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声音? 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 声源,

频率、波长和周期

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用f表示。人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用T表示。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m),用λ表示。

声波的传播速度?

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m/s。V=λ*f ;15度下的声速——340m/s

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软橡皮50m/s;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关于声音的方向性和声音的波长的关系?折射、反射、等“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

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

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Pa

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

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

“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

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

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

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

电波的衍射?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

人的听觉器官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HZ。

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

内耳:由耳蜗等组成,后者内部充满淋巴液,掌管听觉的耳蜗部分为听觉神经。

狮子吼多响才有杀伤力?

响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表现为波形的幅度不同。声压级:以基准声压作为参考所得的以分贝值表示的量。听阀:声压级0db,声压为基准声压。可听阀:人能承受的最大声压,声压级120db。响度也和频率相关。100HZ,40db。

动态范围:最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120:70

超声、次声的概念?

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觉——音调

主要与频率有关,且与变化的对数成正比。次声:低于20HZ;超声:高于20KHZ;调幅广播:低于4.5KHZ

音色——对频率和强度的综合反应

基波和多种谐波构成一种声音;幅度最大、频率最低的称为基波;

幅度较小、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正弦波称为谐波;最终构成一个非正弦波

听觉的方向感

人根据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

低频率:声强无差别,时间有先后;高频率:声强有差别。连续音:根据相位判断,但高频时不绝对。人的水平向判断力远超垂直向判断力。

听觉灵敏度——从忍者说起

人耳对声压、频率和方位细小变化的判断能力称为灵敏度。

响度:声压变,判断力亦变。大于50db,级差1db;小于40db,级差1-3db

频率:跟频率和强度相关。1000HZ、40db,级差3HZ;低频、低声压,则级别增大。

可通过训练提高,随年龄降低,高声压亦有负作用。

第二节、广播诞生和发展

广播的传播特性

·包括两层含义:1、通过无线或有线系统向受众传送节目的过程;2、

声音广播

·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缩短了距离,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

·及时,覆盖面广,形象化

·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起恐慌和惊喜。

·表面上会形成对原有传播手段的冲击,事实是恢复“应有”的地位,实现人类自身能力的延伸。

·新的社会变革、社会关系也会随之而生。

第三节、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无线电广播技术是关于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的技术,广播发射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所以广播发射机的首要任务是把要传送的音频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调制在载波上,并放大到额定的功率,然后利用天线以电磁波的方式发射出去,在一定的覆盖范围内利用接收机就可以收听到声音广播。

无线电波的绕行能力?

无线电波的产生:由频率很高的交变电流通过天线辐射的结果,又称为电磁场。如天线中有高频率电流在不停变化,则附近空间的电场也随之变动,在变动的电场周围产生变动的磁场,磁场周围产生变动电场,形成交替的电磁场运动,并像波浪一样不断地向前推进。

传送广播和电视节目,还可以用来通信、传真,发现目标,导航,无线电遥控和遥测。

频率和波长:波在每秒钟内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HZ 。千HZ=KHZ

兆HZ=MHZ=1*10/6HZ 吉HZ=GHZ=1*10/9HZ 普通交流电网供给的电流频率是50HZ。 V=3*10/8 m/s 电磁波每变化一次所占据的长度称为波长,单位m。λ= v/f

频段的划分:广播电视所占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频段,所占波长范围称为波段。

中波—526.5KHZ-1605.5KHZ(波长570m-187m),国内广播短波—2.3MHZ-26.1MHZ(波长130m-11.5m),国际广播。

甚高频(VHF)—米波,主要用于电视和调频广播;特高频(UHF)—分米波,主要用于电视;微波—可分为特高频(分米)、超高频(厘米)、极高频(毫米)。

电离层和电波:电离层:地球上空60公里以外,白天可分三到四层D、E、F1、F2,夜间只有E、F2层。·D层对中长波有强烈吸收作用,衰减很大。·电离层对短波的吸收很小,主要是F2层反射,存在衰落现

象。·超短波可以穿出电离层很远。

短波、中波的特点,调频的特点?

传播路径和特点:天波:经过电离层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电波;空间波:经过对流层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波;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微波:像光线,可为抛物面形。可建微波站接力传播或靠卫星。中波:功率越大、则越远,通过塔身发射,4/1波长,约传200km;短波:地面吸收强,传几十km,靠天波则距离达上万km,发射功率很小;超短波:仅靠空间波,直线传播,仅几十km,天线高。

传输网和覆盖网

同步卫星:利用上面的转发器,将地面上行站送来的节目以小功率转发给地面,以覆盖全国。由卫星地面站接收手,传给发射台发射出去。对我国效果显著。

转播台:将接收到的广播电视高频信号改变频率或频道后转发。

发射台的构成

条件1:天线长度和电波波长相对应,才能有效发射;条件2:具有一定频率的电磁场才能发射,必须利用较高频率电波。

核心设备——发射机:调制载波、放大功率

馈线和天线:前者将已调制载波送到天线,天线将能量转化为电波并发射

辅助设备:冷却、调试监测

控制台和配电系统

模拟调制和解调技术

调制:声音—传声器—音频电信号—载运于高频交变电流——无线电波发射

载波:受调制的高频交变电流;调制信号:调制载波的音频信号。

解调:调制的逆过程,在接收机里完成,即把调制在载波上的音频信号设法还原成原来的电信号的过程。

广播的调制方式,第一代广播、第二代广播技术是什么?

三种模拟调制方式:调幅、调频、调相,在广播电视实践中,以前两者为主。

调幅:使高频载波的幅度按音频或视频信号变化的调制方式,用AM 表示。第一代广播技术。调频:使高频载波的频率按音频或视频信号变化的调制方式,用FM表示。第二代广播技术。数字调幅或调频:第三代广播技术。

频谱

任何信号都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之和,所谓频谱,就是按频率分布情况组成的各正弦波分量的振幅。

信号的正弦波分量的最高与最低频率之差,就是它的频率范围,简

称“带宽”或“频宽”

调频的特点:

优点:可限幅、失真小、信噪比高;频带宽、音质好;效率高、成本低;解决了频率不够分配问题。缺点:覆盖范围有限;“门限”效应、弱信号接收差;仍受寄生调频干扰(汽车、飞机)

接收机原理:调幅:分为直接放大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由于后者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工作稳定,是目前主要方式;调频:单声道调频接收机也采用超外差式,原理基本相同。中频:调幅465K,调频10.7M。

接收机性能指标:频率范围:中波、短波2.3-26.1M、调频88-

108M;噪限灵敏度:信噪比26db下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选择性:从复杂信号中选择有用信号的能力;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和额定输出功率;整机频率特性:在音频频率范围内的响应特性。

第四节、立体声和电声器件

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深度感和方向感)的声音效果,就是通常所说的立体声。

在广播技术中,包括立体声广播、立体声录音、立体声重放。

立体声的生物基础

双耳效应:人利用自己双耳判断声音方位的能力;耳壳效应:依靠耳壳的形状特点来辅助判断声源方位的能力。

通过保留人耳能够对声源进行定位的因素,使人能够产生幻觉声源(声像)。

怎样制造声像?经过从全面传声——中央传声——三声道传声——二声道传声的过程。

调频立体声

调频立体声可以说是结合了单通道调频广播和立体声音响技术而实现的广播革命,使广播达到了人类听觉全面仿真的程度。

立体声接收机与单声道调频接收机差别:信号的加重与去加重

A-B制拾音方式

双声道立体声采用两个传声器拾取声音。它们的放置方式构成了不同的立体声拾音方式。

A-B制:法国人提出的最早的录制立体声的方式,用两个型号、性能完

全相同的传声器并排放置于声源前方

特点:便宜,但存在中央声后移和漏斗现象,间距不应太远获太近。

X-Y制拾音方式

英国人提出的现代拾音方式,采用两只相同传声器,使其成一定的角度一上一下紧靠排列。

特点:声源传到时几乎不存在时间差、只有声强差。通常将之装在一个壳体内,构成重合传声器。为双指向时,夹角一般90度;可大于90度,但太大又会导致中部声源拾音不佳。

M-S制拾音方式

丹麦人提出,将双指向性传声器与一个任意指向传声器一上一下紧靠,双指向为横轴、任意指向朝前。后者获得与单声道拾音相同的和信号(M),前者为左右声道差信号(S),然后再将和差信号经电路转换成左右声道。

特点:两传声器频率响应匹配,也常安装一个壳体内。信号精确且兼容性好。

模拟人头制拾音

将两传声器放置在用塑料等做成的模拟人头的双耳部位,分别作为声道信号。

特点:产生既有声强差、又有时间差的信号。使用耳机收听效果好,但使用双扬声器放音立体声效果(尤其高频声像)将很差。

传声器和扬声器的作用原理?

传声器: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电信号的换能器件,将声音振动变成相应的电流变化,首先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再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因此,包括声波接收器和力/电换能器两部分。指向特性:早期无指向、后期双指向和单指向,目前心形最多,无线型也日益广泛。按接收原理:声压式和压差式、复合式。

传声器类型: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式、无线传声器;传声器的技术指标:灵敏度、频率响应(频率范围)、指向特性、固有噪音:决定了能接收的最低声级,决定拾音下限;非线性失真:在强身压作用下传声器输出电压会产生一些非线性失真,这允许的最大值时所对应的电压级称为最高声压级。决定了拾音上限。使用和维护:近讲效应;指向特性;正确选择;切换开关:指向、音质、电平衰减、阻抗变换;三防:防风、防潮、防尘、防干扰;防风罩:带微孔的泡沫塑料防风罩、金属网防风罩。

扬声器:简称喇叭,是电能转换成声能的换能器件,效率仅为

5%-15%。高保真放音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电动式扬声器,包括纸盆式、球顶式、号筒式等。

性能指标:频率响应(不等于频率特性)、辐射特性、失真、效率扬声器箱(音箱)

将一个或数个扬声器都装在扬声器内,以便提高扬声器辐射、尤其是低频辐射的能力。

敞开式音箱:障板和共鸣器的结合,后面开启或开孔;不能发出丰富的低音,但为了保证一定的低频特性,需有足够尺寸。

音箱

·封闭式音箱

在前者基础上加上后盖,只有一个扬声器孔和一个小的泄漏孔(保持气压平衡)。箱内装有吸音材料以削弱反射。

优点:反相声波无法传到箱外,防止了干涉现象的产生,使低频响应得到改善。

缺点:功率浪费多。

·倒相式音箱

在封闭式基础上适当部分开孔,使反射达到180度,声波同相叠加,从而加强了整个系统的声辐射效果。因为效果主要发生在低频,故

称“低频倒相箱”。

优点:体积更小,增加低频下限而不降灵敏度。缺点:易低频拖尾

第六节、广播中心技术

广播中心是广播电台的核心,是广播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节目制作中心和播出控制中心两部分。

节目制作中心:节目的发源地和主体;播出控制中心:广播中心最主要的技术部门。

如何实现录音棚的隔音?

播音室(录音棚):基本要求:有适当混响时间、并且声音扩散均匀;应能隔绝噪声;种类:自然混响(3000—1.5)和强吸收的短混响(0.2-0.8,20—0.4);隔音措施:地点选择,墙壁、门、窗、声锁、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岛。

控制室

利用调音台对播音室送来的节目信号进行放大、音量调整、平衡、混合等加工和监听。

要求:一定的空间和混响时间。语言播音室一般比音乐播音室简单调音台

输入部分:以每个输入通道为一组,垂直排列,由信号选择开关、前置放大器、音质均衡器、声像移动器和电平控制器(滑动和旋转式)等构成。4倍

输出部分:有多个输出通道,包含调音电路(混合放大器)、主音量控制、监视仪表等。

监听:由监听输入和输出组成,各有功能;实际也由开关矩阵和混合放大器组成。

指标:增益、频率特性、噪声、失真。

数字调音台

区别:数控台没有音频信号通过,数控部分的功能实际上是将普通台上各种控制键、钮和推子的状态由计算机改为数字信息对音频处理柜进行遥控。

音频处理柜:包含了所有的音频处理电路,从数控台接受数控信号,然后对音频处理。信号实现通路最短,提高了声音质量。

语言节目的制作

以语言为声源的拾音和制作。新闻中心具有特殊意义。计算机系统有倍增作用。最简单的录音系统。

文艺节目的制作

艺术再创作,对录音师要求高。演播室有一定要求。单点拾音(合唱类节目)。多点拾音(轻音乐)。

实况录音:提前准备,应有周密计划和安排;设备要求:轻便、牢固;

大多使用转播车和小型流动设备

第二章、电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

单色光:单一波长和波谱宽度小于5nm的光称为单色光,又称谱色光。复合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光。使人眼产生混合色,又称非谱色光。如白光,最大的白色光源是太阳,阳光含有所有光的波长成分。人眼能够感知直射光、反射光和透射光。

光源和色温(1)等能白光源的特点和概念?

一个光源发出的光由许多不同波长的谱色光组成,并且不同波长的光辐射功率也不一样。连续光谱:在一段波长范围内都有能量辐射;线状光谱:只在若干波长点上有能量辐射。日光在可见光范围内辐射功率分布较均匀;钠灯属于线状光源,发出特定黄色。等能白光源:在可见光范围内辐射功率完全均匀的假想光源,是人为规定的基准白色光源。

光源和色温(2)

绝对黑体的概念?

绝对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体。当被加热时,能辐射出连续光谱,所以其光谱能量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

色温:绝对黑体在一定光色下的绝对温度。阳光早晨2000K、白天4800K、中午 6000K钨丝灯 2854K、卤钨灯 3200K 色温表示光源的光谱特性,而非光源的实际温度。

光源和色温(3)

标准光源A:色温2854K,带橘红色,钨丝灯在2800K时发出的光。能实际实现。B:上午10点和下午4点的直射阳光,不偏向任何色调,但不能用人工方法直接获得,由A光源通过滤色镜获得。C:近似于阴天的漫射光,略带蓝色,6800K,仅在自然界存在,间接获取法同上。D 65:白天的平均照明光,6500K,目前彩色电视中应用最普遍的光源。E:等能白光,不实际存在,5500K。

视觉机制:光-视网膜-光敏细胞-神经冲动-大脑

锥状细胞核杆状细胞以及特点?

锥状细胞:感光灵敏度较低,在微弱光线下不起作用,属于明视觉细胞能辨别出光的颜色,使人们能够感知自然界中绚丽多姿的色彩

在黄斑区内分布密集,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很强。

杆状细胞:感光灵敏度高,在暗淡环境也能感觉出景物的轮廓,属于暗视觉细胞

没有辨色能力,只能判断景物的黑白层次

相对稀疏分布于黄斑区之外,只能辨认轮廓,细节能力差。

视敏特性

指人们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灵敏度的特征,即对于辐射功率相同的各色光具有不同的亮度感觉。明视觉:最亮的光是黄绿光(波长

555nm),感觉最暗的光是红光和紫光。

暗视觉:最亮在507nm处。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

人眼的亮度视觉范围

定义:人眼能够感受到的亮度范围。总范围达10的九次方cd(光亮度单位)

暗适应:瞳孔放大4倍,光通量16倍,椎状细胞转换为杆状细胞工作,时间几分钟

亮适应:数秒钟;同一时间感受到的亮度范围。亮度适中时为1000:1,当平均亮度较高或较低时,只有10:1,一般为100:1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视觉惰性:视觉建立和消失的延迟。

分为消失惰性和建立惰性,前者又称为视觉暂留特性,比后者时间长,一般在0.05秒与0.2秒之间,与光脉冲强度有关。画面出现连续感的重复频率称为融合频率,16—20HZ。

闪烁感觉:当脉冲光源的重复频率不太高时,人眼会跟随光源的变化产

生一明一暗的感觉。

重复率提高,闪烁感减轻。临界闪烁频率:不引起闪烁感的最低频率,fc

主要因素:背景亮度、光源亮度、明亮时间占空比

物体的颜色

发光体:即光源,颜色取决于自身的光谱功率分布,以直射

光的形式被感知。

不发光体:通常所说的物体颜色。颜色由反射光或透射光的

光谱功率分布决定

决定因素:一,物体本身的发射特性或透射特性;二,照明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颜色的三要素

亮度:彩色光作用人眼而引起的视觉上的明亮程度。复合光的亮度等于各分量光的亮度之和

色调:彩色的颜色类别,它是决定彩色本质的基本参数。

饱和度: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谱色光是饱和度最高的彩色,掺入的白光越多,饱和度越小,也称为色纯度。

色调和饱和度合称为色度,彩电传送的彩色图象,即是指传输的每个像素的亮度和色度。

三基色原理

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彩。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光叫做三基色光。

具体内容:a,绝大多数彩色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反之也成立;b,三基色必须相互独立,不能是其他基色光混合产物;c,色度由混合比例决定;d,可任意选择基色。

补色,一种颜色与某颜色以适当比例混合时,可产生白色或灰色。

三基色原理是彩电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电视广播过程

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利用光学原理及无线电原理远距离传送静止图片和活动影像的系统。

像素:组成图像的元素,具有亮度信息和空间位置。由摄像、传输、显像三部分组成。

关键:将活动图像变成电信号和电信号复原。

图像的传送

同时制传送:将图像的所有像素同时转换成电信号,并同时传送。每个像素占用一个通道。技术和经济上不现实,没有实现。

顺序制传送:按照一定顺利将像素的光学信息轮流转换成电信号。所有像素只占用一个通。当前的主要传输方式。关键在于转换开关能否同步。

摄像原理

摄像管的光电转换原理:利用光敏靶的作用和电子束的扫描来实现光电转换。

光敏靶:将光学图像变成电子图像,然后通过电子束的扫描变成电信号。

电子枪:产生高度聚焦的电子束,射向光敏靶,最后形成图像信号电流输出。

CCD的光电转换原理:在感光面上分布有大量独立铝电极,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电荷。

行间转移方式: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但容易拖尾。

帧—行间转移方式:无拖尾,但结构复杂、昂贵。

显像原理

显像:将电信号变化为光信号;显像管的组成:荧光屏、电子枪、偏转线圈;基本上是摄像的逆过程;闪烁感的消除:放映电影时每幅图像连续出现两次,传送电视时每帧分两次传送,每次为一“场”,每秒传送五十场。

电子扫描

将图像转变成顺序传送的电信号,电视中就是电子束从左至右、从上到下轰击荧光屏的过程。

逐行扫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然后反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扫描周期。

隔行扫描:把每帧画面分成两场来扫描,先扫奇数场、再扫偶数场;关键是保证偶数场正好镶嵌在奇数场之间。参数:总行数625(显575)

图像的分解力

分解力:电视系统传送图像细节的能力。通常以能分辨的黑白相间的线数表示。

垂直分解力:沿图像垂直方向系统能分解的像素数(水平线数),取决于图像状况、每帧显示行数、隔行扫描性能等。水平分解力:沿图像水平方向系统能分解的像素数,与电子束孔径相对于图像细节的大小有关(孔阑效应)。

同等长度内水平分解力等于垂直分解力时图像质量最佳。

第三节、广播电视发送系统

电视台即广播电视发送系统,将电视节目进行选择控制,调制在高频

上,由天线辐射出去。

图像信号的产生部分:摄像机等节目的各种来源,如电视电影、录像机、现场直播设备和测试信号发生器等。

中心机房:对视频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进行处理与切换。

发射机房:将视频信号和伴音信号分别调制图像载频和伴音载频信号,形成已调的射频信号,再输送到发射天线。发射天线:将能量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

高频电视信号

全电视信号:频宽6MHZ,使用调幅方式。

伴音信号:频宽从几十HZ到15KHZ,调频方式,两边各保留250KHZ的带宽。

高频电视信号:将前两者组合成高频信号,频宽8MHZ,图像占7.25,伴音占0.5。

频段和频道的划分:间隔8MHZ,米波段(甚高频VHF)1-12频道,分米波段(特高频UHF)13-68频道。

电视差转机

使用区域:中小城镇、边远山区等缺乏微波接力传送,也不具备卫星直播条件的区域。

功能:将接收到的其他电视台节目经过处理,变换到所需的频道并加以功率放大,用天线向指定方向传送。功率等级和频道范围按需要决定。组成方式:二次变频和直接变频式,我国多采用二次变频式。

电视播出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不可重复,不间断运行,规模和信号源日增,处理任务多且重,进行同步和同相调节。

设计要求:可靠性,操作方便,具有应急处理能力。

控制方式:集中控制方式,把多个频道合成一个播出系统;分散控制方式,每个频道组成一个播出系统。

第四节、彩色电视基本知识

传送与接收彩色图像的系统;彩色三要素:Y、F;图像的分解和组合是关键;基本过程:在摄像端将彩色光学图像进行分解并转换成三基色电信号;然后按特定方式编码成一路彩色全电视信号,传输到接收端,接收机将彩色信号解码并恢复成三基色电信号,并利用混色法还原原始图像。

图像的分解和还原

分解:利用分光系统将图像分解成r、g、b三基色,然后利用光电转换器件和扫描将他们转换为相应的三基色电信号。

常见的分光系统:双向分色镜系统和分色棱镜系统。

前者由两个全反射镜、两个双向分色镜,三个滤色片组成。

还原:利用相加混色原理,较多使用空间混色法。

常用设备:CRT、LCD

彩色CRT:荧光粉的混色作用,电子枪可发射三条电子束

三枪三束管和单枪三束管。

兼容问题

兼容的含义:双向兼容。基本条件:彩电信号须包含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

频带宽度必须相等;扫描参数应相同;尽量降低色度与亮度的互相干扰。

彩色电视制式,三种电视制式?以及使用的国家?—中国使用的制式

NTSC—美国1954,第一个成功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对信号的相位失真比较敏感,容易色调失真,对发送端与中间传送设备要求比较高。(日本、加拿大)

PAL—西德1967,在英联邦和中国得到采用,克服NTSC的相位敏感性,但接收机电路复杂。

SECAM—法国1966,克服了信号的相互干扰,但接收机电路复杂,图像质量差(俄、东欧)

数字彩电和数字化的概念、特点?

新电视——HDTV

第三代电视,缩写(HIGH DEFINITION TV)定义:三倍距离的原始再现。

基本参数:1125行、60场,2:1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16:9。

优点:清晰度高,屏幕大、真实感强,无信号互相干扰。

新电视—数字电视

特征:高清晰度、高保真音响、按需看节目、交互运做、多传输方式、三电一体和三网融合。

模拟彩电:电信号时间连续的彩电。

数字彩电:全部是数字信号的彩电,在时间上间断和不连续。

数字化彩电:在模拟彩电内部采用数字技术来处理模拟信号的彩色电视机。

其他电视形式

卫星电视:利用同步卫星向预定的广大地区转发节目,而观众能直接接收的一种电视节目。

有线电视:通过同轴电缆和光纤来传输电视节目;节目容量大,不易受外界干扰,可用加密功能,实现双向传输,与计算机网络相连。

画中画:提供了一种监视功能。

第五节、电视中心技术

电视中心技术主要包括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技术。制作:包括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为电视节目收集所需的素材,然后将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播出:将各类节目按预先排定的节目时间程序、经过播出机房用切换的方法分别播出到节目发送与传输部门,之前还要对信号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分配、监测,使之成为符合标准的电视信号。

电视中心设备

图像信号源设备:摄像机、电视电影机、卫星地面机

记录设备:录像机、光盘;编辑设备:磁带编辑机、非线性编辑机、特技机、字幕机等

声音设备:传声器、录音机、调音台等;视频切换设备:对信号进行切换、处理的设备

其他设备:监视系统(监视器、示波器)、灯光设备、转播设备

摄像机

电子管-晶体管-便携式-CCD(50-80)一体机与分体机单片(管)和多片(管)

广播级-应用级-家用级

主要单元:镜头-机身-寻像器黑白平衡和光圈控制增益和夜摄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特点?

编辑系统

线性编辑:传统的、基于磁带的电视编辑方式,沿磁带方向顺序进行,无法随意跳跃。

主要设备:录像机和编辑控制器;一对一编辑和A/B卷编辑

非线:以硬盘存储为基础,由计算机编程来实现。设备:计算机和视频卡软件:操作系统、编辑软件、特技软件等。网络制作系统

视频切换与特技

快切:一个画面迅速变换成另一个画面。慢转换:淡入淡出和溶入溶出。划像:电视屏幕被A、B两个画面分割成两部分。色键:抠掉一部分图像而填入另一个部分。

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1、SNG:便携式摄像机和录像机构成,用于现场采访。

2、ENG:卫星新闻采集系统,用于偏远采访。

3、EFP:将节目制作搬到现场,多机位、转播车。

4、演播室系统:在演播室中录制节目。

第三章、信息存储技术

第二节感光录音技术

声波通过光学器械,在光调幅器作用下,转换为有强度和大小变化的光,使胶片暴光,印成光学声带。放映时受照射,光敏换能装置产生光电效应。

定密式:载反光镜的线圈。变密式:辉光灯法和弦线电流法(光圈法)

第三节磁记录原理

磁头完成电磁转换的器件,记录和重放功能。结构:带缝隙的铁芯、线圈、屏蔽罩、支架。

波莫合金,铁氧体,铁铝体。音频和视频磁头。

磁带记录、存储、传递声音、图像的载体。带基和磁性层视频带和音频带

偏磁记录原理

由于剩磁曲线起始段的非线性,产生失真,所以使用偏磁方式。

直流法:在磁头线圈注入直流电流,形成一个固定直流磁场,从而使信号工作在线性段。

交流法:在线圈中注入一恒定幅度和频率较高的交变电流,以产生幅度恒定而方向交变的偏磁场,使信号工作在正负线性段。频率3倍以上。高频损失

记录去磁损失:主要损失,因信号电流极性改变引起。

自去磁损失:小磁性体自身和彼此间的退磁作用

带厚损失:信号频率较高时,对磁性层磁化较浅导致。

第四章、广播电视技术政策

第一节、三个四级的背景

1983年,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背景:50年代起,集中力量办两级;80年代强调覆盖。既是方针、又是技术政策。

反思和总结价值:对提高覆盖率起显著作用。

问题一:资源浪费,散、乱、滥。问题二:与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相悖。

建设目标以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技术新体制,从有线电视开始、进行集团化经营,并重点发展中央、省两级广电集团,具有相

当经济实力的城市台保留现有频道,一般城市逐步精简。思考题:全面回顾现有广电体制。

第二节广播规划技术政策

历史上,以中波为主。原因:廉价、国内外电波环境宽松

问题:衰减、不稳定、场强低易受干扰、省级覆盖难度大、频道少。

改进 1973年,确定使用地波的方针。1983年,广电部进行肯定。采取地波覆盖,大中小功率结合,以中小功率为主、同步广播。同步广播:指两部或多部发射机,使用同一频率,在不同地区播出同一节目。

短波广播技术政策

主要用于对外和国内边远地区广播,向有线站传送。

布局关键:尽量选择有利台址和合理使用频率,尤其是海外广播,对于特殊困难地区,力争国外转播;新建发射台采用分散与集中布局,逐步过渡到卫星微波传送模式。

调频规划技术政策

建立四级混合覆盖网;保证95%以上的覆盖率,应有4-5套调频广播节目可供收听。

民族和边远地区另行考虑。

调频覆盖网组成上级向下级传送;避免重复覆盖;推广调频双节目广播技术

调频网优势

·音质保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容纳频道多·同等功率下,服务范围比中波台广·立体声容易实现

第四节、电视广播技术政策

规划目标:四级覆盖,但第四级无文艺节目,并对套数有控制。

中央级覆盖,专业特色明显。

省级一套节目进行地面覆盖,充分利用地形,将骨干台与转播台结合,合理安排功率。另一套卫星传送。市节目可给县。

频率政策和发射功率

VHF:分12频道,其中5频道给调频。如需修改,需满足:对原规划中的所有发射机的干扰量均不增加,到达邻省场强足够低。

UHF:使用36个频道,规划应保证人口覆盖率和达到规定套数。30W以下的发射机可由省级广电厅自行规划。

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产生对全频道电视机的要求。

对发射机的要求

功率的使用需严格遵守等级制,如有特殊需要,应与邻省协商并报批。米波机应在5个频道内可调,分米波机为12。市县转播台应有自办节目

功能。

广电无线管理

进行技术规划和频率规划

对无线发射台进行管理:发射台、调频台的审批;发放甲乙丙类频率执照(100W分界);进行年检。

隧道工程期末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1.隧道的构成及分类 隧道构成:主体建筑物(洞身衬砌、洞门) 附属建筑物(通风系统、照明系统、防排水设备、安全设备)隧道分类:按用途(交通、水工、市政、矿山隧道) 按底层(岩石、土质隧道) 按所处位置(山岭、城市、水底隧道) 按施工方法(钻爆法、明挖法、机械法、沉埋法隧道) 按断面形式(圆形、矩形、马蹄形隧道) 按开挖断面大小(特大断面、大断面、中等断面、小断面、极小 断面隧道) 按长度(特长、长、中长、短隧道) 2.隧道洞口位置的选用原则 总原则:早进洞、晚出洞;目的:确保施工、运营的安全 具体原则: 1.洞口应尽可能设在山体稳定、地质较好处,不应设在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 中心 2.洞口应尽可能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正交处 3.隧道洞口的路肩设计标高,应高于洪水设计标高 4.边坡、仰坡不宜开挖过高,以保证洞口安全 5.当隧道穿过悬崖陡壁时,可贴壁进洞 6.当洞口地形平缓时:由于选定洞口位置有较大的伸缩范围此时,此时应结 合洞外填方路堑施工难易、路堑排水支农要求、弃碴场地、施工力量及机械设备等情况全面考虑 7.注重环境保护 3.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什么作为依据? 平面位置与立面位置的选择 (1)平面位置的选择——选择垭口 (2)立面位置的选择——选择高程 4.隧道位于曲线上的缺点以及隧道坡度折减(原因及要求) 隧道位于曲线上的缺点: ⑴建筑限界加宽,增大开挖土石方量,增加衬砌圬工量; ⑵断面变化,支护和衬砌尺寸不一致,技术复杂; ⑶空气阻力加大,抵消部分机车牵引力; ⑷通风条件变坏; ⑸钢轨磨损增大,养护工作量增加; ⑹施工测量困难,精度降低。 坡度折减原因: ⑴列车车轮与钢轨面间的粘着系数降低; ⑵洞内空气阻力增大。 注: ⑴上坡进洞前半个远期货物列车长度范围内,也要折减; ⑵限制最小坡度:≥3‰。 5.隧道净空与界限关系 机车车辆限界—基本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隧道净空

虚拟现实技术考试题答案

虚拟现实技术试题(一) 1、虚拟现实是一种高端人机接口,包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实时模拟和实时交互。 2、虚拟现实与通常CAD系统所产生的模型以及传统的三维动画是不一样的。 3、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备的三个特征:Immersion(沉浸) Interaction(交互) Imagination(想象) 4、一个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头盔显示设备\多传感器组\力反馈装置 5、从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概念可以看出,虚拟现实技术在人机交互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常被称之为“基于自然的人机界面”计算机综合技术,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新技术。 6、根据虚拟现实对“沉浸性”程度和交互程度的不同,可把虚拟现实系统划分为四种典型类型沉浸式\桌面式\增强式\分布式。 7、有关虚拟现实的输入设备主要分为两类。三维位置跟踪器 8、在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入设部分,基于自然交互设备主要有力反馈设备\数据手套\三维鼠标. 9、三维定位跟踪设备是虚拟现实系统中关键设备之一,一般要跟踪参与对象的宽度、高度、深度、俯仰角(pitch)、转动角(yaw)和偏转角(roll),我们称为6自由度(6DOF)。 10、空间位置跟踪技术有多种,常见的跟踪系统有机械跟踪器\电磁跟踪器\超声波跟踪器\惯性跟踪器\光学跟踪器。 11、所谓力反馈,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虚拟物体的空间无能运动转变成物理设备的机械运动,使用户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力度感和方向感,从而提供一个崭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该项技术最早应用于尖端医学和军事领域。 12、立体显示技术是虚拟现实系统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支撑技术。要实现立体的显示。现已有多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实现。主要有互补色\偏振光\时分式\光栅式\真三维显示 . 12、正是由于人类两眼的视差,使人的大脑能将两眼所得到的细微差别的图像进行融合,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有空间感的立体物体视觉。 13、HMD(Head_Mounted_Display),头盔式显示器,主要组成是显示元件\ 光学系统 14、洞穴式立体显示装置(CAVE Computer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ment)系统是一套基于高端计算机的多面式的房间式立体投影解决方案,CAVE主要组成由高性能图形工作站\投影设备\跟踪系统\声音系统。 13、三维视觉建模又可细分为几何建模、物理建模、行为建模技术,分别是基于物体的几何信息来描述物体模型的建

A类业余无线电操作证完整版题目

A类业余无线电台 操作技术能力验证题目 天朝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工作委员会编 太阳系无线电管理局整理 目录 第一部分无线电管理相关法规 (01) 第二部分无线电通信程序、方法 (25) 第三部分无线电系统原理 (31) 第四部分与业余无线电台有关的安全防护技术 (49) 第五部分电磁兼容技术以及射频干扰的预防和消除 (51) 第一部分无线电管理相关法规 A0001[A]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A]《中华人民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B]《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体委和国家无委 [C]《中华人民国电信条例》,国务院 [D]《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A0002[A]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业余无线电台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A]《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B]《个人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体委和国家无委 [C]《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体委和国家无委 [D]《中华人民国电信条例》,国务院 A0003[A]我国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是: [A]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B]各级体育管理机构 [C]各地业余无线电协会 [D]各地电信管理局

A0004[A]我国依法负责对业余无线电台实施监督管理的机构是: [A]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 [B]在国家或地方民政部门注册的业余无线电协会 [C]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和地方体育管理机构 [D]国家和地方公安部门 A0005[A]《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所说的“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指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 [B]地方业余无线电协会或者类似组织机构 [C]地市县(区)及以下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 [D]各地方与无线电设备生产销售和无线电应用有关的行政管理机构 A0006[A]无线电频率的使用必须得到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批准,基本依据是“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出自于下列法律: [A]《中华人民国物权法》 [B]《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国刑法》 [D]《中华人民国电信法》 A0007[A]国家鼓励和支持业余电台开展下列活动: [A]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普及活动以及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通信活动 [B]开展休闲娱乐性交谈 [C]开展机动车辆行车服务性通信活动 [D]作为日常公益活动的通信工具 A0008[A]关于业余电台管理的正确说法是: [A]依法设置的业余无线电台受国家法律保护 [B]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一切行为都受国家法律保护 [C]通过法律手段限制业余无线电台的设置 [D]在业余无线电台与其他业务电台遇到干扰纠纷时,无条件优先保护其他业务电台 A0009[A]我国对术语“无线电业余业务”、“卫星业余业务”和“业余无线电台”做出具体定义的法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B]《中华人民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C]《中华人民国电信条例》 [D]《无线电台执照管理规定》 A0010[A]业余电台的法定用途为: [A]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点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 颜色的三要素 了解 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 等能白光源 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 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 绝对黑体 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 伴音的制式 非线性编辑 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 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 基波和谐波 调频广播的优缺点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 录音棚的隔音方法

课件: 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 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 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声音?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频率、波长和周期 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用f 表示。人的频率范围20-20000。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用T表示。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m),用入表示。声波的传播速度 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 入*f 15 度下的声速——340m 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软橡皮50m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 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 “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 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 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电波的衍射? 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 人的听觉器官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 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内耳:由耳蜗等组成,后者内部充满淋巴液,掌管听觉的耳蜗部分为听觉神 经。 狮子吼多响才有杀伤力?响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表现为波形的幅度不同。声压级:以基准声压作为参考所得的以分贝值表示的量听阀:声压级0,声压为基准声压。可听 阀:人能承受的最大声压,声压级120。响度也和频率相关。100,40。动态范 围:最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120:70 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觉——音调主要与频率有关,且与变化的对数成正比。次声:低于 20 超声:高于20 调幅广播:低于4.5 音色——对频率和强度的综合反应 基波和多种谐波构成一种声音幅度最大、频率最低的称为基波 幅度较小、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正弦波称为谐波最终构成一个非正 弦波 听觉的方向感人根据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 低频率:声强无差别,时间有先后高频率:声强有差别。连续音:根据相位判断,但高频时不绝对。人的水平向判断力远超垂直向判断力。 听觉灵敏度——从忍者说起人耳对声压、频率和方位细小变化的判断能力称为灵敏度。响

隧道工程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面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2以上者均为隧道。 2、垭口:当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较低处,称之为垭口。 3、隧道净空: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4、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等任何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5、衬砌内轮廓线:是衬砌的完成线,在内轮廓线之内的空间为隧道的净空断面。 6、衬砌外轮廓线:指为保持净空断面的形状,衬砌必须有足够的厚度(或称最小衬砌厚度)的外缘线。该线又称为最小开挖线。 7、实际开挖线:为保证衬砌外轮廓,开挖时往往稍大,尤其用钻爆法开挖时,实际开挖线不可避免的成为不规则形状。 8、洞门:是隧道两端的外露部分,也是联系洞内衬砌与洞口外路堑的支护结构。 9、明洞:采用明挖法修筑的隧道结构。 10、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岩体。 11、围岩压力:是指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隧道支护上的压力,是隧道支撑或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 二、填空 1、隧道按用途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与(矿山隧道)。 2、隧道按断面面积分为(特大断面隧道)、(大断面隧道)、(中等断面隧道)与(小断面隧道)。 3、隧道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与(城市隧道)。 4、隧道的特点(隐蔽性)、(施工环境差)、(条形建筑物)与(大量涌水)。 5、隧道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查)与(详细勘察)三个阶段。 6、可行性研究勘察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与(桥隧可行性研究现状)。 7、详细勘察的步骤为(前期的准备工作)、(沿线地质勘察)、(试验)、(整理资料)与(编写详勘报告)。 8、隧道勘察的主要方法有(收集研究既有资料)与(调查与测绘)。 9、隧道勘察的主要手段有(挖探)、(简易钻探)、(钻探)与(地球物理勘探)。 10、隧道的纵坡有(单向坡)与(人字坡)两种;纵坡不小于(0.3%),不大于(3%);控制纵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通风问题)与(排水问题)。 11、隧道断面设计主要解决(内轮廓线)、(轴线)与(厚度)三个问题。 12、道路隧道结构构造由(主体构造物)和(附属构造物)两大类组成;主体构造物通常指(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 13、衬砌结构的类型有(直墙式衬砌)、(曲墙式衬砌)与(复合式衬砌)等。 14、洞门的形式有(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环框式洞门)、(台阶式洞门)与(遮光棚式洞门)。 15、常用的永久衬砌形式有(整体衬砌)、(复合式衬砌)、(拼装衬砌)与(锚喷衬砌)等4种。 16、围岩分级的指标有(单一的岩性指标)、(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与(复合指标)几种。 17、工程地质调查主要采用(直接观察)与(访问当地群众)的方法。 18、我国隧道排防水采用(“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 19、隧道通风大体分为(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种方式。机械通风又分为(纵向通风方式)、(半横向通风方式)、(全横向通风方式)与(组合通风方式)四种。 20、围岩压力按作用形态分为(松散压力)、(形变压力)、(膨胀压力)与(冲击压力)。

虚拟现实考试题

虚拟现实技术复习习题 1.虚拟现实的概念: 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或嗅觉等感觉世界;让用户可以从自己的视点出发,利用自然的技能和某些设备对这一生成的虚拟世界客体进行浏览和交互考察。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一种理想化的人-机界面形式。通常用户戴一个头盔(用来显示立体图象的头式显示器),手持传感手套,仿佛置身于一个幻觉世界中,在虚拟环境中漫游,并允许操作其中的“物体”。 2.虚拟现实的特征 与传统计算机相比,虚拟现实系统具有四个重要特征: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多感知性 多感知性: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应该包括味觉感知和嗅觉感知等 交互性: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 包括实时性) 。 沉浸性:又称为临场感(Immersion) ,它是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 构想性:根据想像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环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可以深化概念,萌发新意,在电脑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 沉浸:又称存在感,是指用户可以沉浸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和使用户投入到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中的能力。 交互:是指用户与虚拟场景中各种对象相互作用的能力。 构想: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用户与终端的接口,而且可使用户沉浸于此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产生实现新的构思。 3.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a.检测模块 b.反馈模块 c.传感器模块 d.控制模块 e.建模模块 4.虚拟现实系统的类型 (简单)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现实系统 5.虚拟现实的硬件设备 跟踪系统(把使用者身体位置的变动反馈给主机,以实时改变图像和声音) 知觉系统(人及交互的各种界面,包括视觉装置:头盔显示器等; 触觉装置:数据手套跟踪球等)

业余无线电台操作A类题库及答案

LK0001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LK0002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业余无线电台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LK0003 我国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 LK0004 我国依法负责对业余无线电台实施监督管理的机构是: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 LK0005 《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所说的“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指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 LK0011 国家鼓励和支持业余无线电台开展下列活动: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普及活动以及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通信活动 LK0012 关于业余电台管理的正确说法是:依法设置的业余无线电台受国家法律保护 LK0104 无线电频率的使用必须得到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批准,基本依据是“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出自于下列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LK0007 我国对无线电管理术语“业余业务”、“卫星业余业务”和“业余无线电台”做出具体定义的法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LK0008 业余电台的法定用途为: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 LK0111 无线电业余业务是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作下列用途的无线电通信业务: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 LK0009 业余无线电台供下列人群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即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系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LK0051 “我不是业余无线电爱好 者,申请设置业余电台只是为了行 车方便,不需要遵守业余无线电的 规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也是不具备“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 设台条件的表现 LK0052 个人提出设置使用业余无 线电台申请,就是表示自己对无线 电技术发生了兴趣,确认了自己在 有关业余无线电台活动中的身份 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但可 以是正在起步的初学者 LK0112 符合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基 本条件的人群是:对无线电技 术有兴趣并经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 设置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的人 LK0013 不同类别业余无线电台的 主要区别在于:允许发射的频率 范围和最大发射功率 LK0014 A类业余无线电台允许发 射的发射频率为:30-3000MHz 范围内的各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 务频段 LK0017 A类业余无线电台允许发 射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不大于:25 瓦 LK0026 个人申请设置具有发信功 能的业余无线电台的年龄条件是: 年满十八周岁 LK0027 独立操作具有发信功能业 余无线电台的年龄条件是:具 备《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者操 作业余无线电台不受年龄限制 LK0041 申请设置业余无线电台应 当具备的条件有:熟悉无线电 管理规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操作技 术能力、发射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 准、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 件 LK0042 使用业余无线电台应当具 备的条件有:熟悉无线电管理 规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操作技术能 力并取得相应操作技术能力证明 LK0020 负责组织A类和B类业余 无线电台所需操作技术能力的验证 的机构是: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 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或其委托 单位) LK0022 2013年1月1日以后新获 得的各类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术能 力证明文件是:中国无线电协会 颁发的“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 LK0043 申请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 电台的条件所规定的“具备国家规 定的操作技术能力”,其标志为: 取得相应操作技术能力证明, 即中国无线电协会颁发的业余无线 电台操作证书 LK0006 合法设置业余电台的必要 步骤是:按《业余无线电台管 理办法》的规定办理设置审批手续, 并取得业余电台执照 LK0010 按照《业余电台管理办法》 规定,申请设置使用配备有多台业 余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业余无线电 台,应该:视为一个业余电台, 指配一个电台呼号,但所有设备均 应经过核定并将参数载入电台执照 LK0023 个人申请设置业余无线电 台应当提交的书面材料为:两 种表格,身份证和操作证书的原件、 复印件 LK0028 申请设置下列业余无线电 台时应在《业余无线电台设置(变 更)申请表》的“台站种类”选择 “特殊”类:中继台、信标台、 空间台 LK0029 申请设置信标台、空间台 和技术参数需要超出管理办法规定 的特殊业余电台的办法为:在 《业余无线电台设置(变更)申请 表》的“台站种类”选择“特殊” 类,由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受理和 初审后交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审批 LK0030 负责受理设置业余无线电 台申请的机构为:设台地地方 无线电管理机构或其正式委托的代 理受理服务机构 LK0031 设置在省、自治区、直辖 市范围内通信的业余无线电台,审 批机构为:设台地的地方无线电 管理机构 LK0032 设置通信范围涉及两个以 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涉及 境外的一般业余无线电台,审批机 构是下列中:国家无线电管理 机构或其委托的设台地的地方无线 电管理机构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点..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 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 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 颜色的三要素 了解ENG/SNG/EFP 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 等能白光源 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 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 绝对黑体 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伴音的制式非线性编辑 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 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 基波和谐波 调频广播的优缺点 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 录音棚的隔音方法

课件: 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 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 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声音? 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 频率、波长和周期 ●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用f表示。人的频率范 围20-20000HZ。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用T表示。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m),用λ表示。 声波的传播速度 ●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m/s。 ●V=λ*f ●15度下的声速——340m/s ●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软橡皮50m/s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 ●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 ●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Pa ●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 ●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 W ●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 “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 ●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 ●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 ●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电波的衍射? ●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 人的听觉器官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HZ。 ●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 ●内耳:由耳蜗等组成,后者内部充满淋巴液,掌管听觉的耳蜗部分为听觉神经。狮子吼多响才有杀伤力? ●响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表现为波形的幅度不同。 ●声压级:以基准声压作为参考所得的以分贝值表示的量。 ●听阀:声压级0db,声压为基准声压。 ●可听阀:人能承受的最大声压,声压级120db。 ●响度也和频率相关。100HZ,40db。 ●动态范围:最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120:7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学院虚拟现实技术复习资料1

一 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它的实时三维空间表现能力、自然交互式的操作环境以及给人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为人机交互技术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智能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界面工具,为各类工程大规模的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同时还为人们探索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何谓自然交互和实时交互? 自然交互:在计算机系统提供的虚拟空间中,人可以使用眼睛,耳朵,手势和语言等各种感觉器官直接与之发生交互。 实时交互:立刻得到反馈的交互。 试述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工作原理。 用户首先激活头盔、手套、话筒等输入设备,为计算机提供输入信号,VR软件接收到又跟踪器和传感器送来的输入信号后加以处理,然后对虚拟环境数据库做必要的更新,调整当前的虚拟环境场景,并将这一新视点下的三维视觉图像以及其他(如声音、触觉、力反馈等)信息立即传送给相应的输出设备(头盔显示器、耳机、数据手套等),以便用户及时获得多种感官上的虚拟效果。 试举例说明虚拟现实技术3大基本特征的含义。 1、交互性:VR的交互性是指用户对虚拟环境中对象的可操作程度和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当用户用手套去抓虚拟环境中的物体时,会有握着东西的感觉。 2、沉浸感:VR的沉浸感又称临场感,是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用户在操纵虚拟物体时能感受到虚拟物体的反作用力。 3、想象力:VR的想象力是指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根据所获得的多种信息和自身在系统中的行为,通过逻辑判断、推理和联想等思维过程,随着系统的运行状态变化而对其未来进展进行想象的能力。载人航天、医疗手术的模拟与训练等。 试述在各类专业培训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和必要性。 教育与训练:使学习者能直接自然地与虚拟对象进行交互,以各种形式参与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并获得最大的控制和操作整个环境的自由度。 设计与规划:虚拟现实已被看成算是设计领域中唯一的开发工具。它可以避免传统方式在原型制造、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工作,有效地降低成本;在生产之处就显示出完成后的实际效果。 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将大量字母、数字数据转换成比原始数据更容易理解的各种图像,并允许参与者借助各种虚拟现实输入设备检测这些“可见的”数据。 商业领域:应用与网上销售、客户服务、电传会议及虚拟购物中心等商业领域,使用户在购买前线看到产品的外貌与内在,甚至在虚拟世界中使用它。 艺术与娱乐:VR所具有的身临其境及实时交互性使观赏者更好地欣赏作者的思想艺术;在娱乐方面,游戏者可享受强烈的感官刺激。 试述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的三维动画、仿真、遥感与遥作以及多媒体图形图像技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会产生三维效果来模拟现实。区别:强调人的重要性,即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和“沉浸感”。 二 跟踪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A类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术能力验证试题练习题库(易错题).doc

A类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术能力验证试题库 (易错题) LK0117 [Q]频率容限是发射设备的重要指标,通常用下述单位来表示: [A]百万分之几(或者赫兹) LK1112 [Q]VHF段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A]30到300MHz LK1113 [Q]UHF段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A]300到3000MHz LK1114 [Q]HF段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A]3到30MHz LK0144 [Q]我国分配给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专用的频段有: [A]7MHz、14MHz、21MHz、28MHz、47GHz频段 LK0146 [Q]我国分配给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与其他业务共用、并且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作为主要业务的VHF和UHF频段有: [A]50MHz、144MHz LK0147 [Q]我国分配给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与其他业务共用、并且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作为唯一主要业务的频段的个数以及在3GHz以下的该类频段分别为:[A]3个,144-146MHz LK0148 [Q]我国分配给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与其他业务共用、并且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作为次要业务的1200MHz以下频段有: [A]135.7kHz、10.1MHz、430MHz LK0157 [Q]俗称的6米业余波段的频率范围以及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的使用状态分别为: [A]50-54MHz,主要业务LK0158 [Q]俗称的2米业余波段的频率范围以及我国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的使用状态分别为: [A]144-148MHz;其中144-146MHz为唯一主要业务,146-148MHz为与其他业务共同作为主要业务 LK0171 [Q]VHF业余无线电台在144MHz频段进行本地联络时应避免占用的频率为: [A]144-144.035MHz和145.8-146MHz LK1032 [Q]144MHz业余频段中留给业余卫星通信使用,话音及其他通信方式不应占用的频率段为: [A]145.8MHz至146MHz LK0159 [Q]俗称的0.7米业余波段的频率范围以及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的使用状态分别为: [A]430-440MHz,次要业务 LK0172 [Q]UHF业余无线电台在430MHz频段进行本地联络时应避免占用的频率为: [A]431.9-432.240MHz和435-438MHz LK1031 [Q]430MHz业余频段中留给业余卫星通信使用,话音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第1章概述 1.1与报纸、杂志、音像制品、互联网等其它传播媒介相比,广播电视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形象化及时性广泛性 1.2广播电视系统主要由节目制作与播出、发送与传输、接收与重现三大部分组成1.3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1954年美国正式开播NTSC兼容制彩色电视。 1967年前联邦德国正式广播PAL兼容制彩色电视,同年,法国和前苏联开播了SECAM 兼容制彩色电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如欧洲的DVB系统、美国的ATSC 系统、日本的ISDB系统等。 1.3中国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这是由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 1959年,开始实验调频广播,1964年开始利用调频广播将中央台广播节目传送到各地的转播台和有线广播站。 1.4中国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1979年,立体声广播在哈尔滨试验成功,随后开始了调频立体声广播。 1958年,黑白电视广播正式开播。 1973年,彩色电视广播正式开播。 1999年,试播高清晰度电视(HDTV)。 1.5高清晰度电视的基本要求: (1)图像清晰、细腻,全屏扫描线数为1125行1250行,像素数是现行彩色电视的5倍左右。 (2)幅型比为16:9,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征,视野宽,临场感强。 (3)图像、声音、彩色之间串扰减小,保证重显图像清晰稳定。 (4)利用数字伴音系统,可传送多种伴音或立体声信号,提高彩色电视机的音质。 1.6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 1.图文电视的功能:利用电视信号声消隐期间的某几个行传送图形和数据信息。3.多媒体电视的功能:多种技术融为一体;对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存储与传输;电视变为多媒体的终端显示器;有硬盘、USB接口、可记录等。 4.交互式电视的功能:交互式电视是一种双向电视,用户能通过这种电视屏幕上的信息窗对信息作出回应,使观众和电视机屏幕上的信息或节目建立一种双向联系。第2章声音广播基础知识 2.1声波的传播速度:波长、声速及频率之间的关系为:v= λ×f 声音三要素 :即响度、音调和音色 2.2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不是与声音功率的变化成正比,而是和这种变化的对数成正比。 2.3声电及电声转换的基本原理(请看教材上的P7,P9-10)

隧道工程(自考复习资料)

新奥法:奥地利隧道施工法,是奥地利工程师布希维首先提出来的。以控制爆破为开挖方法,以 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检测控制围岩的变形,动态修正设计参数和变动施工 方法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锚喷支护技术基础上总结 和发展起来的。 锚喷支护: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 喷射混凝土是利用高压空气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混合料通过混凝土喷射机与高压水混合喷射到 岩面上迅速凝结而成的。 实际开挖线:为保证衬砌外轮廓,开挖时往往稍大,尤其是用钻爆法开挖时,实际开挖线不可避 免的成为不规则形状,因为比衬砌外轮廓线大,有成为超挖线。衬砌内轮廓线:衬砌的完成线在 内轮廓之内的空间,即为隧道的净空断面。衬砌外轮廓线:外保持净空断面的形状,衬砌必须有 足够的厚度的外缘线,也称为最小开挖线。 墙效应:隧道边墙给驾驶员带来的唯恐和冲撞的心里影响。 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建筑限界通风及其他所需的断面积。 支护结构通常分为初期支付(一次支护)和永久支护(二次支护、二尺衬砌)。一次支护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加固岩体和阻止围岩的变形、坍塌而设置的临时支护措施(木支护、型钢支护、 锚喷支护等。)二次支护是为了保证隧道净空和结构的安全而设置的永久性衬砌结构,有整体衬砌、复合衬砌、拼装衬砌、锚喷衬砌等。 围岩压力: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是隧道支撑和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其 性质、大小、方向以及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正确进行隧道设计和施工有很重要的影响。 空间效应:洞室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受到开挖面的约束。使开挖面附近的围岩不能立即释放其全部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开挖面的空间效应。 弹性抗力: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的产生被动抵抗力,即为弹性抗力。 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面积在2平方米以上者均为隧道。 曲墙式衬砌:对于Ⅳ级以下围岩中,水平压力较大,为了抵抗较大的水平压力把边墙也做成曲线 形状,当基础条件较差时,防止衬砌沉陷,抵抗底鼓压力,使衬砌做成环形封闭结构可以设置仰 拱。 直墙式衬砌:通常用于垂直围岩压力大、水平围岩压力小的情况,一般用于ⅠⅡ级围岩,有时也 用于Ⅳ级。 隧道亮度曲线:沿隧道轴线,由入洞外的接近段、过渡段、中间段直至出口段,司机在白天所需 要的路面亮度变化曲线,称为亮度曲线。 纵向式通风:从一个洞口直接引入新鲜空气,由另一个洞口把污染空气排出的方式,与自然通风 原理是相同的。 半衬砌:拱圈直接支承在坑道围岩侧壁上时,称为半衬砌。 越岭隧道:从一个水系进入另一个水系,路线为穿越分水岭而修建的隧道。 简答题 新奥法施工的原则: 1.少扰动; 2.早喷锚; 3.勤测量; 4.紧封闭。分全断面法、台阶法、分部开挖法。 隧道综合治水的原则:为避免和减少水的危害,我国隧道工作者总结出“截、堵、排相结合”的 综合治水原则,并以模筑混凝土衬砌作为防水(治水)的基本措施。 截:在隧道以外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疏导截流,使之不能进入隧道工程范围内; 堵:以衬砌混凝土为基本防水层,其他防水材料为辅助防水层,阻隔地下水,使之不能进入隧道 内的防水措施,必要时可采用注浆堵水措施。 排,认为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隧道。 结合,就是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适当选择治水方案、做到技术可行、费用经济、效果良好、保

《虚拟现实与动画技术》复习题

考试时主要有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填空、简答题、读程序【以王老师给你们留的几个例程为主】及上面的第五题,第五题是考试时间以外做,按照规定的时间发送邮件或上交文档,考试时间为60分钟。地点在第五教学楼301,考试时间是6月4日3-4节 考试时只带有效证件和一只笔即可。 一、选择题及答案 1、在3DSMAX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创建()。C A、类 B、面板 C、对象 D、事件 2、3DSMAX的工作界面的主要特点是在界面上以()的形式表示各个常用功能。C A、图形 B、按钮 C、图形按钮 D、以上说法都不确切 3、在3DSMAX中,()是用来切换各个模块的区域。C A、视图 B、工具栏 C、命令面板 D、标题栏 4、()是对视图进行显示操作的按钮区域。D A、视图 B、工具栏 C、命令面板 D、视图导航 5、()是用于在数量非常多的对象类型场景中选取需要的对象类型,排除不必要的麻烦。A A、选择过滤器 B、选取范围控制 C、选取操作 D、移动对象 6、用来将一个物体附着在另外一个对象之上的控件是。D A、Boolean(布尔) B、Conform(包裹) C、connect(链接) D、scatter(离散) 7、NURBS曲线造型包括()种线条类型。B A、1 B、2 C、3 D、4 8、Splines样条线共有()种类型。C A、9 B、10 C、11 D、12 9、设置倒角应使用。()C A、extrude B、lathe C、bevel D、bevel profile 10、设置油罐切面数应使用。()D A、Blend B、Overall C、Centers D、Sides 11、面片的类型有。()C A、圆形和椭圆形 B、圆形和四边形 C、三角形和四边形 D、圆形、随圆形、三角形和四边形 12、在以下快捷键,选出不正确的()D A、移动工具W B、材质编辑器M C、相机视图C D、角度捕捉S 13、使用()修改器可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C A、Face Extrude B、Surface Properties C、Mesh Smooth D、Edit Mesh 14、编辑修改器产生的结果与()相关。C A、对象在场景中的位置 B、对象在场景中的方向 C、对象的使用顺序 D、对象在场景中是否移动 15、下面关于编辑修改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编辑修改器只可以作用于整个对象 B、编辑修改器只可以作用于对象的某个部分 C、编辑修改器可以作用于整个对象,也可以作用于对象的某个部分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7、噪波的作用是()D A、对尖锐不规则的表面进行平滑处理

a类业余无线电操作技术能力考试题库答案版答案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A类业余无线电操作技术能力验证题目题库 1.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B、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业余无线电台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2. 是: B、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我国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是: 3. 、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C4. 我国依法负责对业余无线电台实施监督管理的机构是:D、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5. “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指的是:《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所说的A、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6. 无线电频率的使用必须得到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批准,基本依据是“无线电频”,出自于下列法律: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7. 国家鼓励和支持业余无线电台开展下列活动: 、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普及活动以及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的应D 急通信活动8. 关于业余电台管理的正确说法是:B、依法设置的业余无线电台受国家法规律保护9. 做出具体“业余无线电台”卫星业余业务我国对无线电管理术语“业余业务”、“”和定义的法规文件是:D、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10. 业余电台的法定用途为: 、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B11. 业余无线电台供下列人群设置和使用: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即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D 纯系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12. 我不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申请设置业余电台只是为了行车方便,不需要遵守“。这种说法:业余无线电的规范”“设台条件的表现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C、是错误的,也是不具备13. 个人提出设置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申请,就是表示自己对无线电技术发生了兴趣,确认了自己在有关业余无线电台活动中的身份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但可以是正在起步的初学者D14. 无线电业余业务是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作下列用途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A15. 符合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基本条件的人群是: B、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并经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设置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的人16. 无线电管制是指在下列范围内依法采取的对无线电波的发射、辐射和传播实施的强制性管理:、A 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17. 无线电管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依法采取的下列性质的管理:B、对无线电波的发射、辐射和传播实施的强制性管理18. 决定实施无线电管制的机构为: 、全国范围内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C只供学习与交流.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决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实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相关军区决定 违反无线电管制命令和无线电管制指令的,由下列机构依法进行处罚:19. A、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者由公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练习题(答案)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练习题(答案)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练习题(2011) 一、填空题: 广播电视系统山电视信号的产生与发送系统、信号传输通道和接受系 等三大部分构成。 2. 固体摄像机采用固体扫描技术读取电荷。 3. 电声转换是将电信号转换成为声波的过程。 4. 模拟调制通常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等3种基本形式。 5.信号传输通道有有线和无线两种形式。 6.传声器,即通常所说的麦克风;而扬声器,即通常所说的喇叭。 7.不发光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对光线的吸收和透射(反射)的能力。&低音喇叭为使低频放音下限尽量向下延伸,一般将口径都做得比较大。9.电视机中的显像管和扬声器分别接收来自天线的视频信号和音频(声频)信 号。 10.提供对数字电视用户业务进行授权和认证的技术手段,我们称之为条件 接收。11.电视中的图像信号的调制方式采用的是调幅,而伴音信号采用的是 调频°12. U前世界上主要的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是ATSC标准、DVB和 ISDB-T 。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500M/S 。 14.简单地说,信噪比就是有用信号与噪声的比值。其值越大越好。15.

太阳光线中口光实际上包含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光,其中红色 的色温最低。 16.摄像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三基色原理,通过光学系统,将景物的 彩色光像 分解为三幅单色光像,然后山摄像器件完成光电转换。 17.电视摄像机是一种把景物的光学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当 拍摄一个物体时,物体上反射的光线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信号,即得到了“视频信号” °1&声电 转换是将声波转换成为电信号的过程。19.真空管摄像机采用电子扫描的方式读取电荷。 20.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有地面波、空间波和天波等三种途径, 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公里/S。 21.太阳光线中的0光包含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光,其中 紫色光色温 最咼。 22.色饱和度和色调合称为色度。同等强度下的红、绿、蓝三色相加后色调 为0色。23.常见的传统彩色电视制式有NTSC、PAL和SECAM等三种。24. PAL制是为克服NTSC制在色调上的相位敏感性而硏发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中 国的电视系统采用的是PAL制,美国采用的是NTSC制。25,为使高频放音的上限频率达到人耳听觉的上限频率20KHZ,高音喇叭一般口径 都做得比较小。

隧道工程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打印版】

1.水工隧道:引水隧洞、尾水隧洞、导流隧洞、泄洪隧洞、排沙隧洞 矿山隧道:运输巷道、给水巷道、通风巷道 2. 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的总要求: (1)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底层岩性、构造; (2)查明隧道是否通过煤层、膨胀性地层及有害矿体等; (3)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对隧道通过的影响,特别是洞口位置及边坡仰坡影响; (4)查明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情况,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水质来源; (5)对深埋隧道做隧道地温升温预测; (6)综合分析岩性、构造、地下水分析围岩级别; (7)在隧道洞口需要接长明洞,查明洞底工程地质条件; (8)查明横洞、平行导坑、竖井、斜井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地层、岩性调查时要特别注意软弱岩层和特殊岩层的分布和厚度。 4.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①岩体是处于一定的天然应力作用之下的地质体; ②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匀; ③岩体是由结构面分割的多裂隙体; ④岩体具有各向异性; ⑤岩体具有可变性。 5. 初始应力:天然应力这种状态是指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内在应力,可称之为岩体的初始应力,也称地应力。 6. 岩体的初始应力主要是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和地质低温作用引起的。地温在深部岩体中作用明显。 7. 岩体中的结构面按成因可以分为:(1)原生结构面(2)构造结构面(3)次生结构面 8. 风化作用普遍存在,风化作用随着深度逐渐减弱,改变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不同风化程度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不同。 9. 风化岩石按风化的剧烈程度分为若干级:全风化带W4、强风化带W3、中风化带W2、弱风化带W1核微风化带(新鲜)五带。

10.岩石的质量指标:RQD=求和li/L*100% 12.不同岩体条件中开挖隧道后岩体所表现出的性态分为:充分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和不稳定四种。 13.围岩分级的基本要素:(1)与岩性有关(2)与地质构造有关(3)与地质状况及岩性综合因素有关。 14. 以岩石强度为基础的分级方法分为:坚石、次坚石、松石和土。 15. 以岩石质量为指标的分级方法--RQD法 RQD=(10cm以上岩芯累计长度)/(单位钻孔长度)*100% 16.综合多因素提出的分级方法: 岩体质量--Q分级法 Q=RQD/Jh*Jr/Ja*Jw/SRF 17. 目前铁路隧道围岩分级采用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方法。 18. 围岩基本分级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 19. 根据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c分为5级:极硬岩、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Rc>60 30~60 15~30 5~15 Rc<5 20.隧道级别修正:围岩级别应在基本分级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地应力状态等必要的因素进行修正。 22.地下水对围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软化围岩;②软化结构面;③承压水增加滑动力,使围岩失稳。 23.风化作用的影响:隧道洞深埋深较浅,应根据围岩受地表的影响状况进行修正。当围岩为风化层时应按风化层的围岩基本分级考虑。围岩仅受地表影响时,应较相应围岩降低1~2级。 24.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用岩体完整性系数Kv表示 第三章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 1.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两大因素为依据。 2.越岭线上选址:宁长勿短、宁深勿浅、避免洞口深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