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螺调查技术规范

钉螺调查技术规范
钉螺调查技术规范

钉螺调查技术规范

1 调查频次

1.1 现有钉螺环境

近2年查获感染性钉螺、发生急性感染病例和人畜常到的生产生活区等易感环境,每年查螺1次;其它有螺环境,每年调查1/3面积。

1.2 可疑环境

与有螺水系相连或与现有钉螺环境毗邻、引进有螺区植物、水生物的环境以及洪水淹没区等可疑环境,每年查螺1次。

1.3 传播阻断村钉螺监测

1.3.1 3年内查出钉螺的村,每年查螺1次。

1.3.2 3~9年未查出钉螺的村,每3年查螺1次。

1.3.3 10~15年未查出钉螺的村,每5年查螺1次。

1.3.4 15年以上未查出钉螺的村,如环境已彻底改变,已不适宜钉螺孳生,原则上可不再定期查螺。

1.4 非疫区钉螺监测

与有螺水系直接相通的地区,养殖来自有螺地区的水生动、植物及场所,以及来自有螺地区的船泊停靠码头、船坞等开展螺情监测。

2 查螺工具

2.1 查螺框

框可用8号铅丝制成33.33cm正方形的框(框内面积为0.1m2)。

2.2 镊子或竹筷

镊子为15~20cm医用直镊,竹筷为普通筷子。

2.3 螺袋

用牛皮纸制成5×8cm螺袋,并印刷以下信息:环境名称、查螺日期、天气情况、线号、点号(框号)、捕螺只数、查螺员签名等。

2.4 防护用具

查螺时用防护剂、手套、胶靴等作为个人防护用具,以防止血吸虫感染。

3 调查时间

上半年3、4、5月和下半年9、10、11月。

4 调查方法

4.1 现有钉螺环境

4.1.1 易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查螺(江湖洲滩环境框线距20~50m,其他环境框线距5~10m)。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4.1.2 其他有螺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根据植被、低洼地等环境特点及钉螺栖息习性,设框调查)查螺。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4.2 可疑环境

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查螺,若检获活钉螺,再以系统抽样进行调查,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4.3 对与历史螺区毗邻的乡(镇)、村,特别是与原有钉螺水系相通等适宜钉螺孳生的地区,采用4.2方法开展螺情调查。

4.4 对所有查出钉螺的环境应采用GPS进行定位、面积测量,并收集、汇总有关数据。

5 钉螺和其他相似螺类的鉴别

在自然环境中孳生的某些种类螺蛳,其外形同钉螺较相似,易与钉螺混淆。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常需将钉螺与其它相似螺加以鉴别。

常见的易与钉螺混淆的相似螺类主要有:方格短沟蜷(又称海蛳)、真管螺(又称烟管螺)、细钻螺(俗称菜螺)、拟钉螺(俗称小黑螺)等。各螺的具体鉴别要点见《血吸虫病防治手册》(第三版P38)。

6 钉螺的死活鉴别

将钉螺洗净后放入盛20℃左右水的平皿或瓷杯中,观察2~3h,凡开厣活动,伸出软体组织,用针刺后有反应的为活螺;凡没有活动,针刺无反应的,用敲击法鉴别死活,即用小锤逐个轻轻敲碎钉螺外壳,软体组织不收缩者为死螺。

7 感染性钉螺检测

7.1 压碎法

将钉螺置于载玻片上,另用一张较厚的玻片将钉螺轻轻压碎,然后在螺体上加一滴脱氯清水,将钉螺置于解剖镜下,用解剖针拔开外壳,依次撕碎软体组织,发现血吸虫尾蚴、子胞蚴即为感染性钉螺,感染早期的钉螺有时可检获母胞蚴。

7.2 逸蚴法

将单只钉螺置于指形试管内,加脱氯水至试管口,用尼龙纱盖好管口。置20~25℃、光照条件下,4~8 h后用放大镜或解剖镜在灯光下观察指管水面有无血吸虫尾蚴。必要时可用白金耳取表面水滴于载玻片,在镜下观察医`学教育网整理。

8 个人防护

查螺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查螺前应将暴露部位涂搽防护剂或带有防护作用的手套。检取钉螺要用镊子或竹筷,不能用手拾取。不要在疫水中洗手脚。在岸边陡坡查螺时,特别要注意防止滑跌落水。如怀疑查螺期间有接触疫水史者,应及时进行检查治疗。

9 查螺资料的登记、整理和保管

查螺以村为单位进行,查螺前要参照各地已有的基础资料和钉螺分布示意图,确定和建立应查环境示意图,分发给查螺专业队,由专业队逐条逐块地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登入查螺环境登记卡和有螺环境登记卡,绘制年度钉螺分布示意图。

查螺时每框均要编号,框内钉螺全部捕捉,并以框为单位装入螺袋,螺袋外标注调查钉螺地点、框号、环境类型和调查日期。经死活鉴别、感染性检查后,登记和计算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等。

10 钉螺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

10.1 山丘、水网地区

10.1.1 确定有螺段

相邻框中有螺为一个有螺段。两个有螺段之间的无螺区在30m以内时,融为一个有螺段。无螺区超过30m时,按两个有螺段计算。

10.1.2 计算有螺段的长度

确定有螺段后,从有螺段的最远点各延伸15m为有螺长度,孤立螺点的长度按30m计算。

10.1.3 计算有螺段的宽度

常年有水且水位比较稳定的河沟,以河沟岸的实际坡高为宽度。夏水冬涸的河沟,以河沟两侧的实际高度+底宽为宽度。如仅一侧有螺。则以一侧的高度为宽度。田埂以1m计算。

10.1.4 计算公式:面积(㎡)=长(m)×宽(m)

特殊地形如冷浆田、山地、坟堆、竹林、木林等,发现有螺,按孳生地的实际面积计算。

山丘和水网地区感染性钉螺的计算方法参照上述钉螺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即先确定有感染性螺段,再确定有感染性螺段的长度、宽度,最后计算感染性钉螺面积。

10.2 江湖洲滩地区

10.2.1 总面积不超过15 hm2的洲滩,发现有螺全部计算为有螺面积。

10.2.2 总面积大于15 hm2的洲滩,先确定有螺片。有螺框之间的距离在300m以内时,融为一个有螺片,有螺框之间的距离大于300m时,分为两个有螺片单独计算。

10.2.3 有螺面积。有螺片确定后,先计算出有螺片的长度和宽度,再将长、宽各向两端延伸50m计算有螺面积。

长度(m)=最远点间距+50×2

宽度(m)=(最宽处间距+最窄处间距)÷2+50×2

即有螺片以纵向两端最远点的距离各延长50m为长度,以横向最宽处+最窄处的距离除以2后各延长50m为宽度。

10.2.4 计算公式:面积(㎡)=长(m)×宽(m)

江湖洲滩地区感染性钉螺面积的计算方法按以下原则进行:发现1个孤立感染性螺点,向四周各延伸50m,即按1 hm2计算面积。若2个感染螺点相邻在50m以内,以2螺点距离相加,再向四周各延伸50m,计算感染性钉螺分布面积。若各感染螺点相邻超过50m,以孤立螺点计算感染螺面积。若孤立感染性螺点自然环境小于1 hm2以实际面积计算。

11 主要统计指标

11.1 活螺平均密度(只/0.1㎡)=捕获活螺数/调查框数

11.2 活螺框出现率(%)=(活螺框数/调查框数)×100%

11.3 钉螺感染率(%)=(感染螺数/解剖螺数)×100%

11.4 感染螺平均密度(只/0.1㎡)=感染螺数/调查框数

中国农村目前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

中国农村目前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 【摘要】通过分析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及防御重点,就房屋建设的选址、房舍外部防雷装置的安装、太阳能、强弱电系统等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相应的防雷措施,并提出应着力加强农村的防雷意识和雷电灾害体系建设。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现状;防雷措施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防雷工作高度重视,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加快建设农村雷击高发区域的避雷装置,解决雷电灾害频发的问题。目前,各地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深入开展,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广大农村对雷电的认识还不够,对雷电灾害防御意识尚不强。如果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防雷措施不健全,势必会埋下较大的防雷隐患,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并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农村的防雷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做好新农村防雷工作,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1、农村雷电灾害现状 根据 2、农村雷电防御主要措施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农村地域广阔、经济基础薄弱,环境复杂多样,要想实现全面、系统、完善的防雷措施,不仅资金需求大,而且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只有掌握了农村雷电存在的主要隐患、发生的主要规律、入侵的主要途径等,抓住重要问题的主要方面,尽可能做到投入少、作用大,遵循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才能使防雷工作在农村得到普及、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防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措施。 选址应远离雷电高发区 雷击具有选择性,因此新农村建设选址前期最好请有防雷资质的单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使新农村的选址远离雷击高发区。从地形上看,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从地质上看,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如特别潮湿的河床、沼泽、苇塘等,或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和岩石与土壤交界处等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山区上升气流的迎风面方向等都是雷击的高发区。远离雷电高发区是现代防雷技术中最先考虑的,也是非常经济的重要措施。这样能够大大降低防雷的难度及成本,同时也大大减轻了雷电灾害的威胁,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农村建筑物直击雷防护 农村建筑物的典型结构一般有2种:一种为1层尖顶或平顶房;另一种为2层或2层以上砖混结构的楼房。对于第1种房屋,由于其高度较低,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小,通常可不安装防雷装置;对于第2种类型的农村建筑物,凡采用水泥预制板结构的应做好接地处理,即用扁钢或圆钢将预制板中的所有钢筋全部焊接在一起,沿房屋墙角做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 m),与防雷装置做可靠连接,接地极可采用简易做法,但接地电阻应不大于30 ω。如果此类建筑物处于雷电多发区,应严格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的要求设计施工,以提高安全系数,确保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电源系统雷电防护措施 首先,应按照《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从源头上做好农村总低压配电系统的雷电防护,这是确保农村用电安全和防雷的关键。其次,做好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由于农村电缆的进出线多为架空引入到户,这些线路暴露在户外,在雷电活动下极易产生感应雷电压。如果雷电感应电压沿电源线路传入室内,极易造成电器设备损坏及人员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有1/3雷电灾害是由进出线缆引起的。因此,对于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ite Investigation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目次 前 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场地环境调查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1) 5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3) 6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4) 7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7) 8 报告编制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场地环境调查报告格式 (9)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之一。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包括下列4项标准: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查螺方案

2009年春季查螺培训方案 3月21日上午在市疾控中心召开15个查螺镇卫生所长会议,培训并部署春季查螺工作。 1.根据市血防工作要点所下达的查螺村数,按每村每回合不少于100个查螺工日,拟定本镇2009年血防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召开会议,建立镇政府血防领导小组,组织、培训查螺队伍,落实工日报酬,广播宣传发动,群众业余查螺,有奖报螺,学校开展血防“四个一”活动等。 2.利用有线广播进行宣传发动,内容包括查螺的意义、方法及报螺有奖的规定,由镇卫生所撰写提供广播稿。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继续实行群众性有奖报螺制度。在历史流行村的同一环境内,对首先发现钉螺者奖励1000元,在非流行村的奖励2000元,在非流行镇发现重大螺情者,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和重奖。 3.分期分批开展查螺:金沙、二甲、平东、平潮、五接、开发区共6个镇(区)7个村4月1-10日完成;骑岸、四安、石港、刘桥4个镇共13个村4月11-20日完成;先锋、川姜、兴东、兴仁、西亭共5个镇8个村4月21-30日完成。 4.除平潮镇必须进行村自查、互查及镇复查3个回合,其余镇进行村自查及镇复查2个回合查螺,每回合用工均不低于100个工日。要10天内完成查螺,每村应根据具体情况组织20-30人的查螺队伍,分成2个大组,从不同村民小组同时开始,规定范围内的所有环境各查一遍,即完成了2个回合查螺。

5.查螺前由卫生所人员分村进行培训,以钉螺标本教会查螺员准确识别钉螺,掌握查螺方法,携带绳子、查螺框子、镊子、钉螺袋和图账,按历史有螺环境每隔5米设1个机械框,历史无螺环境每隔10米设1个机械框,相邻2机械框之间抽查2~3个环境框的要求,实行机环结合法查螺。培训时要现场让查螺员识别钉螺,并有文字、照片记录。未参加培训的人(不在照片上的人),不得参加查螺。 7.每个查螺村由疾控中心人员设置3个条块假螺点,每条块设2个点,每点布放15~20只死钉螺,及时填写假螺点设置回收表,统计回收率。每发现1处假螺点,现场给予奖励50元。群众报螺或有组织查螺发现螺情后,镇卫生所应在当日到现场核实,确定为活钉螺后即刻向市疾控中心电话报告,并做好现场控制,严防人为造成钉螺扩散。 8.每天实际查螺不少于7小时。由带队查螺的乡村医生每天上午8:00、下午1:30点名考勤,记载出勤人数及累计查螺工日,卫生所长或防疫医生到现场核查人数后在指导员栏签字。每日下午5:30前将当日考勤情况以电子邮件发至(tzmbk@https://www.360docs.net/doc/f917671469.html,)邮箱,经市疾控中心现场抽查证实后,作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算项目经费的依据。考勤表一式二份,乡村医生和防疫医生各执一份备查。 9.查螺环境登记表每日填写,乡村医生保管。防疫医生每天现场检查查螺环境登记表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分村填写查螺进度汇报表。卫生所长、防疫医生在位在岗情况及考勤记录、查螺环境登记表、进度汇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将作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血地防工作平时检查内容列入考核记录。

钉螺鉴别及调查方法

钉螺的主要鉴别及调查方法 一、钉螺主要鉴别要点 1、大小,一般不超过1cm,宽度不超过4mm。 2、形状,呈宝塔状,螺塔一层一层有规律的逐步缩小。 3、螺旋,为5~8个。属右旋螺。 4、有唇脊,壳口外唇近边缘有一较厚的脊状突起。 5、颜色,光壳钉螺为棕红色;肋壳钉螺为淡黄色或黄棕色。 6、螺壳:坚硬,用手用力捏,不易碎。 7、有假眉,眼球后方皮下组织内,有淡黄色颗粒聚集成的眉弓(需要在解剖镜下观察)。 唇脊 脐孔

不同种的螺类的形态 钉螺和相似螺类的鉴别要点

二、钉螺调查 1、调查时间 一般在3-5月和9-11月。最佳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半月(南北因气候关系略有差异),此时杂草少,有利于尽早灭螺。 气候温和,钉螺活动力强,出现在土表的钉螺数量多。 2、调查环境 丘陵地带钉螺分布是随着水系自上而下地分布在各个不同地形的孳生环境中。钉螺常呈零星、分散的孤立小片或点状分布。钉螺孳生环境主要为洼地、草坡、菜地、田埂、小沟、池塘、水坝,堤埂、石芽等处。 3、调查方法 设框:隔一定距离设一检查点,每点为一框。调查河、沟、塘、田埂等一般按5-10米等距离设框;调查江湖洲滩、田地可采纵横系统抽样(棋盘式抽样)。 系统抽样法:等距离设框调查法,适合于钉螺多而散在性分布的环境。与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调查点地域内的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及钉螺孳生的可疑环境进行螺情调查。 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等距离设框调查,若相邻两点(框)均未查到钉螺,可在两点之间的段,选择钉螺容易孳生的环境再抽查两个点(框)。 计算钉螺面积: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有螺的段,左右各延伸20m计算。 全面细查法:是对钉螺密度极低或复杂环境查螺的一种方法。调查为步步为框,地毯式全面细查。 要查清螺情必须追本溯源。要顺着水系开展调查。做到“三从”(从源头到下游,从平原到山上,从潮湿到积水)、“四追”(追头、追尾、追点、追面)。 查到可疑钉螺要进行鉴定,确定为钉螺时,要进行死、活螺鉴定和解剖检查有无感染钉螺。 4、做好个人防护(手套、镊子、雨鞋、草帽等) 5、做好查螺记录 图-历史螺区地形图 卡-每日每点查螺记录卡 账-每日各点查螺汇总

《雷电灾害调查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广东地方标准

广东省地方标准《雷电灾害调查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任务来源、协作单位、分工等)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根据《广东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6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定立项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6〕982号)要求编制的,立项名称为《雷电灾害调查规程》。 (二)协作单位和分工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由广东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广东省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中心、广州市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江门市新会区气象局共同承担,由广东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0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敏辉、曾阳斌、陈易昕、周彦斌、安宁、徐海秋、邹毅、韦智嘉、范伟建、彭凯、邱波、殷启元、吴坚。 (1)黄敏辉、徐海秋确定标准制定原则,全面负责资源的调配、方案的审定及全面组织实施。 (2)曾阳斌、陈易昕、安宁、吴坚负责编制标准编制说明、标准技术内容和标准文本,处理专家征求意见,报送送审稿。 (3)陈易昕、周彦斌、邹毅、韦智嘉、范伟建负责调研、资料收集并提供第4章、第5章、附录E的技术内容。 (4)曾阳斌、周彦斌、邱波、殷启元负责提供第6章、第7章、附录A、附录C、附录D的技术内容。 (5)曾阳斌、吴坚、安宁、彭凯负责提供第8章、第9章及附录B的技术内容。 二、立项的必要性,标准拟解决的问题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现代化信息事业的

日益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雷暴日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雷电灾害给全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鉴定,可以通过雷电灾害事故实例,分析灾害共性因素,找准灾害防御切入点,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建立更完善的机制,为政府指挥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服务,是气象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需要按照广东实际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和操作规程,使得雷电灾害调查鉴定作为气象防雷社会服务体现其科学性、权威性和公益性,服务广东社会人民的气象安全保障需求。 通过制定我省雷电灾害调查地方标准,规范调查、鉴定的操作规程,整合应急处置、事故调查、鉴定基本业务、操作流程,管理权限、资料收集、处理以及根据事故开展区域雷电防御指引、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系统地建设雷电灾害调查的整套应急处置公共服务机制体制,为科学有效地开展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增强时效性和准确率,并结合推动区域灾前发布预警、灾中动态监测、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服务工作,进一步发展公共气象、资源气象和安全气象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标准框架和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遵照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及其规范,并结合广东省地方标准的特点来编制。 标准内容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雷电电灾害等级、基本要求、调查流程、调查内容、资料归档等8章内容,附录A~附录G7个附录。 (一)关于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调查的基本要求、调查流程、现场调查、气象资料分析、灾害分析和判定、调查报告、资料移交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灾害的调查和判定。 (二)关于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雷电灾害”、“雷电灾害调查”、“雷击点”、“雷电定位系统”、“雷电防护装置”、“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内部雷电防护装置”和“雷

技术标:XX调查评测技术规范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某地公司 2011年某项目 技术规范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四月

目录 1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1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项目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3项目目标和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项目规范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1投诉处理问题诊断及提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服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3设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3项目质量控制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应标文件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识别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初步排查场地是否存在污染的可能性。 2调查技术依据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标准、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保护部) 3调查基本原则 针对性原则:针对企业厂内生产工艺、车间布局、排污管线分布以及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

重大雷电灾害防御有效措施管理制度.doc

重大雷电灾害防御措施管理制度 为加强本单位重大雷电灾害防御措施的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本单位法人代表对本制度的制定及执行负责。本单位安全管理员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检查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雷知识。积极配合气象防雷部门的科普教育活动,宣传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提高职工的防雷意识,使职工了解雷电灾害的特性,掌握雷电防护基本知识,增强自身防护能力。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本单位必须安装防雷装置。安全管理员定期检查防雷装置使用及维护情 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按时参加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工作,保证安全有效。 四、储罐区及生产车间等重点部位,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以 避免雷击时引发灾害事故。 五、保护好防雷装置。对破坏防雷装置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及处罚, 情节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保护、爱护防雷装置的人员进行嘉奖。 六、尽量避免在雷电天气下作业。必须作业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七、发生雷电天气时,人员应做到以下雷电防御措施: 1 / 14

1、不宜停留在楼(屋)面上或空旷地带; 2、不宜站在高大建筑物、大树、电杆、塔吊旁; 3、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 4、不宜在空旷的室外活动以及骑单车或摩托车; 5、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6、远离水管、电气线路或金属门、窗; 7、切勿处理并远离开口盛载的易燃物品; 8、不宜进入空旷地带的棚屋、岗亭等建(构)筑屋; 9、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断电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八、发生重大雷电灾害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向气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2、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3、消除火灾等危险源; 4、抢修被损坏的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 5、维持厂区的治安; 6、严格保护好事故现场; 7、积极配合气象部门的雷电灾害事故调查、分析工作;总结雷电灾害事故的经验教训,写出雷电灾害事故报告。 8、总结雷电灾害事故的经验教训,写出雷电灾害事故报告。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

场地污染调查

场地污染源调查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一、污染场地调查流程

项目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方案技术流程图 样品保存/管理程序 暴露评估 风险识别 毒性评估 确定暴露场景和途径 选定模型和参数值 估算暴露剂量 致癌斜率因子和非致癌参考剂量查询 理化性质参数和污染物控制标准查询 污染物的致癌非致癌风险 致癌、非致癌风险计算值 估算修复值 不确定性分析 确定修复值 风险表征 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 场地环境调查 场地采样与分析 资料审阅 访 谈 场地勘查 原企业场地环境资料 场地使用历史背景资料 用于风险评估的参数资料 场地原建(构)筑物的调查 生产产品及原辅材料调查 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其它勘查重点区域的调查 场地所有人 场地管理人 场地使用人 熟悉场地相关事务的人 建立场地概念模型 重点调查区域 一般调查区域 背景点(对照点)获取 风险评估所需实测参数获取 安全卫生预防守则 检测分析程序与检测委托机构 监测井设置及土 壤、地下水采样 完善 疑似污染物清单 污染物种类、浓度、深度和范围 提出管理建议 场地土地利用与规划资料 拟定污染鉴别方法 土壤、地下水调查及风险评估方案

2.1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9年)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27号)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 ?《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2相关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2009)(修订)(征求意见稿第四

血吸虫病防治项目查螺、灭螺、查病、化疗技术方案

血吸虫病防治项目查螺、灭螺、查病、化疗技术方案 (试行) 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促进实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4-2008年)》阶段性防治目标,依据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分类,特制定查灭螺、查治病工作的技术方案。 各地应根据本方案,制定实施细则,核定年度防治计划任务,将查灭螺计划具体落实到环境,查治病计划具体落实到村或村民组,并组织实施。 一、流行村分类 (一)分类标准 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居民粪检阳性率为依据,将流行村分为5类: 1、一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10%;

2、二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5%、<10%; 3、三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1%、<5%; 4、四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1%; 5、五类村:连续5年无当地新感染的病人、病畜、无感染性钉螺。 (二)类别调整 根据疫情及调查结果每2年对疫情变化大的一、二、三类村进行类别调整。以村民组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村民组,用血清学方法查病,血清学检查最少受检人数不得低于《血吸虫病流行村类别调整血清学检查最小样本量计算表》(见附表),受检率达到90%以上。对血清学阳性者进行粪检,受检率达到90%以上。以此计算粪检阳性率(计算公式附后),作为调整类别的依据。 二、钉螺调查 (一)调查范围和频次 1、现有钉螺环境 (1)近2年查获感染性钉螺、发生急性感染病例和人畜常到的生产生活区等易感环境,每年查螺1次; (2)其他有螺环境,每年调查1/3面积。 2、可疑环境

与有螺水系相连或与现有钉螺环境毗邻、引进有螺区植物、水生物的环境以及洪水淹没区等可疑环境,每年查螺1次。 (二)调查方法 选择春季或秋季适宜时期开展查螺。 1、现有钉螺环境 (1)易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查螺(江湖洲滩环境框线距20-50m,其他环境框线距5-10m)。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2)其他有螺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根据植被、低洼地等环境特点及钉螺栖息习性,设框调查)查螺。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2、可疑环境 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查螺,若检获活钉螺,再以系统抽样进行调查,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2014年广东雷电灾害实例汇编

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实例汇编 广东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编印 二○一五年二月

目录 前言 (1) 广州市 (4) 深圳市 (10) 珠海市 (11) 汕头市 (13) 佛山市 (15) 韶关市 (21) 湛江市 (26) 肇庆市 (30) 江门市 (33) 茂名市 (37) 惠州市 (39) 梅州市 (42) 汕尾市 (52) 河源市 (53) 阳江市 (56) 清远市 (57) 东莞市 (62) 中山市 (71) 潮州市 (72) 揭阳市 (74) 云浮市 (76)

前言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气象防雷主管部门认真履行防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开展全省气象灾害防御暨防雷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执法检查,加强防雷安全科普宣传,全省防雷减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与去年全年相比,因雷击引发人身伤亡事故减少26%,经济财产损失减少408万元。 目前,我省防雷减灾工作呈现稳定好转的态势,但防雷减灾工作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一方面,广东自然条件复杂,雷暴日多,是世界上雷电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雷灾调查统计,2014年全省因雷击造成的灾害实例640起,其中农村雷灾事故70起;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宗,建(构)筑受损44起,办公电子电器设备受损491起,家用电子电器设备受损45起,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雷击损坏3906件,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0.52亿元。另一方面,我省仍然存在较多的防雷安全生产隐患。部分单位和个人防雷安全意识淡薄,对雷电灾害的危险性和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重

建设、轻安全的思想,没有严格落实防雷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大量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系统因忽视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导致雷灾事故频发;较多农村私人住宅没有防雷装置,导致雷灾事故多发;部分群众雷电灾害防护意识依然十分薄弱,人身伤亡事故较重等。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是目前我省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雷电灾害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加强和创新防雷社会管理,依法依规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在全省各级气象防雷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中心汇总形成了《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实例汇编》,希望该手册的印制能够有助于更好地总结防雷减灾的经验和方法,科学防雷,趋利避害,同时为各级人民政府及时掌握雷电灾情和科学制定应对防御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广东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 2015年2月

《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通则》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通则》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标准来源 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2019年9月30日下发的《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0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9〕58号)文件要求,制定气象行业标准《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通则》,项目编号为QX/T-2020-19,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2.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安徽省民政厅等。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略。 4.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工作 2018年7月,项目主持人承担的中国气象局气象标准预研究项目《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通则》(项目编号Y-2018-05)通过验收,其中《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通则》标准初稿作为验收成果之一。评审专家对标准初稿提出了修改意见。此外,项目组整理预研究项目的分灾种研究相关内容,编著的《气象灾害调查研究与实践》出版。 项目验收后,相关成果应用到安徽省气象灾害调查业务,如2018年度的“温比亚”台风灾害、“8.18灵璧龙卷”和2019年度的马鞍山“3.20”雷雨大风灾害、“5.25-27”暴雨洪涝灾害和“利奇马”台风灾害等3期重大气象灾害调查工作和“7.6”皖东、皖北冰雹灾害、夏秋季干旱灾害的调查分析和案

例库建设等工作。上述调查工作也促进了本标准的不断改进完善。 (2)起草征求意见稿 2019年9月~2020年4月,本标准予以立项后,项目编写组在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和申报立项稿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汇总了气象灾害调查方面的最新标准及资料文献,并将汇编资料发给编写人员进行学习。成立了编写组,明确了目标任务,确定了编写方案、分工及编写计划,重点针对标准预研究项目验收评审专家对标准初稿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同时征集国家气候中心等参编单位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编制原则 (1)科学性 根据国家鼓励国内各行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的精神,本标准结合气象灾害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等,参考各类气象灾害调查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调查的相关标准和资料等制定。 (2)可行性 本标准的编写注重于同一领域的标准之间协调,注意采用已发布的标准中作出的规定,确保制定的标准具有可行性。 (3)规范性 本标准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符合标准编写要求。本标准的所有条目在表述上力求做到清晰明确,无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或易于产生歧义的表达;在方法上力求做到务实、有效、可操作。 (4)注意与最新标准接轨 本标准编写过程中,及时关注最新制修订或发布的国家标准等作为参考。 2.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的关于气象灾害调查的标准规范有《龙卷灾害调查技术规范》(GB/T 34301-2017)、《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QX/T 103-2009)和《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气象灾情信息收集》(QX/T 531-2019),其他相关标准规范或文件有:《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1部分基本指标》(GB/T 24438.1—2009)、《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2部分扩展指标》(GB/T 24438.2—2012)、《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3部分分层随机抽样统

钉螺

钉螺 湖北钉螺 钉螺是一种在田间生活的动物。由于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主要寄主,所以水患期间,各地都会努力扑灭钉螺,以减少血吸虫患者的数量。 简介 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 Gredler,1881)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盖螺科(Pomatiopsidae)、钉螺属(Oncomelania Gredler),它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栖息于淡水水域但水陆两栖。个体小、壳高约10毫米、宽3-4毫米。外形成尖圆锥形。壳面光滑或有粗、细纵肋。壳口呈卵圆形,外唇背侧有隆起唇嵴或无。肉可食。环境温度是钉螺十分重要的生态因子,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钉螺的生长、发育、繁殖与分布。钉螺是一种狭温性动物,适宜钉螺生活与繁殖的温度为20~ 30 ℃,过冷或过热均不利于其活动、繁殖,甚至影响寿命。根据钉螺的生态习性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影响着钉螺螺卵的发育、钉螺的耗氧量、钉螺酶的活性等生理特性。洪青标等研究表明,螺卵的发育零点为11.79℃,高温临界温度为38.22℃,螺卵的发育速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温度过高对螺卵的发育有抑制作用,27℃左右为钉螺卵发育的最适温度 分布范围 钉螺分布亚洲东部和东南亚。我国内地仅有湖北钉螺一种,有5个亚种--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h.h .Gredler)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广东、浙江两省;多栖息于地势低洼、平原地区。钉螺丘陵亚种(O.h.fausti Bartsch)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海拔较低山丘地带,但江苏省东台、大丰沿海也有分布;钉螺福建亚种(O.h.Tangi Bartsch)分布于福建东南沿海低山地带;钉螺广西亚种(O.h.quangxiensis Liu et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2021年)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2021 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34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2021年)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安全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按规定程序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养,保证安全可靠 二、对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一时难予治理的,要采取防范监护措施,同时要积极防止新的隐患形成。 三、防雷使用和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上级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气象部门备案。 四、防雷使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组织抢救,按规定立即向上级安委会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气象部门报告,不拖延

隐瞒,不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私自处理。 五、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标准[详]

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试行)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目次 1 适用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原则 5 工作程序 6 场地环境初步调查 7 场地环境详细调查 8 报告编制 附录A 场地环境调查相关表格 附录B 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参考格式 附录C 常见场地类型及特征污染物

1 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国办发〔2013〕7号)、《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和《上海市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为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上海市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场地环境调查,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是上海市场地环境监管系列技术规范之一,包括: 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上海市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编制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上海市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为场地环境管理、环境监测、风险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等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本技术规范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场地环境调查。

2 引用文件 本技术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稿)适用于本文本。本技术规范发布后,如国家或上海发布新的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则以新规范和标准为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雷电灾害调查报告

XX镇雷击事件调查报告 2012年9月13日,XX镇政府办公大楼出现雷电灾害。我局接到报告后,于9月14日派出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调查。 一、现场调查情况 据反映,9月13日下午出现雷雨天气,约15时10分,一声响雷后,发现办公楼大量用电设备被雷击打坏,包括Moden、路由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各一台,电源开关一处,电视机数台。顶层一宿舍天花板混凝土剥落。无人身伤害事故。 现场可见到,顶层宿舍正对楼顶避雷高针底部的天花板,出现一个约20cm×20cm的大洞,裸露出楼板钢筋。该办公楼天面安装有两支避雷高针作防直击雷设施,避雷针接地电阻 6.8欧姆。电源线路未见安装电源避雷器。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共用线槽敷设。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天花板混凝土剥落,是因为底座固定避雷针的钢筋与楼面钢筋没有良好的电气连接,直击雷在该避雷针接闪时,强大的雷电流流经避雷针底座钢筋,底座钢筋和板筋间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炸烂该处的混凝土,致使该处出现孔洞。 2、电脑等电器设备被雷击打坏,是因为发生雷电接闪时,闪电电磁效应在导线上感生高电压。其高电压远远超过电器设备的耐压能力,将电器打坏。

三、整改措施 1、将楼顶避雷针改为避雷带,可减少雷电在该处接闪的概率。同时,避雷带多点接地,可分散每根引下线的雷电流,降低雷击对建筑物的危害。 2、在电源线路进入建筑物处,安装第一级电源避雷器,在各楼层安装第二级电源避雷器,需要重点保护的设备前端安装第三级电源避雷器。信号线进出建筑物处安装信号避雷器,可有效减少雷电流对电器设备的冲击。 3、将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分开布线,分别用金属槽进行屏蔽,金属槽良好接地,减少闪电电磁效应在导体线路上感生的高电压。 4、形成良好的防雷安全意识和习惯。家用电气设备没有使用时,要及时拔下电源插头和信号插头。在雷电临近时,停止使用非必须使用的办公设备,及时拔下电源插头和信号插头,切断办公设备与外界的导线连接。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地区灭螺方法的综合应用技术报告

金堂地区灭螺方法的综合应用技术报告金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维娟马锐 前言 血吸虫病是人或其它多种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致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按其发病时间的长短、症状的轻重、体征的不同,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的生长、生育、生命、生活与生产。由于血吸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成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游入水中,遇到人畜即经皮肤(粘膜)钻入体内发育为成虫导致血吸虫病发生,如此循环反复,造成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由于钉螺在血吸虫生活史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血吸虫病流行程度与类型决定于钉螺的分布特征,特别是感染性钉螺的地理分布密切吻合。所以要控制血吸虫病,消灭钉螺是关键。 按照钉螺孳生地的特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自然地理类型分为湖沼型、水网型以及山丘型三大类。我县属于山丘型流行区。 山丘型流行区地势高低不平,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流行区有的分布在盆地(或称平坝)、有的在大小山坡或丘陵。钉螺一般沿水系自上而下呈不规则的散在分布,上游分布面积较局限,向下则逐渐扩大,有明显的单元性。也有一些钉螺

孳生环境与水系无关,自成一弧立螺点。土肥草密、潮湿温暖、水流较缓慢的小型灌溉沟渠及田壁是钉螺孳生的主要场所。这种复杂的环境是多年来我县血防灭螺工作的难题,也是钉螺面积消长的主要原因。 本课题就是针对金堂地区特点,开动脑筋,将灭螺方法综合应用,使金堂县成功地率先在四川省内实现血防传播阻断达标。 一、金堂县血防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血吸虫病流行主要分布在清江、官仓、赵镇、栖贤、三星5个乡镇的41个行政村(社区),分别占全县21个乡镇和230个行政村(社区)总数的23.8%、17.8%,流行村(社区)总人口约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3%。 我县开展血防工作至今已历时53年,截止2009年,全县历史累计病人28299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291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牛5501头。 全县共有1061个历史有螺点,历史有螺面积2200774平方米。其中沟渠913处,1694043平方米,占历史有螺总面积的76.97%,田地94处,433460平方米,占历史有螺总面积的19.70%,塘库26处,35523平方米,林园6处,5500平方米,其他10处,10930平方米。

雷电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编号:XXX-019 版本号:XXX-19 XX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雷电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XXX年4月22日编制 XXX年1月25日修订 编制单位:XX车间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1.1.1 危险性分析 雷击事故是指因雷击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建筑物或设备损毁、公共服务系统(供水、供电、通信等)中断甚至瘫痪,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的自然灾害事故。 1.1.2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1.1. 2.1 直击雷伤害事故: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和人员,也可以击中架空线,如电力线、电话线等。 1.1. 2.2 感应雷伤害事故:它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①静电感应:当带电雷云(一般带负电)出现在导线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导线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一旦雷云对某目标放电,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经设备入地,引起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②电磁感应:当雷电流沿着导体流入大地时,由于频率高,强度大,在导体的附近便产生很强的交变电磁场,如果设备和人员在这个场中,便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1.1. 2.3 地电位提高事故:雷电流入地时,强大的雷电电流反击到设备上,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直击雷事故仅占15%,感应雷与地电位提高事故占85%。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1.2.1可能发生的季节

雷击事故在每年的3—11月份均有发生,尤其以6—9月份为高发期。 1.2.2 危害程度 雷击会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建筑物或设备损毁、公共服务系统(供水、供电、通信等)中断甚至瘫痪、生产中断甚至瘫痪,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1.3预警级别和信息发布 1.3.1 雷电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1.3.2雷电橙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1.3.3 雷电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 规范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ite Investigation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场地环境调查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报告编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资料性附录)场地环境调查报告格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