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癌症对家庭影响的研究进展

儿童癌症对家庭影响的研究进展
儿童癌症对家庭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6年ASCO癌症研究进展年度报告

【精华】2016年ASCO癌症研究进展年度报告 2月4日美国临床肿瘤学学会(ASCO)发布了《2016年ASCO癌症研究进展年报》,免疫治疗被评为2015年癌症研究的最大进展。 【精华】2016年ASCO癌症研究进展年度报告 “免疫治疗是癌症领域最具革命性的突破,这种新疗法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ASCO主席Julie M. Vose医生说道,与过去相比,今天所取得的成交是不可想象的。精准医学时代,我们不再简单的根据癌症的种类和分期进行治疗,而是基于每个患者和肿瘤的基因组谱。 免疫治疗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但开发相关的药物却相当困难,好在经过几十年大胆创新、不断奉献以及大量资金的支持证明这一领域还是值得冒险的。 这些年在抗击癌症的路上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2011年FDA批准了第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该药物出现前这种癌症的患者通常只能活几个月,新的免疫疗法可使患者的生命延长几年,而黑色素瘤仅是冰山一角,免疫疗法在其他肿瘤中也大放溢彩,包括晚期肺癌、肾癌、膀胱癌、头颈部肿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这段时间内,FDA新批准了10个抗癌药物,其中2个是全新创造的:

?奥拉帕尼(Lynparza):用于治疗BRCA突变的晚期浆液性卵巢癌,这是这一领域30年来最重要的进展 ?帕博西尼(Ibrance):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凭借其全新的作用机制,帕博西尼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提供了一种“全新治疗选择” 胶质母细胞瘤的全新治疗手段 该报告重点强调的是一种实验性癌症疫苗Rindopepimut (CDX-110) 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2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与单用阿瓦斯丁(8.8个月)相比,rindopepimut与阿瓦斯丁联合运用可使患者中位生存期提高到12个月。该药的作用靶点是EGFRvIII突变基因,四分之一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这一突变基因。 另外一种全新治疗手段是肿瘤治疗电场(TTFields),该装置可产生中频交变电场,诱导某些特定类型的癌细胞凋亡,且毒副作用小。NovoTTF-100A装置2011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2015年FDA因其与替莫唑胺联用可改善生存而扩大了NovoTTF-100A装置的适应症,现在它也可用于治疗初诊的胶质母细胞瘤。 乳腺癌治疗进展 该报告重点强调的乳腺癌方面进展我们以前都报道过: ?SOFT试验自2003年12月至2011年1月共纳入3047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予他莫昔芬、他莫昔芬+OFS(卵巢功能抑制)、依西美坦+OFS治疗

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精编WORD版

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 影响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文法学院课程论文(作业)封面Array( 2011 至2012 学年度二学期) 课程名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提交日期: 2012 年 06 月 18日 评阅日期: 2012 年 06月 22日 标题:浅析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摘要:家庭是最初级的社会群体,是人生开始的第一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父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中的各种关系、父母素质及其受教育水平对子女人格的形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本文参考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关内容,以自己的家庭环境为例,结合现实生活,主要探讨分析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如何营造更有益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提出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环境、人格、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教育 正文: 环境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塑造和培养良好的人格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的密切相关。在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历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人格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是先天、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二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的同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创造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环境,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完善着自身的人 格。我在此主要从环境因素来分析人格的形成,缩小在家庭这个框架里,来阐述家庭环境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共2 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探析 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不可忽视。有残疾儿童存在就有特殊教育,要提高残疾儿童的自身素质,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幸福的生活,关键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家长必须正视现实,理性定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特殊儿童成长成才。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残疾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应遵循特殊教育规律,按照全面发展的原则,采取适于特殊儿童特点的方式方法施加影响,培养和提高特殊儿童的身心素质和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对孩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极其重要,不能忽视。家长要走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接纳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

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使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 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父母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扬长避短,进行有目的地培养。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1.有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第二缺陷的出现 父母通过多种方式的耐心教育,对孩子基本生存技能的培养有极大作用。特殊儿童发育早期是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家长及时有效的干预、训练和教育既能有效发展残疾儿童的素质,又能有效防止第二缺陷的出现。 2.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拥有健全人格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充分认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p1 (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 1.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 2.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 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 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 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

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 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的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客观的环境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等。主观的环境因素包括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情报研究 (一).情报研究的概念p5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_曾红梅

V ol. 25 No.9Sep., 2013 化 学 进 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第25卷 第9期2013年9月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Cancer statistics 3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3.1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cancer control and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 曾红梅 陈万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北京 100021) 摘 要 癌症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列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本文对我国近几十年来癌症的流行状况、发病负担进行了概述。结果显示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消化道癌症发病负担依然严重,而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来显著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整体继续呈上升趋势。沉重的癌症负担需要采用综合化的防治策略来解决。本文阐述了我国的癌症防治政策、体系建设和癌症数据监测情况,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在我国癌症高发现场开展病因学预防及早诊早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概述了全国范围内癌症防控现状,为今后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癌症 趋势分析 预防控制 癌症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30.1; 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2013)09-1415-06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in China: State of the Art Zeng Hongmei Chen Wanqing * (National Office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Cancer 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in China. It ranks first among all causes of death in urban areas, and second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present the latest cancer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cident number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s still high and the burden of lung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are increasing. The trend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cancer burden would still be seve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aging population. 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 require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control polices, structures, and cancer registration in China are described. 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lan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inistry of Health since 1986. National program of cancer registry has been set up. In 2012,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has expanded to 222, covering populations with 200 millions. In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cancer, they have held systematic programs of cancer control. Many places such as Linzhou and Cixian have shown a down-trend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areas of high risk of cancer also promote the nationwide cancer campaign. The prevention programs include tobacco control, immuniz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his paper provides considerable scope and motivation for future work on canc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cancer; trend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cer screening 收稿:2012年12月,收修改稿:2013年6月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enwq@https://www.360docs.net/doc/f914729050.html,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广南县珠街镇初级中学校张仁德 摘要: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的最早的课 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中成长,需要教育环境、生存环境、智力环境、道德环境、心理环境、情感环境和创造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非常大。 关键词:家庭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孩子成长 什么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总的来说,家庭中一切的人、事、物都可纳入家庭环境的范畴。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家庭物质环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吃穿住行所需要的一切。家庭精神环境指孩子意识、思维、心理、情感等精神活动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要素,包括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这些非物质的精神环境称为家庭氛围。家庭环境这两方面的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从某种意义讲,精神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一、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孩子的人格影响 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主要指经济收入) 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能为子女提供更优越条件,于是认为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父母也因生活压力大而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抑郁。这样,致使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子女就象父母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 现实生活中家庭与家庭之间社会经济收入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事实也有体现,一般情况下,家庭条件较好的环境更能帮助孩子接受新知识、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在意识。而家庭条件较差(收入教底)的家庭,一方面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帮助,诸如,必要的工具书、学习用具等。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心里造成自卑心理,从而使得孩子性格内向、孤僻等情况。 2.职业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考试大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0403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从而提高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学好本课程创造有利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次重点) 2、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重点) 3、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次重点) 4、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一般)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1、情报研究的概念、调查研究的概念、经验总结的概念、实验研究的概念、质的研究的概念、行动研究的概念(重点) 2、情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经验总结的过程、实验研究的过程、质的研究的过程、行动研究的过程(重点)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次重点)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重点) 第二章家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家庭的概念,了解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

等基本知识,为学习后面学前家庭教育的有关章节提供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家庭的概述 1、家庭的概念(重点) 2、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重点) 3、家庭的生命周期(一般) 第二节家庭结构 1、家庭结构的概念(重点) 2、家庭结构的类型(重点) 3、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次重点) 第三节家庭关系 1、家庭关系的概念、家庭关系的特点(重点) 2、家庭关系的类别(重点) 3、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重点) 4、家庭关系的发展趋势(次重点) 第四节家庭的功能 1、家庭功能的概念和类别(重点) 2、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重点) 3、家庭功能的变化和演变(次重点) 第三章家庭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了解现代教育体系下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家庭教育的概述 1、家庭教育的概念、性质、特点(重点) 2、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次重点) 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癌症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癌症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摘要:癌症是伴随本世纪的世界疾病,研究癌症的发生机理,指导癌症的预防、治疗,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癌症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病变过程。当前对癌症的研究已有一些结果。当前尚无彻底治疗癌症的药物或方法。 前言:癌症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病之一,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专业人士表明,细胞的癌变很大程度上是周围环境的诱发。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原癌基因,这些癌症基因代代相传。但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被阻遏状态,只有当细胞内有关的调节机制遭到破坏的时候下,原癌基因才会表达,导致癌变的发生。 癌症(cancer),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激酶”的基因家族包括500多种不同的基因,它们功能的丧失是癌症的一个常见诱因,这些基因就像开关一样,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死亡以及变异进程。 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开展将近20年,迄今有近1 000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开展,涉及多种基因、多种载体以及绝大多数肿瘤类型。然而,基因药物在临床上对肿瘤的长效治疗效果尚无定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肿瘤发生与生长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病变过程缺乏系统认识。 以下是一些当前的研究结果,科研人员对癌症发病与防治机理的认识。 癌基因依赖与多基因联合治疗 研究发现,肿瘤内众多的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几条已知的信号通路上,且突变的信号通路之间同时存在协同突变和拮抗突变两种作用。肿瘤内主要信号通路的协同突变不难理解,而拮抗突变也有相应的实验证据,如著名的EGFR和K-ras 突变,在肺腺癌中各自的突变频率都非常高,但是很少有患者同时具有两个突变。“癌基因依赖”(Oncogene Addiction)理论也许能很好地解释信号通路突变的拮抗现象。这一理论认为,虽然肿瘤细胞的出现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遗传和表型的异常,但有些异常的出现明显依赖于某个肿瘤细胞增殖、存活相关的癌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如这一特定癌基因失活,这些相关的异常就会发生异于正常癌细胞的改变。无论是协同还是拮抗作用,都要求肿瘤治疗药物研发以癌变过程中发生异常的信号通路为标靶,而不是仅针对其中单个基因。因此,开发能同时调控多个信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1]

研究背景: 人与人是互相影响的,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影响人。而学生,属未成年人,思想没有成熟,对事物的好坏鉴别力不强,最易受外界影响,家长的任何不文明言行和落后思想,都会让他们耳濡目染,最后形成坏的习惯,根深蒂固,影响一辈子。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虽小,结构却很复杂,家庭成员、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居住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社会地位、家庭亲友关系等等,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生动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大家庭里,家庭成员多,虽然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个人的隐私和自由也很有限,但是,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一般而言,社会交往能力会比较强,比较注重家族伦理观念,比较善于互助合作。现代家庭,一般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个人有比较大的自由度,少受各种各样的干扰,但小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社会交际能力会比较弱,家庭伦理观念淡薄,不太善于合作。过于简单的家庭人际关系不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观念,毕竟国家、集体观念的形成跟群体生活… 课题目的、意义: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建设者,孩子的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首先要从改善家庭教育开始;一个人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说由家庭环境决定的,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国家人才,为了让孩子真正地享受成长的快乐,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影响,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指出各种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利与弊,并通过总结给天下父母提出合理的建议,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研究主要方法:1、搜集、整理文献 2、问卷调查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1.指导组 刘德长老师负责指导小组成员讨论所选的课题,意见汇总,确立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理清研究思路; 2.课题组 (1)组长:张苗苗负责指导师和课题成员的沟通和协调,承担课题研究的总报告并陈述等。(2)记录员:王路路、刘云负责及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 (3)信息员:张苗苗、王路路、刘云负责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问卷分发和调查 (4)数据统计分析员:张苗苗、王路路负责对收集而来的统计分析 (5)文笔员:张苗苗、王路路负责问卷的制定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设计印制问卷调查表: 学生卷 1、你的监护人是( ) A. 父母双亲 B.单亲 C.其他 2、你与父母主动沟通的次数()

我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我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江苏幼教网更新时间:2011-4-27 15:34:44 浏览次数:93 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方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1]”。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家庭在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界在把目光聚焦在普通儿童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早认识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走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接纳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资料统计,在我国0—6岁的残疾婴幼儿约246万人(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数字),每年新生残疾幼儿约有30万人,这些儿童大多没有进入幼儿园和学前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任务主要是由家长在家中进行的,他们的康复、教育以及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同时,父母在特殊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②家长关心自己的孩子,希望最大程度发挥孩子的潜能;③家长富有教育自己孩子的经验和知识,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④家长是儿童最自然的强化源,可以加快儿童学习的速度,使干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⑤父母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儿童的潜能、补偿缺陷的努力将极大地减轻障碍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加速儿童认知的发展,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以及性格的平衡发展。总之,父母对特殊儿童适时的关心、疼爱、理解以及理性、科学的教育将对特殊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我校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父母的观念落后 特殊儿童的家长要承受比普通儿童的家长更为巨大的生理压力、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使他们往往采取消极、退避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们不愿意在亲朋好友面前谈及自己的孩子,宁愿把孩子封闭在家中,也不愿意带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使他们丧失了与人打交道、学习与人交往的规则、与同龄小伙伴游戏的机会,这些直接影响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时,特殊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在心理上容易自卑、胆怯、害羞、不愿意与人交往,如果父母不积极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将导致早期社会化的失败,甚至出现反社会人格。很多家长对特殊儿童没有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有的过分夸大孩子的缺陷,认为即使对孩子进行教育也于事无补,孩子的现状不可能得到改变;有的仅仅将自己定位为抚养者,忽视了自身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还有的过分迷信学校教育,消极等待孩子入学,忽视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耽误了早期教育的宝贵时间。 2、父母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 父母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父母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结果,是能否成功进行家庭教育的关键。可以这样说,对特殊儿童的训练,与其说是在训练儿童,还不如说是在训练父母[6]。但是,许多家长在教育特殊子女的过程中感觉到力不从心,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相反,却使他们丧失了继续教育和训练残疾子女的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掌握的特殊教育理论非常薄弱,得不到系统的、专业的咨询和指导。社区、特殊教育学校也很少开展针对家长的专业化培训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得许多家长有学习的愿望,却苦于没有学习的机会。 3、教育方法不当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

040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p1 (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 1. 学前儿童是指0~6 岁儿童; 2. 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 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 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 3. 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 4. 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 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 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 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的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客观的环境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等。主观的环境因素包括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情报研究 (一).情报研究的概念p5 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癌因性疲乏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是临床上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伴随症状,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患者癌症治疗中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CRF的病因及机制较为复杂,国外许多学者认为,CRF的发生可能与贫血、肥胖、肿瘤类型、失眠、炎性细胞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有关。针对CRF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对CRF的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指导。 Abstract:Cancer-related fatigue is the most common concomitant symptom in cancer patients.It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but also leads to the interruption of cancer treatment and endangers the lives of patients.The etiology and mechanism of CRF are more complicated.Many foreign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occurrence of CRF may be related to anemia,obesity,tumor type,insomnia,inflammatory cytokines,and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The CRF patient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nterven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RF related treatment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ancer-related fatigue;Cancer;Treatment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不同于一般的疲乏,它不仅发生快、程度重,而且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等方式来缓解[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将癌因性疲乏定义为是一种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的痛苦、持续、主观的身体、情绪和认知疲劳或疲劳感,与最近的活动无关,影响正常的功能[2]。由于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针对癌因性疲乏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干预。目前针对CRF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药物治疗 1.1造血刺激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在CRF患者中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总的来说,在治疗癌症贫血、增加血红蛋白量,改善CRF具有显著疗效。对于骨髓抑制导致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引起的疲乏,临床上可给予G-CSF、TPO、IL-11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改法虽可减少输血的应用,但却有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3]。 1.2激素李征[4]等相关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患者血清中皮质醇和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水平与癌因性疲乏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获益进行研究,观察者发现应用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癌患者较肺癌患者更易起效[5,6]。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糖皮质激素在短期内控制癌症患者疲乏症状具有一定作用。但其它激素(如孕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并没有显著的疗效[7]。 1.3抗精神病药物哌醋甲酯(利他林)和莫达非尼都属于中枢兴奋剂。而哌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7-07T13:23:59.5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傅微马菊红[导读] 估计2005 年将达到900 万,2030 年达到1150 万[1]。由此可见,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傅微马菊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医院 710000)【摘要】介绍了生命质量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的内涵,重点阐述了国内学者对于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研究以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癌症;生命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98-02Research Development of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Abstract: I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the connotation of its concept, with the focus on domestic scholars’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scale of cancer patient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prospect ofthe development thereof.Key Words: cancer;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癌症(cancer),又称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癌症是人类第二号杀手。2005 年统计有760 万人死于癌症。估计2005年将达到900 万,2030 年达到1150 万[1]。由此可见,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癌症的治疗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癌症的早期诊断尚存在困难。 传统评价肿瘤疗效的生物学指标,如复发率、病死率、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等似乎难以全面地评价癌症患者的医疗效果。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用以评价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2]。该概念涉及社会、心理、躯体等方面,已引起医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生命质量的概念及内涵生命质量一词是英文quality of life (QOL) 的译文,又译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生命质素等等[3]。它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兴起于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后期在医学领域广泛开展,80 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研究热潮。近20 年来,生命质量研究倍受注目,形成一国际性研究热点。 尽管20 世纪30 年代就开始了生命质量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外学者杜生命质量的概念仍然存在不同的理解。多数学者认为:QOL是一个人生活中全部影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包括生理及心理特征的广泛概念,其内容包括从人的必需品的获取到实现个人满足和幸福的广泛领域。WHO 将其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自己生存状况的感受或体验,这些体验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4]。生命质量是对个人或群体所感受的躯体、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状态的一个综合测量、是一个多维结构,主要有4 个方面:躯体健康(包括生理活动是否受限休息与睡眠是否正常)、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紧张刺激等)、精神健康(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宗教信仰)、社会良好状态(涉及到社会交往与活动、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5]。生命质量具有以下特征:是一个综合的包括多方面内容的多维指标;多采用功能或行为术语的主观指标来说明,而不是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评价时更多地采用自我评价;生命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 癌症常用的QOL 量表2.1 癌症常用的QOL 量表概况癌症患者QOL 研究是医学领域QOL 研究的主流,需要研制针对不同类型肿瘤的QOL 量表。目前已报道的QOL 量表有数百种,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癌症生命质量研究组织研制的FACT 和EORTC QLQ 评价系统广为应用,由反映肿瘤共同属性的共性量表(共性模块)和针对具体人群或病种的特异性量表(特异性模块)构成。 共性模块:适合于各种癌症患者,实际上是测定了癌症患者QOL 的共性部分,常见有以下几种:FACT(functional assessmentof cancer therapy)-G 是由美国研制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的一般量表。第4 版的FACT-G 由躯体状况、社会/ 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4 个部分,27 个条目,构成可用于各种癌症的QLQ 评价[6]。EORTC QOL-C30 (European Organization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是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第3版EORTC QOL-C30由5 个功能子量表(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和3 个症状子量表构成(疲劳、疼痛、恶性/ 呕吐),含30 个条目[7]。FLIC (the functional living index-cancer)是Schipper 的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标,该量表包括5 个领域,22 个条目(刻度17 的线段),目前已有中文版发行[8]。 癌症特异性量表(特异性模块):针对某种具体癌症的量表是由共性模块加各自的特异性模块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欧洲EORTC QLQ 和美国的FACT 两个系列的癌症量表。FACT 目前已经开发的特异性量表已应用与肺癌、乳腺癌、膀胱癌肿瘤、宫颈癌、结肠癌、头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QLQ 量表体系的特异模块已经分别用于测定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卵巢癌、头颈癌、胃癌、胰腺癌、食道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肝癌患者QOL 的疾病和症状特异部分。 2.2 国外量表的引进尽管目前国外已经研制出上述大量的量表,但由于西方社会、经济、信仰、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西方量表的某些内容对于国内患者并不适合,某些在国外具备良好信度和效度的量表,若直接用于中国临床则难以得到很好预期效果。国外量表应用到我国必须进行文字和条目的翻译斟酌,改造使之成为适合与本国文化背景的新量表,并在进行现场预测和考评后才能使用。同时必须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体系,开发出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测定量表群。 2.3 国外量表中文版的研制以美国的FACT 和欧洲的EORTC QLQ 系列量表为蓝本,采用西方量表汉化的方法,研制相应的中文版量表。首先是量表的翻译和回译,然后进行量表的文化调适,逐条逐句讨论译稿,使翻译后的量表和源量表具有概念、语义的等价性;最后对量表进行考评。 经过以上程序并达到要求以后,方能在当地文化背景下有效使用。 2.4 研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系列万崇华等[9] 自1997 年开始系统研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癌症患者QOL 测定量表系列QLICP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Cancer Patients),目前已经完成肺癌、乳腺、直肠癌、头颈癌的FACT 中文版、EORTC QLQ 中文版和QLICP3 套量表的研究、胃癌和肝癌的即将完成,其他癌症的量表正在进行当中。 肝癌是我国高发、预后较差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受肿瘤部位、大小、数量、血管和肝外转移及身体衰歇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少数患者能进行手术治疗,而常规化、化疗尚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难以延长生存期,且其毒副作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近年来各种新治疗措施,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尤其是微创性局部治疗成为国内外开展的新热点[10],应用QOL 指标可对肝癌患者的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各种治疗措施疗效以及预后进行综合评价。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古人早有认识。 孩子住在公墓附近和集市旁边,只能学着玩;只有到了学堂附近,才学习礼仪和要求上学。孟母因此三迁。环境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要,古人也早有认识。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下面我就目前一些家庭教育环境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孩子受教育的第一环境往往是家庭,因为家庭是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因此孩子在第一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刻骨铭心,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也是最牢固的。 家庭教育往往是与孩子的生活想统一的,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孕育着未来社会的风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的言传身教,甚至一言一行都对子女的成长与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孟母之所以三迁是为了给他儿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好有助于孩子的成才,可见好的的家庭环境不仅能塑造一个孩子的个性,对他们的生活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孩子养成勤奋好学,勤俭节约,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 我最近见过一种现象,我做家教的一个小孩,关看他的家庭条件在同龄小孩中真的算是优越了,而且在他补课的时间父母都会给他制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照理说这样的家庭环境是很不错的了,可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却特别的强烈,尤其是任性,崛强是我所罕见的,究其原因是父母忙于工作无法顾及孩子的生活,虽然给了他优越的生活环境却让孩子失去了家庭那份应有的关爱。 由此我想谈谈家庭环境中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长的关心,而这种关心不仅包括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生活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关心指导越多就越有利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了良好的个性,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要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家庭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使他们适应家庭环境,努力去消除不良家庭对他们个性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我们都知道家庭环境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上面的论述也不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