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最新护理心理学试题

《护理心理学》作业 学习中心:湘潭学习中心 专业:护理学 学号:080340108070053 姓名:沈亚辉

作业练习一 一、单选题 1.我国护理心理学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是.(C ) A.研究成果显著B.临床应用实效性强 C.教材的编写和出版D.增加心理学课程设置 E.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2.在临床中对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常采用(D ) A.个案研究B.抽样研究 C.回顾性研究D.临床实验研究 E.以上均不是 3. 于人的心理的实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E ) A.心理是脑的机能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的反映 D.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E.有了人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现象 4.”杯弓蛇影”是一种(C) A.幻觉 B.病理性错觉 C.生理性错觉 D.情绪 E.感觉 5. 发明创造所凭借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D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E.幻想 6.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指(E) A.悲哀 B.愤怒 C.情感 D.情操 E.心境 7. 人格的核心是(B) A.能力 B.性格 C.智力 D.气质 E.理想 8. 按照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不属于气质类型的是( D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神经质 E.抑郁质 9. “酸葡萄心理”所属的防御机制是(A) A.合理化 B.升华 C.反向 D.代偿 E.幻想 10. 研究发现,LCU一年累计超过300者,则次年患病可能性高达C A.50% B.60% C.70% D.80% E.90% 11.“护士角色人格”概念区别于“角色人格”概念的关键词是 C A.相似性 B.特异性 C.职业性 D.灵活性 E.适应性 12.护士最暗淡的历史形象主要发生在 B A.15~19世纪 B.16~19世纪 C.16~18世纪 D.15~18世纪 E.15~16世纪 13.将特质区分为3个交叉重叠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C A.霍莱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艾森克 E.弗洛伊德 14.属于护士角色人格内涵的词汇是 A A.忠于职守 B.崇高 C.坦诚 D.无私奉献 E.善良 1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D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6.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D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C.寻求信息 D.恐惧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作者:赵霞 【摘要】通过对45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心理护理、饮食问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问题、出院指导、体育锻炼等干预,使得患者从对疾病的无知到认识、有知到更深的认识,消除了焦虑、恐惧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护患合作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减少了心、脑、肾合病症的出现,促进疾病的恢复,效果满意。【关键词】护理干预  高血压  患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高。高血压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根据455例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状态和心理需求,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以20xx年6月——20xx年6月,我科收治确诊高血压患者455例,男189例,女266例,年龄28——81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看其他病或体检时发现血压高而就医。入院后通过采取积极有效合理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趋于平稳状态,除个别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外,其余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一般住院二周左右出院。

2 方法采取通过入院时口头健康教育、发放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小册子和电视每日定时播放宣教内容。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需求、家庭情况、文化程度、饮食习惯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收到良好效果。3  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 3.1心理问题患者离开自己的.家住进陌生的病房,多数情绪低落、紧张,睡眠不佳,加之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以及对自己的病情普遍不了解等不良的心理负性因素引发焦虑、恐惧,使患者身体产生不必要的反应,导致血压升高。所以我们真诚热情接待患者,使他们有一种在家和亲人在不在身边都一样的感觉,解除他们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与患者接触中,应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良好的语言给患者带来正性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情绪,反之会产生消极情绪。在和患者沟通时尽量做到说话艺术、态度温和、语言诚恳,尽快使患者适应住院生活。在取得信任的前提下,耐心解释病情的治疗和注意点,使之能积极配合医护措施的执行。 3.2饮食问题  (1)应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2)适当控制总热量,改善动物性食物的结构,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应增加豆类、豆制品以及杂粮;可适量吃些核桃、花生、瓜子;增加钙的摄入。(3)多吃蔬菜、水果。(4)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运动要坚持三个原则:有恒、有序、有度、长期有规律的运动,保证运动安全,根

07护理心理学实验二SCL-90、SDS、SAS量表测量法

医学心理学实验二SCL-90、SDS、SAS量表测量法 (10) 清点人数、记载考勤、维护实验秩序 一、实验内容 1、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法。 2、抑郁量表(SDS)测量法。 3、焦虑量表(SAS)测量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SCL-90、SDS、SAS量表的应用范围。 2、掌握SCL-90、SDS、SAS量表的测量方法。 3、熟悉SCL-90、SDS、SAS量表测量结果的分析。 三、实验材料 1、SCL-90、SDS、SAS的量表及自评记分表。 2、SCL-90、SDS、SAS常模。 四、实验方法 ㈠SCL-90量表测量法 1、选用SCL-90量表(见教材P112-114)。 2、选用SCL-90自评记分表。 3、测量者逐项宣读症状内容,被测者按五级评分法逐项自评记分(五级评分法:无=1;轻微=2;中度=3;偏重=4;严重=5)。 4、按计分表的顺序,分别计算出9个因子的得分,第10项不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⑴总分:90个项目得分之和。 ⑵总均分:总分除以90项。 ⑶阳性项目数、阴性项数。 ⑷阳性症状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数)/ 阳性项目数 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 ⑸因子分= —————————————— 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⑹结果分析(参照SCL-90常模比较): ①各项目大于1个标准差的为该项目的轻度异常。

②各项目大于2个标准差的为该项目的中度异常。 ③各项目大于3个标准差的为该项目的重度异常。 ⑺结果报告:通过测量,本人SCL-90哪些因子属于正常;哪些因子属于异常,程度如何(轻度或中度或重度)。

得分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F10 SCL —90坐标图 ㈡抑郁量表(SDS )测量法 1、量表:选用SDS 量表(见教材P115-116)。 2、测量:测量者逐项宣读症状内容,被测者按四级评分法逐项自评记分。其中,2、5、6、11、12、14、16、17、18、20题为反向计分(4、 3、2、1),其他均为正向计分(1、2、3、4)。 3、计分:用四级评分法计分(正向计分:1=从无或偶;2=有时;3=经常;4=总是如此。反向计分:4=从无或偶;3=有时;2=经常;1=总是如此)。 ⑴粗分(raw score):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 ⑵标准分(index score, Y ):Y=粗分×1.25。 4、结果分析:用标准分(Y )与常模进行比较,观察自己所属范围。 5、结果报告:通过测量,本人SDS 标准分为××,属于××范围。 SDS 和SAS 常模参考标准 ㈢焦虑量表(SAS )测量法 1、量表:选用SAS 量表(见教材P116-117)。 2、测量:测量者逐项宣读症状内容,被测者按四级评分法逐项自评记分。其中5、9、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原创】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原创】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临床应用 护理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把护理学与心理学紧密结合,指导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大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熟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护理好各类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医护者的本领。为了更好地将护理心理学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诊断患者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情况,对患者实施计划护理要使护理心理学和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要考虑患者在这种病情影响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住院后,护士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法和交谈法的形式,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关注患者病情,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建立起与患者相互信赖、互相合作的关系[1]。通过与患者交谈、向患者亲属和来院探视人员了解患者发病前的性格特点及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通过向主管医生询问及查阅病历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发病前的特质,从而掌握患者在患病后所引起的各种心理反应,找出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恰当护理措施。医护人员要不断观察患者疾病及心理上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护理计划,保证护理计划动

态化,从而及时掌握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获得最佳护理效果。掌握干预患者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患者的心理活动寓于每个患者的头脑之中[2],完全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但他们的心理活动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患者对疾病和其他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法完全可以干预患者的心理活动。因此,护理心理学不仅要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干预心理活动的方法。通过医护人员权威性的劝说和解释可以改变患者对病情和事物认知方式;通过医护人员真诚的服务态度可以转变患者的情绪状态;真情的鼓励和支持可以使患者精神振作;热情巧妙的暗示可以使患者按照医护人员的意志行事;通过提升护士自身良好的医德以减少患者的顾虑,增强对医护人员信任;通过一系列干预患者的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预防和护理,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患者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差、对自身行为控制力降低的现象。开展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美好的语言、友善的态度、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环境使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注意:医护人员应避免说教式的劝慰,避免和患者辩论,主要是取得患者的信任,启发患者敞开心扉;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要因人而宜,不能统一模式,统一方法,要灵活运用心理护理的理论;医护人员言行要谨慎,要科学委婉恰当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要减轻患者受打击的程度;要懂得尊重患者人格,应让患者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如果因病

温医护本《护理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护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D 动机冲突:当多个动机同时存在,有时可表现 为相互矛盾的状态。也称心理冲突。 G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G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H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 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H 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起决定作用H 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执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 心理特征总和。 H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H 患者角色:又称病人身份。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 之后,他就获得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的社会 角色,就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代替。J 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L 临床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N 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Q 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 R 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S 首因效应: 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的效应. S 社会认知: 研究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 S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X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 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X 信度: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X 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X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X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X 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理论体系,以治疗者与来访者得关系为桥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X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X 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X 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X 心理测验: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Y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Y 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Z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再认。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于稳定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83例高血压患者,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并与未采取心理护理的同期83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5.3±4.7)d 和(25.2±5.9)d,治疗效果分别为100.0%和63.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让患者保持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的对待疾病,减少心理紧张、焦虑的刺激,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迅速稳定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标签: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逐渐趋于年轻化,高血压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和致死原因。高血压病程较长、见效慢、反复发作,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折磨,情绪的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升高,大部分患者有焦虑、紧张、恐惧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临床研究中发现,高血压的发病和患者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情绪激动和紧张忧虑,加上外界的不良刺激,会导致患者血压迅速升高。所以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安慰鼓励、调节情绪和变换心境,改善其心理状况,可以有效的稳定血压,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1]。本研究对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83例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应用护理护理的8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2例,女31例,年龄35~85岁,平均(59.6±3.5)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8.2±2.7)年。选取同时期未采取心理护理的8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36~84岁,平均(58.3±3.1)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8.5±2.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护理措施[2]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1)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护理人员亲切和蔼,态度要谦和,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给患者良好的印象,尊重和理解患者,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从住院时就有一种亲切感。在患者情绪不好,任性挑剔,产生误解,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和不当的评价时,护理人员要理解和包容,心平气和的与患者做好沟通,尽量避免让患者受强烈的刺激,

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并探讨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辖区内的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护理指导。结果性情急躁干预前72例,干预后24例,占干预前的33%;吸烟,干预前55例,干预后22例,占干预前的40%;饮食偏咸,干预前94例,患者食盐量平均在10~15g/d,干预后52例患者食盐量降至6~7g/d,占干预前的55%;不爱运动,干预前80例患者患者均不参加运动,护理干预后51例能够参加各种的运动,占干预前的63%;饮酒,干预前76例,在护理干预之后有32例患者饮酒量明显降低至20~30ml/d或是不饮酒,占干预之前的42%。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内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纠正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能够提高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 标签:高血压病;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在全世界高血压病已经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疾病,有6亿多人口患者高血压病,而且在现在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在生活习惯方面存在不合理,缺乏在健康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等,这使得高血压病的发病在我国持续性的增多[1] 。高血压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遗传性,并和患者的精神紧张、酗酒、吸烟以及肥胖等多种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心内科住院的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查,采取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心内科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共120例(均符合WHO/ISH及我国内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男84例,女36例。其中男性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0.5±11.7)岁;女性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1.5±10.5)。 1.2方法 1.2.1在患者入院当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化的评估,了解患者每天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确定患者个人对治疗疾病的信念及态度。依据所了解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方面的干预治疗。 1.2.2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①进行高血压病常识性指示的讲解: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的讲解应该依据患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进行个体化的讲解,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高血压的表现,高血压的注意事项等;②心理干预: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患病对患者的身心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当机体受到外界的刺激后,能够因为情绪的激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在护理干预时应该告知患者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③日常饮食干预:先了解患者每日的饮食习惯,对患者的饮食

4护理心理学2

1:主要用右手的人的左大脑半球的主要功能除外() 1.音乐欣赏 2.语言知觉 3.文字书写 4.阅读 5.数学演算 2:以固执.多疑.好争辩和过度敏感为主要表现特点的人格障碍称作() 1.无情型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强迫型人格障碍 4.分裂型人格障碍 5.癔症型人格障碍 3:某人在单位受到上司的批评,回到家里跟妻子无端发火,此种现象从心理防御机制上说属于() 1.转换 2.转移 3.抵消 4.补偿 5.反向形成 4: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的创建者是() 1.弗洛伊德

2.冯特 3.马斯洛 4.艾宾浩斯 5.桑代克 5:衡量一个人创造性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其有无() 1.动作思维 2.抽象思维 3.集中性思维 4.分散性思维 5.习惯性思维 6:中年人社会化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1.能正确对待紧张性心理反应 2.人格特征基本定型 3.学会心理放松技术 4.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 5.建立了积极的认知体系 7:因“门当户对”或“同病相怜”等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其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是() 1.接近性因素 2.相似性因素 3.互补性因素 4.报偿性因素

5.美感性因素 8:针对“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最有效的增强记忆的措施是() 1.及时复习 2.培养兴趣 3.减少干扰 4.加强理解 5.合理用脑 9:预防人格障碍形成的极为重要的措施是() 1.早期教育 2.自我控制 3.自我松弛 4.服用碳酸锂 5.经常进行心理咨询 10:“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在看待他人时出现的()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刻板印象 5.投射效应 11:在心理动力学理论中,能够遵循“现实原则”的意识活动属于() 1.潜意识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疾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方法,为临床护理提高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并针对现存及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心理干预及心理健康宣教。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30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用药方式得到改善,其中血压控制良好、症状明显改善200例,血压基本控制、症状有所改善者90例,血压有波动、症状无明显改善者10例,总有效率达96.67%。结论: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对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字】高血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care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s and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o improve clinical care reference. Methods: 270 cas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or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to focus on th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ccordingl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coaching, 300 cas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mental stat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d mode of administration, including goo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symptoms improved in200 cases, blood pressure under control, the symptoms have improved in 90 cases,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in 10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6.67%. Conclusion: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care can reduce mental stress, mobilize pati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response capacity, to improve and eliminat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compliance, improve efficac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ords] hypertension, psychological care, health education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杨国媛天津市北辰医院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锻炼、体力活动的减少,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人群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护理干预,让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从而调整患者的不良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整体护理向更高层次发展。故本文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相对应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 我国老年人所占人口比重相当巨大,并且这种状况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去。由于高血压病程漫长,许多病人对高血压基本知识掌握不足,老年人又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健忘、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等,降压疗效难以巩固,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增加了此病的危险性[1]。研究指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及低钾饮食,身体超重,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密切相关[2]。因此研究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1. 认知干预 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向其讲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让病人了解自己的血压及血压控制标准,知道长期血压控制不

佳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知道规律服药的重要性以及终身治疗的必要性,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3]。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发病与精神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建议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介绍正常血压范围,经常测量血压的重要性,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等[4]。 2. 饮食干预 2.1饮食指导 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如钠盐摄入过多,钾、镁、钙的摄入不足,肥胖等[5]。有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压成正比,应指导患者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建议患者少食含脂肪高的猪肉、动物内脏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和鱼类的摄入,少食多餐[6]。低钙摄入能使血压升高,常食用新鲜蔬菜及木耳、香菇、虾皮、紫菜等。可以增加钙,降低血压。另外,蔬菜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降低血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些蔬菜如芹菜、孛荠等还有降压的作用[7]。对有酒精中毒个人史或家族史者、有肝病患者,劝导其戒酒;对不愿戒酒者,劝导其每日饮少量红葡萄酒或者黄酒(50~100 ml )[8]。少喝咖啡,咖啡有升压作用。可饮绿茶,绿茶中含有大量活性物质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降低脂肪的功能,从而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8]。同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要求前3个月食盐15g/d,4-6个月12g/d,7-9个月9g/d,10个月开始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6g/d,禁食腌制小菜[10]。

护理心理学实验

护理学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 艾森克人格问卷:一个人的性格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和基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是很难改的。既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所喜欢的,我们只能努力去把它们变成我们喜欢的。我们要通过心理量表了解自己的性格,从而发现发现我们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在以后的道路上学会选利避害。也找到我们自己喜欢的工作。只有在自己喜欢的工作里,我们的人生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症状自评量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信息发达,交通发达,工业发达,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压力山大。所以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心理问题,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身心是否健康对自己是很重要的,只有身心健康了,我们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学习。 二、实验材料: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老师度玩说明后,在安静无人打扰的环境下填写问卷。 (2)填写完问卷后,根据结果需要统计好分值 (3)根据结果的分值得出最终的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性(E)、神经质(又称情绪性)(N)和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P),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 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被试的自觉症状等特点。它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四、实验结果: 根据受测者在各量表上获得的总分(粗分),据常模换算出标准分T分(T=50+10*(X-M)/SD),便可分析受测者的个性特点。各量表

护理心理学作业 (1)-1

名词解释 1.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再认。 2.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3.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4.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5.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6.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7.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8.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9.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 10.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1.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理论体系,以治疗者与来访者得关系为桥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12.患者角色:又称病人身份。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之后,他就获得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的社会角色,就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代替。 13. 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能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 14.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15.信度: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16.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17.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8.临床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19.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20.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1.动机冲突:当多个动机同时存在,有时可表现为相互矛盾的状态。也称心理冲突。 22.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3.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24.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25. 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26.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 27. 护士角色人格: 特指从事护士执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28.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起决定作用的、随时可能影响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 29.注意: 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30.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简答题 1.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信息编码。②态度。③知识。④沟通技巧。⑤社会文化背景。 2.简述沟通的概念及特点? 答:沟通也称为信息交流,是指发讯者把信息(也包括发讯者的思想、知识、观念、意图、想法等在内)按照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收讯者,达到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的效果,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护理学心理学笔试答案

《护理心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 D] A.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学基础 B.研究心理行为的化学基础 C.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化学基础 D.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E.研究心理行为的人类学基础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 B ]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3.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 [ D ] 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 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 E.以上都不对 4.在GAS模式中,机体出现各种复杂的神经生理变化,动员全身的资源抗拒应激源,此期为 [ B ] A.警觉反应期 B.抵抗期 C.衰竭期 D.稳定期 E.激发期 5.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 C ] A.标准程序 B.常模 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6.某儿童按照临床记忆量表换算出的记忆商(MQ)是 125,表示该儿童记忆 [ A ] A.优秀 B.很优秀 C.中上 D.中等 E.中下 7.下列不属于护士实施心理护理职责的选项是 [ C ] A.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 B.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 C.独立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 D.心理健康教育 E.心理护理和干预效果 8.音乐疗法主要适用于 [ A ] A.心身疾病 B.精神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各种外伤 E.以上均不是 9.急危重症病人初入院的1-2天,最典型的心理特点是 [ A ] A.焦虑、恐惧 B.否认 C.孤独、愤怒 D.依赖 E.自我形象紊乱 10.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决定其特异的心理冲突,从而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该理论为 [ B ] A.心理生物学理论 B.心理动力理论 C.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E.认知理论 11.某医院要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般采取 [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E.以上均不是 12.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 [ A ] 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 1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 D ]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4.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 D ]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 C.寻求信息 D.恐惧 E.逃避 15.在标准化心理测验中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 A ] A.效度 B.精确度 C.信度 D.灵敏度 E.标准度 16.抑郁严重度指数为 0.68,其抑郁程度属于 [ C ] A.正常 B.轻度抑郁 C.中度抑郁 D.重度抑郁 E.极重度抑郁 17.某神志清醒、正接受紧急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目睹医护人员镇定自若的神情和井然有序的救治,依然圆睁双目、焦躁不安。此时该病人的 最主要情绪反应可能是 [ D ] A.过度焦虑 B.严重抑郁 C.高度紧张 D.极度恐慌 E.创伤应激综合征 18.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包括 [ E] A.强化 B.消退 C.示范 D.塑造 E.以上均是

护理心理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学科:人文《护理心理学》 专业:护理、涉外 班级: 任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董作华 起止日期: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

《护理心理学》 主编蒋继国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护理心理学》是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技能,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解决临床护理中病人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心身健康。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会全面、系统地分析疾病和健康问题,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整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获取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措施。 4.掌握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5.理解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6.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按照认识规律指导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能够主动调节情绪,养成良好的人格,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 3.能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问题,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对病人 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4.学会基本的临床心理技能。 5.学会常用的心理实验操作方法。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学时安排

护理心理学重点 (1)

护理心理学重点: 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 研究任务:(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2)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 (3)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 (4)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 (5)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内容和方法。 (6)研究护士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1)构造主义: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2)功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主张研究意识。 (3)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应用试验方法。 (4)格塔式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主张整体,但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院医生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意识、前意识、前意识。 (6)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 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注意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 意志过程 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6.记忆: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以后的再现(再认、回忆)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按记忆时间,可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0.25~2s)、短时记忆(5s~2min)和长时记忆(1min 以上到终生)。 、保持、再现(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 度、事迹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间接的认识事物。 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1)

临床护理 - 351 - 中外健康文摘 2013年1月第10卷第1期 World Health Digest Medical Periodieal 【摘要】 高血压的发生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已经被划入心身疾病范畴,一般说来,轻度血压升高的病人,单独心理疗法就可达降压目的,治疗措施也主要针对造成紧张、压抑的心理因素进行,现本人把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体会介绍给大家: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白晓梅(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人民医院 6516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351-01 【摘要】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业缘关系,搞好护患关系对提高医疗质量和促进病人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搞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可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首要环节是重视病人的接待,为实施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是要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在病人面前树立良好形象;第三是要运用好文明语言,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第四是要善于理解和同情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愿望;第五是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水平,让病人及其家属放心。护理人员要努力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改善 护患关系 沟通技巧 护理质量 搞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蔡辉(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卫生院 44130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351-02 一、高血病人的心理特点 (1)焦虑、紧张 因高血压病程漫长,变化复杂,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康复期望过高,担心治不好,最终导致焦虑、紧张情绪发生。 (2)猜凝 目前高血压病人大多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以内心缺乏安全感,常顾虑重重,敏感多虑,对别人的观点往往持坏凝态度。 (3)恐惧 高血压病人常因担心血压过高引起后遗症而产生恐惧感。 (4)偏执 多见于知识份子或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高血压病人,他们希望医护人员按照其认同报纸杂志的办法来治疗,对现行治疗方案总有不信任、不安全感。 根据以上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 1、缓解心理应激源 其目的就是针对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及病人的消极心理的应急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打破“应急源——高血压——负性情绪——血压更高”的恶性循环。 (1)、宗合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并了解近期内生活事件对病人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病人的情绪和行为作出判断;也可以运用临床量表和行为问卷,评定病人实际的心理状态。 (2)、在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及其生活事件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稳定病人情绪,消除焦虑、恐惧、压抑等不良反应对病人的负面影响。 (3)、帮组病人理清思路,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所处社会环境及遭遇的生活事件,调节期望值与自身的能力相当,减少社会环境及生活事件的负面影响。 2、指导病人实施自我心理护理 由于高血压病程漫长,变 化复杂,一次治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教会病人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要。 (1)、建立合理认识:合理认知评价可以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不合理的认知评价可诱发负性情绪。所以,护士应向病人提供血压病的一般医学知识、病因、药物的用法和副作用,使其对高血压产生正确的认识,认识到高血压病并不可怕,不必惊慌失措,病做好充分的与疾病做斗争的心理准备。 (2)、控制情绪:告诉病人乐观大度的性格及平和的心态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教会病人情绪控制的方法,如在情绪失控前深呼吸、或者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等,避免情绪波动对疾病的影响。 (3)、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病人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病人适当参加活动,以利调整身心,稳定血压。 3、疏导负性情绪 心理疏导可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减轻疾病的身心损害,保持心理处于最适宜状态。 (1)、帮助病人客观自知:护士以平等的态度与病人真诚交流,教育其不回避压力及压力源,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 (2)、帮助病人了解自己:高血压病人存在自我能力评估的俩种趋势,及估计过高和估计过低,护士应提示病人客观了解并依据其实际状况评价自身能力,已采取适当、符合自身的治疗行为。 (3)、鼓励病人宣泄压力:可指导病人通过向亲友诉说、写日记等方式宣泄心中的烦恼、压力。 (4)、引导病人的能动性:鼓励病人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逐步激发病人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以达到解除负性情绪,进一步巩固疗效的目的。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有别于普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业缘关系。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以及病人能否如期康复,甚至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和社会评价的好坏。在以往的临床护理中,护士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换药,做一些基础护理,这种单纯的护理水平已远远落后于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除了树立病人至上宗旨,提高服务质量,掌握过硬的护理技能外,还必须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通过护患密切合作和全面的综合治疗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病人康复。 笔者认为,搞好护患关系,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要重视病人的接待 重视病人的接待是搞好护患关系的第一个环节。当病人带着病痛来到医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病房,等待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病人往往表现为急躁、忧虑、担心、怀疑等复杂心情,而他们首先接触的人就是我们护士,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消除病人的复杂心情,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像呢?这就要求我们要热情接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患者,向病人介绍入院规章制度和病区的环境,询问病人的需要,对病人的述说认真倾听,当病人讲到痛苦的时候,要表示理解和同情,以示对病人的病情表示重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觉得亲切,容易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