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

医疗卫生用地

一、医疗设施

(1)现状情况

镇驻地有中心卫生医院一处,其位于商业街和平安路交叉口西南,建筑面积

达5000平方米,用地面积10478平方米,医院设有门诊、住院部、妇产科、防

疫站等部门,有3个门诊医疗站,目前已脱离医院管理,独立经营。医院员工

130人,在岗职工 80-90人。

牛泉镇现状医疗卫生用地基本情况

名称位置用地面积(㎡)牛泉镇中心卫生院金牛东街北侧,圣泉北路东侧10478

(2)设置依据

1.根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宜控制在100床以内,

每千人口宜设置0.6—1.2张床位。

2.根据《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规划医院每床用地120㎡,卫

生院每床用地70㎡。

3.根据《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规定,按照建筑

面积每千人不低于20平方米标准建设社区卫生室,每所卫生室不低于60平方米。

结合牛泉镇实际情况,确定床位配置标准为2床/千人。

(3)规划配置

规划形成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卫生服

务网络。

牛泉镇域规划期末总人口7.4万人,确定牛泉镇规划期末需要床位148床。

规划保留并扩建原牛泉医院100床。在圣井社区设40床的卫生所。镇区内各居

住片区根据规模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所5床,建筑面积不小于150平米。

基层社区各配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米。

二、养老设施

(1)现状情况

镇区内文化南路西侧,朝阳街南侧有一敬老院,共有220个床位,其中入住大约

60位老人。

根据相关研究,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到30%

以上。针对我国当前城镇养老居住设施严重不足、建设中追求床位数量“规模化”,

建设场所“郊区化”所产生的问题,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提出城镇养老居住设施建设应转向生活形式“家庭化”、设施“社区化”的新方向。其中“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

(2)设置依据

①根据《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规定养老院的总床位数按1.5—3.0床位/百老人计算,地区级养老院不小于150张床位,用地面积45㎡/床;居住区级养老院不小于30床,用地面积40 ㎡/床。

结合牛泉实际情况,养老院的总床位数按2.5床位/百老人计算,用地面积为40㎡/床。

②根据《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社区应按照规划设置日间照料中心,建议建设老年公寓,为社区老人服务。

(3)规划布置

规划形成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级养老系统。牛泉镇2030年末镇域总人口7.4万人,镇域老年人口为1.3万,规划养老院的总床位按2.5床位数/百老人计算,远期镇域共需325张床。

①镇区:

考虑到镇区养老设施不仅服务于镇区5万人口,也服务于其他农村社区人口,保留原来的牛泉敬老院。并在圣井社区设置50床敬老院一所。随着“社区养老”理念的推进,在牛泉区结合各居住片区各设置“日间照料中心”1处,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

②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需设置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中心社区设二类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不小于180平米,农村基层社区设三类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不小于120平米。

医疗资源布局及整合路线图

医疗资源布局及整合路线图 东山口要搞广州健康医疗中心,白云区要建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 南沙也要建广州健康医学中心它们之间该如何错位,未来广州医疗资源整合 到底该如何分布?昨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 局规划(2011-2020 年)》,规划对未来十年广州医疗资源布局及整合给出了路线据了解,规划分为近期和远期,规划近期为20112015 年,远期为20162020 年。规划提出,2015 年,全市每千人病床数控制在5.5 张左右,每个区(县级市)至少设置1 间三级医疗机构。到2020 年,全市每千人病床数控制在6.0 张左右,每个区(县级市)规划设置2 间及以上三级医疗机构。 通过人口规模和结构预测、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量预测等,并结合总体 城市布局,规划提出全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的规划形成一主五副的布局结 构。一主即市域医疗卫生服务主中心,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黄埔区、天河区、白云区南部以及番禺区沙湾水道以北地区。五副即在南沙滨海 新城、东部山水新城、花都副中心、从化副中心、增城副中心建设五个医疗 服务副中心。而根据现有卫生资源配置情况,未来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 也将分为三个策略分区,还将建设三大医疗健康中心,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见1、优化整合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着重整合现有医疗资源,优化 布局结构,严格控制卫生资源增量,遏制不合理增长势头。 2、调整完善区:包括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和番禺区,根据人口发展与分布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适度建设全市性的大型医疗 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3、重点建设区:包括花都区、萝岗区、南沙区、从化市和增城市,采取适宜政策促进发展,重点增加设置相应规模的医疗机构,有效提升医疗卫

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doc

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1 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 根据《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 一、保护性医疗措施指约束、隔离等具有治疗或保护患者安全的医疗措施。 二、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原则: 1、医护人员应当尊重每个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 2、保护性医疗措施不能作为常规手段,只有在其他医疗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 3、保护性医疗措施必须是对患者最少伤害,安全又能达到最好效果。 4、必须由医师或护士对患者进行反复评估后,才能对患者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 5、保护性医疗措施仅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在医疗机构以外不得使用,除需要转院(外出就诊)的患者,且不配合转院(外出就诊)或在转院(外出就诊)途中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或危险的。 6、禁止利用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患者。 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适应症: 1、患者本人提出的。

2、有伤人自伤的行为或危险的。 3、有破坏行为的。 4、极度兴奋躁动、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癫痫伴有意识障碍,用药一时难控制其行为紊乱的。 5、紧张性兴奋或木僵的。 6、危及诊疗操作安全的,如不配合使用医疗设备的(监护仪、血管内留置针等)。 四、以下情况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慎重: 1、入院前已合并有骨折的。 2、戒酒治疗的。 3、年龄大于60岁,且躯体消瘦的。 4、有发生窒息危险的,如大量咯浓痰、疑似胃出血的等。 五、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流程: 1、告知:告知患者本人。 2、医嘱:由医师评估后开具医嘱。 3、执行: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时,按照《医疗措施工具操作规范》执行。 4、沟通:在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后,由医嘱开具医师及时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调研报告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室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十二五”重大课题调研方案的通知》和《中共XX 市委办公室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十二五”重大课题调研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了解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课题组及时组建了课题工作班子,并分4个调研组于XX年5月25日至30日,深入到全市八县15个乡镇、28个村、13个县级医疗机构对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截至到XX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51个,其中:综合医院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院9个,卫生监督所9个,县区级中医院5个,市精神病专科医院1个,市中心血站1个,县级佤医佤药研究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乡卫生院83个,农场医院4个,民营医院15个,个体诊所和学校厂矿医务室2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村委会卫生室925个。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369人,其中:有执业医师1578人,执业助理医师536人,注册护士1278人,其它卫技人员977人,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1.8人,较XX年增加0.17人;共有病床4562

张,千人口拥有病床1.9张,较XX年增加0.5张。2927名卫技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67.09%;347人取得卫生高级技术职务资格,687人取得卫生中级技术职务资格、占15.72%,3017人取得卫生初级技术职务资格、占69.05%。全市有乡村医生 1774人,其中有1556人获“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 87.7%。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具有1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1276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下的1187台套、11-50万元的56台套、51-100万元的32台套、1000万元以上的1台套。 二、“十一五”期间全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将卫生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日程,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巩固 我市于XX年5月在云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八县全面推行,提前3年实现中央提出的“到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目标。XX年,全市参合人数达188.5万人,参合率达96.2%,较全省平均参合率高1.65%,筹资标准从XX 年的人均30元提高到14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5000元提

最新-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问题的探讨 精品

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疗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大大地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水平。 但是由于我县居住人口分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与目前医疗资源数量、布局及功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的状况进行初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县医疗卫生资源状况(一)医疗卫生资源构成情况目前,全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县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2019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6所,个体诊所43家。 全县公办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11253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325592,专用设备价值4310万元;民营医疗机构(包括个体医)固定资产12455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817882,专用设备价值5142万元。 拥有卫技人员1739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卫技人员950人,民营医疗机构789人(包括村卫生室、个体医),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2人。 现有床位总数1006张,每千人口床位数227张(见附表一)。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全县297个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在16个乡镇。 医疗卫生机构最集中的区域是五云镇,现共有74个,占机构总数的25%,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都在五云镇;其次是壶镇镇,现共有71个,占机构总数的24%,全县2家综合性医院之一的第二人民医院就在该镇;医疗卫生机构最少的地区是行政区域调整前的山区乡镇,基本上只有1-2个社区服务站及少量的村卫生室、个人诊所(见附表二)。 床位数最多的是五云镇,现共有578张;其次是壶镇镇150张;再其次东方镇148张(见附表三)。 卫生技术人员最多的也是五云镇,现共有1069人;其次是壶镇镇246人;再其次东方镇162人(见附表四)。 (三)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情况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虽网点多、分布广,但规模

青岛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青岛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科学配臵、合理优化全市医疗资源,进一步完善全市医疗服务体系,根据《山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青岛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山东省医疗机构设臵规划(2016-2020年)》及原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909.7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90.22万人。全市生产总值9300.07亿元,增长8.1%,财政总收入2713.7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885元,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70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30元,增长8.3%。 (二)医疗服务需求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占居民死因构成的76.8%。2015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0306例,死亡28例,发病率为114.45/10万,死亡率为0.31/10万。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肝、梅毒、猩红热、麻疹,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5.56%;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艾滋病、狂犬病、肝

炎、出血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6.42%。 (三)医疗资源配置 2015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848家,其中医院20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45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3家,其他卫生机构43家;全市总床位48601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34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6164名,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97名、注册护士3.12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资产总量达到213.44亿元,房屋建筑总面积473.45万平方米;全市各类医院共拥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伽玛刀、手术机器人等甲类大型医用设备6台,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CT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172台。 (四)居民健康水平 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92岁,孕产妇死亡率1.39/10万,婴儿死亡率2.88‰,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五)卫生服务利用 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5229.7万,,其中,医院2381.06万,占45.6%;基层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2848.64万,占54.4%;居民年人均就诊5.75次。出院人数132.6万,其中医院108.6万,占81.9%;基层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24万,占18.1%;全市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为2.5人,居民年住院率14.58%;2015年病床使用率为80.07%,其中医院为85.55%,

【2019两会】2019年两会热点分析及对策7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19年两会热点分析及对策7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原文摘要】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药品疫苗攸关生命安全,必须强化全程监管,对违法者要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查办,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 【评析】 建构一套普惠而高效的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素来是世界性的难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更是困难重重。而必须看到

的是,中国近些年来在此方面成绩斐然,其创造性的改革路径以及制度设计,堪称全球瞩目的中国方案。 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完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近些年来,公立医院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医疗费用涨幅明显下降。随着药品价格透明化以及公立医院统一取消药品加成,群众切实感受到了降负成果。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面实施并向大医院延伸,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由国家开展价格谈判,首批谈判药品降价50%以上。种种举措共同作用下,过去“看病贵”的局面获得了极大改善。 [面临的问题]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自始至终都是中国新一轮医改的核心逻辑。但是我们当前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一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和配置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大,城乡之间差异也比较明显。老百姓看病首先考虑的是城市大医院,哪怕家门口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也要往大医院跑,无序就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新乡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新乡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新乡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16—2020) 文本 新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6.06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新乡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体系构建 (4) 第三章医疗卫生设施配置标准与需求预测 (5) 第四章新乡市市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8) 第五章新乡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10) 第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20) 附则 (23)

第1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法律与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 4)《血站管理办法》(卫生部令44号) 5)《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卫妇社发[2006]239号) 6)《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豫政[1997]44号) 7)《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国卫基层发〔2014〕33号 规范与标准 1)《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2)《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 3)《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06—2008) 4)《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 5)《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6)《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142号)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建标[2013]62号) 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2009〕257号) 9)《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 10)《河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豫卫基妇{2009}6号) 11)《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规财发 [2007]138 号) ⑵《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2015年12月) 13)《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卫监督发[2005]76号) 14)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大型活动医疗卫生保障方案

大型活动医疗卫生保障方案 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台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市人民政府主办,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台办承办的海峡两岸高端人才与科技成果交流洽谈会暨活动将在我市举行。为全面做好活动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市卫生局成立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局应急办、医政科、卫生监督处、120指挥中心、市疾控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具体保障工作由局应急办总牵头,局医政科、卫生监督处、120指挥中心、市疾控中心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抓好保障措施的落实。 二、工作任务 (一)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 会议承办方在与会人员入住的大酒店、每个房间内设置温馨提示牌(提示内容附后)。由市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区卫生防疫站,在活动期间分别在大酒店对参会入住人员早晚各测体温一次,并安排专人进行症状随访,做好相关记录(体温计由会务接

待组提供,每人一支。具体测体温和症状随访时间由市疾控中心与宾馆会务接待组确定)。指导入住人员每天对房间进行通风1小时以上。对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的人员,由体温检测和症状随访人员通过120指挥中心调救护车,并陪同送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诊治。对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按相关防控预案组织实施。对其他传染病防控按有关规定落实防控措施。 市疾控中心责任领导: (二)饮食、饮用水、房间卫生安全 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处在活动期间,在大酒店分别派住两名卫生监督员,加强食品、饮用水及住宿房间卫生监督,严把进货、加工、制作等关口,加强饮、餐具及房间消毒检测,严防食物中毒和饮用水安全事件发生,确保与会人员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市疾控中心根据卫生监督处监督员的要求,对有关食品、饮用水实施快速检测。 卫生监督处责任领导: (三)医疗救护 由局医政科在9月3日上午8:00~12:00安排救护车一辆,配医生1人、护士2人,在中国国际人才市场蹲点医疗保障。遇大量伤病员出现时,由蹲点医护人员拨打120指挥中心电话,调度救护车辆及医护人员前往救援。

关于保护性医疗措施的管理制度

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 4.14.3.1 根据《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 一、保护性医疗措施指约束、隔离等具有治疗或保护患者安全的医疗措施。 二、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原则: 1、医护人员应当尊重每个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 2、保护性医疗措施不能作为常规手段,只有在其他医疗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 3、保护性医疗措施必须是对患者最少伤害,安全又能达到最好效果。 4、必须由医师或护士对患者进行反复评估后,才能对患者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 5、保护性医疗措施仅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在医疗机构以外不得使用,除需要转院(外出就诊)的患者,且不配合转院(外出就诊)或在转院(外出就诊)途中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或危险的。 6、禁止利用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患者。 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适应症: 1、患者本人提出的。 2、有伤人自伤的行为或危险的。 3、有破坏行为的。 4、极度兴奋躁动、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癫痫伴有意识障碍,用药一时难控制其行为紊乱的。 5、紧张性兴奋或木僵的。 6、危及诊疗操作安全的,如不配合使用医疗设备的(监护仪、血管内留置针等)。 四、以下情况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慎重: 1、入院前已合并有骨折的。 2、戒酒治疗的。 3、年龄大于60岁,且躯体消瘦的。 4、有发生窒息危险的,如大量咯浓痰、疑似胃出血的等。 五、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流程: 1、告知:告知患者本人。 2、医嘱:由医师评估后开具医嘱。 3、执行: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时,按照《医疗措施工具操作规范》执行。 4、沟通:在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后,由医嘱开具医师及时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5、护理: (1)护士必须每半小时观察1次,重点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护部位血液循环情况。 (2)每2小时评估1次。 (3)在实施医疗措施时必须定时被动活动肢体和松“施使用的有效性。 (4)保护性医疗措施使用的最长时限不超过24小时,一般情况下不超过4小时。 6、解除:当需要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指征消失后,医师及时开具医嘱,并予以解除。 7、记录: (1)责任护士必须记录保护性医疗措施使用的原因和使用情况,如医疗措施类型、

医疗器械经营范围经营方式说明

东明县健民大药房 经营范围、经营方式说明 本药房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重新修订了质量管理制度、职责、程序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升级完善了计算机质量控制程序。并在经营场所配备了空调、温湿度计等设施设备确保药品及医疗器械在经营中质量控制。 本药房主要经营;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除疫苗)及Ⅱ类医疗器械如:6801基础外科手术器械;医用缝合针。6803神经外科手术器械;脑神经刀、肿瘤摘除钳。6807胸腔心血管外科手术器械;主动脉止血钳、动脉阻断钳。6815注射穿刺器械;玻璃注射器。6820?普通诊察;电子血压计、台式、立式血压计、血压表。6822医用光学器具;各类手术显微镜、光电弱视助视器、检影镜、验光镜片。6823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超声去脂仪、超声治疗机、超声雾化器、超声穴位治疗机、超声按摩仪。6824医用激光仪器设备;弱激光体外治疗仪、激光检测仪。6825医用高频仪器设备;高频电灼器、短波治疗机。6826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电动牵引装置、视力训练仪、弱视治疗仪。6827中医器械;针灸针、小针刀。6840体外诊断试剂(仅限早孕检测、排卵检测、尿液分析、血糖试纸),6840临床检验分析仪器(体外诊断试剂除外)早孕检测、排卵检测、尿液分析、血糖试纸。6841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真空采血管、采血针。6845体外循环及

血液处理设备;热交换器、水箱腹膜、析管。6854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简易呼吸器、输液泵、注射泵。6855口腔科设备及器具口腔综合治疗设备。 6856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电动多功能病床、电动防褥疮床垫。6857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立式自动压力蒸汽灭菌器、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6864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止血海绵、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6865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各种锦纶、丙纶、涤纶缝合线、不锈钢缝线、蚕丝线。6866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避孕套、润滑液。 本店的经营方式为;零售药品及医疗器械。即从合法药品供应商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进商品,销售给客户。以上是本药房拟申请Ⅱ类医疗器械的经营范围及经营方式。 东明县健民大药房 2016年5月26日

大型活动医疗卫生保障方案

大型活动医疗卫生保障 方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大型活动医疗卫生保障方案 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台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市人民政府主办,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台办承办的海峡两岸高端人才与科技成果交流洽谈会暨活动将在我市举行。为全面做好活动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市卫生局成立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局应急办、医政科、卫生监督处、120指挥中心、市疾控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具体保障工作由局应急办总牵头,局医政科、卫生监督处、120指挥中心、市疾控中心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抓好保障措施的落实。 二、工作任务 (一)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 会议承办方在与会人员入住的大酒店、每个房间内设置温馨提示牌(提示内容附后)。由市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区卫生防疫站,在活动期间分别在大酒店对参会入住人员早晚各测体温一次,并安排专人进行症状随访,做好相关记录(体温计

由会务接待组提供,每人一支。具体测体温和症状随访时间由市疾控中心与宾馆会务接待组确定)。指导入住人员每天对房间进行通风1小时以上。对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的人员,由体温检测和症状随访人员通过120指挥中心调救护车,并陪同送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诊治。对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按相关防控预案组织实施。对其他传染病防控按有关规定落实防控措施。 市疾控中心责任领导: (二)饮食、饮用水、房间卫生安全 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处在活动期间,在大酒店分别派住两名卫生监督员,加强食品、饮用水及住宿房间卫生监督,严把进货、加工、制作等关口,加强饮、餐具及房间消毒检测,严防食物中毒和饮用水安全事件发生,确保与会人员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市疾控中心根据卫生监督处监督员的要求,对有关食品、饮用水实施快速检测。 卫生监督处责任领导: (三)医疗救护 由局医政科在9月3日上午8:00~12:00安排救护车一辆,配医生1人、护士2人,在中国国际人才市场蹲点医疗

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规范

附件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公告 2014年第58号 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行为,保证公众用械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相关法规规章规定,制定了《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4年12月12日 附件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行为,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的经营者。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当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障经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所经营医疗器械的风险类别实行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 第四条企业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职责与制度 第五条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企业按照本规范要求经营医疗器械。 第六条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应当独立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第七条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 (二)负责收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 (三)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本规范; (四)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

医院医疗保障方案

人民医院 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有关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文件安排部署,我院特制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以确保上级安排的医疗保障工作的落实。 一、组织领导体系 医院成立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卫生局制定我院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党政主要领导总负责,副院长为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 二、联络体系 医务科负责联络工作。指定医务科为联络员,负责每次医疗卫生保障信息的及时沟通。党政领导、分管院长、联络员,医疗保障组应保持手机24小时开通,形成医疗保障联络网络,确保联络信息的全线畅通。 三、医疗救护体系 组建医疗保障救护队:现场医疗保障组、院内救治小组。 医疗保障一组: 组长:; 医疗保障二组: 组长:;

医疗保障三组: 组长:。 院内救治组: 组长: 组员: 四、医疗保障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认真做好各项保障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根据卫生局的具体要求,及时拉动医疗救援队伍赶赴突发事故现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或院内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组织医疗救护队,及时救治伤病员。 五、具体措施和要求 1、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按照此《方案》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医疗保障工作,制订医疗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遵守相关医疗救护工作制度。 2、建立值班制度,由医院总值班担任各项保障活动的总值班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值班人员、联络员、医疗队应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并及时接听。

3、各项保障任务期间,医院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联络员、医疗组成员、业务骨干未经审批一律不得离蓉,如有特殊情况应由院领导及卫生局审批同意。 4、选拔政治素质高、责任性强、组织纪律好的业务骨干组建医疗救护队,积极参加区卫生局组织的急救技能的培训工作,医院内组织已参加市、区培训的业务骨干对医疗救护队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突发公共事件中批量伤员的医疗救治、伤员的检伤分诊和分级处置原则及工作流程和模拟演练,并按照要求为医疗队配备药品、急救物品及车辆。 5、各科室、部门应对医疗抢救设备进行复查复检,确认处于良好保养状态,并加强相关药品储备。 6、医疗保障工作将实行责任追究制。医疗保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原则,组员必须听从组长调遣,积极实施医疗救护工作。组长应按照相关医疗急救常规组织实施医疗救护和转诊转治工作。医疗救护情况应执行登记报告制度。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修订版公开征求意见

FOCUS焦点 18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19年医药行业发展报告》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发布 《2019年医药行业发展报告?降药价,创新药、优质仿制药将脱颖而出》(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展望,2019年医药行业投资增速将继续上升。初步估计,2019年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到678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0%。《报告》预计,2019年受医药行业改革政策驱动,医药并购活动将继续保持活跃;上市药企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求抢占更大市场份额;我国将加快对医疗领域的开放,外资投资信心增强。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报资料编写指南》 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进一步做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规定的创新医疗器械申报资料编写和技术审查工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报资料编写指南》。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报资料编写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6年第166号)同时废止。 山东省率先出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实施细则 近日,《山东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山东省率先启动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工作,将多措并举打造流程最简、速度最快的审批管理模式。《细则》于2018年10月18日印发,对省级负责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配置许可证管理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细化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标准,为全省启动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北京市民政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信息管理使用办法》 日前,北京市民政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北 京市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信息管理使用办法》(以 下简称《办法》)。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信息记录 状况与政府补贴、购买服务主体资格相挂钩。 该《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 规定,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信息来源于政府监管 信息、行业评价信息、媒体评价信息、市场反 馈信息。失信信息一旦被核实后,永久载入信 用信息归集系统中该养老服务机构的诚信档案,并同步共享到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北京市卫健委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1月3日,北京市卫健委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北京市三级医院要建医患沟通组织和医疗投诉管理部门,患者咨询须一次性告知清楚,三级医院还将推动救治中心建设,联动施救,提高抢救成功率。依据方案,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安全指标将被作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考核标准,不断完善质量安全考核评价机制,开展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修订版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修订版开始在广州市政府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公示规划提出,未来广州将规划形成“一主一副五分”的网络化医疗格局,其中,南沙将建设成为“一副”,即医疗卫生服务副中心,规划结合南沙城市定位,重点布置国际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将南沙加快建设为医疗卫生服务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目前,南沙区现有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等10家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各一家,妇幼保健机构两家。除已经规划落地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等项目外,未来,南沙还将规划新增南沙新区国家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南沙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医院项目(未选址)等综合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沙院区)(未选址)、南沙区港口医院等6家专科医院;扩建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等7家综合医院。

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鄂托克前旗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旗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根据《中共鄂尔多斯市委二届92次常委会议纪要》(﹝2011﹞14号)文件要求,结合全旗卫生工作实际,制度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医改和城乡统筹为契机,全面落实医改关于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扶残助残、关注老年人和儿童健康的氛围,全面提升我旗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进一步缓解“因病致残、因残致贫、因贫返病”等现象,努力实现弱势群体“病有所医”。 二、组织领导 成立旗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尤俊宝(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副组长:李建勋(旗卫生局局长) 成员:伊布格勒(旗财政局局长) 阿拉腾宝(旗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赛吉日嘎拉(旗民政局局长)

额登达来(旗残联主席) 杨勇甘(旗社保局局长) 计新兰(旗卫生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旗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计新兰兼任。 三、工作任务 (一)实施重症精神病管理 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为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进行督导服药、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心电图等检查。 (二)实施高血压病例管理 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就诊时测量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季度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至少随访1次,每年随访至少4次。随访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健康评估、行为调查及干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对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开展病情监测、效果评价。每年开展一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包括心电图、血糖监测,、血常规、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心电图、B超、肝功能。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 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 制度: 1.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耐心、细致的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医疗护理服务。 2.为病人保守医疗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的隐私。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地位、财产状况,应一视同仁。 4.医师、护士在职业活动中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得知患者隐私不得泄露。 措施: 1.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风格、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得到尊重。 2.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3.医务人员注意言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4.对待特殊病人,医护人员在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护隐私。 5.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私处置时,应有异性医师或者家属陪伴。 6.危重患者在更换被服、衣服、翻身时应尽量减少暴露,做处置时拉帘关门,肌肉注射和心电图检查时应男女分室。 7.医护进行暴露性检查、治疗、护理处置等操作时,加以遮挡或避开无关人员。 8.对院内或科内安排涉及患者隐私的参观、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告知学习内容。

9.除实施医疗活动外,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病例,如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例的需经医务科同意,阅后应立即归还,不得泄漏患者隐私。 简易呼吸器的清洁与消毒 1.将使用后的呼吸器配件按顺序打开,置于500mg/L,即(1:100)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取出后使用灭菌蒸馏水冲洗所有配件,去除残留的消毒剂,晒干备用。 2.储氧袋只需擦拭消毒即可,禁用消毒剂浸泡,因易损坏。 3.对血传播的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的置入 200mg/L,即(1:25)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洁干燥封闭备用 4.如遇特殊感染者,可使用一次性配件及耗材,使用后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焚烧。 5.消毒后的部件,应完全干燥,并检查是否有损坏、将部件依顺序组装做好测试,待备用。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神,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地制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现状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医疗卫生机构97.44万个,其中医院2.4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2万个;卫生人员979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21万名;床位618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张、执业(助理)医师2.06名、注册护士2.05名。2004—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39.91亿人次增加到73.14亿人次,年均增长6。96%,住院人数由每年6657万人增加到1.91亿人,年均增长12。42%.?但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等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10%. 二是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质量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中西医发展不协调,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近90%。资源要素之间配置结构失衡,医护比仅为1∶1,护士配备严重不足。专科医院发展相对较

医院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要求标准(权威)

医院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要求标准(权威) 1、手术室的位置要求 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层。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联系,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朝北为易,也可采用有色玻璃遮挡,以利于人工照明。手术室的朝向应避开风口,以减少室内尘埃密度和空气污染。通常是集中布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 2、手术室房间数量的确定 估算用房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手术科室的床位数,按20~25:1的比例确定手术用房数,然后根据手术用房数,确定手术辅助用房、消毒供应用房几其他用房数。二是根据手术的次数来确定手术间的数量。 3、手术室应设哪些房间 一个完整的手术室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卫生通过用房:包括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 ②手术用房:包括普通手术间、无菌手术间、层流净化手术间等; ③手术辅助用房:包括洗手间、麻醉间、复苏间、清创间、石膏间等; ④消毒供应用房:包括消毒问、供应问、器械间、敷料问等; ⑤实验诊断用房:包括X线、内窥镜、病理、超声等检查室; ⑥教学用房:包括手术观察台、闭路电视示教室等; ⑦办公用房:包括医护办公室、医护值班室等。 4、手术室怎样分区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三区分隔开的设计有二:一为将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的两部分,这种设计可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但需二套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管理不便;二为在同一楼层的不同段设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中间由半限制区过渡,设备共用,这种设计管理较方便。 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非限制区设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

保护性医疗制度和保护病人隐私制度

保护性医疗制度和保护病人 隐私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保护性医疗制度和保护病人隐私制 度 一、保护性医疗制度 1、医师应当尊重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知情权利,如实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病情。 2、对各项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医疗活动必须得到患者本人同意并由患者本人亲自签署同意书。 3、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如不宜直接告知病人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病人家属,无病人家属或者无法通知病人家属的应当告知病人所属单位。 4、医务人员向患者介绍病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或方式,避免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或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5、在患者的诊断明确后,一般应首先向其家属如实告知,再根据患者家属的意见或本人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式告诉患者本人。在患者精神较脆弱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可暂缓或委婉告知。 6、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治疗信心。 二、保护病人隐私制度 1、医务人员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不泄露患者的隐私和秘密。

2、在治疗过程中,医师应当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在执业活动中应充分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3、医师在向患者家属或与其有关系人介绍病情时,应注意对涉及患者隐私情况的保密。 4、医务人员在履行告知义务时,要注意保护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向医师公开一切的不愿意他人知道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或私人领域的个人隐私。 5、未经患者本人同意,医务人员不得向他人泄露可能造成患者精神伤害的疾病、病理生理上的缺陷、有损个人名誉的疾病、以及患者不愿意让他人知道的隐情。 6、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将爱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公布或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