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疗规范.doc

肺癌诊疗规范.doc
肺癌诊疗规范.doc

诊断初始评估

·病史(包括体力状态和体

重下降

·体格检查(包括锁上LN情

况)

·实验室检查(包传染病三

项,生化常规,肺肿瘤相

关抗原:

HCG)

·胸正侧位片

·心电图

非小细胞肺癌

·腹部 B超

( NSCLC )

CT,包括肾

·胸部和上腹部

上腺 )

·脑 MRI

·痰细胞学

·纤维支气管镜

·肺功能

·戒烟

a 见病理评估原则(NSCL-A )

b根据胸部 CT 判断,周围型:在肺外半侧;中央型:在肺内半侧

c

IIB 和 III 期的肺癌患者,通常考虑一种以上的治疗方式(手术,化疗,放疗),多学科评估。临床分期

IA 期,周围型

b

T1ab, N0, CT纵隔淋巴

结阴性(小于1cm)

I 期,周围型 T2a, N0, 中央型bT 1ab~2a,

N0和 II 期,T 1ab~2ab,N1 ; T 2b,

N0; IIB 期

c

, T3, N0, 纵隔 CT 淋巴结阴性

(小于1 cm)

IIB 期

c

, T3, N0, IIIA期,T3-4, N1 CT或

支气管镜证实

IIIA 期

c

, T1~3, N2

分离的肺结节或 /和胸膜结节( IIB ,IIIA ,

IV 期)

IIIB 期

c

, T4, N0~1 (可能可切除)

IIIB 期

c

,T1~3 ,N3 ,纵隔 CT 淋巴结阳

性(≥1 cm)或可触及锁骨上淋巴结

IIIB 期

c

, T4, CT 显示 N2~3

IV 期 M1a (胸腔或心包积液)

IV 期, M1b ,单发转移,原发灶可切除

IV 期, M1b ,播散性转移

隐性肺癌TX , N0, M0

第二原发性肺癌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2 )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2 )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4 )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6 )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6 )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9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0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0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1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1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5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

1

临床评估治疗前评估

I期

(周围型T1ab,N0 )

IB 期(周围型T2a, N0)

I 期(中央型T1ab~T2a, N0)

II 期( T1ab~2ab,N1;T2b,N0 )IIB 期( T3 , N0)

可切除

·肺功能检查(如尚未检查)纵隔

·纵隔镜( 2B 类)淋巴结

EBUS (如合适)阴性

支纤镜(推荐术中)临床不可

· PET扫描 d切除

可切除

肺功能检查(如尚未检查)

纵隔

·纵隔镜( 2B 类)

淋巴结

EBUS (如合适)

阳性

支纤镜(推荐术中)临床不

· PET扫描 d 可切除

脑 MRI (仅 II 期)

见初始治疗和辅助治

疗( NSCL-3 )

放疗或

局限切除

见 IIIA 期( NSCL-7 )

IIIB 期( NSCL-9 )

见 NSCL-B

d PET 扫描阳性者仍需要组织学或其它影像学诊断证据证实。如PET 扫描纵隔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需病理NSCL-2

2

临床评估术中发现

辅助治疗

观察

手术探查 e

及切除

和纵隔淋巴结取样或切取IA 期

T1 ,N0

IB 期

T2a,N0;

IIA期

T2b, N0

IIA

T1ab~2a,

N1; IIB期

T3,N0,

T2b, N1

IIIA期

T1~3 ,N2

切缘阴性

(R0)

f

切缘阳性

(R1, R2)f

切缘阴性

(R0)

f

切缘阳性

(R1, R2)

f

无不良因素g

切缘阴性

( R0)

f

有不良因素g

切缘阳性

(R1, R2)

f

纵隔淋巴结清扫

切缘阴性( R0 )f

手术切除(推荐)

或化放疗( 2B 类) j

放疗i( 2B 类)

观察

高危者化疗(2B 类) j

手术切除 +化疗 j 或

化放疗i,j,k +化疗 j

化疗( 1 类)j

化疗( 1 类)j

化放疗i,j,k( 2B 类) +化疗 j

手术切除 +化疗 j

化放疗i,j,k +化疗 j

化疗( 1 类)j+放疗

e 见手术切除原则(NSCL-B )。

f R0= 无肿瘤残留, R1=镜下肿瘤残留,R2=肉眼肿瘤残留。切缘阳性(R1,R2)f

g不良因素:纵隔淋巴结清扫不充分,包膜外侵犯,多个肺门淋巴结阳性,肿瘤

近切缘。

h 高危患者:低分化癌,侵犯血管,楔形切除术,肿瘤靠近切缘。大于 4 厘米,

脏层胸膜侵犯;Nx

i 见放射治疗原则(NSCL-C )

j辅助化疗推荐采用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顺铂方案,对于顺铂不能耐受的病人可以选用含卡铂方案。其他铂类(如草酸铂、奈达铂、洛铂等)的方案仅限于临床研究。k 切缘阴性的病人,大多数NCCN 机构给予续贯的化放疗;切缘阳性的病人,大多数

化放疗i,j,k +化疗 j

NSCL-3

3

临床评估治疗前评估临床评价

肺上沟瘤见治疗( NSCL-5 )

IIB 期( T3, N0)IIIA 期( T3-4,N1)·肺功能检查(如尚未检查)

支纤镜

·纵隔镜

·脊柱 +胸廓入口MRI(邻近脊

柱或锁骨下血管的肺上沟

瘤)

·脑 MRI

d

·PET扫描

胸壁见治疗( NSCL-5 )

接近气管或纵见治疗(NSCL-5)

肿瘤转移见转移的治疗

(NSCL-5 )

d

PET 扫描阳性者仍需要组织学或其它影像学诊断证据证实。如 PET 扫描纵

隔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需病理证实。

NSCL-4

4

临床表现

初始治疗

辅助治疗可切除

化疗j

肺上沟瘤k

同期化放疗

i

手术治疗再评估

m

接近切除

(T3~4, N0~1)

不可切除根治性同期化放疗i

手术治疗e(首选)

胸壁,接近气管或或

同期化放疗

纵隔或手术治疗 e

化疗i

T3~4 ,N0~1

e 见手术切除原则(NSCL-B )。

f R0= 无肿瘤残留, R1=镜下肿瘤残留,R2= 肉眼肿瘤残留。

i 见放射治疗原则(NSCL-C )

j 新辅助和辅助化疗推荐采用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顺铂方案,对于顺铂不能耐受的病人可以选用含卡铂方案。奈达铂、洛铂等)的方案仅限于临床研究。

k 很难区分 T3 和 T4 期肺上沟瘤。

l RushVW,Girous,Kraut MJ,et al 可切除

不可切除

切缘阴性

(R0)f

切缘阳性

(R1,R2)f

其他铂类(如草酸铂、

手术治疗+放化疗

手术治疗+化疗j

根治性放疗i

+化疗 j

化疗(如化疗不是初

始治疗) j

手术切除 +化疗j

或放疗i +化疗j(如

化疗不是初始治疗)

NSCL-5

5

临床评估治疗前评估纵隔活检结果和可切除性临床评估

·肺功能检查(如尚未检查)

IIIA 期·纵隔病理检查

支纤镜

(T1~3, N2)脑 MRI

· PET扫描d

(可选)

·肺功能检查(如尚未检查)分离的肺结·纵隔镜

节和胸膜播散支纤镜

脑 MRI

(IIB ,IIIA ,·脊柱 MRI,如有临床指征

IV 期)

· PET扫描d

(可选)

d PET 扫描阳性者仍需要组织学或其它影像学诊断证据证实。如

阳性,淋巴结转移需病理证实。

N2,N3 阴性

N2 阳性

N3 阳性

肿瘤转移

可切除:卫星病灶

可切除:非卫星病灶

不可切除(无积液)

不可切除(有胸腔积液)

肿瘤转移

PET 扫描纵隔淋巴结

见治疗( NSCL-7 )

见治疗( NSCL-7 )

见 IIIB 期( NSCL-9)

见转移治疗( NSCL-11)

见治疗( NSCL-8 )

见治疗( NSCL-8 )

见治疗( NSCL-8 )

见治疗( NSCL-10)

见转移治疗( NSCL-11)

NSCL-6

6

纵隔活检结果初始治疗

辅助治疗

T1~3,

N0- 1;

T1~3,

N2 (单区域转移k)

T1~3,

N2 (双区域转移k)

T1~3,

N2 (三区域转移k)

可切除

开胸手术

不可切除

M1 阴性

脑 MRI

d

·PET扫描(如

M1阳性

尚未检查)

脑 MRI M1 阴性

d

·PET扫描(如

尚未检查)

M1 阳性

N 0~1

手术切除

e

+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切缘阴性

或采样N 2

( R0)f

据病理学分期行相应

切缘阳性

治疗( NSCL-1 )

( R1, R2)f

无进展

诱导化疗 j

局部进展无

法根治

见 M1 的初始治疗全身进展按

( NSCL-11 )M1

根治性同期化放疗i

见 M1 的初始治疗

( NSCL-11 )

见 NSCL -3或 NSCL -4

化疗 j +放疗

化放疗i+化疗j( 2B 类)

同期化放疗+化疗j

手术治疗±化疗j(2B类)

±放疗(如尚未进行)

放疗j(如尚未进行)±

化疗j

d PET 扫描阳性者仍需要组织学或其它影像学诊断证据证实。如PET 扫描纵隔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需病理证实

e 见手术切除原则(NSCL-B )。

f R0= 无肿瘤残留, R1=镜下肿瘤残留, R2= 肉眼肿瘤残留

i见放射治疗原则( NSCL-C)

j新辅助和辅助化疗推荐采用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顺铂方案,对于顺铂不能耐受的病人可以选用含卡铂方

案。其他铂类(如草酸铂、奈达铂、洛铂等)的方案仅限于临床研究。

K 纵隔淋巴结分上中下三区域上:2,3,4组;中:5,6组;下:7,8,9组

NSCL-7

7

临床表现初始治疗

辅助治疗同叶或同侧

手术治疗

肺结节

手术治疗

对侧肺结节诱导化疗 j

诱导化放疗i

IIIB 期( T4,

N0~1)同期化放疗i

不可切除(1 类)

(无积液)

f R0= 无肿瘤残留, R1=镜下肿瘤残留,R2= 肉眼肿瘤残留。

i 见放射治疗原则(NSCL-C )切缘阴性

(R0)g

切缘阳性

(R1,R2)g

手术治疗

R 1

R 2

切缘阴性

(R0)g

切缘阳性

(R1, R2)

g

化疗 (j切缘阴性 )

同期化放疗 (j切缘阳性 )

化疗j±放疗 i

化疗 j ±放疗 i

同期化放疗i,j

化疗 (可耐受 ) ±放

疗;观察j

放疗+化疗j

巩固化疗( 2B 类) j

j 新辅助和辅助化疗推荐采用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顺铂方案,对于顺铂不能耐受的病人可以选用含卡铂方案。

奈达铂、洛铂等)的方案仅限于临床研究。

同侧肺结节和对侧肺结节都能治愈按双原发癌

其他铂类(如草酸铂、NSCL-8

8

临床评估

治疗前评估

初始治疗

IIIB 期

(T1~3,N3)·肺功能检查(如尚未检查)

脑 MRI

·PET扫描d)

通过以下途径从病理学证实N3

·纵隔镜

·锁骨上淋巴结活检

·胸腔镜

·细针穿刺活检

·纵隔手术检查

阴性见 I ~IIIA 期初始治疗( NSCL -1)

阳性同期化放疗 i(1 类)巩固化疗(2B类)

肿瘤转移见转移的治疗( NSCL -11)

d PET 扫描阳性者仍需要组织学或其它影像学诊断证据证实。如PET扫描纵隔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

需病理证实

i 见放射治疗原则(NSCL-C )

NSCL-9

9

临床评估治疗前评估

初始治疗

IIIB 期

(T4 N2-3)

d

·PET扫描

脑 MRI

通过以下途径从病理学证

实 T4,N2~3:

·纵隔镜

·锁骨上淋巴结活检

·胸腔镜

·细针穿刺活检

·纵隔手术检查

对侧纵隔淋巴同侧纵隔淋巴结见 IIIB 期 T4,N0 ~1 的治

结阴性阴性疗( NSCL - 6)

同侧纵隔淋巴结

阳性同期化放疗i( 1 类)

对侧纵隔淋巴结阳性同期化放疗i( 1 类)

肿瘤转移见转移的治疗( NSCL - 11)

阴性n 根据 T 和 N 分期治疗,见 T4, N0~ 1

( NSCL - 8)和 T4, N2~ 3(见上)

IV 期M1a(胸膜如有指征,行胸腔穿刺或心包穿

心包积液)刺±胸腔镜,如行胸腔穿刺未确

定积液性质

如有需要可行局部治疗(如胸膜固定术、

细管引流、心包开窗)+

阳性n IV 期治疗( NSCL- 11)

d PET 扫描阳性者仍需要组织学或其它影像学诊断证据证实。如PET 扫描纵隔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需病理证实

i 见放射治疗原则(NSCL-C )

n肺癌伴有胸腔积液大多是肿瘤引起的。只有极少数患者的胸腔液细胞病理检查呈阴性。积液为非血性液,亦非渗出液。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结合临床确定积液与肿瘤无关时,积液将不作为分期依据。心包积液参照同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NSCL-10

10

临床评估治疗前评估

初始治疗

手术切

IV 期

M1 :单发转移

IV 期

M1 :播散性转移·PET扫

描脑 MRI

·纵隔镜

支纤镜

根据临床指征

进行相应

检查

脑0

肾上腺经细针穿

刺活检或

切除获得

病理学诊

见全身治疗(NSCL - 13)

脑转移瘤切除

+全脑放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全脑放疗

肾上腺转移瘤局

部治疗 , 包括手

术,立体定向,

射频等(如基于

T和N分期,肺

原发瘤可治愈)

( 3 类)或

见全身治疗

(NSCL -13)

T1 ~ 2,除肺部化疗( 2B 类)

N0 ~1;病灶或

T3 , N0 SRS)

化疗手术切除肺部病

(2B 类)灶( 2B 类)

T1~ 2,N2 ;T3,

N1 ~ 2;任何 T ,见全身治疗(NSCL-13)

N3 ;T4 ,任何 N

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d PET 扫描阳性者仍需要组织学或其它影像学诊断证据证实。如PET 扫描纵隔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需病理证实

0 见 NCCN CNS 指南

NSCL-11

11

·激光 /支架 /其它手术治疗方

支气管内阻塞法监测·近距离放疗

·外照射放疗

局部复发

·光动力学治疗

·再次手术切除

可切除的局部复发

·外照射放疗

纵隔淋巴结复发同期化放疗(如未曾放疗)

·外照射放疗

上腔静脉阻塞·支架

·病史和体格检查+胸·外照射放疗部 X线,腹部 B超,·近距离放疗

CEA,SCC等 , 每 3 月 1 严重咯血·激光

次,持续 2 年;然后·光动力学治疗

每 6月1次,持续 3 ·栓塞

年;随后每年 1 次·手术治疗

·术后 4~ 6 月行胸部

螺旋 CT,作为基线局部症状姑息性外照射放疗

状况;然后 1 年时;

远处转移

此后每年 1 次姑息性外照射放疗

弥漫性脑转移

有症状的骨转移·姑息性外照射放疗+整形

外科固定(如有骨折危险)

·考虑双膦酸盐治疗

单发转移见 IV 期 M1、单发转移的治疗

( NSCL- 11)

播散性转移见全身治疗( NSCL- 13)

观察

无肿瘤

全身化疗

播散证据

(2B 类)

见全身化疗

和最佳支持

治疗

有肿瘤

(NSCL-

播散证据

13)

见全身化疗

和最佳支持

治疗

(NSCL- 13)

NSCL-12

12

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一线治疗体力状态

评分 0~ 1p

全身治

疗和最

佳支持体力状态

治疗评分 2 化疗

贝伐单抗+化疗q

培美曲赛+顺铂(非鳞癌)西

妥昔单抗+长春瑞滨+顺铂厄罗

替尼或吉菲替尼( EGFR

肿瘤进展

肿瘤

2 疗程反应

h

评估s

(3 类)肿瘤缓解

突变时)

或稳定

见肿瘤进展的治

疗( NSCL - 14)

肿瘤进展见肿瘤进展的治

疗( NSCL - 14)

肿瘤缓解或稳定

体力状态评分 3~4 西妥昔单抗+长春瑞滨+顺铂

化疗

厄罗替尼或吉菲替尼(EGFR 突变时)

总疗程 4~ 6

周期(首选)

或培美曲赛维持,(单抗类维持;

多西他赛维持)或观察

j 一线化疗推荐采用含顺铂或卡铂联合第三代的化疗药物(紫杉类、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其他铂类(如草酸铂、奈达铂、洛铂等)的方案仅限于临床研究。

P 体力状态评分(PS)2 患者毒性反应更大且从治疗中获得的益处最小。

q 贝伐单抗+化疗的治疗标准:非鳞状细胞NSCLC ,无咯血史,贝伐单抗不应做单药给药。

r 吉西他滨 /卡铂或其它任何有着大于10%的 4 度血小板减少风险的方案均不应与贝伐单抗联合应用

s 有些机构建议第一个疗程后用影像学(CT ) 评估肿瘤反应。

h培美曲赛仅限用于非鳞癌

见肿瘤进展

复发的治疗

( NSCL - 14)

NSCL-13

13

肿瘤进展

体力状态

评分 0~ 2p

二线治疗

多西他赛j

培美曲塞j肿瘤进展

尼罗替尼

含铂双药方案(如一线用埃罗替

尼)

三线治疗

体力状态最佳支持治疗

评分 0~ 2p (见 NCCN 姑息

体力状态治疗指南)

评分 0~ 2p 尼罗替尼肿瘤进展或

临床试验

体力状态仅给予最佳支持

体力状态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评分 3~4 治疗(见 NCCN

评分 3~4 (见 NCCN 姑息治疗指南)姑息治疗指南)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

体力状态

(见 NCCN 姑息治疗指南)

评分 3~4

j二线治疗原则上不推荐两药方案。

P 体力状态评分(PS) 2 患者毒性反应更大且从治疗中获得的益处最小。

NSCL-14

14

监测结果

诊断评估治疗

痰细胞学检查

阳性 ;

胸部X线和CT 阴性

胸部 X线或 CT 扫描显示第二原发性肺肿瘤

T 1~3

纤维支气管Tis

阴性

参考相应分期的评估

(NSCL - 1)

见 NSCL -1

·支气管内肿瘤消融术:激光

·手术切除

·近距离放疗

·光动力学治疗

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每3月1次

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每3月1次

根据分期结果治疗

NSCL-15

15

说明:

1 、PET :1 )建议手术者尽量都做,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胸

2 )尤其对于局部晚期,需局部治疗者

2 、纵隔淋巴结分期: 1 )建议手术者尽量都做(CT(-) 和 PET(-) 者根据国情可不做)2)尤其对于位于手术区域之外的大于0.6CM 者尽量做

3 、骨扫描:伴有局部骨痛症状的病人以及晚于Ⅱ a 期者应行骨扫描检查

4、纵隔淋巴结建议全部采用系统清扫,清扫范围如下

右侧 2,3A,4,7,8,9

左侧( 4),5,6 ,7 ,8,9

5 、小细胞肺癌局限期T1-2N0M0:建议采用手术+辅助治疗

6、新辅助和辅助化疗推荐采用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顺铂方案,对于顺铂不能耐受的病人可以选用含卡铂方案。其他铂类(如草酸铂、奈达铂、洛铂等)的方案仅限于临床研究。

7 、一线化疗推荐采用含顺铂或卡铂联合第三代的化疗药物(紫杉类、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其他铂类(如草酸铂、奈达铂、洛铂等)的方案仅限于临床研究。

8、二线治疗原则上不推荐两药方案。

9、非小细胞相关放疗的原则

a. 单纯放疗和放化综合治疗

期别治疗目的 / 方法靶区名称单次剂量总剂量 / 次数

根治性 / 常规分割放疗GTV T 2 Gy ≥ 70Gy/35Fx

GTV T 15Gy 45Gy/3Fx

T1~2 N0 GTV T 12Gy 48Gy/4Fx

根治性 / 立体定向放疗

GTV T 10Gy 50Gy/5Fx

GTV T 7.5Gy 60Gy/8Fx

GTV T 2Gy ≥ 60Gy/30Fx

T1~4 N 1~3 根治性 / 常规分割放疗

CTV T 2Gy 40~50Gy/20~25Fx

16

GTV N 2Gy ≥ 60Gy/30Fx

CTV N 2Gy 40~50Gy/20~25Fx

GTV T 2Gy 尽量 60Gy/30Fx

CTV T 2Gy 40~50Gy/20~25Fx

姑息性 / 常规分割放疗

GTV N 2Gy 尽量 60Gy/30Fx

CTV N 2Gy 40~50Gy/20~25Fx

b 放疗联合手术综合治疗

治疗模式单次剂量总剂量 / 次数

术前放疗2Gy 45~50Gy/20~25Fx

切缘阴性2Gy 50Gy/25Fx

LN 包膜外侵犯2Gy 54~60Gy/27~30Fx

术后放疗

镜下切缘阳性2Gy 60-66Gy/30~33Fx

肉眼残留2Gy 高至 70Gy/35Fx

NSCL-16

17

2015年中国肺癌诊疗指南

2015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内容: 一、概述 二、病理诊断评估 三、分期 四、治疗 五、姑息治疗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万(男性41.63万,女性18.96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男性23.03%,女性14.75%)。 肺癌发病率为35.23/10万(男性49.27/10万,女性21.66/10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万(男性33.68万,女性16.62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男性26.85%,女性21.32%)。肺癌死亡率为27.93/10万(男性39.79/10万,女性16.62/10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 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85% 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 年预期生存率达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3组:(1)高危组:年龄55-74 岁,吸烟史≥30包年,戒烟史<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2) 中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3)低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20包年。NCCN 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 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 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 【范围】 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 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 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

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 【诊断依据】 (一)高危人群 有吸烟史和/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如石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 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 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 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 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 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 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 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完整word版)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0年版)

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发病率为57.26/10万,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位;其中男性52.0万例,发病率为73.90/10万,居恶性肿瘤第1位;女性26.7万例,发病 率为39.78/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2015年中国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2015年制定了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美国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显示,在初诊时约57%的肺癌患者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 因此,Ⅳ期患者的治疗是肺癌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 肺癌治疗领域研究进展最多的部分。病理诊断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基于 遗传特征的分子分型使Ⅳ期肺癌的治疗步入了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时代,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表了新的肺肿瘤组织学分类。与2004年版分类相比,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在Ⅳ期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中强调了分子遗传学的作用。 近年来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trammed cell death-linand 1,PD-LI)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辟了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Ⅳ期肺癌治疗的新进展,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 Ⅳ期肺癌的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在《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了《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一、临床表现 Ⅳ期肺癌患者可出现刺激性干咳、咯血、胸痛、发热和气促等。当肿瘤在胸内蔓延侵及周围组织时,可导致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霍纳氏综合征、

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

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共识和争议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目前常用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肺癌诊疗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肺癌诊疗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肺癌诊疗指南以及中国卫生部(现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各个指南在总体原则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具体的处理细节上有所区别。本文将结合最新的诊疗指南,介绍肺癌临床研究的共识与争议,并通过相关的临床证据进行解读。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Ⅰ期、Ⅱ期) 共识一:对于早期肺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以期实现R0 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在尽可能实现R0 切除的前提下,施行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也是可行的。 争议一:NCCN 指南认为,除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外,可进行系统淋巴结采样;IASLC 则具体规定最少清扫6 组淋巴结,其中3 站必须是纵隔淋巴结包括隆突下淋巴结。 如何在完整切除肿瘤病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的正常肺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是我们的目标,尤其对于肺功能差的患者具有更大的现实

意义。由此提出了亚肺叶切除的概念,包括解剖性肺段切除和肺楔形切。早期研究显示与肺叶切除相比,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显著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因此肺叶切除仍是当前标准切除方式。但由于CT 筛查技术的运用,更多的小结节磨玻璃样(GGO)病灶被发现,最近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显示:Ⅰ期患者亚肺叶切除vs. 肺叶切除的荟萃分析:14 项研究(12 项回顾性研究;1 项配对研究;1 项随机研究);903 例亚肺叶切除患者;1887 例肺叶切除患者。1 年、3 年和5 年生存率差别分别为0.7%、1.9% 和3.6%,虽然这些差异显示亚肺叶切除更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经过严格的选择符合以下标准的手术人群是可以考虑接受亚肺叶切除的,如仅为ⅠA 期,直径不超过2——3cm 的小肿瘤,周围肺肿瘤(可以扩大切除边缘),CT 图像表现为以GGO 为主。但若要评价在早期的ⅠA 期患者中亚肺叶切除是否具有相对于传统肺叶切除的更大的优势?目前还缺乏确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而正在进行的亚肺叶切除的临床试验CALBG 140503 和JCOG0802/WJOG4607L或许能帮助我们回答这一问题。 共识二: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包括我国指南在内的几大治疗指南也都推荐进行放疗,尤其是将立体定向放疗(SABR)作为根治Ⅰ期肺癌的可行手段。 争议二:对于术后辅助放疗的适用人群目前还存在争议:ESMO 指南推荐:肿瘤直径>5cm 和(或)中央型肺癌,推荐进行常规放疗或者加速

肺癌中医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肺癌中医诊疗规范 肺积(肺癌)肺积相当于现代医学肺癌,是当前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城市男性肺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8.06%,女性占 16.1%,列为肿瘤之首。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针织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病理诊断: 无明显可确认之肺外原发灶,必须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方能确立病理学诊断: (1)肺手术标本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者;(2)行开胸探查、肺针穿刺或经纤维支气管镜采得肺或支气管活检组织标本,经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支气管肺癌者;(3)颈和腋下淋巴结、胸壁、胸膜或皮下结节等转移灶活检,组织学表现符合原发支气管肺癌,且肺或支气管壁内疑有肺癌存在,临床上又能排除其他器官原发癌者。 2、细胞学诊断痰液、纤维支气管镜毛刷、抽吸、冲洗等细胞学标本,镜下所见符合肺癌细胞标准者,诊断可以确立。 需注意除外上呼吸道甚至食管癌肿。 3、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可以确立临床诊断: 1 / 6

(1) X 线胸片见肺部有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阴影,其边缘呈脑回状、分叶和细毛刺状,并在短期内(2-3 个月)逐渐增大,尤以经短期积极药物治疗后可排除结核或其它炎性疾病者;(2)节段性肺炎在短期内(一般为 2-3 个月)发展为肺不张,或肺叶不张在短期内发展为全肺不张者(3)上述肺部病灶伴远处转移,邻近器官受侵或压迫症状表现者,如: 邻近骨破坏、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短期内发展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同侧喉返神经麻痹(排除结核和主动脉病变后)和颈部交感神经节(排除手术创伤后)、臂丛神经、膈神经侵犯症等。 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肺癌金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肺脾气虚证: 久嗽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脉沉细。 2.气滞血瘀证: 咳嗽气短而不爽、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痞块疼痛拒按、唇暗,舌紫暗或有瘀血斑、苔薄、脉弦或涩。 3.气阴两虚证: 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口干发热、午后潮

2018肺癌诊疗指南

1 概述

3.1 肺癌的危险因素 3.1.1 吸烟 20世纪50年代首先发现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并提出了"吸烟可导致肺癌"的重要推论。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吸烟和许多癌症发生有密切关系,尤以肺癌为甚。通常认为,吸烟与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癌的关系相对更为密切。肺癌发生的高峰期往往滞后于吸烟高峰期,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每日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引起肺癌的相对危险度越高。被动吸烟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生。 3.1.2 环境污染 广义的环境污染包括室外大环境污染和室内小环境污染。各种农业、工业废气、粉尘、汽车尾气等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上升及心肺疾病死亡率的上升。室内污染也是导致肺癌发生不容忽视的原因,例如室内烹饪燃烧的烟煤释放的大量苯并芘,其可导致肺癌发病率升高。 3.1.3 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和石棉、氡、砷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者更易罹患肺癌。对于发达国家的非吸烟人群而言,氡是仅次于被动吸烟的室内致肺癌发生因素;另外,经常接触柴油废气者的肺癌发病率也会升高。 3.1.4 肺癌家族史及既往肿瘤史

这类人群往往可能携带有异常基因改变。在目前尚无可靠的肺癌基因筛查系统和公认方法时,更应关注患者的肺癌家族史及既往罹患肿瘤史。有证据表明,一级亲属被诊断肺鳞状细胞癌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度明显升高。 3.1.5 年龄 在我国,45岁以下人群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45岁及以上人群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3.1.6 其他 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尘肺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癌发病率高于健康人。肺支气管慢性炎症及肺纤维瘢痕病变在愈合过程中的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可能发展成肺癌。 3.2 肺癌的临床表现 周围型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相应的呼吸道症状或转移相关症状。 3.2.1 原发肿瘤表现 (1)咳嗽、咳痰: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如果肿瘤增大影响到痰液引流,可继发阻塞性肺炎。(2)痰血与咯血:由于

医院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primary lung cancer,PL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我国30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展的我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表明,当时我国肺癌死亡率为5.47/10万,在癌症死因中,排在胃癌、食管癌、肝癌和宫颈癌之后,居第5位,占全部癌死亡的7.43%。我国第二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肺癌死亡率已居癌症死因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在21世纪开展的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则显示肺癌已居癌症死亡原因首位。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提示:我国2011年新增肺癌病例约65万例,有52万例死于肺癌,两者均排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6年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73.33万(男性50.93万,女性22.40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

女性第2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7.09%(男性20.27%,女性12.59%)。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61.02万(男性43.24万,女性17.78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1.68%(男性23.89%,女性17.70%)。地区分布上,我国城市肺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地区。东、中部城市和农村肺癌死亡率明显高于西部。发病年龄>40岁人群死亡率快速升高。 二、筛查和诊断 (一)肺癌的危险因素 由于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导致空气污染日益加重,加之烟草流行率全球最高以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在未来几十年中,肺癌将一直是我国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因素。 1.吸烟和被动吸烟 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香烟在点燃过程中会形成60余种致癌物。烟草中的亚硝胺、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苯并芘等,是对呼吸系统致癌性很强的物质。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吸烟为肺癌病因。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欧美国家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约为不吸烟者的10倍以上,亚洲则较低。 被动吸烟也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见于女性。被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报道。Stayner

肺癌诊疗指南

【范围】 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 )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 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 肺癌(lung cancer) 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 SCLC) —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 敏感。 2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NSCLC) 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在生物学 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一)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二)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 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 . CEA :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2 . NSE : (neurone specific enolase 3 . CYFRA21-1 ' ^ytokeratin fragment 【规范化诊治流程】 癌胚抗原。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細胞角蛋白片段19

2015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2015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 一、概述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 万(男性41.63 万,女性18.96 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 2 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男性23. 03%,女性14. 75%)。 肺癌发病率为35. 23/10 万(男性49.27/10 万,女性21.66/10 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 万(男性33.68 万,女性16.62 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男性26. 85%,女性21. 32%)。肺癌死亡率为27. 93/10 万(男性39. 79/10 万,女性16.62/10 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tomography,LDCT) 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 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 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肺癌诊断治疗指南

肺癌诊断治疗指南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高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石棉)以及肺癌家族史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 (1)刺激性干咳。 (2)痰中带血或血痰。 (3)胸痛。 (4)发热。 (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三)体格检查。 1.多数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新版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 2015-01-29 11:09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作者:支修益石远凯于金明 一、概述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 60.59 万(男性 41.63 万,女性 18.96 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 2 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 19.59%(男性 23. 03%,女性 14. 75%)。 肺癌发病率为 35. 23/10 万(男性 49.27/10 万,女性 21.66/10 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 万(男性 33.68 万,女性 16.62 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 24.87%(男性 26. 85%,女性 21. 32%)。肺癌死亡率为 27. 93/10 万(男性 39. 79/10 万,女性 16.62/10 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tomography,LDCT) 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 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 85% 的 I 期周围型肺癌,术后 10 年预期生存率达 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 20% 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 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 3 组:(1)高危组:年龄 55~ 74 岁,吸烟史≥30 包年,戒烟史 <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2) 中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 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3)低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NCCN 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 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常见肿瘤诊疗指南(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3年版)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高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石棉)以及肺癌家族史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 (1)刺激性干咳。 (2)痰中带血或血痰。 (3)胸痛。 (4)发热。 (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三)体格检查。 1.多数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肺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静脉炎等。 3.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声带麻痹、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Horner征、Pancoast综合征等提示局部侵犯及转移的可能。

(完整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一、概述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 60.59 万(男性 41.63 万,女性 18.96 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 2 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 19.59%(男性 23. 03%,女性 14. 75%)。 肺癌发病率为 35. 23/10 万(男性 49.27/10 万,女性 21.66/10 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 48.66 万(男性 33.68 万,女性 16.62 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 24.87%(男性 26. 85%,女性 21. 32%)。肺癌死亡率为 27. 93/10 万(男性 39. 79/10 万,女性16.62/10 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 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 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 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 85% 的 I 期周围型肺癌,术后 10 年预期生存率达 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 20% 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 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 3 组:(1)高危组:年龄 55~ 74 岁,吸烟史≥30 包年,戒烟史 <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2) 中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 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3)低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NCCN 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 2 周,经对症

肺癌诊疗规范.doc

诊断初始评估 ·病史(包括体力状态和体 重下降 ·体格检查(包括锁上LN情 况) ·实验室检查(包传染病三 项,生化常规,肺肿瘤相 关抗原: HCG) ·胸正侧位片 ·心电图 非小细胞肺癌 ·腹部 B超 ( NSCLC ) CT,包括肾 ·胸部和上腹部 上腺 ) ·脑 MRI ·痰细胞学 ·纤维支气管镜 ·肺功能 ·戒烟 a 见病理评估原则(NSCL-A ) b根据胸部 CT 判断,周围型:在肺外半侧;中央型:在肺内半侧 c IIB 和 III 期的肺癌患者,通常考虑一种以上的治疗方式(手术,化疗,放疗),多学科评估。临床分期 IA 期,周围型 b T1ab, N0, CT纵隔淋巴 结阴性(小于1cm) I 期,周围型 T2a, N0, 中央型bT 1ab~2a, N0和 II 期,T 1ab~2ab,N1 ; T 2b, N0; IIB 期 c , T3, N0, 纵隔 CT 淋巴结阴性 (小于1 cm) IIB 期 c , T3, N0, IIIA期,T3-4, N1 CT或 支气管镜证实 IIIA 期 c , T1~3, N2 分离的肺结节或 /和胸膜结节( IIB ,IIIA , IV 期) IIIB 期 c , T4, N0~1 (可能可切除) IIIB 期 c ,T1~3 ,N3 ,纵隔 CT 淋巴结阳 性(≥1 cm)或可触及锁骨上淋巴结 IIIB 期 c , T4, CT 显示 N2~3 IV 期 M1a (胸腔或心包积液) IV 期, M1b ,单发转移,原发灶可切除 IV 期, M1b ,播散性转移 隐性肺癌TX , N0, M0 第二原发性肺癌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2 )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2 )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4 )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6 )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6 ) 见治疗前评估 (N SCL-9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0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0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1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1 ) 见治疗前评估 (NSCL-15 ) 见治疗前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