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教案

地球知识——经纬网

教材分析

教材在讲授区域地理的第一章,安排了《地球知识——经纬网》的学习,主要阐述了经纬线的定义及其特点、意义,以及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依据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依据及意义。其中通过经纬网来确定地球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及相互位置关系是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增强对地球空间坐标体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读图看图、从图中提取信息能力,为之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明确地球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概念;能够明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以及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依据;能够运用基本概念,正确判定地球一个区域的所在位置和相互位置关系;能够根据经纬度粗略估算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能判定两点间最短航线的方向;会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时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己总结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通过看图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地球的空间概念,形成对地球的科学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纬度的划分;半球的划分。

2.难点: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最短航线问题及时间推算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作用时间进度

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

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你们

知道答案不:一个人向正南

走了6km,然后向正东走了

8km,再向正北走了10km,这

时候他会到原地,看到了一

只熊,请问这只熊是什么颜

色的?

答案是白色,同学们肯定会

白色、棕色、黑色

以脑筋急

转弯的形

式调动学

生的思

考,活跃

课堂气氛

3分钟

好奇这回到原点与这只熊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知识——经纬网,大家就会知道原因了。

比较思考首先我们研究一下地球的形

状,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中地

球的真实面貌,与手中的地

球仪做下比较,发现有什么

不同呢?地球仪上有哪些特

殊的点和线呢?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

体,而地球是一个两

极略扁、赤道略鼓的

椭球体。

地轴、赤道、南北两

用比较法

让学生对

地球的形

状有清晰

的认识

4分钟

读图思考刚才通过比较同学们对地球

的形状有了一个清晰的认

识,现在同学们阅读以下教

材中经线和经度的第一段,

并在地球仪上找出经线和经

度,思考这些线有什么特点

呢?这些线的度数又有什么

特点呢?

指示南北方向;每条

经线都是一个半圆;

经线的长度全部相

0度经线以东是东

经,越往东度数越

大,直至180度经

线;0度经线以西是

是西经,越往西度数

越大。

通过看

图,让学

生自己总

结地理事

物的规律

3分钟

看图说话刚才这个同学回答的非常

好,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

台0度经线把经度划分为东

经和西经。接下来大家看下

这张图片,曾经有很多去英

国格林尼治的游客都拍了这

样的一张照片,并吹捧自己

说两手按在两个半球上,请

问一下这种说法对吗?

1953格林尼治才选取西经20

度和东经160度作为划分东

西半球的界线,主要是以为0

度经线穿过了欧非两洲的大

陆,为了避免造成麻烦与不

便,所以向西移了20度,减

不对,因为东西半球

的划分不是以0度

经线为准,而是以西

经20度和东经180

度所组成的经线圈

为分界线。

4分钟

少困扰。

补充(2分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出子午线长度的,唐朝开元年间的曾一行主持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天文测量,南起林邑,北到铁勒,其中以南宫说等人在白马、武津一带南北四五百里的土地上效果最佳,观测了冬夏至、春秋分日影长度及北极星的高度,并实地测量距离,得出一子午线长度为351里80步,折合129公里。

读图思考现在同学们一起看下教材中

的1—1—7,从地球仪上找出

纬度的分布,思考一下纬线

又有哪些特点呢?纬度又有

什么特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

圆;纬线的长度不相

纬度从赤道向两极

逐渐递增,南北两极

为90度。

3分钟

自主探究刚才同学们给我们总结了纬

度的变化规律,那么纬度具

体的是怎样定义的呢?同学

们观察此图,自己对纬度做

一个不同于教材的定义,并

对不同的纬度做一个划分。

纬度是地球上某点

与地球球心的连线

与地球赤道面所形

成的线面角。

0—30度为低纬度;

30度—60度为中纬

度;60度—90度为

高纬度。

3分钟

经纬网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经纬线

的定义及其特点,同学们现

在能够对脑筋急转弯的答案

做一个解释了吗?

他能够回到原点的

话只有在地球上的

北极才能满足这个

条件,在北极遇到的

熊就是白色的

2分钟

小结经线跟纬线一起构成了经其

重要纬网,这个经纬网是真

实存在的吗?人为的划定经

纬网只是为了确定地球上某

一点的位置,同时确定方位

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

通过做题,检验同学们对相

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是

以做题的

形式巩固

学生的学

习效果

1分钟

小组讨论1.说出各点的位置。

2.说出各点的方位关系。

讨论结束请2位同学上台把

他们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有

不同答案的上来补充。

通过小组

讨论,培

养学生合

作精神

8分钟

知识拓展经过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

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那么

在生活中实际中我们是怎样

通过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呢?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从2008年

12月,开始向索马里派遣军

舰开展护航工作,,那在茫茫

大海上如果你的轮船受到喊

道的袭击,你怎么向护航编

队求救呢?

学生自由回答,通过

用GPS向军方呼救

4分钟

对,生活中我们是通过GPS

全球定位系统对地球上的位

置进行确定,大家用的地图

册上面都有个北斗的标识,

北斗就是继美国GPS、俄罗斯

GLONASSD的第三个全球定位

系统。

3分钟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经纬网及其应用教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 第一节经纬网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记忆几条特殊的经纬线。 2. 理解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经纬网的判读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经纬网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要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必须熟练掌握经纬网的相关知识,今天咱们来共同探讨经纬网的相关内容。 【探究新课】 一、基础知识整合 纬线经线 定义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 线。 特点线圈形状 圆;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 赤道能平分地球。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且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两 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 纬线长度相等。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 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纬度 经度 标注的起始位置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划分方法 向南北各划分90°,赤道以北为北 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经线以东 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 代号 北纬(N )南纬(S ) 东经(E )西经(W ) 分布规律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北极点为 90°N ;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南极点 为90°S 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的度数 愈向西愈大。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以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为界。 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 二、高考考点剖析

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专题一 经纬网及其应用练习题

专题一经纬网及其应用练习题 1、有关经度和纬度的正确说法是() ①在地球仪上,0°经线就是本初子午线 ②180°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③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④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读右图,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下面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3~4题。 3、④地的地理坐标是() A.60°S,60°E B.60°S,60°W C.40°S,40°E D.60°N,60°E 4、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⑤位于①的西北方向 B.⑤位于④的东北方向 C.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D.①②③④⑤均位于西半球 5、右图中G点位于H点的() A、东北方向 B、正西方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右下图回答6~9题。 6、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A.回到M点B.在M点的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 7、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A.4 444 km B.3 333 km C.2 222 km D.1 823 km 8、若一架飞机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km/h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为() A 、40oN,60oE B、50oN,120oE C、40oN,100oE D、50oN,120oW 9、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 读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完成10~11题。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找出经线的特点,并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教学模式】一案三环节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一) 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一样吗? (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转动地球仪,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2、在地球仪上找到0°经线、180

1.以下四个地球仪组装正确的是( ) 2.下列有关经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线中本初子午线最长 B.因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最短,所以把它作为经度的起点 C.从某点沿经线一直向北走能回到原点 D.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 3.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度越大经线越长 B.最大经度是90° C. 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180°经线以东经度为东经 4.下列经线只有一条的是( ) A. 120°经度 B.30°E 经线 C. 180°经线 D.90°经线 5.下列经线位于东半球的是( ) A. 30°E 经线 B. 165°E 经线 C. 30°W 经线 D. 60°W 经线 7.读右图填空: (1)读出A 、B 、C 、D 四点的经度 A. B. C. D. (2)A 、B 、C 、D 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 位于西半球的是 。

专题复习——经纬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经纬网的应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 年级:七年级上册 单位: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学校 教师姓名:李东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专题复习,能够根据各类图表等信息准确的表述任一点的地理坐标及半球、温度带等位置信息 2、能力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位置的方法和步骤,从中培养学生识图读图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使学生较少对地理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重点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回顾和整理,学生能够根据立体和平面的各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并说出所在半球;能根据给定的经纬度,找出其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2、由于本节课进一步强化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如何利用课本中的地图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化零为整,巧记巧学,形成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方法: 本节课利用讲述、探究、合作、讨论、比赛等教学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提高学生识图读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材料支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专题导入课件展示我国远洋海轮遭劫 持获救的经过 1、请学生准确描述 “百货大楼”的位置, 并总结方法。 2、在茫茫大海、浩瀚 太空无参照物的情况 下如何定位? 积极的表述百货 大楼的位置,思考 如何定位? 从学生身边的例 子入手导入新课, 然后用实际的例 子加以验证,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题研修 布置任务:写出A、B 两点的经纬度 独立完成,展示从最简单的题目 入手,初步回忆相 关知识和方法,打 消学生的疑难情 绪,对学情初步摸 底。 布置任务:写出A、B 两点的经纬度 在学生有困难时打开 超级链接 独立完成 有难度的情况下 可初步讨论 稍微增加难度,由 直线变为曲线,主 要考察学生对经 纬线特点及经纬 度划分的掌握情 况,初步进行解题 方法总结 超级链接——经纬线的特点 对比表格、经纬度的划分特 对相关的知识进一步 整理,形成表格 仔细观察,进一步 回忆 通过表格对比整 理,使知识更加系请说出A、B两点的 经纬度 请说出A、B两点的 经纬度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经纬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经纬网的应用》教学 设计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经纬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1.确定地理坐标 (1)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 一般来说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减的为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北递减的为南纬。 如图: 做法:箭头指示法 图示说明: 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箭头指向就是相应的经纬度。 (2)方格状的经纬网地图 例一:见右图。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B:、C:、D:、 2.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填代号) 4.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四季分明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3)极地经纬网图 例二:读右图,完成下列习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填注图中每条经线和纬线的度数; (3)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 A.、; B.、。 ①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判定是北极,找到0°经线,以0°经线为界顺着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因是北极,纬度就是北纬。 ②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判定是南极,找到0°经线,以0°经线为界顺着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因是南极,纬度就是南纬。 (4)根据东西经度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 2.确定方向 (1)一般规律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东西方向。 (3)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两点的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的南北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线的判断:若是北极,它四周都是南,南极则相反; 纬线的判断:在判定东西方向时,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若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劣弧段),则东经在西经的东边,若大于180°则东经在西经的西面。(或: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画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3.在经纬网图上量算距离 (1)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km/1°。 (2)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 (3)任意一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首先根据下图,我们可得到任意一纬线圈的半径r与地球半径R的关系: 进而,我们可得到:任意一纬线圈周长=2πr=2πR×cosψ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1.1经纬网定位

第3课时经纬网定位 【教学目标】 1.掌握经纬线的判读技巧。 2.学会利用经纬网给地表事物定位置、定方向、定范围。 【教学重点】 用经纬网定位置、定方向、定范围。 【教学难点】 经纬线的判读技巧训练。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2019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里约热内卢的经纬度大约是23°N,43°W。想一想我们能否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在课本底页的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上标出里约热内卢具体在哪儿?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学会利用经纬网定位置、定方向、定范围 1.学生学习任务:展示典型例题,学生独立完成。 例: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2.老师点拨: (1)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表示某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所以在书写时,后面的字母必须明确标记。例:北京的经纬度(40°N,116°E)。0°经线、180°经线、0°纬线除外。 (2)教师总结经纬网定位技巧: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技巧: A.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判断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哪是经度和纬度。 经度若数值向东越来越大,则是东经; 若数值向西越来越大,则是西经。纬度若数值向北越来越大,则是北纬; 若数值向南越来越大,则是南纬。 C.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①说明判定方向: 经度<20°东半球 >160°西半球 20°~160°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②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内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经纬网及其应用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经纬网及其应用试题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冰封影响,航运受限,但未来有望实现通航.读图,回答1—2题. 1.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则该飞机飞行方向是A.一路正西B.先西北,后西南C.先东北,后东南D.先西南,后西北 2.图示区域西北通道的长度约为〔cos 70°≈0.342〕 A.1 800 km B.13 500 km C.5 000 km D.3 330 km 【参考答案】1.B 2.C 1.利用北极星判断纬度

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 星〕.〔如上图中角Φ即为A地的纬度数〕2.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区别 注意:180°经线西侧为东经度,东侧为西经度;160°E经线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20°W— 0°为东半球的西经度,160°E—180°为西半球的东经度. 3.地球表面上对称点的确定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 20°W〕.〔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 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如A 〔40°N,20°W〕与D〔40°S,160°E〕. 4.经纬网判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教学目标 1.观察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划分,明确纬线的特点、纬度的排列规律。(重点)2.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难点) 3.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明确纬度的排列规律;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学会判读经纬网。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法。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地球仪、双面胶、红黄蓝色纸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教师手持地球仪)上 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 模型是什么?还学习了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点 有哪些?线有哪些?我 们已经学习了经线,何 谓经线?它有哪些特 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纬线。(教师在学生回 答后,要及时的在地球 仪上指出相关内容。) 学生逐一回答问题。并认真观看教 师在地球仪上演示,加深印象。 地球仪 南北极点 经线和纬线 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半圆 形的弧线。 特点是形状是圆;长度不等;指示 南北方向。 以地球仪为 载体复习提 问,意在培 养学生的图 文转换能力 和空间想象 能力。进而 自然过渡到 纬线的学 习。 学 案导学 教师要求学生以地 理助学上“学习过程” 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 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 学习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 ;(2)完成助学上“学习 程”; (3)标记疑难问题。 一、纬线特点 提问:1、经线的特点是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 (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 本上标出; (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 栏目; (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 标记,以待解决。 学生回答:形状、长度、指示 方向、位置关系四个方面。 活动1:观察地球仪,学生分 经线和经度 这部分知识 已经学完, 在此基础上 学习纬线和 纬度对学生 来说,是 “跳一跳, 够得着”的 知识,所以 并不困难。 学生利 用学习经线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经纬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经纬网的应用》教学 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经纬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1.确定地理坐标 (1)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 一般来说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减的为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北递减的为南纬。 如图: 做法:箭头指示法 图示说明: 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箭头指向就是相应的经纬度。 (2)方格状的经纬网地图 例一:见右图。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B:、C:、D:、 2.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填代号) 4.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四季分明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3)极地经纬网图 例二:读右图,完成下列习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填注图中每条经线和纬线的度数; (3)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 A.、; B.、。 ①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判定是北极,找到0°经线,以0°经线为界顺着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因是北极,纬度就是北纬。 ②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判定是南极,找到0°经线,以0°经线为界顺着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因是南极,纬度就是南纬。 (4)根据东西经度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 2.确定方向 (1)一般规律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东西方向。 (3)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两点的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的南北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线的判断:若是北极,它四周都是南,南极则相反; 纬线的判断:在判定东西方向时,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若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劣弧段),则东经在西经的东边,若大于180°则东经在西经的西面。(或: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画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3.在经纬网图上量算距离 (1)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km/1°。 (2)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 (3)任意一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首先根据下图,我们可得到任意一纬线圈的半径r与地球半径R的关系: 进而,我们可得到:任意一纬线圈周长=2πr=2πR×cos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二)纬线和经纬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什么是经纬网。 2、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3、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区别纬线和经线,掌握纬线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经纬网图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 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 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 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谜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 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 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那么什么是纬线呢?它和经线有 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板书:纬线和经纬网 二、比较学习,探究新知板书:一、纬线和纬度。 观察 这两 幅图, 这一 条条 的圆圈是什么呢?它们和赤道有什么关系呢?Hsa 生 师 生 师完成下表。经线纬线 纬线 那么能不能告诉我它的定义是什么吗?在地球仪上,我 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 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咱们上节课对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总结出关于纬线的知识点。

形状 数量无数无数 指示方向 长度是否等长 0 °线名称本初子午线 经线纬线 形状半圆形圆形 数量无数无数 指示方向南北东西 长度是否等长是否 0 °线名称本初子午线赤道 师:(老师讲授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南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纬度的写法:先数字后N/S , 0°只有一条,不能标南北纬。)同学们观察一下纬度的变化。看一下有什么规律没有?师:咱们课本上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叫高中低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范围。 中高低纬划分: 低纬:南北纬30°之间;中纬:30° —60°之间;高纬:60° —90°之间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

经纬网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经纬网”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地理新课程标准》上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经纬网知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课本虽只有寥寥数语,而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加之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和地理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对于“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悟极少,因此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本节课的课型确定为“活动探究型”。通过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性与知识性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实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地理能力的学习目标。 二、活动过程 【活动1】:复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活动2】:“我的地盘”———在教室里描述自己的座位 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给教室的每一纵排和横排标定经纬度。 课件展示“班级座位表”,让学生明确如何用排、行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然后给排、行填上相对应的纬度及经度,使学生知道可用相对应的纬度及经度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然后开展以下游戏活动: ⑴教师念出经纬度,请位于此位置的同学站起来。 ⑵依次请位于以下位置的同学站起来: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⑶分别请位于低、中、高纬度的同学站起来。 ⑷教师变换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让处于不同位置的同学说出相对位置。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学以致用,是由理论上升到实践的过渡,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重要作用,化难为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

氛围中突破学习难点。 班级座位表及相应的经纬度 【活动3】:用自己的双手就可以构成一个经纬网。 设计意图:中国象棋是学生(特别是男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我规定红方表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学生能够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明确经线的特点,掌握经度的划分和排列规律,能够确定某点的经度。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20°W、160°E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东 西半球分界线,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教学模式】“三学一练”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演示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导 思考:在茫茫的大海上,救 援船是怎样及时找到遇险海 轮的? 设 置 情 境 问

学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地球仪? 2、地球仪由哪些部分组成? 3、地球仪有什么作用?极、北极、赤道的位置,并解 释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怎样确 定的。 (地轴---假想敌地球旋转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 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 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 大圆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地球仪的作用: 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 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 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 演示地球的运动。 学 培 养 学 生 思 考 分 析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师生互探究二:经线 问题: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 线,说说他们是什么呢? 观察与探讨: 学生观察地球仪探讨问题, 并到讲台在地球仪上解说: 培 养 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二) 纬线和经纬网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什么是经纬网。 2、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3、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区别纬线和经线,掌握纬线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经纬网图的一般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 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谜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那么什么是纬线呢?它和经线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板书:纬线和经纬网 二、 比较学习,探究新知 板书:一、纬线和纬度。 观察这两幅图,这一条条的圆圈是什么呢?它们和赤道有什么关系呢? 生:纬线 师:那么能不能告诉我它的定义是什么吗? 生:在地球仪上,我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 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咱们上节课对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总结出关于纬线的知识点。纬线 N

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然后完成表格 师:(老师讲授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南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N ),以南为南纬(S ) 纬度的写法:先数字后N/S ,0°只有一条,不能标南北纬。) 同学们观察一下纬度的变化。看一下有什么规律没有? 师:咱们课本上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叫高中低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范围。 0° 30 ° 30° 60° 60° 90° 90°

经纬网的应用教案

课题:经纬网的应用 导:复习回顾经纬网的特点,引入本讲内容-----经纬网的应用,通过走进高考展示的经典例题让学生明白本讲高考怎样考、考什么。 思:夯实基础,学生课外自主完成,课堂上学生呈现答案,教师适当点评。(见课件)重难点突破: 议:〖合作探究〗 探究考点一、确定地理位置------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2、 确定半球位置3、确定区域位置 探究问题:确定图中A、B具体经纬度位置2、确定半球位置 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首先要确定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经纬度,在书写地 理坐标时,应用小括号将经纬度括起来 2、确定半球位置 包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水陆半球 3、确定区域位置 根据经纬度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大洲和大洋等(熟悉区域地图为基础)(图中A(1100E,400N)B(1200E,300N)A、B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展: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评:教师精讲分析,评议学生展示成果 探究二、确定两点相对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同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纬 线指示东西方向,同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 探究问题:图中A、B、C分别在S什么方向,A在B什么方 向,B在C什么方向,A在C什么方向?据此得出什么规律? 1、特殊点:北极点为地球最北点四周朝南,南极点为地球 最南点四周朝北。 2、同一经线上两点,无东西之分,用两点纬度确南北方向 同为北纬,值大为北;同为南纬,值大为南;异纬度,北纬在北 3、同一纬线上两点,无南北之分,用劣弧定向或根据经度值用两点经度确东西方向同为东经,值大为东;同为西经,值大为西;异经度,值和小于1800,东经度在东,值和大于1800,西经度在东,值和等于1800,互为东西。 4、不在同一经纬线上的两点:先用经度值确定两点的东西方向;再用纬度值确定两点的南北方向;然后把两个组合即可。 (图中A、B、C均位于S点的正北方向;B位于C正北,C位于B正南方向;A位于B正西方向,B位于A正东方向) 展: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评:教师精讲分析,评议学生展示成果 例题精析:见课件 探究点三、确定两点间的距离 依据:单位纬度间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纬度相差1°经线长度相 差约111千米; 单位经度间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经度相差1°纬线长度相差约 111COSα千米 探究:确定AB、AC、BC之间的距离,据此得出什么规律?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精编版

2020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精编版

【课题】七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找出经线的特点,并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教学模式】一案三环节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衔接过渡 自主探究 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多媒体展示自主探究一) 1、概念: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 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 ,制作了地球的 。 2、在下图中填出地球仪各部位的名称。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一) 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一样吗? (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转动地球仪,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教师先用多媒体归纳总结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点,然后问:刚才大家观察地球仪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地球仪上有许多线条?谁知道它们是什么线吗? (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二) 阅读课本7页内容填空: 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 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又称子午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探究问题一,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并用“小试牛刀1”来达到巩固的目的。 按小组交流地球和地球仪形状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进入经线、经度的学习。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老师任务,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1、通过“子午线”的超级链接,观测子午线的动画,完成表格。) 1、通过观察 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通过思考正确理解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从图片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起到小结和过渡的作用。 通过自学让学生从书上了解有关经线和经度的简单知识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2课时)教案解析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观察纬线,逐渐掌握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观察地球仪,学会纬线和纬度的划分,掌握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排列规律。(重点)3.学会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难点)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竟学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东经 (E) 西经 (W) 20° 0° 10° 30° 向西增加 化 半 球 划 分 西经20°和东经 160°组成的经 线圈是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 半球的界线 2、人们习惯将纬度0°—30°称为低 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 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衔接 与过渡 在茫茫的大海上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当我们遇到危险需要向别人求救的时候,找不到可以参照的地标,怎么办? 利用经纬网,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自主探 究(二) 组织学生完成助学P8的 “学习过程”的第四大题“经 纬网”。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助学上的要 求,做到找出重点,问题所在。 通过自主探 究,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合作竟第一、阅读课本内容,了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通过具体的

学(二)解经纬网的概念、作用和用 途。 第二、怎样才能在经纬网 上正确判断某点的经纬度? 教师提出不同形式的经纬 网的具体要求后,深入各小组 之间巡视指导。 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作用: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3、用途:军事、航海、航空、气象。 经纬度 东西 半球 南北 半球 低、中、 高纬 A 170°E 40°N 西 半 球 北 半 球 中纬度 B 170°E 0° 西 半 球 低纬度 C 180° 20°S 西 半 球 南 半 球 低纬度 D 170°W 60°N 西 半 球 北 半 球 经纬网的判 读,提高学 生的做题能 力,培养学 生学以致用 的能力。同 时用来评价 学生的学习 效果。

经纬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经纬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福安市第六中学吴玉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 ⑵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⑶了解大圆、劣弧等概念,掌握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航向的判定方法,并总结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⑵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经纬网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航向的判定。 教学难点: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航线的判定及规律的总结。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 了经纬网的相关知识,本节课 我们要对经纬网在生活中的 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 究。本节课带领大家进行探究 和闯关的是一生热衷于游戏 和闯关的超级玛丽先生。讲明 游戏规则。以超级玛丽经典游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第一关“定方向”(学生根据图表,材料等相关信息进行闯关。)抽签决定答题的第一小组。第 一小组学生打开锦囊,解析利 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的基本规 律。 第二小组利用第一小组解析 的规律在方格状经纬网中确 定两点的方向。 第三小组根据图表判断弧线 式经纬网上两点的方向。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游戏 的形式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并且在小组合作中 学习,培养了学习的合作能力 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第二关“定距离”(学生根据图表,材料等相关信息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本环节共设一个锦囊和一小 关。第四小组的同学解开锦 囊,根据锦囊中给出的图表小 组讨论,并派代表解读如何利 用经纬网计算地球上两点间 锦囊中图表的解读为下一小 组的解题提供了线索,奠定了 解题的基础,每一步骤环环相 扣,互相联系。

1.2【教学设计】《地球仪与经纬网》(星球地图版)(第1课时)

《第一节地球仪与经纬网》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4.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教学重点】 重点:利用经纬网判读方向。 【教学难点】 难点:南北极俯视图的方向判读,180°经线附近的东西经互异的方向判读。 预习课本内容;多媒体课件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六分钟读懂宇宙138亿年历史》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