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的_本末_观及早期现代化思想
郭嵩焘与湖南厘金总局

第 17 卷第 1 期 株 洲 工 学 院 学 报Vol. 17 No. 12003 年 1 月Journal of Zh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an. 2003郭焘与湖南厘金总局①李永春(湘潭大学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摘 要 :郭嵩焘在湖南厘金总局创兴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首倡推广黄冕私设厘局之法于全省 ; 手定湖南厘捐章程 ;使其弟郭 焘佐治湖南总局 ;委用士人经理府县厘局 ;推广湖南章程于山东 、广东等地 。
从郭嵩焘与湖南厘金的这一角度 ,大致可透析厘金与湘军及湘军将帅的互动关系 。
关键词 :郭嵩焘 ;湖南厘金总局 ;厘捐章程 中图分类号 : F812. 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2611 (2003) 01 - 0101 - 05Guo Songtao and Hunan General Likin BureauL I Yong - chun(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History and Culture , Xiangtan University , Xiangtan 411105 , China )Abstract : In the course of setting up the Hunan General Likin Bureau , Gu o Songtao di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 Not only did he initiate to promote the way of private Likin Bureau set u p by Wang Mian to the whole province ,but also he himself set u p regulations of Likin , made his younger brother to run the General Bureau ,an d designated the gentry to run Likin subbureaus. Besides , Gu o Song tao collated and stipulated the Likin regulations on the basis of Hu nan ’s ,rectified Likin affairs in Shandong , Guangdong and other provinces.K eywords : Gu o Songtao ; Hunan General Likin Bureau ; Hunan Likin Regulations作为湘军创业者群体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郭焘对于湖南厘金总局的创设 ,不仅有倡议之功 ,而且在议 咄咄怪事 !”[1 ]平心而论 ,郭焘所言湖南厘金之创办 确是事实 ,而且他又是身受目击者 ,自属可信 ,其《国史 定章程 、委任经理及推广湖南章程等方面起着非常重 本传》的记载可引为佐证 “:骆秉章再抚湘 ,复延焘偕 要的作用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D. 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
【答案】D
【解析】
【详解】集权制度在统一前提下,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故D符合题意;集权制度由当时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决定,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并非秦始皇所开创的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华文明领先世界的先河,故B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有利于封建专制国家的建立巩固,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治和文化保障,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有学者认为:“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下列选项中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分封制与井田制 ②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③均田制与租调制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封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政治支柱之一,而井田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故①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互相配合,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做官,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使得三省六部的机构运转更加灵活,故②符合题意;均田制是按一定标准把土地分配给农民,租调制是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税收制度,故③符合题意;内阁是在宰相制度废除的基础上设立的辅助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③组合,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3.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说“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早在汉初政府就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主要表明当时汉王朝
A. 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财政收入 B. 重农抑商,加强集权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学习西方思潮1、鸦片战争前后学习西方思潮(1)兴起原因思想方面:经世思想推动人们去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不断更新自我的博大胸襟,使经世思想家们把“睁眼看世界”的行动,发展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追求;学术方面:中国自古就重视地理沿革的研究,鸦片战争前夕,出现了一批外国史地著作,为研究西方潮流的兴起提供了资料;环境刺激:强敌入侵的外部环境刺激所致林则徐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徐继畲编写了《瀛环志略》洋务思潮的兴起时间:19世纪60年代兴起背景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矛盾的产物,是中西文化初步接触、初步融合的产物。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扩张,迫使人们去寻求一种比较现实的抵制办法; 资本主义的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又促使人们通过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去适应这一趋势;西学开始进入中国,为留心时务的人们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思想资料洋务官僚:奕 、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郭嵩焘等洋务思潮的主要内容:(1)时局观:认识“千古变局”,力求把握机遇。
自强观:采西学、制洋器,师其所长,夺其所恃 求富观:以工商立国,振兴商务,通外国展开商战人才观:废八股、改科举,造就和选拔有用人才 文化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维新思潮及其与洋务思潮的关系(1)早期维新思潮的兴起时间:中法战争后(2)主要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何启、胡礼垣、陈炽、陈虬、汤震等(3)早期维新思潮的思想特色第一,主张护商富民,支持商办企业第二,主张君民共主,实行议院制度你如何看待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的关系? 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求富求强,是一切追求社会进步的人们的共识,洋务是这一时期社会新思潮的一面共同旗帜;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兴起和西学的扩大传播,早期维新思想家要求护商富民和采行议院制,其激进的主张显示出与洋务思潮分离的趋向;单早期维新主张不是通过向洋务派论战,而是通过向洋务派建言的方式提出,不是根本否定和取消洋务运动,而是希望洋务运动更有成效;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认识,又有自己的思想特色。
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洋务派虽有派系之分,他们所持的洋务思想也各有差异,但其基本主张和思想特色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变局”论。
其核心内容是认识到中国已面临列强纷至的“千古变局”,已被卷入到世界大格局之中,力求把握时代机遇,在危机中寻求振兴。
这一观念最早出现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变局”论已成为洋务论者的共同时局观。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再次明确提出“变局”论,指出:“乃自五口通商,而天下之局大变。
”郑大华:《采西学议——冯桂芬、马建忠集》,47页,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接着王韬于1864年有感于西方各国与中国通商贸易之情景说:“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一),505页。
同年薛福成也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
”薛福成:《上曾侯相书》,见《薛福成选集》,2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李鸿章也在一封信中指出:“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六,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70辑第695号,2519页。
并进而指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二十四,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70辑第692号,828页。
除了李鸿章等侧重从军事上观测时局之变化外,郑观应、王韬、薛福成等绅商、士子则从历史变迁和中外商务交往方面认识变局的内涵。
如郑观应认为,西方各国“叩关互市”,“入居内地”,“此乃中国一大变局,三千余年来未之有”。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C.各大洲间交往历史悠久D.地理环境影响着农业发展
13.19世纪50年代后,德国广泛使用中耕机、收割机、打谷机和蒸汽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普遍推广钾盐、过磷酸盐等化学肥料。德国这一状况体现了( )
A.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发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效显著
C.德国成为工业革命中心D.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化进程
6.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郭嵩焘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郭嵩焘的观点( )
A.继承并发展了中体西用宗旨B.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A.政府大幅度缩减福利开支B.政府增加货币发行量
C.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解体D.美国缓和与苏联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 至正中,(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
……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
近代中国文化观的革新历程

等开始迈 向近代化。在诸种近代化进程中 ,思想界文化观 念 的近代化尤其经历了艰辛而复杂的过程 。 这一时期 ,以龚 自珍 、魏源为代表的先进 知识 分子 开 始 自觉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和不足。龚 自珍对 清王朝
二百多年 的文化高压政 策进行 了深刻的揭露 ,指出正是 文 化 高压政策剥夺 了人的独立人格 .使人失去了应有 的主体 性 ,由此 .他提 出了 “ 心力 ”概念 ,强调了个 体具有独立 人格 的重要意义 。 “ 心力”概念 的提 出,在当时虽然仅仅 是一种微弱 的呼声 ,但它开启 了中国文化 由传统向近代转
国为西土文教之先声” , “ 中国 ,天下 之宗邦 也 ,不 独为 文字 之始祖 ,即礼乐 制度 、天算器艺 ,无不 由 中国而流
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 目 “ 近代 中国权 利哲学 的肇始 与嬗 变研 究” ( 项 目编 号 :1 2 D 0 1 2 ) 的 阶段性 成果 .黑龙 江省 社会 科 学 院 2 0 1 3年青 年课 题 “ 近代 中国文化观 的革新历程” 的最终成果。
动 的深入而迅速 占据 了知识分子的思想空间。
二 、早 期维新 派 的中西 文化观
洋务运动的最初 目的是从器物层面强国 ,但最终带来 的结果却远远超越文化的器物层面 。洋务运动在当时虽然 介 绍的 西学仅仅 限于 自然科 学与 技术方 面 ,而且 明显 滞
1 0 6 l 江汉 论坛
洋务运动所培养的出国留学人 员从西方带 回来 的不仅
是器物方 面和制度方面的知识 .近代西方 的社会科学 开始 进入先进 的近代中国知识 分子 们的视野 中。推 翻宗教 神权 的思想武器如天赋人权论 、洛克 的主权在 民说 、三权分立
学 者 ,无 非 中国数千 年来所 创 ,彼 袭而精 究之 。分 门别
郭嵩焘的《条议海防事宜》奏疏

郭嵩焘的《条议海防事宜》奏疏王大千【摘要】1875年,郭嵩焘上书同治帝,借海防言说洋务之事,其《条议海防事宜》奏折之中的"三策"和"四条"高度浓缩了他的思想理论,其中既有对洋务运动甚至对整个社会一针见血的批评,也不乏对西方社会先进之处的赞誉.郭嵩焘是洋务派的智者、维新派的先驱.【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5)009【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条议海防事宜》;郭嵩焘;海防【作者】王大千【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郑州大学分中心, 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轰开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大门,让同时期的开明官僚认识到了中国正在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鸦片战争中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得大清帝国的官僚们认识到“欲防海之害,非整理水师不可”[1]133,其时“洋人游弋海上,厚集其势,由一路伺隙进攻,而中国必须处处设防,不能互为援应,正犯兵家备多力少之忌,所以不胜也”[2]31。
这样的情势使得当时的大清官员们想到,如果国家有了一支能够抵御外侮的水军将会扭转眼下的不利情形,在海上“出没不测,即不遽与敌船交仗……水师果能以全力经营,将来可渐拓远岛为藩篱,化门户为堂奥”[2]。
但是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只依靠水师之力是不足以完全扭转不利局面的。
1875年,郭嵩焘上书同治帝,以其独到的见解通过自己的《条议海防事宜》之奏,借海防策略表达了自己对于治理国家的主张,不仅使人耳目一新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
《条议海防事宜》开篇对于总理衙门所定“练兵、制器、造船、用人、理财、持久”六条明扬暗抑,虽“私心叹服,以为海防之大用具备于此”[3]339,但实际上郭嵩焘指出:“方今国计空虚,人民凋敝,其势不能兴大役、动大众;沿海七省九千里之地,贸易往来,安堵无事,亦无征召外兵屯防之理。
2022年北京丰台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高三历史2022.03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西周早期文献中,求“福”常与“祭礼”相结合,即“事神致福”。
西周中期,求“福”途径增加了继承和模仿“祖先之威仪”,后期又增加了善待百姓、“以德求福”的内容。
求“福”途径的变化A.反映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成熟 B.说明西周时期抛弃了鬼神信仰C.体现稳定宗法分封秩序的探索 D.反映我国商业文明的发展需求2.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张应俞编撰了一部专门教人防止诈骗的图书《杜骗新书》,记载了83个诈骗案例,其中74个涉及白银交易。
河南项城知县王钦诰著《演教民六逾说》,宣讲朱元璋治国“六谕”,提出不要“行使假银”。
上述材料反映明代①传统的小农经济高度发达②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③统治秩序出现了严重危机④统治意志与基层教化相结合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3.右图为英国印度公同商船“约克号”船长享利·拉斯切利斯于1741-1748年间在广州十三行购置的“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该壁纸①反映清代社会生活,属于图像史料②引进西方绘画风格,创新艺术形式③展示农耕文明风采,体现文化交流④见证西方经济侵略,冲击自然经济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4.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机构设置统计表。
关于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下列理解正确的是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秦郡县(道)汉郡(王国) 县(道、邑、侯国)唐后期、五代道(方镇) 州(府) 县元省路府州县清省府(州) 县(州)①割据势力是推动地方行政区划变动的主要原因②下稳上动是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变动的主要特征③行政区划的变动受中央和地方权力博弈的影响④行政层级不断增多是行政区划变动的总体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以下是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描述,按制度出现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②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③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④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秋夏两征之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6.容闳为中国近代留美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