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比一比(20201014205308)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比一比(20201014205308)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比一比(20201014205308)

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2 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 个字。认识l 个笔画竖勾和l 个偏旁“提土旁”。

2.技能目标:掌握“多——少” “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情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量词要恰当搭配,并理解量词“群、颗、堆” 的意思及其它一些量词的用法。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情境图,同时播放音乐。

今天,老师带着小弟弟要到乡下奶奶家去玩,那儿可美了!你们想去吗?(想!)好!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课件出示情境图,农家小院。)(二)认识动植物名称,初步认词

1、认读带拼音的词小朋友,你们看,奶奶家的院子里,好东西可多了。

你找找,说说你最喜欢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图上相应位置出示相应名称的词(带拼音),并读词。2、去掉拼音读词。引导学生发现

(1)不看拼音,你能准确读出来吗?一边叫一边想: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分两类)

(2)是呀!这些词宝宝是从两户家庭里跑出来的,你能把他们领回去吗?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把词语分成两类。(不带拼音)

(3)开火车读词语,注意读得轻快、跳跃。

(三)解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就跟来学习一篇韵文《比一比》,生齐读课题。看课题,你有什么想从了解的吗?

2、假设问题:1、比什么2、谁跟谁比?

3、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试读,读不准的可请同桌帮忙。一边读一边想:你有什么发现?

2、认字和识词

今天要认的字宝宝都躲在课文里,请小老师把他们都找出来带大

家来读一读。

(五)品读课文

(1)读读第一句从第一句中,你发现了刚才提出问题的答案了吗?

①比什么?生:比大小。谁跟谁比?生:黄牛和猫②你还有什么新发

现?

反义词:大--- 小师:这里有两个量词:一头一只出示图片,让孩子试着说一说图片中的事物应该用什么量词。③齐读——评价——再指名——齐读。

(2)读读第二句过渡:鸭子和小鸟要是听到我们快乐地招呼它,一定也会开心地叫起来的!请你读读第二句。

①自由试读一一齐读(传来了小鸟的叫声)。

②出示鸭子和小鸟。(小鸭子问你:嘎嘎嘎,你从我们的数量上发现了什么?)

出示图片让孩子分清楚一群和一只这两组量词的的区别。

③再齐读。

(3)读读第三、四句。过渡:对可爱的小动物我们是那么的喜爱,那么我们喜欢甜蜜蜜的水果吗?

①自由试读二、四句(课件出示水果图片)

出示图片让孩子分清一个和一颗的区别(颗:用于颗粒状的东西。

比如一粒米。)。用图片分清一堆和一个区别。

(4)读读练练,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出示课件带图练习量词

(六)拓展练习。按照课本的句式模仿说一说。一个大,一个小。

一边多,一边少

(七)板书设计

1、比一比比什么谁跟谁比

梦园小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设计

2比一比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就是比多少,另一部分就是比长短与比高矮,这样化分就是为了突出长短与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就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就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就是相通的,就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就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就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与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与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与高矮就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与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她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3训练………………………………1课时 计3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与主动参与学习与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一)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

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最新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2.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3.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4.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学会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通过比较,学会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知道高矮、轻重、长短等是比较出来的。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会简单的推理,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高矮的活动中,可能有比长短的,这些本质上都是比高度或长度的,有助于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比一比1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轻重)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1.通过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正确进行三个量的比较。 主题图,投影,天平等。 1.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认数,教师拿着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 3.教师说数,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出示主题图。 师生谈话:请仔细观察图,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通过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往比较长短、轻重、高矮等方面想) 1.学习比较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正在跳绳的两个小朋友。 (2)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3)同桌互相交流。 (4)集体交流。 (5)集体订正答案,并将结果画在书上。 2.学习比较高矮。 (1)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学生甲:我是通过观察比较出两个小朋友的高矮的。 学生乙:我是先让两个人站在同一平面上,再比较得到的。 (2)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正确,那么,在图上你们还能从别的方面比较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 3.学习比较轻重。 (1)让学生观察天平。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这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是###为大家整理的,希 望对大家有所协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 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 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 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能够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 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 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水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 中发现并提出相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 的想法。, (2)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 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 数学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 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 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自经历中感悟、体会、理解。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 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 做好铺垫。

(完整)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练习题(一) 一、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在最短的后面画“√”,在最长的后面画“○”。 2、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3、在苹果最多的树下面打“√”,在苹果最少的树下面打“×”。 ()()() 三、比一比(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四、按要求画。 画出比●多1个的△画出和□一样多的○ ● ● ●□ □ □ □ □ □ △ 画出比●少1个的△画出比□少4个的○ ● ● ● ● ●□ □ □ □ □ □ □ 五、根据下图中的个数,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 △△△△△△△△△ □□□□□□□□ 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少,_______比_______少,_______比_______少。

四、画一画(共20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测试(一) 一、根据组成画点子。 二、根据数的组成画点子。 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 3○1 2○3 1○2 四、分一分、填一填、画一画。 (1) (2) (3) 五、算一算。 2+1= 3-2= 1+2= 3-1= 2-1= 2+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测试(二) 一、填空 二、计算 9+8=□ 9+4=□ 9+6=□ 9+2=□ 9+7=□ 9+9=□ 9+3=□ 9+5=□ 三、计算 1+8+5= 3+6+4= 2+7+6= 4+5+8= 5+4+2= 7+2+9= 6+3+7= 7+2+3= 四、在○里填上“>”、“<”或“=”。 9+4○13 8+9○ 18 9+9○17 16-6○9 9+8○1 9+5○8+6 五、算一算。 六、按要求填数。

一年级比一比练习

复习题 1、比一比下面水果的轻重,在最重的下面画√,最轻的下面画○ 2、 8、6、4、9、1、7、 3、0、5、10、 上面一共有( )个数,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从左起第5个数是( ),第8个是( ),右边起第6个数是( )。 把左边第3个数圈起来,把右边4个数圈起来。 3、小朋友,请你填一填,猜一猜。 0 1 □ .□ . □ □ 6 □ □ □ □ 2、比10小,比8大,这个数是( )。 3、比7大,比9小,这个数是( )。 4、5前面一个数是( )。 5、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6、比5大,比10小的数,有( )。 4、○○○○○○ △△△△△△ △△△ 5、 1 0 1 □ □ 7 □ □

2、和5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5离8近还是离1近(在□里打√) 8□1□ 4、△ △ △ △ △ □ □ □ □ ○ ○ ○ ○ ○ ○ ○ ○ △比○ □比○ 5○3 4○5 6、用上、下、左、右填空。 7、操作题。 1、数一数,涂一涂。(3分) 一共有( )个苹果。从左起涂第3个,从右起涂3个。 2、 一共有( )种水果。 从左起第( )、第( )、第( )、第( )是 。 8、 1、一共有( )袋球。从右边第4袋有( )个球。 2、从左起,第( )袋和第( )袋合起来是7个球。 3、其中有两袋是一年级小朋友,最多可能有( )个球,最

少可能有( )个球。 9、 1、一共有( )盒,从左起第( )盒有10个球。 2、有3个球的是第( )盒,它左面一盒里有( )个球, 右面一盒里有( )个球。 3、第( )盒与第( )盒的球合起来正好是10个。 4、第4盒里再放进( )个球能凑满10个。 10、找规律,接着画,再画11个。 ○△○△△○△△△ ●●● ●●●● ●●●● ●●●● ● ●● ●● ●●●● ●●●●●

一年级教案-比一比

一年级教案:比一比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l个笔画和l个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 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三、教学准备: 词卡和图片。(黄牛、猫、鸭子、鸟、树、花等动植物的图片.苹果、枣、杏子、桃等水果的图片。量词卡片) 四、教学安排:2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识词 1.看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植物? 2.词卡与实物对应。 学生将带拼音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边。 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些音节、词语。 3.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先请个别学生认读,再全班跟读,最后开火车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讣学生认读。

二、学习韵文 1.自己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桃子呢? 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3.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 三、巩固记忆生字 1.学生选择生字,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 2.选择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牛、羊的笔画顺序。学生试写一个。 2.出示小,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3.教师范写小,学生仿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二、扩展延伸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课程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4.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学会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通过比较,学会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知道高矮、轻重、长短等是比较出来的。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会简单的推理,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高矮的活动中,可能有比长短的,这些本质上都是比高度或长度的,有助于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比一比1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轻重)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1.通过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正确进行三个量的比较。 主题图,投影,天平等。 1.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认数,教师拿着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 3.教师说数,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出示主题图。 师生谈话:请仔细观察图,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通过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往比较长短、轻重、高矮等方面想) 1.学习比较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正在跳绳的两个小朋友。 (2)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3)同桌互相交流。 (4)集体交流。 (5)集体订正答案,并将结果画在书上。 2.学习比较高矮。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单元测试卷

i 3.小猴吃蟠桃。 不够匚 多口 口 (2007—2008)学年度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二) (比一比) 、比比、涂涂(共20分) 1谁最高?在她旁边的()里画 I 4 7 ) 3.把少的一行水果涂上 适合它的颜色。 000000 b / b b b 4.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胡萝卜?在它旁边的□里画“O 、你会选吗?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V” (共24分) 1.动物搬家。每个动物住 一间,够吗? 动物之家 够 L 不够□ 商店里一共有这么多手套: 4鸟松4鸟4鸟 够我们每人一副吗? 班级 姓名 分数 ■”。谁最矮,在她旁边的()里画“ X”。 () 2.请给长的纸片涂上绿色。 2 ?买手套。 去买手套喽! ? □ 够匚 一年级数学 2- 1

一年级数学 2-2 4.数珠子。 4.0和?谁多?你能接着画少的 珠 子,使两种珠子同样多吗? ■:多匚 多匚 和 同样多 三、比比看(共36分) 1.跑得快的画“V”,跑得慢的画“X” “X” 。 3.绳子最长的画“V” “X” 。 5.在多的后面画V 。 最短的画“X” H □ 7.在同样多的物体下面画V 。 □ 20分) □ 四、画一画(共 1.画一,比樽?多2个。 2. *多匚 多 *和 同样多 2 .胖的画“V” 4 .高的画“/” ,瘦的画 O □ W. ,矮的画 6.在少的后面画V 。 鬻鬱薄磔 □ W^il l^il _____ 'S s s s s n S8 W W S8 SB LJ 8.在矮的动物旁边画V 。 画…’,比少1个。 ??????? 3.画「,和 奈豪*崇 同样多。

(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练习题(一) 班级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在最短的后面画“√”,在最长的后面画“○”。 2、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3、在苹果最多的树下面打“√”,在苹果最少的树下面打“×”。 ()()()三、比一比(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四、按要求画。 画出比●多1个的△画出和□一样多的○ ●●●□□□□□□ △ 画出比●少1个的△画出比□少4个的○ ●●●●●□□□□□□□ 五、根据下图中的个数,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 △△△△△△△△△ □□□□□□□□ _______比_______多, _______比_______多, _______比_______多, _______比_______少, _______比_______少, _______比_______少。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检练习题(二) 一、比比、涂涂 。 1.谁最高?在她旁边的()里画“√”。谁最矮,在她旁边的()里画“×” 3.把少的一行水果涂上适合它的颜色。 4.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胡萝卜?在它旁边的□里画“○”。 二、你会选吗?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1.动物搬家。每个动物住一间,够吗?

2.买手套。 3.小猴吃蟠桃。 4.数珠子。 三、比比看(共36分) 1.跑得快的画“√”,跑得慢的画“×”。 2.胖的画“√”,瘦的画“×”。

3.绳子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4.高的画“√”,矮的画“×”。 5.在多的后面画√。 6.在少的后面画√。 7.在同样多的物体下面画√。 8.在矮的动物旁边画√。

小学一年级数学 《比一比》参考教案

《比一比》参考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 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教师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 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1)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 长 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 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三、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四、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五、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六、全课小结(略)

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练习题 班级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在最短的后面画“√”,在最长的后面画 “○”。 2、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3、在苹果最多的树下面打“√”,在苹果最少的树下面打“×”。 ()()()

三、比一比(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四、根据下图中的个数,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 △△△△△△△△△ □□□□□□□□ _______比_______多, _______比_______多, _______比_______多, _______比_______少, _______比_______少, _______比_______少。 五、画一画(共20分)

10比5多____比8少3 9比__多3 9比__少6 10比7多____比11少5 15比__多3 8比__少4 9比5多____比9少3 12比__多3 6比__少5 __比9多5 __比10少17比__多3 9比__少5 12比4多____比9少6 12比__多3 6比__少5 8比5多____比8少6 14比__多7 10比__少5 16比8多____比11少3 7比__多5 15比__少5 填上> < = 4 ( ) 5 5 ( ) 6 11 ( ) 9 7 ( ) 7 9 ( ) 8 5 ( ) 3 7 ( ) 9 8 ( ) 4 2 ( ) 0 6 ( ) 3 4 ( ) 5 2 ( ) 4

《复习3》教案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复韵母,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并与相对应的图片连接起来。 3、复习所学的词语,并能选词造句。 4、拼读儿歌《拼一拼》,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一想,三个圆圈和三条直线还能拼成什么图案。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复韵母,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并与相对应的图片连接起来。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我会读。 1、卡片认读单韵母:i e u r 2、你能把这些单韵母组成复韵母吗?读一读。 3、读:ie——ei iu——ui ei——er,说一说每一组复韵母有什么区别。 (二)第二题:我会连。 1、拼读音节。(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自己试着把音节和图片连接起来。 (三)扩展活动。 1、比一比,看谁能认读。 2、同桌的两位同学轮流认读卡片上的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互相纠正。 3、拼拼读读,看谁拼得又准又快。 cì wei dài shǔ yě tù jiǔ cài dòu jiǎo qié zi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所学的词语,并能选词造句。 2、拼读儿歌《拼一拼》,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一想,三个圆圈和三条直线还能拼成什么图案。 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我会认。 1、打乱顺序,卡片认读词语。 2、谁能用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3、这些词语你能给它归归类吗?说说你归类的理由。(人称、动物、动作) (二)第四题:读读拼拼。 1、出示儿歌《拼一拼》,自由拼读儿歌。 2、朗读儿歌。(指名读、齐读) 3、拿出学生自己准备的三个圆圈和三条直线,拼拼小鸭和小兔。 4、小组合作:用圆圈和直线拼拼其它的图案,看哪一小组拼出的图案最多,最有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 单元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 3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仁怀市三合一小校本部陈冲 第一课时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2、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一比[人教版]

1、比一比 何红霞 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字,会写“牛、羊、小、少”,认识1个笔画和1个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颗、群、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 理解量词“颗、群、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词卡和图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词 1、看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 2、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3、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让学生认读。 二、学习课文 1、自己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朗读成果,读韵文后的发现。 3、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杏子可以一堆一堆地数,还可以怎样数?桃子呢? 4、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 三、巩固记忆生字 1、学生选择生字,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 2、选择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出示“小”,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认识新笔画。第二课时复习导入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五、扩展延伸 1、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数枣的时候可以一颗一颗地数,数哪些东西还可以用“颗”数?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数鸭的时候用“群”,用“群”数告诉我们什么?(数量多、聚在一起)。 数杏子用“堆”,发现了什么?(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 2、出示一些物品,学生说一说。 一朵花一本书一件衣服一把扇子 3、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进行说量词比赛。 4、创编儿歌比一比谁说得多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模板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模板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一起看看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欢迎查阅!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1#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一年级《比一比》教学反思

一年级《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是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求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在教学中,我以比为主线来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比一比,营造氛围 课的伊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一比这一课。我们也要比一比哪一小组上课认真,哪一小组会动脑筋,哪一小组学到的本领多。(出示小组评价栏比一比)评价栏为九个花瓣围成的一朵花,代表九个小组。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不久,活泼好动,用评比竞赛的方式比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让孩子联系实际理解比一比在生活中的具体含义。 二、比一比,学习韵文 片段二 师:图上有这么多东西,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黄牛和花猫比,怎么比?(一个大,一个小)(相机出示韵文课件,指名读)师:用上比,还可以怎么说。 生:黄牛比花猫大,花猫比黄牛小。 师:鸭子和小鸟怎么比? 生;一边多一边少。 (出示韵文,指名读)

师:用上比,还可以怎么说。 生:鸭子比小鸟多,小鸟比鸭子少。 比大小,比多少是韵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让孩子通过看图、读韵文对黄牛和花猫、小鸟和鸭子进行比较,之后,设计了用上比来改变句式说,加深了对大小、多少的认识,在语言文字中进行思维的训练。 三、比一比,训练朗读 本课韵文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朗读训练。根据本课的特点,在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挑战读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教师提示你还想怎么读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小朋友们有的说,我想挑战同桌。我想挑战好朋友。还有的说,我想挑战小组。最后小朋友还把韵文编成课中操,边读边做,使课堂充满学习的乐趣。 四、比一比,学习生字 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学习群、颗、堆三个生字。群和堆作为量词用法的不同也是本课的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1、图上的鸭子和小鸟有多少?(课件出示一群鸭子一只鸟)群、只就叫量词。 2、看图,理解好多聚在一起,才能叫群。 3、用一群说话,一群人,一群大雁,一群海鸥,一群小鸡。 4、图上的水果有多少?(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 5、看图,一堆怎么理解?数量多,叠在一起,才能叫堆 6、用一堆说话,一堆桔子,一堆花生,一堆树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

1 《比一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港南区河面学校苏玉连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者、组织者。 2.以趣激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教材分析 《比一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识字(二)第一课,包括一幅情境图,8个词语和一篇韵文。情境图上是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琅琅上口的韵文,诵读间会传达出暖暖的情感。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韵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小孩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 学情分析 一年级有学生63人,大部分学习主动、积极,能主动完成作业。但有10名学困生需要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小、少”四个字。认识1个偏旁“土”。 2.知道“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流程 一、举例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进行比较大小。

2.教师和一位学生比高矮,这位学生再和另一个学生比高矮。 3.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可见,大小、高矮、多少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一比》。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设计意图:更加深入地理解题目,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比较的意识。] 二、自主识字,教给方法。 (一)情境识字 出示课件情境图:这节课,苏老师带你们到一户农家小院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动物、水果? (课件的运用,将学生带入情境,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1.利用情境学词。 2.离开图画,借助拼音读词语。 3.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 4.引导发现。(第一行词语是动物名称,第二行词语是果实名称) (二)尝试朗读,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韵文。 2.学生读韵文,找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3.认读生字:边、多、少、群、颗、堆。 交流识字方法。早已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想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交流汇报。 (三)游戏巩固识字。 (四)再读韵文。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认字,使学生加强记忆,并鼓励在生活中认字。有层次性、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比一比》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美丽的农家小院作为背景,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反义词和量词。悠闲的黄牛和花猫,嘻闹的鸭子和小鸟,甜蜜的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组成一幅温馨的农家生活场景。琅琅上口的韵文充满童趣,事物之间的比较也激发着儿童求知的欲望。 【设计思路】 识字和认物是《比一比》的两个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出农家小院的美丽朴实的情景使两者统一,让学生在情景的创设中整体感知课文,认识“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8个事物名称。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本课要求掌握的反义词“多——少”、“大——小”和量词“群、颗、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通过课件和跨越式非网阅读材料的互相配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运用比较生字读音、加笔画、加偏旁、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儿歌中的反义词的比较。 3、引导学生认识量词“群、颗、堆”的使用,初步形成数量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会写“牛、羊”两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4、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冬冬家可热闹呢!有很多的动物和果子都跑到冬冬家里进行一场比赛,大家想去看看吗?看课件图片,直接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比一比),全班齐读课题:《比一比》 2、看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比什么? 我想知道怎么比? …… ) 3、过渡:好!我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一齐到冬冬家看看。咱们现在就出发。 二、认识动植物名称,初步认词。 1、(出示“农家小院”图片)同学们,这是冬冬的家了。在冬冬家里,有四种可爱的小动物欢迎我们的到来,你看到有谁呢?你能跟它们打打招呼吗? 我看到黄牛,黄牛伯伯您好!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下出示相应名称的词(课件链接,出示图片:黄牛、花猫、鸭子、小鸟,点击课件播放动物的声音。) 2、跟小动物打完招呼后,老师把他们请到了黑板上,不看图,你们还能把它们的名字叫出来吗? 出示词语:黄牛、花猫、鸭子、小鸟(逐一粘贴在黑板上) (1)请同学拼读词语。 (2)请同学提出容易读错的生字,提醒大家。 (3)全班齐读 3、刚刚我们认识了冬冬家的小动物,他们家还有不少的果子成果了,这是他请大家品尝的。 (课件出示图:杏子、苹果、桃子、红枣) 4、这四种果子,请你把你最喜欢吃的果子的名字读给大家听,如果同学读对了,请大家跟他读。 5、开火车练说:我喜欢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