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数制与编码,逻辑函数及其化简,集成逻辑部件,中大规模集成组合逻辑构件。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异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系统设计,数字系统的基本算法与逻辑电路实现,VHDL语言描述数字系统。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理论部分总授课时数为68课时。

(四)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授。

(五)面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制与编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制的表示及转换,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二进制码,原码、补码、反码。

(二)教学内容

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数制的表示及转换,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二进制码,原码、补码、反码。

重点与难点:数制,二进制码,逻辑运算,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规则,逻辑函数的化简。

第一节进位计数制

1、十进制数的表示

2、二进制数的表示

3、其它进制数的表示

第二节数制转换

1、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2、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转换

第三节带符号数的代码表示

1、真值与机器数

2、原码

3、反码

4、补码

5、机器数的加、减运算

6、十进制数的补数

第四节码制和字符的代码表示

1、码制

2、可靠性编码

3、字符代码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二章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定理及规则。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形式与转换方法,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及卡诺图法化简。

(二)教学内容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基本公式、定理及规则。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形式与转换方法,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及卡诺图法化简。

重点与难点:逻辑代数的公式、定理及规则。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形式与转换方法,逻辑函数化简。

第一节逻辑代数中的三种基本运算

1、“与”逻辑运算及描述

2、“或”逻辑运算及描述

3、“非”逻辑运算及描述

4、其它复合逻辑运算及描述

5、逻辑函数

第二节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定理及重要规则

1、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2、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

3、逻辑代数的重要规则

第三节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形式与转换方法

1、逻辑函数表示方法

2、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基本形式

3、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

第四节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化简

1、逻辑函数的最简形式

2、常用的代数化简方法

第五节逻辑函数的卡诺图法化简

1、逻辑函数的卡诺图表示法

2、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7、其他类型的TTL门电

第六节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1、约束项、任意项和逻辑函数式中的无关项

2、无关项在化简逻辑函数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8课时。

第三章集成逻辑部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熟练掌握TTL门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外部特性和参数,集电极开路门(OC)和三态门(ST)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CMOS集成逻辑门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

TTL反相器,TTL与非门,集电极开路门,三态门。TTL非门电压传输特性,输入输出高低电平,开门电平,关门电平,延迟功耗积,传输延迟时间,扇入扇出系数,拉电流工作情况,灌电流工作情况。

重点与难点:TTL反相器,TTL与非门,集电极开路门,三态门。TTL非门电压传输特性,开门电平,关门电平,扇入扇出系数,拉电流工作情况,灌电流工作情况。

第一节 TTL与非门

1、电路结构

2、功能分析

3、特性及主要参数

第二节其它类型的TTL与非门

1、集电极开路门(OC门)

2、三态门

第三节 MOS集成逻辑门电路

1、NMOS反相器及逻辑门

2、CMOS反相器及逻辑门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4课时。

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系统中竞争冒险现象及消除办法。

(二)教学内容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竞争冒险现象及消除办法。

重点与难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第一节逻辑函数的实现

1、用“与非”门实现逻辑函数

2、用“或非”门实现逻辑函数

3、用“与或非”门实现逻辑函数

4、用“异或”门实现逻辑函数

第二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第三节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1、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工作的过程

2、单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多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第四节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与冒险

1、竞争与冒险的产生

2、判别冒险

3、消除冒险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五章中大规模集成组合逻辑构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合逻辑器件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的主要特点及在逻辑设计中的应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

掌握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的特点及应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的区别。

重点与难点: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的特点及应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

第一节编码器

1、普通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优先编码器

第二节译码器

1、译码器的概念

2、变量译码器

3、显示译码器

第三节数据选择器

1、74LS153的逻辑电路、符号及功能

2、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第四节数值比较器

1、两个一位数值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2、多位数值比较器

第五节检错编码及码组校验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课时。

第六章集成触发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逻辑功能

(二)教学内容

掌握基本RS触发器,时钟RS触发器, 时钟D触发器, 时钟JK触发器, 时钟T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逻辑功能。

重点与难点:基本RS触发器,时钟RS触发器, 时钟D触发器, 时钟JK触发器, 时钟T

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功能。

第一节触发器的特点及分类

1、触发器的基本特点

2、触发器的分类

3、时钟触发器的分类

第二节基本RS触发器

1、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2、工作特性

第三节时钟RS触发器的结构、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1、时钟RS触发器电路结构与工作特性

2、时钟RS触发器的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第四节时钟D触发器的结构、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1、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2、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第五节时钟JK触发器的结构、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1、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2、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第六节时钟T触发器的结构、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第七节各种触发器的比较

1、各类触发器的逻辑符号比较

2、各种功能触发器描述表达式的比较

3、触发器的触发方式与结构分类总表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七章同步时序逻辑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二)教学内容

熟悉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重点与难点:熟悉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第一节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模型与描述方法

1、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模型

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描述方法

第二节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1、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

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举例

第三节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1、设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步骤

2、建立原始状态转换图和状态转换表

3、原始状态化简

4、状态编码

第四节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1、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举例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8课时。

第八章异步时序逻辑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脉冲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脉冲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了解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重点与难点: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第一节脉冲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1、脉冲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2、脉冲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第二节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1、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第三节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竞争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课时。

第九章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计数器的分析、设计及应用,寄存器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计数器的分析、设计及应用,寄存器的分析方法。

重点与难点:计数器的分析、设计及应用,寄存器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计数器

1、计数器的分类

2、集成计数器

3、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构成方法

第二节寄存器

1、基本的寄存器

2、集成移位寄存器

3、移位型计数器

第三节计数器的应用

1、脉冲信号分配器

2、序列信号发生器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课时。

第十章可编程逻辑器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ROM的结构与工作原理,RAM的结构及扩展。了解可编程逻辑阵列(PLA)及通用阵列逻辑(GAL)。

(二)教学内容

ROM的结构与工作原理,RAM的结构及扩展。

重点与难点:ROM的工作原理,RAM的结构及扩展。可编程逻辑阵列(PLA),通用阵列逻辑(GAL)。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只读存储器(ROM)

1、只读存储器的分类

2、ROM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ROM的应用

第三节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1、RAM的结构

2、RAM的存储元

3、地址译码方法

第四节可编程逻辑阵列(PLA)

1、FPLA的结构特点

2、FPLA的应用

第五节通用阵列逻辑(GAL)

1、GAL器件的基本逻辑结构

2、输出逻辑宏单元的结构

3、输出逻辑宏单元的工作模式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十一章数字系统设计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系统设计的模型、结构以及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数字系统设计的模型、结构以及设计方法。

重点与难点:数字系统设计方法。

第一节数字系统概述

1、数字系统的基本模型与结构

2、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

第二节用算法流程图描述数字系统

1、算法流程图的符号与规则

2、实例

第三节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十二章数字系统基本算法与逻辑电路实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系统的基本算法设计及对应的逻辑电路的实现方法。(二)教学内容

常用的算法设计及数字处理单元电路设计过程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常用的算法设计及数字处理单元电路设计过程和方法。

第一节算法设计概述1、算法设计中主要考虑的因素

2、硬件结构对算法设计的影响

第二节几种常用的算法设计

1、跟踪法

2、归纳法

3、划分法

4、解析法

5、综合法

第三节算法结构问题

1、顺序算法结构

2、并行算法结构

3、流水线操作算法结构

第四节数据处理单元电路的设计

1、器件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2、设计数据处理单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数据处理单元设计实例

第五节控制器的基本结构与同步问题

1、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

2、系统的同步问题

第六节算法状态机图

第七节控制器的逻辑电路设计

1、传统时序电路设计方法应用于控制器的设计中

2、计数器应用于控制器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课时。

第十三章VHDL语言描述数字系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用VHDL语言描述硬件电路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VHDL的基本结构、基本对象、数据类型、运算符、顺序语句、并行语句、子程序引用、元器件配置以及用VHDL语言描述硬件电路的基本方法。

重点与难点:VHDL的基本结构、基本对象、数据类型、运算符、顺序语句、并行语句、子程序引用、元器件配置以及用VHDL语言描述硬件电路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VHDL语言的基本结构

1、实体描述

2、结构体描述

第二节基本对象、数据类型以及运算符

1、基本对象

2、数据类型

3、常数的表示方法

4、运算符

第三节顺序语句

1、变量与信号赋值语句

2、IF语句

3、CASE语句

4、LOOP语句

第四节并行语句

1、并行信号赋值语句

2、进程语句

3、断言语句

4、生成语句

5、块语句

第五节子程序及其应用引用

1、函数语句的定义与应用

2、过程语句的定义与应用

第六节包集合与库

1、包集合

2、库

第七节元器件配置

1、体内配置

2、体外配置

3、直接例化

4、顶层配置

第八节 VHDL基本逻辑电路设计实例

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2、时序逻辑电路描述

3、状态机的VHDL描述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10课时。

三、考核形式

期末闭卷笔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70%,期中成绩占20%。作业和考勤占10%。

四、教材选用

1、马义忠:《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教材)。

3、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玉龙:《数字逻辑》,高等教育出版社。

5、祝惠芳,徐忠山编:《脉冲与数字电路》,电子科技大出版。

6、宋樟林:《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教程》,浙江大学出版,2000年1月。

7、王毓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8、张申科岳备:《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

9、庞学民:《数字电子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10、白中英:《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科学出版社,2002。

数字内容出版物设计教学大纲

《数字内容出版物设计》教学大纲 I.课程性质 设计师在出版物的版式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页面设置与管理、图文编排、输出以及电子出版物的设计等工作。InDesign 软件可以轻松的和Photoshop、Illustrator、GoLive等软件进行设计配合,既可以满足类似于普通书籍的教学需要,也可以满足类似与杂志、电子出版物等高端设计要求,使制作变为简单。设计师轻松掌握InDesign 软件的基本应用功能后,可以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设计创作当中。 本教程的目的是从设计的角度向学员介绍了出版物理论知识、InDesign 软件使用、宣传画册设计制作和书籍设计制作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学习本书,学习者将会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版式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从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Ⅱ.教程的目的和任务 “InDesign出版物设计培训教程”的培训目的是: 1.了解版式设计基本原理。 2.了解出版物设计的基本流程。 3.InDesign软件的基本操作。 4.了解出版物设计在印刷过程中的输出环节。 5.简单了解电子出版物。 Ⅲ.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包含6部分内容,第1部分为基础知识概述,出版物设计的基础;第2部分为设计流程部分,需要掌握出版物设计的基本流程;第3-4部分是软件部分,解决InDesign软件的基本操作;第5-6部分是实例讲解分析部分则需要读者掌握出版物设计及印刷的项目过程,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项目进行设计。 本课程供授课72学时,其中1/3学时供上机操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以下各章学时安排仅供参考。 第1部分 8 学时 第2部分 8 学时 第3部分 16 学时 第4部分 16 学时 第5部分 12 学时 第6部分 12 学时 Ⅳ.考核目标与考核要求 第1部分出版物设计基础知识 1.了解出版物的发展历程 2.了解出版物的类别与特点 3.了解出版物的各种装订方式的特点 4.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 5.掌握一定的色彩原理

《数字逻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BCim8014 2.课程名称:数字逻辑 3.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Logic 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6.课程使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7.总学时:48学时(其中实验12学时) 8.学分:3 9.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电路基础 二、课程概述 《数字逻辑》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微机原理等硬件类课程的先导课程,它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数字逻辑电路方面的基本方法以及设计电路的能力,为后续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打下基础,也为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介绍逻辑设计的理论基础和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重点讲述组合逻辑电路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对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和调试的能力。要求学生能以逻辑代数为工具,熟练掌握对各类组合电路、同步时序电路、异步时序电路的基本逻辑单元进行逻辑分析和设计,并在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础上,基本掌握数字系统的设计过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电路基础。 三、实践教学安排 第三章组合逻辑 实验学时:6 项目1: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测试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与异或门的逻辑功能 2.熟悉扩展板与主电路板的连接与使用 3.了解测试的方法与测试的原理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 2.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扩展板 3.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 4.相应74LS系列、或74HC系列芯片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 课程设计 班级:计131 学号:201358501144 姓名:吴传文 指导教师:沙丽杰 2014年12月27~29日

目录 第一章功能简介 (2) 正常计时: (2) 整点报时: (2) 校时: (2) 暂停: (2) 清零: (2) 第二章总体结构框图 (2) 第三章各模块框图 (2) 第四章各模块VHDL程序 (3) 第五章仿真图 (9) 第六章下载检验 (10) 第七章心得体会 (10)

第一章功能简介 正常计时:秒(16)、分(16)、小时(12)计数;秒计时的频率为1Hz,数码管用动态扫描实时显示计时的秒、分、小时。 整点报时:逢整点蜂鸣器在“15”分钟的第11、13、秒发频率为512Hz的低音,在“15”分钟的第15秒发频率为1024Hz的高音。 校时:校小时(K1=1),显示小时数码管以4Hz的频率递增计数。 暂停:保持当前时间,暂态显示。 清零:清零当前时间,从零开始重新计时。 第二章总体结构框图 第三章各模块框图 1. 12和16进制框图 2. 动显及蜂鸣器

2 1 第四章各模块VHDL程序 library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fenpin1 is port(clk:instd_logic; clr:instd_logic; y:out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co:outstd_logic); end fenpin1; architecture fp1 of fenpin1 is signal q: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begin process(clk) begin if(clr='0') then q<="00"; co<='0'; elsif(clk'event and clk='1') then if(q="01") then q<="00"; co<='1'; else q<=q+1; co<='0'; end if; end if; y<=q;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资料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基本要求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常用基本的半导体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的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 .掌握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了解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技术。 2 .正确掌握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能够分析由几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小电子电路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精神。 3 .具有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能力,掌握用计算机分析电子电路的新方法。 4 .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会使用常规的电子仪器,会通过实验安装调试电子电路,具有进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5 .具有较强的查阅电子技术资料的能力和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中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多种教学活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在后续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各章节内容及其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半导体元器件、各种常用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等内容。 第 1 章逻辑代数( 4 学时) 数字信号的特点、双值逻辑系统的概念。数字电路描述的数学工具——逻辑代数的运算定理和规则,以及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等内容。 第 2 章集成逻辑门电路( 6 学时) TTL 和 COS 两大类型的逻辑门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参数指标,对常用的几个系列逻辑门,以及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和比较。 第 3 章组合数字电路( 10 学时) 组合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比较器等常用组合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数字逻辑实验教案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 授课教师:姚光顺 授课对象:11网工、计科 授课时间:20XX年2月-2012月7月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20XX年2月 《数字逻辑》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 英文名称:Digital Logic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总学时:16总学分:0.5 开设学期: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原理 一、实验课程简介 数字逻辑实验,是数字逻辑课程教学内容的延伸和加强。在电子产品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对于每一个大学生,具备一定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数字逻辑实验教学是按在相关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所开设的重点技术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中重点、难点的理解,培养其动手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数字逻辑物理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及物理设计中的制作、调试、故障诊断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在实验原理指导下,熟悉和掌握常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功能和在实际中应用的方法,具备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检查与排除电路故障、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分析误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基于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A/D和D/A转换的基本理论而设定。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实验分为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三个步骤: 1、实验预习 1) 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 2) 了解实验环境; 3) 了解实验方法,拟定实验的操作步骤; 2、实验操作 1) 建立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2) 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束前,整理好实验设备,经指导教师验收方可退出实验室 3、实验总结 通过对实验记录的整理,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大学美育2019尔雅答案

绪论 1 【单选题】 《大学美育》课程学习内容的逻辑路径是:A ?A、 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 ?B、 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 ?C、 欣赏美,创造美,发现美、认识美,传递美

?D、 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认识美,传递美 认识美 1 【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是萨缪尔·亨廷顿的著作?B ?A、《尼科马克伦理学》 ?B、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C、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D、论语》 2 【单选题】下面哲学家不属于古希腊时期的是B ?A、格拉底 ?B、卡尔 ?C、拉图 ?D、里士多德

【单选题】下面论述不符合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命题的是:D ?A、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B、美是生活”命题关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C、尔尼雪夫斯基斯基通过“美是生活”命题强调了美的理想性?D、“美是生活”说体现了科学主义精神 4 【单选题】“劳动生产了美”出自马克思的哪本著作?D ?A、《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资本论》 ?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单选题】 在孔子的政治思想里,主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D ?A、 “礼”

?B、 “中庸” ?C、 “仁” ?D、 “兼爱” 6 【单选题】下列内容,哪一项不是出自老子《道德经》C ?A、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B、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C、即世界,世界即我。 ?D、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单选题】冯友兰先生认为什么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A ?A、人生境界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中庸思想 自然美之美育 1 【单选题】从动物的快感进化到人的美感的根本前提是()D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C、性的选择 ?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2 【单选题】

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课程代码:TELE1005 英文名称:Digital System and Logic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5/72 开课学期:第3学期 适用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 后续课程: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课程负责人:黄旭 大纲执笔人:黄旭大纲审核人:X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数字逻辑的基本知识及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建立数字系统完整的总体概念,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以及若干典型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功能及应用,具备一定的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逻辑代数和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1.4】 2、具备对数字逻辑器件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能够对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 辑电路进行描述和分析,能够分析典型脉冲电路、半导体存储器以及数模和模数转换电路的结构和原理,并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和应用对象进行器件和参数的选择。【2.2】 3、具备对数字逻辑电路进行初步设计的能力,能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完 成数字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3.2】 4、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对数字逻辑电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与实验验证。【3.2】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明确本课程知识与能力重点符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

《数字逻辑电路》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电路》教学大纲 开课系:信息工程系 适用专业及学生层次:初中起点 学时:112课时 先修课:电工基础、电子电路 后续课:微机原理、现代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技术 推荐教材及参考教材:《数字逻辑电路》 编写人:XXX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门课程是通讯专业通用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电路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数模和模数转换,数字集成电路应用以及有关实验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第一,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第二,吸收和借鉴各地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专业课教材的编写采用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式。 第三,更新教材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征。 第四,贯彻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业证书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接的政策精神,力求教材内容涵盖有关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技能要求,确实保证毕业生达到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第二,教学中应时刻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第三,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数字电路的特点 (2)明确各进制间的转换规则 (3)掌握基本的逻辑运算 (4)熟悉基本逻辑公式和逻辑定理 (5)掌握逻辑函数化简方法 (6)熟悉逻辑函数的各种表示方法以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7)掌握半导体开关特性 教学内容 (1)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各自特点以及它们的区别 (2)明确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表示方法以及转换时的不同规则 (3)掌握与、或、非三个最基本逻辑运算的逻辑符号、真值表及逻辑功能。(4)熟悉掌握逻辑电路中的运算律和等式的三个规则,了解异或运算的公式(5)熟悉利用逻辑运算规则及各种定律化简逻辑函数——即公式化简法,了解什么是卡诺图,熟练掌握逻辑函数卡诺图化简法。 (6)熟悉逻辑函数的表达式、卡诺图、真值表、波形图、逻辑图的转换方法。(7)掌握半导体二级管的单向导电性,掌握三极管的工作要求,工作在饱和、放大和截止区域的条件要求。 教学建议: 本章是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与今后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应熟练掌握。 第二章逻辑门电路 教学要求 (1)掌握分立元件门电路的基本组成 (2)熟悉TTL集成门电路的特点 (3)熟悉CMOS集成门电路的常用门 (4)明确门电路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掌握与、或、非门的各自特点和功能,熟悉组合后的复合门电路的特点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得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与美学理论知识就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得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得目得,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得基本原理,以及美育得意义、任务与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得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得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发展对美得事物得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与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得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得一代新人 1、教育得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就是要培养做人得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得人。 美育得根本问题就是要培养完美得人格,它就是人得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与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得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得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得学科 1、高校美育得首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得审美观.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正确得审美理想,健康得审美情趣,提高对美得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根本任务,就是要塑造完美得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得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得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得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与谐得发展。 高校美育得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与文学艺术教育方面得课程,开掘与发挥所有课程得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得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得美化与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得任务,了解美育得实施。 第二章美就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得本质问题得代表性观点:美就是理念,美就是主观观念,美就是事物得属性,美就是关系,美就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得本质得意义及局限性。 美得本质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所谓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就是指人在一定得社

数字逻辑系统教案

第3章V H D L基础 一、VHDL的优点 1、用于设计复杂的、多层次的设计。支持设计库和设计的重复使用 2、与硬件独立,一个设计可用于不同的硬件结构,而且设计时不必了解过多的硬件细节。 3、有丰富的软件支持VHDL的综合和仿真,从而能在设计阶段就能发现设计中的Bug,缩短设计时间,降低成本。 4、更方便地向ASIC过渡 5、VHDL有良好的可读性,容易理解。 二、VHDL与计算机语言的区别 1、运行的基础 计算机语言是在CPU+RAM构建的平台上运行 VHDL设计的结果是由具体的逻辑、触发器组成的数字电路 2、执行方式 计算机语言基本上以串行的方式执行 VHDL在总体上是以并行方式工作 3、验证方式 计算机语言主要关注于变量值的变化 VHDL要实现严格的时序逻辑关系 3.1 VHDL 基本语法 Library IEEE; --使用IEEE库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本设计实体开放 IEEE --中 std_logic_1164程序包的所有项目entity eqcomp4 is --实体 port(a, b: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端口定义 equal :out std_logic); end eqcomp4; --实体结束architecture dataflow of eqcomp4 is --结构体

begin --关键字begin equal <= ‘1’ when a=b else ‘0’; --功能描述语句 End dataflow; --结构体结束 3.1.1 组合电路描述 在任何时刻,输出状态只决定于同一时刻各输入状态的组合,而与先前状态无关的逻辑电路称为组合逻辑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1)输出与输入之间没有反馈延迟通路; (2)电路中不含记忆元件。 一、二选一多路选择器 [提问] 二选一多路选择器输入输出关系? [提问] 二选一多路选择器在传统数字电路中的实现方法? 1、根据真值表化简后采用基本门电路数字芯片来实现 2、采用专门多路选择器数字芯片来实现 [分析程序]二选一多路选择器的VHDL程序(例3-1)、(例3-2)、(例3-3),并比较实现同一个功能的三个VHDL程序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用QUARTUSII进行功能时序波形仿真来验证程序实现的功能是否符合二选一多路选择器的功能 3.1.2 VHDL结构 一个VHDL程序具有五个基本元素: –Entity(实体):实体用于描述设计系统的外部接口信号。 –Architecture(结构体):结构体用于描述系统的行为、系统数据的流程或者系统组织结构形式。 –Configuration(配置):配置用于从库中选取所需单元来组成系统设计的不同规格的不同版本,使被设计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 –Package(包集合):包集合存放各设计模块能共享的数据类型、常数、子程序等。 –Library(库):库用于存放已编译的实体、构造体、包集合、配置。

数字集成电路教学大纲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341001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4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数字集成电路是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学位课,该课程为必修专业课。课程主要讲授CMOS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结构、电气特性、时序和功耗特性,以及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与验证方法、EDA前端流程等。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CMOS工艺下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功能、结构、特性; 2.掌握基于HDL设计建模与仿真、逻辑综合、时序分析;熟悉Spice模型; 3.具备将自然语言描述的问题转换为逻辑描述的能力; 4. 具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流程;CMOS逻辑器件的静态、动态特性和Spice 模型;数字集成电路的时序以及互连线问题;半导体存储器的种类与性能;数字集成电路低功耗解决方法以及输入输出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的仿真与逻辑综合。 2.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掌握静态和动态CMOS逻辑器件特性基础上,理解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掌握真值表、流程图/状态机、时序图的分析方法和逻辑设计的基本思想。 3.基本技能:掌握器件与系统的建模仿真方法;具备逻辑描述、逻辑与时序电路设计能力;熟悉电路验证与综合软件工具。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础概念、基本方法和设计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习题和讨论课,并在一定范围内学生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网络资源、参照设计规范及芯片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电路建模语言(SPICE/HDL)和仿真模拟工具软件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验证;采用逻辑综合工具软件进行电路综合;采用时序分析工具进行时序验证。(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大学物理、电路、线性电子线路、脉冲与逻辑电路、EDA技术与FPGA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以及相关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MOS反相器静态特性/开关特性和体效应、组合与时序MOS电路、动态逻辑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建模与仿真验证、数字集成电路逻辑综合)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分析设

数字逻辑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 教学大纲 哈尔滨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字逻辑》 一、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数字逻辑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必修课。 2.数字逻辑是基于数字电路相关知识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知识环节。 3.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由于一方面数字逻辑是一门涉及面较宽的综合性学科,另一方面也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前沿的学科,新的思想、新的理论以及新的方法不断涌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数字逻辑在计算机及其相关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本课在选材、内容组织等方面力求做到: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力图在阐明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也能反映某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本课程分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 本门课程共70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16学时;总学分为3学分。 4.本门课程主要讲授数字逻辑的基本理论及设计原理和相关实践,全面介绍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工作原理、实际应用、技术开发和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学习该知识体系使学生基本掌握该知识体系得理论知识和该知识体系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及该课程体系在计算机硬件知识体系的重要地位。并为将来独立的从事基于计算机硬件知识体系的研究与开发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章基本知识(4学时)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数字量与模拟量的特点,数字电路的特点、应用;了解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的不同之处;掌握不同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带符号二进制数的代码表示;掌握几种常用的编码。 2.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数制及其转换 第三节带符号二进制数的代码表示 第四节几种常用的编码 3.复习思考题: (1)二、八、十六进制数的转换 (2)8421、2421、余三码的组成 (3)格雷码和二进制转换 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12学时)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三项基本定理、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掌握逻辑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真值表法、逻辑式法、卡诺图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掌握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掌握最小项、最大项、约束项的概念及其在逻辑函数化简中的应用。 2.内容提要: 第一节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和规则 第三节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形式与变换 第四节逻辑函数化简 3.复习思考题: (1)利用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对逻辑函数化简。 (2)化简逻辑函数为最小项之和形式。 (3)利用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公式。 第三章集成门电路与触发器(12学时)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门电路的定义及分类方法;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及分立元件组成的与、或、非门的工作原理;了解TTL与非门的工作原理,静态输入、输出、电压传输特性及输入端负载特性,开关特性;了解其它TTL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三态门,OC门)的工作原理及TTL门的改进系列;了解CM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及静态特性;

《大学美育》课程问卷调查表一

安徽新华学院2013-2014第二学期素质教育选修课作业 《大学美育》课程问卷调查表一 说明:本调查表由《大学美育》课程组教师设计,目的在于了解选修该课程学生的基本状况,真实回答是唯一要求,不做最后成绩评定的依据。请同学们认真回答以下问题,作为我们了解情况,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载后打印纸质稿一份,完成后,于第二次上课时交给授课教师。 院系姓名学号年级专业 认真阅读以下题目,在你认定的选项后面画√,可以多选. 1.你的基本状况 性别 A男 B女 专业 A文 B理 C经管 D医药 E艺术 F其他 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 2. 你选修大学美育的目的 A增加审美修养 B获得学分 C其他 3. 你对大学美育课程的理解 A知识学习类课程 B思想品德类课程 C审美教育类课程 D其他 4. 你以前学习过艺术类的课程主要有 A绘画 B音乐 C舞蹈 D书法 E其它 F无 5. 你学习过美育或者美学方面的课程吗? A学习过一段时间 B深入学习过 C听说过 D从来没有 6. 你认为审美教育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有没有作用? A有很大作用 B作用不明显 C没有作用 7. 如果你认为审美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有作用的话,这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拥有关于美的知识 B提升审美能力 C美化日常生活 D改变精神气质 8. 在美育与智育的关系上,你的看法是: A 美育促进智育的发展 B 美育影响智育的发展 C美育和智育没有必然联系 9. 在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上,你的看法是: A美育促进德育的发展 B美育影响德育的发展 C美育和德育没有必然联系 10. 你对着装方面的时尚风格的看法是: A时尚的必定是美的 B时尚的不一定是美的 C时尚的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美的11.在美感和性感问题上,你的看法是: A美感就是性感 B性感包含美感 C美感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性感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 D不清楚二者的关系 12. 分辨一幅人体图片是属于艺术或者色情的主要依据是: A图片表现的是否具有精神方面的美感 B图片表现的是否具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快感C无法区分 13. 你希望在大学美育课程中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 A分清美丑的界线 B能学到与艺术有关的知识(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 C日常生活美化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D提升人的精神品位方面的知识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课程大纲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OE2121017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英文名称:Digital Logic and Digital System Design 学时:60 学分:4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开课学期: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线路 开课院系: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及相关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与配套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实验”课程紧密结合,以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强化实践和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课程讲授、单元实验、综合设计项目大作业、设计报告撰写、研讨讲评等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矩阵中1.1.2.2、1.2.1.2以及2.5、2.6、3.6、4.1、4.2的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和工具。数字电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数制及编码、逻辑代数及逻辑函数的知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的中规模组合逻辑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典型的中大规模时序逻辑部件。EDA设计技术部分,需要了解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学习硬件描述语言,了解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开发过程,掌握EDA 设计工具,培养学生设计较大规模的数字电路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特点和主要目的: (1)本课程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都很强,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工程应用背景。 (2)使学生掌握经典的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3)掌握当今EDA工具设计数字电路的方法。 (4)本课将硬件描述语言(HDL)融合到各章中,并在软件平台上进行随堂仿真, 通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一、本课程的目的。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 美根源于实践之中。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2、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 理解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设计习题答案

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设计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及解答 1.1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十进制数。 (1)(11011) 2 (2) (10010111) 2 (3)(1101101) 2 (4) (11111111) 2 (5)(0.1001) 2 (6) (0.0111) 2 (7)(11.001) 2 (8) (101011.11001) 2 题1.1 解: (1)(11011) 2 =(27) 10 (2) (10010111) 2 =(151) 10 (3)(1101101) 2 =(109) 10 (4) (11111111) 2 =(255) 10 (5)(0.1001) 2 =(0.5625) 10 (6)(0.0111) 2 =(0.4375) 10 (7)(11.001) 2=(3.125) 10 (8)(101011.11001) 2 =(43.78125) 10 1.3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十六进制数 和八进制数。 (1)(1010111) 2 (2)

(110111011)2 (3) (10110.011010)2 ( 4) (101100.110011)2 题1.3 解: (1) (1010111)2 =(57)16 =(127)8 (2) (110011010)2 =(19A )16 =(632)8 (3) (10110.111010)2 =(16.E8)16 =(26.72)8 (4) (101100.01100001)2 =(2C.61)16 = (54.302)8 1.5 将下列十进制数表示为8421BCD 码。 (1) (43)10 (2) (95.12)10 (3) (67.58)10 (4) (932.1)10 题1.5 解: (1) (43)10 =(01000011)8421BCD (2) (95.12)10 =(10010101.00010010) 8421BCD (3) (67.58)10 =(01100111.01011000)8421BCD (4) (932.1)10 =(100100110010.0001) 8421BCD

《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活动大纲

《数字逻辑》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专业限定选修课,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设计方法,作为专业前导课程,为以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组成结构》及其他硬件类课程《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为缺少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先修课程的计算机与信息学科偏软类专业开设,其要求和难度略低于电子信息学科偏硬类专业,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应用和发展及逻辑代数等基本知识,重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等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能力。另外,使学生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初步掌握运用EDA工具及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简单数字逻辑设计,紧跟市场和技术前沿。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1、掌握基本的逻辑代数知识,能够运用物理知识理解二极管、三极管、集成逻辑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 2、能够运用逻辑代数方法表达、求解和优化实际数字电路问题, 3、能够分析小规模、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掌握各种逻辑门、基本触发器、中规模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基本应用。 4、能够利用逻辑门、基本触发器、中规模集成器件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一定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并进行优化。 5、能够应用专业EDA软件设计一定功能的数字系统,并能进行仿真和验证。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五、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支撑课程目标1) 重点内容:数制和编码的概念,各种不同数制间的转换方法,二进制的运算及原、反、补码数的表示及转换,二-十进制代码(BCD代码)。 难点内容:建立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概念,二进制的运算及原、反、补码数的表示。 教学内容:掌握数制及其转换,编码的概念,了解常用码的一些应用,熟悉数字编码的转换。 1.1数字电路逻辑设计概述 1.2数制及其转换 1.3二-十进制代码(BCD代码) 1.4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第2章逻辑函数及其简化(支撑课程目标1、2) 重点内容:逻辑代数的各种表达形式,逻辑代数的三个规则和常用公式,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卡诺图法。 难点内容:简单逻辑命题建立逻辑函数的方法。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0级) 编号:40023600 英文名称: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教研室 总学时:56 学分:3.5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数字滤波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具有初步的算法分析和运用MATLAB编程的能力,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绪论 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应用领域,发展概况和发展局势。 2.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 了解连续信号、时域离散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定义和相互关系;掌握序列的表示、典型序列、序列的基本运算;掌握时域离散系统及其性质,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掌握采样定理、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频谱关系。 3.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掌握序列的傅里叶变换(FT)及其性质;掌握序列的Z变换(ZT) 、Z变换的主要性质;掌握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了解梳状滤波器,最小相位系统。 4.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掌握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定义,掌握DFT、ZT、FT、DFS之间的关系;掌握DFT的性质;掌握频域采样;掌握DFT的应用、用DFT计算线性卷积、用DFT分析信号频谱。 5.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熟悉DFT的计算问题及改进途经;掌握DIT-FFT算法及其编程思想;掌握IDFT的高效算法。 6.数字滤波网络 了解滤波器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掌握IIR-DF网络结构(直接型,级联型,并联型);掌握FIR-DF网络结构(直接型,线性相位型,级联型,频率采样型,快速卷积型)。 7.无限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熟悉滤波的概念、滤波器的分类及模拟和数字滤波器的技术指标;熟悉模拟滤波器的设计;掌握用冲激响应不变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掌握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8.有限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设计 熟悉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掌握FIR数字滤波器的窗函数设计法;掌握FIR数字滤波器的频率抽样设计法;了解FIR数字滤波器的切比雪夫最佳一致逼近设计法。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字电路;后续课程有:DSP原理及应用,语音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