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篇一:小吞噬实验报告

篇一: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原理】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局域活跃的吞噬功能。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血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亚甲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吞噬细胞内鸡红细胞的数目,以判断吞噬细胞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方法】体内法:

(1)实验前3小时,小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

(2)实验时,每只小鼠注射鸡红细胞1ml,轻柔腹部,使其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

(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载玻片轻擦腹腔,使腹腔液均匀涂于载玻片过,再滴一滴0.03%冷亚甲蓝溶液,盖上盖玻片。

(4)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结果】

【分析】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注射鸡红细胞后镜检腹腔液,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现象,并且可看到部分鸡红细胞聚集到吞噬细胞附近。

二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原理】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上的孔内,二者均可发生扩散,并且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本实验是定性实验,常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的纯度关系以及相互关系。

【方法】

(1)制板:将熔化的1%琼脂加在载玻片上约5ml

(2)打孔:待琼脂凝固后,将载玻片置于打孔样板上,用打孔器打孔

(3)加样:在中央孔内加抗体,上下两孔加抗原1,左右加抗原二,每孔加10μl

(4)结果观察:将琼脂板置于湿盒,37℃一天后观察结果。

【结果】

在中央孔与添加抗原1的孔之间出现沉淀线,有抗原抗

体反应,为阳性反应,说明抗原1与抗体相对应。中央孔与添加抗原2的孔之间没有沉淀线,说明抗原2与抗体之间不相对应。

【分析】抗体与抗原发生扩散时,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当有沉淀线出现时,说明有抗原抗体反应。

琼脂铺板时要一次铺成,并且铺设均匀。

打孔时要注意垂直打孔,注意不要有裂隙产生。篇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片。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然后加等量蒸馏水,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

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篇三: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实验概要

本文介绍了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assay of the phagocytic function of phagocyte)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实验原理

吞噬细胞具有对异物(细菌、绵羊红细胞、鸡红细胞等)吞噬和消化的功能,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腹腔内注射硫代乙醇酸钠,可刺激巨噬细胞的聚集。四日后小鼠腹腔内注入羊红细胞悬液,一小时后解剖收集腹腔吞嗜细胞,染色、镜检可观察对羊红细胞的吞嗜现象。通过计算吞嗜百分比或吞噬指数可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嗜功能。

主要试剂

1. pbs 缓冲液

2. 3%硫代乙醇酸钠

3. 1%羊红细胞悬液

4. 瑞氏染液

5. 甲醇

主要设备

1. 解剖器材

2. 注射器

3. 尖吸管

4. 橡皮吸头

5. 小试管

6. 载玻片

实验材料icr 小鼠实验步骤

1. 实验准备:用无菌注射器吸取3%硫代乙醇酸钠3ml,注射于小鼠腹腔内。

2. 四日后,注射1%羊红细胞悬液1ml 于小鼠腹腔内。

3. 注射1 小时后,将小鼠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解剖暴露腹腔,于腹腔靠上部位,用镊子轻轻夹起腹膜,将腹膜剪一小口,用尖吸管注入5ml 预温的pbs,同时用手反复揉搓腹腔约1—2 分钟,以便尽可能多地冲洗出小鼠腹腔的吞噬细胞。

4. 用尖吸管吸取腹腔液,置一洁净试管内。

5. 用尖吸管将腹腔液吹打均匀(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吸取一滴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6. 观察结果,也可以将腹腔液涂片,平放于湿盘内,37℃,孵育30 分钟。取出涂片,用预温的pbs 冲洗3 次,然后用甲醇固定1 分钟,以瑞氏染液1 份加ph6.4 的pbs 2 份混匀后,滴于涂片上染色5-10 分钟,以蒸馏水冲洗(切勿先将染液倾去)后,待干,镜检。

7. 实验结果

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羊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计算吞噬百分比,即每100 个吞噬细胞中吞噬有羊红细胞的细胞数。也可用吞噬指数表示,即将100 个吞噬细胞中所吞噬羊红细胞的总数除以100,即为吞噬指数。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一般是平行的。注意事项1. 充分揉搓腹腔,尽可能将吞噬细胞冲洗下来。

2. 用尖吸管吸取腹腔液时,尽量避开腹腔脏器,避免损伤血管引起出血,影响实验结果。

篇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

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片。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然后加等量蒸馏水,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

篇三: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过程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过程

1)识别和粘着:在血清调理素作用下,吞噬细胞借其表面的Fc和C3b受体,能识别被抗体和补体包被的细菌,后者经抗体或补体与吞噬细胞相应

受体相结合,细菌就粘着在吞噬细胞表面。 2)吞入:细菌

被粘着之后,吞噬细胞形成伪足将其包围,随着伪足的延伸并相互吻合,形成由吞噬细胞膜包围吞噬物的泡状小体-吞噬体(phagosome)。吞噬体逐渐脱离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 3)杀伤和降解:吞噬溶酶体形成之后,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酶(溶菌酶、杀菌素、酸性水解酶、乳铁蛋白等)可破坏细菌菌膜或菌体代谢噬细胞代谢产物如氧代谢活性产物和酸性代谢产物也具有杀伤和降解细菌作用。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观察 细胞学实验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612组姓名同实验者 2018年 3 月 26日 题目: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异物吞噬作用的观察,了解巨噬 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功能。 2.掌握小鼠等实验动物腹腔巨噬细胞采集和制片的方法。 3.学习小鼠腹腔注射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1.向小鼠腹腔内注射无菌淀粉肉汤,排异反应使小鼠产生大量 巨噬细胞,且巨噬细胞吞噬淀粉肉汤后不会对细胞造成伤害,反而被“喂养”。连续多天注射使小鼠腹腔内聚集大量巨噬细 胞。 2.台盼蓝是一种生物染料,专一染色死细胞。活细胞的细胞质膜 对台盼蓝有不透过性。巨噬细胞吞噬含有台盼蓝的淀粉肉汤 后,可以消化其中的淀粉和蛋白质,但是不能消化其中的台盼 蓝,因此台盼蓝会聚集在溶酶体中。是一种溶酶体染色的方法。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612组姓名同实验者 2018年 3 月 26日3.当向小鼠腹腔中注射鸡红细胞时,鸡红细胞作为外源物质,会 被小鼠细胞识别并吞噬,在适当的的时机,我们就有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实验材料: a)连续2~3天向腹腔中注射含台盼蓝的淀粉肉汤的小鼠一只 b)鸡红细胞悬液 c)生理盐水 2.实验设备: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载玻片、盖玻片若干 c)注射器 d)染色皿若干、吸水纸、滴管、剪刀、白瓷板等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612组姓名同实验者 2018年 3 月 26日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小鼠处理与巨噬细胞采集 a)连续2-3天(每天一次)向小鼠腹腔中注射含台盼蓝的淀 粉肉汤。 b)选择已注射淀粉肉汤3小时以上的小鼠一只。 c)一人控制住小鼠,露出腹部,另一人用注射器向小鼠腹腔 中注射1ml鸡红细胞悬液。按摩小鼠腹部。 d)20-30分钟后,再注射1-1.5ml生理盐水(0.9%NaCl)按 摩小鼠腹部。 e)3分钟后,引颈法处死小鼠 f)迅速在腹腔剪开一个不大的开口(注意要剪开腹部的肌肉 层),用无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腹腔液。 g)在载玻片上滴2-3滴腹腔液,加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 察。 2.观察 在不同倍数下观察样本,找到正在消化或者吞噬鸡红细胞 的巨噬细胞。注意避免玻片液体干涸。

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何茂辉学号20062501302 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06科三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项目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09 年 5 月19 日 实验指导老师尤蓉、周仁超实验评分 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实验目的: 1.通过红细胞的溶血过程的观察,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种物质进入细胞膜 的速度。 2.通过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过程,了解巨噬细胞对大分子或颗粒物质 的内吞作用。 实验原理: 1.红细胞在低渗液中,细胞很快吸水而胀裂,称为溶血。在等渗液中,由于 有些溶质会进入红细胞内、引起细胞渗透压升高,细胞也会吸水胀裂,由于各种物质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的时间不同。 2.高等动物具有大小两类吞噬细胞(即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专司吞噬 作用,为非持异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3.小鼠腹腔注射淀粉肉汤液,可诱导巨噬细胞大量产生,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 性。 实验步骤: 细胞膜的渗透性(兔红细胞) 1.取1mL兔的抗凝全血于50mL小烧杯中,再加入10mL0.17 mol/L氯化钠,稀 释兔血制成兔的红细胞悬液,观察它的特点为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浑浊液体。 2.取1支试管加入10ml蒸馏水,再加入1ml红细胞悬液,摇动2次混匀,可 见溶液由不透明的红色迅速变成红色澄清液 3.取6支试管贴上标签,依次加入下列等渗溶液10ml:①0.32M甲醇、②0.32M 乙醇、③0.32M丙醇、④0.32M乙二醇、⑤0.32M甘油、⑥0.32M葡萄

糖 4.向每支试管加入1ml红细胞悬液,摇动2次混匀,观察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 记下溶血时间并给予分析 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观察 1.实验前一天向小白鼠腹腔注射6%淀粉肉汤液(含台盼蓝)1ml 2.鸡红细胞悬液制备:取抗凝全血1mL,移入10mL离心管,加入4mL生理盐水 混匀, 1500rpm离心5 min。洗涤2次,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加生理盐水配成1%鸡红细胞悬液 3.小鼠腹腔注射1%的鸡红细胞悬液1ml,轻揉腹部使鸡红细胞分散 4.20~30min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5.将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把内脏推向一侧,加适量生理盐水与腹 腔液混匀,用吸管吸取腹腔液于试管或小烧杯中备用 6.吸取腹腔液1~2滴,制作临时装片 7.镜检 结果与分析: 1、 2、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解: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人巨噬细胞可从外周血或经斑蝥激发的皮疱液中获取,也可从肺灌洗液或患者腹膜透析液中分离,但操作繁锁,得量不多。许多实验室在进行基础或配合临床研究巨噬细胞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或筛检免疫增强药物和探讨其作用机制时,常选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常用的检测方法如下。 (一)炭粒廓清试验 正常小鼠肝中枯否细胞可吞噬清除90%炭粒,脾巨噬细胞约吞噬清除10%炭粒,据此给小鼠定量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炭粒悬液),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炭粒的浓度,根据血流中炭粒被廓清的速度,判断巨噬细胞的功能。 (二)吞噬功能的检测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实验室常用比细菌大的细胞性抗原作为被吞噬颗粒,如鸡红细胞。其检测原理是将受检细胞与适量的颗粒抗原混合后,置37℃保温0.5~1h,其间时加振摇,最后离心取测定细胞制成涂片,染色镜检,分别计数出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各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正常参考值。 (三)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 巨噬细胞富含溶酶体酶,如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溶菌酶等,测定这些酶的活性也是衡量巨噬细胞功能的实用指标之一。 1.酸磷酸酶的测定 (1)硝酸铅法:本法优点是用普通试剂,价格便宜,一般实验室均有条件做,封片后可较长时间保存,并可用电子显微镜研究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缺点是细胞必需固定,而且固定条件要求严格,如处理不当酶活性易消失,反应步骤也较多。 该法基本原理是在适当的酶性条件下,巨噬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能使β甘油磷酸钠水解成磷酸盐后,后者与硝酸铅反应产生磷酸铅,而磷酸铅再与硫酸铵反应则形成黑色硫化铅,沉积在胞浆内酸所在处,显示棕黑色颗粒。酶活性强弱可根据颗粒的数量和粗细不同而分级判断,颗粒数量少则细的为+,颗粒多而粗的为++,颗粒很多且很粗的为+++。 (2)偶氮法:本法操作简便,反应液中的底物α-萘磷酸钠被酸性磷酸酶分解后,形成萘酚和磷酸盐,而萘酚结构中的羟基(-OH)邻近的活泼碳原子,立即与偶氮染料起反应,而产生鲜艳的棕色沉积在酶所在处,缺点是封片后保存时间短。 2.非特异性酶的测定该酶比较稳定,酶活性丧失较慢,细胞经涂片干燥,置室温至少可保存半天至一天,因此特别有利于临床检验室采用。 常用α-萘醋酸法,该酶可将-萘醋酸分解成萘酚和醋酸,萘酚迅速与偶染料结合,形成有色反应物而沉积。 (四)巨噬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 激活巨噬细胞可产生一种与膜结合的凝血活性因子,加速正常血浆的凝固,为此取已经37℃预温的正常兔血浆和CaC12混合液,加入经粘附单层巨噬细胞的试管中,移置37℃,即时记录血浆凝固时间。实验证明当巨噬细胞与LPS、肿瘤相关抗原或HbsAg等温育后,可见血浆凝固时间明显缩短。本法稳定方便,也是检测不同疾病患者巨噬细胞功能的指标之一。 1 2 下页

中性粒细胞增多意义

1,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感染最多。a,局限性轻度感染:WBC增高,N增高。b,中度感染:WBC(10~20)*10*9/L ,N增高伴核左移。C,严重感染:机体反应好时WBC明显增高,反应差时WBC不高,核左移明显。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内,WBC总数及N可增多。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 白血病,肿瘤,骨髓增值等可持续性N增高。 1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贫血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放射性核素。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脏肿大及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1,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2,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正常人为2. RPI大于3提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小于2为骨髓增生底下或红细胞系成熟障碍所致的贫血。 1,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可真高。2,病理性增快:a,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增快b,组织损伤及坏死。C,恶心肿瘤。D,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增快。E,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 a,腹痛部位不确切,接近腹中线。B,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灼痛。C,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A,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B,程度剧烈而持续C,可有局部腹肌强直D,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A,水纳潴留B,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D血浆胶体参透压降低E,淋巴回流受阻。肾源性水肿:从眼睑,颜面开始蔓延全身,发展迅速,软而移动性大,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肾病病症。心源性水肿:从足部开始蔓延全身,发展较缓慢,比较坚实,移动性小,伴有心功能不全病症,如心脏增大,心杂音,肝肿大等。 见于门静脉高压致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又侧支循环形成时,腹壁静脉可显而易见或迂曲变粗。 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A,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摸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过到原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B,肾小管性蛋白尿,炎症或中毒等因素使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重吸收减弱。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C,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D,溢出性蛋白尿: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所致,溶血性贫血。E,组织性蛋白尿:肾组织破坏,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F,假性蛋白尿,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

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功能实验

实验一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功能实验 原理:巨噬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功能,能清除体内抗原物质及变性的细胞,在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其吞噬功能明显增强。此次实验我们用体内法来介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体内法: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美兰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鸡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巨噬细胞内被杀死而染为紫色的鸡红细胞的形态、数目,以判断巨噬细胞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方法:(1)试验前3天,小白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2)实验时,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鸡红细胞1ml,轻柔腹部,使鸡红细胞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 (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滴管取出腹腔液,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然后再滴一小滴0.06%冷美兰溶液,盖上盖玻片 (4)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实验结果:100个巨噬细胞中已吞噬了鸡红细胞的 巨噬细胞的数目 吞噬百分率 = ———————————————————×100% 100个巨噬细胞 100个已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中 鸡红细胞的数目 吞噬指数 = ———————————————————×100% 100个已经吞噬了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 结果分析:正常值 吞噬百分率:62.77±1.38 吞噬指数:1.058±0.049 我们的实验结果偏低,原因可能是腹腔注射时没有完全注射到腹腔内,部分残留在腹腔壁上。 实验二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原理: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是定性实验。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与相应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上的孔内,两者均可扩散,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如果不是相应的抗原与抗体,就不出现沉淀线。本试验常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的纯度及相互关系。 方法:(1)将熔化的1%琼脂加在玻片上,3ml/板。 (2)待琼脂凝固后,在板上打孔。 (3)中央孔加抗体,上下孔加抗原1,左右孔加抗原2,每孔10μl。 (4)将琼脂板置于湿盒内,37℃ 24h后观察结果。 结果:在中央孔与周围孔之间,如出现沉淀线,则为阳性反应,提示有相应抗体与抗原反应。结果分析:(1)琼脂铺板应一次铺成,均匀平滑。 (2)打孔时要垂直打孔,防止孔壁破裂。 (3)加样时避免样品量过多溢出,影响沉淀线的生成。

实验一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实验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1、【实验原理】 (1)巨噬细胞作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功能。能清除体内抗原物质及变性的细胞,在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起重要作用。MΦ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其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2)此实验采用体内法,即: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红细胞30min 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美蓝染色,油镜下计数吞噬鸡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巨噬细胞中内因被杀死而染为蓝色的鸡红细胞的形态、数目,以判断巨噬细胞中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免疫水平。 2、【实验步骤】 (1)试验前3d,小白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 (2)实验时,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鸡红细胞液1ml,轻揉腹部,使红细胞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 (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吸管取出腹腔液,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然后再滴一小滴 0.03%xx溶液,盖上盖玻片。 (4)低倍镜下找到观察区域后,换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3、【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 (1)如图所示,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注射鸡红细胞后镜检腹腔液,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现象,并且可以看到部分鸡红细胞聚集到吞噬细胞附近。

(2)镜下可见吞噬细胞核呈蓝色,被吞噬的鸡红细胞呈椭圆形,其胞浆呈红色而核被染成蓝色。 (3)由于未将腹腔液和冷美蓝溶液充分混合均匀,使得视野中出现大片深染区域。 总体实验结果较好,视野中央可见清晰的吞噬了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 5、【注意事项】 (1)涂片的薄厚要适当,否则影响计数。 (2)小鼠腹腔注射时不要刺伤内脏。 (3)如小鼠腹腔液过少,可注入适量生理盐水。 (4)剪开小鼠腹腔时应避免出血,否则将影响试验结果。 (5)被吞噬的鸡红细胞时间过长可被消化,时间过短未被吞噬,必须掌握好吞噬作用时间。实验二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1、【实验原理】 (1)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两者比例适当并有电解质存在及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经一定的时间,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环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2)琼脂扩散是指为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中所呈现的一种沉淀反应。 当对应的抗原、抗体在半固体琼脂终相遇,且二者比例适当时,便出现可见的白色沉淀线,这组沉淀线是一组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复合物。当琼脂中有多组不同的抗原、抗体存在时,便各自依其扩散速度的差异,再适当的部位形成独立的沉淀线。因此,琼脂扩散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更广泛地用于抗原成分的分析。 (3)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是定性实验。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加人琼脂板上的孔内,两者均可扩散,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如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 篇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片。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然后加等量蒸馏水,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 篇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实验概要 本文介绍了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Assay of the Phagocytic Function of Phagocyte)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实验原理 吞噬细胞具有对异物(细菌、绵羊红细胞、鸡红细胞等)吞噬和消化的功能,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腹腔内注射硫代乙醇酸钠,可刺激巨噬细胞的聚集。四日后小鼠腹腔内注入羊红细胞悬液,一小时后解剖收集腹腔吞嗜细胞,染色、镜检可观察对羊红细胞的吞嗜现象。通过计算吞嗜百分比或吞噬指数可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嗜功能。 主要试剂 1. PBS 缓冲液 2. 3%硫代乙醇酸钠 3. 1%羊红细胞悬液 4. 瑞氏染液 5. 甲醇 主要设备 1. 解剖器材 2. 注射器 3. 尖吸管 4. 橡皮吸头

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伍国强 (兰州大学草业学院兰州730020) 摘要:本实验用CFA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数目以及用中性红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表明,免疫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的数目和吞噬能力均有所提高。 关键词: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1 前言 巨噬细胞是一种多功能免疫细胞,在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主要作用有:(1)吞噬杀伤作用:直接吞噬、调理吞噬作用。(2)抗原提呈作用:即外来的抗原性异物通过巨噬细胞的捕获、加工和处理后,与胞内合成的MHC-1/II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被呈递到细胞膜表面,被TCR 识别的作用。具有此作用的细胞叫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此外,巨噬细胞表面还表达多种共刺激分子,如B7、ICAM-1、LFA-1,3等分别与T细胞上的CD28、LFA -1(CD11)、LFA-2(CD2)等相互作用,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信号。(3)抗肿瘤作用:Mφ被某些细胞因子如IFN-γ激活后能有效杀伤肿瘤等靶细胞,其吞噬杀菌能力也显著提高。(4)分泌生物活性介质,产生免疫应答和其它免疫效应:如 IL-1,12、IFN、TNF、PGE等;以及某些补体成份和凝血因子、组织修复因子等。为了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我们用CFA免疫的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检测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作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药品:生理盐水、0.6%环磷酰胺、Hank’s溶液、1640培养基、细胞裂解液、中性红等。 2.1.2 仪器:血球计数板、细胞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等。 2.1.3 动物:小白鼠2只,由兰大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2.2、方法 2.2.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制备取小白鼠2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注射0.1ml生理盐水,试验组注射0.1mlcFA。48小时后,小鼠眼眶放血,断颈处死。腹腔注射3ml预冷的生理盐水。吸取腹腔渗出液5ml离心管(冰浴)。1600rpm离心10 分钟,弃上清,4℃生理盐水定容至5ml。血球计数板镜下巨噬细胞计数。用生理盐水调mΦ浓度为1×106,取4ml 1600rpm 离心10分钟,弃上清加4ml 1640定悬。将mΦ加入24孔板,每组4孔,每孔1ml。37℃,5%CO2细胞培养箱贴壁培养纯化2小时。2.2.2 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试验将贴壁纯化好的mΦ弃1640培养液,对照孔加0.5ml生理盐水,其余每孔加0.5ml0.075%中性红,继续培养1小时。倾去上清液,用温PBS 洗细胞3 次,每孔加入细胞溶解液(为体积分数50 %的乙酸和体积分数50 %的无水乙醇) 2ml ,室温下放置30分钟,待细胞溶解后,即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以OD 值表示巨噬细胞功能的强弱。 3 结果与讨论表:mΦ的浓度及吸光值 mΦ细胞个数mΦ浓度 (个/ml) 0D值 对照组256 6.4×105 0.252 试验组2176 5.44×106 0.283 3.1 免疫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浓度从上表可以看出,用cFA免疫的小鼠腹腔巨噬

巨噬细胞功能检测讲解学习

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单核-巨噬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对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体外法) 1、原理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异物的功能,将巨噬细胞与被吞噬物(鸡红细胞、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共同温育,染色,在油镜下计数吞噬异物的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以此判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2、方法 (1).小鼠巨噬细胞制备实验前三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可溶性淀粉1 ml。实验时眼球放血、断椎处死小鼠,碘酒、洒精消毒皮肤,剪开腹部皮肤,暴露腹膜,用镊子夹起腹膜剪开一小口(注意避开血管)用生理盐水(或1640)灌注腹腔,收集腹腔液于试管中(约4 ml),1500 r/min,离心10 min,去上清,沉积细胞用生理盐水(或1640)洗二次,离心转速、时间同上。最后沉积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1640配成适当浓度备用(1~2×106/ml)。

(2)被吞噬物的制备 1).鸡红细胞制备从鸡翼下抽取静脉血,加入5倍量Alsever液(2.05 g葡萄糖,0.42 g NaCl,0.8 g枸橼酸钠 5H2O、0.55 g枸椽酸,加双蒸水到100 ml,加热溶解后过滤分装,8磅高压灭菌,4℃保存),置4℃可以保存1个月。用前取适量鸡红细胞悬液,用PBS洗涤二次后配成1%的浓度备用。 2).白色念珠菌制备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平皿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收集菌,用适量生理盐水配成悬液,100℃,煮沸30 min灭活,离心去掉上清,再用1%美兰染色30 min,用生理盐水洗涤二次,用生理盐水配成1×108/ml菌悬液,4℃冰箱保存备用。 3、操作 取巨噬细胞0.5 ml加1%鸡红细胞或l×l08/ml白色念珠菌悬液0.5ml,置37℃温育30min。取2滴混合液置玻片上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计数,或离心1000r/ min,10min,取细胞沉淀混悬液制成涂片,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油镜观察计数。 吞噬率%=(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100个巨噬细胞)×100% 吞噬指数%=100个巨噬细胞中吞噬鸡红细胞总数/100个巨噬细胞 **(吞噬指数式中巨噬细胞为阳性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 一、小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一) 体内法 [材料] (1) 动物: 豚鼠。 (2)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 (3) 无菌注射器及针头、无菌肉汤、玻片、瑞氏染液。 [方法] (1) 第1天注射无菌肉汤10 ml 于豚鼠腹腔,隔24 h 同法注射肉汤5 ml。20 min 后,再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Iml 于上述部位。 (2) 注射完毕,每隔20 min 用注射器抽取腹腔液,并做推片,待其自千后,用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时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小吞噬细胞吞入胞浆时为宜。 (3) 瑞氏染色方法如下: 将瑞氏染液滴加数滴于涂片上。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轻轻混匀,染5 -10 min。用蒸馏水(或自来水) 冲洗。待干或轻轻用吸水纸将涂片吸干,油镜检查。 [结果] 染色后,可见小吞噬细胞的核及被吞噬的细菌呈深紫蓝色,而小吞噬细胞的胞浆为紫色。 (二) 体外法 [目的] 1.熟悉检测白细胞吞噬作用的原理与实验方法。 2.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检测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3.掌握显微镜、油浸镜的使用与保护方法。 [原理] 中性粒细胞具有在噬杀菌功能,当与颗粒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混合后,孵育一定时间,颗粒物质被中性粒细胞吞噬。根据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可反映该细胞的吞噬功能,但不能反映其杀伤功能。 [材料] (1) 3.8% 枸橼酸钠。 (2) 碘伏、无菌注射器及针头、吸管、试管、载玻片、温箱等。 (3)瑞氏染液 (4) 葡萄球菌悬液: 取白色葡萄球菌在琼脂斜面上生长24 h的培养物,用无菌生理盐水刮洗下菌苔,用PBS洗涤2次,最后用比浊法将菌液调整至5 x10 7ml悬液,100℃加热15min,置4℃冰箱备用。 [方法]

中性粒细胞)

2.吞噬和杀菌功能测定 1)原理中性粒细胞可吞噬颗粒性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吞噬率(phagocytic rate) 和吞噬指数(phagocytic index)可判断该细胞的吞噬功能,根据被吞噬的细菌是否着色测定杀菌率。 2)技术要点 (1)显微镜检查法将白细胞与葡萄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悬液混合、温育后,涂片用碱性美兰液染色。在油镜下计数吞噬细菌和未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数。对有吞噬作用的白细胞,应同时记录所吞噬的细菌数。按下式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还可根据被吞噬的细菌是否着色测定杀菌率(%)。 吞噬百分率(%)= 吞噬指数= 杀菌率(%)= (2)溶菌法将白细胞悬液与经新鲜人血清调理过的细菌(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37℃。每隔一定时间取定量培养物,稀释后接种固体平板培养基。37℃培养18h后,计数生长菌落数,以了解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杀菌率(%)= 3.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能力测定 1)原理 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能量消耗剧增,耗氧量也随之增相应增加,磷酸己糖旁路的代谢活性增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使葡萄糖的中间代谢产物6-磷酸葡萄糖氧化脱氢转变为戊糖。如加入硝基蓝四氮唑(nitroblue tetrazolium,NBT),可被吞噬或渗透到中性粒细胞胞浆中,接受所脱的氢,使原来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的蓝黑色甲月替颗粒,沉积于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称NBT阳性细胞。NBT阳性细胞百分率可反映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2)技术要点 将肝素抗凝血加入等量的NBT应用液,孵育。取1滴推片,染色,计数NBT阳性细胞,计算NBT阳性细胞百分率。 3)方法评价此法主要用于检测02的产生能力。正常值为40%~50%,一般以阳性细胞数超过10% 判定为NBT试验阳性。 4.化学发光测定法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经调理的葡萄球菌过程中,出现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化代谢产物(如O2-、OH-、H2O2等)可激活化学发光剂鲁米诺(luminol)类物质,并使之产生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发光量与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相关。 化学发光测定法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是氧化爆发检测中最为敏感,并可直接定量的方法。

实验二 白细胞的吞噬及溶菌酶试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二白细胞的吞噬及溶菌酶试验用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文章介绍】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BioRike博瑞克系统的介绍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 1.熟悉白细胞的吞噬及溶菌酶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机体内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小吞噬细胞和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一般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则是存在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血液中的大单核细胞。它们构成机体天然防御机能。本实验通过体外或动物体内的细胞吞噬及溶菌酶试验,以证实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用品】 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厚凹玻片、接种环、采血针、滴管、湿盒、恒温培养箱、注射器、针头、打孔器、平皿、酒精灯、火柴。 2.材料、试剂: 3.8%枸橼酸钠、2%碘酒、75%酒精、瑞氏染液、蒸馏水、6%可溶性淀粉、1%鸡红细胞悬液、溶壁微球菌(100mg/m1)、l/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4)、琼脂、标准溶菌酶(100ug/m1)、新鲜鸡蛋清(1:10)、生理盐水、香柏油。 3.菌种:白色葡萄球菌24小时斜面培养物。 4.动物:小白鼠 【内容和方法】 一、小吞噬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1.方法 (1)取厚凹玻片一片,在凹孔中用滴管加入一滴3.8%枸橼酸钠溶液。 (2)依次用碘酒、酒精消毒手指或耳垂及采血针后,从消毒部位采取三大滴血加入凹孔中混匀。 (3)将接种环烧灼灭菌后,刮取少许白色葡萄球菌置于凹孔血液中搅匀。 (4)将上述凹玻片放人湿盒,于37℃温箱中作用45分钟,注意每15分钟混匀一次。 (5)取出凹玻片,用烧灼灭菌的接种环将凹孔中血液搅匀后取血3—4环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成薄血片。接种环烧灼灭菌后放回原处。 (6)待血片自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用吸管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

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单核-巨噬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对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体外法) 1、原理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异物的功能,将巨噬细胞与被吞噬物(鸡红细胞、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共同温育,染色,在油镜下计数吞噬异物的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以此判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2、方法 (1).小鼠巨噬细胞制备实验前三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可溶性淀粉1 ml。实验时眼球放血、断椎处死小鼠,碘酒、洒精消毒皮肤,剪开腹部皮肤,暴露腹膜,用镊子夹起腹膜剪开一小口(注意避开血管)用生理盐水(或1640)灌注腹腔,收集腹腔液于试管中(约4 ml),1500 r/min,离心10 min,去上清,沉积细胞用生理盐水(或1640)洗二次,离心转速、时间同上。最后沉积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1640配成适当

浓度备用(1~2×106/ml)。 (2)被吞噬物的制备 1).鸡红细胞制备从鸡翼下抽取静脉血,加入5倍量Alsever液(2.05 g葡萄糖,0.42 g NaCl,0.8 g枸橼酸钠5H2O、0.55 g枸椽酸,加双蒸水到100 ml,加热溶解后过滤分装,8磅高压灭菌,4℃保存),置4℃可以保存1个月。用前取适量鸡红细胞悬液,用PBS洗涤二次后配成1%的浓度备用。 2).白色念珠菌制备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平皿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收集菌,用适量生理盐水配成悬液,100℃,煮沸30 min灭活,离心去掉上清,再用1%美兰染色30 min,用生理盐水洗涤二次,用生理盐水配成1×108/ml菌悬液,4℃冰箱保存备用。 3、操作 取巨噬细胞0.5 ml加1%鸡红细胞或l×l08/ml白色念珠菌悬液0.5ml,置37℃温育30min。取2滴混合液置玻片上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计数,或离心1000r/min,10min,取细胞沉淀混悬液制成涂片,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油镜观察计数。 吞噬率%=(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100个巨噬细胞)×100% 吞噬指数%=100个巨噬细胞中吞噬鸡红细胞总数/100个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式中巨噬细胞为阳性吞噬细胞)

小吞噬实验报告

篇一: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原理】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局域活跃的吞噬功能。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血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亚甲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吞噬细胞内鸡红细胞的数目,以判断吞噬细胞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方法】体内法: (1)实验前3小时,小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 (2)实验时,每只小鼠注射鸡红细胞1ml,轻柔腹部,使其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载玻片轻擦腹腔,使腹腔液均匀涂于载玻片过,再滴一滴%冷亚甲蓝溶液,盖上盖玻片。 (4)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结果】 【分析】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注射鸡红细胞后镜检腹腔液,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现象,并且可看到部分鸡红细胞聚集到吞噬细胞附近。 二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原理】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上的孔内,二者均可发生扩散,并且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本实验是定性实验,常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的纯度关系以及相互关系。 【方法】 (1)制板:将熔化的1%琼脂加在载玻片上约5ml (2)打孔:待琼脂凝固后,将载玻片置于打孔样板上,用打孔器打孔 (3)加样:在中央孔内加抗体,上下两孔加抗原1,左右加抗原二,每孔加10μl (4)结果观察:将琼脂板置于湿盒,37℃一天后观察结果。 【结果】 在中央孔与添加抗原1的孔之间出现沉淀线,有抗原抗体反应,为阳性反应,说明抗原1与抗体相对应。中央孔与添加抗原2的孔之间没有沉淀线,说明抗原2与抗体之间不相对应。【分析】抗体与抗原发生扩散时,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当有沉淀线出现时,说明有抗原抗体反应。 琼脂铺板时要一次铺成,并且铺设均匀。 打孔时要注意垂直打孔,注意不要有裂隙产生。篇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片。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然后加等量蒸馏水,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

实验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现象观察

实验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现象观察 姓名:李思露 学号:131140040 一、 实验目的 1. 通过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动的观察,加深理解细胞吞噬作用的过程; 2. 了解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检测的形态学方法 二、 实验原理 吞噬作用也称为胞吞作用(cellular eating ),指细胞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内吞泡的方式吞入不能渗透过膜的较大固体物质(直径一般大于250mm )的过程。许多原生动物通过吞噬作用摄取营养;高等动物体内的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成为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动物来源的巨噬细胞或同一动物来源的不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强弱不同,个体吞噬细胞的平均吞噬能力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强弱的重要反映。 吞噬细胞细胞膜上有识别某些病原体相关分子及凋亡细胞磷脂酰丝氨酸等配体的受体,可以使巨噬细胞识别结合病原体、凋亡细胞及其它异物,引起受体胞内区活化,进而导致与其相连的细胞骨架重排引发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吞噬自身衰老凋亡细胞而不吞噬正常细胞,原因是,凋亡细胞细胞膜内侧面的磷脂酰丝氨酸反转到胞膜外侧面而被巨噬细胞模式识别受体识别。 吞噬功能一般用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两个指标反映。 吞噬百分率=吞噬有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巨噬细胞总数×100% 吞噬指数=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吞噬有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 内吞 内吞体 吞噬溶酶体 胞吐

三、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一)材料: 1.健康小白鼠:6-8周龄健康小白鼠,实验前1~2天,每只腹腔注射4%淀粉肉汤1mL。 2.抗凝鸡血 (二)试剂: 1.4%淀粉肉汤 2.D-Hanks液 3.0.85%生理盐水 4.180IU/mL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三)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 10mL低速离心机、托盘天平、水浴箱(37℃)、5mL一次性注射器、10mL玻璃离心管、试管架、胶头滴管等 四、实验操作 1.巨噬细胞收集:脱颈处死小鼠;腹腔注入2mL生理盐水,揉匀;剪开腹部皮肤,暴 露腹膜;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插进腹腔吸取腹腔液。 2.体外吞噬。0.3mL腹腔液+0.3mL鸡红细胞悬液,37℃吞噬。 3.制片及观察。分别在0min、15min、30min、45min 制备细胞混合液临时装片,观 察现象并作图。 五、实验结果 图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血红细胞装片(不染色) 表1 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过程各个阶段 巨噬细胞吞噬物的变化亦具有与时间相关的特点,巨噬细胞吞噬物在形态上易于观察和检测,这些特征使得巨噬细胞在损伤时间推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六、作业与思考题 1.画图显示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过程各个阶段。 答:如表1.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篇一:小吞噬实验报告 篇一: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原理】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局域活跃的吞噬功能。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血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亚甲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吞噬细胞内鸡红细胞的数目,以判断吞噬细胞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方法】体内法: (1)实验前3小时,小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 (2)实验时,每只小鼠注射鸡红细胞1ml,轻柔腹部,使其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 (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

肠管,用载玻片轻擦腹腔,使腹腔液均匀涂于载玻片过,再滴一滴0.03%冷亚甲蓝溶液,盖上盖玻片。 (4)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结果】 【分析】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注射鸡红细胞后镜检腹腔液,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现象,并且可看到部分鸡红细胞聚集到吞噬细胞附近。 二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原理】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上的孔内,二者均可发生扩散,并且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本实验是定性实验,常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的纯度关系以及相互关系。 【方法】 (1)制板:将熔化的1%琼脂加在载玻片上约5ml (2)打孔:待琼脂凝固后,将载玻片置于打孔样板上,用打孔器打孔 (3)加样:在中央孔内加抗体,上下两孔加抗原1,左右加抗原二,每孔加10μl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观察实验报告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异物吞噬作用的观察,了解巨噬 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功能。 2.掌握小鼠等实验动物腹腔巨噬细胞采集和制片的方法。 3.学习小鼠腹腔注射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1.向小鼠腹腔内注射无菌淀粉肉汤,排异反应使小鼠产生大量 巨噬细胞,且巨噬细胞吞噬淀粉肉汤后不会对细胞造成伤害,反而被“喂养”。连续多天注射使小鼠腹腔内聚集大量巨噬细 胞。 2.台盼蓝是一种生物染料,专一染色死细胞。活细胞的细胞质膜 对台盼蓝有不透过性。巨噬细胞吞噬含有台盼蓝的淀粉肉汤 后,可以消化其中的淀粉和蛋白质,但是不能消化其中的台盼 蓝,因此台盼蓝会聚集在溶酶体中。是一种溶酶体染色的方法。 3.当向小鼠腹腔中注射鸡红细胞时,鸡红细胞作为外源物质,会 被小鼠细胞识别并吞噬,在适当的的时机,我们就有可以在显 微镜下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实验材料: a)连续2~3天向腹腔中注射含台盼蓝的淀粉肉汤的小鼠一只 b)鸡红细胞悬液 c)生理盐水 2.实验设备: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载玻片、盖玻片若干 c)注射器 d)染色皿若干、吸水纸、滴管、剪刀、白瓷板等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小鼠处理与巨噬细胞采集 a)连续2-3天(每天一次)向小鼠腹腔中注射含台盼蓝的淀 粉肉汤。 b)选择已注射淀粉肉汤3小时以上的小鼠一只。 c)一人控制住小鼠,露出腹部,另一人用注射器向小鼠腹腔 中注射1ml鸡红细胞悬液。按摩小鼠腹部。 d)20-30分钟后,再注射1-1.5ml生理盐水(0.9%NaCl)按 摩小鼠腹部。 e)3分钟后,引颈法处死小鼠 f)迅速在腹腔剪开一个不大的开口(注意要剪开腹部的肌肉 层),用无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腹腔液。 g)在载玻片上滴2-3滴腹腔液,加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 察。 2.观察 在不同倍数下观察样本,找到正在消化或者吞噬鸡红细胞 的巨噬细胞。注意避免玻片液体干涸。 五.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实验性空气栓塞实验时间:成绩: 实验目的: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 实验方法(简要说明): 1.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 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 1. 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 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 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观察病变(2~4种) 实验名称:慢性肝、肺淤血及肝脂肪变性的切片观察。 实验目的:掌握的淤血,脂肪变性的形态变化。 实验器材:显微镜,切片等。 实验时间:成绩:观察内容(切片名称): ①慢性肺淤血切片②慢性肝淤血切片③肝脂肪变性切片 观察结果:①慢性肺淤血:⑴低倍镜下肺组织的肺泡松实不一,肺泡壁多,许多肺泡腔内见有均匀一致的淡红色的物质(即水肿液)及少许红细胞。⑵高倍镜下肺泡壁 血管充血,有的血管壁增厚,肺泡壁纤维组织丧生,肺泡腔内除有红细胞外, 还有许多散在或成堆的吞噬细胞,这些细胞胞浆内充满了棕褐色的颗粒(含铁 血黄素),此即所谓的“心力衰竭细胞”,肺泡壁上也可见到散在的“心衰细胞”。 ②慢性肝淤血:肝小叶结构清楚,中央静脉扩大,其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 中央静脉周围的血窦显著扩张,其中充满红细胞,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因受压 萎缩而变细,有的甚至消失,小叶周围区域的肝细胞比较正常或在胞浆内出现 大小不一的空泡,空泡的脂肪滴。 ③肝脂肪变性:⑴低倍镜下见肝小叶结构尚存,小叶中央的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 等,边界清楚的圆形空泡,胞核多被挤压到细胞的边上,似脂肪细胞。⑵因肝 细胞肿胀,肝血窦明显变窄,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仍呈条索状排列,胞浆伊红 色,有的肝细胞内有少数空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