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练习题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练习题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练习题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礼制的原则是和。

2、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郡县制取代了。

3、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4、春秋时期邓析作,郑国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5、春秋时期楚国制定了严禁和搜捕奴隶逃亡的法律,叫做。

6、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

7、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认为“晋其亡乎!失其矣。”

8、封建统治者把危害其财产的行为称之为“”。

9、封建统治者把危害其政治统治和人身安全的行为称之为“”。

10、《法经》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分别是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的反对。A

A孔子B叔向

C商鞅D子产

2、子产是春秋时期()的贵族。A

A郑国 B晋国

C楚国 D魏国

3、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的人是春秋郑国的()。D

A孔子B叔向

C商鞅D子产

4、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B

A晋国B郑国

C楚国D齐国

5、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A

A邓析B叔向

C商鞅D子产

6、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上。C

A竹简 B丝绢

C铜鼎 D龟骨

7、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将刑罚条写在()上。A

A竹简 B丝绢

C铜鼎 D龟骨

8、晋国的“常法”是()制定的。B

A邓析 B 赵盾

C赵鞅D子产

9、“被庐之法”是()国制定的。B

A郑国B晋国

C楚国D秦国

10、战国时期魏国制定了一部法典,其作者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这部法典是()。A禹刑B吕刑

C九刑D法经

11、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C

A韩非B赵鞅

C商鞅D屈原

12、商鞅入秦国变法改革,携带了李悝的()。D

A被庐之法B仆区法

C茆门法D法经

13、战国时期楚国在悼王时任用()任令尹,实行变法。B

A李悝 B吴起

C商鞅 D子产

14、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是()。A 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

B否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C要求有法可依

D强调人人守法

15、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是()。

A《法经》 B《禹刑》

C《汤刑》 D《九刑》

16、《法经》共()篇。C

A四 B五

C六 D七

17、《法经》的作者是()。A

A李悝B商鞅

C子产 D孔子

三、多项选择题

1、楚国在楚文王和楚庄王时两次制定法律,分别称作。AC

A仆区法B刑书

C茆门之法D竹刑

2、战国时期法制指导思想是。BCD

A明德慎罚

B“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C“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D“重其轻者”

3、商鞅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BD

A制定法经B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C善平籴D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4、郑国两次公布法律,公布者分别是。AD

A子产B赵鞅

C商鞅D邓析

5、春秋时期基本特点是()。ABCD

A井田制被迫坏 B王权旁落

C宗法制松弛 D法治取代礼治

礼不下庶人

6、晋国公布成文法的人是(),他们把刑书铸在鼎上。CD

A子产 B邓析

C赵鞅 D荀寅

7、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的理由是()。BC

A国将亡,必多制

B 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C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D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8、春秋时期当郑国和晋国分别公布成文法时,坚决反对的人有()。CD A子产B邓析

C孔子 D叔向

9、战国时期魏文侯李悝实行改革的内容包括()。ABC

A“尽地力之教”,鼓励开垦荒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废除井田制,发展土地私有制 B “善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之年收购一定数量的粮食,防止谷贱伤民

C制定《法经》以维护新政权所建立的统治秩序

D“明法审令”,推行法治,裁减不必要的官吏

10、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前,制定了()。AB

A“初租禾”B“止从死”

C“尽地力之教” D“善平籴”

11、“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的意思包含()。AB

A要制定成文法 B要公布成文法

C要取消特权 D要人人守法

12、《法经》的历史意义在于()。ABC

A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

B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体系

C它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D它对魏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3、商鞅在秦国的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AB CD

A整顿户籍,设立连作法,防止隐匿坏人 B奖励告奸

C奖励农业生产 D奖励军功

14、商鞅在秦国的第二次变法内容有()。

A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 B取消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C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D统一度量衡

四、名词解释

1、子产

2、邓析

3、铸刑书于鼎

4、竹刑

5、李悝

6、《法经》

7、商鞅

五、问答题

1、郑、晋两国公布成文法的措施及所引起的论争。

2、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3、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4、《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5、《法经》的阶级本质。

6、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六、判断正误

1、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王权旁落,政权下移,宗法制日趋衰落,法治取代礼治等等,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点。

2、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3、邓析作竹刑,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4、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便遭到晋国以孔子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

5、晋国铸刑鼎,遭到叔向的反对。

6、魏国李悝推行新政,制定《法经》以维护新政权所建立的统治秩序。

7、楚国在悼王时任用李悝为令尹,实行变法。

8、秦国的“商鞅变法”,改“法”为“律”。

9、战国时期的指导思想其中包括“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10、公布成文法打破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

11、公布成文法否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12、《法经》是战国初期范宣子制定的。

13、《法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14、《法经》五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

15、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囚、捕放在开头部分。

16、商鞅携带《法经》入秦为相的,在《法经》的基础上制定了《秦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亲亲尊尊

2、分封制

3、刑书

4、竹刑

5、仆区法

6、刑不可知

7、度

8、盗

9、贼 10、《盗》《贼》

二、单选(见题后)

三、多选(见题后)

四、名词解释

1、子产是春秋时郑国贵族。公元前543年他把刑法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它是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的人。

2、邓析是春秋时郑国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认为。他把刑法条文写在竹简上,被当时的执政杀害。

3、铸刑书于鼎,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事件,郑国贵族子产把刑法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

4、竹刑,系春秋时郑国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认为邓析所作。

5、李悝,战国时期魏文侯。力主变法改革,提倡法治,在总结各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著《法经》。

6、《法经》,系战国时期魏文侯李悝所作。共六篇,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

7、商鞅,战国时期任秦国的宰相,主持变法,改“法”为“律”。

8、仆区法,春秋时期楚国制定的一部法律,关于严禁和搜捕努力逃亡的法律。

9、茆门法,春秋时期楚国制定的一部法律,规定诸侯、大夫、公子入朝时,车不得进入宫

门,以保障国君的安全。

10、被庐之法,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有关管理官吏的法律,因在“被庐”这个地方制定,所以取名“被庐之法”。

五、问答题

1、郑、晋两国公布成文法的措施及所引起的争论。

答:(1)公布成文法的措施

郑国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公元前501年,郑国公布由邓析私造并写在竹简上的竹刑。

晋国曾制定“被庐之法”、“常法”,但未公布于众。直至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

(2)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论争

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遭到晋国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叔向写信给子产,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知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并发出感慨:“国将亡,必多制。”子产在给叔向的回信中,对制定和公布成文法的目的说的很清楚,即在于“救世”,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晋国铸刑鼎,遭到孔丘的反对。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所谓的“度”就是“贵贱不愆”。还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3)公布成文法引起论争的原因

春秋以前虽然有成文法,但都没有公之于众。原因是“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便于统治者利用能够法律为所欲为。春秋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他们从维护本阶级利益出发,反对奴隶主旧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制定成文法并公开,以保障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摆脱旧贵族的压迫和宗法等级制度的羁绊。因此引起了激烈的论争。

公布成文法结束了法律只藏于官府不使百姓知悉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法制的瓦解,封建制法制的开始建立。

2、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答: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为封建法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锋芒仍然是指向劳动人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3、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不分贵贱等级、亲疏远近,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刑,以打破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由官府统一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否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3)“重其轻者”——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处罚。

4、《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答:《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

《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其阶级本质是: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等级制。

《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法经》的阶级本质。

(1)《法经》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

(2)维护君主制制度。

(3)维护封建等级制。

6、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答:第一次变法的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是:

(1)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

(2)奖励告奸;

(3)奖励农业生产;

(4)奖励军功。

第二次变法的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

(1)重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禁令,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

(2)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

(3)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统一度量衡制度。

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六、判断正误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对9、对10、对11、对12、错13、对14、错

15、对16、对

[本章内容的总结]

春秋,是我国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代。井田制遭到破坏,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王权旁落,政权下移,宗法制日趋衰落,法治取代礼治等等,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点。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以后由于经济基础的变革,阶级关系的变化,引起了法律制度的变革。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中心的成文法。

郑国曾两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因而“铸刑书于鼎”,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第二次是邓析作竹刑,就是把法律条文写在竹简上,便于携带和流传。

晋国在春秋时期进行了四次较大的法制改革,前三次虽然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但仍是藏在官府。后来,在公元前513年,晋国大臣赵鞅和荀寅铸刑鼎,把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晋国开始正式公布成文法。

成文法的公布,立刻引起了旧贵族的反对,展开了一场论战。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便遭到晋国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叔向曾写信给子产,说先王议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制定法律,害怕老百姓有争心。如果老百姓知道有了法律,就不惧怕官吏了,便会提出他们的权利主张,这是不可以的,会导致国家的最终灭亡。子产回信给叔向说明了制定并公布法律的目的在于拯救现有的统治秩序,推动社会发展。

此后,晋国铸刑鼎,遭到孔子的反对,认为成文法打破了奴隶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认为“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孔子的论调与叔向如出一辙。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但由于其锋芒仍然是指向劳动人民,所以它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取得了政权的地主阶级,进行了变法运动。首先在魏国,李悝推行新政。李悝的新政主要包括三点:“尽地力之教”,鼓励开垦荒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废除井田制,发展土地私有制;“善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之年收购一定数量的粮食,防止谷贱伤民;制定《法经》以维护新政权所建立的统治秩序。

其次,楚国在悼王时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主要内容包括:一方面逐步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另一方面推行法治,整顿政治机构,裁减不必要的官吏。

第三,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先后两次发布变法令,第一次是在孝公3年,重点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主要措施包括: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奖励告奸;奖励农业生产;奖励军功。的二次是在孝公12年,重点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主要措施包括:重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禁令,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制度。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立法的指导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不分贵贱等级、亲疏远近,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刑,打破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第二,“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官府要统一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否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第三,行刑,“重其轻者”,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处罚,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这一立法思想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

《法经》是战国初期李悝制定的。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他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从《法经》的内容,可看出其阶级本质:第一,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第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第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在当时对各国立法曾产生了很大影响,商鞅就是携带《法经》入秦为相的,在《法经》的基础上制定了《秦律》,同时对以后的封建立法也有很大影响。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春秋战国的纷争

序号04 主备人:赵亚飞 审阅人:潘亚东 审核人:潘振江 审定人:王亚锋 班级: 姓名: 时间:2013-9-23 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历史备课组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方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预习案 春秋大国争霸 1、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_________年,周平王迁都_________ ,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两个时期。 2、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齐桓公任用 _________ 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 _________”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晋文公是春秋时期另一位霸主。晋国成为_________一大强国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从此,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3)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后来,_________ 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4)春秋末年,江南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也参加了争霸战争。吴王_________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 (5)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是越王________,他和百姓共同劳作,争取人心,终于灭掉了________,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 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分是: 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______ 、______。 2、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 ______ 、______ 、______三个国家。 3、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4、桂陵之战 公元前____________,魏国大将____________率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____________求援,齐王命____________为军师救赵。孙膑率军直捣魏都大梁。庞涓撤军回救,魏军在____________中了齐军的埋伏,大败而归。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 5、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十多年后,____________又一次大战。____________派孙膑诱敌深入。____________派庞涓带兵进入齐国。在____________遭到埋伏。魏军主力被歼。 6、长平之战 公元前 ______年,______和 ______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____________,结果 ______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 ______的进攻,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一、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活动二、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活动三、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达标检测案 一、单选题 1.东周开始于()A 公元前2070年 B 公元前1600年C 公元前771年 D 公元前770年 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 .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 .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 .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3.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4.“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 .城濮大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5.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A .伍子胥 B .勾践 C .孙武 D .夫差 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 .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 .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 .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7.“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A .城濮大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8.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9.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10.“三家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11.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述题 1.简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是什么? 2.列举一些成语找出处? 3.试着比较城濮大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四次战役不同点。 【作业布置】P31动脑筋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题

百家争鸣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思想中主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3.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 4.《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这段材料说明孔子() ①既重视“仁”,又强调“礼”②认为“仁”和“礼”是相辅 相成、不可分割的③认为“仁”和“礼”是相互矛盾的,两 难选择④主“礼”“仁”并行,相互制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冉求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 立即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6.某人到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容是(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7.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出自《道德经》)。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8.“明礼义以化之,起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9.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以下评论正确的有() ①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这是墨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②“兼爱”“非攻”反映了劳动人民希望平等相处、过安定生活的要求③“尚力”“节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④因其阶级立场的局限,战国以后墨家思想不再受人们重视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主“制天命而用之”。下列人物的思想与其对立的是()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非 11.“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

2020高考历史培优人教版练习题:第34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 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解析:选D。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结合所学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故D项正确。 2.(2019·广安诊断)《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解析:选A。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说明孔子弟子对其思想做出不同解释,反映出孔子思想内涵丰富,故A项正确。 3.(2019·三明模拟)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解析:选D。根据材料“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可知,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诸子百家都在试图运用自己的学术主张来服务于现实政治,故D项正确。 4.(2019·重庆名校联盟联考)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 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练习题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2、在争霸斗争中,遭到彻底失败的是:() A、宋襄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吴王阖闾 3、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之战 B、葵丘之盟 C、长平之战 D、问鼎中原 4、齐桓公任用的改革家是:() A、姜尚 B、管仲 C、吴起 D、商鞅 5、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 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 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6、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 A、葵丘之战 B、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7、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是从哪一个诸侯国中分裂出来的:()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8、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秦国 D、齐国 9、下列哪一个成语与晋文公有关:() A、卧薪尝胆 B、问鼎中原 C、退避三舍 D、老马识途 10、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11、战国时期,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的古代军事家是() A、吴起 B、孙武 C、李悝 D、孙膑 1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是为了() A、争做天子 B、支配其他诸侯国 C、尊王攘夷 D、结束割据状态 二、图表分析题: 13、请在下图的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三、材料分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2)历史上把“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3)请列举此时期齐、楚、晋诸侯国的著名国君? (4)后来,晋国分裂,你知道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了吗? 四、简答题: 15、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后来形成了许多成语,如“退避三舍”“卧 薪尝胆”“纸上谈兵”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

6、春秋战国的纷争

6、春秋战国的纷争 1、周平王东迁在哪一年?(公元前770年)东迁到何地?(洛)标志着什么朝代的开始?(东周)此朝代又分为哪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 2、春秋争霸的根本原因:王室衰微 3、春秋五霸指的是哪几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谁(齐桓公)他为什么能成为霸主?(①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②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他成为霸主的标志是什么?(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5、与晋文公称霸有关的战役是什么?(城濮之战)与此场战役有关的成语是什么?(退避三舍)与楚庄王称霸有关的成语是什么?(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与越王勾践有关的成语是什么?(卧薪尝胆) 6、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共同点是什么?(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使国富兵强。) 7、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是什么?(消极: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积极: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形成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加速统一的步伐。)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是什么?(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

争。) 8、战国初年,晋国被瓜分为哪三个诸侯国?(赵、魏、韩)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齐、楚、秦、燕、赵、魏、韩)记忆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9、桂陵之战交战双方是哪些国家?(齐国、赵国对魏国)与此战役有关的成语是什么?(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交战双方是两个国家?(齐国对魏国)齐国采取了什么策略?(减灶计)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两个国家?(赵国对秦国)有关的成语是什么?(纸上谈兵)(赵括) 10、长平之战的影响是什么?(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11、春秋与战国的战争实质有什么不同?(春秋是争霸战争,战国是兼并战争)

【2020】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十课 变法时代习题精选四十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十课变法时代习题精选四十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十课变法 时代习题精选四十 第1题【单选题】 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制农具的使用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手工业的发展 D、商业的兴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 A、筒车 B、铁农具 C、都江堰水利工程 D、牛耕图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泰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推行县制 D、重农抑商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被称为“虎狼之师”。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人物和成语围魏救赵______ a赵括退避三舍______ b孙膑纸上谈兵______ c晋文公 【答案】: 【解析】:

《春秋战国的纷争》同步练习02

C.尊王攘夷 D. 结束割据状态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后即时训练 1、 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 楚庄王 B 宋襄公 2、 在争霸斗争中,遭到彻底失败的是: A 宋襄公 B 晋文公 3、 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 A 城濮之战 B 葵丘之盟 C 齐桓公 D 晋文公 ( ) C 越王勾践 D 吴王阖闾 ( ) C 长平之战 D 问鼎中原 王 D .勾践 11、战国时期,创造了 "围魏救赵”战法的古代军事家是 A 吴起 B 孙武 C 李悝 D 孙膑 12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是为了 A.争做天子 B. 支配其他诸侯国 4、齐桓公任用的改革家是: ( ) A 姜尚 B 管仲 C 吴起 5、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商鞅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 B. 以“尊王” 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 D. 尊重齐王, 进攻楚国 6、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 ( ) A 葵丘之战 B 城濮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7、 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是从哪一个诸侯国中分裂出来的: ( ) A 齐国 B 楚国 C 秦国 D 晋国 & )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国豕是: ( A 楚国 B 燕国 C 秦国 D 齐国 9、 下列哪一个成语与晋文公有关: ( ) A 卧薪尝胆 B 问鼎中原 C 退避三舍 D 老马识途 10、 、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楚庄

综合思维导航 13 ?请在下图的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14. 阅读下列材料: 1、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 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 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 的初衷 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历史上把“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什么时期? (3) 请列举此时期齐、楚、晋诸侯国的著名国君? (4) 后来,晋国分裂,你知道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了吗? 合作探究学习 15.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后来形成了许多成语,如“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 兵”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春秋战国时期 的成语故事,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这一阶段称为

春秋战国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标志着周王室在春秋时代的地位一落千丈,仅存虚名( ) A.周郑交恶 B.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 C.周平王迁都洛邑 D.三家分晋 2.下列哪一项不是春秋时代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 ) A.案田而税 B.寓兵于农 C.废除井田 D.士农工商专业分居 3.下列哪一项是在春秋时代的齐、楚两国之间发生的( ) A.城濮之战 B.召陵之盟 C.苏秦合纵 D葵丘会盟 4.下列对春秋时期各国称霸的顺序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齐一晋一秦 B晋一秦一楚 C.秦一宋楚 D.齐一秦一晋 5.确立楚庄王霸主地位的重要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崤之战 C.邲之战 D.弭兵之会 6.战国初期,上党地区在下列哪一个国家的控制范围之内( ) A.韩国 B.秦国C.赵国 D燕国 7.下列哪一项不是战国时期齐国对外扩张的行为( ) A攻取燕国下都 B.两次打败楚军 C.与秦国同时称帝 D.公元前286年灭宋 8.春秋后期,华夏诸国征服并吞并了许多周边的少数民族,其中被秦国所灭的是( ) A.白狄 B.西戎 C.犬戎 D赤狄 9.下列哪一项无法体现春秋战国时代公室与私家势力之间的相互斗争( ) A.田氏代齐 B.三桓专鲁 C.三家分晋 D.李悝变法 10.下列哪一项不是战国时代魏国李悝变法的内容( ) A.实行平籴法,维持经济秩序 B.打击贵族势力,将其迁至荒凉地区 C.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国家收入 D.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 11.下列对战国时代各国变法改革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际上是以法家思想为核心进行的社会改革 B.秦、楚、魏国的变法改革都比较成功 C.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D.商鞅的变法改革中有一部分源于三晋 12.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同国家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郢爰一楚国 B刀币一齐国 C.铲币秦国 D蚁鼻钱一楚国 13.下列哪一项制度不是战国时代开始推行的( ) A.“上计”制度 B.“玺书”制度 C.俸禄制度 D.军功入仕制度 14.郡县制度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政治变革中最显著的一个方面,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春秋早期郡的级别在县之下 B.战国时代郡多设于边地,主要是为了巩固边防 C.战国时代县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地方行政职能 D.春秋时期县的设立主要通过灭亡邻国改设产生 15.下列选项中,与“履亩而税”相一致的做法中不包括( ) A.“作爰田”B“初税亩” C.“量人修赋” D.“自爰其处” 16.《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所狩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所事者……~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周初的分封制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齐桓公称霸 17.城市的发展在春秋与战国之间的区别不包括( ) A.战国时代的城市在经济职能上远远超过了春秋 B市场是战国时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C.春秋时代城市的基本性质是政治中心 D.春秋时代的城市规模相对比较小,人口不多 18.春秋战国时代,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的条件是下列哪一项( )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渐普及开来 C.铁制农具出现并逐步推广 D.家庭观念越来越强19.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激烈的争鸣中,有着融合的趋向,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孔子的天命仁学 B韩非子的法、术、势 C.邹衍的阴阳五行之说 D.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 20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潮时期,下列成果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争议: 1、郑国的“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进行“作封洫”“作丘赋”等经济改革后,公布中国史上第一部成文法《铸刑书》 2、邓析造《竹刑》。邓析是中国第一个律师,私造刑书。 3、晋铸刑鼎:晋赵鞅、荀寅,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4、楚作“仆区”(ou)和“茆门”(mao)之法。 二、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1、法的公布成为历史潮流。 2、刑依法定的局面被逐渐打开。 3、“礼治”“法治”之争展开序幕。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情况: 1、《法经》的制定。魏文侯在位期间,任命李悝为相。 (1)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剥夺奴隶主特权(2)经济上“废沟洫,以尽“地力之教”,实行“善平籴”的政策(3)增强军力,重视军事改革和军备训练(4)实行以法治国,制定《法经》。 变法过程中总结前人的立法经验,在“撰次诸国法”的基础上制定《法经》。《法经》既是变法的主要内容,又是对变法成果的肯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法典,它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以罪统刑,是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建树,对于后世的封建法典体例的创制有重要作用。 2、《法经》内容及篇目。 第一部分是正律:第一篇《盗法》惩罚侵犯财产犯罪;第二篇《贼法》惩罚侵犯人身犯罪;第三篇《网法》或《囚法》,规定囚禁和审讯罪犯;第四篇《捕法》追捕犯罪者; 第二部分是杂律:《杂法》内容为“六禁” 第三部分是减律《具法》,即刑法总则(后来的明例律) 3、《法经》他点以及影响:一部完整的诸法合体的法典。 (1)以镇压盗、贼为主要任务(2)反对奴隶主贵族固有的等级特权(3)体现重刑主义精神(4)体例上诸法合体,具律列后。 二、商鞅定秦律: 变法手段“变法修刑,内务耕嫁,外劝战死之赏罚” 1、改法为律,轻罪重罚。为了有效禁奸止过,充分发挥刑罚预防犯罪的作用,采取最有特色的办法是连坐法规。 (1)伍什连坐——邻里(2)军队中士卒连坐(3)家属连坐(4)官吏职务连坐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颁行《为田开阡陌封疆》《分户令》 3、奖励军功,制军爵律——二十军爵制 4、置县迁都,一度量衡。 5、焚毁诗书,禁止游宦。 商鞅变法的意义:秦国强大;法制发展;国家统一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板书设计: 春秋(前776-前476年):五霸四公一王东周 战国(前475-前221年):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 请复习小导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教师并作评价。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剪辑:《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约1’09”)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 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 2、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周幽王) 3、为什么?(诸侯们不可能第二次受骗) 4、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 5、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痛就痛在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没有给周幽王留下任何申辩、痛改前非的机会。当戎族真的来进攻的时候,往日报警号令天下的烽火台就失去了威力和作用。)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和狼来了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时期。〖屏幕显示〗【师】有谁知道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生】答略。(可互相讨论) 一、春秋五霸——五霸相继 (前770~前476年) 1、著名霸主: 【师】同学们,关于春秋五霸,你知道些什么? 【生】(踊跃发言) 【师】归纳: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

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2、齐桓公首霸原因 影响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归纳:〖屏幕显示〗 ①优越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山海渔盐,经济富裕【师】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师】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可联系西部大开发) 【师】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最需要什么?(人才、资金)【师】齐国是否重用人才?重用什么人?(管仲) ②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③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师】何谓“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 (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的注解。) 【生】答略 【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师】关于管仲,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生】老马识途、管鲍之交等 启发学生:鲍叔牙为国家利益和前途,不计较个人得失、名位,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这种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品质。而齐桓公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人,使国家日益走向强盛。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3、晋楚争霸——问鼎中原 【师】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生】城濮之战

春秋战国习题

一、选择题 1、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 A、经济实力增强 B、军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3、魏文候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周王室的衰微 B、诸侯称霸天下的愿望 C、生产力的声速发展 D、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 A、 改革的内容不同 B、改革的方式不同 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 D、改 革的结果不同 5、(知能点2)战国时期,代表落后与先进的两个阶级分别是( ) A、 奴隶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 C、奴隶主阶级与地主阶级 D、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 6、(知能点1、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 各国衽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 发展 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7、(知能点1、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 ) ①奴隶的反抗斗争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产力的发展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知能点2)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9、2006年我国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农业税”最早始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0、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初税亩”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 废井田 开阡陌 11、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者,想系统研究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应着手研究的第一部文献是 A、《秦律》 B、《汉律》 C、《大明律》 D、《法经》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 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 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 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 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齐、晋称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三、讲课类型和教具、参考书 类型:普通新课 教具:战国形势图 参考书:《中学历史教师用书》、《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由阅读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还记得西周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什么时候灭亡的呢? 生: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后,周武王打败了商纣,建立了西周。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师:那你们知道西周是怎样灭亡的吗?好,请同学们打开书30页,阅读导入框的故事。 师:西周是怎样灭亡的?现在知道了吧。有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的。 (学生讲故事) 师: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侯听过的哪个故事相似呢?它最终害了谁,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生:狼来了,周幽王,昏君误国。 师:烽火戏诸侯的教训是极其惨重的,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痛就痛在当戎族真来进攻时,往日报警、号令天下诸侯的烽火台失去了威力和作用。 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东周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这段历史。 2、教学新课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社会变化中华书局版练习题六十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与社会变化中华 书局版练习题六十 第1题【单选题】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下列战役发生在这期间的是( )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春秋时期,各霸主相继称霸中原,其正确顺序是( ) ①齐桓公②晋文公③楚庄王④秦穆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弱 D、天子依附于诸侯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成语不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A、秦晋之好 B、完璧归赵 C、助纣为虐 D、退避三舍 【答案】: 【解析】: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本章知识点】: 1.成文法制订、颁布的主要活动。 2.成文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3.战国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 4.《法经》 5.商鞅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改革 【基本内容】: 一、历史背景:伴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主要是铁器的发现和使用),生产力在春秋时期有了很大发展,经济的私有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土地的私有化。经济的变化相应的带来了法律的变化,西周维系国家统治的礼治在政治、社会关系、法律方面都遭到挑战,即“礼崩乐坏”。新兴的统治手段—法治应运而生,其最先的表现就是成文法律向社会公开宣布。 二、主要法律活动: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楚国公布成文法。 三、公布成文法引发的争论:子产铸刑书引发晋国的叔向的反对;晋国铸刑鼎引发孔子的批评。 【概念辨析】: 如何区分铸刑书、竹刑、铸刑鼎三次主要法律活动。 第二节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基本内容】: 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最大变化是法家法治思想的盛行和《法经》的制定。 一、法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无论亲属贵贱,在法律适用上的平等;颁布成文

法;实施重刑,即重刑轻罪。 二、魏国、楚国、秦国相继在法家代表人物的指导下进行变法。其中以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最成功。 三、李悝制定《法经》,它是中国第一步封建法典。 【疑难分析】: 战国时期盛行的法治思想与西周时期的礼制思想相对立 法治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刑罚作为治理社会的主要手段,这与西周的礼制或法律指导思想相反。 【概念辨析】: 《法经》: 战国时期,魏文侯相李悝集其他诸侯国立法之大成,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封建法典,名为《法经》。《法经》以“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作为指导思想,首重对盗贼的惩处、追捕、囚禁,以杂法将法网严密化,又以具法规定量刑的通例。《法经》诸法合体,在编纂体例上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第三节商鞅在秦国的法治改革 【基本内容】: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分两次进行。这些变法涉及政治、经济、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对秦国的国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中国的国家政治制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发展农业生产。第一、奖励农业生产;第二、颁布“分户令”,要求成年男子分家独立。 二、政治方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第一、设置三十一个县,以秦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习题精选八十四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文化习题精选八十四 第1题【单选题】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 ) A、秦始皇 B、屈原 C、李冰 D、张仲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音乐是( ) A、韶乐 B、钟鼓之乐 C、祭祀礼乐 D、唐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屈原”,应说的台词应是( )

A、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国政府已将一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下列法定假日中,既是传统节日,又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的是( ) A、国庆节 B、中秋节 C、元旦节 D、端午节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人物( ) A、秦始皇 B、屈原 C、李冰 D、张仲景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整套编钟出土子( ) A、河南安阳 B、湖北随州 C、湖南长沙 D、四川成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答案】: 【解析】:

《春秋战国的纷争》习题04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选择题(第1至8题为单项选择题,第9、10题为多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孝公 2.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A. 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 周王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D. 打败了不向周王纳贡的楚国 3.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是() ①周幽王②管仲③孙武④周厉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晋文公入主中原奠定霸业的著名战役是() A. 涿鹿大战 B. 城濮大战 C. 长平之战 D. 桂陵之战 5.“卧薪尝胆”的诸侯王是() A. 齐桓公 B. 吴王夫差 C. 晋文公 D. 越王勾践 6.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初年分裂为() ①燕②赵③韩④魏⑤齐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7.下列诸侯国中,在西周初年得到分封并发展为战国七雄之一是() A. 燕 B. 卫 C. 宋 D.晋 8.哪场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A. 围魏救赵 B. 马陵之战 C. 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9.齐桓公与晋文公的活动,相似之处有() A. 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军事力量 B. 同楚国进行争霸战争 C. 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发展势力 D. 都曾当过春秋时期的霸主 10.春秋战国时期,大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的目的是()

A. 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诸侯国 B. 争夺土地和人口 C. 取得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D. 促进奴隶制的瓦解 二、列举题: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典故有关,列举出三个这样的成语。 三、设计题: 请你设计一幅展示战国七雄位置的示意图,以便巧记战国七雄的位置。 四、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第四》 请回答: (1)这段史料叙述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依据上述史料,概述当时的政治局势。 五、简答题: 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一笑千金”、“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纸上谈兵”、“管鲍之交”、“一鸣惊人”等等。 三、 齐 秦 燕 赵 魏 韩

历史综合复习题(三)

七年级历史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最正确的答案填在下面的答题表内。 1.你喜欢恐龙吗?2003年底,一条题为“元谋人故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群”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你知道元谋人的故乡在--------------------------------------( ) A .四川省 B .陕西省 C . 北京周口店 D . 云南省 2.右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 ------------( ) A.种植粟 B.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C.过着定居生活 D.使用陶器 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 .尧 B .神农氏 C .轩辕氏 D .禹 4.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 ) A .推恩令 B .王位世袭 C .禅让 D .大一统 5.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 .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C .巩固对西周周边的统治 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6.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 A .商朝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7.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8.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9.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 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 A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 .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0.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 .国家统一问题 B .外族入侵问题 C .中央集权问题 D .儒家思想问题 11.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 A .推行推恩令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征战匈奴 D .开拓西域 12.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 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14.下列图示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 魏 蜀 吴 蜀蜀 蜀 吴 吴 吴 魏 魏 魏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