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意义和作用;正确理解多年训练计划的结构;

掌握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方法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什么是多年训练计划?多年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如何?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掌握多年训练计划在训练实践中正确应用。

【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运动训练过程》田麦久四川体育出版社 1990年

2、《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年

3、《现代运动训练》王永盛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年

4、《论运动训练计划》田麦久北京体育大学出版1996年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对于运动员两年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和安排,都属于多年的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可长达十几年。

第一节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都己表明,不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为了保证多年的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即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合理的和整体的规划。调查表明,我国不同项群奥运选手的培养期在7.6~11.2年之间(表10-1)。

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部分,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还是心理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运动员机体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点,以及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心理等因素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完整过程是由若干个彼此相联的不同阶段组成的。各个阶段有着自己特有的训练任务和内容,有着不同的运动负荷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由先天性遗传途径获得,一部分由后天性训练途径与生活途径获得(图10-1)。

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就是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以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并考虑到不同项群训练的特点,研究提出了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训练年限及其训练的重点内容(表10-2)。

如表10-2所示,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并对运动负荷安排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言而喻,其中的最佳竞技阶段是最重要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高低,可以看作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成果的主要评价;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提高阶段的整个安排和要求,部服从于最佳竞技阶段训练任务的完成;而竞技保持阶段则可视为最佳竞技阶段的尽可能长的延续。

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运动员生理、心理机能发育的自然规律,以及在训练负荷影响下生物适应状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决定了大多数优秀运动员完整的多年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为了顺利地培养出世界水平的优秀选手,不同项目对运动员开始参加训练的年龄、进入专项训练的年龄、保持最佳竞技水平的年龄以及竞技能力开始下降的年龄,都有着特定的要求。这里,核心的问题在于保持最佳竞技水平的年龄。在最适宜的年龄阶段,使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水平,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年龄特征的主要依据。

不少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下降的趋势,使其完整的多年训练过程中各阶段年龄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里,我们把那些在少年时期即有可能表现出世界级竞技水平的项目称为“少年”运动项目,而将其他仍然由成人占据优势地位的项目称为成人运动项目。这两类项目各自的年龄特征如表l0-7所示。

我国体操界2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级选手。13名男子世界冠军从9.3±2.7岁开始参加训练,经过10.3±2.5年的系统训练,在10.6±1.9岁时首次成为世界冠军(表10-8)。9名女子世界冠军从6.8±2.2岁开始参加训练,经过9.6±1.4年的系统训练,在 16.1±1.3岁时首次成为世界冠军(表 10-9)。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

在多年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运动负荷的内容,还是运动负荷的量度,都依训练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如表 10-2所示,基础训练阶段的负荷内容,首先是协调能力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在专项提高阶段及最佳竞技阶段中,则首先要发展决定专项竞技能力的首要因素;而在竞技保持阶段,则需要把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的保持和提高放在训练的首位。

运动负荷的量度随阶段的不同也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从对周训练次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到,由基础训练阶段到专项提高阶段,周训练的课次明显增加;而由最佳竞技发展阶段转人竞技保持阶段,周训练的课次则逐渐减少。

纳巴特尼柯娃(前苏联1982)等人的研究指出,在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不同训练阶段,负荷量的变化应服从于运动员身体发育及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如果把运动员在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最大负荷量定为百分之百,那么,在竞技专项化开始阶段和竞技深化阶段,负荷量应分别控制在45%~50%和70%~80%之间。按这一比例安排训练负荷,将有助于保持各阶段之间的良好继承性。

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特定的时间区域,都构成一个区间。对两年以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就称做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如两届奥运会之间4年的训练计划,6年中学学习期间的训练计划等等。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儿童开始参加基础训练的年龄依项目的特点而不同。参加田径等“成人”项目的训练,宜从10~12岁开始,这时正值读小学五、六年级或初中一年级;而为培养体操、艺术体操、跳水、游泳等“少年”项目的优秀选手,则应从5~8岁开始,这是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一年级

的年龄。为了使有才能的竞技选手从一开始就能得到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业余体校、运动学校的教练员,以及组织课外训练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儿童少年基础训练阶段3~5年(表10-11)的训练进行统一的筹划,制定出区间性的多年训练计划。

1、训练的主要任务及基本内容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在这一阶段中,首要的具体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及基本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通过这些练习和参加初级的比赛,培养运动员的一般心理品质,并相应地发展基本运动素质。

2、负荷特征与竞赛安排

安排参加基础训练的少年儿童的训练负荷时,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负荷的逐步增加,会对运动员机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产生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但过度的负荷,却会对少年儿童的内脏器官及支撑运动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以至葬送他们的运动前途。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儿童马拉松跑的风行,德国田径界流传着这样一个警句:“他们(指参加训练的儿童)能够做到,但不要让他们去做。”就是指不要让儿童承受看来他]似乎可以承受的过大的负荷。

训练负荷的循序渐进和竞赛项目的系列设置,为少年儿童基础训练阶段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有利于运动员打好基础,有利于进入专项提高阶段训练后大幅度地提高竞技水平。我们从前民主德国1982年少年儿童部分项目各年龄组的成绩比较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发展趋向(表10-15)。如表中所示,前民主德国少年儿童选手,在15岁以前并不比我国同年龄组选手的成绩高多少,但到16-17岁进人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后,运动成绩就开始突飞猛进。如果教练员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12~15岁的少年儿童制定不切实际的指标,或为了要求过早提高成绩,模仿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迫使少年儿童承受过大的训练负荷,其结果虽可能带来运动成绩的一时提高,但却会给他们的多年训练造成严重障碍,甚至导致运动生涯的过早结束。这是我们在制定基础训练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的。

曾于1983.6~1984.6一年之间3次刷新男子跳高世界纪录(2.37米。2.38米~2.39米)的中国运动员朱建华 (1963.3.29出生)的教练员胡鸿飞,为朱建华制定了科学的多年训练计划,其基础训练阶段为10~15岁共6年时间。前三年(1012岁)着重提高健康水平,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学习跳高基本技术;后三年(13-15年)则继续提高身体训练水平,以田径多项为主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完整的跳高技术。训练负荷则注意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地逐步增加。在这6年中,朱建华的基本技术掌握得很好,各项一般运动素质也都有相应提高,但专项成绩的提高却不明显(表10-16)。跳越高度超过身高最多只有14厘米。而从16岁(即1979年)起,进入了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后,胡鸿飞为朱建华提出的训练任务是“在继续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专项素质和改进跳高技术”。这一阶段的转移,带来了显著的训练效应。朱建华的跳高成绩得到了迅速提高,作为衡量专项技术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即跳越超

过身高的高度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由14厘米迅速提高到23厘米----32厘米----37厘米(图10-7)。可见,科学地安排好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对于在多年训练全过程中其他阶段训练的成功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与训练任务

运动员在成功地接受了3~5年的基础训练之后,“少年”项目运动员通常从10~12岁起,“成人”项目运动员从14~16岁起,便进入了专项提高阶段,致力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这一阶段通常延续4~6年。一般情况下,系统的4~6年的专项训练,已经可以使运动员的体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熟练地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并培养出参加艰苦的训练与激烈比赛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各方面都臻于成熟,竞技能力接近或达到高峰,进入了最佳竞技阶段。

2、两个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

运动员进入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通常可以比较明显地逐步承受较大的专项训练负荷。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有些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可以逐年提高,有些则应波浪式地发展。而当运动员进入最佳竞技阶段之后,由于多年承受高度负荷和高水平激烈竞赛的影响,也常常由于伤病的积累致使许多运动员难以继续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因此,在这一阶段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细致地安排负荷。负荷通常呈波浪形,有起有伏,有张有弛,保持明显的节奏,从而保证运动员能以充沛的精力和理想的竞技状态参加激烈的竞争,取得理想的成绩。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能经历个人的最佳竞技阶段。过小或过度的负荷,训练内容的选择及其程序安排的不当,都会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顺利发展,使运动员的竞技潜力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从而也就不可能在最佳竞技年龄区间表现出个人最高的竞技水平,这样的运动员一般不能完整地经历多年训练的全过程。

在专项提高阶段与最佳竞技阶段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它们各有自己独立的训练任务,有自己适用的训练方法,有自己明显的负荷特点,彼此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3、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邹向明、田麦久,1988)。如第23届奥运会男子举重冠军陈伟强、男子步枪射击世界纪录创造者林波,他们在多年训练过程中都曾出现过“高原现象”(图10-9)。

邹向明等对136位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田径、游泳、举重)优秀选手的研究揭示,“高原现象”的发生概率达69.3%,通常在从训后6~8年时出现;出现“高原现象”时运动员的年龄为20岁左右;“高原现象期”持续2.0±0.5年。

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随着运动员进人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

(2)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按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

(3)训练不当(包括过度负荷、局部损伤等)及环境的不良影响。

(4)运动员由于训练以及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主观努力的下降(表10-19)。

高原现象并非不可避免或不能克服。针对上述致因采取相应对策和有效措施是训练管理干部、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的任务。应注意随着运动员专项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加大训练负荷;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的动态变化,随时调节训练负荷的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对处于青春发育期高峰而出现内分泌紊乱、协调性下降、体重增加的青少年选手,特别是女运动员,应及时调整其阶段性训练目标,及时改变负荷的安排及要求;对于已出现明显的过度训练及严重运动伤病的选手,应采取果断措施,保证其健康状况的充分恢复;对因受外界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或放松自我要求而主观努力下降的运动员,应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他们强烈的训练动机和成功期望。

许多优秀选手都走过这段艰难的路程。我们的调查分析表明,我国72%的优秀运动员在度过高原期后的第1年至第3年之间创造出了个人的最高成绩,进入了他们多年训练过程中最令人向往、最为辉煌的最佳竞技阶段。

4、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结构调整与集团竞技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同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集体项目运动叭集团竞技能力的发展也必然经历着提高弓成熟弓衰退的过程,尹洪满等的研究描述了这一过程的阶段特征(表10-20;图10-10)。

通过改善球队成员的组合特征,提高球队集团竞技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点:

(1)保持处于不同竞技能力发展阶段的球员之间的适宜比例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全过程,包含着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这样四个阶段。

我们确认,国家女排夺取五连冠的全盛时期,其队伍的组合特征具有典型的示范价值。经统计表明,国家女排在1076~1990年15年中,每年人选者共计180人次。其中,处于最佳竞技阶段的选手占62.2%,处于专项提高阶段的选手占76.1%,处于竞技保持阶段的选手占11.7%。89人次主力选手中三类阶段比例为69.7%、15.7%与14.6%,91人次替补选手中三类阶段比例为54.9%、36.3%与8.8%。

这一比例关系明显地优于同时期其他集体球类项目国家队的结构。对上述数据进行适度的模糊处理,三类选手的结构比即分别为:全队6:3:1;主力7:1.5:1.5;替补5:4:1,提供了一组合理的结构模型。需要说明的是,这是15年累积数据统计的结果,具体到一个特定时间一个队中不易操作,但所反映出来的组合特征是具有规律性的。

(2)保持适宜的平均累积配合训练年限

协调的战术配合是集体项目参赛取胜的生命,是取得超过球员个人竞技能力算术和的更高的系统效应的重要条件。为此,球员之间必须有足够的共同训练的经历。全队各个队员在该队中的训练年限的均值,可作为平均累积配合训练年限的指标。若这一年限过短,球员之间还来不及进行高质量的“磨合”;而若这一年限过长,又必然会影响后备力量的培养。全盛时期的国家女排该指标值为3.2±1.9年,同期男足、男排及男女篮国家队则都在2.1~2.6年之间,明显地短于女排(表10-21)。我们各个项目的国家队,应将这一指标保持在3年以上。

(3)采用全国选拔式组建国家队

在我国几十年的竞技体育史上,集体球类项目国家队的组建,或采用全国选拔式,或采用冠军主体式。当一个地方队拥有多名优秀选手、其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方队时(如解放军男篮,广东、辽宁男足等),可采用冠军主体式。考虑到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基本特点,考虑到我国国家队与地方队训练条件的明显差异,考虑到调动更多地方队球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力求组织起具有最高集团竞技水平的代表队的需要,应该说,当前我国足、篮、排等队伍的组建方式仍应以全国选拔式为宜。

(4)选用适宜的队伍更新方式

为了使球队能够持续地拥有旺盛的战斗力,必须阶段性地更新部分球员。依更新比例的大小可将更新方式区分为重建式、改建式及微调式三种。在1976~1987年间,国家女排在12次队伍的调整中,微调7次,占58%;改建3次、重建2次,合占42%;而男排为50%比50%;女篮为33%比67%;男篮为17%比83%男足为8%比92%(表10-22)。

以微调式为主的国家女排的队员在国家队的平均效力年限为4.0±2.8年,男排为3.5±2.1年,女篮、男篮、男足则分别为2.9年、2.5年和2.1年。显然,过多地改建和重建,会导致国手平均效力年限过短,不利于运动员之间良好的“磨合”。可见,当球队的集团竞技能力保持在最佳成绩或较高水平时,部分球员的更新应采用微调式;当然,如果球队的集团竞技能力明显处于低谷,不做结构上的巨大调整又不可能导致根本性变化的产生,则应认真考虑改建甚至重建。

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运动员度过自己的最佳竞技年龄区间之后,其自然发育过程中会逐步出现体能下降的趋向,长时间的紧张训练和激烈比赛,也会使得运动员产生心理上的饱和和疲劳,对连续参加竞技、创造优异成绩及获得荣誉的激情下降,甚至产生冷漠感,加之年轻对手的出现,训练伤病的积累,长期从事竞技运动之后产生的对安逸生活的渴求,以及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使运动员会产生退出竞技舞台的愿望。而实际上,此时这些运动员通过多年艰苦的训练所达到的竞技水平仍然是相当高的,仍然应该而且能够继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继续为国家或本地区在相应的比赛中争得荣誉,激发和帮助年轻运动员尽快地成长。而且,大量的实例都己说明,许多似乎已经度过了竞技高峰的运动员,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有可能达到新的更高的竞技水平。如男子跳水世界冠军李孔政(中国),女子800米世界纪录创造者克拉托赫维洛娃(捷克),1986年连创5000米、10000米世界纪录的30岁的挪威女长跑家克里斯蒂安森,中国女排的优秀队长曹慧英,超女子手枪慢射世界纪录的中国女射击手李英子等。

在199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大龄选手们表现出了旺盛的斗志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显示了科学安排多年训练的杰出成果。在21个男子项目63名获奖者中,在17个女子项目51名获奖者中,28岁以上的运动员占了一半左右(男子31名,49.2%;女子26名,51.0%),其中30岁以上的选手男女分别占30.2%与25.5%(表10-23),并有6名男子、4名女子30多岁的运动员获得了世锦赛的金质奖章。他们是约翰逊(30岁,美国,男子400米),安东(35岁,西班牙,男子马拉松),布勃卡(34岁,乌克兰,男子撑竿跳高),里德尔(30岁,德国,男子铁饼),韦斯(34岁,德国,男子链球),克罗特(34岁,古巴,女子800米),恩奎斯特(33岁,瑞典,女子100米栏),浩格兰(30岁,挪威,女子跳高)和海特斯塔德(31岁,挪威,女子标枪)。可以看到,在短跑、跨栏跑、长跑、投掷及跳跃所有类别的项目中,都有30岁以上的大龄选手获得冠军。

在现代竞技体育领域中,各国体育界人士日益重视竞技保持阶段的组织和训练。在这一阶段,首先要努力保持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激励他们继续参加训练、比赛和力求创造优异成绩的进取动机,并应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延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消退,并力求获得局部的提高。同时还应该加强训练理论的学习,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延长自己的竞技寿命。

在竞技保持阶段,运动员训练的负荷通常低于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运动员更多地按照自我感觉掌握并控制训练过程。

运动员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服从于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总体要求,同时要注意到各个阶段之间的有机衔接。

健身训练计划表

健身训练计划表: 如果有左旋肉碱补剂的话再运动前2小时服用3-5克。 1。热身:可以采用5分钟左右的慢跑或者轻重量的器械训练2-4组或肌肉拉伸等方式进行热身。 2。热身后进行45分钟-1小时左右的锻炼肌肉力量的器械无氧训练!这方面内容下面会仔细说到! 3。休息5分钟,这5分钟可以补充支链氨基酸和蛋白粉以及快速碳水化合物!然后再进行45分钟-1小时左右的有氧训练。有氧项目下面会写出,不过在健身房体重不是超标太多的可以采用跑步机进行有氧运动,如果超标太多不能用跑步机进行训练,跑步腾空下降时会对你的膝关节和踝关节造成太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受伤,可以采用ATM 适体运动机,椭圆机,登台机,动感单车等方式进行有氧运动 这3点便是一天的训练表! 现在是主体内容: 首先说下减肥方面的知识: ★最先你要弄明白什么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增强人体吸入与使用氧气的耐久运动。它的运动特点是负荷量轻、(也就是低强度不同于我们搞健美的超大负荷的重量去挑战肌肉的极限),有节律感、持续时间长。运动医学测定,有氧运动适宜的运动负荷为每周4~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运动时心率为120~135次/分 哪些项目属于有氧运动?

步行、快走、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跳绳/做韵律操等等 个人认为效果比较好的就是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还有跳绳了,个人推荐每次运动持续45分钟最好! ★减肥是通过做有氧运动消耗脂肪达到塑身的目的.但是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女生在减肥方面存在一个误区:我只需要把脂肪减掉,所以我只需要做有氧运动就可以了,我又不需要肌肉,所以力量的器械无氧训练不需要练! 其实科学的减肥方式不是只单独依靠有氧运动减肥的,而是搭配无氧的增加肌肉的器械运动进行减肥! ★下面给你分析下这样减肥的原因: 许多人出于以下两点理由,错误地以为单独进行有氧锻炼对控制和减少体脂最有效。 1。有氧运动首先消耗的是脂肪,而力量训练消耗的是储存在体内的糖 2。在设定的心率范围之内,45分钟的有氧锻炼要比同样时间的力量训练消耗更多的热量,练练停停的力量训练需要每组之间休息,消耗的热量要少得多。 反驳的理由也就是为什么要器械和有氧结合的理由: 有氧锻炼能达到消耗热量的目的,但却不能长时间地提高新陈代谢率。力量练习虽不能长时间提高心率,但是力量练习能有效提高人体静止时的新陈代谢速度,即使你坐着不动,也能燃烧更多的脂肪。而

篮球周训练计划

篮球周训练计划 第1篇:篮球周训练计划 星期一1、运球2、速度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 3、运球 4、速度训练 5、一般素质训练 6、放松活动 星期二1、上篮2、爆发力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 3、三步上篮 4、爆发力训练 5、一般素质训练 6、放松活动 星期三1、传球2、上篮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 3、传球

4、行进间传球上篮

5、一般素质训练 6、放松活动 星期四1、综合训练2、力量训练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 3、综合训练 4、力量训练 5、放松活动 星期五1、考核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 3、考核 4、放松活动 星期六1、综合训练2、耐力训练上午:运球、传球、上篮 下午:耐力训练 星期日1、综合训练 上午:运球、上篮 下午:传球、上篮 第2篇:篮球周训练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知道一些简单的篮球规则 2、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发展跑。运。传。接。投等 基本动作技能。 3、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要点: 熟悉篮球的基本动作技能。弘扬个性。 三、教学要求: 进一步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 四、教学顺序: 课次、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重点。难点、教与学的主要策略 教法学法: 一了解起源。知道一些简单规则。学习基本站立。移动的方法。体育常识:篮球重点:知道篮球运动的起源。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难点: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现代教学技术法,情景教学法,裁判法,直观法。思考法,动作模仿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提高。 二移动。持球的方法。发展协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原地行进间运球。游戏:活动篮筐重点:臂带手腕。指按。难点:手和脚的协作配合。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比较。分析。练习。提点。 三初步掌握原地传。接球的方法。单手肩上投篮基本动作技能。单手肩上投篮游戏:活动篮筐重点:手腕前屈。手法正确。难点:脚蹬。臂伸腕外翻。上。下肢协调。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投篮练

健身计划,模板

健身计划,模板 篇一:健身计划表+营养搭配 注意事项: 1. 每节训练课选择4-6个训练动作。如果你每节课训练两个肌群,那么每个肌群最多可以 选择3个动作。如果你训练3个肌群,每个肌群可以选择一两个动作。如果你训练全身,每个肌群只能选择一个训练动作。 2. 建议最多锻炼2个部位的肌肉,但是绝对不是全身锻炼,除非你是很长时间没去锻炼。 进行恢复性训练才采用全身锻炼的方式,而且这种全身恢复性锻炼也只能够才用轻重量来训练! 3. 正常的组合锻炼方式为: 第一天:胸肌和3头肌一起训练因为这2个部位训练时都是彼此训练的,锻炼胸肌也能练3头!窄握卧推练3头时也能锻炼胸肌 第二天:肩部肌肉:3角肌和斜方肌,因为这是整体的一块!以及腹肌可以放在一起训练! 第三天:背部肌肉和二头肌肉,这也是相辅相成的,彼此锻炼! 第四天:腿部肌肉,小腿肌肉整体的一块! 第五天:腹肌和小臂肌肉!

休息2天 4. 一周的训练计划,能有效的在锻炼其中的一块肌肉 时不去锻炼和它相关的肌肉,能让该 肌肉没有破坏得到充分的休息! 5. 不能让你的肌肉习惯了你的锻炼方式和频率。所以 我过一段时间就改变自己的锻炼方式:比如今天我是正常的胸肌和3头肌一起锻炼,我过几个星期我就换做2头和3头也就是整个胳膊一起训练!这能使整个胳膊更协调的发展! 然后胸肌和背肌,肩膀腹肌各自一天去训练! 腹肌的话就在其中看腹肌的承受情况,只要不酸疼随时 可以加入训练,因为腹肌不比其他肌肉,它恢复的时间很快,其他的肌肉我建议最少要间隔4天才能去再次训练,因为这 块肌肉休息的时间里就是在增长肌肉,如果增长的同时你再去练,不但不能增长反而会破坏肌肉组织!适得其反!所以1个星期1个肌肉块只练一次就够了,除开腹肌!!!! 6. “大重量,少次数”的训练方式偏向于增加肌肉力 量和体积 “小重量,多次数”的训练方式偏向于增强耐力,降低 体脂 7. 1-4RM主要是训练绝对肌力和体力; 6-12RM主要是训练肌肉体积; 15-20RM主要是训练小肌群体积和增强肌肉线条与弹性

运动训练计划书

运动训练计划书 运动训练计划书篇一:运动训练课时计划 运动训练学作业: 结合你所从事的运动专项,设计一堂90分钟训练课的课时训练计划。 要求:1.用表格形式(见附件一);2.训练内容和训练对象自定;3.作业不得雷同,否则作0分处理。4.可通过网络教学空间上传电子作业。 5.请于2015年6月30日前交,逾期不再受理。 篮球快攻多打少(3攻2)课时训练计划 运动训练计划书篇二:运动训练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 专业代码:15014134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运动训练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体育理论.运动训练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三.招收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修业年限:三年 四、业务培养要求(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特别突出以下职业能力的培养: 1、政治思想方面:培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吃苦耐

劳的职业道德;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具有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能力。 2、专业理论方面:掌握运动训练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专业技能方面:把所学的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动地运用于现实社会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训练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实践能力。运动 训练专业学生基本社会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是:社会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运动技术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竞赛组织、策划能力,裁判能力,全民健身指导能力,体育社会活动能力。 4、文化知识方面: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课达到普通高中文化课水平。 5、身体素质方面:身心健康、身体素质能适应本职业岗位工作要求。 五、专业主干课程 (一)运动训练学基础 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的概念、特征和意义;运动训练的概念、特征和意义;运动训练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优秀运动员的特征

健身初级健身计划表(参考模板)

健身初级健身计划表

每次训练前热身5~10分钟,建议使用跑步机,并且把各部位的关节都运动一下避免受伤。 第一个月 第一、二周: 周一、训练部位:胸肌中部、肱三头肌。 杠铃平卧推2×20rm 哑铃飞鸟2×20 拉力器夹胸2×20 蝴蝶夹胸2×20 重锤下压2×20 哑铃俯身臂屈伸2×20

周三、训练部位:背阔肌、肱二头肌。重锤坐姿下拉2×20 坐姿划船2×20 站姿哑铃俯身划船2×20 站姿杠铃弯举2×20 坐姿哑铃弯举2×20 周五、训练部位:三角肌、腹肌。 杠铃坐姿推举2×20 哑铃前平举2×20 哑铃侧平举2×20 哑铃俯身侧平举2×20

仰卧起坐1×25 山羊挺身1×25 周六、训练部位:腿部。 深蹲2×20 腿举2×20 坐姿腿屈伸2×20 俯卧腿弯举2×20 提踵2×20 以上动作全部为“rm”重量,组数可以在1~2组之间调换,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决定。适合前两周训练,一般情况下,训练两周后基本不会有像刚训练时的酸痛,但是每次训练后都会有酸痛感,时间在每次训练后两天之内。训练后30~60分钟吃1~2个鸡蛋,1个50~100k面包,喝100~200ml牛奶或水。有不能独立完成的动作可以通过同伴的辅助完成。(dfbzjyq工作室)转载注明文章出处

3~4周开始训练2~3组,每组12~16rm。 第二个月训练强度增加到3~4组,每组8~12rm。 第三个月开始再增加个别动作,强度适当调节,8~12rm和6~10rm相 对调节,必要时可以使用金字塔式训练,更大极限刺激肌肉。此计划适合初学者 训练,之后需要更全面一点的中级训练! 党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有收获也有不足。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上也比较刻苦努力,现将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个总结性的汇报。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纪律性强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继续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配合支部的组织生活计划,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年我顺利转正,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这给了我无限的信心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压力。时刻提醒着我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更促进了我的进步。首先,我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改善,一个人改正错误和缺点的过程我想不会再一朝一夕。所以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尤其,在组织生活会上,同志们再次提出了我的不足之处,这使我感到自己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是要学,当然自己的努力是少不了的。我有信心明年总结的时候可以完全改正一些不足和缺点。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了,就应该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连自己的缺点都不能克服还谈什么先锋模范作用。这一年里,我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多次党员活动,配合当前的理论前沿,为自己补充新鲜血液。

(完整版)第十二章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十二章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班级人数时间 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制定周、课时训练计划的意义和作用;正确理解周、课时训练计 划的结构和种类;掌握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方法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什么是周、课时训练计划?周、课时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如何? 难点:如何正确掌握制定周、课训练计划的方法及在训练实践中正确应用。 教学步骤 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在训练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训练的需要组织小周期训练过程,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将训练的小周期分为不同的类型。这些分类实际上也就是周训练过程的分类。 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计划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诱导周、比赛周 以及恢复周这样四种基本类型(表12-1)。为适应不同任务而制定的各种相应的周训练计划,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负荷变化特点。 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1、基本训练周计划的主要任务 基本训练周的任务,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以及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以获得多种竞技能力的提高。 在全年训练中,基本训练周被采用得最多。 2、基本训练周训练内容的结构特点 决定周训练计划内容结构的主要依据,是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和不同负荷后机体的反应及恢复状况。前者决定着应该把哪些内容列人训练计划之中,后者则决定着这些内容应该怎样组合在一起。 大多数优秀运动员常常每日训练两次,并取得了出色的训练成果。这主要应归功于周训练过程中不同内容及不同负荷的交替安排。 (1)周训练计划中不同内容交替安排的理论基础 负荷情况下肌肉收缩时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的参与是非同步的。人体运动时依赖无氧磷酸原供能、无氧糖酵解供能和有氧供能这样三个系统分别提供完成肌肉工作所需要的能量。瑞典的奥马特森(1982)论述道:“这三个系统可以释放所需的大量能量。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或两个系统同时发生作用”。“至于要以哪一个系统供给的能量为主来还原ATP,则取决于练习的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研究表明,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供能系统参与运动,在各种运动中,三个供能系统参与工作的水平也是不同的。 普拉托诺夫的研究(《现代运动训练》,1980)表明,运动员在从事不同性质的训练中,三个供能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工作,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如图12-3 所示,运动员在完成速度性负荷时,机体的磷酸盐供能系统消耗最大,恢复最慢,无氧能力(无氧乳酸供能系统)次之,有氧能力(有氧供能系统)消耗最少,恢复也最快。而在完成无氧负荷时,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最大;同样,在完成有氧负荷时,则有氧供能系统的负荷最大,恢复最慢(表

日常健身计划表

健身房健身计划表 健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初次参加健身训练的人都会感到兴奋,特 别是当锻炼出效果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你的训练热情与行动。但是,有一些人一 进健身房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大强度的训练,而忽视了运动前的热身;甚至经常过度训练,把 自己弄得精疲力尽,从而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忠告:健身是个长期的工程,不要想一天 就成为你心中的那个偶像。 2.训练前后,两次用餐必不可少。 早晨醒来和训练之后,是你进餐的两个重要时段。在刻苦训练的同时,你需要增加营养, 如果你的早餐没有吃饱的话,你在稍后的训练中就会感到饥肠辘辘。早餐应该包含较多的糖 类和一些蛋白质。此外,低脂酸奶、牛奶和谷类食品也是上佳选择。在训练之后,你应该立 即进食,因为这时你的身体急需补充所消耗的能量。进食同样应包含糖类、蛋白质、水等。 3. 训练要多样化 它可以使你的身体机能均衡的发展。有氧运动虽对增强耐力和心血管系统有好处,但对 增长力量、强壮身体作用较小。柔韧性训练也不只属于女性。只有将各种训练结合起来,才 能全面地提高身体的素质。 4. 热身、伸展运动是前提 训练之前要做伸展运动,伸展之前要热身。首先,做10分钟左右低强度有氧运动,形式 可选择快步走、蹬车等。这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温度作好运动准备,而且还能减少在做大强度 运动时受伤的机会。当身体组织变暖以后,你可以再做5~10分钟伸展运动,尤其是要伸展那 些将要用到的目标肌肉群和身体部位。 5. 恢复(休息)对训练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 在训练期间,必要的恢复时间是不能忽视的。因为身体需要充分的休息以恢复状态。作 为一个初练者,不要在一周内进行多于4次的大强度训练。在同一个训练日,相同的肌肉组 织不要多次剧烈训练。若在之前的训练中出现疼痛,在后面的训练中就不要勉为其难。每天 保持至少8小时的睡眠,因为足够的睡眠会使你的精力和身体得到恢复。 6 不要反复做同样的训练动作。 身体与训练的关系是刺激、调整、适应。若长期使用相同的动作,身体会逐渐产 生适应性,从而使训练出现停滞期。应不断变换训练动作或形式,以达到最佳运动效果。 下面我将我的私人教练(我在青鸟健身),给我的计划与你分享。分化训练法一 序号动作名称组数次数重量(起/最大) 1 卧推 2 12-8 2 上斜卧推 2 3 杠铃弯举 2 4 坐姿哑铃弯举 2 5 三面飞鸟 3 6 侧平举 3 9 8 举腿 3 15 9 健身球举腿 3 15 注意事项: 1,休息时间以心率控制为主 2,如无特殊说明,2组的次数为12,8次,三组为15,12,8次 3,健身重量以当 时感觉为主 4,阻力训练后立刻补充简单碳水化合物(香蕉、蜂蜜等) 5,每个目标肌肉训练后要求拉伸15秒

组织计划与时间管理

P e r s o n a l s u c c e s s p r o g r a m 個人成功管理系统课程 本课程 — 导师 — 赵智光博士 透过互动体验式训练,对个人作最深入、最透彻的了解,充分运用阁下的心态,迈向成功之路。 最具分量之成功课程! EQ 博士赵智光先生独创! 即学即用,物超所值! 国际杰出讲师、激励训练专家、著名EQ 博士。 从事探讨人类行为及训练工作逾二十年,拥有丰富的训练经验。 注重实效训练,演绎幽默生动,甚具启发性。 学会了解自己!提升动力!运用潜能!发挥自我!迈向青云路!! 组织计划与时间管理 课程内容 —— 了解时间的真义 认识最有价值的资源 培养掌握管理 了解设定目标 行动是动力 发挥潜能,超越自我 学习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与成功的关键

研习目标: 重点内容: 一,正确的时间观念 二,有效使用时间的八大法则 三,节省时间的有效途径 四,时间管理新秘方 正确的时间观念: 1.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 2.我们不能管理时间,只能管理我们的活动 3.时间管理观念是要先做重要的 4.「改天」,「等一下」的想法意味着失败

时间的类型: 工作时间 休息时间 健康时间 娱乐时间 学习时间 宁静时间 Time 时间管理 **You can never manage time you only can manage your activities. ** ** 你不能管理时间,你只能管理你的行动 ** 重要 不重要 时间版 紧

百万富翁组织计划工具

20 Ways to save time 1.You cannot manage time, you can only manage activities. 2.Pinpoint your goal. “What precisely, do I want to accomplish?”

校运动会训练计划

校运动会训练计划 一年一度的市田径运动会以经过去了,显然校运动队的训练又要从紧张的赛前训练转入漫长的日常训练中来,老师苦、学生苦,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明年我们一定能向前迈出喜悦的一步。以下是。 一、抓好校田径队的梯队建设 由于河间市田径比赛的运动员向低龄化发展,那么我们的运动员选拔对象也要趋向于中低年级的学生,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梯队。作好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体育人才的准备。 二、抓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在今后训练中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把握“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的原则”,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经常和运动员的家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沟通,从而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发生,从而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在业余训练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来培养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和专项技能。 三、训练要求: 1、保证训练时间、保证训练内容、保证训练器材和场地。 2、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

爱好与兴趣。 3、训练必须要有持久性和合理性。 四、训练任务安排: (一)、准备期:(二周内) 1、选拔、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二)、第一阶段: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力量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三)、第二阶段:(月):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 (四)、第三阶段:专项技术、战术养成训练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3、备战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五、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四次,每次1小时左右(第三节下课开始)。 六、考核:

论短道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制定与目标-文档资料

论短道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制定与目标 一、制定多年周期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从理论上研究到训练的实践中都以表明,不经过多年周期系统合理化的科学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那么为了保证多年周期性训练,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培养高水平的队员,就必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合理的,整体性规划。 二、加强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素质如何改善队员的机能素质,首先我要在训练计划中制定出的各种生理系统机能的提高,为改善基础,在具体实施中,我要根据短道项目的特点,主要以三大素质能力为重点。 (一)耐力素质的机能改善耐力素质是每个队员的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任何体育项目,短道速滑就更应该具备这种相应的耐力素质水平。 (二)力量素质机能的改善大家都知道任何身体素质都是通过一定肌肉工作方式来实现的,而肌肉的力量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基础,力量素质决定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强,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无论怎样,力量素质是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因为肌肉的快速收缩是以共同力量为前提的,而且力量素质也有助于耐力素质的增长,(一般来说)短道速滑项目恰恰应合了这种特点,所以说力量素质的改善对于于短道速滑队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环节。 (三)速度素质机能的改善速度素质是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之一,在训练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短道速度滑冰这个项目,更是在速度的快慢上来决定运动成绩,所以说速度素质在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不同阶段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要求由于连续的运动训练,运动员的机能明显地出现了变化,从而也表现出了短道速滑这个周期性项目的特点以及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运动素质,技战术心理因素等诸多内部结构的层次性,所以说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完整过程必须要由若干个彼此相连的不同阶段所组成,而各个阶段又有着不同的特有训练任务和内容,有着不同负荷量的要求。只有这样,才符合运动规律,才能逐步地实现计划的预期目的。 四、如何构成训练大、中、小周期(认识)上述谈到随着训练年限,运动员机能素质的不断改善,逐步转移竞技能力,使运动成绩呈现出一个高峰,那么这种竞技能力的转移又根据每年中的大周期的训练计划目的有着重要的因素。 (一)应根据什么因素来划分全年度中的大周期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反映,结合本年度主要训练目的,把全年训练过程划分为若干大剧期,使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进行,这既是训练过程进行的基本组织形式,又反映着训练过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如今的大周期训练计划内容的安排、周期与周期之间的过度性质,都和过去大有不同。

长跑运动员短期训练计划

长跑运动员短期训练计划 时间:2008-09-12 00:17:05 | 作者:佚名| 关注人次[ 762 ] | 字体设置: 大中小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我国田径运动整体训练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多年教学训练的实践经验,从青少年生理特点的实际出发,结合中长跑的训练特点,制定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方法,以及对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的科学选择问题,提出将完整的技术训练和有效恢复手段相结合是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短期训练效果的最佳途径。 一、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应根据该阶段训练任务和各项目比赛的特征来制定。通常赛前集训时间为1~2个月,即4~8周。我们根据训练任务,将短期集训分为5种周型,各周任务如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短期集训中冲击周所占的比例很大,一般的安排是:发展周一加量周一强度周一减量周。发展周或加量周为最大跑量的90%。应以有氧—无氧混合训练能力为主,无氧代谢仅占1%~3%,其特征为量大而强度中等。强度周应根据比赛需要,总跑量为最大跑量的70%~80%。其特点为量中等而强度大。减量周是为了消除神经和体力的紧张所进行的调整性休息,总跑量降至最大跑量的50%~60%,并显著降低强度。赛前诱导周总跑量为前一强度周的40%~50%,混合代谢方式的跑几乎不采用,以无氧代谢为主约占总量的10%~12%,训练中要保持各种练习的速度。短期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安排应是逐渐而平稳地提高跑的速度,这不仅能防止竞技状态过早形成,还可以使跑的技术更加省力和有效。科学研究还证明,进行极限负荷训练后,运动员需要3~4天才能完全恢复。因此,中长跑运动员的极限负荷训练每周不应超过两次。通常可在赛前4~5天用测验或者参加次要比赛的方法来结束该阶段的训练。

学校运动队训练计划

学校运动队训练计划 常兴中学黄小东 一、抓好校运动队的梯队建设 由于本县田径比赛的运动员向低龄化发展,那么我们的运动员选拔对象也要趋向于中低年级的学生,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梯队。作好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体育人才的准备。 二、抓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在今后训练中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把握“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的原则”,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经常和运动员的家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沟通,从而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发生,从而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在业余训练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来培养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和专项技能。 三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保证训练器材和场地。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专项素质发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水平。、 2、科学训练,注意运动训练安全,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及运动量,做好医务监督工作。 3、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讲文明、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加强跟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 4、训练必须要有持久性和合理性。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四、训练任务安排: (一)、准备期:(二周内) 1、选拔、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二)、第一阶段: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力量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三)、第二阶段: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 (四)、第三阶段:专项技术、战术养成训练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3、备战县中学生运动会。 五、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四次,每次1小时左右(第三节下课开始)。 六、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周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 七、运动员名单:

初级健身计划表(健身房)

每次训练前热身5~10分钟,建议使用跑步机,并且把各部位的关节都运动一下避免受伤。第一个月 周一、训练部位:胸肌中部、肱三头肌。 杠铃平卧推3×10RM 哑铃飞鸟3×10 拉力器夹胸3×10 蝴蝶夹胸3×10 重锤下压3×10 哑铃俯身臂屈伸3×10 周三、训练部位:背阔肌、肱二头肌。 重锤坐姿下拉3×10 坐姿划船3×10 站姿哑铃俯身划船3×10 站姿杠铃弯举3×10 坐姿哑铃弯举3×10 周五、训练部位:三角肌、腹肌。 杠铃坐姿推举3×10 哑铃前平举3×10 哑铃侧平举3×10 哑铃俯身侧平举3×10 仰卧起坐1×25

山羊挺身1×25 周六、训练部位:腿部。 深蹲3×10 腿举3×10 坐姿腿屈伸3×10 俯卧腿弯举3×10 提踵3×10 以上动作全部为“RM”重量,组数可以在1~2组之间调换,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决定。适合前两周训练,一般情况下,训练两周后基本不会有像刚训练时的酸痛,但是每次训练后都会有酸痛感,时间在每次训练后两天之内。训练后30~60分钟吃1~2个鸡蛋,1个50~100K 面包,喝100~200ML牛奶或水。有不能独立完成的动作可以通过同伴的辅助完成。 锻炼到3~4个周时,就开始训练到每组12RM。 第二个月训练强度增加到4组,每组12RM。 第三个月开始再增加个别动作,强度适当调节,可以加大重量,必要时可以使用金字塔式训练,更大极限刺激肌肉。此计划适合初学者训练,之后需要更全面一点的中级训练计划。 肌肉网结束语: 增肌训练者应注意:肌肉恢复期为48~72小时,因此在肌肉没有完全恢复之前再继续锻炼同一块肌肉是没有效果的,相反会影响锻炼效果。一般在大肌肉锻炼的同时有小肌肉的参与运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把参与运动的肌肉同一天锻炼效果是最好的。组数、次数要求,大肌肉3~4组、6~10RM、3~4个动作,小肌肉2~3组、8~12RM、2~3个动作。大肌肉包括:胸肌、背阔肌、腹肌、腿部。训练初期要适当减轻重量、加大数量。 "RM"是英文"repetition maximum"的缩写,中文译义是"最大重复值"。如"6~12RM"所表达的就是"最多能重复6~12次的重量"。如训练计划为:哑铃单臂弯举3~4组,6~8RM。解释为:用10公斤哑铃进行单臂弯举练习,竭尽全力最多只能连续弯举6次至8次为一组,这样的重量、次数连续做3组。正常训练每组间隔可以休息60~90秒,这10公斤也就是该

运动员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班级人数时间 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的意义和作用;正确理解多年训练计划的种类;掌握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方法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什么是年度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是如何构成的? 难点:如何正确掌握不同类型的年度训练计划在训练实践中正确应用。 教学步骤 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文件。由于适宜竞赛条件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年度周期性特点,因此,人们通常以年度训练作为组织系统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是从事系统训练活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一、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私划分的。 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或称训练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或称过渡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表 11-1)。 二、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 年度训练过程所包含的大周期数,是反映年度训练过程结构特征的主要内容。通常有单周期(包括单周期双高峰)、双周期和多周期等不同类型。 (一)单周期 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单周期安排。随着人们训练活动的效率不断提高,在现代高水平竞技体育活动中,单周期安排己经越来越少采用了。 马特维也夫于1965 年提出了单周期训练过程的基本模型 (图11-1)。在这一模型中,三个时期的时间分别是6 个月、4 个半月和1 个半月。 (二)双周期 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双周期安排,它包含两个准备时期,两个比赛时期和两个过渡时期。在现代竞技训练中,双周期安排仍是一种常用的年度安排模式。体能主导类的速度力量性项群及耐力性项群中的大多数项目(首先是中等时间的,即运动时间在8 分钟以下的耐力项目),以及许多技能主导类项群的单人项目的优秀运动员都采用双周期安排。 根据1983~1984 年对北京、南京、大连少年夏季运动项目训练竞赛安排所进行调查的结果,而设计的中小学生全年训练分期的适宜模式如图11-4 所示。

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基本任务: 1.加强运动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队风队纪。 2.针对运动员动作不规范,基本功不扎实,着重基本技术训练。 3.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对抗性。 主要任务: 提高全队的凝聚力,形成好的队风队纪,为备战校际做准备。 全面训练阶段 1.全面身体训练与专项相结合,提高身体素质。 2.学习、改进、提高基本技术。 3.学习篮球的基本知识 4.培养作风和意识。 身体:技术:战术为4:5:1 专项训练阶段 1.强化专项素质为主,达到较高水平。 2.熟练掌握、提高实战技巧和对抗技术。 ①移动投篮、传接球、突破、篮板球和内线强攻技术。 ②防守选位和移动 ③强化技术在对抗中的应用。 ④位置技术和意识。

⑤确定本队的.战术特点,在比赛中训练心理。 身体:技术:战术为3:4:3 课时负荷 课时为1.5—2小时,每周7次; 1、技术难度和质量,加量为主,直至最大,强度适中,总负荷逐渐加大。 2、三从一大”量中等,以加强度为主,达到最大,总负荷最大。 方法手段 形式内容广泛,多用重复训练法。专项训练方法、手段接近比赛条件,具有针对性,连续对抗、教学比赛增多。 比赛期:7周 赛前集训5周比赛2周 基本任务: 1.身体训练专项化。 2.球队固定配合,深化对抗技巧,个人特长。 3.熟练运用本队各种战术。 4.在近似比赛的特点下演练。 主要任务: 通过学校之间交流赛,注重对规则的理解,培养篮球意识。 赛前集训5周 1.进行专项训练。 2.抓好冬训期间的身体素质训练。

要求:有比赛任务的队员主要进行篮球训练,积极备战。 没有比赛任务的队员,抓好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技术:战术为2:4:4 比赛阶段 1.制定作战方案。 2.统一思想,激励情绪,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力争超水平发挥,磨练技战术。 3.根据上场时间的长短,新老队员区别对待。 身体:技术:战术为2:2:6 课时负荷 课时为1.5—2.5小时,每周7次;量中小,强度保持最大,总负荷较大,增加恢复性措施,注意防止受伤。 方法手段 专项训练近似比赛,个人或集体对抗练习后进行战术训练。一半时间比赛,单一课多。 心理和生理适应训练,在比赛中发现问题。模拟对手训练比赛。 第二准备期14周 全面训练7周专项训练7周 基本任务: 1.总结上一阶段训练情况,布置下一阶段训练目标和任务。 2.加强运动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队风队纪。 3.改进不规范动作,进一步提高技术技术水平。

跑步健身计划表

跑步机健身计划 电动跑步机上都有五窗式电子表,将运动者的跑步速度、时间、里程、消耗的卡路里数、心率都显示出来。这样,运动者在健身时,能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由于传动滚带是橡胶的,所以对腿脚关节的冲击力比跑马路要减少很多,不易引起伤病,从而保证运动量的科学和安全。 跑步机是一种模拟跑步、散步运动的健身器材设备,跑步和踏步属于全身性有氧运动,据运动学专家统计,在陆地上每跑1000米,双腿就得撞击地面600-700次。不仅脚部、腿部和臀部肌肉会受到震动,还很容易扭伤肌肉或拉伤韧带,而且,跑步时如果向上跃起和老年人就不适于通过剧烈的跑步方式健身,而现在的跑步机在设计上越来越科学,能通过传送带上的缓冲装置,减少对膝盖和背部的冲击。 初次使用 在初次使用电动跑步机前,请先站在旁边熟悉一下如何控制它–如启动、停机和速度调节等,等你熟悉了之后才可以使用,然后站到跑步机两边的塑料防滑板上,用双手抓住扶手,将机器开到1.6~3.2公里/小时的低速度,身体站直,向前看,用一只脚在跑带上”瓟”几下,尽量放松;接着站到跑步带随其一起运动。在感觉适应后,慢慢地把速度增加到3~5公里/小时。保持这样的速度10分钟左右,再慢慢地让机子停下来,初次使用切勿高速运行,以防摔倒。 热身准备 不管您以怎样的速度行走,最好先做做伸展运动,温暖的肌肉更加容易舒展,因此先走上5~10分钟来热身,接着停下来按照如下方法做伸展运动–做5次,每条腿每次做10秒或更多时间,在锻炼结束后再做一遍。 1.向下伸展双膝微曲,身体慢慢向前弯,让背部和肩膀放松,双手尽量去触摸脚趾, 保持10~15秒,然后放松,重复做3次。 2.脚筋伸展坐在干净的座垫上,把一条腿伸直,把另一条腿向内收,使其紧贴伸直的一条腿的内侧,尽量用手去触摸脚趾,保持10~15秒,然后放松,每一条腿重复做3次。 3. 小腿和脚跟腱伸展两手扶墙或树站立,一脚在后,保持后腿直立且脚跟着地,向墙或树的方向倾斜,保持10~15秒,然后放松,每一条腿重复做3次。 4. 四头肌伸展以左手扶墙或桌子掌握平衡,然后右手向后伸,抓住右脚踝慢慢向臀部拉,直到您感觉到大腿前面的肌肉很紧张,保持10~15秒,然后放松,每一条腿重复做3次。 5. 缝匠肌(大腿内侧的肌肉)伸展脚底相对,膝盖朝外坐下,双手抓住双脚向腹股沟方向拉,保持10~15秒,然后放松。 运动量 锻炼15-20分钟的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在跑步机上以4 — 4.8公里/小时的速度热身5分钟,接着按每2分钟增加0.3公里/小时的速度递增,直到您觉得在某个速度下持续运动45分钟会很有挑战性。用固定的步伐行走约1公里,并记录下所用的时间,这可能会用上15-25

篮球周训练计划.doc

篮球周训练计划 第1篇:篮球周训练计划星期一1、运球2、速度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 3、运球 4、速度训练 5、一般素质训练 6、放松活动

星期二1、上篮2、爆发力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 3、三步上篮 4、爆发力训练 5、一般素质训练 6、放松活动 星期三1、传球2、上篮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 3、传球

4、行进间传球上篮 5、一般素质训练 6、放松活动 星期四1、综合训练2、力量训练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 3、综合训练 4、力量训练 5、放松活动 星期五1、考核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 3、考核 4、放松活动 星期六1、综合训练2、耐力训练 上午:运球、传球、上篮 下午:耐力训练 星期日1、综合训练 上午:运球、上篮 下午:传球、上篮 第2篇:篮球周训练计划一、教学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知道一些

简单的篮球规则。 2、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发展跑。运。传。接。投等基本动作技能。 3、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要点: 熟悉篮球的基本动作技能。弘扬个性。 三、教学要求: 进一步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 四、教学顺序: 课次、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重点。难点、教与学的主要策略

教法学法: 一了解起源。知道一些简单规则。学习基本站立。移动的方法。体育常识:篮球重点:知道篮球运动的起源。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难点: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现代教学技术法,情景教学法,裁判法,直观法。思考法,动作模仿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提高。 二移动。持球的方法。发展协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原地行进间运球。游戏:活动篮筐重点:臂带手腕。指按。难点:手和脚的协作配合。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比较。分析。练习。提点。 三初步掌握原地传。接球的方法。单手肩上投篮基本动作技能。单手肩上投篮游戏:活动篮筐重点:手腕前屈。手法正确。难点:脚蹬。臂伸腕外翻。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总分:18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6.00) 1.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提高专项竞技能力主要是在 ( ) (分数:1.00)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 解析: 2.优秀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始终保持在高水平区间起伏的是 ( ) (分数:1.00)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 解析: 3.对跳水来说,在全程性多年训练的最佳竞技阶段,训练的首要内容是 ( ) (分数:1.00) A.专项心理品质 B.专项技术√ C.专项运动素质 D.训练理论知识 解析: 4.为了检查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应组织的训练课是 ( ) (分数:1.00) A.身体训练课 B.技战术训练课 C.综合训练课 D.测验、检查课√ 解析: 5.在全程性多年训练的基础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增加的方式是 ( ) (分数:1.00) A.循序渐进√ B.波浪式 C.跳跃式 D.锯齿式 解析: 6.下列练习适宜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的是 ( ) (分数:1.00) A.快速力量练习 B.技术练习 C.耐力练习√ D.速度练习 解析: 二、{{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

7.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决定了要制定多年训练计划。(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8.儿童少年在基础训练阶段,训练负荷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要尽可能地加大训练负荷,促进其竞技能力的快速提高。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9.安排参加基础训练的儿童少年的训练负荷时,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0.在专项提高阶段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负荷通常呈波浪形,在高水平之间起伏,有张有弛,保持明显的节奏。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1.在最佳竞技阶段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负荷通常逐年提高,并常常力图逼近个人运动负荷的极限。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2.竞技保持阶段首要的任务是保持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稳定性。(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3.在竞技保持阶段,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通常低于专项提高训练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同时间断性地保持较高的负荷量。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4.一般来说,训练课中常把技术训练放在前面,素质训练放在后面。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5.一般地,发展耐力素质或者力量耐力素质的练习应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当运动员感到有些疲劳时可安排快速力量练习和速度练习。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