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絮凝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絮凝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絮凝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防止污染和保護環境

的工作已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工業水處理和環境保護要求不斷提高,水處理

劑品种不斷丰富,性能不斷提高。廢水處理的方法很多,有生化法、吸附法、化學氧

化法、离子交換法、電滲析法、絮凝沉淀法等等。其中絮凝沉淀法作為一种物理、化學處理法,因工藝簡單、效率高、費用較低等优點而應用最為廣泛。

1絮凝劑在水處理中的重要地位

絮凝劑的絮凝在用水与廢水處理中占重要地位。首先,絮凝作用能有效脫除

80%-95%的懸浮物質、65%-95%的膠体物質和降低水中COD;其次,絮凝作用去除

水中細菌和病毒的效果穩定,通過絮凝淨化,一般能使水中90%以上的微生物与病菌

一并轉入污泥,使處理水易于進一步消毒、殺菌;最后,對水体富營養化、廢水脫色等

問題,采用絮凝沉淀法比生物法除磷、脫色效果更好。

絮凝劑的分類

絮凝劑按照其化學成分總体可分為無机絮凝劑和有机絮凝劑兩類。其中無机絮凝劑又包括無机凝聚劑和無机高分子絮凝劑;有机絮凝劑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

凝劑、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劑和微生物絮凝劑。

1無机絮凝劑

按其分子量的大小可分為低分子絮凝劑和高分子絮凝劑兩大類。低分子絮凝劑价格低、貨源充足、但因其用量大、殘渣多、效果差,故無机絮凝劑的發展已經基

本上完成了低分子向高分子的轉變。現常用的無机高分子絮凝劑有聚合鋁類絮凝劑、聚合鐵類絮凝劑和活性硅酸類絮凝劑以及复合絮凝劑四大類。?

(1)聚合鋁類絮凝劑

聚合鋁水解產生高价离子,形成各种類型的羥基多核絡合物。它們通過羰基式

橋聯作用,處于亞穩定狀態。而OH-与Al3+的比值[2](一般稱鹽基度

或鹼基度)對絮凝效果影響很大。通常鹽基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強,但過高則本身

易生成難溶的氫氧化鋁沉淀,導致絮凝效果降低。研究表明,鹽基度在75%-85%時最佳,此時絮凝体產生快,顆粒大而重,沉淀性能好。聚合鋁具有投藥量少、沉降速度快、顆粒密實、除濁、除色效果明顯等特點。在工業水處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3]。值

得注意的是鋁,尤其是活性鋁,毒性較大,同時聚合鋁制備方法不完善,致使較多水解鋁的微細顆粒存在于溶液中,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聚合鋁的使用。通過改善混凝反

應條件,延長慢速混凝時間,能有效降低水中鋁的含量。

(2)聚合鐵類絮凝劑

聚合鐵是另一新型無机絮凝劑,絮凝机理与聚合鋁類似。其主要類型有聚硫酸鐵、聚氯化鐵、聚氯化硫酸鐵等等。聚氯化硫酸鐵除具有鋁鹽類無机高分子絮凝劑特點外,還具有价格低、pH值适用范圍寬等特點。但是總体來說,聚合鐵需要較低

的鹽基度,一般須將OH-/Fe3+比值控制在8%~15%。超出此范圍,鐵水解反應突變,從高价聚合態羥基絡离子轉化成低价聚合態膠凝產物。且聚合鐵產品穩定性差,

聚合几個小時至一周內即轉向沉淀,絮凝效果降低,故其用量遠不及聚合鋁。

(3)活性硅酸類絮凝劑

活性硅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無机高分子絮凝劑,它來源廣、价格低廉、無毒、且

絮凝、助凝效果好,尤其對于低溫低濁水的混凝處理這一淨水處理中的難題有著顯

著的特性[4],在國內外引起足夠重視。但由于易自行縮聚析出凝膠而失活只能現用

現配;另外,在生產中很難精确控制其聚合度,難以達到最佳絮凝效果,限制了其應用。所以應用效果較好的多為改性產品,諸如改性活化硅酸、聚硅酸硫酸鋁(PSA

A)[5],PSAM等等。究其机理,大都是在活性硅酸中加入一定量高价金屬离子,使

其組分帶正電荷,控制其聚合度、電荷密度,保証其同時具有電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橋

作用,從而克服活性硅酸自身弱點,大大提高絮凝效果。

(4)复合絮凝劑

近年來,复合絮凝劑的研制成為熱點。复合絮凝劑按化學成分分為無机复合型、有机复合型、有机無机复合型三大類。無机复合絮凝劑成分較多,主要原料有鋁鹽、鐵鹽和硅酸鹽。國外先后研制開發出聚合鋁鐵、鋁硅、硅鋁、硅鐵以及聚合鋁/鐵

与活性致混物質等复合絮凝劑。

有机無机复合絮凝劑以品种多樣和性能多元化占主導地位。作用机理主要与協同作用相關。無机高分子成分吸附雜質和懸浮微粒,使形成顆粒并逐漸增大;而有机

高分子成分通過自身的橋聯作用,利用吸附在有机高分子上的活性基團產生网捕作用,网捕其它雜質顆粒一同下沉。同時,無机鹽的存在使污染物表面電荷中和,促進有

机高分子的絮凝作用,大大提高絮凝效果。我國無机高分子絮凝劑的生

產和應用已取得長足進展,最具有代表性的聚合氯化鋁和聚合硫酸鐵的研究,已

居世界前列。

2有机絮凝劑

有机絮凝劑主要分為合成高分子型和天然高分子型。其特點是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共存鹽類、pH值及溫度的影響小,生成的污泥量小,且帶有多种帶電基團,

可為鏈狀、環狀、网狀結构,利于污染物進入絮体,脫色性好。

合成高分子絮凝劑。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劑多為水溶性聚合物,具有分子量大、分子鏈官能團多的特點。按所帶電荷不同分為陽离子型、陰离子型、非离子型和兩性型絮和非离子型聚合物。

陽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劑

陽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劑适合于除去廢水中的有机物[7],pH值适用范圍為中至強酸性。陽离子絮凝劑不僅可通過電荷中和、架橋脫穩、絮凝,而且還可与帶負電荷的溶解物反應,生成不溶物,從而有利于沉降脫水,并且有脫色功能,對有机物和無机物都有很好的淨化作用,且更适合于有机物含量高的廢水,pH值使用范圍寬,用量少,毒性也小。近年來,我國對此類絮凝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聚丙烯胺接枝共聚物[8],烷基烯丙基氯化銨,聚環氧丙烷与胺的反應產物三大類上,并已取得顯著進展[9-11]。

陰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劑

陰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劑研制開發較早,技術比較成熟,但因應用范圍的限制,有關的新產品研究報道較少。常用的有聚丙烯酸鈉、丙烯胺与丙烯酸鈉共聚物,聚苯乙烯磺酸鈉等。聚丙烯胺水解或者將丙烯胺与丙烯酸鹽共聚,都能生成陰离子型聚丙烯胺[12],但容易受pH值和鹽類的影響,在酸性介質中羧基解离受限,對某些礦物的吸附活性較低。若用強酸性的磺酸基代替弱酸性的羧基,則可得以改善[13]。

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劑

這類高分子絮凝劑是在合成中不引入帶電基團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重要的有聚丙烯胺、聚氧化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咯烷酮,聚乙烯基甲基醚、聚烷基

酚-環氧乙烷等。非离子型聚丙烯胺可通過水溶液、沉淀、反向懸浮、反向乳液、反向微乳液等聚合方法制備。傳統聚丙烯胺水溶液聚合体系粘度較大,產品分子

量較低,固含量也不高。有人[14]采用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分散劑聚乙二醇的方法,使

固含量提高到20%,聚合物分子量達到300万以上。

兩性型高分子絮凝劑

以上三种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劑因受使用范圍的限制有逐漸被水溶性兩性高分子絮凝劑所代替的趨勢。兩性型絮凝劑高分子鏈節上同時含有正、負兩种電性基團,

适用于陰、陽离子共存的污水,絮凝和污泥脫水功效良好。pH值使用范圍寬,抗鹽

性好,現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与其它絮凝劑相比,兩性高分子絮凝劑在以下几個方面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污泥脫水。經過兩性高分子絮凝劑處理的污泥,沉淀性能好,且泥餅含水量少。?去除金屬离子。因其分子中陰、陽离子基團能与金屬离子螯合,在等電點時又可釋放,利

用此性質可分离回收金屬离子。?去除中、小分子有机物質。如色度物質、腐殖酸

類天然有机物質以及表面活性劑等。目前國內外已有不少用于印染廢水處理的報道。?

去除可溶性分子量低的有机物質,兩性新型高分子絮凝劑的陰、陽离子活性基

團能与該物質產生絡合(螯合)作用達到去除目的。

天然高分子絮凝劑

天然高分子絮凝劑用量遠小于合成高分子絮凝劑,原因是其電荷密度小,分子量

低且易被生物降解而失去絮凝活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各种活性基團,如羥基、酚羥基等,具有較活潑的化學性質。通過羥基的酯化、醚化、氧化、交聯、接枝共

聚等化學改性,使活性基團大大增加,聚合物呈枝狀結构,分散了絮凝基團,對懸浮体系中顆粒物有更強的捕捉与促沉作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劑与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劑相

比,具有原料來源丰富、選擇性大、投藥量少、安全無毒、价格低廉、可完全生物

降解等顯著优點。

淀粉衍生物絮凝劑

在眾多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劑中,改性淀粉絮凝劑的研究、開發尤為引人注目。因為淀粉來源廣、价格低廉,并且產物完全可被生物降解,在自然界中形成良好循環。淀粉是由許多脫水葡萄糖單元經糖鍵連接而成,每個脫水葡萄糖單元的2、3、6

三個位置上各有一個醇羥基,因此淀粉分子中存在大量活性基團,其衍生物由分子中

葡萄糖單元上羥基与某些化學試劑在一定條件下反應而制得。陽离子淀粉就是非常重要的淀粉衍生物之一,它是胺類化合物与淀粉分子的羥基在鹼催化作用下反應生

成的具有氨基的醚衍生物,使氮原子帶正電荷。季銨型陽离

子淀粉因具有陽离子性強,适應點,成為各國學者研究的重點。除季銨型陽离子

淀粉外,其它陽离子淀粉如叔胺型陽离子淀粉、交聯陽离子淀粉,陽离子雙醛粉、兩

性陽离子淀粉等的合成及應用均有报道。陽离子淀粉在工業廢水處理中是优良的高分子絮凝劑和陰离子交換劑。近年來,各類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酸酯、

丙烯等的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应用,已经广泛开展。它与聚丙烯酰胺

相比具有稳定性强、适应范围广、絮凝能力强等特点。因此,淀粉接枝聚丙烯胺类具有广泛有应用前景。

木質素生物絮凝劑

木質素是存在于植物纖維中的一种芳香族高分子,利用木質素与低級脂肪醛聚

合或氧化縮聚,可得到性能良好的絮凝劑。有文獻報道木質素改性產品可用作含蛋

白質廢水的絮凝劑,而回收蛋白質的最好去處是用作飼料,所以不宜用有毒物質絮凝,

Mckague報道了硫酸鹽木質素按Mannich反應,与二甲胺和甲醛作用,

進行甲基化和氯甲基化后,生成的木質素季銨鹽衍生物可用作硫酸鹽漿厂漂白廢水

的絮凝劑,效果顯著。我國朱建華等人利用造紙蒸煮廢液中的木質素合成了木質素

陽离子表面活性劑,用其處理陽离子染料、直接染料及酸性染料廢水,實驗結果表明:

這种藥劑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對各种染料的脫色率均超過90%[15]。

甲殼素衍生物絮凝劑

甲殼素是僅次于纖維素的第二大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甲殼類(蝦蟹)動物、昆虫的外骨骼的主要成分。對甲殼素分子進行改造,脫去乙基,得到性能良好的絮

凝劑———殼聚糖。殼聚糖的游离氨基可接受質子或鹽,在酸性水溶液中可溶解流失,使其應用受限。因此,人們對其進行不斷改性以提高其性能,所得物質分子中均含

有胺基及氨基、羥基,故具有絮凝吸附等功能。殼聚糖是一种線性聚胺,溶于酸性

介質后,隨著氨基的質子化,即表現出陽离子聚電解質的性質,不僅對重金屬具有螯合

吸附作用,還可有效吸附水中的負電性微粒。其优點是用量少、效率高、易再生。

据報道,甲殼素多聚糖廢水淨化劑再生容易,用少量水洗滌后,在空气中氧化6%~8h,即可恢复吸附功能,可重复再生12次,老化失效后可用作燃料。我國海岸線長,江南

湖泊眾多,甲殼素資源十分丰富。開發殼聚糖絮凝劑是我國水處理絮凝劑的發展方

向之一[16]。

3微生物絮凝劑

微生物絮凝劑是一類由微生物產生并分泌到細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謝產物,

主要由具有兩性多聚電解質特性的糖蛋白、多糖、蛋白質、纖維素和DNA等生物高分子化合物,以及有絮凝活性的菌体等組成。因微生物絮凝劑無二次污染,具有使

用安全、方便、絮凝效果良好以及獨特的脫色效果,适用范圍廣、絮凝活性高、易

于生物降解,屬于綠色環保產品,被稱為第三代絮凝劑,[17]主要類型見表2。

絮凝剂的种类及其发展趋势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1.1 无机絮凝剂

絮凝剂分为无机型和有机型两大类。无机絮凝剂按金属盐可分为铝盐系及铁盐系两类;按阴离子成分又可分为盐酸系和硫酸系;按分子量可分为低分子系和高分子系两大类。

低分子絮凝剂包括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等,其中硫酸铝最早是由美国开发的,迄今为止一直是重要的无机絮凝剂之一。但用于水处理时,低分子絮凝剂存在着成本高,腐蚀性大,在某些场合净水效果还不理想等缺点。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IPF)是60年代后在传统的铝盐、铁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水处理剂,和传统药剂相比,它能成倍地提高效能,且价格相应较低,因而有逐步成为主流药剂的趋势。目前,在日本、俄罗斯、西欧以及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都已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和应用。近几年,含有活性硅酸(聚合硅酸) 的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成为IPF研究的一个热点。这类IPF具有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作用特性,絮凝效果好,处理后水中残留铝及残留色度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引起水处理界的极大关注。

1.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共存盐类、pH值及温度影响小、生成污泥量少、并且容易处理等优点,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按照化学成分的不同,有机絮凝剂可分为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人工合成高分子絮凝剂;按照其所带电荷不同,可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

和两性型絮凝剂;按产品分类可分为水溶液型、干粉型和乳胶型三类。

1.2.1 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

这类絮凝剂按其原料来源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淀粉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植物胶改性产物、多聚糖类及蛋白质类改性产物等。天然高分子物质具有分子量分布广、活性基团作用点多、结构多样化等特点,易于制成性能优良的絮凝剂,其来源广、价廉、可以再生且无毒,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1.2.2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四种类型。不同的絮凝剂有不同的使用范围。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用于去除重金属盐类及其水合氧化物,pH值适用范围为中性或呈碱性;阳离子型可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pH值适用范围为中性至强酸性;非离子型可去除废水中的无机质颗粒或无机-有机质混合体系,pH值适用范围较宽,不受pH值和金属离子的影响。

1.3 微生物絮凝剂

80年代后期,研究和开发出第三类絮凝剂,称为生物絮凝剂。该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抽提、精制而得到的一种新型、高效、廉价的水处理剂。生物絮凝剂与普通絮凝剂相比,其优越性有:1). 易于固液分离,而且形成沉淀物少;2). 易被微生物降解,具有无毒、无害等安全性;3).无二次污染;4).适用性广;5).具有除浊和脱色性能

微生物絮凝劑被廣泛用于給水或污水處理。通過其電荷性質和高分子特性在液体介質中起電荷中和、架橋、网捕、吸附等作用,使膠体脫穩、絮凝、沉淀、

固液分离。黃民生等人[18]從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產生高絮凝活性物質的微生物,其產品的淨水效果良好,并可使絮凝劑的總用量大大減少。鄧述波等人[19]利用含有糖醛酸、中性糖和氨基糖的多糖絮凝劑處理河水,比使用海藻酸鈉、明膠等絮凝劑產

生的絮團大、沉降快、上清液度低,且COD值小。尹華等人[20]從石化厂活性污泥中篩選出J-25菌株,利用葡萄糖、味精廢水母液等作為培養液,制備了微生物絮凝

劑LMBF-25。該絮凝劑熱穩定性良好,對石化廢水有理想的處理效果,并能改善

污泥的沉降性能。

3絮凝劑的發展趨勢和研究方向

近几十年來,絮凝劑的發展方向逐漸由無机向有机化、低分子向高分子化、單

一型向复合型、合成型向天然微生物型轉化,絮凝劑產品也逐漸多樣化、專門化、

環保化。但隨著水處理的日益复雜和技術的日益更新,對絮凝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目前國內外水處理劑的現狀來看,在品种、性能、工藝方法以及成本等方面,都有

待于進一步研究和發展。為此,今后的水處理研究開發工作必須從以下方面進行。

1進一步開展研究絮凝机理

從產品的絮凝机理入手,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更加系統全面地開展研究,掌握其

微觀結构和絮凝机理;并研究探索新型高效的水處理產品,以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

2絮凝品种多樣化、專門化

隨著工農業的快速發展,廢水處理的成分日益复雜,難度不斷加大,單一絮凝劑的

不足日趨明顯,所以提高其絮凝效果的多樣化研究勢在必行,成為今后絮凝劑研究与

應用的熱點。同時,因水質對絮凝效果影響很大,對水体的不同pH值范圍、不同化

學耗氧量,以及不同懸浮物、雜質种類,都應有最佳的絮凝劑。研制專一、高選擇性

的絮凝劑,使其在對特定水質的處理效果突出,將會使水處理收效顯著。

3加強絮凝處理工藝和工程的研究影響絮凝劑絮凝效果的因素很多。pH值、溫度、絮凝劑用法及用量等的不同都會影響其絮凝效果。因此,加強對絮凝處理工

藝的研究,优化絮凝劑產品,將會為新型絮凝劑開發和提高處理效果創造良好條件。

4增強環保意識,加強對無毒、新型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劑的研究隨著國際環

保意識的增強,對水處理劑無毒、無二次污染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的研究理念也逐

漸由合成高分子絮凝劑向天然高分子絮凝劑轉變。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劑來源廣泛、价格低廉、無毒、無二次污染。因此,應擴大品种,研制多功能水處理劑,以滿足各种

廢水處理的不同需求。

5研究与開發微生物絮凝劑

微生物絮凝劑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水處理劑,其优良的絮凝沉降性能和綠

色環保特點,為今后大規模應用打下良好基礎。我們相信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其成

本將會大幅度下降,應用价值也必將逐年提高。

2 絮凝机理

絮凝作用是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虽然已经做了许多研究,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机理、模型,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尚待解决。在理论上看法也不一致,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各种理论和模型之间的差异有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现在多数人认为絮凝作用机理是凝聚和絮凝两种作用过程。凝聚过程是胶体颗粒脱稳并形成细小的凝聚体的过程,而絮凝过程是所形成的细小的凝聚体在聚凝剂的桥连下生成大体积的絮凝物的过程。

2.1 静电中和

胶体粒子的表面一般带有负电荷,粒子间有静电斥力,使胶体分散系能长期保持稳定。若能减少或消除胶粒的表面电荷,使胶体间能发生碰撞,则因在短距离内的范德华引力,胶粒间即可发生凝聚作用。许多絮凝剂的水解产物带有正电荷,它与胶体之间由于所带电荷相反,因而会产生电性中和,减少或消除了粒子间的静电斥力,降低了ζ电位,使胶体脱稳而凝聚。胶体对异组分的吸附量过大会发生电性逆转,可能造成胶体的重新悬浮,所以絮凝剂的投加量应适宜,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絮凝效果。

例如三价铝盐或铁盐絮凝剂投加量过多,絮凝效果反而下降的现象,可以用本机理来解释。

2.2 压缩双电层机理

胶体粒子的双电层结构决定了在胶体表面处反离子浓度最大,随着胶粒表面向外的距离呈递减分布,最终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相等。当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高,则扩散层的厚度将减小。该过程实质是加入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原有的反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把原有部分反离子挤压到吸附层中,从而使扩散层厚度减小。

当两个胶粒相互接近,由于扩散层厚度减小,ζ电位降低,因此它们之间的斥力就减小了,也就是溶液中离子浓度高的胶粒间斥力比离子浓度低的要小。胶粒间的吸力不受水的组成影响,但由于扩散层变薄,它们相撞的距离减少,这样相互间的吸力变大,其排斥与吸引的合力由斥力为主变为以引力为主(排斥势能消失了),胶粒得以迅速凝聚。

2.3 粒间架桥

高分子量和非离子型絮凝剂对带负电荷胶粒的脱稳作用,是通过絮凝剂分子不同链节或重复单元在胶粒上的吸附引起的。由于一个线性高分子可以同时被几个胶

粒吸附,因而高分子絮凝剂能起粒间架桥使胶粒聚沉的作用。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既有电中和作用也有粒间架桥作用。在废水处理中,

对高分子絮凝剂的投加量及搅拌时间和强度都应有严格控制。投加量过大时,一开始微粒就被若干高分子链包围,而无空白部位去吸附其他的高分子链,结果造成胶粒表面过饱和现象和产生再稳现象(也叫护胶作用)。若用絮凝剂在粒子表面的覆盖率来衡量,胶体脱稳时的覆盖率应为9%~50%,当覆盖率达90%以上时,桥联作用减弱,产生护胶作用。

显然,在吸附架桥过程中,胶粒并不一定要脱稳,也无须直接接触。这个机理可解释非离子型或带同号电荷的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得到好的絮凝效果的现象。

2.4 沉淀物网捕及卷扫机理

某些高价金属盐类作为水处理药剂,在投加量较大时会迅速沉淀产生金属氢

氧化物或金属碳酸盐,水中的胶粒和细微悬浮物可被这些沉淀物在形成时作为晶核或吸附质所网捕。已发生凝聚的絮凝体,在沉降过程中以其巨大的表面吸附卷扫其他胶体,生成更大的絮团。

以上关于絮凝的四种机理,在实际水处理过程中往往是同时或交叉发挥作用的,只是在某一特定情况下以某种机理为主而已。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用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微生物病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病原体所致疾病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二、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误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测最可能的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见表2);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给予针对性目标治疗(见表3)。临床无感染表现而病原检查获阳性结果时,应注意排除污染菌、正常菌群和定植菌的可能。 三、对轻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常用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感染、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抗菌活性强、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四、选择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和感染情况,尽量选用对病原菌作用强、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的品种,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二)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等)、药物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如半衰期、血药浓度、组织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三)参考各医疗机构及病区细菌耐药状况,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四)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病情较重者可采用注射剂。 (五)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抗菌作用强、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 (六)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供应情况等。 五、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 小时(重症感染 48 小时)后,可根据疗效或临床病原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六、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 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七、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综合治疗。有局部病灶者需同时进行局部引流等治疗。 八、应尽量避免将全身用抗菌药物作为皮肤粘膜局部用药,以防产生耐药菌株。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一般不用于气道预防给药。 九、遵循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联合用药原则。 十、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三合乡卫生院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抗生素种类较多,临床应用也极为广泛,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但近年来由于应用不合理或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见突出,几乎成为全球问题,我国有关专家多次呼呈,合理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不断总结临床应用抗生素用药中一些基本规律,使抗生素的使用达到科学合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抗生素在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本文就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必须掌握的几个基本原则,与医药同行进行商讨。 1正确选择原则 选择抗生素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病因诊断,目前用药偏滥、针对性差,主要是病因诊断做得不够造成的。正确估计致病菌,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基础。对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尽一切努力寻找病原菌,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未获得前,可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病情变化和感染来源作出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致病菌确定后,应根据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了解该药的抗菌作用、药代谢动力学及副作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有条件

的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可测定血药杀菌浓度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总之,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机体的各种状态,从中找出抗生素应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才能做到正确选药、合理应用、安全有效的原则。 2严格掌握适应证原则 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根据临床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原则,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切忌轻率和盲目地应用。对发热病人不能见热即用抗生素,应区别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对已确诊为病毒感染者,除重症乙型脑炎、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等与预防继发感染而适当用抗生素外,其他病毒感染一般不必用抗生素。 3熟悉与恰当原则 熟悉药理学及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同时要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及遗传特征差异选择用药。所谓恰当是指选择适当的剂量与给药方法。用药剂量正确与否关系甚大,用量恰当能治病,用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过大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尽早使用,剂量要恰当,避免长期使用。特别是在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下,用药要更加慎重。给药途径的不同,不仅影响药物的剂量和

水的净化知识点

一、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 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 A、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B、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 1、明矾净水的原理: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2、水长净水: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吸附沉淀)→消毒(加氯气或漂白粉) 注意:在水厂净水过程中只有消毒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3、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物理变化) 4、过滤:分离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口下端外壁紧靠烧杯内壁。注意:①滤出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②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5、硬水和软水 (1)区别: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含有较少或没有钙镁化合物。 (2)硬水的软化方法:生活上用煮沸、实验室中用蒸馏; (3)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加肥皂水,若泡沫少、浮渣多,则是硬水;若泡沫多、浮渣少则是软水。 6、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7、常见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过滤可以使硬水变软水 C.可用适量杀虫剂消毒自来水 D.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补钙 2.(09河南)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对于聚丙烯酸钠絮凝剂生产现状

对于聚丙烯酸钠絮凝剂生产现状综述 高材082 盛利刚200838575230 【摘要】: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是一类广泛用于烧碱和纯碱行业盐水精制、氧化铝生产的赤泥沉降分离、味精厂废水中蛋白质回收和制糖等行业的高分子材料。也是丙烯酸使用量很大的一类产品。本文论述了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应用领域和应用现状、生产概况、市场需求情况和应用前景,对促进我国丙烯酸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生产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聚丙烯酸钠絮凝剂生产工艺 随着我国丙烯酸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丙烯酸下游产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聚丙烯酸钠作为丙烯酸的一种主要下游产品,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研究受到重视,生产也不断增加。聚丙烯酸钠产品包括水溶性产品和水不溶性产品。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化工等领域。水不溶性聚丙烯酸钠产品具高吸水性,主要用于农林园艺、生理卫生等领域。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从几百至几千万以上,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各有各的用途。超低分子量(700以下)的用途还未完全开发;低分子量(1000-5000)主要起分散作用;中等分子量(104-106)显示有增稠性;高分子量(106-107)的则主要做增稠剂和絮凝剂;超高分子量(107以上)的在水中溶胀,生成水凝胶,主要用作吸水剂。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中又包括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两类。 1.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研究现状 目前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是采用丙烯酸经氢氧化钠中和形成丙烯酸钠溶液,然后再聚合的工艺路线。在水溶性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中,通常是高浓度丙烯酸钠溶液和低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下进行水溶液聚合。制备的关键是在聚合前要除去丙烯酸中的阻聚剂。去除阻聚剂的方法有减压蒸馏或加人活性炭吸附。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聚合时往往因为自交联作用或聚合速度过快使产品水溶性降低,因此需加入抗交联剂和缓聚合剂。日本专利报道了以过硫酸盐和

絮凝剂投放方案

絮凝剂(氯化铝)投放方案 一、絮凝剂的选择情况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由氢氧根离子的架桥作用和多价阴离子的聚合作用而生产的分子量较大、电荷较高的无机高分子水处理药剂,产品质量符合国家GB15892-2003标准。聚合氯化铝英文名称为:Polyaluminium Chloride,缩写为PAC ,产品外观为金黄色、土黄色、褐色、红色颗粒状,分子式如下:[AL2(OH)n CL6-n](n为1-5.m≤10)盐基度:B=n/6×100%,属于常用污水处理絮凝剂,针对项目所在地初期雨水的情况,选用的氯化铝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氯化铝基本情况表 二、聚合氯化铝的种类: 1、按聚合氯化铝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来划分聚合氯化铝可分为三种:含量为30%;含量为28%;含量为26%。 这三种有着不同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可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1)含量为30%:纯度较高可用于饮用水、除氟、除氯等特殊水质的处理。 2)含量为28%:可广泛用于生活、生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净化。 3)含量为26%:此种在价格上要便宜一点,也可根据需要合理采用。 2、按聚合氯化铝的形态可分为喷雾聚合氯化铝和固态聚合氯化铝。 喷雾聚合氯化铝由于产品和水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润湿性能比粉状产品好,净化水的速度明显高于粉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厂等水处理中。 固态聚合氯化铝也即我们最普遍使用的pac(板框压滤聚合氯化铝和滚筒干燥聚合氯化铝),有着较广泛的用途。 三、聚合氯化铝作用机理 聚合氯化铝在水中主要形态为AL13O4(OH)247+ ,混凝作用表现如下: a、水中胶体物质的强烈电中和作用。 b、水解产物对水中悬浮物的优良架桥吸附作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草案)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面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一般可分为杀菌剂与抑菌剂两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剂量、时间、途径、病人、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力争防止宿主体内菌群失衡,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参照国家和军队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 6.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8.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新生儿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新生儿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原则上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小于12x109/L,不使用抗生素;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12x109/L小于15x109/L,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天,抗生素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15x109/L小于20x109/L,使用抗生素不超过5天,抗生素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20x109/L,使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联用;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2.胎粪吸入综合症: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3.新生儿湿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不超过3天。 4.新生儿黄疸:一周内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不超过3天;大于一周不使用抗生素。 5.新生儿贫血:不使用抗生素。 6.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

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疗程1到2周。 7.新生儿脐炎伴脓性分泌物或发热: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 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疗程1到2周。 8.新生儿T O R C H感染伴肝功能损害:不使用抗生素; 新生儿梅毒仅限于青霉素类,疗程10到4天。 9.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 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疗程1到2周。 10.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低血糖: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大于一周不使用抗生素。 11.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产伤、先天性心脏病:不使用抗生素。

药剂三基考试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 1 .慢性钝痛时,不宜用吗啡的主要理由是 A . 对钝痛疗效差 B . 治疗最即抑制呼吸 C . 可致便秘 D . 易成瘾 E . 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 .在药品质量标准中,同时具有鉴别与纯度检查意义的项目是 A . 熔点测定 B . 溶解度 C . 含量测定 D . 酸碱度 E . 澄清度 3 .下列鉴别试验中属于司可巴比妥钠的鉴别反应是 A . 亚硝酸钠反应 B . 硫酸反应 C . 戊烯二醛反应 D . 二硝基氯苯反应 E . 与碘试液的反应 4 .高TG血症的治疗应首选 A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B . 贝丁酸类 C . 烟酸类 D . 胆酸螯合剂 E .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5 .下列与病人用药依从性无关的是 A . 药物的外观、口感和易识别使患者放心 B . 医师的关怀、体贴和对患者的责任心 C . 药师口头和书面用药指导的耐心 D . 护师给药操作和监护使患者安心 E . 国家卫生保健体系对群众的关心 6 .波动度的计算公式为 A . C max SS/C min SS×100% B . [(C- C min SS)/C max SS]×100% C . (C max SS-C min SS)/C D . (C max SS-C min SS)/C max SS E . (C max SS-C min SS)/C min SS 7 .结合考虑患者的偏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合理性的评价方法是 A . 最小成本分析 B . 成本效果分析 C . 成本效益分析 D . 成本效用分析

常用絮凝剂的溶解与使用方法

常用絮凝剂的溶解与使用方法 1、PAC(聚合氯化铝)的溶解与使用 1) PAC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有一定的腐蚀性; 2)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不同,使用前应先做小试求得最佳用药量(具体方法可参见第2条:聚合硫酸铁的溶解与使用-加药量的确定);(参考用量范 围:20-800ppm) 3) 为便于计算,实验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体积比(W/V),一般以2~5%配为好。如配3%溶液:称PAC3g,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约50ml,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摇匀即可; 4) 使用时液体产品配成5-10%的水液,固体产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计算); 5) 使用配制时按固体: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上述浓度即可; 6) 低于1%溶液易水解,会降低使用效果;浓度太高易造成浪费,不容易控制加药量; 7) 加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 8) 运行中注意观察调整,如见沉淀池矾花少、余浊大,则投加量过少;如见沉淀池矾花大且上翻、余浊高,则加药量过大,应适当调整; 9) 加药设施应防腐。 2、聚合硫酸铁(PFS)的溶解与使用 1) PFS溶液配制 a. 使用时一般将其配制成5%-20%的浓度; b. 一般情况下当日配制当日使用,配药如用自来水,稍有沉淀物属正常现象。 2) 加药量的确定 因原水性质各,应根据不同情况,现场调试或作烧杯混凝试验,取得最佳使用条件和最佳投药量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a.取原水1L,测定其PH值;

b.调整其PH值为6-9; c.用2ml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PFS溶液,在强力搅拌下加入水样中,直至观察到有大量矾花形成,然后缓慢搅拌,观察沉淀情况。记下所加的PFS量,以此初步确定PFS的用量; d. 按照上述方法,将废水调成不同PH值后做烧杯混凝试验,以确定最佳用药PH值; e. 若有条件,做不同搅拌条件下用药量,以确定最佳的混凝搅拌条件; f. 根据以上步骤所做试验,可确定最佳加药量,混凝搅拌条件等。 注意混凝过程三个阶段的水力条件和形成矾花状况。 a) 凝聚阶段:是药剂注入混凝池与原水快速混凝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微细矾花的过程,此时水体变得更加浑浊,它要求水流能产生激烈的湍流。烧杯实验中宜快速(250-300转/分)搅拌10-30S,一般不超过2min。 b) 絮凝阶段:是矾花成长变粗的过程,要求适当的湍流程度和足够的停留时间(10-15min),至后期可观察到大量矾花聚集缓缓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层。烧杯实验先以150转/分搅拌约6分钟,再以60转/分搅拌约4分钟至呈悬浮态。 c) 沉降阶段:它是在沉降池中进行的絮凝物沉降过程,要求水流缓慢,为提高效率一般采用斜管(板式)沉降池(最好采用气浮法分离絮凝物),大量的粗大矾花被斜管(板)壁阻挡而沉积于池底,上层水为澄清水,剩下的粒径小,密度小的矾花一边缓缓下降,一边继续相互碰撞结大,至后期余浊基本不变。烧杯实验宜以20-30转/分慢搅5分钟,再静沉10分钟,测余浊。 表1:PFS适用范围及参考用量

K我国国内水处理药剂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内水处理药剂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993年全国总取用水量与1980年相比增加18.43%,达到5 255亿m3,人均用水量为450 m3。用水结构发生很大转变,自1980年以来,全国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用水(统称农村用水)基本持平,而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则有较大的增长。 1993年黄、淮、海河三流域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543、500和351 m3,而人均用水量为393、301和347 m3。国外学者认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 000 m3是实现现代化的最低标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来看,我国北方黄、淮、海河三流域要达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 000 m3是极其困难的,即使要达到500 m3也需进行很大的投入。 从全国情况看,目前城市缺水严重,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环境问题。缺水城市分布将由目前集中在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城市逐渐向全国蔓延。节约用水、治理污水和开发新水源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大力发展水处理化学品对节约用水、治理污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处理剂属于精细化工的范畴,相对于常用化学品,它具有精细化学品的许多特性,如生产规模一般不大,因此建厂设备投资少,产量小;产品品种多,品种的更新换代快;附加产值大;技术服务必不可少;各种产品,尤其是复配产品,具有很强的专用性。 一、国外水处理剂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业已形成了“水处理工业”这一概念。按照美国工业分析专家Jean M.Kennay的观点,该工业可分为3个部分,即产品制造、服务和系统建设。产品制造包括水处理设备和化学品制造,系统建设指水处理工程建设,服务指提供水处理技术服务。通常,化学品制造商也是服务商。 目前世界上水处理工业市场销售额约300亿美元,设备制造和系统建设约占该工业的73%。其余为化学品销售和技术服务营业额。化学品约占20%,估计不会超过60亿美元。 二、水处理剂在我国的生产及应用状况: 1、我国水处理剂的品种: 我国水处理药剂是在70年代引进大化肥装置后才引起重视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此后,自行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水处理剂。目前,我国水处理剂的品种主要有阻垢剂、缓蚀剂、杀菌灭藻剂、无机凝聚剂、有机絮凝剂等几大类。 (1) 阻垢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培训试题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培训试题 科别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C): A.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2.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 A )类抗生素。 A.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C)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D):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6.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D ) 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 )的治疗应选用(D): A.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8.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 (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D )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D. 以上都是 9.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 A)。 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可一天一次给药的抗菌药物是( D )。 A.头孢曲松 B. 厄他培南 C. 左氧氟沙星 D. 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 20 分) 1.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 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 )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 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 3.手术时间较短(<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 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 。(√) 3 小时或超 4.2015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中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的要求,是 I 类切口手术前 0.5 — 2 小时给药率达 100%。(×)

合理使用抗生素试题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以上都是 2、抗菌药物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A 24-48小时 B 48-72小时 C 72-96小时 D 5-7天 3、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4、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A普通感冒B水痘C休克D昏迷E以上都是 5、患者服用()药期间大、小便、唾液、痰及泪液等可呈红色 A 去甲万古霉素 B 吡嗪酰胺(卫非特)C利福平D伊曲康唑 6、小儿应用抗菌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氨基甙类抗生素小儿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B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 C 四环素类抗生素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D 喹诺酮类抗菌药避免应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7、妊娠期感染,避免使用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万古霉素 D 磷霉素 8、下列关于青霉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全身大剂量使用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B 青霉素禁用于鞘内注射 C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注 D 青霉素在酸性溶液中易失活 9、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抗生素,可用于下列哪种感染() A肺炎链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D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10、肠球菌感染首选用药() A 罗红霉素 B 环丙沙星 C 庆大霉素 D 呋喃唑酮 1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类药物适用于轻至重度感染,但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B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菌作用差 C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适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D肾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用药 1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不适于治疗下列哪项感染()

陶瓷添加剂的正确使用

影响稀释剂解胶性能的常见因素分析 ?随着现代陶瓷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陶瓷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稀释剂是建筑卫生陶瓷中常用的一种添加剂,因其加入量少,而又起到优良的作用,被称为陶瓷工业中的“味精”,陶瓷稀释剂在陶瓷生产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稀释剂又称减水剂、解胶剂、解凝剂,其作用主要是用来提高建筑卫生陶瓷坯、釉料浆的流动性,使其浆料水份最少,流动性能更好,不絮凝沉淀,便于操作。同时,合理选用稀释剂也可为陶企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喷雾干燥料而言,由于含水量降低,可使干燥能耗降低,同时增加粉料的产出量;对于釉浆而言,则可防止絮凝,在保证生产工艺要求下,使水份减少,这对要求釉浆比重大,含固量高的某些产品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厂家使用助磨稀释剂,在相同的工艺要求下,可减少球磨时间,节约电耗。但有些厂家在使用稀释剂的过程中,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或者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影响了稀释剂的使用效果。本人结合在多个国家陶瓷厂的技术服务经验,浅析一下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稀释剂的解胶性能和使用效果。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稀释剂加入量的影响在稀释剂的使用过程中,很多陶瓷企业认为稀释剂的加入量越多,泥浆的稀释效果就会越好,其实不一定。针对不同的坯料,其使用的稀释剂都会有一个用量范围。当稀释剂的加入量最少或最多时,泥浆的流动性并不一定好,只有通过实验确认其最佳的范围时,泥浆的流动性才会更好,而且更经济。? ? 二、球磨细度的影响在陶瓷生产中,不同的产品其球磨细度的工艺要求是不同的。在稀释剂的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同的细度会影响稀释剂的使用效果。那怕是使用同一种稀释剂,不同细度其稀释效果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大生产的细度要求来进行实验工作。? ? 三、粘土的矿物结构与成分的影响在陶瓷原料中,不同的粘土其矿物结构、组分、性质是大不相同的。例如,高岭石类和蒙脱石类粘土,由于其矿物结构和组成成分的特点,一般使用常规稀释剂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伊利石类的粘土,由于它本身矿物结构所致,相对而言它的稀释效果会好一些。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很多陶瓷企业认为同一种稀释剂可以在不同产品坯料里使用。其实不然,我们是针对不同坯料并结合坯料的相关结构,给客户调整出最佳型号的稀释剂和加入量,使其使用效果和成本达到最佳。? ? 四、原科固相颗粒形状与大小的影响在一定浓度的泥浆中,固相颗粒越细,颗

2020年中国水处理药剂调研分析

2020年水处理药剂行业 调研分析 2020年

目录 2020年水处理药剂行业调研分析 (1) 1.水处理药剂介绍 (3) 2.1 按照生产工艺分类 (3) 2.2 按照用途分类 (4) 2.水处理及水处理药剂 (10) 3.水处理药剂的应用 (12) 3.1 工业用水 (12) 3.2 市政/饮用水处理 (14) 3.3 污水/废水处理 (15) 4.水处理药剂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历程 (16) 4.1 水处理药剂行业的现状 (16) 5.水处理药剂行业发展背景 (26) 5.1 我国水资源现状 (26) 5.2 我国水污染情况 (34) 6.水处理药剂需求情况 (36) 6.1 全球水处理药剂需求 (36) 6.2 国内水处理药剂行业市场情况 (45)

1.水处理药剂介绍 2.1 按照生产工艺分类 按照生产工艺分类,我国水处理药剂的种类主要有两类:一是有明确的分子结构式及化合物名称的化学品,这一类产品属于精细化学品,一般称之为单剂产品;二是水处理药剂复合配方产品(以下简称“复配产品”),这一类产品没有明确的分子结构式和化合物名称,一般以其用途、性能特点(常冠以牌号)进行命名,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絮凝剂、预膜剂等。 单剂产品具体分类情况如下图:

注:图中化学品所示的产品用途并非指该类化学品仅具有单一的用途,许多化学品在使用中兼具多种用途,本图仅列示了其主要的产品用途。 2.2 按照用途分类 按照用途分类其作用机理,水处理药剂的品种主要有絮凝剂、缓蚀剂、阻垢分散剂、杀菌灭藻剂及其它辅助剂等。

①絮凝剂 絮凝剂是能将水溶液中的溶质、胶体或悬浮物颗粒产生絮状物沉淀的一种化合物。絮凝是废水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经济、简便的水处理技术。通过絮凝作用,可使污水中悬浮微粒形成矾花,并在沉降过程中互相碰撞,使絮状物颗粒变大逐渐沉淀于底部,最后经水处理构筑物将其分离除去,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根据水体中胶体颗粒脱稳凝聚过程的作用机理不同,可以分为混凝剂和絮凝剂。混凝剂是指通过表面双电层压缩和电中和而使溶质胶体或悬浮颗粒脱稳的药剂,这类药剂主要是无机类药剂。絮凝剂是指将溶质胶体或悬浮颗粒之间产生架桥作用以及在沉降过程中产生卷扫作用的药剂,这类药剂主要是高分子药剂。根据行业习惯统称,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将起凝聚作

浅析絮凝剂在选矿中的应用

浅析絮凝剂在选矿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3-16T15:15:29.713Z 来源:《科技中国》2016年12期作者:何东杨[导读] 絮凝剂在矿泥和胶体矿物处理等多方面的应用,推动了选择性絮凝工艺的发展,使选矿中絮凝剂的运用达到理想效果。 云锡老厂分公司选矿车间云南个旧 661000 【摘要】絮凝剂在矿泥和胶体矿物处理等多方面的应用,推动了选择性絮凝工艺的发展,使选矿中絮凝剂的运用达到理想效果。本文总结了絮凝剂的作用原理、絮凝剂的分类,结合其优势所在和现实的价值,分析总结了絮凝剂在选矿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充分利用絮凝剂的优点,使旭凝剂在选矿工艺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好的服务于选矿事业,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絮凝剂;原理;分类;选矿;应用 开发利用矿石资源对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矿石资源科学高效的开采,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矿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按照以往矿石开采工作中的相关经验来讲,常常是存在于大量的脉石之中的。所以,必须要把脉石磨的非常精细,才能将其头同矿物分离开来,从而更加有效的开采矿石。传统的方式多为效果不好而且比较费时费力的浮选、磁选和重选,而如今的方法则更多的是使用絮凝剂,选用优良性能的絮凝剂可以使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更好的推进整个选矿过程。所以,在选矿工艺中,絮凝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絮凝剂的作用原理 絮凝剂的絮凝效应使其在选矿工艺中发挥作用。絮凝剂的絮凝作用是通过加入一定线性高分子化合物来实现的,这一种聚合物拥有有效官能团,会产生一定的电荷效应,氧键键合及色散力,使其在相关颗粒的表面上更好的吸附。絮凝作用使更多的细微颗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絮团,重量加大,最终使细微颗粒沉降加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对于整个絮凝作业,它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推进作用。但当前,对于絮凝剂作用原理的解释更多的是停留在吸附架桥,也就是桥连作业原理。其作用的实际原理,是指高分子同时在两个以上的颗粒和胶体表面实现吸附,借助自身的力量更好的实现长链的连接。 2絮凝剂的分类 由于絮凝剂的作用以及其实际应用中的巨大优势,所以,各色各样的絮凝剂相继被研发运用。当前,国内外各式各样的絮凝剂,通常可以分成三类,即微生物和有机、无机絮凝剂。每种絮凝剂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作用和用途,从而可根据各自特点来选择可以满足需求的絮凝剂。絮凝剂是一个从无机、有机絮凝剂再到微生物絮凝剂的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无机絮凝剂的应用效果很差,但是价格低廉,选矿工艺中如若选用此种絮凝剂进行冶炼,产生的杂志可能会更多。有机絮凝剂,又叫作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相比,有机絮凝剂改进了很多,其拥有更好的絮凝效果,强吸附架桥能力,以及更好的产品稳定性。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自然降解、高效絮凝的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是一项最新的科研成果,现还在处于重点研制方向。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远远高于无机和有机絮凝剂,而且絮凝为自然降解,未形成二次污染,其有着尤为突出的优点。 3选矿中絮凝剂的运应用 3.1 絮凝剂在处理选矿废水中的应用 在矿业生产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成分较多而浓度较低,悬浮物含量高,成分复杂,排放量巨大的选矿废水。如果不及时处理选矿废水,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会产生污染,危害矿区周边环境。李晓君等在黄沙坪铅锌矿选用聚铁作为絮凝剂对选矿废水进行处理,选用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絮凝剂投加量0.3mg/L,助凝剂投加量为0.5mg/L,处理后的选矿废水80%回用作生产用水,其余的达标外排。卢国俭等选用絮凝剂PAM,加入量0.5mg/L,在此基础上采用化学氧化-絮凝沉降法对矿坑废水进行扩大试验,Cd、Zn、Pb和黄药去除率都高于95%,出水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在10mg/L以下。杨丽芳等选用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DPW-1355对某磷酸盐选矿废水进行不同剂量、分次加药及加砂絮凝沉降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絮凝剂絮凝效果良好[1]。 3.2 絮凝剂在细微粒分选中的应用 在处于良好分散状态的矿浆中加入适量的选择性絮凝剂,使脉石矿物仍然处于分散状态,而目标矿物选择性絮凝成团,即为选择性絮凝。选择性絮凝对微细物料的分选效果显著。王毓华等在处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时,以HSPA为絮凝剂,以碳酸钠为矿浆分散剂,絮凝剂为用量7g/t,矿浆分散剂用量为5kg/t,取得良好效果,Al2O3回收率86.98%,精矿铝硅质量分数比为8.9。刘苗华等对某细粒铁矿石进行连续磨矿-选择性絮凝脱泥-阳离子反浮选实验室试验时,以水玻璃为分散剂,NaOH为调整剂,苛化淀粉为絮凝剂,获得了良好效果,回收率为83.09%、铁精矿品位65.50%。蒋善勇等对极细煤泥进行了分散剂用量、絮凝剂用量等各因素的单因素试验研究和正交试验研究,在最优条件下,可制备洁净燃料,对0.045mm以下占68%的太西煤,可得1.29%灰分的精煤,41.26%的产率。郭宇峰等在对含铁量近50%的某镍冶金渣进行选择性絮凝-磁选研究时,选用油酸为絮凝剂。磁感应强度为0.2T,碳酸钠用量为2kg/t,絮凝剂用量0.8kg/t的条件下,可获得回收率为81.72%,铁品位56.68%的磁铁精矿[2]。 3.3 絮凝剂在处理尾矿浆中的应用 选矿厂逐年增加的原矿处理量,使尾矿排放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尾矿排放浓度低,其输送所产生的经营费用很高,因此提高尾矿排放浓度成为各选矿厂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使用絮凝剂是一种可以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王延坤等选用的絮凝剂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絮凝剂用量5~10g/t,对南芬尾矿的絮凝效果良好,不但药剂用量少,而且絮凝产生的絮团较大,沉降速度快,效率高。张学英等选用的絮凝剂为改良型ZSH-J絮凝剂,其在铝土矿浮选尾矿浆的絮凝沉降过程中,能够将尾矿压缩液固比从原先的13左右降至3.6左右。 综上所述,絮凝剂在选矿工艺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选择适合的絮凝剂可以使其在精矿中进行浓缩的效果更好,而在絮凝剂的使用过程中添点位置、时间、和搅拌速度对尾矿水的处理影响重大。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可以为矿厂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随着选择性絮凝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絮凝剂在选矿领域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唐丽群,梁斌珺,黄东等.选矿中絮凝剂的应用[J].湖南有色金属,2010,26(06):10-12. [2] 韦彬焱. 关于选矿中絮凝剂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4, (22):283.

水处理剂的现状及发展战略

我国水处理剂的现状及发展战略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993年全国总取用水量与1980年相比增加18.43%,达到5 255亿m3,人均用水量为450 m3。用水结构发生很大转变,自1980年以来,全国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用水(统称农村用水)基本持平,而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 用水则有较大的增长[1,2]。 1993年黄、淮、海河三流域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543、500和351 m3,而人均用水量为393、301和347 m3。国外学者认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 000 m3是实现现代化的最低标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来看,我国北方黄、淮、海河三流域要达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 000 m3是极其困难的,即使要达到500 m3也需进行很大的投入。 从全国情况看,目前城市缺水严重,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环境问题。缺水城市分布将由目前集中在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城市逐渐向全国蔓延。 节约用水、治理污水和开发新水源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大力发展水处理化学品对节约用水、治理污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处理剂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废水处理过程中所必需使用的化学药剂。经过这些化学药剂的使用,使水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水处理剂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水垢、污泥的形成,减少泡沫,减少与水接触的材料的腐蚀,除去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有毒物质,除臭脱色,软化和稳定水质等。因此水处理剂包括凝聚剂、絮凝剂、阻垢剂、缓蚀剂、分散剂、杀菌剂、清洗剂、预膜剂、消泡剂、脱色剂、螯合剂、除氧

剂及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性的化学药品,如用于调整水的pH值的酸 或碱,常常不被看作是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属于精细化工的范畴,相对于常用化学品,它具有精细化学品的许多特性,如生产规模一般不大,因此建厂设备投资少,产量小;产品品种多,品种的更新换代快;附加产值大;技术服务必不可少;各种产品,尤其是复配产品,具有很强的专用性。 1 国外水处理剂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业已形成了“水处理工业”这一概念。按照美国工业分析专家Jean M.Kennay的观点,该工业可分为3个部分,即产品制造、服务和系统建设[3]。 产品制造包括水处理设备和化学品制造,系统建设指水处理工程建设,服务指提供水处理技术服务。通常,化学品制造商也是服务商。 目前世界上水处理工业市场销售额约300亿美元,设备制造和系统建设约占该工业的73%。其余为化学品销售和技术服务营业额。化学品约占20%,估计不会超过60亿美元。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处理剂消耗国,其次是日本和西欧,详见表1[4]。 表1 美国、西欧和日本水处理化学品用量亿美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最新版本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加强我院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 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3、医院应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 督检查,检验科与院感染科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未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细菌流行病学依据。 5、药剂科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6、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指征应有抗菌药物。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控制 在50%以内。对感染性疾病应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可能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送检标本,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中,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选择用药。 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8、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 用药。 9、严格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严格控制I类切口 手术预防用药,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10、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选 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 1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 特殊使用三类进行管理。 12、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超常预警制度。每季度由药剂科整理、分析、上报抗 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使用量突然增加的品种应调查原因,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保证用药安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精选文档,供参考!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我院安全有效经济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药剂科根据总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与联勤部卫生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临床报道有关内容,并结合我院临床用药情况,现拟订合理应用抗生素原则,供临床参考执行。 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