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普通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普通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普通化学》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起分散作用的物质称为。

2.测得一糖水溶液的沸点为100.13℃,测其浓度为_____mol·Kg-1·,它的凝固点为_____,在25℃时,该溶液的渗透压约为_____。( △K b=0.52 △K f=1.86)

3.在下列平衡移动方向栏内用箭头指示平衡移动方向:

序号可逆反应 r H o m操作平衡移动方向

(1) 2SO2(g)+O2(g)==2SO3(g) <0 加热( )

(2) C(s)+H2O(g)==CO(g)+H2(g) >0 冷却( )

(3) NH4Cl(s)==NH3(g)+HCl(g) >0 加压( )

(4) N2O4(g)===2NO2(g) <0 减压( )

4.溶液沸点上升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1)2CO(g)+O2(g)==2CO2(g) △r H o m= -566kJ/mol;(2)2C(s)+O2(g)==2CO(g) △r H o m=

-221kJ/mol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1)的△r G o m变____,K1o变_____,反应(2)的△r G o m变_____,K20变______。

6.在相同温度下,三个基元反应活化能如下:

正向(kJ/mol) 逆向(kJ/mol)

(1) 30 55

(2) 70 20

(3) 16 35

o=______kJ/mol,③逆反应为放

①正反应速率最大的是第_____反应,②第一个反应的△

r H m

热反应的是第_____个反应。

7.若反应C(s)+H2O(g)==CO(g)+H2(g), △r H o m=121kJ/mol,达到平衡时,若增加体系的总压力,平衡将向_______移动;若提高体系温度,平衡将向_____移动;若增加一些C(s)平衡将________移动。

8.混合等体积0.08 mol/L,AgNO3溶液和0.1mol/L,K2Cr04溶液,制得Ag2Cr04溶胶,该溶胶胶团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SO4、K3 [Fe(CN)6]和[Co(NH3) 3]Cl3这三种电解质对该溶胶的聚沉能力的大小次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4NH3(g)+5O2(g)==4NO(g)+6H2O(l) △r H o m=-1170kJ/mol

4NH3(g)+3O2(g)==2N2(g)+ 6H2O(l) △r H o m=-1530 kJ/mol 则△f H m o NO(g)为_____________。

10.为防止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11.樟脑的熔点是178.0℃,取某有机物晶体0.0140克,与0.201克樟脑熔融混合,测定其熔点为

162.0℃,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已知:樟脑的K f =40.0K·kg/mol)

12.溶液中含有相同浓度的KBr,KI,K2CrO4 ,向此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首先沉淀的是

______,最后沉淀的是________。

[K o s(AgI)=8.5×10-17,K o s(AgBr)=5.0×10-13,K o s(Ag2CrO4)=3.6×10-11]

13.取50ml 0.1mol/L的某一元弱酸和25ml 0.1 mol/LKOH混合,并稀释至100ml,测得该溶液pH 为4.75, 此时c(H+)为;c a/c s = ;此酸的电离常数为______.

14.pH=3的HAc(K o a=1.8×10-5)溶液,其浓度约为_________mol/dm3.

15.某难溶电解质A3B2 在水中的溶解度S=1.0×10-6mol/dm3,则在其饱和水溶液中c(A2+)=__________,c(B3-)=_________,K o s(A3B2)=__________。(设A3B2溶解后完全离解,且无副反应发生)

16.将0.1mol/LNa2HPO4与0.1mol/Na3PO4水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H+离子浓度约为_________mol/dm3。

{已知:K o a1(H3PO4)=7.5×10-3, K o a2(H3PO4)=6.2×10-8, K o a3(H3PO4)=2.2×10-13.}

17.40ml,0.1mol/L氨水(K o b=1.8×10-5)与40ml,0.1mol/LHAc相混合,溶液的pH=_________;

40ml,0.1mol/L氨水与20ml,0.1mol/LHCl相混合,溶液的pH=__________。

18.已知298.15 K时,酸性介质中?o (MnO4-/Mn2+ )=1.49V, ?o(SO42-/H2SO3)=0.2V,

(A)在酸性溶液中MnO4-把H2SO3氧化成SO42-的配平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此原电池的电动势(E)为____________ ,

(C)当电池中H+浓度从1.0 mol.dm-3增加到2.0mol.dm-3,电池电动势会____________。

19.在标准状态下,下列反应均能向正向进行(1)Cr2O72-+6Br_+14H+==2Cr3++3Br2+7H2O

(2)Br2+2Fe2+==2Br-+Fe3+

由此可知,标准电极电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还原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

20. 某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Cl3·4NH3·H2O,内界为正八面体型配离子。1mol该化合物溶于水

中,加入过量AgNO3,有2mol AgCl生成,此配合物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按配合物系统命名原则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离子配位数位是_________,其电荷数是__________。

21. 在K3[Fe(CN)6]中,K+与[Fe(CN)6]3-以______键相结合, [Fe(CN)6]3-中Fe3+以_______杂化轨道与CN-以______键相结合,该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o(Cu2+/Cu)=0.34V,?o(Zn2+/Zn)=-0.76V,则反应Cu+Zn2+(1×10-4mol/L)==Cu2+(0.1 mol/L)+Zn 在298.15K时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

23.二氯·二羟·二氨合铂(Ⅳ),四硫氰酸根·二氨合铬(Ⅲ)酸铵的化学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NH3分子中,N原子以_____杂化轨道与H原子键合,NH3所以能作配位体是因为_______.在内轨

型配离子六氨合钴(Ⅲ)中,中心离子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其以________杂化轨道与配位原子键合.

25.已知:{?o(MnO4-/Mn2+)=1.51V, ?o(Fe3+/Fe2+)=0.77V}此两电对中的物质之间可正向进行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已知?o(Cu2+/Cu+)=0.159V,K o sp[Cu(OH)2]=1.6×10-19,K o s(CuOH)=1.4×10-15,则?o[Cu(OH)2/CuOH]=____________。

27.根据碱性介质中, ?o(ClO-/Cl2)=0.40 V, ?o(Cl2/Cl-)=1.36V,则这两电对所含物质中,最强氧化剂为_______,最强还原剂为______,因此氯气在碱性介质中自动发生______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原电池中,接受电子的电极是______极,该电极上发生______反应。

29.某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为3d104s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___区,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最高氧化数是_________。

30.下列各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分别是:

(1)CH3Cl和CCl4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Cl和CH3Cl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H3OH和C2H5OH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BF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B原子采用_________杂化轨道成键,其键角是__________。

32. H2O、H2S、H2Se各类化合物,分子间取向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递增;色散力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递增;沸点按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增高,其原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在CCl4、NH3、BF3、BeF2物质中,其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NCl3分子中,N原子采用_______杂化,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25M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区______周期______族,其最高氧化值为_______。

36.n=3,l=1 的原子轨道符号是_____,轨道的形状是_______,可以有_____种空间取向,因而可以有______条轨道。

37.HgCl2分子中,Hg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 HgCl2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偶极距______零.(>、=)

38.波函数Ψ是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数学函数式,它和_____________是同义词,|Ψ|2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表示。

39.原子序数为29的元素其原子的外电子层结构为_________,确定它的一个2p电子空间运动

状态的量子数是________,其值分别可能_是________,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周期,____族,____区。

40.CO2是非极性分子,是_____极性分子,BF3是____极性分子,NF3是______极性分子。

41.NH3和O2两种气体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

42.基态原子价电子构型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素分别是:

① n=4, l=0的电子有1个, n=3,l=2 的电子有5个_________;

② 4d全满,5s半满_________。

43.某元素基态原子有量子数n=4,l=0 的两个电子,有n=3,l=2的六个点子,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该元素位于_____周期____族。

44.某-2价阴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s23p6,它的原子中未成对电子为___________,此原子的电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某元素最高氧化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1,原子半径是同族元素中最小的,该元素是____________,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层电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M3+离子在3d轨道上有三个电子,表示这三个电子可能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态M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M属于____区,______周期,____族元素,其最高氧化值为__________。

47. Br2、Br2O、BaBr2、CO2、SiO2、BaO熔化时,需克服原子间作用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

1.可逆化学反应体系中,参加反应各物质的反应商总等于标准平衡常数。( )

2.渗透压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较大。( )

3.两个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液仍是等渗溶液(设无化学反应发生)。( )

4.温度变化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因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不同而不同。()

5.如果从100mL1.0mol·L-1NaCl溶液中取出10mL溶液,则该溶液中含0.01molNaCl。( )

6.胶体溶液可稳定存在,但它并不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7.对于0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

8.某体系从始态经两个不同的变化途径到相同的终态,因为两过程的热效应Q和做功W都不相同,因而体系的热力学能改变值ΔU也不同。( )

9.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因此温度相同时,各反应的速率常数均相等。()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CuCl 2(s)+Cu(s)===2CuCl(s) △r H m o

=170kJ/mol ,Cu(s) + Cl 2(g)===CuCl 2(s) △r H m o

=-206

kJ/mol ,则Cu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 )

A.18 kJ/mol

B.-18 kJ/mol

C.-36 kJ/mol

D.36 kJ/mol

3.在下列5种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

B 、NaCl 溶液

C 、KCl 溶液

D 、CaCl 2溶液

E 、蔗糖溶液

4.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溶液间不发生渗透现象,其条件是( )。

A 、两溶液酸度相同

B 、两溶液的渗透浓度相同

C 、两溶液酸度、体积都相同

D 、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5.已知Mg(s)+Cl 2(g)==MgCl 2(s),△r H o

m =-642Kg/mol 则( )

A.在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自发

B.高温下,正向反应自发;低温下,正向反应不能自发

C.在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不能自发

D.高温下,正向反应不能自发;低温下, 正向反应自发

6.相同条件下,由相同反应物变为相同产物,反应分两步进行与一步完成相比,应该是(

A.前者内能增加的多

B. 前者放热多

C.两者焓、熵、内能变化相同

D.前者熵减少的多

7.用理想半透膜将0.02mol ·L -1 蔗糖溶液和0.02mol ·L -1 NaCl 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 、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 溶液渗透

B 、Na +从NaCl 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

C 、水分子从NaCl 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

D 、互不渗透

E 、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 溶液渗透

8.在H 3AsO 4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 2S 得到As 2S 3溶胶,其胶团结构( )

A. [(As 2S 3)m.nHS -

]x-.xH + ; B.[ (As 2S 3)m.nH +] x- .xHS -;

C.[(As 2S 3)m.nH +(n-x)HS -]x-.xHS -

D.[(As 2S 3)m.nHS -

.(n-xH +)]x-.xH +

9.298.15K,下列反应中,焓变等于AgBr(s)的△f H m o

的反应是( )

A.Ag +(aq)+Br -(aq)==AgBr(s)

B.2Ag(s)+Br 2(g)==2AgBr(s)

C.Ag(s)+21

Br 2(l)==AgBr(s) D.Ag(s)+21

Br 2(g)==AgBr(s)

10.CaO(s)+ H 2O(l)==Ca(OH)2(s)在25℃和101kPa 时,在高温时逆向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 )

A.△r H o <0, △r S o <0

B.△r H o

m >0, △r S O >0 C.△r H o <0,△r S o

m >0 D.△r H o

m >0, △r S o

m <0

11.下列有关化学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B.平衡常数大的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高

C.催化剂能增加产物的平衡浓度

D.△r G m o

的代数值越小的反应,平衡常数越大,反应速率一定也越大

12. A===B+C 是吸热的可逆基元反应,正反应活化能为E a 正, 逆反应活化能为E a 逆,他们的关系是( )

A.E a 正< E a 逆

B.E a 正= E a 逆

C.E a 正> E a 逆

D.不能判定

13.在标准状态下,1mol 石墨燃烧反应的焓变为-393.7kJ/mol,1mol 金刚石燃烧反应的焓变为

-395.6,则1mol 石墨变成1mol 金刚石的反应焓变为( )

A.1.90kJ/mol

B.-1.90kJ/mol

C.-789.30kJ/mol

D.0.00kJ/mol

14.已知25℃时,反应NO(g)+O 2(g)==2NO 2(g)的 △r G m o =-69.70kJ/mol, 当p(NO)=20.27kPa ,

p(O 2)=10.13kPa,p(NO 2)=70.93kPa 时,反应方向为( )

A.正向

B.逆向

C.平衡

D.无法判断

15.容器的体积为1L,在恒温下装入1.07×104Pa 的H 2(g )2L 和4.0×104Pa 的N 2(g)1L ,若不发

生化学反应,该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

A.5.07×104Pa

B.1.69×104Pa

C.6.14×104Pa

D.9.07×104Pa

16.373.15K 和101.3kPa 压力下,在反应H 2O(l)→H 2O(g)中,下面正确的是( )

A.△r U o

m =△r H o

m B.△r H o

m <0 C.△r H o <△r U o

m D.△r H o

m =Qp

17.在一容器中,反应2SO 2(g)+O 2(g)==2SO 3(g)达到平衡后,加一定量N 2 气体,保持总压力及温度

不变,平衡将会( )

A. 向正方向移动 ;

B. 向逆方向移动;

C.无明显变化;

D.不能判断

18.在化学反应 :SO 2 +2

1O 2===SO 3 △r H m o < 0的平衡体系中,当300℃、100℃和500℃时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 o

1、K o

2和K o

3时,则K o

1、K o

2和K o

3之间的数量关系应是( )

A .K o

1>K o

2> K o

3 B.K o

1=K o

2= K o

3 C. K o

2 > K o

1> K o

3 D. K o

3 > K o

1> K o

2

19.下列过程中属于熵增加过程的是( )

A.水蒸汽冷凝成水;

B.CaCO 3(s)==CaO(s)+CO 2(g);

C.乙烯聚合成聚乙烯;

D.气体被固体催化剂吸附

20.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A.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B.改变了化学反应的历程,减慢逆反应的速率

C.降低了活化能

D.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率

21.已知K o s(Ag 2CrO 4)=9.0×10-12,若AgNO 3溶液浓度为2.0×10-4mol/L,K 2CrO 4溶液浓度为0.5×10-4 mol/L,则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 )

A.有沉淀

B.处于饱和

C.无沉淀

D.无法判定

22.欲配制pH=9.0的缓冲溶液,在下列缓冲对中应选用( )

A.HAc-NaAc

B.NH 3—NH 4Cl

C.NaHCO 3—Na 2CO 3

D.NaH 2PO 4-Na 3PO 4

[pK o a(HAc)=4.75,pK o

b (NH 3)=4.75,pK o a 2(H 2CO 3)=10.25,pK o a 2(H 3PO 4)=7.2]

23.由总浓度一定的H 2PO 4-~HPO 42-缓冲对组成的缓冲溶液,缓冲能力最大时的pH 为 ( )

(K o a 1(H 3PO 4)=7.5×10-3,K o a 2(H 3PO 4)=6.2×10-8, K o a 3(H 3PO 4)=2.2×10-13 )

A.2.1

B.7.2

C.7.2±1

D.2.2

24.在水溶液中,下列物质碱性最弱的是( )

A. F -

B. Ac -

C. CN -

D. NH 3

( 已知: K o(HF)=3.53×10-4;K o(HAc)=1.76×10-5;K o(NH3)=1.76×10-5;K o(HCN)=4.93×10-10 )

25.下列体系中,可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的是( )

A. 0.1mol/dm3H2SO4与0.4mol/dm3NaAc等体积混合

B. 0.1mol/dm3HAc与0.1mol/dm3NaAc1dm3混合

C. 0.2 mol/dm3NaHCO3与0.2mol/dm3NaOH等体积混合

D.0.1NH3.H2O mol/dm3与0.00001NH4Cl mol/dm3等体积混合

26.在浓度都为0.1mol/dm3的NaF和Na2C2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则( )

[已知:Ks(CaF2)=3.4X10-11,Ksp(CaC2O4)=2.6x10-9]

A.F-和C2O42-同时被沉淀;

B.F-先被沉淀;

C.C2O42-先被沉淀;

D.无法判断沉淀先后.

27.向HC2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2C2O4,则( )

A.溶液pH不变

B.K o a2,H2C2O4变小

C.溶液pH变小

D.HC2O4-电离度减小

29.将0.1mol/LNa2HPO4与0.1mol/Na3PO4水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H+离子浓度约为( )

{已知:K o a1(H3PO4)=7.5×10-3,K o a2(H3PO4)=6.2×10-8, K o a3(H3PO4)=2.2×10-13.}

A.7.5×10-3mol/L;

B.6.2×10-8mol/L;

C.2.2×10-13mol/L;

D.1.2×10-10mol/L

30.将pH=4.0的HCl水溶液稀释一倍后,则其pH值为: ( )

A. 8

B. 2

C. 4+2

D. 4+lg2

31.可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的体系为( )

A.0.1mol/L,HCl与0.05mol/L,NaOH等体积混合;

B.0.1ml,HAc(0.1mol/L)与1L,NaAc(0.1mol/L) 等体积混合;

C.0.2mol/L,NaHCO3与0.1mol/L,NaOH等体积混合;

D.1ml,NH3.H2O(0.1mol/L)1ml,NH4Cl(0.1mol/L)及1L水混合

32. 在配离子[Ni(CN)4]2-中,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

A.sp3,+3,4 ; B.sp2d,+2,4 ; C.dsp3,+2,5; D.dsp2,+2,4

33.根据下列标准电极电位数据,指出在标准态时,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 )

?o(Br2/Br-)= 1.07v , ?o(Hg4+/Hg22+)= 0.92v ?o(Fe3+/Fe2+)= 0.77v , ?o(Sn2+/Sn) =-0.14v

A .Br- , Hg2+ B. Br- Fe3+ C. Hg22+ Fe3+ D.Sn,Fe3+

34.利用反应2Ag+ + Cu == 2Ag + Cu2+组成原电池,向铜电极中加入一定量的NH3.H2O后,则上

述溶液的K o及该电池的电动势(E)与未加入NH3.H2O前相比较( )

A. E升高, K o不变

B. E升高, K o变大

C. E降低, K o不变

D. E不变, K o不变. 35.反应[Cu(CN-)4]2- + 4H+ == 4HCN + Cu2+ 在298.15K,标准态下自发进行的方向应为( ) {已知298.15K时,K o f[Cu(CN-)4]2- = 2.0×109,K o a(HCN) = 4.93×10-10}

A.正向

B.逆向

C.平衡

D.三种情况都可能

36.已知: M2++e==M+?o=-0.60V,M3++2e==M+?o=0.2v 则:M3++e==M2+的?o为( )

A.0.80V

B.-0.20V

C.-0.40V

D.1.00V

37.向[Cu(NH 3)4]2+

水溶液中通入氨气,则( )

A. K o

f [Cu(NH 3)4]2+增大 B.K o

f [Cu(NH 3)4]2+减小 C.[Cu 2+]增大 D.[Cu 2+]减小

38.已知:K o s(ZnS)=1.2×10-23,K o s(MnS)=1.4×10-15则 ( )

A. ?o (S/MnS)>?o (S/ZnS)>?o (S/S 2-);

B. ?o (S/S 2-)>?o (S/MnS)>?o (S/ZnS);

C. ?o (S/ZnS)>?o (S/MnS)>?o (S/S 2-);

D. ?o (S/S 2-)>?o (S/ZnS)>?o (S/MnS)

39.原电池2Fe 2++Cl 2==2Fe 3++2Cl -的E=0.60V,已知:?o (Cl 2/Cl -)=1.36V,?o ( Fe 3+/ Fe 2+)=0.77V,其中,Cl 2处于标准状态, c(Cl -)=0.1 mol/L 则此原电池中c(Fe 3+)/c(Fe 2+)为( )

A.0.68 ;

B.0.98 ;

C.6.78 ;

D.1.53

40. 碳、氮、氧、氟四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为( )

A.F >O >C >N

B.F >N >O >C

C.N >C >O >F

D.F >O >N >C

41.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原子在基态时,其核外最高能量的电子的合理的四个量子数值是( )

A.n=3,l=0,m=o,m s =21

B.n=2,l=0,m=+1,m s =21

C.n=3,l=1,m=o,m s =-21

D.n=2,l=2,m=2,m s =2

1 42.下列物质熔点和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

A.He >Ne >Ar

B.HF >HCl > HBr

C.CH 4> SiH 4>GeH 4

D.CsI >CsBr >CsCl

43.下列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 Be

B. B

C. N

D. O

44.构成PCl 3和CCl 4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是( )

A.取向力+色散力

B.诱导力+色散力

C.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

D. 色散力

45.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下列电子构型不可能存在的组态是( )

A.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B.1s 22s 22p 6

C.1s 22s 22p 63s 23d 1

D.1s 22s 2

46.下列离子晶体中,晶格能最大的是( )

A.CaCl 2

B.CaF 2

C.NaF

D.NaCl

47.下列反应中,△r H m o 为NaF 晶格能的是( )

A. F -(g)+Na +(g)==NaF(g)

B. NaF(s)=Na +(g)+F -(g)

C. F 2(g)+2Na(s)==2NaF(g)

D. Na +(g)+F -(g)=NaF(s)

48.原子中,可能存在的原子轨道是( )

A.n=1,l=2,m=0

B.n=2,l=1,m=±1

C.n=3,l=3,m=±3

D.n=3,l=2,m=±3

49.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原子间双健键能是单键键能的两倍。

B. 一般说来,σ键的键能比π键的键能大。

C.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等于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

D.一般说来,σ键的键长比π键的键长大

50.下列离子中,外层d 轨道达半充满状态的是( )

A.Cr 3+

B.Fe 3+

C.Co 3+

D.Cu +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必为非极性分子.

B.若分子内含不同元素原子,则必为极性分子.

C.凡是盐均为离子型化合物.

D.难溶盐均微弱电解质.

52.下列分子中,两个相邻共价键间夹角最小的是( )

A.BF 3

B.CO 2

C.NH 3

D.H 2O

53.下列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Na +

B.Al 3+

C.S 2-

D.Cl -

54.下列各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CH 4、CO 2非极性分子CHCl 3、BCl 3、H 2S 、HCl 极性分子

B. CH 4、H 2S 、CO 2非极性分子CHCl 3、BCl 3、HCl 极性分子

C. CH 4、BCl 3、CO 2非极性分子CHCl 3、H 2S 、HCl 极性分子

D. CH 4、BCl 3、H 2S 、CO 2非极性分子CHCl 3、HCl 极性分子

55.下列由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中,由与氩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和与氙 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时( )

A.KBr

B.RbCl

C.RbBr

D.KI

56.下列电子构型式属于基态的是( )

A.1s 12s 22p 2 ;

B.1s 22s 22p 43s 1 ;

C.1s 22s 22p 63s 23p 63d 1;

D.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2

58.下列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是( )

A. NH 3;

B.C 2H 4;

C.HI ;

D.H 2S

59.杂化轨道理论认为,H 20分子中的氧原子提供的成键轨道是( )

A.等性sp 2杂化轨道;

B.不等性sp 2杂化轨道;

C.等性sp 3杂化轨道;

D.不等性sp 3杂化轨道

60.具有下列外层电子构型的原子,第一电离能最低的是( )

A.ns 2np 3;

B.ns 2np 4;

C.ns 2np 5;

D.ns 2np 6

61.下列成套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

A.3,1,1,-21

B.2,1,1,+21

C.4,3,-3,-21

D.3,3,0, +2

1 62.设[HgCl 4]2-的K o f =K o 1;[HgI 4]2-的K o f =K o 2,则下列反应 [HgCl 4]2-+4I -=[HgI 4]2- +4Cl -的平衡常数为

( )

A.K o

1+K o

2 ; B.K o

1/K o

2; C.K o

2/K o

1 ; D. K o

1×K o

2

四、计算题:

1. 小苏打干粉可以扑灭油类着火,根据热力学数据计算说明,在标准态下,常温(25℃)时是否能灭火?(即NaHCO 3分解)若使其起灭火作用,至少要多高温度?

2 NaHCO 3(s) === Na 2CO 3(s) + CO 2(g) + H 2O(g)

△f H o

m /kJ ·mol -1 -950.8 -1130.7 -393.0 -242.0

S o

m /J ·mol -1·K -1 102 135 214 189

2. 已知下列反应和数据,计算反应的△r H m o 298.15、△r S o m298.15和727℃时的K o 值。

2NO 2(g)===2NO(g)+O 2(g)

△f H m o 298.15kJ/mol 33.8 90.4 0

△f G m o 298.15kJ/mol 51.8 86.7 0

3.已知下列反应和数据计算反应的△r H o

298.15K △r S o

m298.15K ,在900℃时反应的△r G m o ,并指出900℃

等温、等压标准态下反应的自发方向,计算900℃时反应的K o =?

C(石墨) + CO 2(g)===2CO(g)

△f H o

m298.15K (kJ/mol) 0 -393.5 -110.5

S o

m298.15K (J/mol.K) 5.7 213.6 197.9

4.已知空气中CO 2的体积分数约0.0334%,当将CaCO 3在空气中加热到500℃时通过热力学计算:

⑴ 其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o

500℃=? ⑵ 平衡时CO 2的分压p(CO 2)=?

⑶ 此时CaCO 3能否分解?(假设此时空气中CO 2体积分数不变)

⑷ 若反应体系中各物均在标准状态下,计算CaCO 3分解的温度范围。

已知: CaCO 3(s )== CaO(s) + CO 2(g)

△f H o

m298.15K (kJ/mol) -1206.90 -635.09 -393.51

S o

m298.15K (J/mol.K) 92.90 39.75 213.60

5.已知: HCOOH,K o a=1.8×10-4;HAc,K o a=1.8×10-5 ; NH 3 ·H 2O,K o

b =1.8×10-5,计算:

(1).欲配制pH=4.5的缓冲溶液,应选用哪一缓冲对最好?

(2)缓冲对的浓度比为多少?

(3).取此缓冲溶液10cm 3,用水冲稀一倍后,加入MnCl 2 0.001 mol,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生成 。

6.将100ml 0.08 mol ·dm -3 AgNO 3加入到含NH 3的0.020 mol.dm -3的NaCl 溶液中,为防止AgCl 沉淀生成,混合液中NH 3的浓度最少是多少? ( K o s(AgCl)=1.56×10-10 , K o f [Ag(NH 3)]=1.7×107 )

7.某溶液含有Br - 离子,浓度为0.010mol/L,逐滴加入AgNO 3溶液使之生成AgBr 沉淀.如果此时pH 太高,可能生成AgOH 沉淀,问pH 最高不超过多少才不首先生成AgOH 沉淀。

{已知:K o s(AgBr)=5.0×10-13 , K o s(AgOH)=2.0×10-8}

8.将0.10molMgCl2(s)加入2升0.1mol/dm3的氨水,试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有Mg(OH)2沉淀生成。继续向该体系中滴加浓盐酸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计算此时溶液的:(1)pH=?(2)c(NH3·H2O)=?c(NH4+)=?已知:﹛K o b(NH3)=1.8×10-5,K o s[Mg(OH)2]=1.2×10-11﹜9.已知: Cu2++2e==Cu ?o=0.34v Cu++e==Cu ?o=0.52v

Cu2+ +Br-+e==CuBr ?o=0.64v

试求: (1) ?o(Cu2+/Cu+)=? (2)CuBr的K o sp=?

10. 两烧杯A和B中,均盛有铁盐和亚铁盐的混合液

A杯: c(Fe3+)=0.2mol/dm3,c(Fe2+ )=0.1mol/dm3 B杯: c(Fe3+)=0.1mol/dm3,c(Fe2+)=0.2mol/dm3 两杯均插入铂电极,并用盐桥相连,组成自发放电电池,在298.15K时问:

⑴此两电极何为正极?何为负极?(通过计算说明)已知: ?o(Fe3+/Fe2+)

⑵写出所组成原电池的图式.

⑶计算所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

11. 250C时,若溶液中[MnO4-]=[Mn2+],pH=3.0时,MnO4-能否氧化Cl-? Br- ? I-?

已知:?o[MnO4-/Mn2+]=1.51V,?o[Cl2/Cl-]=1.36V ,?o[Br2/Br-]=1.08V , ?o[I2/I-]=0.54V 。

12. 已知?o[Cu2+/Cu]=0.34v ?o[Fe3+/Fe2+]=0.771v,判断反应:Cu+2Fe3+==Cu2++2Fe2+

(1)在298.15Kc(Cu2+)=0.001mol/dm3,c(Fe3+)=0.01mol/dm3,c(Fe2+)=0.1 mol/dm3时的自发方向;

(2)计算298.15K时反应的K o=?

(3)写出在(1)条件下,利用Cu2+/Cu和Fe3+/Fe2+二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符号.

13.将3.0升0.20 mol/dm3K[Ag(CN)2]溶液和2.0升0.3 mol/dm3KI溶液混合,计算说明:

(1)是否有AgI沉淀产生?

(2)如欲不产生AgI沉淀,需先在K[Ag(CN)2]溶液中至少加入多少克KCN固体.(设体积不变) (已知K o f[Ag(CN)2]=1.3×1021 K o s[AgI]=8.3×10-17)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普通化学》复习题标准答案

《普通化学》复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2

3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36题) 1. 因为H =U+PV ,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 、V 、T 均有关。(×) 2. 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 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 4. 因为ΔH =QP ,而H 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 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 变化到终态B ,体系吸收100 J 的热量,对外作功200 J ,这不符合热力学 第一定律 。(×) 6. 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 8. 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9. 反应CO(g)+H 2O(g)=CO 2(g)+H 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均 无影响。(√) 10.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 >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11.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12. 因为H =U +pV ,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 之和。(×) 13. 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 ;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得 QP=ΔH=0。(×) 14. 在一个容器中:H 2(g)+Cl 2(g) =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 、p 、V 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可视 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5. 稳定单质在298.15 K 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6.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 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7. 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18. 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19. 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20. 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2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2. 在AgCl 的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会降低AgCl 的溶解度。(√) 23. 对于分布沉淀,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后沉淀。(×) 24. 在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为正极,其对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电极电势低的为负极,其对应的反

分析化学实验定量分析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定量分析思考题答案 定量分析实验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思考题: 1.加减砝码、圈码和称量物时,为什么必须关闭天平? 答:天平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玛瑙刀口的质量。若刀口不锋利或缺损,将会影响称量的灵敏度,因此,在加减砝码、取放物体时,必须关闭天平,使玛瑙刀和刀承分开,以保护玛瑙刀口。 2.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答: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并非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因为太灵敏,则达到平衡较为困难,不便于称量。 3.递减称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 答:递减称量法称量过程中不能用小勺取样,因为称量物有部分要沾在小勺上,影响称量的准确度。 4.在称量过程中,从投影屏上观察到标线已移至100分度的右边,此时说明左盘重还是右盘重? 答:在称量过程中,从投影屏上观察到标线已移至100分度的右边,此时说明右盘重。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思考题:实验二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 (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 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标准溶液的标定思考题:和实验三NaOHHCl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 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

《普通化学》复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36题) 1.因为H=U+PV,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V、T均有关。(×) 2.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4.因为ΔH=QP,而H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变化到终态B,体系吸收100J的热量,对外作功200J,这不符合热 力学第一定律。(×) 6.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8.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9.反应CO(g)+H2O(g)=CO2(g)+H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 均无影响。(√) 10.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1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12.因为H=U+pV,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之和。(×) 13.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得QP =ΔH=0。(×) 14.在一个容器中:H2(g)+Cl2(g)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p、V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 可视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5.稳定单质在298.15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 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7.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18.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19.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20.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2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2.在AgCl的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会降低AgCl的溶解度。(√) 23.对于分布沉淀,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后沉淀。(×) 24.在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为正极,其对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电极电势低的为负极,其对应的反应为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选择题 1.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 2.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B) 在等温过 程中焓变为零(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 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 Δ(pV)<0则ΔH<ΔU。 3.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C) 很多物质的生 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 都是相对值 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 为零。 4.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A) 在一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发 2

3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 在无功过程中, 内能变化等于过程热, 这表明内能增量不一定与热力学过程无关 (C) 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 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D) 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 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答案:C 。因绝热时ΔU =Q +W =W 。(A )中无热交换、无体积功故ΔU =Q +W =0。(B )在无功过程中ΔU =Q ,说明始末态相同热有定值,并不说明内能的变化与过程有关。(D )中若气体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所做的功显然是不同的,故ΔU 亦是不同的。这与内能为状态函数的性质并不矛盾,因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5.关于节流膨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节流膨胀是绝热可逆过程(B)节流膨胀中系统 的内能变化(C)节流膨胀中系统的焓值改变(D)节流过程中多孔塞两边的压力不断变化 答案:B 6.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A )Q H =p < 0 (B )Q =H p >0 (C )Q =H =p <0 (D ) Q H =p <0 答案:C 。节流膨胀过程恒焓绝热且压力降低。

分析化学实验答案总结

1.如果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此标准溶液滴定同一种盐酸溶液时可用甲基橙和酚酞为指示剂有何区别为什么 答:吸收二氧化碳,溶液中有碳酸钠. 如果以 甲基橙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氯化钠,应该没有影响. 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碳酸氢钠,相当于有一部分氢氧化钠没有参与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钙体积变大,结果偏大. 2.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多元酸能否用NaoH溶液滴定 答:看你要滴总酸还是分步滴定了.总酸肯定能滴,分步滴定的话要看这些酸的几个解离常数之间有没有差10的三次方以上. 3.Na2C2O4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 答:不行.Na2C2O4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不易获得组分固定的晶体(都会带有数量不定的结晶水) 4.若以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属于那类滴定?咋选择指示剂 答:酸碱滴定,指示剂可以选择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一般选择甲基橙 5.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二氧化碳,为什么? 答: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溶于水中生成碳酸,将同时被滴定. 1. 在中和标准钙溶液中的盐酸时,能否用酚酞代替甲基红来指示?为什么? 答:不能。在缓冲剂NH3-NH4Cl环境下,pH=10,酚酞显红色,会干扰EBT由红色变为蓝色时的终点观察。而甲基红此时显黄色,可以被红色和蓝色掩盖,不会影响终点观察。 2. 简述Mg—EDTA提高终点敏锐度的原理 答:这是因为:测定钙(镁)等离子时,常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而Ca2+与EBT的反应显色不如Mg2+与EBT的反应显色敏锐(变色易观察)。所以测定时,常加入Mg2+-EDTA,这样,在含Ca2+的溶液中加了Mg2+-EDTA后,由于Ca2+-EDTA的稳定性比Mg2+-EDTA强,所以,Mg2+-EDTA中的微量Mg2+能被Ca2+取代出来,而Mg2+与铬黑T的稳定性又大于Ca2+与铬黑T的,所以,最终是Mg2+与铬黑T显色了,终点时,就变成了Mg2+与铬黑T 之间的变色了,更敏锐了。 3. 滴定为什么要在缓冲溶液中进行? 答:控制PH,避免其他离子的影响,指示剂显色也与PH有关。 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1. 本实验中最好采用哪种基准物质来标定EDTA,为什么? 答:用碳酸钙,水硬度的分析是指水中钙镁的总量,基准物质与被测物质一致,相同的分析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附答案但不完全)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在环境中的迁移。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二、选择题 1、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B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 h ν NO + O · (2)HNO 2 + h ν HO · + NO 或HNO 2 + h ν H · + NO 2 (3)HNO 3 + h ν HO · + NO 2 (4)H 2CO + h ν H · + HCO · 或 H 2CO + h ν H 2 + CO 2、大气中的NO 2可以转化为HNO 3、N 2O 5和N 2O 3 。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 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 O 3 + CH 2 == CH 2 H 2CO+H 2COO CH 2(O 3)CH 2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 粒度 和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 和 湿 沉降 。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 Cl · + O 3 O 2 + ClO · ClO · +O O 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等是 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融雪逆 温和地形逆温_。 9、SO 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和_浓度和PH 离子强度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 ·_。 11、燃烧过程中NO 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和_空燃比_有关。 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 2_、_CH 4_、_CO_、_氟氯烃_。 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 3_和_CF 2ClBr_。 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和_湍流_的影响。 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和_二次气溶胶_。 16、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_、热层和逃逸层。 1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SO 2_和_颗粒物_引起的。 18、大气中CH 4主要来自_有机物的厌氧发酵_、_动物的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_ 的排放。 19、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 )地壳>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 20、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SO 42-_、_NO 3-_、_Cl -_、_HCO 3-_。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 的影响。

普通化学考研练习100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化学考研练习100题及参考答案 1、正溶胶和负溶胶混合在一起将出现沉淀现象 2、胶粒带电的原因:吸附作用;电离作用。 3、溶胶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 4、食盐在水中能否形成溶胶:不能。 5、在电场中,胶粒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称为电泳。 6、对于三氧化二砷负溶胶,具有相近聚沉值的一组电解质是( A ) A 、氯化钠与硝酸钾 B 、氯化钙与三氯化铝 C 、氯化钠与氯化锌 D 、氯化铝与氯化镁 7、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蔗糖水溶液和氯化钠水溶液,其沸点是:(B ) A 前者大于后者;B 后者大于前者;C 两者相同;D 无法判断。 8、7.8g 某难挥发非电解质固体溶于10.0g 水中,溶液的凝固点为-2.5℃,则该物质的分子量是:580.32 ;(Kf=1.86k.kg.mol -1) 9、稀溶液依数性的核心性质是蒸气压下降。 10、渗透压产生的条件:浓度差;渗透膜。 11、稀溶液依数性只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有关,而与溶质本性无关。 12、符合稀溶液定律的三个条件: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13、四份质量相等的水中,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水溶液凝固点最低是( D ) A 、葡萄糖(式量180) B 、甘油(式量92) C 、蔗糖(式量342) D 、尿素(式量60) 14、葡萄糖和蔗糖的混合水溶液(总浓度为b B )的沸点与浓度为b B 的尿素水溶液的沸点相同。( √ )。 15、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 ,则该反应为零级反应。( √ ) 16、增加反应物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都是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度增大。( × ) 17、增加反应物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都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数目来影响反应速度的。( √ ) 18、某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则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 ) 19、 影响反应速度常数K 的因素:温度、催化剂 20、影响化学平衡常数K 的因素:温度 21、判断下列列说法是否正确: (1).非基元反应中,反应速率由最慢的反应步骤控制。( √ ) (2).非基元反应是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 √ ) (3).在某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中,若反应物浓度的方次与反应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相等,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 22、一个反应在相同温度下,不同起始浓度的反应速率相同吗:不同,速率常数相同吗:同 23、某反应的1 180-?=mol kJ Ea ,在700K 时速率常数118 110 3.1---???=s L mol k ,求 730K 时的速率常数K 2=4.6×10-8 24、在400℃时,基元反应)()()()(22g NO g CO g NO g CO +=+的速率常数K 为 115.0--??s mol L ,当121040.0)(,025.0)(--?=?=L mol NO c L mol CO c 时,反应速率是:114105---???S L mol 25、下列物理量W S G H U Q m P V T .,,,,,,,,。哪此是状态函数T 、V 、p 、m 、U 、H 、G 、S ;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I (下) 基本知识问答 1指出下列情况中各会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采取什么方法避免? 答:(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2) 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3) 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4)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5) 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通过做空白试验消除。 (6)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偶然误差。 (7) 某人对终点颜色的观察偏深或偏浅:系统误差中的主观误差,通过严格训练,提高操作水平。 (8) 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9) 移液管移液后管尖残留量稍有不同:偶然误差。 (10) 灼烧SiO2沉淀时温度不到1000C :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答: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方法误差、试剂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方法误差可 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消除;试剂误差可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消除;仪器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来消除;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操作水平予以避免。 3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怎样衡量准确度与精密度? 答: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精密度高不一 定准确度高,而准确度高,必然需要精密度也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 低,说明测定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4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土0.2mg,如果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量 1.000g时,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 答: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为: E 0.0002 100% 0.4% 0.0500 称取试样的质量为1.000g,相对误差为: E 0.0002 100% 0.02% 1.000 这些数值说明对同一仪器来说,所称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5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土0.02mL ,如果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 2.50mL ,读数的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滴定时用去25.00mL ,相对误差又是多少?相对误差的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0.02 答: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2.50mL,相对误差为:E1 100% °8% 2.50 0.02 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25.00mL ,相对误差为:E2 亦亦100% °.08%这说明使用滴定管时,滴定所用体积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6 化验室常用的普通试剂和指示剂溶液通常采用何种浓度表示方式?如何配制? 答:普通试剂和指示剂溶液常采用质量浓度表示。有的指示剂用量较少,可以质量浓度的分倍数表示。由于它们对浓度的准确度要求不高,所以配制十分方便,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放入烧杯中以适量溶剂溶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试卷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冰雪融化 C.酒精燃烧D.汽油挥发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 氮元素 C. 铝元素 D. 铁元素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丝 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糖水 C.米粥 D.豆浆 7.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MnO 2 B.NaCl C.NaOH D.H2SO4 8.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9.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2B.O2 C.CO D. CO2 10.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霉变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11.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12.下列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C.H2 D.2H 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MnO2 C.CO2 D.H2O2 14.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15.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1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B.原子质量 C.物质种类 D.元素种类 1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物质用途性质 A不锈钢炊具抗腐蚀性 B洗涤剂除油污乳化作用 C一氧化碳气体燃料可燃性 D氧气炼钢可燃性 19.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26 B.88 C.50D.38 20.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 9O2点燃4CO2 + 2SO2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 D. C2H6S2 2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钚是金属元素 B.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D.钚元素的中子数为150 试管1 试管2 水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汇总

思考题汇总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标定盐酸溶液浓度除了用Na 2CO 3 以外,还可以用哪几种基准物质为什么HCl 标准溶液配制后,一般要经过标定 答:可用硼酸。因为盐酸是瓶装的,在量取的时候是用量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所以浓度无法确定,一定要经过基准物质标定。 2.用Na 2CO 3 标定HCl溶液时,为什么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能否改用酚酞作指示 剂 答:用酸性溶液滴定碱性溶液时,如盐酸滴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突跃区间是(~),终点是酸性的所以选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不能改用酚酞,因为不利于滴定重点的观察。 3.盛放Na 2CO 3 的锥形瓶是否需要预先烘干加入的水量是否需要准确 答:不需要烘干,加入的水不需要准确,加水只是起到溶解碳酸钠的作用而已,无需定量。 4.第一份滴定完成后,如滴定管中剩下的滴定溶液还足够做第二份滴定时,是否可以不再添加滴定溶液而继续往下滴定第二份为什么 答:不可以,滴定误差主要来源与读数误差,这样的操作方法会出现4次读数,比正常的方法多了两次读数误差。 混合碱的滴定 1、测定某一混合碱样品时,若分别出现V1V2、V1=0、V2=0等五种情况,说明各样品的组成有什么差别 答:若V1=0说明只有NaHCO3; 若V2=0说明只有NaOH; 若V1=V2说明只有Na2C03; 若V1V2说明是Na2CO3和NaOH混合碱。 2、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均需用操作溶液润洗,而滴定用的烧杯或锥形瓶为什么不能用待测溶液润洗 答:滴定管和移液管属于量器,本身已经考虑了挂壁液滴体积可能带来的误差,因此在不洁净或者不能保证完全洁净的情况下处于避免杂质防止污染的考虑可用待测溶液润洗,烧杯和锥形瓶属于容器,如果用待测溶液润洗,可能因为容器壁上挂有未知体积的待测液而影响滴定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环境化学考试参考题

环境化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 化学原理和方法。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 2等气体吸收了地球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将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 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光化学烟雾: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NO X 和HC 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 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 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去除由两种途径: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 目前人们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于,其中是指D p ≤μm 。 对于碳酸平衡,pH=时,体系中的碳酸的主要形态是HCO 3-。 在高pE 值的天然水中(pH=5~9),铁以Fe(OH)3形态存在。 二、简答题(35分,每题5分) 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有害物质的 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2、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研究的综合性;环境样品的低浓度性;环境样品的复杂性。 2、大气组分按停留时间分为哪几类,有什么意义 大气组成按停留时间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其中属于环境化学研 究中关注的是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3、简述对流层大气的特点。.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存在强烈的对流运动,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密度大,占空气总质量的3/4;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 发生在此层。 4、简述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平流层中的危害。解: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对波长λ〉290nm 的光不易吸收,不发生光解;不与HO 等反应,不易被氧化;不溶于水,不易随降水从大气中消失。平流层中危害: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高得多。 4、大气中CO 的去除方式主要有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参考教材P31) 5、简述大气中HO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解:清洁大气中, HO O O H O hv 2223+?→?+ 污染大气中,NO HO hv HNO +→+2 ,HO hv O H 222?→? + 6、简述大气中NO 向NO 2转化的各种途径。解:NO 向NO 2转化的主要途径有: 与O 3反应 NO+O 3NO 2+O 2 与氧化性自由基反应 NO+RO 2RO+NO 2 与NO 3反应 NO+NO 32NO 2 7、列出大气中RCHO 和RH 可能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94图2-38 8、列出大气中由C 2H 6生成PAN 的反应途径。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四章)详解

第四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 (1)取两根金属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3 mol dm -?4CuSO 溶液的烧杯中,另 一根插入盛有13mol dm -?4CuSO 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支烧杯中的溶液连 接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2Cu + ,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发生反应。 (-) (3)电动势E (或电极电势?)的数值与电池反应(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平衡常数K θ的数值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中的中性或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 3344()(1)(1)()Cd CdSO mol dm CuSO mol dm Cu ---??+ 若往4C d S O 溶液中加入少量2N a S 溶液,或往4C u S O 溶液中加入少量 425CuSO H O ?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2233272614267Cr O Fe H Cr Fe H O - ++++++=++ 322422Fe Sn Fe Sn +++++=+ 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 (b ) (a )23Sn Fe ++和 (b )2227Cr O Sn - +和 (c )34Cr Sn ++和 (d )2327Cr O Fe -+和 (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2()100p H kPa =????设应为 (b ) (a )30.1mol dm HCl -? (b )330.10.1mol dm HAc mol dm NaAc --?+?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复习资料 请复习《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所开设过的实验并认真思考每个实验所附的思考题!! 一、实验室基本常识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P2-3) 分析化学实验室经常使用玻璃容器和瓷器,用不干净的容器进行实验时,往往由于污物和杂质的存在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所以容器应该保证干净。 洗涤容器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玷污的程度加以选择。 一般来说,附着在仪器上的污物有尘土和其他不溶性物质、可溶性物质、有机物质及油污等。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用水刷洗:用自来水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尘土和水溶物。 ②用去污粉(或洗涤剂)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油污和有机物质。若仍洗不干净,可用热碱液洗。容量仪器不能用去污粉和毛刷刷洗,以免磨损器壁,使体积发生变化。 ③用还原剂洗去氧化剂如二氧化锰。 ④进行定量分析实验时,即使少量杂质也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这时可用洗液清洗容量仪器。洗液是重铬酸钾在浓硫酸中的饱和溶液。(5g粗重铬酸钾溶于10mL热水中,稍冷,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00mL浓硫酸中就得到铬酸洗液,简称洗液)。 使用洗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使用洗液前最好先用水或去污粉将容器洗一下。 ②使用洗液前应尽量把容器内的水去掉,以免将洗液稀释。 ③洗液用后应倒入原瓶内,可重复使用。 ④不要用洗液去洗涤具有还原性的污物(如某些有机物),这些物质能把洗液中的重铬酸钾还原为硫酸铬(洗液的颜色则由原来的深棕色变为绿色)。已变为绿色的洗液不能继续使用。 ⑤洗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灼伤皮肤和破坏衣物。如果不慎将洗液洒在皮肤、衣物和实验桌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⑥因重铬酸钾严重污染环境,应尽量少用洗液。用上述方法洗涤后的容器还要用水洗去洗涤剂。并用蒸馏水再洗涤三次。 洗涤容器时应符合少量(每次用少量的洗涤剂)多次的原则。既节约,又提高了效率。已洗净的容器壁上,不应附着不溶物或油污。这样的器壁可以被水完全润湿。检查是否洗净时,将容器倒转过来,水即顺着器壁流下,器壁上只留下一层既薄又均匀的水膜,而不应有水珠。 (二)试剂及其取用方法(P3-5) 1.试剂的分类 根据化学试剂的纯度,按杂质含量的多少,国内将化学试剂分为四级: 一级试剂(优级纯试剂)通常用G.R表示。 二级试剂(分析纯试剂)通常用A.R表示。 三级试剂(化学纯)通常用C.P表示。 四级试剂(实验或工业试剂)通常用L.R表示。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普通化学--赵士铎-(第三版)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 (第三版)习题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组编

第一章 分散系 1.1 (1)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2) 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渗透压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渗透压 (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1.2 沸点不断上升,至溶液达到饱和后,沸点恒定; 蒸气凝结温度恒定,等于溶剂的沸点。 1.3 % 6.1) O H (/1)O H () O H ()O H ()O H ()O H ()O H (kg mol 91.097.0% mol kg 034.0/%0.3) O H (1)O H (/)O H ()O H (L mol 88.0mol 34g L g 1000%0.3)O H ()O H ()O H (2222222222221-1 -2222222 21 -1 --1222222=+=+= ?=?=-=?=???==M b b n n n x w M w b M w c ρ 1.4 凝固点自高至低顺序:葡萄糖溶液、醋酸溶液、氯化钾溶液 1.5 b = 1.17 mol ?kg -1 ?T b = K b b = 0.52K ?kg ?mol -1?1.17 mol ?kg -1 = 0.61K T b = 373.76K = 100.61℃ ?T f = K f b = 1.86K ?kg ?mol -1?1.17 mol ?kg -1 = 2.18K T f = 270.87K = - 2.18 1.6 π = cRT = RT V M m / 1-4-1-1m ol g 100.2kPa 499.0L 10.0K 300K m ol L 8.31kPa g 40.0??=??????==πV mRT M 1.7 21:2: 30 12 80.3 : 1610.2 : 15.9= 化合物中C 、H 、O 原子数比为21:30:2 1--1A b B f mol g 3105.00g 0.33K g 100.0mol kg K 12.5?=????=?=m T m K M 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21H 30O 2 1.8 1 -B 2B B 22222mol g 4.342)O H (/)O H (}CO )NH {(/}CO )NH {(?=∴= M m M m m M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