雨季排水不畅,防止污染道路、堵塞下水道等事故发生。

2、将施工排放的泥浆水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冲洗或绿化,不外排,污泥经干化后统一外运至指定地点由地方渣土管理部门统一处置。

3、车辆基地生产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沿线各站设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就近排入城市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

3.5.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明挖法施工的车站需进行施工前降水。施工前的疏干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水位降低,有可能诱发地面沉降问题。在施工时,宜合理地选择降水方法和基坑支护措施,加强沉降检测,把由于降水引起的环境问题降到最低,避免因降水导致地面沉降,危及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地基安全。

2、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可能发生水土突涌事故,设计、施工时可通过工程降水减压等措施避免水土突涌的发生。

3、地铁的修建有可能使地下水水位壅高,但壅高水位给建筑物带来安全方面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施工时应该及时对开挖的地方进行回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下水的过水断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地下水径流的影响。

3.5.6空气环境保护措施

1、在开挖、钻孔时对干燥断面应洒水喷湿,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由于植被破坏而使表土松散干涸的场地,也应洒水喷湿防止扬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回填作业时产生扬尘扬起;施工期要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湿的措施,防止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场地的弃土应及时覆盖或清运。极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2、对所有的风亭都进行了除臭、绿化及消声处理,风亭选用了敞口的矮风亭,并对风亭四周进行绿化,栽种攀爬类植物等措施。

3.5.7固体废物影响防护措施

1、严格遵守成都市关于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余泥等散料运输必须有资质的专业运输公司运输,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超载、沿途撒漏;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尽量缩短在闹市区及居民区等敏感地区的行驶路程;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

2、对沿线各车站的生活垃圾,运营管理部门可在车站内合理布置垃圾箱,安排管理人员在地面和车厢内及时清扫并进行分类后集中送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车辆基地内产生的少量金属切屑、废边角料可回收再利用。

4、工程产生的废油渣(泥)、废蓄电池、废变压器油、废油及废含油棉纱等危险废物,按国家和成都市对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置,加强集中管理,交由有资质机构处置。

3.5.8环境敏感区保护措施

线路穿越敏感建筑时采用盾构法施工,运营期采取设置特殊减振措施(如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车站施工采取明挖的施工方法,产生的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就

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本工程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运营无环境风险。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本项目拟采取的治理方法均为通用、成熟和有效的方法,在运行稳定的情况下,通过采取的环保措施可减轻或消除项目施工或运营对沿线的不良影响。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工程的建设对沿线影响区的社会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实施虽然会对沿线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和污染而造成环境经济损失,但工程采取环保措施后,可将工程环境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本线的建设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避免了地面城市道路建设给成都市空气环境、声学环境质量带来的污染影响,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的原则。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情况

本项目工程拆迁总数量为平方米。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根据地铁工程运营期的特征以及运营后的环境监测模式,建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根据各项目的工程特征,运营期环境监测项目包括噪声(等效A声级)、恶臭、生产废水(PH、SS、CODcr、BOD5、石油类)、振动(垂直Z 振级),并制定相应的环境监测方案。

在工程建设前期和施工期,建设单位设置兼职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负责工程建设前期的环境保护协调工作,并负责处理环境问题投拆;施工期,建设单位由总工办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负责在拟定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工程监理招标文件中的环保条款和责任,督促和检查施工单位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并负责施工期的环保投诉和处理;各施工单位均设有安质部,专人负责本标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接受建设单位、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在工程运营期,建设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负责6号线工程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业务受四川省环保厅和成都市环保局的指导和监督。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与《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调整方

案》中规划线路走向基本相符,执行了环保部《关于〈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的要求。工程建设及运行主要带来生态、噪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影响,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5 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林先生

电话:

传真:

通讯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396号地铁大厦

邮编:610041

评价机构

环评机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徐先生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3号

邮编:610031

杭州地铁营运情况调查报告

杭州地铁营运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我们小组成员几天的共同努力,对杭州地铁有关负责人的采访,获得一些相关的了解,并且进一步对杭州市民做有关杭州地铁的宣传工作。通过对现有地铁的城市的网上资料的搜索,对杭州市民的有关地铁方面的调查,通过这些方面的比较,获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来供杭州地铁建设局参考。 关键词:采访宣传搜索调查实地考察比较获得提供 杭州地铁总体规划,地铁全线长278公里,共设有8条线路,杭州地铁全部8条线路将在2050年完成。其中第一期工程公里的线路,预计总投资345亿元人民币(约68亿新元),在2010年前完成。 根据杭州市地铁建设规划,到2015年将建成1、2、4号线(其中:1号线为一期工程,2号线为一期工程,4号线为近江站至火车东站线路),线网总规模约公里,设站65座,换乘站4座;到2017年,我市将建成由1、2、4、5、6号线路组成的地铁线网,总规模约公里,设站137座,换乘站15座。 从远景发展规划看,杭州地铁的全部线网将由13条线路组成,总线网规模累计约522公里,设站279座,换乘站51座。由此杭州将建成多层次、立体式的现代化地铁公共交通体系。 杭州地铁在2007年3月28日全面动工,杭州地铁一号线共有30个站点,已经正式投入营运。

杭州地铁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行了同台换车的设置,这是其他地铁都没有尝试过的。为了更多的服务市民,杭州地铁所有的厕所都想市民开放。为确保残疾人乘地铁更加方便,杭州地铁对残疾设施也下了好大的功夫,一号线的运营给杭州市民提供1000多个工作岗位,可以缓解一部分的杭州的就业问题。 因此我们就七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了解,以下是我们对每个方面的调查报告及分析。 一.地铁乘坐年龄段(人群层次) 乘客们的年龄基本上在15—55岁之间,其中最中坚也是数量最多的人群是35岁上下。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大体上都是学历层次较高的白领阶层,他们有着固定的收入来源,有文化,重时间和效率,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他们乘坐地铁的主要目的是来回奔波于上学工作上班的地点及居住地之间,当然他们也追求时尚,是城市潮流的引领者。 二.每列地铁的乘坐率情况 每列地铁有六节车厢,共238个座位,其中车头和车尾每节车厢座位可以容纳37人,中间4节车厢每节车厢有41个座位。 杭州地铁一号线进行的AW3是超员试验,模拟列车每平方米承载9人,整列车要运载超过2400人的情况进行载重实验,试验成功说明,杭州地铁1号线在极限载客情况下,也能保证正常行驶、安全运行。每列车厢的乘坐率都较高。2014年1月6日17点55分,运营了408天的杭州地铁,乘坐人

地铁建设调研报告.docx

地铁建设是近期的热门话题,地铁的运行缩短了城市各区块的相对距离,促进了城市内部各种元素的高效流通,也为城市中心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从规划看,先期建设的1号、2号地铁线路将穿越我区的中心地段,这将给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为此,区发展和改革局成立了专门课题小组,通过综合调研和考察分析后,撰写了调研报告,就地铁建设对我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就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完善配套,实现中央商务区建设与地铁经济发展的双赢,多途径提升和强化我区中心城区地位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找范文请到范文先生网]一、字形的地铁下城段2005年6月6日,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了国务院审批,杭州也成为国内第十个批准建造地铁的城市。根据建设进程安排,2010年将建成的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822公里,初步形成杭城轨道交通网络骨架。见图字型下城区域地铁段杭州1、2号地铁线路图最早建成也最受瞩目的地铁1号线起于临平副城及下沙副城中心区,止于江南的萧山湘湖,覆盖了杭州市一主三副,形成东-北-西-南的状半环形骨干线,线路全长58公里,设车站39座,其中,在下城区域设车站4座,分别是庆春路站、武林广场站、西湖文化广场站、艮山门站,途经我区文晖、朝晖、天水、武林4个主要街道,涉及艮山流水苑、和平小区、朝晖一区、朝晖二区、中北苑、西子花园、中山花园、灯芯巷小区、皇亲苑等居住区,而沿途的杭州大厦、银泰百货、连卡佛、杭州百货大楼等商业设施,具备成为

商业中心型地铁商铺的条件。2号线一期工程从丰潭路文二西路交叉口出发,路经文二西路至保?路拐弯,到庆春路向东过钱塘江后到萧山,从而使城西、庆春路的交通问题得到缓解。线路长298公里,设车站19座,其中,在下城区域设车站2座,分别是庆春路站和建国路站,途经我区武林、长庆、潮鸣3个街道,辐射西子公寓、广利大厦、仙林苑、青春坊、云龙公寓、水岸城市花园等居住区,而沿途的金融、商务、休闲设施更是不胜枚举。地铁1号线途经下城部分自艮山门起,贯穿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与2号线庆春路段连接,正好构成了开口向东的U字型,武林广场地铁站将成为整个轨道交通的枢纽,这里还是1号线与3号线交汇的地方,乘客在此也可实现同台换乘注。这将大大提升杭州地铁的人性化色彩,提高通行效率。注所谓同台换乘就是穿越月台实现换乘,即在换乘另一条轨道线路时,乘客无需上下楼层,使步行和等待的时间达到最小化。大家深有体会的是,现在若要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从一号线换乘到2号线,需要走楼梯、过通道,绕来绕去走很多路,对于乘客来说很不方便。二.地铁建设,利弊共存杭州地铁的规划建设,特别是地铁1号线的首先动建,在带给杭州地区交通便捷的同时,将给位于杭州中心城区的下城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一地铁建设为下城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综合效应1、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居住压力,促进中央商务区建设从下城区的中心城区位置看,现在乃至今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居民的密集居住程度与武林广场中央商务区周边的繁荣、集聚的商务、

地铁社会实践报告

公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认识实习 总结报告 姓名:陈洁宇 专业: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 学号:201121050326 实习地点:中国﹒西安 指导教师:彭辉王永岗李岩龙雪琴 实习时间:2013.10.28-2013.11.10 一.实习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认知实习 二.实习内容 1.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运用 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 三.实习形式 现场参观和讲解 西安地下铁道跟站实习 四.实习总结 4.1 实习准备 在去年这个时候看到学长学姐前往西安地铁实习,便非常向往本学期9、10周的这次 地铁认识实习。在实习之前我做了详尽的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在平时的生活中乘坐地铁时,留心地铁的场站设计、与周边交通衔接,比较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出行的优劣。观察市民乘坐地铁时遇到的问题,总结自己和朋友出行时遇 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实习。 ? 积极了解轨道交通的相关知识:国铁的相关信息,高铁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的发展、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情况。了解和比较各类轨道交通的发展。 ? 认真学习本学期相关课程,特别是机电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等专业课程,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实习。 ? 准备实习需要的相关硬软件:相机、笔记本、录音笔、小组分工、安装相关软件。 ? 准 备在实习中更好的接地气,学习城市轨道相关的职业精神,培养职业素养,为就 业做更多准备。 4.2 实习过程描述与内容总结 全面系统论述西安地铁二号线控制中心(occ)、车辆段及二(一)号线各车站的实习认 知,并分析个人对西安地铁二(一)号线车站布局设计、运营组织管理及其与周边区域交 通衔接方面的看法等。 4.2.1 西安地铁概况 西安地铁标识 西安地铁,全称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首条线路于2011年投入运营,是中国西北地区首个、中国大陆继北京、天津、上 海、广州、深圳、南京、沈阳、成都、重庆后第十个运营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是继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沈阳、成都后中国大陆第九个实现多线路换乘组网 的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目前营运里程45.9公里,是世界四大古都里程最长的大运量城市轨 道交通系统。 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拥有众多不可再生的古长安城建筑、遗址、地下文物。

西安地铁8号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内部

西安市地铁八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建设单位: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西安

前言 1、项目由来及概况 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19〕1049号下发了《关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2024年)的批复》,根据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1号线三期、二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4号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线路全长约150km,其中八号线50km。 西安市地铁八号线工程 [以下简称八号线] 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主骨架线路,线网中唯一的环线线路。线路贯穿雁塔区、新城区、灞桥区、未央区、莲湖区等5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园区、经开区等4个开发新区。先后沿丈八东路、雁展路、雁南四路、寒窑路、南三环、长鸣路、幸福林带、广运潭大道、浐灞一路、凤城二路、朱宏路、大兴路、西二环、沣惠路及唐延路布设。 八号线线路全长49.896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37座,其中换乘站18座,平均站间距1.349km,在长鸣路东侧、东月路南侧设长鸣路车辆段,在凤城五路北侧、北辰大道西侧设置环园中路停车场。全线新建1座主变电所,共享一号线环城西苑、二号线会展中心、五号线荣家寨主变电所。控制中心设置于长鸣路八号线长鸣路车辆段地块内。 2、项目特点 拟建项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铁项目是一项投资高、施工期长、规模大、影响区域范围广的工程,施工期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工作内容不同,产生的环境影响范围、程度、方式、时间不同。其中,工程车站、区间、车辆段、停车场等的土建施工持续时间长,施工土方量大,投入的材料、人员、施工机械数量多,对交通干扰较大,是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大的时段。 2、八号线工程位于城市建成区,沿线穿越城市中心城区以及居住区、文教区等环境敏感目标集中区域,全线采取地下线方案。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为地下段列车运营产生的振动影响,风亭和冷却塔产生的噪声影响。

关于全国地铁运营情况的调查

全国地铁运营情况的调查 电气11 据《2014年-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模式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以下分别对各地地铁作简单介绍。 1北京地铁 历史概况:北京地铁是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始于1953年,工程始建于1965年,最早的线路竣工于1969年,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地铁系统,图1为北京地铁标志。 运营规模:截至2013年9月,以运营里程计算,北京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地铁系统。共拥有17条运营线路、270座运营车站(换乘车站重复计算)、456千米运营里程。以客运量计算,北京地铁亦是中国大陆最繁忙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北京地铁工作日的日均客运量在1000万人次左右,峰值运量达到1105.52万人次。 空间分布:目前北京地铁共有11条经过北城(2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3号线、15号线、昌平线、机场线),其中共计约119座车站,含114座城区车站。(换乘站不重复计算)共有8条地铁经过南城(2号线、4号线大兴线、5号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房山线、亦庄线),其中共计约78座车站,约有45座位于城区。共有2条线路位于南北城分界(1号线、八通线)。 供电方式:北京地铁1号线采用750V直流供电。地铁1、2、4、5、9号线以及10号线一期工程均采用分散式供电。10号线二期工程采用混合式供电方式。 图1 北京地铁标志 2天津地铁 历史概况:天津地铁是服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1970年4月7日建设,于1976年10月10日通车运营。天津是中国大陆第2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运营规模:截止到2013年12月28日,天津地铁共有4条运营中线路,总里程达到136公里。2013年12月24日,天津地铁日客流量首次突破百万,达102万人次,其中1、2、3号线88.5万人次,津滨轻轨9号线13.5万人次。

地铁调查报告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外实践调查报告 课题:关于地铁开通对于西安市民影响的调查 组长:刘 振强 100520513 成员:杨帅 100520523 班级:材料应用101 成绩: 李升 刘康 张磊 100520510 100520512 潘正浩 100520526 100520518

目录 1 引言................................................................. 3... 2调查设计 2.1 调查方法 ...................................................... 3.. 2.2 调查过程 ...................................................... 3.. 2.3 调查实施 ...................................................... 3.. 3地铁对于市民影响的现状分析 3.1对于管理者个体经营者退休人员的数据分析 3.1.1 出行的影响............................................... 4.. 3.1.2 出行费用的影响........................................... 5.. 3.1.3 商业活动和文化的影响...................................... 5. 3.2对于白领阶层的数据分析 3.2.1 出行的影响............................................... 6.. 3.2.2 出行费用的影响........................................... 7.. 3.2.3 商业活动和文化的影响...................................... 7. 3.3对于工薪阶层的数据分析 3.3.1 出行的影响............................................... 8.. 3.3.2 出行费用的影响........................................... 9.. 3.3.3 商业活动和文化的影响...................................... 9. 3.4对于学生的数据分析 3.4.1 出行的影响 (10) 3.4.2 出行费用的影响 (10) 3.4.3 商业活动和文化的影响 (11) 3.5地铁对于市民影响的现状总体分析 3.5.1 出行的影响 (11) 3.5.2 出行费用的影响 (11) 3.5.3 商业活动和文化的影响 (11) 4建议和结论 4.1 意见 (12) 4.2 结论 (12) 参考文献 附录1:调研结果 附录2:关于地铁开通对于西安市民影响的调查问卷

轨道交通的调查报告

轨道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XX年11月15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

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

浅谈地铁车站地面附属建筑

浅谈地铁车站地面附属建筑 摘要:文章从成都地铁1号线车站地面附属建筑风亭的外观设计出发,基于城市的景观概念,着重阐述了地铁车站地面风亭的建筑布置形式、外观设计与城市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结合的方式、方法。阐述了笔者的设计观点和设计思路,并提出了风亭布置适用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初步的解决问题思路。 关键词:地铁车站地面风亭城市景观结合 1 概述 地铁车站的地面附属建筑(出入口、风亭等)布置形式,受到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受站址周边环境条件的限制。应综合考虑线网和线路条件、道路的交通流量和交通疏解条件、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车站的施工工法、站址范围内地面和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影响因素。并结合车站的不同特点,在满足地铁车站使用功能和运营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地铁车站的地面附属建筑布置形式。 目前国内由于气候条件、温湿度和车站的规模等因素,地铁车站一般设有3~4个车站风亭。地面风亭为防止雨雪、灰砂、地面杂物等被风吹入通风道内,并从安全考虑,一般设有顶盖及围护墙体,通风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一般不小于2m,并且为避免串风,进风及排风口之间水平距离不小于5m。因此一般地下车站的组合式高风亭的体量相当巨大,高度接近或超过10m,对周边的环境及城市景观影响很 大。 为此,本文通过对我院作为总体设计的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中最直接体现城市形象这一窗口功能的一个分项工程:车站地面附属建筑——风亭的布置形式的分析研究,探讨与1号线部分车站特点相适应的地铁车站地面风亭合理、可行的布置形式。 2 成都地铁1号线工程概况

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升仙湖至世纪城段)呈南北走向,贯穿成都市城区的南北,为南北方向主干线,串联了城市新老城区中心和南北两端新发展区。该工程北起红花堰站北端,然后向西折向站北一路,向南下穿火车北站铁路站场后,沿人民北、中、南路及其南延线南下,出火车南站穿南延线与三环路立交桥进入南都西路,并沿南都西路,经三环路、行政中心和孵化园后,向东穿过外环高速公路折回人南延线,南止于新会展中心,线路全长18.5km,全部为地下线。一期工程共设车站17座,依次为:升仙湖站、火车北站、人北站、文殊院站、骡马市站、天府广场站、锦江宾馆站、华西坝站、省体育馆站、倪家桥站、桐梓林站、火车南站、高新站、行政中心站、孵化园站、海洋公园站、世纪城站。本工程2010年9月底建成试通车后,减少了地面交通压力,较大程度缓解了沿线区域交通紧张矛盾,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和乘车环境。(详见附图2-1) 3 风亭外观设计的定位 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火车北站至桐梓林站段线路,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沿城市主要交通走廊——人民北、中、南路及天府大道南延线布设。人民南路作为成都市的中轴主干道,对于城市的景观功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地铁1号线线路走向正处于人民北路、人民南路及南延线路面以下,其车站地面附属建筑必然与之产生接口关系,而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间,正逢成都地铁1号线地面附属建筑工程建设与成都市人民南路市政改造项目同步,因此市规划及相关部门提出:地铁1号线地面附属建筑的形式及体量不能对人民南路的景观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如何减小地面附属建筑的体量以及风亭的外观与人民南路改造的景观如何统一,成为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解决的重点问题。(附图3-1人民南路街景)

关于关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关于关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关于关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实例的回顾,在对环境评价结果与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包括环境保护目标的选择、源强类比的准确性、噪声与振动预侧方法及采取控制措施的原则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 城市轨道交通不仅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而且对于引导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带动房地产经济发展,其优势显着。然而,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轨道交通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于地面或高架线路,噪声对环境影响最为突出;而对于地下线路,其振动影响是首要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影响评价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通常作为评价重点被列为专题,它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针对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开展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 1、环境保护目标的充分性

对于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应从敏感保护目标的类型、功能、时间、区域、分布及特点等方面,做到内容全面、调查充分。 1)类型 教学单位、医疗单位、重要科研单位、幼儿园、疗养院、养老院、居民住宅,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性建筑均视为环境保护目标。 2)功能 同一环境保护目标包含多个环境敏感点。环境敏感点是指轨道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学校教室、学生宿舍、医院病房、疗养院和敬老院住房以及居民住宅等。 3)时间 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既有的建筑,而且拆迁后暴露出来的,需要重新规划且尚未实现规划的未来的环境保护目标,均应列为环境保护目标。 4)区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社会调研报告

精心整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调研报告 一、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预测分析 (一)预计区域人才需求量 从全国来看: 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照此计算,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为369750人至591600人。以现有的人才需求结构来看,其中60%为运营管理人员,故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的运营管理人员将达到221850人至354960人。 从成都市来看:

依据2008年版《成都市总体规划》及《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于2011年3月正式通过市政府批复。2011年版线网规划由原04年版的7条线路增加到23条线路。线网总里程由原线网规划274.15公里增加到938公里。具体为:地铁线路10条,全长371公里;市域快线9条,全长475公里;市域铁路2条,全长92公里。线网形成后,中心城区(绕城内)线网密度由原0.34 222680 32% , 晰。20-30人, 可以预测近期内新增一条线路至少需增加运营管理人员人数( 见下表) 。

根据前期调研的情况来看, 行车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岗位专业训练才 , 行车的相关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群: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售检票人员、安全运行监督员、乘务人员、通号、车辆、AFC等系统维修、维护人员、行车调度、值班站长、车站站长。

2)城市客运管理:车辆调度、咨询服务、安检、售检票人员、车站管理。(五)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情况 1.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一)从业基本素养 (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结构与要求

杭州地铁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杭州地铁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地铁建设是近期的热门话题,地铁的运行缩短了城市各区块的 相对距离,促进了城市内部各种元素的高效流通,也为城市中心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从规划看,先期建设的1号、2号地铁线路将穿越我区的中心地段,这将给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为此,区发展和改革局成立了专门课题小组,通过综合调研和考察分析后,撰写了调研报告,就地铁建设对我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就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完善配套,实现中央商务区建设与地铁经济发展的双赢,多途径提升和强化我区中心城区地位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20xx年6月6日,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了 __审批,杭州也成为国内第十个批准建造地铁的城市。根据建设进程安排,xx年将建成的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线 路总长82.2公里,初步形成杭城轨道交通网络骨架。(见图)U字 型下城区域地铁段杭州1、2号地铁线路图最早建成也最受瞩目的地 铁1号线起于临平副城及下沙副城中心区,止于江南的萧山湘湖,覆盖了杭州市“一主三副”,形成“东-北-西-南”的“Y”状半环形骨干线,线路全长58公里,设车站39座,其中,在下城区域设车站4座,分别是庆春路站、武林广场站、西湖文化广场站、艮山门站,途经我区文晖、朝晖、天水、武林4个主要街道,涉及艮山流水苑、和平小区、朝晖一区、朝晖二区、中北苑、西子花园、中山花园、灯芯

巷小区、皇亲苑等居住区,而沿途的杭州大厦、银泰百货、连卡佛、杭州百货大楼等商业设施,具备成为商业中心型地铁商铺的条件。2号线一期工程从丰潭路文二西路交叉口出发,路经文二西路至保?路拐弯,到庆春路向东过钱塘江后到萧山,从而使城西、庆春路的交通问题得到缓解。线路长29.8公里,设车站19座,其中,在下城区域设车站2座,分别是庆春路站和建国路站,途经我区武林、长庆、潮鸣3个街道,辐射西子公寓、广利大厦、仙林苑、青春坊、云龙公寓、水岸城市花园等居住区,而沿途的金融、商务、休闲设施更是不胜枚举。地铁1号线途经下城部分自艮山门起,贯穿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与2号线庆春路段连接,正好构成了开口向东的“U”字型,武林广场地铁站将成为整个轨道交通的枢纽,这里还是1号线与3号线交汇的地方,乘客在此也可实现同台换乘(注)。这将大大提升杭州地铁的人性化色彩,提高通行效率。(注)所谓“同台换乘”就是穿越月台实现换乘,即在换乘另一条轨道线路时,乘客无需上下楼层,使步行和等待的时间达到最小化。大家深有体会的是,现在若要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从一号线换乘到2号线,需要走楼梯、过通道,绕来绕去走很多路,对于乘客来说很不方便。 (一)地铁建设为下城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综合效应 1、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居住压力,促进中央商务区建设从下城区的中心城区位置看,现在乃至今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居民的密集居

成都地铁站务人员能力需求分析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成都地铁站务人员能力需求 的调研 二级学院: 姓名: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20年 4 月30 日

摘要 地铁站务员是在地铁中服务乘客,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的工作人员。地铁站务人员不仅要服务乘客,同时他们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着地铁运行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地铁站务人员的能力提升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此,对成都地铁站务人员的能力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成都地铁站务人员的能力素质的不足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成都地铁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地铁站务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策略。

目录 第1章绪论................................................ - 1 - 1.1调研背景........................................... - 1 - 1.2 调研目的........................................... - 1 - 1.3 调研方法........................................... - 1 - 第2章成都地铁站务人员能力需求的影响因素.................. - 2 - 2.1成都地铁站务人员能力需求的影响因素 ................. - 2 - 2.1.1 学习能力..................................... - 2 - 2.1.2 情绪管理能力................................. - 3 - 2.2 针对站务人员出现的业务问题的解决措施建议........... - 3 - 2.2.1.当前站务人员在业务上出现的问题.............. - 3 - 2.2.2当下站务人员业务问题的解决措施................ - 4 - 第3章分析未来站务人员的核心能力需求...................... - 5 - 3.1熟练掌握业务能力 ................................... - 5 - 3.2 提高沟通能力....................................... - 5 - 3.3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 - 6 - 3.4做好情绪管理....................................... - 6 - 参考文献................................................... - 8 - 致谢...................................................... - 10 -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和运营都会对沿线和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应该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于低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哈尔滨市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对其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对工程设计中的环保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运营期 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与措施 1.1.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 1.1.1施工期噪声源分析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源主要包括车站挖掘、大型构件的吊装、混凝土拌和、站台基础施工时使用的钻孔、破除和修复路面时采用的空压机和压路机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另外,建筑材料及残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对运输道路沿线的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表1是部分施工机械的噪声影响。 表1 部分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和振动级 1.1.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施工期间除了要遵守国家关于施工噪声管理的各项规定之外,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实际,对施工期噪声控制提出以如下对策和建议: 1.噪声较大的机械尽量布置在偏僻处或隧道内,使其尽量远离声环境敏感点,不能更换地点的,应采取隔噪措施。 2.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使用也要限制在7:00-12:00和14:00-21:00的时间范围内,若无特殊原因严禁连续施工。 3.运输车辆在路线上应该选择远离环境敏感点的一侧。 4.使用商品混凝土,消除施工场地内混凝土搅拌机的噪声影响。

5.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期,在施工工程招投标时,将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2施工期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 1.2.1施工期振动因素分析 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含有较多的振动型作业,其中既包括盾构机、钻孔、打桩、挖掘、夯实等施工作业以及运输车辆在作业中所产生的振动,根据该地铁工程的施工特点,工程施工时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和振动源强见表1 1.2.2施工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该轨道交通工程的大部分路段均采用盾构法施工,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的振动机械作业引起的振动对隧道上方的敏感建筑影响较大,部分地点存在超标现象。此外,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作业时,其产生的振动亦对近处的敏感建筑产生较大影响。 1.2.3施工期振动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1、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在满足施工作业要求、不降低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对施工场地布置与周边相对位置关系予以充分考虑,以使施工振动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在保证施工进度、不延误工期的前提下,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将有强振动污染的施工作业尽量安排到白天进行,并尽量做到文明施工。 3.加强环境管理 为了对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影响进行有效地控制,除落实上述控制措施之外,还必须加强环境管理,由市环保部门对于施工过程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此外,在施工和工程监理过程要对有关环境控制方面设立专人负责,以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顺利实施。 1.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 1.3.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排放的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有机械设备清洗废水、泥浆水、场地初期雨水;生活污水有职工粪便污水及食堂产生的污水。大部分废污水最终将进入城市下水管网,对受纳水体松花江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降低水位主要抽取的是潜水和上层滞水,抽排水虽减少了部分地下水资源,但上层滞水和潜水水质相对较差,是承压水的主要污染源。所以抽排上层滞水和潜水为地铁沿线承压水消除了部分污染源,有利于下层承压水水质的改善。由于本工程的建设利用原有“7381”人防工程,所以施工中工程量相对 减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扰动,也就降低了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在施工期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将全部排入市政排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和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集中收集,及时由市政环卫部门清运处理,这样可避 免施工中产生的污水随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1.3.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由于施工期废水排放量不大,也没有什么有害物质,因此,只要侧重于以下管理,对环境的影响将是微小的。

地铁调查研究报告

西安地铁的现状分析及处理方案 ——基于西安市民对地铁满意度的分析视角 摘要:西安地铁于2006年9月29日开工建设,2011年9月16日投入运营。目前运营1条线路(2号线)、全长约20.50公里,设17座地下车站。地铁的运营,在给市民带来便捷交通方式和更多出行选择的同时,仍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以地铁二号线为切入点,从地铁站外观、站点设臵、计费方式、人员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调查了乘客对西安地铁的满意度。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以期提高地铁服务水平,为乘客创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 关键词:西安地铁乘客满意度解决办法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地铁,全称地下铁道,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 西安地铁(xian metro),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依据《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条例》,其正式名称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xian metropolitan transit railway system),于2006年9月29日开工建设,2011年9月16日投入运营。目前运营1条线路(2号线)、全长约20.50公里,设17座地下 车站。线路北起位于未央区的西安火车北客站,南至位于雁塔区的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将西安市南北中轴线上的龙首原、钟楼、小寨等商圈紧密联系起来,目前日均客流量20万人次。西安成为中国大陆第十个运营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作为现代化的公共运输工具,地铁运输量大,经济实用,污染小等优势特点,顺应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趋势,对拉大城市骨架、缓解交通拥堵、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安地铁2号线的投入运营,不仅丰富了城市交通方式,改变了市民的出行选择,缓解了西安由于车多路窄引起的交通拥堵;而且拓展了城市空间,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功能,有效促进了gdp的发展。 当然,作为西安市第一条地铁线路,地铁2号线的运营也暴露出一些在施工过程中、运营期间的问题与不足。为此,笔者通过此次社会调研的契机,从地铁站外观、站点设臵、计费方式、人员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地铁2号线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当下乘客对于西安地铁这一新兴的交通工具在各方面的满意度,并针对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发展方向,以期趋利避害,提高地铁的服务水平,为乘客创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为今后西安地铁的发展建立出一份蓝本和计划,促进西安地铁事业和公共交通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方法 整理原有资料,查阅有关文献,并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更加全面。 科学的文献资料。 (2)调查问卷针对地铁站的乘客采取判断抽样,在电视塔站、小寨站、钟楼站三个车站有针对性地像不同年龄、性别的乘客分发问卷,运用问卷方式调查。由于采用组员询问、填写的方式,问卷回收率较高,问卷有效率较高。三个站点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90份。 (3)个案访谈 特别针对地铁站相关负责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工作,对于地铁站的使用现状、发展规划以及乘客反响等方面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让我们对此有了更详尽的了解。 (4)实地考察 小组成员前往各个地铁站对于其装修风格、指示标识、卫生状况、等候情况等情况进行

地铁调查报告

关于长沙地铁对市民生活影响的 调研报告 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班级:城市规划1203班 学号:201217020303 姓名:唐梦甜 指导老师:袁敏

目录 1 调研内容及分析框架 1.1 调查背景 1.2课题确立《调查目的和意义》1.3 调查过程及方法 1.4调查时间 2 长沙地铁的基本情况 2.1 地铁的建设现状 2.2 地铁布局特点 3 地铁建设对市民生活的影响3.1 地铁的建设对居民出行影响3.2人们对地铁建设问题的关注 4结论与建议 4.1针对长沙地铁建设影响的结论4.2对于地铁建设的改进意见 5结语 附录 问卷调查表

参考文献 一调研内容及分析框架1.1 调查背景

由于长沙的快速发展和长株潭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公交系统和路网系统已经不能适应长沙的快速发展了,为了给居民的生活提供便捷的出行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地铁系统建设的设想被提出并且得以实施。2009年1 月15 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长沙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长沙地铁的建设能为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使得市民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也有望彻底解决这个城市拥堵的交通,因此地铁的建设成了长沙市民热议的话题,也成了政府首要关注的建设项目之一。 长沙地铁2号线正式运行标志着长沙城正式进入轨道交通时代,交通问题便可引刃而解。 1.2课题确立《调查目的和意义》 地铁作为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和促进城市发展上的先导功能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长沙的地铁建设正处于一个正在开始发展并且呈现巨大发展潜力的交通方式,虽然目前为止只有地铁2号的正式运行,但是地铁在长沙市民的生活中无疑是备受重视的,在修建时期,我就早已观察到各个站点周边都已经打响了地铁站的口号。地铁物业一词便可以贴切的形容站点周边的场景,它就像是一个井眼一样,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无限的希冀。 地铁的作用并不仅仅能使市民的生活出行更加便捷,更多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城市格局,也就意味着地铁路网的扩大或是修编线路可以分担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及引导城市外围区的发展。我们眼里看似小小的地铁却悄然从各个方面改变着这个城市。 所以我确立了长沙地铁对城市生活的影响这个课题,他不仅可以让我们实实在在的了解到地铁的发展对这个城市的影响,也可以了解地铁建设式怎样改变市民生活的。 1.3 调查过程及方法 由于是第一次做社会实践调查我首先在网上查找了长沙地铁建设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长沙目前地铁建设的规模和发展前景,也从一些知情人士那得到了一些宝贵的有关长沙地铁最新进展。在了解这些基本的知识后,我开始制作关于长沙地铁建设对城市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在几经修改之后终于成功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制作。在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我便开始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自己作为一个没有太多社会关系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和联系的人有限,而且大多都是属于学生教师这类群体,真正生活在长沙,体验长沙交通状况的人十分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缺憾,我邀请了两位好友帮助我一同完成这项任务,我打印了150份调查问卷,然后我们三个人分别在各大商场站点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得到比较接近事实和社会生活的结果,但是仍然效果不佳,由于商场站点的人们大都有自己得事情或者急着赶时间无法为我们提供这些帮助。我们只好另外思考地点来完成这项工作,在我们的再三商讨下,我们决定在公交车上,地铁上,还有餐馆来发放调查问卷,因为在车上或是餐桌上人们都能闲下来,也能为我们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皇天不负苦心人,我们终于有效的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发放和调查结果的分析。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磁悬浮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线路短、敏感点集中、环境要求高。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由环保部审查。 特征的环境污染:噪声、振动。 一、项目相符性分析: (1)该项目为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的一条线路。 (2)必须已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中; (3)分析环评阶段的工程方案与建设规划和规划环评阶段的建设方案的工程方案一致性及变更情况。 (4)给出相关变更内容的环境影响比选分析结果。 (5)分析线路走向、站场设置选线选址的优化内容,早期介入。 (6)明确工程方案对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主要工程内容 内容全面,列表说明,附图给出平纵剖面图。 (1)线路起、终点、经过的街道、地面线、地下线、高架线长度等、车站数量(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变电所、车辆段、综合基地、通风系统(风亭、冷却塔数量)。 (2)工程施工方法:车站、区间 (3)明确渣土及土石方去向 (4)明确工程高架线路、地面线路、地下线路的结构形式、几何尺寸等参数。各车站对应的中心里程、结构类型、车站埋深等工程参数。按里程桩号明确各区段的施工方法。周边有环境敏感点的路段,注意优化施工方式。 (5)风亭、冷却塔与周围敏感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地铁设计规范》。 (6)明确:车辆段、综合基地、停车场及主变电站的所在位置及用地现状;规划用地性质;便于分析与城市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符性。

三、主要污染源分析及环境影响识别 1.主要污染源分析 噪声源:排风亭、新风亭、活塞/机械风亭、冷却塔、高架线路列车运行、地面线路列车运行、主变电站。 振动源:地下区段、地面区段、高架区段。类别边界条件:钢轨类型、扣件类型、路基高等。 (1)施工期: 交通疏散、废水固体废物、变电所噪声 (2)运营期 车间运营→冷却塔噪声、风亭噪声、风亭排风 列车运行→噪声、电磁干扰、振动 车辆检修、整备→噪声、振动、废水、电磁、废弃、固废 (3)生态影响: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居民出行,拆迁安置、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文化古迹、社会经济)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绿地、古树名木等。 2.进行现有轨道交通的回顾性评价。 3.类比法确定噪声、振动污染源强,注意类比条件和类比数据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在工程及环境具有等效相似性的基础上使用。 4.影响识别,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迁移大量的绿地数目等。 5.环境保护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