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电价机制分析

合集下载

电价知识_2_现行电价体制运行及

电价知识_2_现行电价体制运行及

资较高, 目前多为示范性应用, 但是所带来的建筑日常能耗大 幅度减少, 经济利益是可观的。
6 结束语
国内目前在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方面已做了一些有益的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于建筑中是一项远有前景, 近有实
尝试, 如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奥运科技专项”课题“新能源综 效的事业, 对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具有重
合利用建筑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 2003 年在北京市大兴区天 要意义。近年来, 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的鼓励下, 可再生能
普工业园建成了一幢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态建筑示范工 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正蓬勃开展。但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
程。该示范建筑是一座具有公寓住宅、餐饮娱乐、游泳健身、展 的 利 用 技 术 还 不 高 , 很 多 关 键 技 术 如 光 伏 电 池 、太 阳 能 集 中
映出来。以此计算出来的全国输配电价的平均水平约在 0.10 元 /千瓦时。 2.1 输配电价格体系
输 配 电 价 按 环 节 可 分 输 电 电 价 、配 电 电 价 和 销 售 电 价 。在 发、输、配、售垂直一体化管理的电力体制下, 通常只有销售电
( 5) 信息公开原则。这条原则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在核定 ●
1 发电上网电价
1.1 上网电价的概念 我国发电企业按投资形式和管理方式不同可分为 2 类: ( 1) 1985 年以 前 , 发 电 企 业 由 国 家 财政 拨 款 建 设 , 投 资 不
需要还本付息。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均由国家电力主管部门下 属的五大电管局或各省市电力局负责管理, 并同时还负责电 网的建设和经营管理。电厂和电网在电力局内部实行统一核 算 , 发 、供 电 成 本 和 经 营管 理 费 用 在 销 售 电 价 中 予以 补 偿 , 电 厂没有核定上网电价。

电力市场及电费电价分析

电力市场及电费电价分析

引言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没有显见的竞争力,电力行业国家垄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实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大环境下,研究供电企业市场营销便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而后结合诏安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分析了供电企业的电力市场的机会与营销具体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以顾客满意为企业活动的指针,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提高公众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营造一种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内外部环境,确定营销目标与策略,定量化地确定目标市场,制定具体开发、培育电力市场的行动方案。

1电力市场运营系统1.1市场结构我国电力工业正由传统的垂直一体化垄断结构向竞争性市场结构转变,电力市场正在发育之中。

在发电环节上,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水电12857万千瓦,占总容量的20.67%;火电4840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77.82%;核电68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0.11%。

在这个环节的主要特点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且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

目前,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各类发电企业4000余家。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约占90%。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中央直属5大发电集团约占装机总量的38.79%;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等其他中央发电企业约占总装机容量的10%;地方发电企业占总装机容量的45%;民营和外资发电企业占总装机容量的6.21%。

输电环节的特点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

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分别占全国超高压电网的80%和20%。

目前全国从事省级输电业务的企业31家,跨省输电业务的企业6家。

到2006年底,两大电网总资产约为15110亿元,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约为12141亿元,南方电网公司约为2969亿元。

我国电价的现状及其改革的对策分析

我国电价的现状及其改革的对策分析
厂 的工 程造价 无法控 制 , 导致 电价 上升过 快 , 同时 高
u e o r b e x s ig a e g v n r s f r p o lms e it r i e . n
K y r s ee tiiy p ie i v s o a e p ii g me h e wo d : l c r t rc ;n e ti p wrr t ; rcn c 一 c n
的利益 。
要特 征 的 电价 形成 机制 和相 应 的政策 。对 利用 贷 款 建设 的 机组 , 电价 在 还 贷期 间按 运 行 成 本 加 归 还本
a s nim

利 润 、 回报 诱使 了一 大批 小火 电的 出现 , 高 导致重 复
建设、 污染严 重 、 资源利 用率 低下 等 问题 。 b .政企 不分 的 垄 断 经 营保 护 了高 电价 政 府 对 电力产业 的经 济性所 进 行 的管制不合 理 ,使 产业 内企 业 的竞 争力 不足 ,保 护 了一批高 成本 的电力企 业 ;政府 管制价 格缺 乏必 要 的灵 活性 ,不 能反 映市
当时 的缺 电局 面 , 开始 实 行 以“ 本 付 息 电价 ” 主 还 为
场供 求 的变化 ,不能 正确 引导 资金 流 向 ,使 发电和
电网的效 益扭 曲 ,谁 也不 愿意搞 电网改 造 ,电网也 无法 进行 股份 制改造 ;同时政 府 的角色错 位 .从增 加 政 收人 的角度 出发 制定 电价 ,甚至 价外 价 ,如 各级 政府 层层 加收 电力建 设基 金严重 损 害 了消费者
出 了相 应 的对 策 。
a .电价 制定 的机制 存在 不合 理 性 , 一定 程 度 上
导致 了电价 上 涨 过 快 , 网 电 价 居 高 不 下 的情 况 。 上

我国电力需求侧电价机制适应性分析

我国电力需求侧电价机制适应性分析
Ke wo d DS y r s: M; r e me h i p c c a s a p ia i t ay i i n m; p l b l y a l s c i n s
宣 旆 活 当 的 由 十需 求 由 价 在 曲 善 秦 缔 俪 荷 f
中 图分 类 号 :4 76 F0 .1
Ap lc b lt n l ss o e n ts( rc c a im n Ch n p i a i y a a y i fd ma ( i e p i e me h n s i i a i t
S HENG Xio pi g, e g r n a - n LICh n -e
it n i i g t e fn t n o o e y tm o d f co y t o p r n e s y n u c i fp w r s se la a tr b w — a e f h o
靠 性 电价 机 制 。
关键 词 : 力需 求 侧 管 理 : 电 电价 机 制 ; 应性 分析 适
荷 电价 等 需 求 侧 电价 形 成 机 制 ,通 过 对 其 适 应 性 的 分 析 , 揭 ns fp a —a e hfn r e w ae tr ,i erpil i o e kv l y si i p c ,t op r a f n r t e m l tg i i t u b 示 了我 国现 行 需 求 侧 电价 存 在 的 主要 问 题 , 为 提 升 其 适 应 p c n Oo n C ia T e m i rbe so e r h w 认 i r ea d S n i hn . h a p o lm f h m ae so n n t
性 的 重 点 是 : 强 化 两 部 制 电 价 改 善 负 荷 特 性 的 作 用 ,完 善 b sdo ea pi blya a s f e a ds ep c. eky ae nt p l ait n yio m n i r e T e h c i l s d d i h D M 的 投 入 补偿 机 制 . 立 与 可 中 断 负荷 电 价 相 配 套 的 高 可 p it t a v n e tea pi it o e n d s ep c cu e S 建 on d a c p l a ly f ma i r ei ld so h c i d b d i n

我国电力市场及其电价机制研究

我国电力市场及其电价机制研究

1 电 力 市 场 基 本 理 论 概 述
1 1 电 力市 场 的 基 本 概 念 .
电力 市 场 的实 质 是 通 过 建 立 电力 系统 商业 化 运 营 环 境 来 提 高 整 个 电力 工 业 的 经 济 效 益 , 场 竞 争 机 制 市 和用 户 选 择 市 场 是 电力 市 场 的两 个 基 本 方 面 。 电 力 市 场 具 有 一 般 市 场 的 基 本 内涵 。其 特 点表 现 为 交 易 瞬 间 完 成和 以电网为场所。
观均衡功能 。
而有 利 于 降 低 总 的 电 能 成 本 。 同 时 , 种 模 式 避 免 了 这 1 2 电 力 市 场 的运 营 模 式 .
1 2 1 电 力 市 场 运 营 模 式 分 类 ..
批 发 型 和 零 售 竞 争 型 运 营 模 式 中所 出 现 的 某 些 成 本 。 但是 , 在这 种 模 式 下 , 于把 发 电厂 的 所 有 者 与 技 术 进 由
电 价 是 电力 市 场 的 核 心 问 题 。
然而 , 由于 要 求 签 订 市 场 和 输 电 网络 合 同 , 加 了交 易 增
垄 断 型 运 营模 式 易 于 获 得 规 模 效 益 , 由 于 其 垄 但 断 经 营 , 带 来 了许 多 弊 病 , 发 展 中 国 家 , 要 表 现 也 在 主 在 :) 1 电力 行 业 长 期 被 当作 公 用 福 利 型 事 业 单 位 对 待 , 电价 结 构 不 合 理 , 力 企 业 缺 乏 足 够 的 自我 发 展 资 金 ; 电 2 电 力 行 业 长 期 投 资 短 缺 , 电 严 重 ; ) 乏 竞 争 机 ) 缺 3缺 制 , 率 低 下 。 这 些 已严 重 阻 碍 了 电力 工 业 的发 展 。 效 买 电型运营模式 在 发 电领 域 引入 了竞 争 机制 , 因

浅谈我国现行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现行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现行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赵鲜【摘要】目前水电站的上网电价制定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水电站上网电价正朝着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向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而问题形成的原因,尤其是垄断等深层次原因依然还很“顽固”,并且随着近几年又开始的持续大规模的“电荒”现象,又使得这些上网电价形成机制问题更加突出,凸显我国上网电价机制改革的紧迫性.【期刊名称】《四川水力发电》【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3页(P169-171)【关键词】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作者】赵鲜【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内江6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7;U665.121 我国现行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上网电价是电力生产企业向电网经营企业供应电能的结算价格。

我国上网电价的确定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一部制电价模式。

通常也称作还本付息定价模式,即“一厂一价,还本付息”。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集资、网省电力公司自有资金和国家贷款等形式新建的电厂大部分实行了还本付息定价模式。

二是两部制上网电价。

即是将上网电价分成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两部分。

容量电价是对电厂提供的上网容量计价付费的依据,而与电厂实际发电量无关;电量电价是对实际上网电量计价付费的依据。

这种模式在国际电力市场上被广泛采用,也是在我国竞价上网试点阶段和目前电价改革方案中主要推荐的一种模式。

三是标杆电价。

即按照社会平均成本,依据经营期上网电价测算方法,分别确定各省新投产机组的上网电价。

由于水电行业投资差异过大的特殊性,而标杆电价核定过于简单,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部分省份取消了标杆电价定价政策。

目前只有少数省份在执行标杆电价政策。

目前,我国现行上网电价确定原则仍采用政府定价原则。

政府按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依法计入税金、坚持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由政府核定、审批,一般与上网电量相匹配。

电价形成因素分析及改善电价管理的建议

电价形成因素分析及改善电价管理的建议

电价形成因素分析及改善电价管理的建议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中,电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生活中需要用电,工业在生产中也需要用电,国家在建设中更离不开电。

就市场经济而言,电力也是商品,但是却是特殊的商品,而电力的价值也通过电力的价格表现出来。

由于电力性质特殊,所以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小。

实际上电力也需要销售,并且要按照一定的计划销售。

因此我国政府在电力价格上要严格监管。

本篇文章从电力的角度出发,探讨电力价格形成的原因,以及管理电价的方法。

关键词:电力;价格;形成原因;管理方法引言电力是国家发展建设的基础行业,电力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电力的使用范围广,覆盖面大,电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

而电力也是一种商品,需要投资也需要消费,电力的消费也能促进我国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在我国,电力的发展速度慢,政府控制电力,在市场上电力的资源配置不足,我国目前还没有合理的电价机制。

近些年随着一些电价政策的实施,改革电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 现行电价形成因素分析1.1 影响电价形成的电力供给侧因素1.1.1 电力生产成本与流通成本由于原材料成本以及电力基础建设的成本不同,导致电源结构不同,而一些工商业的自主发电技术也不相同,使用的发电机器发电效率不等,也造成了发电成本有大有小。

而电力除了发电外,还需要运输电力,流通成本是输电电价的基础。

但是,我国没有独立的输电网,输送电力以及提供电力都需要电网公司来经营。

在核算电价时,输电的电价也不能单独计算。

一般情况下,在电力企业中成本最高的是生产电力和流通电力,成本高,在电能不变时,电价就会变得越来越高。

1.1.2 电能生产、交易技术与管理水平在电力的交易技术提高,电力的管理水平上升的时候,电力的供给就会增多,但是当电力供给增多,电力需求不变的时候,电价就会下降。

1.1.3 电力企业对利润与电价的预期实际上,电力是不能储存的,在市场上,当电力的企业经济效益高,那么就是增大对电力的投入,也提升了电力的供给能力。

电价调整的原因和对策探讨

电价调整的原因和对策探讨

电价调整的原因和对策探讨从2004年底的煤电联动机制实施以来,我国的电力价格在频繁的调整。

影响电价调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煤电供应情况、电力市场中存在的市场操纵力以及当前电价的不合理是三个主要原因。

分析电价调整的影响,最后,在综合分析了我国国情的情况下,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标签:电价调整;调整因素;调整影响;建议对策1 引言建立竞争型的电力市场,形成能够反映电力生产边际成本的有效电价是我国现阶段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以放松管制,引入竞争为主题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整体趋势。

由于电力不仅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而且还具有电力的规模经济性和公共事业性,因此,电价的调整必然会引起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作为用户,我们有必要了解电价调整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电价。

2 电价调整的原因自2004年煤电联动以来,我国的电价频繁调整,2004年以来电价调整一览表时间调整内容2004年1月1日省级及以上电网统一调度的燃煤机组上网电价统一提高每千瓦时(度)0.7分钱.2005年5月1日全国销售电价水平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2分钱.2006年6月30日调整华北、南方、华中、华东、东北和西北电网的上网电价2007年7月1日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内新投产电厂送京津唐电网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298元和0.297元(不含脱硫加价).2007年10月1日上调东北电网内部分电厂的上网和输电价格2008年7月1日全国平均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上调2.5分钱.2008年8月20日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不做调整.2009年11月20日全国平均提高2.8分钱,居民电价暂不调整.2011年4月10日上调部分亏损严重火电企业上网电价,调价幅度视亏损程度不等。

山西上调上网电价每千瓦时0.026元,河南上调上网电价每千瓦时0.015元,全国有11个省份的上网电价上调在每千瓦时0.01元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1 / 5 我国目前的电价机制分析 摘 要电价是单位电能商品价格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价应依据供求关系的变化,消费者的偏好,替代产品的经济比较和市场未来预期的影响等社会因素综合考虑。 在系统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电价形成机制改革既是改革的关键环节,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是衡量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协调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尤其要重点解决好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问题。电价不仅是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信号,也是控制电力市场交易的经济杠杆,因此,电价理论成为当前国内外电力学术界的重点研究对象。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过程起步较晚,对电价体系和交易机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介绍了电价在区域电力市场、农村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电价电力市场电价机制 引 言电价能够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和调节市场供求,他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电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水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输电已经分离,切配售也将要分开,从而形成独立的输配电网。因此,如何确定输配电企业合理的收入和合理的输配电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一套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完整的、动态的、灵活的、适合我国电视实际的输配电价机制将我国电力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也具供有关部门参考决策的重要价值。。 电网企业要发展,就要构建更为和谐、发展的电力市场,就要推行更为合理的电价机制。一方面使电网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要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寻求电价调整和供电需求环境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的最佳切入点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赢得更大的市场。建立输配电价机制对于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电网持续健康发展、理顺各个环节电价机制、实施节能环保电价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要“初步建立有利于促进电网健康发展的输配电价格机制”。 电力市场的建立是一个逐步摸索、逐步推进、逐步深人的过程。按运行模式和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电网公司作为单一购买者仍保留现有输配售电一体化模式。由于销售侧电价仍由政府制定,所以该阶段电网公司承担着很大的价格风险。第二阶段随着运行经验的不断丰富和输配电价机制的形………………………………………………最新资料推荐……………………………………… 2 / 5 成,作为建立双边交易市场的尝试,逐步开放大用户直供电。该阶段由于大用户直接与电厂签定双边合同,使得电网公司的销售利润受到一定影响。电网公司在收取输电费用的同时也承担了为大用户输电的安全风险。第三阶段输配电分离以及销售侧的逐步开放。从上述3个阶段可以看出,电力市场下的价格体系主要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本文主要分析电力市场下的价格体系和输电定价的特点及要求,提出并讨论输电定价过程中着重解决问题。 一、我国目前的电价体系

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改革,产业链从上到下涉及能源交通行业、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终端用户,而终端用户又区分为工商业、农业和居民3类主要消费群体。 2002 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与电价改革的多项政策文件。经过8 年多的探索,电价改革措施基本适应了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电力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厂网分开的目标基本完成,发电侧多家经营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然而纵观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现状,电价改革方面尚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出台开展电力双边交易所必须的输配电价,改革销售电价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是今后一段时期电价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我国电价制定存在的问题

2.1 定价未真正体现成本补偿原则目前 ,我国的电价水平总体来说仍然是偏低的。 1985年以后我国实行了多种电价制度,在以会计成本为主的定价方法中加入了一些政 策方面的因素,即采取双轨制电价。1987年水电部、国家经贸委及国家物价局联合发出“关于多种电价实施办法的通知”((87) 水电财字第101号文),将电价划分为指令性电价和指导性电价;并对来料加工、分时与季节电价、超计划发电量自销电价、非生产用电收费、超计划用电指标加价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措施对改善电力企业的 经营条件,增强电力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我国电力商品价格背 离价值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转变;电价未反映供求关系,电与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不合理。例如:电、煤之间的价格关系,虽然国家制定了“燃运加价”政策,电价随着原煤价格的上涨而上涨,但1985~1994年,总体来说,原煤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最新资料推荐……………………………………… 3 / 5 电价的上涨幅度 。 2.2 电价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电价管理体系的混乱,造成了一市一价、 一厂一价、一厂多价、价费分离、价外加价等现象;而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自身利益考虑,使综合电价、峰谷电价迟迟不能出台,电价中没有考虑电能质量的区别,不同性质的用户电价没有差别。这些不仅造成不同主体的电厂、不同的用户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而且给电 价本身的管理带来混乱 。 2.3 电价调控和管理机构不完善我国目前仍然采用国家和地方分级管理的电价调控机制,电价的审批权限分散,缺乏统一的定价原则和标准。由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策都有电价的审批权,造成我国电价调整程序的随意性,电价的调控机制和调控程序缺乏科学性、及时性和合理性,电价的调控空间被地方擅自出台的政策性加价所挤占,电力成本受这种“暗调价”的冲击很大,使电力企业难以实现自我发展 。 三、区域市场电价解决办法

中国电价总体水平偏低,电价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长期以来,中国电价主要服从于国家的宏观调控,由政府定价,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偏低。电作为一种能源商品,也应遵守市场规律,欧美等发达国家电价主要由市场决定,但我国目前的销售电价不能及时反映电煤价格变化和输配电成本。因此中国电价改革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终端销售电价的形成与变动机制,使销售电价及时反映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供需变化和合理的企业利润,促进电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适时调整电价水平,既必要又可行 我国资源类产品的总体价格水平较低,随着我国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逐步推进,能源类产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相比,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凸显。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电价与居民电价存在倒挂现象。因此,我国电价特别是居民电价存在适当提高的空间。 3.2 适当调整电价结构,形成科学的终端分类电价体系 从我国目前终端用户电价来看,工业电价高于居民电价,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电价是工业电价的1.5-2倍。居民用电是低压电,要经过输电、配电等多个环节,再加上民用电量远小于工业电量,输送成本比工业用电高。因此,居民电价高于工业电价才能真正反映供电成本。国家在物价水平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对居民用电采取分时段划分的峰谷电价、按用电量划分的阶梯电价以及对特殊低保群体实行定向补贴等定价方式,逐步推进终端电价结构的调整。 3.3 尽快出台独立的输配电价政策,确定合理的输配电价比例 虽然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出台了………………………………………………最新资料推荐……………………………………… 4 / 5 《电价改革方案》,明确了发电上网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改革方向,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形成独立的输配电价,电网企业的输配电价主要体现为购销差价。近年来输配电价受到政府定价下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双向挤压,电网企业的利润空间不能得到保障。而根据最新电网投资需求预测,我国2008-2012年平均每年投资约4000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必须形成合理的输配电价机制,给予电网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以保障我国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电价在电力市场实现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电力市场的理论问题集中在电价上,具体表现为将电力从生产到消费的一切行为都用价格(费用)表示出来。例如:峰谷电价计算;水电电价的确定;无功电费的计算;检修费用的计算;备用费用的计算;输电费用的计算;接网费用的计算;事故损失计算;可靠性费用计算等等。利用电价在市场环境中的经济信号作用,指导、调节、控制电力生产与消费,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首先,电价不论是在一个政府定价的完全垄断的环境中,还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财务核算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一方面电力生产服务部门依据电价获取收益,维护生产与再生产,另一方面用户根据电价决定用电,核算其用电成本。 其次,电价在市场环境中起着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经济信号作用。这里需要突出强调的是电价引导消费的负荷管理功能,正是电价的负荷管理功能将用户与电力系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电力供需双方在一个平等的地位,针对电价做出的相应反应,同时也影响电价的变化,最终达到供需平衡。 此外,电价通过市场机制完成从资源配置、组织生产到产品分配等一系列工作。合理的电价体系在满足市场参与者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电价作为国家能源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治政策的实现手段,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中也不排斥政府运用信贷、税收、许可证等手段干涉价格从而达到更高的政治目的。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我过电价的制定问题,使我国电价不断地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