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舱系统存在问题

救生舱系统存在问题
救生舱系统存在问题

救生舱这个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制氧系统存在问题

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超氧化钾制氧装置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超氧化钾制氧装置的产氧速率和二氧化碳吸收速率难与人的呼吸商相匹配。超氧化钾与水先反应↑+=+2223424O KOH O H KO 。若生成的KOH 吸收2CO 完全按公式O H CO K CO KOH 23222+=+进行反应,超氧化钾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和产氧速率之比为0.67;若KOH 吸收2CO 完全按公式32KHCO CO KOH =+进行反应,超氧化钾的二氧化碳吸收速

率和产氧速率之比为1.33。因此,若使之与人的呼吸商0.8相匹配,需严格控制进入装置的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这在实际使用中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在使用超氧化钾制氧装置过程中,普遍的问题是装置难以控制环境中的2CO 浓度。

(2)超氧化钾制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药板(或药粒)反应后的反应产物为糊状,且反应越剧烈,床层的温度越高,成糊状的程度越严重。由于超氧化物与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由药剂表面逐步向其内心进行的,如果超氧化钾床层成糊状,会阻塞气体通道,从而导致床层在使用后期阻力增大,甚至反应无法进行下去;另一方面,由于药剂中心部分的反应阻力过大,在一般使用条件下,药剂都不能反应完全,从而降低了药剂的使用效率。另外,药剂反应成糊状对于药剂的后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反应后药剂体积增大,使用后无法再装入原来的包装内(参展时期曾经打开两盒氧板,反应后的氧板如上所述)。

(3)超氧化钾装置低温启动速度较慢,在使用过程中的表现为其使用初期制氧速率偏慢。为解决此问题,在个人呼吸器方面,采用产氧量不大于10L的氧烛作为启动装置,由氧烛供给使用初期人员呼吸所需的氧气。

2.氧板发生箱不能用。氧板放入时费劲:反应后的氧板成糊状不利于收集。

3.氧箱架不能装下240小时用的氧板。

二、制冷系统存在问题

制冷系统设计理念存在问题。

1.矿用救生舱标准5.4.5中规定:在外界电力供应中断或空调机组意外停转情况下能够满足舱内制冷除湿的需要。我们的空调系统在避难使用期间一旦空调压缩机停转,舱内如何制冷。

2.申请空调压缩机煤安证需要全套图纸。

3.蒸发器及冷凝器的铝型材禁用,外露在舱顶的铝制冷凝器经受不住 抗爆炸冲击。

Pa

5.1

4.舱内蒸发器、舱顶冷凝器尺寸都过长,当整舱解体下井时需将蒸发器、冷凝器拆卸下来,系统中的制冷剂都散发到空气中汽化了,如制冷系统再连接后,还需检查管路气密性,填充冷凝剂。

5.制冷效果不好,北京参展期间,制冷系统连续通过5个小时运转,舱外大气最高温度34C0,舱内才达到28C0,虽然舱门有时开启、密闭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是舱内并无热源,舱外温度也远远低于60C0。由此推测当舱外温度达到60C0时,舱顶的冷凝器不能与外界进行热

交换,制冷系统不能起到冷却效果。

6.如果压缩机做成防爆型后,体积必然增大,现有空间不能安装。

三、动力系统存在问题

1.电池及充电器防爆。

2.电池容量是否够用(10天)?

3.充电器无放电功能。电池只充电而不放电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四、净化系统存在问题

1.风机噪音大(已超过70dB )、无煤安认证。

2.化学药品是否能清除CO 、4CH 、2SO 、S H 2、有机酸、臭粪素。

五、监测系统

1.传感器防爆。

2.舱内、舱外气体监测用一套传感器,读数误差会比较大。

六、控制系统

1.防爆。

2.电器须有控制开关及必要的保护。

七、舱体穿舱件

我们的电缆与通信穿舱件的密封,仅靠填料是不能完全密封住的,是否需要试验,或改变其密封方式。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筑智能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 更新快,涉及多个设计施工管理部门和多种学科,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文章主要研究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问题;对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现状随着信息智能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实现了 不同学科和技术的相互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但是,由于智能化系统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技术研发和应用还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在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主要的设计单位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主要施工是由具有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完成,这三者自身和三者之间的交流合作都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出现多种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监理工作由监理公司来负责,但是当前监理公司的监理人员缺乏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专业知识,在监理工程中缺少技术指导,只能提供一些有关安

全和施工规范方面的基本监理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 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质量。同时,监理人员对于建 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知识的缺乏,不能全面细致 的监督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的整个过程。在建筑智能化系统 工程设计施工完成后,有关部门需要对工程进行验收和检 测,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验收和检测的重视程度 不够,也会给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问题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系 统工程设计需要根据国家有关建 设的标准和规范,主要设计工作由系统集成商和建筑设计 院,但是由于两者隶属于不同的专业范畴,在共同设计工程 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筑设计人员缺乏电子、信息、

移动救生舱使用说明书

矿用移动式救生舱 使用说明书 执行标准:Q/LAKJ JSC01-2010 版本号:V1.0 使用本产品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中国龙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一体网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目录 1.产品概述 (2) 1.1产品特征 (2) 1.2适用范围 (2) 1.3产品型号 (2) 1.4产品型号定义 (2) 1.5使用环境 (3) 2.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3) 2.1安装放置注意事项 (3) 2.2舱内注意事项 (3) 3.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 (3) 3.1产品结构 (3) 3.2工作原理 (4) 4.主要性能参数 (4) 5.使用和操作方法 (5) 5.1进入过渡舱 (5) 5.2进入生存舱 (6) 5.3设备舱的使用 (7) 6.维护与检修 (8) 7.运输 (8)

1.产品概述 1.1产品特征 救生舱采用军工技术制造,超强的钢结构设计,配备完善的八大系统:供氧系统、通讯系统、环境参数监测系统、排泄物处理系统、温压调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压风喷淋系统、防爆系统。用于灾变发生后的紧急避险。能够抵御高温、水、火、毒气、烟雾的入侵,提供了人员生存7天必需的氧气、水、食物、急救药品。当逃生人员进入救生舱后,可以通过佩戴舱内提供的吸氧面罩呼吸氧气,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对于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2适用范围 金属非金属矿山、煤矿等井下有人作业区域,适用于有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适用于海底隧道、高速路隧道。 1.3产品型号 表-1 (按生存舱的有效生存空间不小于每人0.8m3设计要求,可为客户定制符合矿井的尺寸)1.4产品型号定义 KJ Y F - H / N 额定人数 防护时间 分体组装式 硬体式 矿用移动式救生舱

矿用救生舱配置原则与应用

矿用救生舱配置原则与应用研究 救生舱是井下主要避险设施,是一种用在地下矿山发生诸如爆炸、瓦斯突出、冒顶、外因火灾、涌水、塌方冒顶或者有毒有害气体逸散时,供矿工紧急避险的生命庇护场所。矿用救生舱应该具备“三防一隔”(防毒、防火、防震、隔爆)和“四基地”《矿工生命的救生基地、救护人员的中转基地、救灾人员的指挥基地、与井上进行通讯的联络基地)的基本功能,具体包括气密性、隔热性、防火性、抗压性、空气交换系统等生存保障性能,以及有害气体去除、监测、通信、急救等基本功能。 救生舱主要系统有供氧系统、通讯系统、空气交换系统、监测系统、动力系统、医疗救护系统、照明系统、食品系统等组成,其中供氧、通讯两大系统为救生舱核心功能,其可靠性是衡量救生舱避灾能力的关键指标。 2、矿用移动式救生舱发展趋势及应用现状 2.1国外矿用移动式救生舱发展趋势 国外矿山一般规定,避难所的类型由矿山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以满足矿工避险需要为原则。目前,南非矿山以避难硐室为主,较少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美国矿山以移动式救生舱为主,其中硬体式救生舱仅占10%,约90%为软体式救生舱;加拿大矿山在1980年后广泛应用避难硐室与移动式救生舱,配备

比例约为1:5,以硬体式救生舱为主;澳大利亚大部分矿山使用“空气呼吸器+加气站”的避险设施,并于2000年将可移动式硬体式救生舱作为矿山安全基本配置设施。 分析南非、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矿山井下救生舱的法律规定和做法,设置时均从矿井整体安全角度考虑救生舱的布局、建设和管理,实现对矿井的整体覆盖,选择类型时均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主要灾害类型。基本设置原则有四方面,即所服务区域的特点(空间结构、危险源分布、作业类型、容量等);灾变时期人员抵达难易程度、所需时间;随身佩戴自救器的防护时间;岩体稳定性和支护有效性。同时对救生舱防护有效时间、日常管理、员工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做了明确规定。 2.2我国矿用救生舱应用现状 为提高矿山安全保障能力,设置能够安全避险的救生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强制性规定了“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每个中段至少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独头巷道掘进时,应每掘进500m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并且要求2013年6月国内非煤矿山全部将此类安全避险设施配置完备。据有关资料报道,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非煤矿山8.6万座,煤矿1.5万座,具备完备井下避险系统的矿山比例尚未达到l%,非煤矿山应用比例小于0.1%。救生舱在我国矿山应用和普及程度远低于国外发达矿山,研发、生产、应用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薄弱,技术标准系统性潜在不足且缺乏应用实践经验,尤其是救生舱气

六大避险系统规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 查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进一步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年十月九日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 一、总则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以下简称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三)地下矿山企业应按本规定要求期限安装使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

(四)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矿山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安装标准 (五)监测监控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1)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①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和距离巷道出口10-15m回风流中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抽出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混合风流处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防护设施。 ②每个采场入口处应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③掘进天井时,应按照独头掘进巷道的要求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④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应设定为0.0024%。 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安装,应做到维护方便和不影响行人行车。 (2)风速传感器设置。 ①地下矿山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风速传感器。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②矿井主通风机房应设置风速和风压传感器,实现对全矿井总风量的动态监测。 2.开采高硫等有自然发火危险矿床的地下矿山企业,还应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温度、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3.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底前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的动态监控。地下矿山企业应采用监测仪器或仪表,对开采范围内地表沉降量进行观测。 4.开采与煤共(伴)生矿体的地下矿山企业,应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立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测监控。

高空作业安全绳使用注意事项

编号:SM-ZD-67926 高空作业安全绳使用注意 事项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高空作业安全绳使用注意事项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 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工作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要求进行施工,并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做好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安全绳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将逃生绳带或逃生软梯一端固定在牢固的物体上,另一端挂扣在安全带上或缠绕在腰部,系好安全钩,并将救生绳顺着窗口抛向楼下。 ②戴上防护手套双手握住救生绳带,左脚面勾住窗台,左脚蹬外墙面,待人平稳后,左脚移出窗外。 ③两腿微弯,两脚用力蹬墙面的同时,双臂伸直,双手微松,两眼注视下方,沿救生绳带下滑。 ④当快接近地面时,右臂向前弯曲,勒紧绳带两腿委曲,两脚尖先着地。 二、安全绳采用的结构有哪些? 安全绳要求直径大于16mm,沿全长无直径不匀、捻不

匀、强度不匀,扭结等,且加工整理容易,具有经济性。常采用的结构有: 1、三股搓绳(三股九花绳):由与绳反方向加捻的三股捻线构成,这是不改变捻度而捻合绳的一种方法。 2、四股搓绳(单绳四股绳):用四根股线,其中夹有一根芯绳,在不变形情况下捻合成绳。这种绳的外周,比三股搓绳近似于圆形,制细绳时不夹入芯绳。 3、多花绳:将三股搓绳作为股线,然后捻合成绳,但现已很少应用。 4、六股搓绳:六根股线中夹入与其相同直径的芯线而并捻,做成与钢丝绳同样的结构。但是全部用纤维时,使用中会变形,因此很少使用这种制法。 5、编织绳:用相同根数的S捻与Z捻股线,与绳的长方向成斜向交叉编制而成。与捻合绳相比,具有无扭结、绳末端不易开松的特点。 三、手扶水平安全绳的设置要求 1、手扶水平安全绳宜采用带有塑胶套的纤维芯6×37+1钢丝绳,其技术性能应符合GBll02《圆股钢丝绳》的

JSY-12K(Y)矿用移动救生舱计算书

JSY-12/K(Y)救生舱 计算说明书 设计参数要求........................................... 3. 设计计算书............................................ 4.. 1、救生舱容量及长度计算................................. 4. 1.1标准要求............................................ 4. 1.2设计计算............................................ 4. 1.3计算结果............................................ 5. 2、氧气供应量计算 ........................................ 5. 2.1、标准要求.......................................... 5. 2.2设计计算............................................ 5. 2.3计算结果............................................ 6. 3、空气净化装置计算 ...................................... 6. 3.1标准要求............................................ 6. 3.2设计计算............................................ 6. 4、空调系统的冷量计算 .................................... 7. 4.1标准要求............................................ 7.

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基本规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已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

救生绳的使用方法

编号:SM-ZD-55761 救生绳的使用方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救生绳的使用方法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救生绳是上端固定悬挂,供人们手握进行滑降的绳子。救生绳主要用作消防员个人携带的一种救人或自救工具,也可以用于运送消防施救器材,还可以在火情侦察时作标绳用。在有些大型厂矿因火灾造成大面积烟雾时,还可以用于被困人员顺绳逃生。目前使用的救生绳主要是精制麻绳,绳的直径为6毫米~14毫米,长度为15米~30米,通常将直径小的救生绳称为抛绳、引绳或标绳,将直径大的救生绳称为安全绳。 1、救生绳的操作方法: ①将救生绳一端固定在牢固的物体上,并将救生绳顺着窗口抛向楼下。 ②双手握住救生绳,左脚面勾住窗台,右脚蹬外墙面,待人平稳后,左脚移出窗外 ③两腿微弯,两脚用力蹬墙面的同时,双臂伸直,双手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系统建设不断发展,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很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工作者而言,如何做好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问题;对策 一、智能建筑的特点 1、强大的智能化功能 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完美结晶,它与一般建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当然,实现这些功能靠的是一系列的自动化设备(硬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管理程序(软件),将这些硬件和软件通过优化合理的设计、安装,就构成了智能建筑与众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它在智能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设备投资比例加大 各类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不尽相同,这与项目总投资额、使用功能要求以及建设标准等有密切关系,智能化系统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大约为20%-30%,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几乎与结构工程的投资相当,而在智能化标准比较高的建筑中,两者已可平分秋色。 3、安装施工任务繁重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智能化系统施工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众多子系统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工作、各子系统的竣工调试以及中央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不仅内容多,而且工期长、质量要求高。一般而言,智能建筑可能占用总工期的一半,而智能化系统的施工任务则分布在总工期的一半还多的时间里。而且就目前情况看,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及控制系统大部分是国外进口的,技术性强,施工要求高,除需要土建方面的密切配合外,各子系统之间的安装、联网、调试等也需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规范不全面,行业监管缺失 目前,国家智能化系统技术设计规范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等,但是并没有涵盖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如信息多媒体、一卡通、大屏显示系统、系统集成子系统均缺乏相应的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缺少统一的

KJYF-96 16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使用说明书

KJYF-96/16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使用说明书 警示语 ★严禁改变救生舱及组成部件结构 ★拆装时确保密封圈的完整性 ★拆装时请保护好单项排气阀等其他阀件 ★舱体锈蚀后禁止使用 ★本安设备不得随意与其他未经联检的设备连接 ★严禁任意更换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 ★对氧气瓶(包括阀门、管路等)进行操作时应注意清洁,禁止油污 ★MX6多气体检测仪在甲烷浓度低于1%的安全环境下才可以进行更换电池 1.概述 山东华盾KJYF-96/16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煤矿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瓦斯突出、塌方、冒顶等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生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的矿井下巷道中,主要用于矿难发生时,为井下遇险人员提供紧急避难场所。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由综合安全防护系统、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环境检测系统、温湿度调节系统、通讯系统、照明和指示系统、生存保障系统等组成。 在矿难发生时,对外能够抵御爆炸冲击、高温烟气、冒顶坍塌;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为避险矿工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为矿工赢得较长的待救时间,同时可以通过舱内的通讯设备与地面指挥中心联系,引导外界救援。 1.1.产品特点 KJYF-96/16矿用可移式救生舱是一种新型的具备抗冲击、防毒、隔热并能提供必要生存条件的紧急避险设备,当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瓦斯突出、冒顶、塌方等事故后,本产品能够为被封堵在工作面或巷道中的人员提供有效生存空间,并为外部救援赢得宝贵时间。本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对外能够抵御塌方、冒顶以及瓦斯粉尘爆炸时产生的冲击。 2)抵御爆炸产生的高温影响,通过内部隔热处理和空调系统,可保证内部温度小于35℃。 3)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及时处理舱内被困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并通过多级供氧系统为被困矿工提供氧气。 4)舱内配有环境检测系统,可以实时检测过渡舱、生存舱、舱外的多种环境参数,指导被困矿工采取相应的措施。 5)本产品可为被困人员赢得96小时以上的生存时间,被困人员还能通过舱内通讯设备,与地面调度中心联系,引导外界救援。 6)舱体采用分段组合式结构,便于运输、移动及井下安装;整体保证气密性。 1.2.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KJYF-96/16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煤矿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瓦斯突出、塌方、冒顶等事故发生后的紧急避险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的矿井下巷道中,一般放置于采掘工作面附近。 也可应用于非煤矿山的井下人员作业区域,适用于矿井的火灾、塌方、冒顶等事故发生时的紧急避险设备。 1.3.产品型号: KJ Y F — 96 / 16 额定人数:16人 防护时间:96h 补充代号:F-分体组装式 结构形式:Y-硬体式 矿用移动式救生舱 1.4.本产品执行Q/SHD001-2012标准、GB3836-2010。 1.5.使用环境条件 1)有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冒顶等危险的矿井。 2)相对湿度:0~98%(25℃)。 3)环境温度:(55±3)℃,4.5小时;(30±3)℃,91.5小时。 4)海拔高度:不大于 1000m。

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及维护的问题及解决措施98

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及维护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结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构成,分析当前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维护中 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中,重点讨论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维护方法,对建筑智能 化系统实行全面而专业的管理及维护已经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趋势之一, 给出了若干具体管理及维护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构成;问题;措施; 引言:结合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经验,针对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进 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安装系统, 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一些新建的楼宇中,为了保障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专业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维护也显得越来越必不可少。目前,大部分建筑智 能化系统的专业维护及系统管理,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管理维护措拖及建议。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概述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指采用网络技术、现代化数字系统等对建筑楼宇实现 智能控制。具体而言就是把建筑作为平台,利用通信网络系统和建筑设备来实现系统、管理、结构和服务彼此之间的优化组合,并通过建筑、结构、暖通、照明、变 配电、空调、给排水、电梯、综合布线、电视监控、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来形完 整的有机整体,从而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便利、舒适、高效的居住或办公环境。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和管理部门,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系统 以外,还需要很多相关的学科和管理给予一定的支撑。虽然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工程发展较快,然而在相关的设计和施工上还存在一些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 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成 楼宇建筑智能化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来划分,主要包含安全防范系统和自动 控制系统两个方面。 1、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以空间来划分.可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室内部分主要负 责公共场所室内的安全防范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共同保障 了公共场所内的安全防范,并将监控的所有信息连接到公共场所的指挥调度中心。具体而言,通常由安全防盗系统、室内摄像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紧急救助、门磁系统等构成。室外部分主要负责整个楼宇的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安全,主要 由摄像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签到系统等构成。 2、自动控制系统 在公共场所,除了需要安防系统外,还需要很多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各种 主要设备系统的全面自动化控制,通常说来,公共场所需要控制的范围包括空调 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广播系统等。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维护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建筑智能化工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目前,对于一个集成度较高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管理维护方案是 沿袭传统的设备维护方案而进行的,将各个建筑智能化系统相互割裂开来,彼此 单独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维护也基本遵循着没有问题不维

矿用救生舱国内外发展概况

1 概述 根据世界各国对矿井事故的调查,在火灾、爆炸等事故现场瞬间伤亡的矿工只占伤亡总数的一部分,有相当大一部分矿工都是因为在矿井透水或火灾、爆炸后不能及时升井或逃离高温、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导致溺水、窒息或中毒死亡的。因此,各国都在大力建设矿井避难硐室和研制矿用救生舱,以便在矿井发生事故后为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该舱能够抵御外部的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能为舱内遇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和水,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于2008年制订出 井下煤矿避难舱的规范,给井下避难舱的研发、生产和利用带来了新的动力[1] 。矿用救生舱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类,由于移动式救生舱能够随着作业场所的变迁而移动,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所以应用日趋广泛。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 矿用救生舱国内外发展概况 艾长波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 邯郸,056027) 摘 要:每年世界上矿难频发,如何预防事故发生和减少人员伤亡一直是世界矿产安全工作的重点,救生舱的研制使煤矿救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一出现便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矿用救生舱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关键词:煤矿;矿用救生舱;避难所 中图分类号: TD77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Mine Refuge Chamber in China and Abroad Ai Chang-bo (The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Handan 056027, China ) Abstract: The accidents of mines often happened in the world annually. How to prevent the accidents from being happened and to decrease the casualties in the mines is the point in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Mine Refuge Chamber makes the mine succor into a new phase.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Mine Refuge Chamber in China and abroad is described. Key words: coalmine, Mine Refuge Chamber, refuge 舰 船 防 化 2010年第6期,5~8 CHEMICAL DEFENCE ON SHIPS №6,5~8

煤矿压风自救及避难硐室有关规定

压风自救和避难硐室有关规定 一、突出区域防突反向风门的设置必须符合规定,两道风门应实现连锁,防突风门打开时与墙体的夹角应<90°。 二、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硐室。避难硐室的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避难硐室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避难硐室必须设置向外开启的隔离门,隔离门设置标准按照防突反向风门标准安设。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m,深度应满足扩散通风的要求,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可能同时避难的人数确定,但至少应能满足15人避难,永久避难硐室每人应有不低于1.0米2的有效使用面积,临时避难硐室每人应有不低于0.9米2的有效使用面积,并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 1.2,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 (二)避难硐室隔离墙采用砖、料石或其它材料构筑,墙体厚度不小于0.5m。四周掏槽见煤、岩实体,且不小于0.2m。保证墙体平整、无裂缝、重缝和空缝,满足强度要求且严密不漏风。 (三)门框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但厚度不得小于100mm。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与门扇接触严密。隔离门扇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包制铁皮,保证门扇平整不漏风,背面使用角铁、槽钢或规格120mm×100mm的横梁加固,门扇厚度不小于50mm,平整不漏风。隔离门门轴必须设置在工作面一侧,隔离门能自动关闭。 (四)在避难硐室必须装备压风自救装置、避灾自救物品。压风自救装置按最多避灾人数装备。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m3/min。如果用压缩空气供风时,应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装置;饮水采用防火系统中的水源,食物不低于最大人数96小时的使用量,每人每天不低于2000KJ。饮用水不低于每人每天0.5L。 (五)避难硐室内应根据设计的最多避难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 (六)避难硐室内支护必须保持良好,采用压风管路通风,且在周边喷浆或砌墙抹面,防止瓦斯积聚。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

救生绳的使用方法示范文本

救生绳的使用方法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救生绳的使用方法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救生绳是上端固定悬挂,供人们手握进行滑降的绳 子。救生绳主要用作消防员个人携带的一种救人或自救工 具,也可以用于运送消防施救器材,还可以在火情侦察时 作标绳用。在有些大型厂矿因火灾造成大面积烟雾时,还 可以用于被困人员顺绳逃生。目前使用的救生绳主要是精 制麻绳,绳的直径为6毫米~14毫米,长度为15米~30 米,通常将直径小的救生绳称为抛绳、引绳或标绳,将直 径大的救生绳称为安全绳。 1、救生绳的操作方法: ①将救生绳一端固定在牢固的物体上,并将救生绳顺 着窗口抛向楼下。 ②双手握住救生绳,左脚面勾住窗台,右脚蹬外墙

面,待人平稳后,左脚移出窗外 ③两腿微弯,两脚用力蹬墙面的同时,双臂伸直,双手微松,两眼注视下方,沿救生绳下滑。 ④当快接近地面时,右臂向前弯曲,勒绳两腿微曲,两脚尖先着地。 2.救生绳使用与保管注意事项: (1)使用时不能使绳受到超负荷的冲击或载荷,否则,会出现断股,甚至断绳。 (2)平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以防霉变。 (3)使用后的涮洗。温水洗净后应及时放在通风干燥处阴干或晒干,切忌长时间曝晒。 ①勤检查,如发现绳索磨损较大或有1/2股以上磨断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②使用者应定期作负重检查,如无断股或破损,方可继续使用。

智能化专业存在的问题的管理方法2016

关于智能化系统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 为了解决智能化系统总体进度较缓慢的现象,建议按照以下方式处理:一、关于深化设计的管理 在合同中完善深化设计的出图要求和完成时间,必须按照出图深度要求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 深化设计报批应建立报批和审核制度,以报批表的方式与深化设计图纸一起报送,工程部负责监督深化设计报批过程,技术部应出具深化设计审核意见。合同应待深化设计工作完成后方能签署。 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深化设计,监理必须以报告的方式说明延误的原因、处理意见及需要延长的时间报代建及指挥办相关部门备案。如不能按时完成和经延期后仍不能完成的,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深化设计图必须经设计单位确认,设计单位应确认变化原因是否合理,如果设计院对图纸和清单有异议时,应做说明并盖章,作为报批附件。深化设计确认方式应由设计师在蜡纸图上签名,并在设备清单上盖章。设计院应对深化设计的技术符合性负责。 监理应以通过深化设计审批的图纸和清单作为设备报验的依据,投标文件应提供给技术部和监理留存,投标文件包含投标图纸、技术方案和设备清单。 深化设计出图要求: 1)系统图必须按照中标产品的系统结构绘制,系统的所有设备必须在 图纸中绘出,并表示安装位置、连接方式、线缆类型、产品规格型 号和名称,图中应包含主要设备材料表; 2)平面图必须标明管槽线缆的路由、规格,弱电管井应包含设备及线 槽的布置大样图,设备必须编号 3)必须包含设备安装大样图,包含但不限于机房设备布置图、机房工 程效果图、装修的大样图; 4)必须提供设备清单,清单格式按照投标清单格式填写,且编排顺序

应与投标清单一致,但应增加深化设计后数量栏和变化说明原因栏, 分别填写深化设计后的数量以及变化的原因,如果一行不能说明清 楚的,应在附件中说明(例如:变更原因说明),附件条款的序号与 清单一致。其中管线槽数量以及辅材数量不能改变,在竣工时按竣 工图实际数量结算;设备清单单位应按照设备进场交验的最小独立 包装为基本单位。 5)深化设计报批文件包含报批文件目录、报批表格、设备清单、变更 原因说明、及图纸(图纸目录、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图、机房 设备布置图、安装大样图),图纸应为蓝图(一份)。报批文件可以 一份,也可以多份,批准后的原件可以由合同部留存,其他部门可 以发放复印件。 集成商针对设计院和技术部对各阶段的审核意见必须逐条回复,并逐一落实,以便于事后追溯和检查。设计院和技术部在审核修改的图纸时必须根据回复意见逐一检查落实情况。 深化设计后如果单价或总价发生变化时,还需要由合同部完善的价格审核手续。 二、关于变更的管理 要求所有的变更必须由设计单位以设计变更形式发出,设计单位应按照变更流程完善变更手续,变更必须有依据。 原则上只要与原设计图纸不同的地方都必须以设计变更的方式出变更通知。希望设计院及时提供满足要求的变更文件。 三、关于功能需求变化和设计工作的管理 所有新增加的功能手续应完善,必须由指挥办发出需求指令,再由设计单位发出设计变更单,由集成商根据变更单完成深化设计图、实施方案和设备清单。深化设计图纸应经过设计单位确认,确认方式可以由设计师在会签栏签字确认。深化设计文件同样需要走深化设计审批流程,经批准后方可生

压风自救系统建设标准

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制度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压风自救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必须满足在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2.空气压缩机应设臵在地面,空压缩机房管路出口总阀门处必须安装空气过滤净化器,并定期更换滤芯。 3.在压风各支线管路的入口处设臵阀门,在各用户管路终端安装排气阀门。 4.入井管路应在井口附近将管路进行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5.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应按矿井需风量、供风距离、阻力损失等参数计算确定,但主管路直径不小于100毫米,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不小于50毫米。 6.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臵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设臵压风自救装臵。 7.掘进工作面应敷压风管路,并设臵供气阀门。 8.主送气管路应装集水放水器。在供气管路与自救装臵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和汽水分离器。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应安装齐全,阀门扳手

要在同一方向,以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9.压风自救装臵应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臵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10.压风自救装臵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毫米的现象。 11.压风自救装臵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自救装臵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兆帕;在0.3兆帕压力时,压风自救装臵的供气量应在100~150升/分钟范围内。压风自救装臵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 分贝。 12.压风自救装臵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设臵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米以上,管路敷设高度应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13.压风管路应敷设至回采工作面的材料巷和运输巷、掘进顺槽,距采掘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臵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紧急避险硐室内、采区皮带巷和采区轨道巷最高点等地点。 14.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并设臵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臵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米3/分?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15.井下压风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敷设牢固平直,采取保护措

小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整体结构设计

摘要 救生舱,是在矿井出现瓦斯爆炸、顶板塌方、透水和火灾等灾害时专门用于避难的场所,矿工在救生舱内避难直到可以安全撤离或等到救援人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建设矿井避难硐室和研制矿用救生舱,以便在矿井发生事故后为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用于灾变发生后的紧急避险,对外能够抵抗爆炸冲击、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取时间。 本文首先从矿用救生舱的用途、分类及国内外矿用救生舱的特点着手,在分析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在未来煤矿安全领域的市场的同时,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常见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理论方法及设计产品,提出了小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设计方案。 本方案拟定了矿用救生舱设计计算的基本参数,结合不同厂家的设计方案进行性能对比,综合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操作性等考虑确定设计方案。然后选择性能良好、经济实用的相关配套设施,本文着重对救生舱具体系统部分的设计计算做出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矿用救生舱可移动式救生舱密闭空间系统性能对比

Abstract The rescue capsule, in the mine gas explosion in specialized places for refuge when the roof collapse, floods and fires and other disasters, miners in the life-saving cabin refuge until you can safely evacuate or wait for rescue personnel. At present,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efforts to build the mine refuge chamb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life-saving cabin, in order to provide for the timely evacuation of the miners after an accident in the mine a safe confined space. Mining the use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o the mobile life-saving compartment for the emergency after the disaster occurred, able to resist extern blast shock to withst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flue gas, isolated from the toxic and harmful gases, internal supply oxygen, food, water, removal of poisonous gases,and to create living conditions and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emergency rescue to win time. Firstly, from the mine with the use and classification of life-saving tank,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saving tank start the analysis of mining the movable refuge chamber market in the field of coal mine safety, while also summarizes the stag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opular mine using the movable refuge chamber theoretical methods and design products. The program to determine the basic parameters involved in mine rescue capsule design calculations, then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to the superiority of contrast, the comprehensive cost considerations, choose a good performance,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ing related products. And focus on key parts of the system of life-saving tank design calculations made in detail. Key words: mine refuge chamber mobile refuge chamber Confined Spaces System superiority contra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