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花寨中心学校孙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素养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即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树立整体观念、摆正师生地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的指导观念以及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提高教学基本素质的工作中,应从教师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教学业务才能;教学理论素质三小方面坚持科学发展。在培训与指导教师的成长中,不拘泥于一招一式的学习与模仿,而是着眼于明确教改目标、前进方向和教师本人基础素质的优化上。加大力度培训,形成一批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的骨干教师队伍,使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与实践有了带头人。

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对象,教学活动就是为了学生能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因此,学生认识系统的优化,是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教师与学生的中介物,是教师从事

教的依据、学生学的材料,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在对教学知识结构优化也是必要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挂钩,并注意在新旧知识的沟通、知识间整体与纵横间的联系,进行教改与探讨,使我们切身感受到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与改革是进行最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优化课堂教学、呈现教学规律

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的个体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两者是一个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遵循这条规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最优化就在于教师能否紧紧地把握住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中始终朝着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标努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取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学会中掌握会学的本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目前广大教师之所以极为反感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表演课”、“假课”课堂教学所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能遵循“动态发展”的这条规律造成的。为此,我们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必须要遵循

这条规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上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在能力方面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工作。由于在最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坚持了这条规律,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遵循教学规律,进行课堂优化

教师自身的知识、智力水平,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讲都是显著相关的。根据目前师资队伍教学业务素质的现状,确实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还应着重解决知识水平问题。既便是骨干教师也有一个对所教知识内容的深透性的进一步钻研问题。“不要把知识讲错或讲死”这是进行最优化研究中最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做为一名教师必须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学素养上狠下功夫。只有自觉从严、珍惜时间、勤学苦练切实解决好教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必须储备一缸水的实际问题后,优化课堂教学才具有可能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应该说是分层次的,有总目标、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小节目标、每堂课的目标等等。它们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多层次系统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在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统一的情况下,总目标是具体目标的动力,具体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保证。这里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课堂教学目标”平时所讲的“教学目的、主攻方向、指导思想”都属于这个范畴。它是指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数学科总的教学目标

的具体体现,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名数学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正确地围绕这一目的进行有效的教学,自觉地达到所确定的教学要求。

中国有句俗语是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而还有另一句是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三个皮匠能够胜过诸葛亮,而三个和尚又会没有水喝呢?这里客观存在着一种联系。三者之间联系得好就会产生正值功能,联系得不好就会产生负值功能。这说明各要素之间如何联系大有文章。中国“女排”之所以有其威力,就是主攻手、副主攻手、一传手、二传手等队员相互联系是最佳状态,形成了整体功能才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目的就是依据“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规律,为实现课堂教学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最佳结合,使它们之间联系的更科学、更合理,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相应学的方法结合起来,以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针对过去对教学方法在认识上的片面性,运用中的单一化、程序化、公式化、注入灌输为主的弊端。在改革中大家加强了思想认识观念的更新改造。通过学习探究清醒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又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手段等一组实体要素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等另一组非实体要素按特定目的和一定方式组成的多因素动态的复杂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

又相互制约,每一个要素在其它要素的作用下,对整体发生作用,体现出数学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为使观念的认识落实到最优化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我们结合当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各种教法的特征,利弊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

课堂设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明知故问以引起学生的思考。针对当前数学课上设问随意性大,挥言如土,满堂灌“授”字为主的教学观念及弊端。我们从教学指导观念上首先解决了一个由“授”变为“自得”的认识问题。并结合当前数学课堂设问的形式加以整理,归纳为主要的形式有四种:①判别式(对不对?是不是?);②叙述式(是什么?怎么样?);③述理式(为什么?根据什么);④扩散式(你想到了什么?还可以怎样?)。通过归纳,当教师弄明白在课堂中学生积极思维的质和量的高低主要是由于教师提出述理式和扩散式设问所决定时,老师们对课堂设问研究的积极性增强了。由于教师在设问上的精心思考,惜言如金、启发诱导、准确简练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设问,使课堂教学优化的目标落到实处。

练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熟能生巧”“温故知新”。要掌握知识或技能,一定的数量重复练习,学生“练”的数量要求和质量保证,都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性;因此,能否高效益地保证课堂练习环节的质量,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广泛而大量的实践取得最佳效果,发挥练习方式优化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最优化的实施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它是负有重大意义而复杂艰巨的工程。只要不断探寻、遵循其规律,持之以恒,定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优化的预期目的。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城南小 学刘美蓉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对象,在此,针对以往做法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以前,我们有这么一个观念,老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学生都必须听我的,我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不准有其它怨言。结果,学生成了机械的接收器,缺乏情感,缺少动力。我认为,教师的陈旧观念要改得彻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总之,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只不过是点拨者,起到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我们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接受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不要把个人因素强加给学生,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 1、教师必须转变高高在上的观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

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的合作者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2、从“精讲多练”转变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观念 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几年来大家都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 方法。从现代素质教育观高度来看,仅仅精讲多练还是不够的。“精讲”不能是教师一个人讲,“多练”不能是机械反复训练。以“精讲”而言,应提倡“归纳法”讲课,让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比教师一个人讲要好。以“多练”而言,要提倡从学生的状态来决定学生的练,要比单纯反复操练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索,和教师一起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呢? 1、学会交流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练习教学行为兴趣改革摘要: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一、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我在结合平时的上课经验和外出听课的启示,总结了课堂练习的精髓应是求新、求活、求近。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1、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 2 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2、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3、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总之,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可见,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尝试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2、精心选材,因人而异。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3、循序渐进,指导方法。数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目前我县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是好几年了,在"走进课堂月"活动和平时的下乡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课例:一位教师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片段。上课伊始播放了一段动画片: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草地,飞过花丛,又飞过一片树林,和树叶有一段对话,最后树叶对蝴蝶说:“其实呀,在图形的王国里,我们是一家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不出来为什么树叶和蝴蝶是一家,课堂一片寂静。明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呀!教师只好不停地引导:“你们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几经周折,终于引出了课题。至此,十几分钟过去了。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每一节观摩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一至六年级都在用。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课例:两个教师在执教《数据的整理与统计》这课时,在让学生统计一分钟内十字路口通过的小轿车、客车、卡车、摩托车的数量这一环节上,第一个教师,出示学习内容后,马上根据自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需要,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来统计,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利。第二个教师,出示学习内容,让学生各自选择方法统计,由于时间短、车辆多、速度快,每个学生都无法统计出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统计,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恍然大悟,自己进行分组和分工统计出准确的结果,合作成功的喜悦洋溢在小朋友的脸上。 同样是统计一分钟内某十字路口通过小轿车、客车、卡车、摩托车的数量这一环节,都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一个是“强迫”进行的,一个则是基于学生迫切需要而展开的。总之,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浅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的学科,课堂是全面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配合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只有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兴趣而钻研,由钻研而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和创设各种灵活的学习情境,寓教于乐,结合实际生活,利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要教学“平均数”时,在前一天,我让学生放学回家后调查登记各家庭成员的身高数据,第二天带回学校。在教学时,我先讲解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各自登记的数据,算出家庭成员的平均身高。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同学都很快算出了结果;我再让学生与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进行比较:“哪个同学的家庭成员平均身高高一些?哪个同学的家庭成员平均身高低一些?”这样,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掌握。又如:教学“元、角、分”时,我利用数学活动课,带着学生在教室进行实地买卖模拟活动,让他们买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品,使他们在付钱、找钱的过程中了解元、角、分的关系: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能充分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操作,自主探索。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在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于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从不机械地告诉学生某一计算公式,更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从实践中归纳和发现某一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本领,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平行四边形教具制作,让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割、补,这两个步骤,把它变成长方形,从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可看作长方形的长,它的高可看作长方形的宽。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因此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来源理解得更透彻,记得也更牢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较好地探索规律,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如: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出示了这样的题目:下面各数(60、75、106、130、42)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学生已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他们很快找出了正确的答案,“60、106、130、42”是2的倍数,“60、75、130”是5的倍数。解答完毕,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组数的共同点,然后提问题。片刻后,有个学生向我提出,60和13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所以我想问个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康秀琪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 1、导向功能。导向是评价的本体功能,是一种潜在的制约作用。 2、提供信息反馈。提供教与学的状况的准确信息,反映教与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或在某种程度上达成。 3、促进教与学的改进。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证明什么,而在于改进,改进教与学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 根据《标准》制定的总体目标,数学学习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解决问题的评价 ●数学思考的评价 ●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㈠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包括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数学事实、过程、技能与方法的评价。 ㈡数学思考的评价 包括对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数感与空间、统计观念和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㈢解决问题的评价

包括对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的评价。 ㈣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包括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等方面的评价。㈤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第一学段强调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第二学段强调了解思维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三、关于评价方式的探讨 ㈠命制试题的一般规则 1、学生学什么,就应该在测试中包括什么。 ①知识覆盖要在95%以上②要体现教学目标 (这是由评价的目的所决定的,提供反馈信息,改进教与学) 2、测试题应该反映学生迁移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借助所拥有的数学知识和观念解决问题。 3、语音简洁明了,焦点集中在数学内部知识的运用上。 ㈡依据《标准》,创新检测命题理念 1、在一些重要的数学观点上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对他们的答案和方法给出证明。(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2、适当增大主观性试题的比例。 传统的数学检测一般都是客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有标准答案,便于评判。但是客观性试题对学生的观念及观念之间的联系不能很好地考察出来。因此,试卷中应增加一些主观性试题。 4、试题中要体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临高县创新学校作者:王小兵 [摘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非常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必定是件艰巨的事情。课堂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把课堂教学设计得趣味性,让学生感到在课堂上是一个乐园,从“要我学”真正转入到“我要学”的学习氛围。这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教师学生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新颖巧妙的教学设计中来 教学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修炼。面对自控能力差,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始至终地保持下来,就必须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层面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1、通过新颖的导入激趣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导入必须要做到新颖活泼,富有情趣。所谓新颖活泼,就是指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能总是老一套。所谓富有情趣,就是指生动有趣,有幽默效果,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吸引学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的有趣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新课导入时,设计了“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说上一段。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经过一座荒山野岭,身体已筋疲力尽,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孙悟空想:这样下去,可要把师父饿坏的。不一会儿,悟空不知从哪弄来一些桃子,贪吃的猪八戒见了,直流口水,未等悟空站稳脚,就抢了几个,刚想往嘴里塞,悟空说:‘八戒,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考考你,答对了才能吃。’八戒说:‘行’。悟空说:‘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俩人,每人分得几个?请你把这个数写下来’。八戒连想都不想,就把它写下来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学韩敏 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诉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那么具体行动问题就上升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的议事日程: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1.目标制定 所谓目标制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通过对身边老师的观察,我们认为他们有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良好愿望。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完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意照搬教参的目标,一意照仿别人所上的目标来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造成事倍功半,课堂效果差。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 教学:(平行四边形纸片,给出了底和高的数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拿着一平行四边形纸片,并演示)拼过来就是长方形了,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它的面积。 师:小组讨论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 生:(讨论、汇报略) 师: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 生:底乘以高。 2.教学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合作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鲜明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结合,最终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发挥出教师和学生在这知识点教学上所应起到的作用。在平时我们所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教师设计好整个剧本而让学生顺着剧情来表演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老师们经常提到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这类教学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老师当成课堂教学的主宰,绝对权威,这样一来,课堂上的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学生学到的往往是知识的结果,而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而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单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学生自定步骤,为个别性学习而设计 所谓学生自定步骤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某些知识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真正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各自原有的水平,每位学生都有怎样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着个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要提升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升多种水平和养成一定思想观点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改到哪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新课改后长期实践、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所谓"有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数学课堂更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呢?我将使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阐述以下几个观点。 一、注重学生发展的策略 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注重什么?每个教师都会知道: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注重学生,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体又要注重学生的那些方面呢?即: 1、注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课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将所学知识用于买东西算帐,算家里的电费等,使他们体会到,每学一节数学课,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就增大了一点。 2、注重学生的生活中的“数学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与形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实行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岭口镇中心学校李善精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把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所得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一、作为教师要转换角色、转变观念。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的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

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让学生先回答同学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一些课本之外的相关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数学是一门对语言文字规范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概念、定理,一字之差,或者字词顺序颠倒,都可能造成表达意义的不同,所以当学生总结这些概念、定理时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纠正学生在归纳总结过程中出现的语言偏差。最后我对这堂课做一次评价、总结,强调一下基础知识及重难点。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开始时学生学得较慢,对这一切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 我在教学中就会排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创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如学习“一次函数”时我通过学生最熟悉的买雪糕说起,让学生逐步认识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及特征。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的总结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的总结 数学教研组:周雪琴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 通过前阶段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1)目标制定;(2)教学策略;(3)教师角色;(4)学生角色;(5)学习结果。 1、目标制定 所谓目标制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1)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在的教师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制定目标,组织教学。大部分教师在思想上都一致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的人才观已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素质教育应该全面展开。教师应改变固有的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向合作学习;从单一的语数考试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发展,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一轮教育变革在教师身上有了很大的体观。因此,教师们在制定目标时比以前有了更深的思考,不仅仅是考虑这节课学生能学会几个知识点,到时候考试能够考几分等。更多的是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已有水平、兴趣、爱好、经验等制定目标。他们不仅只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多少,更要看他们是怎样学习的;不仅看他们以后能在考试时得几分,更看重的是他们怎样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我们通过对身边老师的观察,认为他们有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良好愿望。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完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意照搬教参的目标,一意照仿别人所上的目标来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造成事倍功半,课堂效果差。这些现象我们观察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A、一些教师一味的同等于城市教师来设计目标、制定目标、而忽略了自己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本质的差异。比如我们学生比城市学生所接触的知识少,所接触的社会新生事物要少得多,这对制定目标就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一位教师所说的现在的新教材中的某些主题图中事物(如电梯、体育馆、儿童乐园等),在城市孩子眼中司空见惯,而在我们有些学生眼里有如天外来客,有些同学电视中都没见过。这就会给教师制定目标带来一些影响,如果教师不去注意这细小的差异,往往整堂教学不尽人意。B、部分教师照搬别人好课的目标,认为他这样的目标定位教学时能成功我也会成功,而忽视了各自教师,各自学生所不同之处,一味的模仿往往得到的是失败的结局。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的热潮下,我们要使数学教学活动灵活多样,让学生应用实际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地利用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彻底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前的由教师一昧说教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标签: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是学生學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时间,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动作和思维密切相连,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现在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

浅谈优化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我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育方针实施,教学目的实现,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成果的体现,无不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重要场所来实施。作为教学工作主导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成功与否关系整个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已是一个长久课题,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一、创造良好授课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前提。 1、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我曾新接全校“闻名” 后进班的课,下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讲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粉笔灰乱七八糟散落着粉笔头。我用目光巡视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上的粉笔,然后转身面对黑板轻轻吹去桌上的粉笔灰。片刻的哑雀无声后,教室响起了一片掌声,所有同学的掌声给我的开场白一个最好的诠释。我充分利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把微笑与赏识带进课堂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任的教学氛围,良好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不光表现在课内,更表现在课余,把他们当朋友,我总是让他们畅所欲言。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强大推动力促进师生共同努力去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2、灵活处理课堂上的“插曲”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核心。艺术处理课堂违纪事件采取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态度帮助学生明变是非,使之正确控制主动调节自己行为,将注意力引向教师讲授内容。当课堂上出现了“小插曲”时要有教育机智灵活处理。 一次我在板完书转身时一个纸飞机正好落在放在讲桌上,全班一片寂静的目光集中在张浩同学身上。我微笑着拿起飞机说叠的真巧,下课后能否再送我一架,当时我还自编了一个台词“飞机上还有一段话老师我怎

样才能成长为一名飞行员?”夸这位同学的理想很好,但光有理想是不行的必须从现在努力学习锐意进取长大后你可能成为一个优秀飞行员。 全班一片掌声张浩同学紧张的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小插曲的佐料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师生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张浩同学主动承认了错误-------使学生始终保持心旷神怡的心境和浓厚兴趣,进入“书山有路趣为境,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最佳境界。 3、我利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找一个夸奖学生的理由。赏识教育就是利用了肯定与激励来促进学生求知欲望提高的。玩是孩子的天性:首先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游戏时间,适当减轻学习压力,对于做事拖拉的学生用前后两次作业的效率比较,给学生改正缺点的信心,没有哪个同学主观上喜欢成绩差,就像运动员身处赛场怎不渴望成绩优秀?处处要求第一不仅不切实际,且代价太高,结果不一定理想。应对学生有信心真心相信他是一个健康聪明向上的好学生,同时对学生的弱点正面引导、鼓励,他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4、在培养学生自信心上下功夫,一个在老师面前向缺乏自信的孩子面对外部世界不可能有充分的自信。老师是学生面对的最大的外部环境,老师皱皱眉头,责备一句,老师可能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学生心里可能是世界上对他最严厉的批评,同样一个微笑,老师的一句由衷的赞美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激发他极大的创造热情和向上的积极性。 二、我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我在日常工作中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实施参与性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行重要的,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