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文字书写体简介

中国古今文字书写体简介
中国古今文字书写体简介

中国古今文字书写体简介

草书:

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它出现较早,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章草”,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字字独立,接近于行草,但对难写之字简化不多,书写不变。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后来楷书出现,又演变成“今草”,即楷书草书,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

今草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尽管草书出现得不比楷书晚),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到了唐代出现了狂草,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是否让人能认清写的是什麽已经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词联”符号,就是把两个字(常见词组)写成一个符号。由于当时书写多是从上到下地竖行书写,词联符号的设计也类似。“顿首”“涅磐”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

日语中的平假名是以汉字的草书形式为蓝本创作的。

现代普遍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著的标准草书(有同名字帖)。

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相传是后汉桓、灵帝时一位书法家刘德升所创,西晋时期的卫恒的《四体书势》里讲:“魏初有钟(繇)、胡(昭)两家,为行书法,具学于刘德升。”可惜刘德升没有留下墨迹。

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楷书:

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

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後,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隶书:

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篆书:

汉字古代书体之一。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甲骨文:殷、周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主要是牛胛骨和鹿头骨)上的文字。全称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

卜辞、贞卜文字、契文、殷契等等。殷、周人崇尚迷信,举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气象、出入、年成等无一不卜,以贞凶吉。卜后即在甲骨上刻下卜辞和与占卜有关之事,为研究殷、商宝贵文献,亦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实证。

甲骨文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一八九九年为王懿荣、刘鹗等发现,后继续出土甚多;又在陕西省周原地区、山西洪赵坊堆村发现一批周人的甲骨文;现约有十余万片之数,分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和日本、美国哈佛大学等地。

龙’字书写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艺

术魅力韵味无穷。我是属龙

的,请大家欣赏“龙”字的书

写。

日字格数字书写规范

按日字格书写0——9个数字的笔顺及规格要求 田字格的一半叫日字格,我们写数字时都是写日字格的,而且要写一个空一格,一行写8个。例: “1”的写法: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要直) “2”的写法: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左上中——上中——右上中“要圆”——左下角“要直”——右下角“要平”) “3”的写法: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向右不碰线,略成半圆(比2上端的半圆小),再向中间,在虚线以上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线,弯弯地到左碰线为止。上下都是大半个圆圈,但下面比上面大。(上半部和2一样,左上中——上中——右上中——横中线中——右下中——下中——左下中) “4”的写法:从上线当中起,向左斜线到下格1/3处,碰左线后再横过去,向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直下不碰右线,到下面碰底线。。(上中——左下中上部——右下中部右上角——下中) “5”的写法:从左上线微斜向左到中格略上角,再向右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限到碰左线为止。上面一行平上线下面一点,向右碰右线。。(上中——左中——横中线——右下中——下中——左中下) “6”的写法: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划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再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虚线,不能把圆写得太小。 “7”的写法:平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弯斜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下线。“8”的写法:从右向上到左一个半圆,另向右下,碰右线、下线、左线、回上去,在虚线以上和原线相交、直线到右上角附近与起笔的地方稍离开一些为止。(8是不封口的)“9”的写法:上面一个圆是长圆,稍斜些,但四角碰线,在右上角附近向左下一竖到下线中间。 “0”的写法:从上线中间起,作弧线向左碰线,作弧线碰下线,向上作弧形碰右线,作弧形向上与起点相交。 各个数字具体写法可分别参照数学书第16、30、40、51各页。

独体字作偏旁部首的变化规律

独体字作偏旁部首的变化规律 在汉字中,绝大多数独体字可以作合体字的组成部件,成为偏旁部首。但 在其书写时,应该知道独体字单独书写,可以按自身的形体舒展本来的笔画, 而独体字作偏旁部首时,情况就有了变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同处在一个 方块字里,部件与部件之间不可 能不受到同一空间位置和整体美感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书写是否便捷的制约。 因此,独体字作偏旁部首在合体字中与其他部件同处在一方块字内的时候,它 就不得不引起或多或少字形或某些笔画的变化。 通过对许多合体字的分析,便可以发现独体字作为合体字的组成部件时改 变百家乐形体是有缘由的。其一,是书写的需要。如合体字“地”左旁是底下 带横的独体字“土”,底横须变成提。当写完最后一提时,书写右边的部件起 笔正好又高于此笔末端,书写速度又快又方便。其二,是结构的需要。合体字 讲究结构要紧凑,“土”作为提土旁时,与横等长的提所占宽度比横所占的宽 度要窄,所以整个合体字的左右两部分就搭配紧凑协调了。再说“雨”作字的 上部构字部件时,左边的竖变成点,横折钩变成横钩,这样,与下边的部件搭 配才协调自然。其三,是美观的需要。有些独体字作合体字的组成部件时,个 别笔画稍加改动,则要比原来的字形更美观。如“送”字中的独体字“关”作 为合体字的部件时,右边的捺变为点,整个字更美观。 独体字作合体字的组成部件的变化情况相当复杂,我们总结出大体以下几 种规律(每种规律中只举出例字,不包括此规律中的所有汉字)。 1.底横变提。这类独体字最后一笔是横画,把它们用于字的左边或相对于右边而言的左边构成合体字时,最底一横变为提。如: 生:甥一:武或颤 正:政土:地致街 豆:豌马:驰驶验 且:锄王:理玩珠 血:衅车:轼软载 佥:剑止:此些御 业:邺工:功式劲 丘:邱子:孩敦勃 鸟:鸵牛:牡牧物 直:矗立:站靖飒 里:野耳:职取聊 金:鑫.鱼:鲜鲸鲍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黑”字在合体字左位时,下面的横变成提,如“默”、“黔”、“黯”等字;“女”字在合体字的左位时,上面的横变成提,

日字格数字书写规范

日字格数字书写规范

按日字格书写0——9个数字的笔顺及规格要 “1”的写法: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要直) “2”的写法: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左上中——上中——右上中“要圆”——左下角“要直”——右下角“要平”) “3”的写法: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向右不碰线,略成半圆(比2上端的半圆小),再向中间,在虚线以上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线,弯弯地到左碰线为止。上下都是大半个圆圈,但下面比上面大。(上半部和2一样,左上中——上中——右上中——横中线中——右下中——下中——左下中) “4”的写法:从上线当中起,向左斜线到下格1/3处,碰左线后再横过去,向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直下不碰右线,到下面碰底线。。(上中——左下中上部——右下中部右上角——下中) “5”的写法:从左上线微斜向左到中格略上角,再向右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限到碰左线为止。上面一行平上线下面一点,向右碰右线。。(上中——左中——横中线——右下中——下中——左中下) “6”的写法: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划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再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虚线,不能把圆写得太小。 “7”的写法:平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弯斜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下线。 “8”的写法:从右向上到左一个半圆,另向右下,碰右线、下线、左线、回上去,在虚线以上和原线相交、直线到右上角附近与起笔的地方稍离开一些为止。(8是不封口的) “9”的写法:上面一个圆是长圆,稍斜些,但四角碰线,在右上角附近向左下一竖到下线中间。 “0”的写法:从上线中间起,作弧线向左碰线,作弧线碰下线,向上作弧形碰右线,作弧形向上与起点相交。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段路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观后感作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暑假的第一天,杨老师带我们去夏令营活动----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江泽民爷爷写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七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后面就是文字博物馆的大门,形状好像是一把大大的钥匙矗立在那里让我们去开启文字的殿堂。文字博物馆又像一座金字塔,但是没有尖,看上去雄伟而壮观。 我们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投影屏幕,里面播放着整个文字博物馆的简介,往里走就看到一个个甲骨文还有一些考古员的工具。我最喜欢第二层了,这里有可以用手在上面写字的电脑,,你想写什么字都可以都是工工整整的,还有一些电子书,只要在上面用手一挥就可以翻页了,还有一副五十六个民族人物的巨画和各种民族的语言文字课本,让我们了解到我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中国就有这么一个文字博物馆而且在我们安阳.我为中国的文化感到骄傲.更为安阳感到自豪.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观后感篇2放暑假的时候,我姨姨夫带姥姥、姥爷、妈妈、我和飞飞一起去玩。 我们先去了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的桃花谷,哪儿的风景真美呀,

然后我们还去了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我认为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最好玩了。 博物馆一共分为三成,第一层讲的是甲骨文的出现时间和发现过程,第二层讲的是甲骨文的来历和制作方法,第三层讲的是文字的发展和各个民族的文字。 一层:甲骨文一殷商时期就被发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的“龙骨”片上发现有古文字,于是开始了对此的搜集和研究。 二层: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绵延使用了一段时期。 三层:现代汉字的发展,也许炎黄子孙根本不曾留意,随着现代信息资讯科技的迅猛发展,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赖以传承和延续的工具;;;古老的汉语言文字,在目前以英文为主导的现代信息资讯世界,正面临激烈挑战。香港文化传信集团有限公司以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几年来,他们投入巨资,组织力量,刻苦攻关,奋勇拼搏,终于使这种被动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并转危为安。该公司及“奇人”朱邦复,从事汉字研究30余年,发明了“仓颉输入法”、首创

日字格数字书写规范标准

按日字格书写0——9个数字的笔顺及规格要 “1”的写法: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要直) “2”的写法: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左上中——上中——右上中“要圆”——左下角“要直”——右下角“要平”) “3”的写法: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向右不碰线,略成半圆(比2上端的半圆小),再向中间,在虚线以上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线,弯弯地到左碰线为止。上下都是大半个圆圈,但下面比上面大。(上半部和2一样,左上中——上中——右上中——横中线中——右下中——下中——左下中) “4”的写法:从上线当中起,向左斜线到下格1/3处,碰左线后再横过去,向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直下不碰右线,到下面碰底线。。(上中——左下中上部——右下中部右上角——下中) “5”的写法:从左上线微斜向左到中格略上角,再向右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限到碰左线为止。上面一行平上线下面一点,向右碰右线。。(上中——左中——横中线——右下中——下中——左中下) “6”的写法: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划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再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虚线,不能把圆写得太小。 “7”的写法:平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弯斜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下线。 “8”的写法:从右向上到左一个半圆,另向右下,碰右线、下线、左线、回上去,在虚线以上和原线相交、直线到右上角附近与起笔的地方稍离开一些为止。(8是不封口的) “9”的写法:上面一个圆是长圆,稍斜些,但四角碰线,在右上角附近向左下一竖到下线中间。 “0”的写法:从上线中间起,作弧线向左碰线,作弧线碰下线,向上作弧形碰右线,作弧形向上与起点相交。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四实小宋家和 3月1日,星期天,晴。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开车来到了安阳中国文字博物 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鎏金的博物馆建筑,气势恢宏。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名北边是“字”门,它采用了甲骨文中“字”的字形建造而成。过了“字”门就是广场,广场两侧是用玻璃镶嵌保护的各种复制的甲骨文,在广场上有很多白鸽,朝着我们“咕咕咕”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们。 接着我们走进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大厅。大厅正中挂着一个很大的电子屏幕,上面不断地重复播放着对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一些介绍;迎着大厅是用朱红写的繁体“论语”两个字,上下排列被警戒线保护着,大厅南面墙上挂着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一片甲骨惊天下”几个字;大厅东面是中国书法简史,介绍了我国书法的形成、发展历史;大厅西面则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介绍的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一楼的展厅展示的是甲骨文的发掘过程。来到二楼展厅,众多的甲骨文字便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和妈妈试着认这些甲骨文字,有些“日”“水”等象形文字偶尔也能认对一个;再往前走,陈列的是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有的是用来喝酒的,有的是用来煮饭的,有的是用来制作瓷器的,有的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有的是用来

打仗的,各种用途,它们上面多多少少也都有文字,是从全国各地文物博物馆汇集到此的,这上面的文字被称作金文。 在三楼展厅,我们看见了许多雕像,有一处是反映古代人们制陶的场景,有的挖泥、有的做坯,有的烧火、有的打磨、成品被运走销售。在一个展厅我们还看到了制作纸张的工艺,它是西汉的蔡伦发明的,用竹子经过浸泡、锤桨、蒸煮、压制成纸。想一想,蔡伦真的很伟大啊,如果没有造纸术,我国的历史文化还不知道怎样传承下来呢。 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啊!

独体字结构教学

独体字结构教学 第一课独体字结构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独体字中两种结构的写法,学习书写取中结构的字和偏斜结构的字,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独体字的两种结构的写法;写偏斜结构的字,主笔不要过斜,使字的重心稳定。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背“写字歌”,强调书写双姿。 二、出示“中、结、折、主、飞、稍、斜、勿”。请学生们找出其中的独体字,并分析独体字的特点:独体字,直接由笔画组成,一般笔画较少,分取中结构的字和偏斜结构的字。 三、学习书写取中结构的字。 1、找出取中结构字的特点:中间竖是主笔,要直,两侧笔画要相称。 2、习书写:中、木、平、水、主 中:长竖要垂直,位于字的中心。 木:横较短,撇、捺相称。 平;点撇相称,撇起笔稍高。 3、练习书写。 四、学习书写偏斜结构的字。 1、说说写偏斜结构的字的要领:主笔不要过斜,使字的重心稳定。 2、学习写左偏斜的字:“夕”、“力”、“户”、“勿”。 3、学习写右偏斜的字;“飞”、“戈”、“气”、“式”(主笔向右偏斜) 五、学生练习书写并进行行款练习。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上下结构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上下结构的字的规律,学习书写上窄下宽和上宽下窄的字,学习上下结构字的行款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书写时要使上下结构的字上下对正,宽窄适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二、指名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找出这类字的规律,并说说书写要求。

规律:上下结构的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有的上窄下宽,有的上宽下窄。 要求:书写时要使上下对正,宽窄适当。 三、学习书写上窄下宽的字。 1、出示上窄下宽的字:志、支、星、实、泉、笔、辈 2、读一读,说说书写这些字应注意什么?(先说后书写) “志”首横偏上居中,下部托正上部。 “支”撇捺舒展,左右相称。 “星”横的间隔均匀,末横要长。 “泉”下部右撇起笔要高。 “笔”上部左低右高,下部底横较长。 “辈”横的间距要匀,下横要长。 3、学生练习书写以上几个字和与上面几个字结构相同的字。 四、学习书写上宽下窄的字。 1、出示上宽下窄的字:分、学、金、皆、春、努 2、同位互相分析这些字的写法。 3、练习书写以上的字。 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行款练习中去。 六、教师小结。 第三课上中下结构 教学目的: 帮助学 生认识上中下结构字的特点,掌握这类字的书写规律;学习书写上部较宽的字:意、章,学习书写中部较宽的字:苦、等、墨、茶、举、餐;学习书写下部较宽的字:克、草、率、篮、蕉、慧等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清上中下结构的字的最宽部分,书写时上中下三部分要对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说说上中下结构的字的特点:上中下结构的字由三部分组成,每个字都有最宽的部分,写这类字要注意上中下三部分对正。 三、找出字帖中上中下结构的字的最宽部分,说说其上部的特点。 上部最宽:意、章中部最宽:赛、餐、崇 下部最宽:篮、蕉、慧 四、学习书写上部最宽的字。 意上部下横要长 章上部下横长并与中、下部横间隔均匀。 五、分四人小组分析中部最宽和下部最宽的字的写法。

(完整版)独体字大全归纳(拼音、笔画、偏旁)

独体字大全归纳(拼音、笔画、偏旁) 一、按读音分 ①独体字: A : 凹āo B : 卜b ǔ 、不b ù 、本b ěn 、白b ái 、卞bi àn 、丙b ǐng 、必b ì 、半b àn 、八b ā 、币b ì 、秉b ǐng 、巴b ā 、匕b ǐ 、办b àn C :成ch éng 、厂ch ǎng 、尺ch ǐ 、才c ái 、寸c ùn 、出ch ū 、亍ch ù 、产ch ǎn 、叉ch ā 、虫ch óng 、串chu àn 、丑ch ǒu 、斥ch ì 、蚩ch ī 、 川chu ān 、匆c ōng 、车ch ē 、长ch áng 、乘ch éng 、重zh òng 、垂chu í 、斥ch ì 、承ch éng 、册c è D :刁di āo 、丁d īng 、电di àn 、东d ōng 、丹d ān 、氐d ǐ 、刀d āo 、大d à E :耳ěr 、二èr 、儿ér F :飞f ēi 、甫f ǔ 、夫fu 、弗f ú 、丰f ēng 、方f āng 、凡f án 、父f ù G :个g è 、弓g ōng 、艮g èn 、更g èng 、工g ōng 、丐g ài 、干g àn 、果gu ǒ 、瓜gu ā 、戈g ē 、甘g ān 、革g é H :禾h é 、户h ù 、火hu ǒ 、乎h ū 、互h ù J :击j ī 、井j ǐng 、戋ji ān 、夹ji á 、柬ji ǎn 、甲ji ǎ 、巾j īn 、斤j īn 、臼ji ù 、孓ju é 、孑ji é 、几、九j īj i ǔ 、久ji ǔ 、及j í 、韭ji ǔ 、 巨j ù 、兼ji ān 、己j ǐ K :开k āi 、亏ku ī 、口k ǒu 、卡k ǎ L :龙l óng 、两li ǎng 、立l ì 、来l ái 、良li áng 、里li 、了le 、乐l è 、力l ì 、吏l ì 、隶l ì M :民m ín 、木m ù 、末m ò 、门m én 、矛m áo 、米m ǐ 、目m ù 、皿m ǐn 、毛m áo 、母m ǔ 、乜ni è N :廿ni àn 、乃n ǎi 、牛ni ú 、年ni án 、农n óng 、女n ǚ

独体字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独体字(八)的教学设计 向阳中心小学吴小花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书写能力,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2、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 上下有横的独体字写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出示钢笔书法作品欣赏,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2、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3、同学们说出了老师的心声,我也希望自己能写出这样漂亮的字来,那要怎么样做才能把字写好呢? (设计意图:写字课要激发学生赏字写字的兴趣,环节的设计很重要,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中陶冶情操,初知“书法”的概念,激发写字兴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复习坐姿:身正、肩正、臂开、足安。 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 3、齐读《写字歌》 (设计意图:要上好写字课,首先要强调学生的双姿,即坐姿和握笔

姿势,这是写好字的前提,让学生复习写字姿势儿歌,在课中不厌其烦的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以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出示汉字“牛”、“立”。 2、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字是独体字,上下有横,而且上短下长。 3、介绍独体字的书写规则: (1)重心平稳 (2)横平竖直 (3)突出主笔 (4)斜正相宜 (5)疏密均匀 (6)大小适当 4、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使学生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5、教师范写“牛”、“立”。 (1)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一起把这两个字写到田字格中。(师范写生书空,边写边说该注意的地方) (2)范写: “牛”:长短两横要平,竖长,居中,直而正。 “立”:上点居中,中间点、撇对称,下横长而平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使学生清楚看到起笔、运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6、临写“牛”、“立”。 (1)师:下面就请你们描一个,仿写一个。注意:字在格子中央,上下左右空白相等。 (2)复习写字姿势 (3)学生练习,巡视圈点。 (4)挑选两位同学的,请学生点评。 (5)出示评价标准

数字1-10在日字格里的书写笔顺及规格要求

数字1-10在日字格里的书写笔顺及规格要求“0”的写法:从“日”字格的上线中间起,作弧线向左碰线,作弧线碰下线。向上作弧线碰右线,作弧形向上与起点相交。 “1”的写法:从“日”字格的右上角附近起笔,斜线直直地到左下角附近落笔。 “2”的写法:起笔不碰“日”字格的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3”的写法:起笔不碰“日”字格的左线,向上碰线。向右碰线略成半圆,再向中间,在虚线以上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不碰线,弯弯地到左碰线为止。上下都是大半个圆圈,但下面比上面大。 “4”的写法:从“日”字格上线中间偏左一点起,向左斜线到下格(“日”字格中虚线的下方一些),碰左线后再横过去,向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一半不到的地方向下,斜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的写法:从“日”字格上线一半不到的地方,向左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上面一横平,在右上线下面一点,向右碰线。 “6”起笔从“日”字格的上线中间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在”日”字格的虚线下碰左线,再碰底线,绕圈向上,碰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略超虚线。 “7”靠近上线,起笔从“日”字格的左上角直到右上角,再斜折到下面,并在下面的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落笔。

“8”从“日”字格的右线上方起笔,画弧向上碰线,再到左(不碰线)画弧成一个半圆,拐向右下,碰右线、下线、左线,回上去,在虚线以上和原线相交,直到右上角附近与起笔的地方稍离开一些为止。8是不封口的。 “9”从”日”字格右线上方一点起笔,在”日”字格的上面一格画一个长圆,稍斜些,而且四边要碰线,在右上角附近向左下再一竖到下线中间。

安阳文字博物馆

安阳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文化历史名城——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自项目启动以来,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7年11月29日,一期工程正式开工,预计2009年年底建成开馆。 建设背景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安阳市作为河南省的省辖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并被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殷墟的所在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小屯一带),历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其都城遗址于2006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 为了更好地保护殷商遗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001年4月20日,安阳市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在殷墟申报过程中,鉴于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中,除大量的甲骨文外,许多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也有文字,在展示悠久的中华文字和文明方面具有显著资源优势,安阳市委、市政府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建议,筹划建设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文字博物馆。郑州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家王蕴智先生也给时任省长的李克强同志写信,建议建设一座文字博物馆。李克强同志将王蕴智的信件批转给安阳市委、市政府,并批示同意文字博物馆建在安阳。2002年8月14日,李克强省长在安阳调研时,要求文字博物馆建设要尽快立项,并作为河南省政府督办的重点项目予以全力支持。 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赴安阳考察,明确指出:“建立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个创意好,有新意,而且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建立中国文字博物馆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是必要的。要把中国文字博物馆办成国家水准的博物馆,不能仅限于安阳,限于河南,要成为国家级的博物馆,并把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发展及有关词语典故都反映出来。”2007年8月24日,李长春同志再次对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的重大文化工程,它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文字博物馆建设成为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国家的汉字文化中心和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平台。要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承办方(河南省政府)要全力以赴,文化部、中宣部要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把文字博物馆建设成高水平的国家级博物馆”。 2004年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京听取中国文字博物馆筹建工作情况汇报时指出:文字博物馆可以再现中华文化的源头与辉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有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2008年4月14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亲临中国文字博物馆工程现场视察时指出:“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文化和文明的民族工程、历史工程、国家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程的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很高要求,建设中国文字博物馆,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千方百计把工程建设成国家和世界一流的工程,让子孙后代、千秋万代从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2005年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安阳文字博物馆冠名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5〕94号文件,批示“拟在河南安阳建设的文字博物馆名称可定为‘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2007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河南中国文字博物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 (2)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 一、汉字书写基础知识 初中生要写好硬笔行楷字,从书写技法上讲,关键的有两条,一是笔画,即要掌握好自然连带这一最基本的笔画组合规律;二是结构,即要掌握好笔画之间的搭配、布白。总的来说,写好笔画是为结构服务的。因此,归根结底是要写好结构。这就好比画一个人的头像一样,最重要的是把五官合理地安排在脸的轮廓当中。这也好比盖房子一样,准备好砖瓦、木料固然重要,但要把房子盖好,最重要的是设计好房屋的结构样式。因此有人也把结构叫做“间架”。 从结构上讲,汉字可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种。独体字也叫单体字,它是由基本笔画、部件组成的字。从外形看,汉字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形状。一个字是什么形状,就要写成什么形状;尤其是独体字,明确其大致形状十分必要,因为这是行楷字书写端庄、美观的基础。 1正方形。这样的字形状方正,没有明显的主笔(一个字中最主要的一笔)。如:用、正、门、习等字。正方形的字不要写得太大。 2长方形。相对于正方形来说,横短竖长,没有其他伸展的笔画,体态瘦长。这样的字要顺其自然,横向笔画宜短而轻快,竖向笔画宜长而挺拔,切忌写成正方形。如:耳、目、月、自等字。 3扁方形。横长竖短,没有撇捺等伸展的笔画,形态扁。不要写成正方形。如:皿、血、四、二等字。 4正三角。形态上尖下平,构图像金字塔,很稳重。如:上、土、久、止、人等字。 5倒三角。形态上平下尖,书写时不要偏坠、斜向一方。如:丁、了、甲、下等字。 5梯形。主笔在字的下面,上窄下宽,书写时下部笔画要舒展。如:丘、反、无、兄、益等字。 6倒梯形。主笔在字的上面,上宽下窄。书写时上部的笔画要拉开,下面的笔画要对正。如:言、万、贾、田等字。 7圆形。主笔在字的中间,中间部分伸展,笔画四周形成向心内聚之势。如:面、要、头、赤等字。 8棱形。中间宽、上下尖。如:中、申、个、十等字。 9左斜形。字的支撑点在右下角,有自左上向右下取势之感。如:戈、气、飞等字。 10右斜形。字的形态自右上往左下取势,有向右倾斜之感,书写时应斜中求正。如:夕、少、户、万、力等字。 在书写独体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相对来说,独体字笔画比较少,书写时一定要注意重心平稳。字的重心是支撑字的份量的中心点,重心平稳,字才能立得住,才能斜中求正,字自然也会端正平稳。 二、很多独体字两边都有撇捺斜形笔画,书写时要注意两边的笔画搭配起支撑作用,整个字才显得端正舒展、美观大方。 三、尽管硬笔字的书写笔画粗细反差不是很大,但一个字的笔画也要有轻有重,有细有粗,尤其是个别笔画在折处、捺处、钩处、起笔和收笔处都宜粗重,这样字才显得富有弹性。

1——10个数字的在日字格里的标准写法123书写日字格

1——10个数字在田字格里的标准写法 一、首先,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正确的书写姿势十分重要,它是写好数字的前提,也有利于保护幼儿的视力及身体正常发育。因此,从开始学习书写时就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家长和教师应协调一致,严格要求,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坐姿的基本要求是:两脚自然平放地下,身子坐正,头要直,胸部和桌边保持约一拳头的距离,纸放正,左手轻轻按住纸,右手握笔。 握笔的要领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这三个手指握笔,手指握笔部位约离笔尖两手指宽,小指轻触纸面作为支点。 二、其次,要注意书写格式及笔顺。 幼儿学习书写数字,一般运用“田字格”本(或日格本),首先向孩子说明“田”字格的上下左右部位,字体要写满左边的上下两格(也就是第一个“日”字格),但不能出格。然后根据每个数字讲解书写的顺序,即从何处起笔,向什么方向运笔,如何拐弯等。 三、最后,指导幼儿正确书写。 先进行讲解示范让幼儿熟悉笔顺和笔划,再请幼儿在田字格本上试写两遍,然后家长检查评议,再一次帮助幼儿掌握书写要领。 1、“1"象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 2、“2”象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3、“3象耳朵,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 4、“4”象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5”象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

独体字的结构

在汉字中,有独体字结构和合体字结构。独体字,是由几个基本笔画构成的,这类字既没有偏旁又没有部首和其它结构。如上、中、下、大、小、本、木、日、月、勿、田、用、成等等,都是独体字。独体字一般笔画比较少,但笔画越少越比较难写好。有的要疏密得当,有的要长短适宜,有的要搭配相宜,有的要掌握重心。 一、要疏密得当。比如写“东”字,上边的“一”笔画比较松散,中间的笔划比较密,要想把字写好,笔画要稍瘦一些,下边的宜肥一些,这样看才比较得体。还有“身”字,“身”上边要写得密集一些,下边的一撇要写得疏一些,这样才显得得体。 二、要安排匀称。匀称,就是要照顾笔画间的距离,不要顾此失彼。比如写“生”字,这个字的第一笔“丿”与“三”和“丨”安排匀称了,写出来才自然得体。“王”字和“三”也是一样。“三”第一笔横要长于第二笔的横,第三笔的横要长于第二笔的横,而三笔的横间距相等,写出来才比较好看;如果写成前两横与后一横间距不一样,或上横与中横间距大,都不好看。“正”、“川”、“亚”、“田”、“日”、“甘”等字,都属于这类字。 三、要搭配好。这类字一般指左右带有撇、捺和斜钩的字。如“人”、“太”、“来”、“尺”等字。属于左撇右捺的字要搭配好,一要呼应,二要匀称。如最简单的“人”字,写了第一笔“丿”以后,右笔的“■”搭配好就美。如两笔搭配不好,写得不呼应而又不匀称,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左竖和右斜钩的字,如“九”字,第二笔的“■”要与第一笔的“丿”相呼应,又不显得偏斜。

四、要掌握重心。人之所以能走、能跑,是因为掌握了重心,才不会跌倒。字,也是一样,比如写“方”字,写横下笔要左轻右重,从左向右上方,呈5度左右角,在点与横的交点处起笔,以45度的角度撇去。横折钩与撇的搭配合理才会使整个字重心平稳。横折钩要偏向右一些,然后再向左上方挑上去,就比较好看。“戈”、“式”、“户”、“少”、“厂”等字也是一样,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重心。特别是偏、斜比例失调的字,写好了,就跟人们看体操和杂技一样,惊险而俊美。总之,笔画少的字宜肥、宜丰满些;但肥和丰满并不等于臃肿;笔画多的宜匀称、清晰,但匀称清晰并不等于纤细、单薄。 独体字由下列几种组合关系构成: 1、离散关系:即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互不接触,例如“八、、心、六”等字。 2、连接关系:即笔画与笔画互相连接,例如“工、入、下、正、月、几、己、韭”等字。 3、交叉关系:即笔画与笔画之间互相交叉,例如“十、卅、丈、夫、井、车、力”等字。 4、综合关系:即离散、连接、交叉等多种关系综合在一起,例如“本、无、手、牛”等字。

文字博物馆导游词

文字博物馆导游词 【篇一:文字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本】 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词完整版本 中国文字博物馆语音导览讲解词 (1)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立足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是一座面向国内、 国际开放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您现在走进的是前厅,这是入馆参 观的过渡空间。你一定会注意到我们的馆名。这是前国家主席江泽 民同志为中国文字博物馆题写。背景上的文字随机选自《康熙字典》,体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请您走进序厅。序厅共有四面浮雕。北面表现中国文字 载体发展史。最上面的是史前陶文。往下依次是甲骨文、金文、石 鼓文,最下方是书写在纸张上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反映了汉 字从陶器刻画、甲骨契镂、到铸于铜、勒于石,最终发展到纸张书 写的历程。东面浮雕表现汉字字体演变的一个轮廓,某种意义上也 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南面浮雕表现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 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我们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西面浮雕集中表现 各少数民族文字,选择的是主要少数民族的比较典型的吉祥话语。 有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还有一些现在不再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四块浮雕的内容浓缩了中国文字的概况,表现了中国文字的丰 富多彩和源远流长。浮雕旁边的天然石材有竖向的凹槽,远远看去,好似古代的竹简。黑白灰的颜色搭配也象征着中国的水墨书法。房 顶上的苍穹代表了天空,周围的灯饰象征着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接下来,请您走进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 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 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和中 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穿 越时空,至今仍在使用并且充满活力。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 献记载并最早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这里迄今为止已 经发现了约13万片刻辞甲骨,记录了商王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科学等多方面的信息,为研究商代 社会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甲骨文记录了这个王朝许多早已 被时间湮没的故事,已经成为古今安阳的符号。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教案 但家庙中心校孟祥胜 一、汉字书写基础知识: 初中生要写好硬笔行楷字,从书写技法上讲,关键的有两条,一是笔画,即要掌握好自然连带这一最基本的笔画组合规律;二是结构,即要掌握好笔画之间的搭配、布白。总的来说,写好笔画是为结构服务的。因此,归根结底是要写好结构。这就好比画一个人的头像一样,最重要的是把五官合理地安排在脸的轮廓当中。这也好比盖房子一样,准备好砖瓦、木料固然重要,但要把房子盖好,最重要的是设计好房屋的结构样式。因此有人也把结构叫做“间架”。 (一)从结构上讲,汉字可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种。独体字也叫单体字,它是由基本笔画、部件组成的字。从外形看,汉字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形状。一个字是什么形状,就要写成什么形状;尤其是独体字,明确其大致形状十分必要,因为这是行楷字书写端庄、美观的基础。 1、正方形。这样的字形状方正,没有明显的主笔(一个字中最主要的一笔)。 如:用、正、门、习等字。正方形的字不要写得太大。 2、长方形。相对于正方形来说,横短竖长,没有其它伸展的笔画,体态瘦长。 这样的字要顺其自然,横向笔画宜短而轻快,竖向笔画宜长而挺拔,切忌写成正方形。如:耳、目、月、自等字。 3、扁方形。横长竖短,没有撇捺等伸展的笔画,形态扁。不要写成正方形。 如:皿、血、四、二等字。 4、正三角。形态上尖下平,构图像金字塔,很稳重。如:上、土、久、止、 人等字。 5、倒三角。形态上平下尖,书写时不要偏坠、斜向一方。如:丁、了、甲、 下等字。 6、梯形。主笔在字的下面,上窄下宽,书写时下部笔画要舒展。如:丘、反、 无、兄、益等字。 7、倒梯形。主笔在字的上面,上宽下窄。书写时上部的笔画要拉开,下面的 笔画要对正。如:言、万、贾、田等字。 8、圆形。主笔在字的中间,中间部分伸展,笔画四周形成向心内聚之势。如: 面、要、头、赤等字。 9、棱形。中间宽、上下尖。如:中、申、个、十等字。 10、左斜形。字的支撑点在右下角,有自左上向右下取势之感。如:戈、气、 飞等字。 11、右斜形。字的形态自右上往左下取势,有向右倾斜之感,书写时应斜中求 正。如:夕、少、户、万、力等字。 (二)在书写独体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相对来说,独体字笔画比较少,书写时一定要注意重心平稳。字的重心是

日字格数字书写规范

日字格数字书写规范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按日字格书写0——9个数字的笔顺及规格要求 田字格的一半叫日字格,我们写数字时都是写日字格的,而且要写一个空一格,一行写8个。例: “1”的写法: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要直) “2”的写法: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左上中——上中——右上中“要圆”——左下角“要直”——右下角“要平”) “3”的写法: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向右不碰线,略成半圆(比2上端的半圆小),再向中间,在虚线以上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线,弯弯地到左碰线为止。上下都是大半个圆圈,但下面比上面大。(上半部和2一样,左上中——上中——右上中——横中线中——右下中——下中——左下中) “4”的写法:从上线当中起,向左斜线到下格1/3处,碰左线后再横过去,向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直下不碰右线,到下面碰底线。。(上中——左下中上部——右下中 部右上角——下中) “5”的写法:从左上线微斜向左到中格略上角,再向右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限到碰左线为止。上面一行平上线下面一点,向右碰右线。。(上中——左中——横中线——右下中——下中——左中下) “6”的写法: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划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再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虚线,不能把圆写得太小。 “7”的写法:平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弯斜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下线。“8”的写法:从右向上到左一个半圆,另向右下,碰右线、下线、左线、回上去,在虚线以上和原线相交、直线到右上角附近与起笔的地方稍离开一些为止。(8是不封口的)“9”的写法:上面一个圆是长圆,稍斜些,但四角碰线,在右上角附近向左下一竖到下线中间。 “0”的写法:从上线中间起,作弧线向左碰线,作弧线碰下线,向上作弧形碰右线,作弧形向上与起点相交。 各个数字具体写法可分别参照数学书第16、30、40、51各页。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报告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安阳市东郊,2013年12月6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中国文字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这里展示着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展现着中国的兴衰史,也是中国发展的创新史。 在安阳出土了一些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形成体系的文字,这些甲骨出土于商后期的都城所在地今河南安阳殷墟。在这里先后近百年时间共发现十几万片刻辞甲骨,这些文字记录了当时很多的政治﹑经济等信息,对当时的历史研究来说有很大的价值。 在文字博物馆的墙上展示了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展览馆以一片甲骨惊天下开始向我们展示中国文字的发展,中国的文字发展也是从神话造字传说开始,到现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这应该是中国文字的开始。顺着文字的发展中国的文字走向秦朝的大一统,行成了中国统一的小篆这种文字开始通行全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文字变得更加简化出现了隶书﹑楷书,行书,这些文字都顺应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在讲解员的讲述当中不时的为我们讲解文字背后的故事,在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讲解员进行了详细的讲说,在讲解制鼎的过程中说道了一模一样的来历,在对青铜器的讲解当中讲到中国古代人对青铜器的运用。 在讲述的过程中不单单是为我们讲解述文字发展,也在讲述文字载体的的发展,文字的载体也越来越便于携带,让文字的载体成本降低,使文字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从书写的工具上看中国的文字书写也是走向艺术化,让书写的变得更加便捷。中国的文字不单单是讲述文字,是在讲述民族的创新,现在我们回首了解文字的发展史,这是在给我们灵感,让我们敢于创新。 在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后,我们到安阳易园进行游玩,放松心情。在易园的示意图上看到陆地和湖水形成了太极八卦,我想这是叫易园的原因,在这个游园当中景色不讲就对称有种凌乱美,游园的环境相对还算不错但也存在一定的的不足当观赏完游园之后我们就乘车返回学校。 在这一天对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有一定收获,了解了中国的文字发展的进程,让我看到文字发展背后的故事,对中国文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看到易园想到在设计上的艺术创新灵感。安阳的文字博物馆的这趟参观值得回忆。

——个数字的在日字格里的标准写法

1——10个数字在田字格里的规范写法 一、首先,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正确的书写姿势十分重要,它是写好数字的前提,也有利于保护幼儿的视力及身体正常发育。因此,从开始学习书写时就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家长和教师应协调一致,严格要求,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坐姿的基本要求是:两脚自然平放地下,身子坐正,头要直,胸部和桌边保持约一拳头的距离,纸放正,左手轻轻按住纸,右手握笔。 握笔的要领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这三个手指握笔,手指握笔部位约离笔尖两手指宽,小指轻触纸面作为支点。 二、其次,要注意书写格式及笔顺。 幼儿学习书写数字,一般运用“田字格”本(或日格本),首先向孩子说明“田”字格的上下左右部位,字体要写满左边的上下两格(也就是第一个“日”字格),但不能出格。然后根据每个数字讲解书写的顺序,即从何处起笔,向什么方向运笔,如何拐弯等。 三、最后,指导幼儿正确书写。 先进行讲解示范让幼儿熟悉笔顺和笔划,再请幼儿在田字格本上试写两遍,然后家长检查评议,再一次帮助幼儿掌握书写要领。 1、“1"象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 2、“2”象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3、“3象耳朵,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 4、“4”象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5”象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

安阳文字博物馆作文

安阳文字博物馆作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阳文字博物馆作文》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段路北,是一所值得去学习的博物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篇1...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段路北,是一所值得去学习的博物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篇1 昨天下午我们去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主要参观了解了了解了两种文字,分别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它出土于商代后期商王国都城所在地——河南安阳殷墟。 百年来在这里先后发现的约13万片刻辞甲骨,记录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研究商代社会弥足珍贵的资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模型文字等古老文字早已不再使用,唯有甲骨文穿越时空,将生命延续至今。甲骨文和她的发现地安阳殷墟一起,揭示了3000多年前一个强大王朝背后的故事。威严的宫殿、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灿烂的文字成就,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文明。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的总称。金文应用的年代有1200多年。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方折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圆笔多,转折圆。和甲骨文相比,字形变化

更加多样。在众多的先秦文字中,金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金文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事件的记录,以及对祖先及王侯们功绩的颂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看过这些文字之后,我感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我不禁自叹,没来文字博物馆之前我对这并没有什么了解,但现在看过之后,我突然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字历史是多么的悠久啊!这种感觉就像井底之蛙从井底跳出来的那种感觉。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内心在不停的赞叹着。 篇2 放暑假的时候,我姨姨夫带姥姥、姥爷、妈妈、我和飞飞一起去玩。 我们先去了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的桃花谷,哪儿的风景真美呀,然后我们还去了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我认为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最好玩了。 博物馆一共分为三成,第一层讲的是甲骨文的出现时间和发现过程,第二层讲的是甲骨文的来历和制作方法,第三层讲的是文字的发展和各个民族的文字。 一层:甲骨文一殷商时期就被发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的"龙骨"片上发现有古文字,于是开始了对此的搜集和研究。 二层: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